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搜狗百科
06-06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寫的一篇小小說,它通過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小說字裡行間既表現了濃濃的愛心,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充分展示了文學作品情感複雜多樣的藝術魅力。 一、濃濃親情 愛心無限川端康成以他慣有的柔膩的纖細筆觸,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發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在這裡,無論多麼優越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我們已經沒有能力扶養這四個孩子了。話雖然這麼說,但是決不會把他們扔了」,聽,沒有豪言壯語,卻也擲地有聲,只因為有親情的力量、愛的力量! 當女傭提出「東家」想向窮人要一個孩子時,「到了他家的孩子,不僅能夠過好日子,而且可以繼承財主的家業。另外,我家太太還要贈送你們一百元,作為酬謝」,三個優厚的條件一清二楚,這對於「衣衫襤褸,那副寒酸相也引人注目」窮人來說,具有多麼大的誘惑力呀!但這位父親的表情「卻十分猶豫」,要與孩子的媽媽「商量之後才能決定」。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父親本該滿口答應,可他卻「猶豫」了,為什麼呢?理智告訴父親,答應女傭的要求,因為這樣既能使兒子有一個光明的前途,還可以解決家庭的實際困難,以免「爹媽兒女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可「對子女的一顆至親至誠的愛心」卻一再地反對這樣做。理智與感情之間鬥爭的結果,最終還是舍不下這份親情。所以,窮人夫婦把七歲的大兒子給財主太太后,分手時,父母「眼含熱淚,難割難捨」,這時,濃濃的親情已經打動了窮人夫婦,他們其實已經開始後悔了。 「第二天早晨」,「那位父親領著5歲的二兒子的手,無精打采地走進那財主的太太的客艙」要求用二兒子把大兒子換回去,理由是長子是「我們家的接班人」。「無精打采」一詞內涵豐富,父親可能因為思念大兒子徹夜未眠,甚至與母親整晚討論怎樣換回大兒子,總之,一個「無精打采」把親子之愛寫得動人肺腑。緊接著,當天傍晚母親又要用三歲的小女兒來換二兒子,理由似乎很可笑,二兒子「從眉眼長相到說話的嗓門,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樣」,如果把二兒子給了人,「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樣不好受」。這個理由其實是談的孝順父母的話題,是與上一代的親情不斷的一個側面體現。 「事情到這兒還沒完」,窮人夫婦的後悔之情達到頂點了,「他們一見財主夫人什麼也說不出來,竟然痛哭失聲」,先聲奪人,以哭感人,真是「未成曲調先有情」。財主的太太莫名其妙,兩口子邊哭邊訴衷腸,「把那麼個無知的孩子給人家,連我自己都覺得這當爹的冷酷無情。……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兒女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好」,語言平淡樸實、真誠感人,連財主夫人也深受感染,「不由得跟著悲傷起來,禁不住落淚」,「當爹媽的心我完全理解」,至此,親情戰勝了物質,戰勝了「理智」。 二、淡淡感傷 縷縷哀怨川端康成父母早逝,他的作品大多是淡紫色的,透溢著隱隱的幽謐和淡淡的哀怨,《父母的心》同樣具有種風格特徵。 故事的結尾儘管寫「那一家六口終於又團聚了」,但仍使讀者為這一家六口擔心,他們能否度過這艱難的歲月呢?他們是不是真的會「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總覺得有一縷哀怨的情調,產生一種傷感的情緒。 綜上所述,川端康成無論是潑墨描寫濃濃的親情,還是輕點丹青流露淡淡的哀怨,總能扣動讀者的情弦,引起強烈的共鳴,展示其大手筆的魅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有沒有一種成長陰影是成年之後不主動辨識就很難發現的?
※獨生子女不敢窮不敢死不敢遠嫁,因為父母只有我
※上個好幼兒園會有多焦慮?2歲的孩子都開始脫髮了!
※如何策劃一場讓父母滿意的高質量旅行?
※八字如何揭示父母的壽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