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文字版 (第四十六集)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十六集)  2009/5/18 中國雲南晚晴軒 檔名:52-213-0046尊敬的諸位大德,諸位菩薩,大家好!我們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我們這個座談會中斷了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這兩個月時間當中,茂森奉師命參加世界佛教論壇,到無錫、到台北,另外到馬來西亞去參加中華文化的師資培訓班,是協助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成立培養師資,在那裡講了一部《孝經》。回來之後,又有因緣到青島去參加第二屆的企業家論壇,一直忙到現在,終於重新回到我們的講台上來。收到的問題相當的多,因為累積這兩個月來,都沒有來得及給大家回覆,非常的抱歉。我們就抓緊時間,接著上一次這個問題來進行討論。問:第一個問題。什麼叫一切法從心想生?譬如眾生都希望發財、長壽、聰明,都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不去依教奉行,只是天天這樣想,能達到目的嗎?如果不能,但是有時候總想老、想病,真的病了、真的老了,這是怎麼一回事?答: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法給我們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相。心想,是講我們從真誠心當中所起的這些念頭、波動。這個宇宙就是我們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我們有什麼樣的念頭,就會有什麼樣的境界。我們想希望得到財富、長壽、康寧、聰明智慧,這些都是福報。這個福報是善果,果必有因,必定要從因上下手。所以我們的念頭要積累善念。念頭善,而且這個念頭能夠相續,我們才能夠得到善果的相續。這是講到一切法由心想生,總不離因果。財富,是由財布施感來的;長壽,是無畏布施感來的;聰明智慧,是法布施感得來的果報,這是世間的善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出世間的善福,那是我們念念想著阿彌陀佛,念著極樂世界,這個念頭是凈念,凈念相繼是因,往生極樂世界不退成佛這是果,所以都是由因果來決定。我們不是亂想的,如果亂想,它也有果報,這個果報就不好。你這裡講的想老、想病,這叫胡思亂想。人本來沒病的,老想著病,他就得病了。那你問,我沒有想得病,誰會想著得病?如果您老想著吃藥,這不就是想著病嗎?沒事老想著補身體,這不就是想著身體可能會有病、會老嗎?這些念頭統統放下,我們這個身體就會不病不老。應該想什麼?就想阿彌陀佛,想著為佛法、為眾生,念念都是這樣想,決定是我們師父上人講的,不老、不病、不死。不死是什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不死。所以境界是我們念頭決定的,命運是我們自己念頭創造的,看我們自己念念相續的這個念頭是什麼,不得不謹慎。問:第二個問題。念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什麼人念佛能達到這個水準?答:念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確實是經上所說的,可是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得到這個殊勝的利益。為什麼?這是有標準的。標準在哪?在我們是不是以至誠心來念。什麼是至誠心?我們的念頭裡面沒有夾雜著妄念,所有的妄念統統放下,只單提一句佛號,用至誠懇切的心,一心只求早日見到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將來作佛度化眾生。這個念非常的純,就是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的,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念念都是這樣,達到這個標準,那麼每念一句佛號就能夠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至誠心要緊。我們念佛,常常會發現自己念頭裡面很多的妄想,想斷都斷不了,好像雜念比佛念還多,不是凈念相繼,是雜念相繼。我們要想想,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念頭?歸根結柢就是我們沒放下,往往在念佛當中,這些放不下的、雜七雜八的東西都會起現行。所以檢測我們的功夫,檢測我們在哪裡還沒放下,就在念佛當中你就明白了。念佛當中常常起的那些念頭,就是平日沒放下的念頭。你檢測出來了,這叫覺悟,覺察出來自己這一方面還沒放下,就趕緊從這方面下手,去放下。否則就會障礙我們的至誠心。問:第三個問題。有人發願把壽命給親人,師父上人說可以做到。如果對方殺業很重,能延壽嗎?答:如果能發願為親人,把自己的壽命給他,為他延壽,這是可以做到的。這要看我們是不是以至誠心。如果我們真是有這種孝敬心,捨己為人,為自己的父母、為自己的親人,能夠這樣做犧牲,一切法由心想生,你就能辦到,這個我們不能懷疑。對方殺業很重,能延壽嗎?這看他的殺業有多重。但是你把自己的壽命送給他,這是決定增加他的福報,這個福報可以幫他延長壽命,是決定有好處的。即使是殺業很重,也能有抵消的作用,這個抵消是講他壽命本來很短,得到延長,但是他自己的殺業沒有辦法抵消,他將來還是要還命債的,只是他現生福報得以延長。將自己的壽命借給親人,這固然是一樁好事情,但更重要的是什麼?自己要如理如法的去修行,積功累德,為自己的親人迴向,這個比把壽命給親人更殊勝。《地藏經》裡面就為我們明顯的開示,你看婆羅門女救度自己的母親,她沒有發願把自己壽命給她母親,說老實話,她母親的罪業這麼重,把她所有的壽命給她母親都恐怕很難幫她超度出來。但是婆羅門女怎麼做?主要做兩條,第一,做大布施大供養。大布施、大供養,這個「大」字,是為一切眾生,這叫大。心發得大,她的布施才叫大布施。不能小心量,只想著自己的親人,沒有想到眾生,這就是不大。婆羅門女當時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這是佛教的道場。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教道場是佛陀教育的學校,是專門弘揚佛陀教育的場所,眾生因此能夠聞法得度,這是無量的功德。所以大布施、大供養是什麼?幫助推行、弘揚佛陀的教育,令一切眾生有機緣聞到佛法,這是大布施、大供養。第二條,更殊勝的是她自己念佛,當時她念的是那個時候的本師,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佛號,她念了一天一夜,就念到一心不亂。何以見得她是得到一心不亂?因為她已經能夠下地獄度眾生了,這是已經證得果位的菩薩。你看地獄裡面的鬼王見到她,合掌稱她是菩薩。她真的是菩薩,至少是達到事一心不亂了,也就是在《華嚴經》裡面她是相當於七信位的菩薩,這小乘的果位是阿羅漢果,她了生死了。她這個功德幫助她母親從地獄裡面超拔出來,生到了忉利天。所以如教修行的這種功德更為殊勝。如果真有孝心幫助親人,可以用婆羅門女的這種方法,一個是大布施,第二個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這樣決定不僅是讓親人延壽,讓他永脫輪迴。像婆羅門女她母親,最後都能夠成等覺菩薩,她母親後來做了解脫菩薩,這是等覺菩薩。問:第四個問題。梁武帝的妃子能被寶志公超度到天上,其原理是什麼?那位妃子需具備什麼條件?這段故事聽得不完整,請您講一講可以嗎?答:南朝的梁武帝,他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的妃子叫郗氏,為人生性狠戾,好妒嫉,造了不少的罪業,所以她死了以後,就墮到了蛇道,變成一條巨蟒。蛇是什麼?瞋恚。就墮到了蟒蛇道。一個人喜歡嫉妒人,喜歡發脾氣,狠戾自用,這是什麼?蛇心。她心裡有毒,她就落到了蛇道。身很痛苦,結果到宮裡託夢給梁武帝,請求梁武帝去救度她。梁武帝知道自己的妃子遭了這個難,於是請他的國師寶志公禪師給她超度。怎麼超度?寶志公當時就寫了一部《梁皇寶懺》,現在我們很多寺院里都有做這個佛事,專門是求懺悔、超度亡靈的。結果最後真的把他的妃子從畜生道超度到天上去了。這個原理是什麼?你問得很好,為什麼她能夠得到超度?第一個,超度的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寶志公禪師相傳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所以他來做超度,這效果就非同凡響。真是前面我們講的,用至誠心超度,所以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如果我們超度的時候沒有那種至誠心,自己平時又沒有修行,寫個牌位去法會裡面超度超度自己的冤親債主,有沒有效果?我看就難。所以做超度佛事的這個人非常的要緊,即使他沒有寶志公禪師的這種修行、這種境界,但是他自己以至誠恭敬的心去超度,也能有效果。你看《地藏經》裡面的婆羅門女、光目女,她是凡夫,但是以至誠心去念佛,她也能夠把她母親超度出來。不僅超度她母親,也超度自己了,自己從凡夫提升到菩薩果位。所以這是自利利他的,關鍵是至誠。另外一個,超度是代亡靈懺悔,請他來參加法會,這亡靈自己真懺悔才行。如果他來這參加法會,參加完了還無動於衷,那就很難。當然這也關係到超度的人是不是以至誠懇切的心來做,如果你不至誠懇切,你感動不了自己,怎麼能感動別人?自己都不誠懇的做,你讓那個亡靈能夠誠懇懺悔嗎?我們自己又回頭想想自己,自己有罪業的話,能不能夠誠心誠意的懺悔?生前都不肯懺悔,到死後讓別人超度的時候懺悔,我看這不可靠。所以有罪業馬上就懺悔,不能夠留到明天,誰知道我們今天晚上睡下去之後,明天還能不能起得身?所以,有罪立刻懺悔!什麼叫懺悔?知道自己錯了,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如果懺悔了以後還繼續干,犯了又造,又懺悔,懺悔完了還犯,這就不是真懺悔。知道自己的過失那叫覺悟,覺悟之後把過失改正過來,這叫修行。做法會當中它是一種修行,那平時日常生活難道就不是修行嗎?真正用功的人,時時刻刻都觀照自己的念頭,看看念頭裡面有沒有貪瞋痴慢疑這些毒,有這些毒,趕緊把它清除乾凈,讓自己的心恢復純凈純善,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當我們一念起貪瞋痴這三毒煩惱,這一念就墮到三惡道裡面了;這一念覺悟,懺悔回頭,一念就被超度出來了。這就是《梁皇寶懺》裡面給我們的啟示。問:第五個問題。有人說,去幫助人助念敲引磬及念迴向偈,這些事情須由有德行的人來做,若亡靈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他會找這些人的麻煩。是這樣嗎?是不是不能隨便去幫助人助念?若有一顆助人的願心行不行?答:您自己說行不行?如果我們還擔心,給人助念,如果萬一沒有把他送上極樂世界,他將來找我麻煩。你有這顆心,那我勸你還是不要去助念,你這種心就不是至誠心。真正有至誠心,他不會有這些顧慮,就像婆羅門女,她可以為她母親舍盡一切,乃至身命,寧願下地獄她都甘願,她不會擔心自己將來怎麼樣。這個念頭是清凈的,這就是至誠,你這樣去助念,亡者得到很大的利益。而且往往在他臨終的時候,如果你在他身邊提醒他念佛,他能夠配合、合作,跟著你一起念,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助念是大功德,是幫助人去往生成佛的一件功德事情,我們要以大慈悲、大菩提心去做這個事情。你想想,如果我在旁邊助念的時候,沒有以至誠心,沒有辦法幫助亡靈往生凈土,可能他丟掉了這次機會以後,未來無量劫都未必再有這次機會。想到此地,就豁出去了,哪有這麼多雜念?所以真實的願心,你因真果就真,幫助亡人的效果就殊勝。問:第六個問題。「我對也是錯,他錯也是對」。如何理解這句話?答:這句話是我們師父上人講經的時候說過的。我對了也是錯的,他錯了也是對的。這話聽起來好像挺不符合邏輯,乍聽起來,什麼意思,怎麼我對了的時候還是錯了?真的,如果我有個念頭說我對了,這個念頭是什麼念頭?我執!佛告訴我們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可是我們還加強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對了」,你看,有對錯,這是分別;有我,這是執著。分別執著嚴重,這錯了,這跟佛道已經背道而馳,是不是錯了?所以,我們修行人對人、對事、對物都有一顆謙卑恭敬的心。一遇到挫折了,馬上回頭找自己的過失,這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看別人的過失。他錯了,他錯了也是對的。他為什麼對?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圓覺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本來就是佛,他本來就有如來智慧德相,他怎麼會錯,佛哪有錯的時候?我明明看到他錯!那是你看到的,是你意識當中變現出來的境界,你分別執著里變現的境界,他在這個境界當中好像錯了。其實他本來是佛,你把他錯看了,以為是凡夫。把佛當作凡夫,我錯了!當你看到一切人是佛的時候,恭喜你,你成佛了。為什麼?佛的境界裡面就是看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本來是佛。這本來是佛,不是說過去是佛,現在變得不是佛了,他原來本來是佛,現在不是佛了,不是這個意思。是什麼意思?他現在本來是佛。聽明白了吧?不是過去本來是佛,現在、當下他本來就是佛。他現在不是佛了,你看錯了,看走眼了,他本來就是佛。所以真正承認這個事實,你完全相信,你還會不會見一切眾生的過失?不會了。這是六祖惠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下面一句說,「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看到別人有過失,自己過失更重。為什麼?分別、執著了。所以修行人就從這裡開始修起,身口意的造作,口不說他人過;意,不見他人過;那我們的身業當然對人必定是恭敬、有禮、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這句話意思非常的深,可以把它當作話頭來參,天天去參這句話。遇到境界現前的時候,特別是別人來傷害我、侮辱我、毀謗我、做出對我不利的事情,讓我不順心、不滿意、不高興,讓我起反感、起憤怒,這個時候這句話馬上提起來,「我對也是錯,他錯也是對」。這是降伏煩惱的法寶。問:第七個問題。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世間法鼓勵我們物慾多,而佛教我們寡慾,這個是否有矛盾的地方?答:如果您認為有矛盾,那佛法也不是世間法。六祖惠能大師常常說的話,佛法、世間法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有矛盾,肯定都不是佛法,《大方廣佛華嚴經》翻開還不是佛法。為什麼?有分別、執著,才會有矛盾、有對立。沒有矛盾、沒有對立,那就是佛法。這個需要覺悟,佛法是什麼?是覺悟之法。在世間你覺悟了,世間法也是佛法;不覺悟的時候,佛法也成了世間法。您舉的這個例子,說世間法裡面鼓勵我們物慾多,特別是現在,西方國家都提倡無限制的滿足人的慾望,甚至提出慾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個動力。如果沒有慾望,就不會有消費,沒有消費就不會有經濟增長,這是世間法說的。那你在這裡面有沒有覺悟?覺悟什麼?覺悟多欲為苦。龍樹菩薩講過一句話,「欲為苦本」。慾望是苦的根本,有慾望,這苦就離不開了,多欲就多苦。所以佛教我們寡慾,為什麼?寡慾,苦就少了。到無欲,無欲,苦就沒有了。所以在這樣一個世間,我們自己要覺悟。覺悟之後,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如如不動,不會被它污染,不會被它動搖。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那些世間人迷惑顛倒,追求慾望。我們安住於少欲知足,生活過得愈簡單愈好,吃的,吃飽了,粗茶淡飯就很好了;住的,小房子,能夠讓自己的身體疲勞恢復,躲避風雨,這足矣!剩下的時間,我們去認真的深入經教,念佛求生凈土。就在世間,我們都是覺者了。問:第八個問題。弟子和別人談生意的時候,需要刺激別人的慾望,從而鼓勵對方和我合作一起建立生意;平時弟子也不斷激發合作夥伴的慾望,以鼓勵大家為了實現夢想而努力工作。請問,這樣鼓勵他人實現自己的慾望,是否不好?答:這個好和不好,關鍵看我們的存心。假如我們的心是自私自利,通過鼓勵別人的慾望來滿足自己的私利,這個就不好。如果我們不是為自己,做生意也不需要用種種的手段去引誘別人。自己命里該有財,自然會有,生意自然會做得成功,命里無時就莫強求。在這世間法里我們就覺悟,不改變我們現前的工作,但是我們做一個覺者,我們不去造業了,這就是在世間法裡面我們得到佛法了。問:第九個問題。有人說佛教、宗教是政治當權的手段,是用來穩定社會和麻痹大眾的。我知道這種看法不對,但又不能很好的說服別人。能否讓我知道您的見解?答:我們不必要去說服別人。我記得中國共產黨曾經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咱們看效果。佛教是好還是不好,你看看它能不能夠為社會帶來和諧。我們看到中國的歷史,凡是佛教興旺的朝代、時期,那個時期都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社會大治,這就好!當權者如果說用佛教來做為穩定社會的手段,那很好,我們不管當權者是什麼樣的目的,只要他能幫助社會、能夠穩定社會,我們就歡喜,我們就稱揚讚歎,這個好!如果不用佛教來穩定社會,你用其他的方法,可能就搞得社會大亂。像現在講的追求物慾的滿足,競爭,競爭升級是鬥爭,鬥爭升級是戰爭,搞到最後社會大亂,這有什麼好?至於說佛教它是用來麻痹大眾,說這個話的人肯定是不了解佛教,你問問他看過佛教裡面哪一部經典?我相信可能他沒有看過一部,從頭到尾沒念過一部。沒念過一部經,就發表這種言論,不覺得自己羞愧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佛經沒看過一本,發表這個言論,如果不是蓄意的毀謗,就是無知。所以遇到這種人,我們不需要去跟他辯解,歡迎他來認識佛教,讓他了解佛教是會麻痹大眾,還是它是會覺悟大眾。他學習了一段之後,再讓他發表言論,我們對他才心服口服。當然最重要的,我們自己要做個好樣子,學佛的人有道德、有學問、慈悲、有愛心,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這就是維護佛教的形象,用我們身教比言教效果更好。所以我們護持佛法,要真正從自己修行下手,自己修好了,那就是弘揚佛法。問:第十個問題。對於同性戀的問題,佛教是否有提到?佛法能幫助他們嗎?答:同性戀就屬於邪淫,佛法里有提到這個,戒經裡面有講到這方面。邪淫,它的果報相當的慘烈。古人講,「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如果是破壞了自然的秩序,這些罪業都是很重的。要幫助他,最好的方式是用因果教育。我們可以把地獄變相圖的導覽,那裡有一份光碟,大量的去流通、複製,讓大家看看,造作惡業的人將來的果報是什麼樣的。因果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印光大師當年極力的提倡因果教育。老人家曾經說過,縱使是佛菩薩、聖賢出現在世間,如果不用因果報應這些教育,想要幫助社會、挽回世道人心,都不可能。所以印光大師開示我們,因果教育從小就要開始,只要孩子剛剛有知識的時候,懂事了,可以學習文化了,就要開始教育,把因果報應的事實、道理跟他講清楚。教材最好的是《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俞凈意公遇灶神記》這些。孩子從小要認真的讀誦,都能背誦。熟讀然後給他講解,可以奠定孩子一生德行的根基。倫理道德的教育也很重要,但是印祖說,倫理道德教育它的效果是什麼?能夠度上根之人。你聽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馬上你就能依教奉行,這個人是上根人。在我們現前這個染污的時代,這種上根的人太少了。要知道,倫理道德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教?從胎教開始。就像周朝開國的三太,她們都是聖母,她們就用胎教。像太任有胎教,才有文王之聖德,這是先天之本。孩子出生以後,就應該用因果教育,奠定他後天之根基。所以因果的教材甚至比四書五經這些倫理道德教育教材更為實用,更有效果。這都是印祖開示的,我們要大力的去提倡。人明了因果之後,他不敢造惡了,知道一舉一動,乃至一個念頭都有果報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哪敢自己造次?這是對治這種社會亂象最好的方法。問:第十一個問題。如果真的有輪迴,那地球的人口和動物應該保持在一定的數量才對。可為什麼由遠古至現今,數量卻爆增了這麼多?答:您這個問題有個前提假設,就是輪迴的這些眾生只能在地球上,不能到其他星球上,才會有這個問題出現。要知道,輪迴的空間那是盡法界虛空界,整個宇宙都是我們生命輪迴的領域,不是就在地球上。所以我們這些人口、動物為什麼增加,很多可能都是外星球來的,其他世界來的,其他道來的。這個六道,所謂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這六道都在輪迴,我們只看到人和畜生兩道,範圍非常的小,而且只看到地球上。佛講娑婆世界裡面有六道,娑婆世界不止一個地球,比地球大多了。有多大?娑婆世界,佛說是三千大千世界。這三千大千世界是什麼意思?就是一千個小世界(小世界叫單位世界)構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構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構成一個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這三千是三個一千相乘,乘起來叫一個大千世界。那你一乘就知道,是十億,十億個單位世界。這一個單位世界是多大?黃念祖老居士說,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個單位世界裡面都有日月,日月圍著須彌山轉,須彌山是單位世界的中心。我們想想那肯定不是太陽系,太陽系它中心是日。太陽系圍著這個中心轉,這個中心一定是銀河系的中心。娑婆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多的眾生都在輪迴,在不同的星球上出現,我們想想很自然的數量有增有減,這個也就不奇怪了。況且還有他方世界,不僅娑婆世界,像娑婆世界的世界多得不計其數。問:第十二題,科學家為了研究出有效的藥品,會在動物身上做試驗,會造成殺業,但這又是為造福人類不可少的步驟,難道可以怪罪這些科研人員嗎?答:如果用動物來做試驗,殺害這些動物,像小白鼠這些,那確實是殺生。發展出來的這些葯業,製造出這些藥品,可以說為人類帶來一點利益,就是幫助人類解脫一點病苦。可是要知道,這個代價是用很多的殺業造成的,所以這個利弊就很難說了。要知道,人的災難都是因為殺生而來,用殺業導致的災難做為代價,去發展一些科技,發展一些葯業,值不值得?這是有待思考的問題。這主要是西方的醫藥行業他們的方法,用科學試驗,用動物來做試驗。中國的中醫不用這些動物做試驗,它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黃帝內經》相傳是黃帝所傳的,五千年了。五千年,經過歷史的考驗,經過無數的驗證,證明它是非常正確的、非常科學的、非常有效果,這個我們應該大力的去推廣,這就避免了殺業的問題。中醫它不是用動物做試驗。一個藥品對小白鼠有效果,未必對人類有效果。小白鼠吃了有效,你吃了能有效嗎?所以中醫是以人做為試驗的,它不用動物。真正像神農遍嘗百草,總結出這些藥草的性質,都是用自己的口去親嘗的,這個效果比西醫用動物做出來的試驗效果當然要好,要可信。問:我們看第十三個問題。台灣曾有一位著名法師往生,為什麼在臨終前病得很重,說話艱難,而佛陀在往生前示現有病,但自己卻沒有痛苦?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凈土經教裡面我們看到非常明確的開示。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給我們總結出來,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這個信願怎麼來看?不是說我聽了《阿彌陀經》、聽了《無量壽經》,我能相信了,該干什麼還干什麼,自己的毛病習氣一點都沒有放下,心裡還是很多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信就是有問題的。沒有真信,這個願也不會真切。所以能不能往生,就要看有沒有真實的信願。這個不是看我們修學的時間有多長,甚至出家還是在家,這些都不是關鍵問題,關鍵就在於有沒有真實信願。信願從哪裡去檢查?我們自己要問自己,到底我有沒有真實的信願,我對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願意往生?這個信,首先最重要的是信自己本來是佛,現在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佛,這是理所應當的。阿彌陀佛曾經發了四十八大願,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凈土,這也包括我在內,所以我對自己、對佛要有堅定的信心。我現在發願求生凈土,與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相應,感應道交,在臨終的時候,必定能感佛慈悲接引。我現在念佛,勤修凈業,積累我往生的資糧,這是修凈因,必定能得往生凈土的凈果。雖然說我往生極樂世界,我們也要相信,極樂世界跟我們現前所在的娑婆世界都是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它沒有離開我們的心。這個心是我們的真心,遍法界虛空界都是我們真心所現之物。所以往生極樂世界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心、念頭一轉,把原來的那種染著於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染著於情執,這些種種的世染放下,換成念阿彌陀佛的凈念,心凈則國土凈。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是我們念頭一轉,境界就跟著念頭轉了,由原來的染念轉成凈念,當下就由娑婆世界轉成極樂世界了。這個道理我們搞清楚,我們真相信,毫沒有懷疑了,我們發願才踏實。真正發願往生的,對於世間一定都能放得下,正是古德講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還有放不下的,只要有一樁事情還在心裡放不下,這都是障礙我們往生。所以臨終的時候為什麼會有病苦?還是因為沒放下。沒放下就不得自在,統統放下就自在了。你看我們師父上人寫的傳心法要,「看破、放下、自在」。看破是明白道理,知道宇宙人生真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明白道理之後,我們自然就願意放下,很歡喜放下;放下了你就得自在,放下一分,你就自在一分。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大德往生時候的狀況,自己也提醒自己,現在得趕緊放下,不放下不行!現在我護持我爺爺奶奶往生凈土,幫他們每天念佛,陪著他們念佛,勸他們要放下。他們說,我心裡還是有很多沒放下。我跟他講,你心裡沒放下,到你要走的時候,你還得放下,你能帶得走嗎?這世間樣樣都帶不走。他也承認,是帶不走,一口氣不來,連身體都帶不走。既然帶不走,為什麼不放下?早點放下,就早得到自在。所以檢查自己信願是否堅固,就從這個地方檢查。在念佛、誦經當中,看看念頭當中夾雜的是什麼東西,念佛念到一半打妄想了,那個妄想正是我們放不下的。從這裡入手,慢慢的放,信願一天天堅固,我們的修行就一天天進步。問:下面第十四題,老法師在講菩提心十種相狀中,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過法身大士的快樂生活。但自己卻時時因於堅固的我執,而確實沒有得到快樂。請開示,什麼是法身大士的生活狀態?身心是怎樣的感受?我們目前在順、逆境現前時,應如何落實般若波羅蜜?答:法身大士那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了,天台宗稱為是分證即佛,他們是真佛不是假佛,已經成佛了。這些大士,法身大士,他們的生活狀況我們凡夫沒有辦法思議。在《華嚴經》裡面講得非常的詳細,在《無量壽經》裡面也有簡要的說明。我記得在《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這一品經文裡面,就講到以十六正士為首的這些菩薩摩訶薩,他們都是法身大士,他們的生活狀況、他們的心境,我們在那裡窺見一斑了。他們的身心是什麼樣的感受?經文講,「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他們的心,念念只想著度化眾生,絕對沒有自己,自私自利的念頭已經斷除得一乾二凈。所以他們沒有煩惱,他們身心自在。人為什麼會有煩惱?根源在於自私自利,還有「我」這個念頭,還有我的見解、我的這些分別執著,這是煩惱根源。所以我們檢點自己,一有煩惱了,肯定都是因為自私自利。特別是跟人相處的時候起了衝突,起了不平,這個時候,一般人都會怪別人、埋怨別人,「都是他的錯,害得我這樣,讓我這麼樣煩惱」。你看有這個心,這是什麼?自私自利的心。有了「我」,當然就有「人」,跟你對立的。當你有這個對立的念頭的時候,肯定就會有衝突。法身大士絕對沒有這些念頭,他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什麼環境下面都是好的,順境、逆境都是這樣的歡喜。不僅沒有執著,什麼叫執著?順境當中起貪愛,起歡喜心,這是執著;逆境當中起瞋恚心,起不平的心、埋怨的心,這是執著,而且執著裡面是惡執著。不僅沒有執著,連分別都沒有了。你問法身大士,有沒有順、逆境界的分別這種念頭?沒有了。真的是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哪裡有那麼多挑剔、那麼多計較?這就是智慧,般若波羅蜜就是智慧。這個智慧是什麼?看破了,把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了了,他知道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切的世間相,這個相包括人、事、物,也包括我們自己的念頭、我們的感受,這些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統統是什麼?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無所有。你不能得到,它只是一種虛幻的影像,它沒有真實。就像是作夢一樣,夢中是有境界,見到山河大地,見到種種人、種種事、種種物。實際上這個夢境是當體即空,哪裡真有?你說夢見某個人,你把這個人請來給我看看?一醒了之後,空空如也,沒了。不是說醒了之後才沒了,當下就沒,在你作夢的時候,那個時候他本來也是沒的。那你對這個人怎麼還會起情執,怎麼還會有對立衝突?空了,不可得。這是般若智慧,所以他不會有分別執著了。沒有分別執著,他會不會說我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管了?那也不是。他是「心常諦住度世之道」,知道這些境界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從哪裡來的?是從我們的妄念生出來的。那妄念是了不可得,它所生的境界當然也是了不可得,哪有真實的?所以他明了這個真相以後,對於這個境界不執著、不分別。但是他明了,一切眾生都同出於一個心源,都是自性所現,念頭的波動產生的境界,都是同一個自性所生的。也就是說,所有的眾生是一體的,這個體就是自性。既然是一體,當然要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所以他「心常諦住度世之道」,度化一切眾生不疲不厭。既無分別執著,但是又精進努力的在幫助眾生,這是法身大士的狀況。這個是高度的智慧,般若波羅蜜。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得到這個境界?我們聽到這個境界也很嚮往。答案是肯定的。怎麼樣去得到這個境界?只要我們念佛求生凈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後,人人都能得到這個境界,現前得到法身大士的受用。問:第十五題。世間最高禪定四禪八定,請問須陀洹的禪定層次是什麼樣的情況?答:世間四禪八定這是指色界天、無色界天,他們的定功非常的深。最深的禪定,是非想非非想處天天人他們的定功,佛告訴我們,他們定功達到八萬大劫,也就是他們的壽命有八萬大劫。這個定功了不起,但是他們還是凡夫。為什麼?因為我執還沒有放下,只是這個執著暫時的伏住了,用他的定功伏住,可是他沒有出三界,要出三界必定是破我執。破我執是證得阿羅漢果,這是四果。前面有初果、有二果、有三果。初果就是須陀洹,須陀洹也是沒有出三界,換句話說,他這個我執還沒有徹底放下。我執稱為見思煩惱,是執著。見思煩惱,見煩惱這部分有八十八品,思煩惱這部分有八十一品,須陀洹把八十八品的見煩惱給斷掉了,但是還有思煩惱,叫思惑,要慢慢的斷。用小乘的修學方法,那是在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才能把八十一品思惑統統斷盡,證得阿羅漢果。但是須陀洹的境界已經很不簡單了。我們看《金剛經》里講他的標準,已經斷了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見煩惱,我們說五大類,他沒有了身見,沒有邊見,沒有戒取見、見取見和邪見,這就不容易了。一般人都有嚴重的身見,以為這個身是我,對這個身體愛護得不得了,天天想著怎麼樣保養它、裝扮它。但是須陀洹沒有這個觀念,他知道身不是我。就好像一件衣服,這個身體用得舊了、老了,就要把它換掉,哪裡是真的我?身見放下。邊見是什麼?對立的念頭沒有了。沒有人、我的對立,沒有一切善惡、是非的這種對立,這是把邊見放下了。戒取見、見取見,這是講成見,這是對因果那種錯誤的知見,他也放下了。邪見,包括一切不正確、對宇宙人生真相錯誤的知見放下了,這是了不起的禪定。我們通過佛法的修學,慢慢的把見煩惱放下,至少我們能夠在理上明了,然後在事上慢慢的去放下。問:十六,請問賢劫千佛是從哪裡得知的?答:這是經上有記載的,《大藏經》里有講到。賢劫,這是講我們現在所住的這個劫。這個劫,一般講有小劫、有中劫、有大劫。一個大劫有四個中劫,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我們現前這個大劫裡面,處在哪一個中劫?現在是住劫。四個中劫是成、住、壞、空,四個中劫,我們現在的是住劫。這個大劫叫賢劫,佛告訴我們,有一千位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佛;彌勒尊佛是第五位佛,他現在是在兜率天后補,準備當來下生成佛;最後一位成佛的是韋馱菩薩,他成佛,這一千位佛。我們這個大劫非常幸運,有一千位佛出世,這是眾生的福報深厚,善根深厚,感應諸佛示現。但是時間也相當漫長,所以遇到佛法不容易,我們要抓緊當下的這個因緣,認認真真的修學,希望這一生能了脫生死。否則,萬一我們在賢劫當中輪迴三惡道去,千佛出世我們都錯過,那就糟糕了,那就不知等到何時何地才能再遇到佛法,才能夠出三界。問:第十七題,在實際禪寺做三時繫念,因外面較冷,大殿的門窗全都關閉了,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煙味全在室內。請問齋主上完香之後,可否拔出?上香表達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答:如果環境不允許,上香可能導致空氣不流通,我們師父講,連香也可以不用上。這是在美國,我過去常常去到休斯頓的凈宗學會參學,他們那裡是租了一個公寓的樓層,公寓裡面禁止在室內點這些煙火,所以他們共修的時候、做三時繫念也統統不點香。要知道點的那個香不是真香,什麼是真香?三時繫念一開始香贊就講到,「戒定真香」。你有戒、有定,那才是真香,點的那個香是假香。藉著假香把我們的真香引發出來,這是點香的功德。所以上香表法的意義是什麼?看到香了,立即要想到我們要勤修戒定慧。另外香也表信,我們有清凈的信心,對三寶有真實的信心,就有感應。「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你能夠真信,才能入得進去。所以做法會當中,當然上完香也可以拔出來。我們真正至誠恭敬的做這個法會,功德就圓滿了,不在乎形式,形式是引發我們的內容的。問:第十八題,學生是一個二十八歲的女孩,想以藝術的方式感化世人,宣揚聖賢教誨。但學生只有初中學歷,為人不很聰明,較老實。請問,像我這樣根性的人,能夠實現這個心愿嗎?答:有這個心愿也是好事情。我想,有志者事竟成,不在乎我們學歷的高低。人只要立定志向,走這條正路,必定能夠感得三寶的加持,這個心愿是能實現的。但是最重要的,這裡面就是要把自私自利放下。宣揚聖賢的教育,如果還夾帶著私心、夾帶著名聞利養這些念頭,這往往就構成障礙,我們對聖賢的教誨往往就很難入得進去。那我們弘揚聖賢教育也往往會出現偏差,會誤導眾生,自己的這些不正確的知見,有意無意可能就夾雜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這個因果就很大。所以弘揚聖賢教育,這個教育者自己本身先要修養聖賢的存心、聖賢的品格,他才能把這個工作做得好。問:底下我們來看,這個問題說到,今年我兒子九歲,從去年五月份起,來到日本大阪讀書。他講日語還可以,但在閱讀時卻不能及時理解單詞的含義。請問,他到底要多久才能適應日語,我該怎樣幫他?有人建議我讓他到大阪中華學校。但離家較遠,午餐也不便,我該怎麼辦?答:這些事情,我覺得你要多給你兒子鼓勵。學語言其實沒有什麼,不管學什麼樣的知識、技術,一個要訣在什麼?《三字經》里講「教之道,貴以專」,只要能專,一門深入,這樣學習進步就會很快。不僅是學習語言,學習我們聖賢的文化,這一點就非常的重要。能夠選定一門,一部經、一個法門,長時的薰修,不換題目,那成就就相當快速。我們看到胡小林老師,他真正學佛才學了兩年半,他的進步相當的神速,讓我們都嘆為觀止。兩年前我就跟他相識,那時的他跟現在的他完全不一樣。他的修學的方式是什麼樣?就是一門深入。用《弟子規》來修持自己,用《無量壽經》來幫助自己深入經藏。他就這兩門,《弟子規》加《無量壽經》,反覆的薰修,而且真干。把經典的教訓落實到自己的日常行為當中,真干,所以進步相當快速。比我們學了十幾年境界都要高,我們看了就非常佩服。要效法他,學習他,一經通一切經通。問:下面一個問題。一個身體癱瘓的孤寡老人,吃喝拉撒睡都在一個床上,只有腳還可以調一下電視的頻道。我想送他一個影碟機,讓他聽經聞法。但是他躺著聽經,不知如法否?還有大小便都在那裡,有時還要用腳幫忙,會不會對佛法不恭敬?如果可以,有什麼廣州話的光碟可以介紹他聽?他識字很少,普通話也不大懂。送念佛機讓他二十四小時播放,如法否?答:像這樣的一位老人,因為他的身體病況,只能躺在床上,這樣來聽經聞法是完全可以的,也是應該的。所以幫助他,我們不要去計較這些形式,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做方便。他聽經聞法,躺在床上,甚至大小便都在那裡,沒有關係。因為他是不得已,這不是對佛法的不恭敬。他真正能夠通過聽經聞法得度了,諸佛歡喜。他如果只懂得廣州話,可以給他專放廣州話的光碟。我們師父講經,像「四十八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這個講演,有翻譯成廣州話,《地藏經》也翻譯過廣州話。我本人自己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的攝影棚裡面,也錄製過一些廣州話的光碟。像這位老人,最重要的是勸他求生凈土,勸他萬緣放下。可以把「印光大師臨終三大要」的開示放給他聽,這有廣州話的光碟。另外專講念佛的這些光碟,幫助他用最短的時間建立起求生凈土的信心和願心。那麼念佛機能二十四小時播放,當然很好。因為他是孤寡老人,您能夠發心護持他,幫助他往生凈土,這是功德無量。如果他沒有什麼文化,最好是多講一點往生的故事、往生的案例給他聽,啟發他的信心。問:下面一個問題。有的女子每個月的月經期間特別難受,疼痛難忍。這種難受肯定是業障,應該如何懺悔消除?怎麼做才能夠儘早消除這個業障?答:凡是病痛,當然都可以歸為業障。這些病痛,我們師父講一般有三大類。一類是他自己自身不調,四大五蘊之身不和諧了,就產生病痛。出現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用中醫調理。第二種病因是業障病,就是過去造的罪很重,所以可能就會產生身體種種的不適,那就要消除業障,要懺悔。懺悔的方式最好是用三個根(《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來檢點自己的心、行,有沒有不如法的地方,如果有,趕緊改。平時最好能多念《地藏經》,消業障。第三個病因是冤業病,就是冤親債主找上門來,那就需要向他們懺悔。過去無知,傷害了他們,他們現在來報復,我們自己要深刻的懺悔,而且把自己修學功德都迴向給他們,讓他們能離苦得樂,往生凈土,不要障礙自己。這三種方法對治三種病因,如果我們都不知道,可以三者統統來做,這肯定會有很好的效果。問:下面一個問題。有些人腳上長有腳墊,請問這是什麼業障,應該如何消除?答:談到業障,非常的複雜,這個因果很難說明。總之,如果自己有不適了,不順心的事情,最好的方式我們可以念《地藏經》、念佛,念得心清凈,自然業障就消除了。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帶他的學生,如果學生有病了,黃老跟學生講,不用去看醫生,不用吃藥,就念《無量壽經》就行了。念到心地清凈,什麼病都沒有了。什麼是業障?心不清凈就是業障。所以有病的時候不要老想著病,想著阿彌陀佛,去讀經,經裡面講的,《無量壽經》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想這個;《地藏經》教我們孝親尊師,教我們深信因果。我們只要念,不管念什麼,只要你念得心地清凈,所有的病痛都能消除。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有個十三歲的兒子,想送他到國學經典草堂去學習和落實《弟子規》等國學經典,但是那裡沒有正常的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請問,我們是應該讓他先走正常的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拿到文憑和技能專業,在社會解決生存問題,再去踐行《弟子規》弘法利生,還是先送他到國學經典草堂去學習?答: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您自己決定,您是想讓他以後做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決定他要走什麼樣的路。這個問題,除了你自己對孩子一個願望以外,當然也要看看這種做法是不是符合國家的法律規定,不能做出違反規定的事情。如果都能夠符合規定,而且你又能夠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走上聖賢之道,那當然修學德行的科目應該擺在首位。孔子的教學有四大科目: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學。這些技能專業屬於政事,它擺在第三,擺在德行、言語之後,我們就知道修學次序應該如何。假如沒有這個因緣到國學經典的專科學校去學習的話,那自己家裡要補課。怎麼補課?父母帶著兒女一起學,一起落實《弟子規》,補上學校缺乏的德行教育的課程。問:下面一個問題。我聽老法師及鍾博士的課有幾年了,常常有不想結婚的想法,我認為一旦結婚成家,會沒有太多的時間來修學,而且不能很好的照顧父母。但我的母親卻認為我一定要結婚,有了歸宿,她才會安心。請問鍾博士,我該怎麼做才如法?答:這是您的私人問題,結不結婚這個問題,是個人的生活選擇。但是能夠考慮到有更多的時間修學,您這個念頭是難能可貴。確實人生苦短,短短几十年光陰。我們現在遇到了佛法,這幾十年當中能不能修學有成就,能不能這一生了脫生死、往生凈土,這是大事,這應該擺在第一位來考慮。這個問題有了著落以後,又有願心能夠為佛法、為眾生做點事情,當然就更好。我想這個問題也是應該擺在自己私人問題之上的,我自己是這麼樣考慮。這是宋朝的名相范仲淹先生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你自己個人的問題是自己的事情,擺在後面,先要考慮眾生的事情。所以我今年三十七,沒有考慮結婚,為什麼?沒時間考慮。為佛法、為眾生的事情都考慮不過來,哪裡還有自己的工夫去考慮私人問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們要這麼學。當然講到最後,這是你自己個人的選擇,我不能有任何的建議,否則,你媽媽要是聽到了埋怨我,就麻煩了。問:下面最後一個問題。我有個侄子,近兩個多月來,因手淫導致經常尿頻、做惡夢、睡不著覺、出虛汗、脾氣壞。請問,做為孩子的家長,應該如何幫助他?答:這個問題在現代社會也是非常嚴重的。為什麼?現在社會裡面污染相當嚴重,電視媒體里、網路上、報刊雜誌裡面,這些黃色的、色情的內容太多、太氾濫了。我們的青少年如果接觸到這些內容,肯定會受到污染,會墮落。輕則,就像您這裡講的,他自己危害身體;重則,他可能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所以現在做為家長,對這個問題要高度重視。我曾經聽一位專門搞信息技術的專家講過,他說現在這些黃色的網站,是沒有辦法通過官方的渠道去禁止、去攔截。為什麼?因為這些網站他們已經設計到這個IP地址每五秒鐘自動換一次,你沒有辦法去攔截它,它五秒鐘就變一次,你抓不住。所以如果孩子,你給他一台電腦,自己在自己的房間裡面,家長沒有去管著他、看著他,這位專家痛心的說,孩子百分之百會墮落!所以家長在這方面要很留心,這是孩子一生的前程。「萬惡淫為首」,孔子講三戒,少年之時,「戒之在色」。如果在這些方面沒注意,把自己的血氣傷了,身體虧了,這一生恐怕都會成為廢人。所以要在家庭裡面營造出一個健康的、道德的氛圍,最好沒有必要,孩子不看網路,那些不健康的電視節目統統要禁止;學校最好也能夠大力的去提倡健康的學習生活方式,防止學生花這些時間在網吧看網路,那些都是污染的場所。如果孩子出現了問題,怎麼樣去營救?這要趕緊用因果的教育,人懂得因果,他就不敢作惡了。知道手淫這個事情是惡事,既傷身體,又壞心智。現在的中醫也都告訴我們,如果這個問題出現的話,可能這一生氣血都會虧損。同時把善惡報應的道理告訴他,雖然他沒有真正犯了男女之間的邪淫,但是他的意念上有這些惡念,那都是損自己的陰德,折自己的福報。孩子也可以引導他去學習不凈觀,在《安士全書.慾海回狂集》裡面就談到,就給我們有詳細的說明,教我們如何修不凈觀。我們過去講《文昌帝君陰騭文》,專門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談如何戒淫。這些都可以做為參考,幫助孩子重新樹立起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理和生活方式。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個座談會就到此圓滿。如果講得不妥的地方,請各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女妖洞有沒有旅遊攻略?
新龍門客棧怎麼樣?
走著走著就散了,愛著愛著就老了
那些東西讓你有一種「以我的聰明才智竟然第一眼看不出這東西是幹什麼用的」?
一個人看電影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生活 | 修行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