千年溫鬱金,三種好藥材
千年溫鬱金,三種好藥材
文/ 浙江省中醫藥學會 王曉鳴薑黃、鬱金、莪術,都是常用的中藥材,您知道這3種中藥的親緣關係嗎?最近參加了省科協組織的溫鬱金的種植、製作和加工技術幫扶活動時,才初識溫鬱金真面目。 我國鬱金有三大產區,即廣西的廣鬱金、四川的川鬱金和浙江的溫鬱金。溫鬱金藥材表面呈棕褐色,又稱「黑鬱金」。溫州瑞安市是溫鬱金的原產地和主產區,主要分布在飛雲江中下游的陶山、馬嶼、仙降、高樓等地。由於溫鬱金具有鮮明的地域特性和較高的藥用價值,因而被列為「浙八味」之一。2008年,溫鬱金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12年,瑞安市陶山鎮被評為浙江中藥材產業基地——「浙江溫鬱金之鄉」。 溫鬱金系人工栽培的姜科植物,植株形似「美人蕉」,每年4、5月間抽芽、開花,10、11月份採收其地下部分的塊根和根莖入葯。將溫鬱金的塊根洗凈,上籠蒸後晒乾,即為溫鬱金;根莖洗凈後,除去鬚根及糙皮,蒸熟後晒乾為溫莪術;將根莖洗凈後,用刀縱切成薄片,直接晒乾為片薑黃。溫鬱金是一種植物可加工成三種中藥飲片的藥材。 一般來說,同種植物塊根和根莖成分差異較小,功效也是相近的,鬱金、薑黃、莪術三者在中藥學教材中同列為「活血化瘀葯」。鬱金性味辛、苦、寒,入肝、心、肺經,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之用,常用作中藥飲片。薑黃性味辛、苦、溫,歸脾、肝經,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之效,除用作中藥飲片外,也提煉成莪術油。莪術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之功,常用來提煉莪術油。這樣看來,三者性味「辛、苦」相同,但塊根性寒,根莖性溫。李時珍很好地概括了它們之間的差異:「薑黃、鬱金、蒁葯(薑黃)三物,形狀功用皆相近。但鬱金入心治血;而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蒁葯(薑黃)則入肝,兼治氣中之血,為不同爾。」 真可謂一母多子,各有妙用。
溫鬱金種植基地 【本草故事】 瑞安山青水秀,風光旖旎,集山的奇秀、水的柔美、海的韻味於一體。南宋著名詩人陸遊蕩舟瑞安飛雲江時,賦詩「俯仰兩青空,舟行明鏡中。蓬萊定不遠,正要一帆風。」瑞安作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資源也非常豐富,全國第一所新式中醫學堂利濟醫學堂更是聞名遐邇。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醫家陶弘景,在瑞安採藥、煉丹、行醫、著書,替人治病,妙手回春,且不計酬金,陶山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 我們這次來到瑞安陶山,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溫鬱金。應瑞安市科協和溫鬱金種植戶的邀請,由省科協學會部牽頭,浙江省中醫藥學會會長肖魯偉帶隊,組織了浙江中醫藥大學、杭州桐君堂醫藥藥材有限公司等組成的專家團隊,專程赴瑞安市陶山鎮,對瑞安市溫鬱金的種植、製作和加工技術進行了對接和幫扶。 在瑞安市陶山鎮沙洲溫鬱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祝康的引導下,我們來到沙洲村溫鬱金種植基地,第一次見到了一片片綠油油的溫鬱金。4月,適逢溫鬱金花初綻放,粉粉的,大而美麗,煞是可愛。溫鬱金不僅提供了這麼好的藥用價值,也給我們帶來了視覺美的享受。 瑞安陶山種植溫鬱金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對溫鬱金的來源及藥用歷史進行了考證:唐人蘇敬在《新修本草》中對薑黃就有描述,其中包含今之溫鬱金。北宋蘇頌的《本草圖經》莪術項下詳細記載了溫鬱金的植物特徵,並附「溫州蓬莪荗」圖。「溫州蓬莪荗」即今之溫鬱金。北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記載蓬莪荗時,更冠以「溫州」二字,以示道地。 上世紀70年代,國內醫藥界專家發現,與其他地區相比,產於溫州地區的莪術,其莪術油含量更高,生物活性更強。近年來又從溫莪術油中分離出一種新型抗腫瘤活性物質β-欖香烯,並已研製成療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腫瘤藥物。藥理試驗證實,溫鬱金還具有降血脂、保肝、抗輻射、抗抑鬱等作用。目前國內外對溫鬱金的研究方興未艾,其藥用價值會越來越顯現。 此外,以鬱金中的揮髮油和芳香成分為主要原料生產的化妝品、日用品和食品,正在被消費者所青睞。鬱金還有烹調用途,如西餐中常添加於芥末中以增香味,也是印度常用的烹飪調味品,亦為「咖喱粉」原料之一。 李白在《客中作》詩中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中所描述的實際為鬱金這種植物,而非鬱金香花。
現場取下的溫鬱金塊根 【本草論典】 1、《本草綱目》是這樣記載鬱金的: [震亨曰]鬱金無香而性輕揚,能致達酒氣於高遠。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也。[時珍曰]酒和郁鬯,昔人言是大秦國所產鬱金花香,惟鄭樵《通志》言即是此鬱金。其大秦三代時未通中國,安得有此草?羅願爾雅翼亦云是此根,和酒令黃如金,故謂之黃流。其說並通。 主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治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衝心欲死,失心顛狂蠱毒。 2、據《浙南本草新編》記載: 溫鬱金的新鮮根莖切片稱「片薑黃」,能行氣破瘀,通經絡;用於風濕痹痛,心腹積痛、胸脅疼痛,經閉腹痛,跌打損傷等血瘀氣滯的症侯。煮熟晒乾的根莖稱「溫莪術」,能破血散氣,消積,用於閉經、痛經、症積;對於治療子宮頸癌、子宮頸糜爛及多種皮膚病有一定療效。煮熟晒乾的塊根稱「溫鬱金」,能疏肝解郁,行氣祛瘀,用於月經不調、肝炎、肝硬化、膽囊炎、心絞痛、癲癎、精神分裂症等。 3、經典方劑和驗方 (1)鬱金飲子:治心懸急懊痛。鬱金250克,黃芩50克,赤芍藥50克,枳殼50克(麩炒微黃,去瓤),生乾地黃50克,大腹皮50克(銼)。上藥,細銼和勻。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熬服。(聖惠方) (2)白金丸:治癲狂因憂鬱而得,痰涎阻塞包絡心竅者。白礬150克,鬱金350克。米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水送下。(本事方) (3)鬱金丹:治癇疾。川芎100克,防風、鬱金、豬牙皂角、明礬各50克,蜈蚣二條(黃、赤腳各一)。上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五丸。(攝生眾妙方) (4)鬱金散:治吐血不止。鬱金30克 蓮實(去皮)黃耆(銼)各7.5克。上藥三味,搗羅為散。每服3克,冷水調下,不計時候服。(聖濟總錄) (5)鬱金散:治溺血。鬱金、槐花各30克。上藥為末。每服6克,淡豉湯下。(雜病源洗犀燭) (6)鬱金散:治血淋,心頭煩,水道中澀痛,及治小腸積熱,尿血出者。生乾地黃、鬱金、蒲黃。上等分,為細末。每於食前,煎車前子葉湯調下5克,酒調下亦得。(普濟方) (7)葛根鬱金湯:主治傷寒熱氣熏蒸臟腑,煩渴,飲水不休。葛根(銼)1分,鬱金(銼)1分,石膏(碎)1分,荊芥穗1分,甘草(炙)1錢。上為粗末。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卧溫服。(聖濟總錄) (8)菖蒲鬱金湯:清營透熱祛痰。主治伏邪風溫,辛涼發汗後,表邪雖解,暫時熱退身涼,而胸腹之熱不除,繼則灼熱自汗,煩躁不寐,神識時昏時清,夜多譫語,脈數舌絳,四肢厥而脈陷,症情較輕者。石菖蒲3錢,炒梔子3錢,鮮竹葉3錢,牡丹皮3錢,鬱金2錢,連翹2錢,燈心2錢,木通1錢半,淡竹瀝(沖)5錢,紫金片(沖)5分。水煎服。(溫病全書) (9)辰砂一粒金丹: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忍者。附子(炮)、鬱金、乾薑。上各等分為細末,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男子溫酒下,婦人醋湯下,食遠服。(奇效良方) (10)治嘔血:用韭汁、薑汁、童便磨鬱金,同飲之。(丹溪心法) (11)治自汗不止:鬱金末,卧時調塗於乳上。(瀕湖集簡方)
片薑黃 【本草醫話】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著名名老中醫焦樹德教授臨床用藥經驗豐富,著有《用藥心得十講》,對吾輩深刻領會中藥作用,指導臨床用藥意義頗大。書中第八講「活血化瘀葯」中對鬱金、薑黃和莪術有非常到位的闡述。現將鬱金部分摘錄如下: 鬱金味辛、苦,性寒。主要有活瘀、涼血、行氣,解郁的作用。常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1、吐血、衄血,由於郁怒傷旰,肝氣鬱結,氣鬱生火,血熱血瘀,肝火上逆,挾血上犯而致吐血,咳血,衄血,胸脅刺痛,吐血有塊以及婦女倒經(每到月經期鼻出血)等症,本品有涼血散瘀,解郁行氣的作用,可配生地、丹參、丹皮、炒梔子、三七、藕節,牛膝、澤蘭等同用。 2、血熱神昏,癲狂驚癇:由於邪熱入心,血熱痰濁蒙心而致神志不清以及驚狂、癲癇等症,可用本品清心熱而開心竅,活瘀血而化痰濁。常配合硃砂,黃連、天竺黃,牛黃,遠志、菖蒲等同用。本品配白礬,名「白金丸」,可用於治癲癇、驚狂。我常以鬱金配生香附、生白芍,生赭石、珍珠母,天竺黃,膽南星、遠志、菖蒲、半夏,茯苓、黃連、生鐵落,生大黃等,隨證加減,用治療精神分裂症及癔病的狂躁不眠,笑罵無常等,可有一定效果,謹提供參考。 3、脅肋脹悶,胸腹疼痛,鬱金辛散苦降,入肝肺二經,解氣鬱.散血瘀,故由氣滯血而引致的胸脅脹悶、刺痛,腹中作痛等,可配合柴胡,赤芍、香附、枳殼、膏皮、陳皮(治胸脅脹痛)、當歸、白芍,元胡、桃仁、木香(治腹痛)等同用。 4、膽熱黃疸:由於肝膽鬱熱而致膽熱液溢產生黃疸,可用本品散肝鬱、涼肝血,活血散瘀、健胃利膽(據近代研究本品有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常配合茵陳蒿、梔子、生大黃,車前子、黃柏、澤瀉、焦三仙、枳實等同用。 用量一般一至三錢。血虛無瘀滯者及孕婦均忌用。 治兒病須知調氣 「治兒病須知調氣」是杭州宣氏兒科學術思想之一。 小兒之病大多起於外感,或內傷飲食,少有七情所傷,為什麼要使用「調氣」之法,且用後事半功倍呢?外感之邪從體表、口鼻而入,三焦是邪氣出入之通道;三焦總司全身氣化,具有通調水道的功能。邪氣壅阻三焦,氣機不通,邪無出路,變證峰起。疏理氣機可助邪外出,故治療處方時需加理氣之品一、二,此時就非「鬱金」莫屬了。傷於飲食,累及脾胃,化生痰濕,而致兒病叢生,或厭食,或吐瀉,或痰喘……,在治療上離不開治脾、調中、化濕、消食、祛痰等,要達此目的,理氣必不可少,它可幫助脾健濕化,食消痰除。鬱金為血分之氣葯,清熱開竅,且能行三焦之氣以助邪外出,為熱病調氣常用之葯,因而在方中加入鬱金之類實為必需。 精選名老中醫宣桂琪醫案一則介紹之: 趙某,女,7歲 初診1988年6月2日 患兒高熱1天,T 40.1℃,汗出不多,面紅目赤,咽喉紅腫,兩側扁桃體Ⅱ°腫大,表面可見膿性分泌物,納食減少,大便三日未行,舌紅,苔黃膩,脈浮數。此乃內有蘊熱,外感時邪,治當清解達邪,利咽通便。銀翹散合涼膈散加減。 處方:銀花15g,連翹9g,牛蒡子6g,板藍根15g,焦山梔6g,玄參6g,薄荷6g(後入),荊芥6g,生大黃6g,鮮蘆根45g,山豆根5g,廣鬱金5g。2劑 另加紫雪丹1支/日,分服。 二診6月4日 昨日體溫退至37.5℃,今日已正常,大便已解,咽喉紅腫,扁桃體Ⅱ°腫大,表面分泌物漸已吸收,舌紅,苔轉薄黃。外邪已解,內熱未清,再以原法出入。 處方:銀花6g,鮮蘆根30g,連翹9g,牛蒡子6g,焦山梔6g,玄參6g,薄荷6g(後入),淡竹葉9g ,炙雞金6g,炒枳殼4.5g,瓜蔞仁9g 。2劑。 三診6月6日 體溫正常2天,咽喉充血明顯好轉,納食增加,大便已解略干,舌紅,苔薄黃,脈細數。治以清熱利咽。 處方:銀花6g,鮮蘆根30g,連翹6g,大力子6g,焦山梔5g,玄參6g,炙雞金6g,炒枳殼4.5g,瓜蔞仁9g,生地10g。 按:宣老認為,化膿性扁桃體炎屬中醫喉科「爛乳蛾」的範疇,它的發病多見於內有蘊熱之人,復感溫毒時邪,兩熱相搏於咽喉,以致血腐肉爛,發為本病。治療本病初期以清熱解毒,表裡雙解最為上策,故可用銀翹散、涼隔散加減。方中鮮蘆根,連翹,大力子,薄荷,荊芥解表清熱;焦山梔,玄參,山豆根,板藍根,銀花清熱解毒利咽;大黃清熱瀉火,泄下通便;鬱金理氣助邪外出。葯後二天,便解熱退,扁桃體表面分泌物漸解;6天而痊癒。
推薦閱讀:
※藥材詳解⊙解表葯——麻黃
※名貴藥材——烏梢蛇
※9月17日 藥材基地 五步蛇 葛藤蟲
※極毒藥材132種 慢毒藥材911種
TAG:藥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