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目 錄 自序;前言;《玄靈修真理法學》系列教材法訣要鑒 理論探討篇 一、哲學觀和方法論;二、反對封建迷信;三、特異功能分類;四、性命雙修直解;五、修鍊禁忌和注意事項:(一)齋戒探討,(二)房事禁忌,(三)不害物命,(四)戒以術斂財,(五)修鍊對象的禁忌 功理研究篇 一、修真概論;二、明心見性;三、修德明道;四、修真基本要求:(一)志宏願堅,(二)悔過遷善;五、論如何順利通靈;六、慧修通靈功法基礎;七、基礎功法訣與釋要:(一)基本法訣,(二)元神的機理,(三)攢簇五行,和合四象,(四)四大關鍵竅穴,(五)天時地利人和,(六)調神調息調形 基礎功法篇 一、啟師立志法;二、悔過遷善法;三、太極混元法;四、金光修持法:(一)煉功姿式,(二)開功準備,(三)開功內容,(四)收功方法;五、人天合一金光法:(一)功前準備,(二)開功內容,(三)收功方法,(四)注意事項,(五)修鍊禁忌,(六)功驗要點,(七)功理指示;六、採光聚氣法:(一)功前準備,(二)開功內容,(三)收功方法,(四)功理探討;七、添油接命七斗星燈法:(一)生命探理,(二)修證基礎,(三)接命法理,(四)功法內容;八、修習基礎功法重點說明 附錄 一、清靜經;二、心印經;三、百病百葯;四、釋疑解惑;五、資料咨訊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自 序 余因宿緣,先祖與道家淵深流遠,代不乏人累世修鍊,多有功法秘訣口授心傳,幼稚之年即蒙全真師收錄膝前,後又得多位道家和佛家師尊耳提面命,口授心傳,幸承太上法脈,「渾合本空峒」,位居於「空」,賜名「空凈」,師云:「空凈,靜,空,空,空,凈,靜。」以此自律持修。佛家師尊賜以「上人」之名號,以示佛道雙修之意。 余從醫半世,西醫中醫並舉,救傷療疾於各科病患者無以計數,故於望聞問切常規診斷與非常規診斷中,屢見虛實相雜,疑難莫測之症。在息心靜定之時,常不免細勘其間陰陽往來之因由、幽隱冥覆之玄機,常得以略窺大概,治則因消而果彌。由此而深感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奧秘無窮。又適逢當今探索人體生命科學及相關邊緣多學科的興起,當此盛世,感慨至深,古人有吾身須臾,宇宙無窮之嘆,常思人生難得今已得,盛世難逢今恰逢,光陰易逝,浩嘆警策,大有時不待我之憂。 近二十餘載,中華大地席捲氣功治病之風,繼則又起氣功健身養生之熱。吾偶於診療之暇,逢其可教之人,略曉以佛、道修真之理,修鍊之法。不期數年之後,從者日眾,同道環集,實修者愈煉愈深,窮理愈研愈精,以至德志行信俱佳者漸近金丹境苑,實未望奇葩竟收正果,豈非無心插柳而獲成蔭之效乎! 己巳年春,師尊謂之於余曰:「汝前半生治人之身,後半生應治人之心,治之於身可安人之一世,治之於心,促人『觀心得道』者,則為萬世之功。上工治於心身,下工治於形身。」師尊之言,精闢深刻,令人震聾發聵,且又思及我國學界先賢,每每不乏棄醫從文之大匠。源其轉折之意,莫不以為挽救麻木的精神心理甚於治療皮肉之機體。體味師尊之教,厚望所寄,深感任重道遠。雖自卑於才疏學淺,德行未全,然弘道之志已是離弦之箭。乃毅然決然,經多方籌劃,得各方支持,以函授與面授相接合形式,普及宣傳玄靈修真學體系中的《玄靈修真理法學》。經數年氣功界圈內的傳播,從學者數以萬計,學員遍及神州大地。眾多學友極力促請將學習材料整理成冊,以供修研指鑒。 然余初衷竊思:玄靈修真學的《玄靈修真理法學》教材,雖富含傳統之謂的「三口不傳,六耳不言,教外別傳」的秘訣理法,雖直承於諸多師尊實證之心傳墨寶,但實屬一家之言,一己之隅見。性命之學,修鍊之事,事關性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本欲待深入求證,日臻完善後再作它議。然廣大學友拳拳心切,再三懇請,虔誠之意竟至余日夕不寧,促余將此眾願作為鞭策,屢尋余隙,多有刪訂。特別念及廣大學友殷勤熱切,未敢苟安。且各地出世與處世,道俗之人,常有不遠千里而來求訣,請授釋疑者,至為誠切,令人感佩。在眾多玄靈修真學實修者中,還有不少夫妻同修,舉家皆煉的。體弱有疾者因煉功而康復,本身無疾者因悟理而通玄。老者自謂尋得最佳歸宿返老回春,少者因修持而增智開慧。大量實證的事例,皆為余不懈之動力,終在數年努力下,以太上《道德經》「觀心得道」學說為總樞,基本完成了從基礎、初級、中級乃至高級各層次全套教材的修訂,其中展示的玄靈修真學概貌,可供廣大氣功愛好者借鑒參考,同時懇望所有同道、專家不吝賜教,為探討人體生命科學奧秘,為使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髮出奇光異彩而共同努力。 在此教材正式出版之際,對所有曾在玄靈功研究中心工作過的同志,對所有為玄靈修真理法的發展作過卓絕的奮鬥,努力給予過熱情關注與各種幫助的新老同志及學員們。謹致以崇高的敬禮與誠摯的謝意。 空凈 乙亥年丙戌月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前 言 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祖先留給我們子孫一部極其豐富、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在當今世界上,凡是炎黃子孫,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他良知未泯,都不能不為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感到驕傲。承上啟下,更好地使人類這一文化寶藏發揚光大,為四化建設,振興中華服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和義務。中華民族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浩翰的畫卷。尤其是道家文化,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源頭活水之一。 道家文化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文化,對我國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化學、醫藥等各個領域,都產生過極為深刻的影響和作用。它是我們民族特有的極其豐富的寶藏,有待大力發掘,深入探索,吸取精華,使其發揚光大,古為今用,為四化建設和振興中華服務。 發掘探索和研究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並不單只是專家學者才能做的學問,佛道文化最注重自身實踐驗證,每個有志氣的炎黃子孫都可以探索研究和實踐,從中體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我們東方文化在西方科技昌盛的近幾個世紀之中,由於多種歷史的原因而黯然失色。人類的物慾被迅猛提高的生產力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物慾還在以更大的速度向前發展著。人們縱情地享受人生,同時也正經歷著從未有過的痛苦。這是一個有文化又無文化的時代。在科技發達的現代,人類卻陷入了困境。許多智者預見,人類的曙光將重新在東方出現。中華民族文化將再次發出燦爛的光芒。有志氣的炎黃子孫,應全力為中華民族文化再次掘起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奮鬥。 在我國道家佛家文化中,以修證自然大道(包括氣功)為主題的文化遺產是極豐富和十分珍貴的,因為其中凝集著的,是幾千年來無數前輩們傾其畢生心血、乃至生命,去從事實踐和探索的結晶,是實踐和理論反覆升華的瑰寶。雖然由於時代的不同,其指導思想、表述方式等可能會有許多錯誤,然而這只是歷史和時代制約的結果,瑕不掩瑜,這些問題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應該是不難鑒別的。對此,我們沒有必要採取盲目的全盤接受的態度;但是,若全盤歪曲、否定、批判、拋棄這一大批可以說是屬於全人類的文化財富,這也不是辯證唯物主義者的態度,假如這樣,只能表明其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淺薄無知和愚昧。 道家文化中,其一大精華就是修真金丹內功術,它的初級功夫就是現代稱之為氣功的各種功法。目前在全國修習氣功的隊伍已經相當龐大,在氣的層次水平上,傳統功法已經不再神秘,已被廣大民眾所接受,並且為全民健康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這是近十餘年來氣功、人體科學研究的豐碩成果。 任何傳統文化,只要他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被自然法則所淘汰,那麼其中必定有其存在的科學精華內核,具有客觀的科學價值,就應當進行科學探索和研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其中合理的學術思想和方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加升華,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社會和民族強盛作出貢獻。 正是基於這一觀點,我們將青龍山人、熊厚金先生所撰述的《玄靈修真理法學》推薦給愛好者。作為一份不可多得的道家佛家珍貴文化資料,它披露了大量世間少見的內容,可供大家在研究道家、佛家學術理論,求證方法時有所憑藉和依託,亦可作為研究實踐入門的嚮導。撰著者青龍山人、熊厚金先生世源道家學派,家學淵深,幼承家學,師承太上和南宗法脈,幸得家傳、師傳,深得個中三昧,雖然性如閑雲野鶴,心志淡泊,意在山水之間,仍不願看到道家這一珍貴文化遺產不被人理解,甚至遭人曲解或湮沒於世。乃毅然命筆,將道家修真內功法技中大量三口不言、六耳不傳的千古秘密精華盡泄於紙,使人讀之如撥雲見日,如夜行秉燭,豁然洞明。 道家的學說長期與道教思想的宗教觀念相浸溶,其中既有大量尚未被現代科學所揭示的深奧真理,也難免混雜著一些不符合時代和科學的糟粕。其甄別、篩選、整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既不能輕易草率地地全盤接受,也不可簡單地不負責任地否定。孰是孰非,有待大批有志者的探索、研究、驗證,並企望由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發展得到檢驗,從而得出中肯的科學的結論。 在這套《玄靈修真理法學》教材中,青龍山人、熊厚金先生闡述了大量道家的學術思想和許多鮮為人知的修習秘密法門和訣竅,同時也接觸到一些在目前看來尚屬未知領域的一些敏感問題,由於氣功研究尚未形成新時代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因此,本教材只好借用一些佛道和中醫領域中的傳統概念和術語名詞,同時也盡量將傳統中所使用的一些概念和名詞用現代語句置換,請讀者切勿望文生義。希望大家在研究或者實踐過程中,以馬列主義Mao.ZD思想為指導,以唯物辯證法為分析方法,嚴肅認真地進行探討,正確認識和研究實踐,注意用歷史唯物主義者應有的態度加以識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古為今用,造福社會和人類。 本教材可供氣功界各層次實修者參考,也可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各領域的理論愛好者之研討資料。由於教學的急需,而且撰著者也一貫認為有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書中難免存在欠妥之處。在此作者謹以誠摯的意願就教於氣功和人體科學研究方面的先進賢哲,同時也歡迎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系 列 教 材 法 訣 要 覽 為了拓寬廣大氣功愛好者、人體生命科學研究者的視野,提高大家對道家文化理論體系和方法論的認識,青龍山人、熊厚金先生將對道家文化精髓的研修所得,編寫出全套的《玄靈修真理法學》教材,將道家大量三口不言,六耳不傳的口訣、法竅以及教外別傳的功法,發微闡幽,注於筆端,對道家修真的內功修習方法和法術的入門方法以及理論、基礎知識等由淺入深作了大量鮮為人知的、直指人心的介紹和披露。是氣功、人體生命科學界內部挖掘、整理、探索道家文化精華的嘗試。 《玄靈修真理法學》是一部由基礎至高級,層次分明的上乘金丹大道修真理論和方法的系統性教材。其中所闡述的功理功法內容,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自成體系,是一套系統而完整的氣功和修真學術研究、實踐的專著。 為了使廣大愛好者、探討研究者、實踐誠修者有所依憑,能夠順利地由低至高,由淺入深地完成全部研究和修證,特將基礎功法、初級功法、中級功法、高級功法中的部分法訣綱要列出,以供參考和了解《玄靈修真理法學》的全貌,利於讀者由基礎至高級逐步研究和層層實修。 一、基礎功法總訣 (一)清地平基 清心訣 悔過遷善,戒律遵行;孽障消滅,基正路平。 清身訣 靈光注體,補爻修損;光生內外,護神保命。 (二)築基煉己 煉心訣 德志行信,增陽滌陰;斷魔去欲,靈台清靜。 煉身訣 妙用采合,反奪天真;驅魔去病,身健體清。 二、初級功法總訣 (一)內培性體 啟靈訣 身心清靜,開啟靈門;玄府挂號,跨弦通靈。 培神訣 孕育神嬰,無為有心;石破天驚,直出囟門。 (二)出殼歸根 調神訣 神慧自運,貫通陽陰;五行取精,靜中求證。 皈師訣 心正意誠,志宏願深;聖師接引,造就法身。 三、中級功法 (一)調煉性體訣 外修訣 元神出體法自然,基在福慧修德全,玄境有見亦無見, 萬法施教度愚頑,師育元神恩如山,功成應作渡人船。 內應訣 養煉結合靜坐卧,法貴自然勿執著;神弱靈稚精心養,出有入無煉心魔。 (二)性體質升形變訣 養育性體 陰動陽隨修己命,身內符應演先天;莫將虛變誤擬實,實變質變性命全。 一返訣 師恩海浩,元神通妙,慧而不用,性命共造。 破坎訣 法性通靈,體內除陰,臟魔掃盡,貫通一姓。 初取訣 外取藥性,滋己臟根,震虎逼龍,獲得坎金。 脫陰訣 內清陰平,五行陽寧,赴幽一行,陰籍削名。 二返訣 位居皇項,訓馬誠心,雙意合圭,玉神在坤。 煉猿訣 煉魔制心,靜中取真,擒三制七,直上天庭。 三返訣 瓊槳獨飲,五丹嘗新,醉飽入坤,聖神近真。 四返訣 妙竊乾金,分潤五行,丹漿共飲,乾炁一身。 盪陰訣 陽炁共鳴,同戰頑陰,真精共謀,勘定太平。 制猿訣 陰中取陽,點化離陰,金火鍛煉,共擒猿心。 五返訣 佛性克猿,乾入坤地,五行共拱,天地安寧。 六返訣 南北通慶,佛性如是,中收兩端,水土收精。 七返訣 返收魄精,神皈佛性,五炁統馭,實修求證。 訣評 真乙虛空萬物母,陰動陽應順逆同;金丹大道循此理,由性入命先破空。 自古丹經無此訣,口傳心授德自得;知訣求證不積善,動有魔難反生孽! (三)慧修命功總訣 神炁合一訣 性體修成煉命性,出有入無光鑒身;心靜常懸西天月,兔烏交會外黃庭。 丹田返照訣 神歸炁內日照坤,炁窟藏神陰自溫;虛靈不昧常覺照,天然火候生元精。 調息求真訣 無形金筒棍一根,通連地府接天心;悠哉時吹爐中火,借寶勾得真息生。 外葯返歸訣 靜中生動萌元精,外物勃起為潮信;一意不散精心采,文武妙取實中真。 海底求玄訣 圭字不分靜中靜,真息叩開玄門關;潛龍勿用觀為本,酥綿快樂葯更生。 水火既濟訣 內葯頻生欲亂性,栓猿制馬波不生;水升火降自清靜,水火既濟葯才真。 小葯過關訣 靜里求玄葯頻生,葯足成珠腹內明;元神劈破三關竅,帶個驪珠上天庭。 任脈通連訣 丹落鼎中藥復生,出爐拱陰任脈升;過心穿喉至山根,泥丸相會x成。 x修持訣 靜里求真皆隨圭,慧劍攔路逼炁回;後升前降元神運,意如伴當緊相隨。 x自轉訣 勿忘勿助真妙訣,三關九竅全通徹;神炁旋運周天路,意在規中觀輪轍。 日月停輪訣 小葯化盡輪漸停,陽物雙丸收體根;微覺疼痛龜縮首,修至此步功半成。 四、高級功法 大葯初生訣 腹滿元炁貫周身,火燒全身腎亦溫;兩腎煎湯四肢春,陽物雙丸收原根。 大葯生成訣 兩腎熱灸光三掣,止火無為念全歇;大葯生時六景現,金珠轉動遵密訣。 丹落黃庭訣 兩鵲橋上防險驚,透閭過脊圭中正;山根下落險中險,依訣內收落黃庭。 金丹驗證訣 珠落中田心方穩,脫離欲界地仙成;六神諸通都啟動,大慧慎用莫傷根。 回光孕聖訣 中宮孕聖結靈胎,回光虛中寂照台;純陽炁助靈胎長,陰陽反覆育聖孩。 聖神生成訣 陰盡陽純食脈絕,煙火自斷閉六脈;日無晝夜神氣爽,男子懷胎足十月。 調養聖嬰訣 陽骨八瓣天門開,聖神出殼防魔害;收回上宮精心養,小心調教防危災。 調神面壁訣 聖神成就大千空,千變萬化任己窮;宇宙沙河收眼底,面壁破零全真功。 粉碎虛空訣 神體雙合破虛宮,內成外就散聚同;大道自然成一體,無法無相亦無中。 由於本功法屬於氣功中高層次系統性修證內容,大異於一般氣功。鑒於此特點,希望廣大讀者,尤其是按本教材修鍊者,在閱讀學習時應力爭紮實、穩固,著重點要注意如下幾點: 第一、重點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 要求在知理明理的前提之下開始實修,反覆多次閱讀研究教材的理和法,真正了解並初步掌握基礎理論和功理功法後再開始實踐,在實踐中再反覆研究理論和方法,以求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悟性。 第二、實修誠煉者應循序漸進。 凡按本教材實修者,必須掌握和修習的內容:啟師立志、悔過遷善、陰陽太極混元法、聚靈法、大小金光法。中老年修鍊者注意修習添油接命法和太極混元法動功。 第三、關於煉功時間: 基礎功法的修鍊時間安排建議:每日寅時、卯時、午時、酉時、亥時、子時均可選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調整,每天修習不應少於二次,修鍊時間,早、午、晚三次修習最好,每次修習時間不應少於四十五分鐘。早晨和中午可以修習大小金光法、陰陽太極混元法、聚靈法、添油接命七斗星燈法,晚間加入悔過遷善法,時間不應少於一個半小時,修習過程中要求達到步步見驗,切勿操之過急,切不可貪多求快,按教材要求逐步實現目標。 中老年人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先以啟師立志法、悔過遷善法、添油接命法為第一階段修習重點,同時兼修太極混元法,動靜相兼,輔以聚靈法,每步功法都見驗以後再轉入其它幾步功法。 有氣功修鍊基礎者和青壯年,可以啟師立志法、悔過遷善法、金光法、聚靈法、人天合一金光法為主,兼修太極混元動功和其它幾步功法。 玄靈修真理法學的功法,每步功法都有見驗指標和自驗標準,每步功法的修持都應達到見驗指標,並且鞏固七天後才允許轉修下步功法,已經達標的每步功法每七天內都應當複習性地修習一至二次。讀者自修切忌淺嘗即止和盲目躁進,避免欲速而不達,這點應當高度注意和重視。 玄靈修真理法學系列教材的推出,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使廣大讀者尤其是氣功愛好者和實修誠煉者的思想認識,從氣功三要素「精、氣、神」修鍊的鍊氣層次水平提高到修鍊「全息體」(神)的層次,以利於早日真正步入氣功之「功」的修證大門,進入全息體神修金丹大道入門階段。 第二、掌握和在實踐中運用道家哲學思想的部分精華,以利於今後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探討和深入研究。 第三、掌握和能夠實踐道家高層次內功修鍊的技術方法,做到窮理知玄,逐步從清地平基,清靜身心,過渡到「全息體」的入門修習,例如「啟靈法」和「培性體法」,以及「調性體法」。 以上就玄靈修真理法學各階段層次的修鍊內容和要點作一簡介。我們希望對讀者全面了解研究玄靈修真學全貌有所幫助。 由於理論研究和修為的局限,本教材一定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甚至錯誤之處也難免,再次懇請廣大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共同為氣功和人體生命科學的研究發展作出貢獻。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理 論 探 討 篇 ? 哲 學 觀 和 方 法 論 理論是指導實踐的基礎。我們研究傳統的修真、自然醫學、氣功、特異功能、法術的理論和方法論,就必須了解和掌握道家哲學思想以及方法論。 道家的哲學思想,早在數千年前就已通過無數前輩們的努力,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指導歷代先師們證道求真實踐,發揮其巨大的作用。 道家的哲學思想體系,產生於先哲中的大智慧者,他們運用慧觀和智觀雙重能力,整體性地觀察研究自然和人類,由此而產生豐富完整的哲學思想流傳後代,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精華。這些精華遠遠超越許多現代學術思想,比起一般的顯態認知,就更為深邃廣大。先哲們的這些寶貴學術思想,由於產生於隱顯同觀、智慧一體共生之中,後來者因為長期局限於顯態研究和智觀範疇中,因而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沒有被準確地破譯成現代語言和加以準確的闡述。相反,由於人類長期處於顯態智觀領域的發展,忽略了在隱態慧觀領域裡的開拓,所以很容易曲解先哲們的哲學思想或者只是斷章取義。 道家的哲學觀,是一種整體觀極強的「隱顯同觀」「陰陽共論」的哲學思想。它對物質和精神的觀念是以陰陽魚圖囊括的,如果以太極陰陽魚模式圖解析,精神這一物質屬陰,可用陰魚解釋其特性。現代哲學所論之物質屬陽,是陽魚特性的存在形式。精神和物質是兩種對立統一的存在形式,精神是不被肉眼所窺測的隱態物質,是空間客觀存在的非肉眼所能觀察的不易展現表述的一種更為高級和特殊的物質。精神實際是一種存在於高維空間的物質,是一種玄源的微觀質元類物質,是一種暫時尚無法肉眼觀察到而近代科學又暫不能展示其特性的高級隱態物質。 道家哲學思想認為三維空間可見之物質是道的一種陽性物質,是顯態物源性質源性物質;四維和四維以上空間客觀存在的物質是道的一種陰性物質,是隱態物元、質元物質。「一陰一陽謂之道」《易》。這一陽一陰、一顯一隱兩種物質是共同存在於宇宙空間之中的物質,只是其表現形式,存在的時空不同而已。陽者肉眼可觀可見,陰者非肉眼可觀可見,這種微觀「元」性類物質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地以隱態方式存在於高維空間,並不會信則有,不信則無。這種慧觀的、陰性的、隱態的物質雖然不被常人所易目睹,雖不易被近代科學所全面揭示,但是煉功者、特異者卻常常能深入其中探索和研究。 正因為道家了解並掌握著隱態和慧觀宇宙中這些客觀存在物質的特性,所以運用太極陰陽圖來高度概括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太極陰陽萬物物質論,高度囊括了顯、隱,智見、慧觀兩重物質,較之一般哲學理論的只研究顯態物質的方法更深邃和科學得多。 隱態和顯態這兩大類物質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世間的萬事萬物。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長陽消,陽生陰退,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之中。修真與氣功修鍊的性命雙修就是把握陰陽的方法,所要掌握和突破的就是「陰陽魚」中間的弦。弦者,玄也。故道家學說亦有「玄學」之稱,這個「玄」並非虛無飄緲,而是太極弦另一側的隱態物質,西方科學家和學者將它們稱為「暗物質」。 因為陰陽只是萬物存在的模式,要復歸於無極,隱顯一體,就要將太極中的弦「復扭」,太極只是無極「○」的扭轉,其中的弦就是扭轉後無極邊沿線的擠壓重疊狀態「」。「復扭」就是扭轉回復到本來狀態,也就是復歸於道。 造成無極「○」邊緣線扭轉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宇宙天體的運動與地球的自轉運動之間就是一個扭轉場。總體言之,這種扭轉是先天向後天的扭轉,是隱態向顯態的扭轉,是非常道向常道的扭轉。道家學說和方法論是克服制約這種順向性的、高層次向低層次的扭轉。通過逆修、逆向性運動,尋找和掌握其中順向和逆向運動的各自的規律性(握弦),整體進行把握,為逆向逆修的總方針服務,為復歸於先天大道服務。(圖示一) 道家哲學思想認為,陰性物質和陽性物質,都是「道」這一更高級物質的產物。就一般物質說來,它們的陰陽物質屬性,陽者是道性物質的「常道」必然產物,陰者乃是道性物質的「非常道」表現形式。陰陽二者中的精華所在是「道性」物質,故高級氣功修習和修真的方法,在方法論上特別重視「執兩用中」整體把握陰陽、顯隱,運用陰陽中的精華道性物質,運用太極陰陽圖中的中——太極弦和魚眼。 道家的研究方法雖然多達三千六百門,但是可以用一句話高度概括,這就是千方百計地突破太極圖中的「太極弦」,復歸於無極態。這就是道家學說的真諦。本書扉頁所附的太極元神圖,就是直泄這一千古之密。研究者依據此理,不難舉一反三,破譯道家學說的精髓。 道家學說講究把握陰陽,陰陽由於中間太極弦是陰陽複合性相隔,不易突破,故突破這一障礙就成了修習高級氣功和修真的大關鍵,這也是道家理論和方法研究的根本和主要課題。 近代學說認為存在著多維空間,人類生存於三維空間,與多維空間存在著屏障,這一屏障實質上就是從古研究到今的「太極弦」,太極弦是波動的雙峰曲線,其動態雖然有規律可循,但是由於它本身具有顯隱陰陽雙重物質的特性,並且受到它們共同的制約和影響。所以單憑顯態、後天的主觀意識去研究和認識它,根本不可能認識它、把握它,都只能得出片面、局部的結論。所以老子曾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第一章》。 道家對精神的解釋是多層次的,一部太極圖學說包容萬物的多個層次。現代哲學還只是停留在道家關於「識神」這一初級層次上,還沒有出現質的飛躍和隱顯層次間的突破。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制約,暫時還不能完全進入隱態環境,對傳統功法中發現的玄源性物質「質元」性的光炁和玄源全息生命體「體元」進行科學的闡述,也暫時還不能作出全面深刻的揭示。例如:人體中的本體全息體:七個陰性全息體、三個陽性全息體(傳統中醫學所闡述的人體三魂七魄),修真者的培生性性體(傳統修真學中所闡述的陰神、陽神、元神、玉神、聖神)等等。(見圖 2 ) 當然近年來提出的場理論和對外氣的研究,已經進入了隱態質元類物質的研究領域,初步證明氣和場都是物質形式的客觀存在,也都具有物質特性。這無疑是現代科學研究道家哲學,全面認識道家學術思想的一大飛躍和突破。目前的科學研究,已經進入了隱態三元物質的質元之中,在物元領域,中醫人體經絡組織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經取行顯著的成果,對人體客觀存在的基礎的物元生理組織經絡系統——十二經絡,進行了科學測定,證明了其隱態客觀存在性。在人體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對人體隱態體元(全息體)的科學研究,目前雖然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科學研究的深入,體元這一研究領域也必將會被人體科學研究事業所突破。 道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這五千言實際構築了一個宏大而嚴密的哲學體系。從「常道」到「非常道」特別是對「非常道」道(玄)學系統,從人到宇宙,從物質到精神,在無數個層次範圍內的物質,不管其看得見看不見,它都一概包容其中,而且層次布置安排得井然有序。 道家的哲學思想方法,始終立足於從宏觀上、整體上認識宇宙間的一切隱顯事物,探明了道、天、地、人之間的關係和位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道高於天地人,道統攝天地人,道貫穿於天地人。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容一切的自然精華。人既類於萬物,又別於萬物,人彙集了天地之精,人是天地宇宙的縮影。人與天地是不可分的。道家的方法論,有的學者稱之為「內求法」,就是走的整體把握、深入認識這樣一條路線。古代雖然沒有現代這樣的科技手段,但是道家先祖對於天地人的認識,通過對自身的人體科學研究,開拓出自身的慧觀機制,進入大智慧的高度,在深度上大大超越了現代人,超越了近代科學。 道家最強調事物的整體性、協調性。它和以「分析」為重要認識方法的近代科學研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單純採用分析的方法去認識世界已經明顯地困難了,這種情況在研究人體生命科學過程中尤其突出。 早在十九世紀,以分析為主的方法論,也稱為「外求法」,在科學研究中的局限性已經十分明顯地暴露出來。先哲們曾經批評這種研究方法論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研究方法,「造成最近幾個世紀所特有的局限性。」 西方的一些有識之士因而瞄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道家文化,傾其全力進行探索和發掘,造成了「今人反向古人求」的有趣局面。這是歷史的大倒退嗎?非也,這正說明了真正的大智慧是不害怕否定的。這只是一種否定的否定現象而已。 今人反向古人求還確實產生了奇蹟,我們視為封建迷信的八卦六爻圖,促使了電子計算機數字二進位制的誕生。 美國羅伯特坦普爾說:「現代世界賴以發展的許多重要發明創造可能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 李政道博士說:「從哲學上講『測不準定律』和中國老子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頗有相符之處」所以近代物理學有些看法,和中國太極和陰陽二元的學說有相似的地方。因此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丹麥大物理學家寶雅教授,選中了中國的太極圖案,作為他的學派的徽章。 世界著名的科技史權威李約瑟說:「中國傳統科學思想複合體可能會在科學發展的最終狀態中發揮大於人們所承認的作用……」他還說:「現代科學的成就不能成為古代科學成果的最後審判庭,因為科學發展還沒到頭。」此論何其中肯,何其精闢! 諾貝爾獎獲得者布列高金說得好:「西方科學和中國文化對整體性、協同性理解的很好結合,將導致新的自然哲學和自然觀。」 所有這些,明顯地說明了現代科學同中國古代道家文化是相通的。實際上道家的哲學思想較之人類目前發現和應用的更為深邃和廣大得多,有待於有識之士挖掘、探索和研究。如果能研究破譯道家文化的精髓,並將其科學的成份廣泛普及,用以指導人類的生產生活與一切實踐活動,那必將會出現一個嶄新的紀元,人類將向前飛躍一大步。 道家哲學思想認為,宇宙存在的形式有三個大的隱顯系統層次,傳統術語稱為「三界」(見圖 3 )。 《雲笈七籤》將宇宙分為聖境、種民、三界三個大的巨系統,然後又層層分為若干個子系統。例如三界中就分為下界的欲界六層次子系統,稱為欲界六天,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是故舉其輕重,因名欲界。中界的十八層次子系統,稱為色界十八天,其界有色無情慾,不交陰陽,人民化生,但散香無復便止之患,故曰色界。上界的四層次子系統稱為無色界四天,無複色欲,其界人微妙無色想,唯有真人能見,故曰無色界。 三界二十八天之上有四梵天層次系統,四梵天之上則有聖境四天層次系統,這四個層次就是大家有所耳聞的太清境、上清境、玉清境、大羅天四個層次。 最高層次(上三界)稱之為道,它無形無質;中間層次(中三界),包括了天地人(體元性體,也可稱全息體),它的存在形式包括有質無形和有形無質兩種形式;下層次(下三界)包括了世俗間的人、物、事三類,它們的表現形式為有形有質。這個質在這裡是指近年來所提出的氣或場的學說,確切的隱態質應該是「質元」的炁光,則更為準確。「形」分為隱態「體元」(全息體)和顯態「體源」(形體)兩大類。 道則是存在於三個層次中的主宰,上三界支配著中三界和下三界,中三界支配下三界。上、中、下三界中,每一個事物的質因其界位不同而存在根本性的區別,由下往上需完成質元的飛躍和體元的變化才能達到。 道家陰陽學說貫穿於中三界和下三界之中,任何事物均存在著陰陽變化,這是萬事萬物的存在方式,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任何物質均以兩種方式存在於下三界,這就是有形狀態和無形(質)狀態。無形狀態是指非肉眼所能看到的「體元」性全息體,無形這種潛在全息體的存在也是物質,在某種意義上講,它是較之有形狀態更為高級的物質。這兩種存在方式是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的關係,而且有形的方式中亦有陰陽變化,無形的全息體中也有陰陽變化。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陰陽變化始終貫穿於物質的始終。其理論非常辯證並且直指本源。 道家學說始終把握事物的隱顯兩種存在形式進行研究,並且特別重視對隱態無形物質潛在全息體的研究和應用。例如修真功法修鍊中,對元神的隱態基礎物質先天質元的元精和元氣的凝聚提煉,元精、元氣、元性、元神都是非肉眼可以觀察到的,但它們又是客觀存在的隱態質元和體元類物質。只有當它們都達到高量級和層次時,才有可能被肉眼發現和檢測。 近代科學研究中對外氣的測定,場理論的闡述以及許多科學試驗均已證明了隱態無形物質的存在和不可思議的效應。 現代科學技術如果能展示或模擬隱態無形物質的各種形態,並進入形態中進行研究,我相信那就是科學革命的新紀元。 我們的修真學術研究者和氣功、特異功能愛好者,如果要進入這些領域的深層次之中,就必須以超越時代的覺悟,逐步反樸歸真,牢牢把握道家哲學思想理論的神髓,才能掌握開啟道家文化寶庫的鑰匙而登堂入室。 道家哲學理論博大精深,吾乃一介山野草民,冒昧以管見公諸同道,歡迎高明斧正。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理 論 探 討 篇 ? 反 對 封 建 迷 信 開展對道家哲學思想和修真方法論的探索、研究和實踐,發展人體科學研究和氣功科研事業,就一定要大張旗鼓地反對迷信和封建迷信,這是堅定不移的原則。每個愛好者和研究者都要堅決、準確地把握好這一大方向。 人體生命科學研究事業和氣功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是把我們從宣傳迷信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擺脫迷信桎梏的重要法寶。科學救氣功,就是指人體生命科學研究和氣功科學研究揭示和驗證氣功客觀存在現象的物質基礎,運用現代高科技技術,將隱態客觀存在的質元、物元、體元和現象,以顯態方式部分或者整體性地展現出來,從而擺脫迷信觀念的陰影。 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由於在理論上是一種「隱顯共探」,「整體求證」的路徑,所以也必將會推動現代科學的發展,二者如果恰到好處地相結合,形成雙軌整體研究機制,就能相輔相成地推動社會和科學的前進和發展,迎接科學革命的新紀元。 什麼是迷信?迷者,盲目迷從,迷失昏亂。迷信是指人們在思想觀念上盲目信仰,盲目崇拜。從心理學上講是指帶著某種情緒和目的,盲目迷從,以期達到某種不符合自然客觀規律的心理滿足。 迷信,它是由於思想認識上存在著局限性和片面性,加上不進行隱顯辯證整體性的分析鑒別,不以科學態度進行探索、研究和驗證,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地接受某種觀念和思想的現象。 以太極圖為例,可以說偏執於陽魚者是一種迷信,偏執於陰魚者也是迷信,只有執弦,整體把握住陰陽才是真正的科學。就修真和鍊氣功而言,執於「玄」而不煉己,可謂之是一種「迷信」,執有為而不識無為也是一種「迷信」。唯有陰陽兼修執「弦」、執中,三位一體而修持,整體把握,才是科學的研究實踐認識整體方法論。 社會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迷信現象,它存在於各個領域。並非獨存於受生產力制約的古代,某些現代迷信,往往比古代迷信為害更烈,阻礙社會的進步,破壞科學事業的發展。 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形成迷信概念,是由於科學技術水平不發達,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全面不深刻,修真實踐者不普及,加之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用,不懂大道之理的文人墨客的渲染,得訣實修者稀少以及不懂氣功的江湖術士的詐騙等等因素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昌明,氣功中的特異現象將逐步被證實為客觀存在,是亟待研究的生命科學現象。 社會現象中,有些人並不相信人體生命科學現象或似信非信,只是急時抱佛腳,在失意、生病等情況下,想起求神拜佛,祈求神靈保佑化解,求得心理平衡,這種肓目崇拜偶像的行為當然是一種封建迷信的表現。 西方某些人一個星期中,六天鑽營爭鬥、爾虞我詐,第七天上教堂懺悔罪過祈求上帝保佑,過此又我行我素,你能說這不是迷信。 承認顯態物質的客觀存在,而否定隱態存在物質者,並非就是科學,並非不是迷信,相對於隱態物質的客觀存在而言,不相信存在隱態物質,就是一種偏執,就是一種僅執於顯的「迷信」,這就如同只承認矛而否定盾的存在一樣,矛盾的對立統一性是自然的一個普遍規律,不容主觀意識否定。存在這種「認顯否隱」的觀念者,並非就是科學的自然哲學觀。 我們研究修真功法學、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是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勇於探索的精神對道家文化開展研究發掘,並進行實踐求證,揭示人體生命科學的奧秘和真知。其方法是科學的,態度是嚴肅的。我們反對迷信,更反對阻礙社會發展進步的封建迷信,就是要破除偏執、把握陰陽、自驗實證,勇敢獻身於人體自然科學,問心無愧地投入研究,為人類的進步,為新科學的誕生作出自己的貢獻。 就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而論,人們對空間事物的認識,在許多領域之中,仍然處於一種表象認識階段,而且是零散分割的,缺乏深度、和諧與統一。拿道家的行話說來,就是仍處於下三界的水平,仍處於人、事、物的窠臼之中。如果不是有一定功力的功中人、道中人,對於較高時空的中三界、上三界的一切,就茫然無知了。而對多層次高維時空境界中的一切,我們暫時還無法用現有的「外求法」和「分析方法論」完全揭示其真面貌。未揭示的事物並非就不存在,並非就是迷信,不應輕易否定大智慧賢哲們在慧觀中所觀察和驗證到的事物和自然規律。 科學態度最首要的是要有勇氣承認客觀事實,繼而大膽研究,深入探索,揭示事物發展的整體客觀規律,探求符合自然本質的客觀真理,完成作為人們全面認識自然,科學改造世界指南的任務。 須知科學從來就是在超越時代知識和事實的痛苦煎熬下,才得以不斷提高和發展的。古往今來,科學和迷信如同一對孿生兄弟,迷信中往往含有深刻的科學,科學中也存在著迷信,是不能一概予以否定和肯定的。其鑒別與篩選,實踐出真知是一條可行之路。 基於以上觀點,我們在研究道家修真學說金丹大道和氣功的課程中,在中高級階段將比較詳細地介紹各類內功和技法的原始風貌,盡量保持原有風格。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素材,供大家了解、探索和研究。以求實精神反覆去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之一,希望大家以這一試金石去區別哪些是精華,哪些是迷信糟粕。只有達到或超過某一層次才能對這一層次的內容進行公允的評價。在修真界由於其認識產生於慧觀之中,反覆實踐就顯得更為重要。 有些同道企望用現有的科技手段完全揭示這些自然和人體生命科學奧秘,這無疑暫時還是幻想。實踐證明,目前的科技水平,只是管窺蠡測,只能發現一些局部的現象或者效應。還沒有達到作為全面的檢驗工具的層次和水平。例如對質元物質「外氣」的驗證,各學科均有不同結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當然,發現質元性外氣的存在和多種效應,無疑是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的一大進步,使氣功事業的推廣普及取得了近代科學的依據,從而取得較大的發展。然而,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研究只能停在質元之氣的低層次水平嗎?不能再深入研究提高一步嗎?再深入果真是迷信嗎?「精、氣、神」三寶是人體生命的三大基本要素,中醫和氣功數千年來所研究的重點正是這三大隱態慧觀物質,修真界和氣功界更重視這三大基本物質的內核,處於玄源、隱態的先天精華:元精、元氣、元神,這「三元一炁」道性物質。修真界、中醫學和氣功所研究的「神」的概念,是隱態物質性的後天意識流(心理學)和先天意識流(潛意識學),是隱態元體這一全息性體,絕非迷信觀念。 人體生命科學中,不僅存在著隱態質元類物質的炁光,而且存在著隱態物元類生理組織結構,例如中醫學的支柱:人體經絡系統。人體經絡系統處於隱態,非解剖學可觀可見,因而在 50 年代至 70 年代間,引起國內外醫學界和科技界的爭議和研究。由於顯態高科技多學科檢驗技術的產生,終於在 80 年代初承認了人體隱態客觀存在的這一物元性生理組織系統。 近幾十年,我國的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事業,由於party和go-vern-ment的關懷,在一大批科學工作者和有識之士的研究探索下,歷盡艱難曲折,幾經努力形成過數次氣功熱潮。氣功在人民大眾中已經相當普及,氣功已成為人民大眾祛病延年,強身健體的重要方法。氣功在「氣」的層次上,已經獲得顯著的科學研究成果,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 然而,「氣」只是自然大道的一種玄源隱態基礎物質的初級表現形態,「氣」並不是氣功的終結。在氣功普及的近幾十年內,大批實修者經過數年的修鍊,往往不自覺地進入了氣功之「功」的層次。有的人在鍊氣功的過程中觀察到一個相同的自我,有的人在功態中見到了傳說中的,歷史上的,不同層次的修證者等等,往往覺得不可思議,陷入迷茫困惑之中,甚至誤認為是幻視、幻聽,懷疑或被懷疑為精神病。 其實,這些現象早已被歷代先師們所驗證和破譯,並不神秘。可以說,這些現象就是氣功之「功」的初級表現,是進入「功」的一種初級表現形式,也就是修鍊精、氣、神三層次中的修神、煉神層次。只不過他(她)們不是有的放矢而進入,乃是因堅持不懈地煉功,而自然闖入了這一神秘的殿堂。但是,由於這類修鍊者沒有前輩們長期修證所積累的寶貴系統理論作指導,常常不能正確對待和領悟其中「假、幻、空、真」的不同質量層次,少數人在早期即陷入盲目崇拜、迷從,甚至宣揚,以「假」為真,以「幻」為實,以為初期的這一玄源現象是高功能態,以至自誤或者誤人,這種情況在氣功界較為普遍,亟待從理論和實踐上正本清源,使大批有志有緣者能順利地「度假幻,入空真」,真正地、順利地進入「功」境和神修金丹領域,正確認識隱態「體元」自然客觀現象,踏上正修正悟行列。 真理源於實踐之中,我們認為道家文化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有待於有志者去拚搏、發掘和研究發現。我們應該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繼續前進,在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基礎上,不應滿足於僅僅是強身健體的氣功水平,應當大膽闖入現在看起來暫時還是「迷信」,而實際上是人體生命科學的高層次邊緣科學煉神的修真和氣功之功的領域,進行探索和求證,走在世界人體生命科學的前列,揭開人體生命科學的奧秘。可以說這對中華民族,對世界人類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工作和事業。 當前,我國一大批煉功者,有的在「氣」的這一層次上浸淫幾年、十幾年徘徊難進。一部分人雖有幸闖入神修之門,卻又毫無理論指導,沒有明師釋疑解惑,往往張惶失措或自我否定懷疑,或被人誤解,這種情況終難登堂入室,難成道器佛果。 山人斗膽,為天下有志於道者著想,冒昧以管見公諸各界同仁,雖非金科玉律,實乃一生探道心血所聚,願余之拙作能對天下同仁有借鑒之力,則足慰吾願矣! 對於道家學說,老子曾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句話極為深刻地預見並揭示了「道」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遭遇,也指出了對道的檢驗標準,就是「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身體力行,用「自身」這一複雜的試驗室,進行自我實驗求證,得證悟道。 數千年以來,我們道家各派歷代先師們就是以大無畏的自我獻身精神,不怕苦不畏死,身體力行地進行探索和研究,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道家學說,使其更科學、更完善、更系統。前進的路上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有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血也有淚,幾千年的路並不是平坦的。 但是,道家學說從整體上把握客觀自然規律的合理內核,這一方法論始終堅實地支撐著道家學說的輝煌大廈,使之屹立而不衰頹。無數先師義無反顧,前赴後繼地投身於其中進行探索研究驗證,使道家學說延綿數千年而不衰不竭。近年來更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矚目,作為炎黃子孫和道家文化的研究者均應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 在道家文化中,我們不否認存在迷信的成份,這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所形成的糟粕。是顯態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水不發達的必然產物,這並不奇怪,也不難將其從精華中剔出來摒棄。 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道學中所蘊藏的科學之謎才是主流,這是不容置疑的,業已被現代科學部分證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有大量寶藏被發掘。 道家學說中,哪些是科學,哪些是迷信,其甄別和判斷目前階段只有實修者才能決斷。而且不同修為層次有不同的結果。欲知梨子的滋味,只有親口嘗試。任何一個嚴肅的研究者,均不應武斷地下結論。簡單地用自己掌握的片面知識,妄加推論某些事實,這是對宇宙真理最大的褻瀆。其性質與古代無知所形成的迷信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道家學說中的科學與迷信成份的甄別,有待於一大批修真和氣功實踐者與科學工作者不斷密切合作,反覆實驗,逐步得出科學結論。由於現代科學也處在一個不斷發展、完善、提高的過程之中,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例如對氣功中遙控、遙感、遙診、及耳朵認字等特異現象的認識,就是一個逐步深化認識的過程。 《玄靈修真理法學》教材,是作為研究材料編寫的,它只摘取了我國道家文化體系中極小的一部分。我們把它公布出來探討、研究、實踐,大家不妨理解為是做一次實驗。如果符合科學實驗的基本特點具有重複性和強化性,而且又經大家共同努力揭示了其規律性,那麼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其意義將是無比重大,無比深遠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願大家以執中的態度、整體把握陰陽的方法,實踐再實踐,堅持實踐檢驗真理的原則。對教材中的內容作出判別,願大家以嚴肅的科學態度進行研究實踐和提煉,摒棄迷信,吸取精華。使它同現代科學技術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成為促進現代文明和科學進步的力量。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理 論 探 討 篇 ? 特 異 功 能 分 類 「特異功能」,實際就是古已有之的神通功能。古代稱之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當今科學界將這六神通功能冠以現代辭彙,以避「迷信」之嫌,而且分得更為詳細,更便於理解。「特異功能」一詞人們已經相用成習,我在此也就權且引用之。 但是,在近代的人體特異功能現象研究中,人們的研究尚未能觸及特異功能的本質並對之進行分類。這一現象導致許多氣功愛好者盲目追求所謂特異功能,氣功愛好者盲目施放外氣,將外氣施治作為常規治療技術,因而導致自身體質急驟下降,「功能」喪失或者「前功」盡棄。這類情況的產生,是由於缺乏基礎理論研究和指導所造成的誤導現象,應當引起各類功法的足夠重視。特異功能就其來源,實際上應該分成兩大類比較貼切,即內源性特異功能和外源性特異功能。 內源性特異功能,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客觀存在的,但又不是可以明顯地表現出來或者不容易被觀察、發現的個體功能狀況。換而言之,特異功能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潛在能力,問題是你是否將其開發出來和是否掌握開發的方法。人類在遠古時代,處於青少年期,特異功能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根據對史料的研究,可以看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以及夏、商和周朝的一些皇帝,如周文王、周武王,都具有很強的特異功能。歷史上不見於史料的特異功能者則更難以數計。 內源性特異功能,其實是修真和氣功修鍊者功力上長過程中的必然產物,但絕不是終結。所以歷代先師們均告誡後學者切勿追求神通,有了神通也要慧而不用、慎用、少用,修業才能達到上層境界。顯「神通」者,非道佛正修之人,佛陀當年曾對弟子說:顯神通者非吾弟子。正確對待功能,勿使先天精華淪為後天的工具和玩物,對確保自身回歸先天具有極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不容忽視。 青少年中,通過定向性的開發培養,均可以誘發出特異功能。這其中的生理機制涉及到修真和氣功八卦生理學,限於篇幅暫不詳談。青少年中所培養和誘發的特異功能,一般多是單項性的,而且不夠穩定,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不進行修真或者氣功修鍊「補漏」,大多數人都會逐步功能消失。這是因為體內隱態質元的元精元氣盈則虧這一自然法則使然,青少年體內的先天隱態質元類精華物質元精、元氣在約十六歲左右,就開始被天地所反奪,體內先天隱態玄元物質儲備逐步損耗減少,當功能沒有先天高能量精微物質的支撐,而且又不知如何從自然外環境中攝取補充時,功能自然喪失。(圖四) 完整而系統的內功修鍊所出現的特異功能,由於在人體這一小宇宙內環境中,將人體物元(源)、質元(源)、體元(源),三大隱顯基本系統(先天為元,後天為源),從隱態和顯態兩個範疇中整體性、層次性地逐步在量與質以及整體方面向先天轉化,所以其功能層次分明,內容完整。功力層次越高其內容越全面,功能越穩定。在煉精階段,有精化所具之功能;在鍊氣階段,有氣化所具之功能;在煉神階段,有神化所具之神通。隨著精、氣、神隱顯各層次物和質以及體所凝鍊之不同而具備不同能量、不同等級、不同特點的功能。 外源性特異功能,外源性是指在自身有一定的基礎(氣或光)的前提下,由外界獲得的他力、他法,並能運用自如的特異功能。 外源性特異功能,就是流傳了數千年而未見其斷滅的道家內功法術。我們權且稱之為道家技法。道家技法在傳統理論上,前輩們認為它具有傳遞信息至高維時空、息災、祈福、除疾、修道、增益等六大特殊功效。 道家技法是藉各類全息信息符號圖形、真言、指步訣來完成特異功能表現形式的方法。具有對自身精、氣、神損耗少,不明顯影響功力進境,又可替他人消災除疾積德助修的特點,真正掌握後適而用之,可產生一些奇妙的隱顯效應。 道家技法是為幫助修真者順利完成修真事業而設的一種利人利己,隱顯能量合一而用的高級技術方法。所謂「布氣」、「外氣療法」在傳統的具有系統理論的修真學派中是棄而不用或用之甚少的方法。我們修真者中有句名言:「上士道煉神,中士道鍊氣,下士道煉精。修真界認為精和氣只是煉神的基礎物質,是一種動力燃料,如同汽車的汽油,如果任其滲漏揮發,你的生命之車將永遠無法達到下一個更美好的目的地。 我國目前有很大一批氣功修鍊者,他們因為長期將質元的內氣作為常規物質外用或者作為治療技術手段的「藥物」使用。內氣經常外泄,入不敷出,儘管苦煉多年還未達到神修的境界。因此對神修的真正高級氣功師表現出的許多玄妙,奇妙功力、功能現象不可思議,不能接受。因此而在氣功界內部也相繼發生了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氣功師互相攻擊、否定的奇怪現象。這是一種受理論和方法層次制約,而產生的無知淺陋的表現,人外有人天外天,自困井底,豈知外面的天地奇妙多彩? 對道家哲學思想和方法論的一知半解,嚴重阻礙了這些實踐者的精修進境,無疑是一種悲哀。一般的武術師(煉精之士)對練氣士的外氣傷人於無形,隔空擊人,感到驚奇,這在氣功未普及以前是不好理解的,甚至以為是魔術。但是在今天大家卻習以為常了,因為達到這一層次的人數與日劇增,已屬相當普及了。隨著煉神者的出山,現在又出現鍊氣者對煉神者的驚奇否定,這並不足以為怪。請稍待時日,讓實踐去檢驗其真偽吧。 道家技法的初乘、中乘是先師們為了方便積修,入世助道而設,這是其初衷。後來由於歷史的演變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相對於內源性特異功能而言,它的層次是不高的,因為其所運用的不是自身的體元:全息性體,而是憑藉全息符號和真言馭使外在性「初、中級全息體」,修為層次高一點的可以駕馭稍高空間層次的全息體。通過他們來完成各種特異功能形式。例如:常見的初乘技法耳報法、圓光法等等。 我國道家技法,基本上分為上、中、下三乘,每一層次在能量和效應上均存在著很顯著的差別。雖然其目的都是突破太極弦做功,但難易之別尤為明顯。 技法之初乘,也可稱之為念力技法,這種初乘之術是純以真言、告求、全息符號等技術方法為用,依靠真言和全息符號所凝集的能量產生效應發揮作用。這種初乘之術,能量不高,效果並不十分明顯,它是依靠反覆念誦和書寫獲得的信息能量。初乘技法大都在民間和一般觀、宮之中遞傳和運用。 技法之中乘,中乘技法是氣道門的重要技術法門,這一層次的技法,是按照一定程序方法進行內修鍊氣,加上掌握必要的技法技術方法,二者相結合運用的法門。一般的全息符圖門派大都屬於這一層次。「圖無正形,以氣為靈。」就是中乘層次的重要鑒別特點之一。 法之上乘,上乘技法是自我體元系統中全息性體培育成功的修持者之術,是初等量級的全息性體元神或者高等能量級的全息性體聖神與主觀意識相結合所運用之術,法無痕迹可循,全由元神或者聖神所學習運用,這種運用又分為「用神」和「神用」二大類方法,只有「神用」最符合自然客觀規律。全息性體所掌握的「全息圖式」大都是源於隱態的先天類結構圖案。其能量較一般常見的全息圖案巨大和明顯,以「一點靈光便是圖」為其特色之一。 因為技法含有歷代高功全真師父們的全息場和隱態高能量,同時具有易學易煉易成功的特點,歷史上曾有過較大的發展,而形成獨立的學說派系,例如正一派,就是其中較大的一個派別。我國民間迄今仍有一些只有初步氣功功夫,卻能熟煉運用全息圖和真言表現特異功能的人物。 這種憑藉全息符號圖案和真言馭使外在全息體來表現出特異現象的功能,可以稱之為外源性特異功能。當然,如果能在本體體元系統中培育出自身的初級全息性體和全息複製自我全息性體的修鍊者,同時也掌握了全息符號真言技法,那無異於猛虎添翼錦上添花。 凡立足於全真之道,大志實修者,請勿追求和執迷於民間和道家佛家的技法和「神通」功能,在修證的初期也不應修習某些技法。修真界的前輩們曾明確指出:內功成外法就。上乘之術,一般將在修證的中、高級階段,在顯態和隱態由恩師傳授先天無為大道技法,所獲得的方法將大大異趣於世傳之中下乘法技。 以上這種分類法只是在大的範疇上進行區分,目的是使大家便利了解和研究。嚴格說起來,內源性特異功能中,許多特異表現,自己培生之全息體並無能力完成,大多數還是要求助於高維空間的恩師幫助,或者是多維空間師父們主動在玄源信息和能量場上相助,才能順利完成,這裡就不多談。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理 論 探 討 篇 ? 性 命 雙 修 直 解 性命雙修,是道家修真界的系統修證原則和方法,也是道家區別於儒家、佛家和其它各家修鍊學說的重要特點之一,然而什麼是性命並非人人知曉,命好理解,性則難明。 前輩們的丹經書籍大都象言假義從不明說,「道不言全」,這其中另有深意,暫不討論。僅就性命雙修而言,如果明白直說就是要求修真者「神形兼修」。所謂的「神」,是指處於顯態的主觀意識「識神」和處於隱態的先天潛意識,先天潛意識是指本體體元系統中所有不同層次不同量級的各類全息性體。 何為性命之學,傳統修真學認為,本乎天者,謂之命;率乎已者,謂之性。然而「性命」二字,儒釋道三家各有不同見地。儒家以盡性立命為宗;釋家以養性聽命為宗;道家以煉性壽命為宗。其關鍵就在於以神為性,以氣為命。神不內守,則性為心意所搖;氣不內固,則命為聲色所奪;神與氣乃一身上品妙藥,重在不亡精;故修道者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合道。 神與氣就是七返九還的妙藥。去而復回謂之返,已得而又轉,稱為還,其迴轉的方法中,關鍵就在於採藥。但是,採藥有時節,製藥有法度,入葯有造化,煉藥有火候。神與葯這兩種高級玄元隱態物質,可以說就是修證高級氣功和修真的關鍵物質,這將另篇討論。 什麼是神?神並非實體性物質,而是隱態玄源慧觀性、虛態性高級全息能量性個體。它實質上是人體肉身的一種全息性微觀態的客觀存在形式。道家對於「神」的概念,總體上分為識神和心神陰陽兩大類,識神的概念就是近代所研究的主觀意識「心理學」,心神的概念是指玄元隱態的潛意識帶有本元(源)特性的全息體系統,我們姑且暫用體元系統全息性體稱之。 體元的全息性體是以身中之先天質元的精、氣和體元系統中的元性,以及全息物元的生理組織作為基礎的全息表現形式和客觀存在。中醫理論認為人身全息體元系統中存在三魂、七魄等肉眼不可見的隱態全息整體。我們為了完成傳統修真理論與近代科學的鏈接,提出物元(源)、質元(源)、體元(源)等三源說,為了有利於將顯態和隱態分別開來進行綜合整體性探討,將隱態物質分為物元(隱態生理組織各系統,例如經絡系統)、質元(隱態光氣)、體元(源出於自然大道的本體全息體系統)三個大的隱態基本系統。將顯態人體分為物源(生理組織)、質源(體液)、體源(源於父母的整體性形體)三個大的顯態基本系統。 中醫學和修真學中所指的三魂實際上就是人體內環境中,體元系統中的陽性全息的體、物、質,而七魄就是體元系統中陰性的全息物、質、體。元性就是此二者中的道性精華物質,它們都具有物、質、體的特性,這三種物質共同組成人體玄源隱態全息體的陰陽太極模式圖。 道家功法中的性功,就是煉人體體元系統中的七魄以成陰神(陰性全息體),基礎類陰性培生性體;煉玄元三魂以成陽神(陽性全息體),基礎類陽性培生性體。陰性全息體和陽性全息體以及元性聚合凝鍊,經過質元類光、炁的補充升華和物元系統中的生理組織形成,而生成新的更高一級層次級的初級培生性體(或稱性體,初級培生性體也稱元神),從而構成又一個更高量級和層次的陰陽太極模式圖。再通過不懈修鍊,三元類物質向更高質能態和更純凈的先天本元領域返歸,進而又生成新的高量級和層次的三元陰陽太極模式圖,直至復歸於空、復歸於無、復歸於道。 性者,元性也,本來面目也。元性是先天一點靈光,它全息地包容著先天道性的質元、物元、體元,如同種子、胚芽。在廣義上修真界常混同元神一詞而用,內部修證時則嚴格地將二者之間的概念分開。元神也就是指經過三元(源)物質的修鍊而培育成的,提純培育新生得到的性體。在常人體內元性主要是以質元態和鬆散性全息態存在。儘快地凝聚它培成和調出性體,以此自我高級慧觀全息體作為三維空間通達高維空間穿越太極弦的載體,在高維空間恩師們的加持、呵護下同時修證性體和命體的過程,就是性命雙修。 性和命的關係就如同馬和車,性可喻為馬,命可喻為車,車壞馬即奔,屋壞人即走。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道家追求即世成道修證全真,所以重視顯態的生命形軀,充分發揮和利用後天之體,以性促命,以命促性,性命雙修,整體把握;佛家追求超脫,所以獨重修性,唯有佛家密宗的修證方法與性命雙修之義頗為吻合。 道家的修真學說,並不是宗教學說,修真學說主張「傳功不傳教」,只探討和研究人體生命科學的「生、老、病、死」和解脫方法。一般的宗教思想,大都是苦難者的呻吟,不少的教義認為人生充滿了痛苦,大千世界無可留戀,把幸福的希望寄託於天國,寄希望於死後靈魂得救。這類思想方法對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是消極和不足取的。 道家哲學思想和修真方法論恰與此說大相徑庭,道家樂生、重生、貴術,認為人生難得,今生不將此身度,待將何日度此身。認為人生在世是件快樂之事,死亡才是痛苦的,要把握人生,爭取竟其天年,以利於入世積行累功,即世成道或一證今生之福果,最高理想是長生不死。道家對於人之全息微觀物質論證頗為詳盡,認為常人的基本「體元」系統內的「本體全息體」只是一種低級的微觀全息物質,其中所含的隱態質元量級低,玄元先天等級差,一旦脫離肉身,就不足以獲得解脫和升質,只有珍惜肉身「借假修真」,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全息體的多層次質變升華,從而實現真正的中、高層次的解脫。 修真貴生,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為試驗室,尋求探索能夠使人長壽的方法,探求突破太極弦與道合真的方法。這些方法就是修真功法學和道術,修持方法上強調形神相須,生道合一,安神固形,性命雙修,性功修心神,命功固形骸,三源與三元緊密結合進行整體性修證全真。 一般的宗教均認為,人的壽夭,皆由天定,生死由命,富貴在天。道家思想卻截然相反,《西升經》中曾指出:「我命在我,不在於天。」強調只要不懈修持,不抱聽天由命的消極思想,順應自然,從中把握自然規律,掌握太極弦,與太極弦同頻共律,窮透陰陽太極變化之理,執兩用中不懈地修證,就能從「我命由我亦由天」逐步達到合自然而成真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性命雙修實為道家即世成真的寶筏,立志修真者必須牢牢掌握這一大關鍵。 南派由於入門弟子,一般年齡較大,而且主張「大隱隱於市」和先盡人道後修全真,而且握有「接命法」「栽接法」的補漏堵破體的方法,所以入門時一般是由命入性。這只是指初修入門時,根據各人命體客觀實際情況而言。性命雙修實際是道家南北的總旨,沒有原則上的區分,修真實踐者要注意總體把握。 就功法而言,通中脈和通督脈(髓道通)這才是性和命區分的關鍵和教外不傳之密。道家認為人體一太極,將人體從上至下分為八個區間,元性幼居於首,所以小兒元性活躍,能見到成人見不到的一些現象。每八年下沉降一區間,六十四歲降至海底,很容易逸出體外,所以老年人也容易看到一些神秘現象。南派入門講究意守海底(會陰)一穴,把火爐設於此,不僅修命,也同時固神。 道家強調人身一太極之說,在人體總體上是指以中脈為弦線,督脈為太極圖陽魚之外邊線,任脈為太極圖陰魚之外邊線。道家上乘之法都握弦而修,遵循陰動陽隨之道,執兩而用中,修玄而通靈,陰陽先後乘,培神以通靈,順行以補損,逆行以修真。 中脈是修真者培生性性體出入軀體的通道,進入玄源的路徑,故有通弦、通玄之稱謂。這一人體隱態生理特徵是具有共性的,所以佛家密宗同樣把握住修中脈的法竅,督脈是修命的總持,所以道家的性命雙修把握住三關九竅。 性命雙修的妙處,還在於元性帶有歷代的信息,它是一種全息攜帶隱態之「因」的一種質能全息載體,它的全息因子載體特性,使他比識神「聰明」何止百倍。如能將其調出,去除消彌其業因,葆其善性光華,陶冶至清凈純樸,令其採集萬物之真氣,回補修命,則能大大加速修命的過程。性體一旦活躍起來,穿越太極弦,能夠進入高維空間獲得高維空間恩師們的教誨,修真者即生能慧,慧而不外用,慧而會用,則功力上長迅速,早登修真之法船。 性命雙修在功理功法上都是一門大學問,修真者應認真體悟,這對修鍊是極有益處的。經云:「性靠自悟,命靠師傳」。任何功法一般都是由有為進入無為的境界。修鍊性體關鍵是掌握微妙,玄妙、奇妙,大部分修為只能靠自己體悟,關鍵和重點是掌握微妙,以微妙通達玄妙,為師者只能原則上掌握和指導。所以說性靠自悟,鍊形(命)涉及到方法,步驟,火候時機等特殊因素,「差毫髮不結丹」,所以稱為命靠師傳,此師傳有空間恩師之傳,也含有住世明師之傳。 「悟」之一字,大有講究,一方面師傳者不可將玄況說深說透,以免形成定格,實修者難以突破和全面發展。只可釋疑解惑,具體事督促檢查破解,或者以講故事談神話的方式舉例,旁敲側擊地點化,才能掌握好順應自然這一大「火候」,使實修者在三維以上空間自由翱翔,海闊憑魚躍,天廣任鳥飛。這對於更快加速自身識神與真我性體之間的同步是一極為重要的方法。所以修真界自古即有「道不傳全」之說,戒、定、悟、慧,是成就之本。 另一方面,對實修者而言,應當在重德性,德心的前提下,密修自悟,切勿輕言。對於功態中,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玄妙,要以自悟為主,師破為輔。對於功態中的玄境,初期假、幻參半,特別是心不正、意不純,追求功能法力者,假幻滿目、充耳不絕,全是自己的妄心作用於陰神所產生的內源性或者內源和外源混合性的虛幻境象。對於早期的功像不可迷信、不可相信、不可輕信,只能執中而悟,以道德、人德、社會公德的標準進行衡量和鑒別。而且萬勿對有嫉妒心的功友言談,更不可對不相信者吐半語,否則將損耗大量能量,功力難以上進。因為能觀察到玄境,就說明性體已經活躍,天目已經初步開啟,五神主五眼,天眼就是初級培生性體所主。天目初開階段性體幼弱,能量不足。就是性體已經培煉成功出殼做功者,由於剛出性體時本命性體即被空間師父在玄源帶走修鍊。在軀體內的性體只是最初剛分出來的一個值年性體。由於本命性體剛成就分出一全息體,這一全息體能量也很低,而且其存在期只有一年,一年後將全息地替換。 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輕言或有意用功能,必會嚴重損傷性體,舊稱「靈根損傷」。有的人很可能因此病一場,千萬要慎言、謹密而修。自己寫煉功筆記,就教於師是可以的,但切忌招搖! 性命雙修必須二者並重,年輕人、中年體壯之人可由性入命。老年人稱為衰休,必須偏重於接命之法或者栽接之法,將身體的生理指標復歸於乾健狀態。然而今人受環境所限,栽接法可望而不可及,不應追求此法,以添油接命法為用即可。 古往今來,許多修鍊者由於未窮通陰陽變化之理,常見在性命二者的修證上出現偏執現象,不能執兩用中。修性之士往往因不注意修命而淪為談神說怪,步入妄談玄學的境地,最終最高成就也只是「沖舉」而已,只修性不修命,此乃修行之病弊也。 修命之士往往因不注重修性,而死啃丹經,成為「談將」,或者苦修「金丹」,氣包其神,成為「死丹」,神不得運,詩曰:「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終止此層,永無進境。 這二種違反整體方法論的情況都是偏頗,必須杜絕和防止。唯有性命雙修才是正法正途,望諸同道共識。 有二人自幼為友,後分別入門修行,五年後偶相遇而談經論道,相約共入定中神遊西湖。甲者散盤後對西湖美景娓娓道來,如歷如繪。乙者頻頻點頭稱「善」,「兄之所言盡善盡美,吾再言之猶如畫蛇添足,今有一物權作見證,望兄鑒識」。言畢從袖中取出鮮花一朵。;甲者一見曰:「此乃西湖某苑之花,兄能攝物於千里之外,勝弟遠矣」。乙者云:「弟自入門牆,即授性命雙修之法,勤加修習,略有所得爾,豈敢與兄之靈慧相爭乎」…… 這則小故事,亦可算得上一種對性命雙修的解釋。性命雙修之「性」的含義。不載于丹經,屬於三口不言的天人大秘密。余今漏泄此訣,願諸學友珍視,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證。 性命雙修就是道德雙修、神形兼修。修德修心至重至要,另有專篇。修神分為內煉調神法和內煉全息符號配合法,此二法從前均為道家不傳不言之密訣。余經稟明恩師,在教材適當之處將論述觀神法,內煉法等,期望更多有德有志之士直趨氣功和修證全真的上乘妙境。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理 論 探 討 篇 ? 修 煉 禁 忌 和 注 意 事 項 自然規律之中,因果、矛盾等內在客觀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世上的任何事物之間,如同五行模式,存在著相生相剋,此乃自然法則。人類都處在五行之中,未經修鍊均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不論修真鍊氣功還是養生,都必須遵守自然法則。修真界的遵守自然法則也就是遵循「非常道」的規律,制約某些不符合先天自然大道的常道中的一些行為,自覺地順應自然本質的內在的而不是表象的客觀因果律和矛盾轉化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修鍊出成果。 修鍊氣功和修真證道等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研究實踐活動,是返樸歸真,回歸自然,從自然先天中獲得先天隱態質元光氣能量,獲得隱態玄元生理組織體系發育成長的胚床環境,從而培育本體體元系統中所沒有的不同量級不同層次的新生全息性體。要實現這一目的,人的生命活動就必須高度符合自然客觀規律,遵守自然因果法則。我們的前輩從長期的修真實踐中,總結了大量寶貴的經驗,這就是修鍊禁忌和注意事項,傳統上稱之為「戒律」。氣功和修真實踐者,要想在修為上獲得成就,就必須研究和探討這類傳統理論,掌握和遵守必須的修鍊禁忌和注意事項,只有這樣才能順利進行修鍊並且取得成效。在此,我們共同探討研究部分這方面的傳統理論,供大家研究和實踐中參考。 一、齋戒: 齋戒的內容在修真傳統上,原本指沐浴更衣,不飲酒,不茹葷,整潔心、口、身,以示虔誠,這在遠古時代人心古樸易於做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心的變遷,為了使更多的人能體道悟道,就必須約束身心,戒就是齋的進一步發揮,它帶有強制性,而且有固定的條文,成為修真人必須信守的戒律、威儀、章表。 齋的含義《齋戒序》說:「夫齋者,齊也。齊整三業,乃為齊也。」齊整三業乃為齋。齊整三業,也就是將身、口、意規範到符合先天自然大道的客觀規律之中,制約其向違反自然規律的常態常道中繼續演變。《太上太真科經》曰:「能得一者,心攝三業;能攝身者,端拱不擾;能攝口者,默識密明;能攝心者,神與道合」。所謂齊,就是使身、口、心三業均清凈,節食除煩,虔誠整肅,專心一志之意。齋並非常人認為的單只是吃素而已。 齋的方式,在歷史傳統上大致可分三類,即設供齋、節食齋、心齋。三者之中心齋最重要。心為身主,心藏神,人之善惡,常繫於一點心念之中。心潔心靜,無思無慮才能專心修真;無嗜無欲才能樂於修真;無穢無累才能心身合道,這就是心齋的一種內涵。 齋的方式有六種齋、十二種齋、九食齋等等不同名目和內容,有些則過於冗繁複雜,暫不羅列。 齋戒如果指素食的話,就是指齋戒期內不食背朝天類的動物,有的也稱為不食有眼睛的食物,而只食朝上長的植物類各種食品。植物類食品中,蔥、姜、蒜類五辛之物,雖屬朝上長之品,由於前人在修證中發現它們能耗散修真者身體中的真氣,食用它們得不嘗失,故也在禁食之列。 修鍊氣功和初期修真者的齋戒,一般只需遵守初一、初五、十五齋戒,可以不必持長齋。由於人體內部機能的調整有一個自然調節過程,當人體內環境隱態生理機制未啟動,發揮生理功能時,強迫性地完全素食也不符合自然規律。對早期的修真者和單純氣功修鍊者,一般暫時不要求每日守齋戒。主張順其自然,隨著功力的加深,體內隱態玄元合成蛋白質和其它物質的生理功能啟動,逐步完成體內後天向先天的部分調整後,一般人大都會自然齋戒,只是需要修持者善於發現微妙,善於掌握機緣。山人的學友中,一進入體元系統培生性全息體的調煉階段,大多數人都能自然進入全素食,少數先天基本條件較佳者,只要給點信號也會進入素食(本書中也攜帶著這一信息能量),毫不勉強,自然而然,這說明通過修鍊內臟調整後,已自然啟動體內先天素食本能系統功能,而拒絕吸收動物營養成份,絕不會象勉強持齋那樣造成營養不良。 有功底基礎者,若能在修鍊本功法出現自然素食功能時,堅持自覺持長齋則更妙,屆時易於清除體內小環境中的陰性物質和陰性全息體,減少內陰的干擾,有利於煉好氣功和修真的進程。 素食是人類的本能,人體的生理組織結構本身,就是素食機制。這一生理特點,只要將人體口腔牙齒的結構和消化系統的構造與食肉類動物相比較,就會一目了然。素食的本能絕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這就象牛並不因為僅素食青草而乏力,猴並不因為素食而喪失靈活一樣。人類只是在原始社會,由於素食來源的嚴重饋乏和火的發現才被動地進入素食與葷腥混食的狀態中,長期的素葷混食抑制了人類的素食本能,體內素食機制處於一種半休眠狀態。這種素食機制的完全復甦,僅靠單純的自我強迫性的斷葷,啟動的機率並不太高,易造成人體的營養不良。根據醫學界有關報導,在寺廟中道觀內和民間的全齋者中,由於大部分人不知道真正的修行方法,他(她)們的血色素和紅細胞普遍低於正常值,甚至呈病理狀態。所以我們可以說,人為性的齋戒也同樣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只有通過系統性的修鍊方法,使體內的素食機制完全復甦,那麼就會進入自然素食,我所提倡的是自然素食或者稱為自然齋戒,這一點在實踐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大批學友的實踐證實了這一點。 初修初煉者,由於早期體內素食機制尚未完全復甦,可以由吃「花齋」逐步過度到全齋,不必操之過急,但也不能當面錯過機制的轉換,不想吃葷腥時,或食用後不適時,就說明體內素食生理機制已經開始完全復甦,此時就應當及時進入全齋,鞏固和促進素食機制功能的全部發揮,而不應再食葷干擾抑制這一人體先天生理功能的完全性恢復。 全齋的機理和作用,主要是對自身內環境中質元的清靜和玄元全息體的解脫而言。食葷腥由於違反人體先天本源性生理機制,因而會阻礙身心返歸先天自然大道。葷腥類食物中的顯態物質成份和隱態物質成份,都能作用於身體內顯態生理組織系統和隱態玄源生理系統,影響、干擾人體先天生理功能的發揮。而且還會增強和補充體內陰性全息體的能量,不利於此玄元之陰中所含的陽性物質成份的提取和升華,不利於滌陰增陽。葷腥之物中所含濁氣較重,也不利於精、氣、神三大微觀物質中,玄元的元精、元炁、元神這三元的的升華與提煉和聚合。所以氣功修鍊者和修真者都應當逐步實踐和過度到全素食。 修證玄靈修真理法學基礎時期,我們暫不統一要求人為性的完全性素食,只要求自己能夠把握微妙,注意體內素食機制復甦的前驅徵象,隨緣而定,主動進入全齋,不要當面錯過機會。 修證玄靈修真理法學的基礎階段,應當注意和重視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初五以及甲子日,這幾天中應當完全齋戒,這樣有利於帶功日時獲得加持與調整。否則不易接收和獲得高級全息信息和能量,從而使自身產生變化。 二、房事的禁忌: 修鍊氣功和修真者,每月初一、初五、十五和甲子日應絕對禁止房事,不可犯戒,二十四節氣轉換日應當避免,修習者應切實遵守。 一般氣功鍛煉對房事並無特別嚴格的要求,只需節制房事注意保精,要求房事少和稀即可。玄靈修真理法學的修鍊,在基礎期間應注意房事少和稀,遵守禁忌日和避免日,以遵循自然客觀內在規律,利於身心的向先天方向的轉換。 對於立志終身修真悟道者,有志於進入上乘境地者,在進入中級層次和階段後,傳統上是必須嚴格戒斷房事,因為修真煉神所用的基本物質就是精和氣,特別是精,它是體內顯隱質性混溶一體的最基本的基礎物質。精中的元精就是上佳之丹材,缺其無以煉丹,缺此無以培神。濁精的泄漏也就是元精元氣的泄漏,不戒斷房事,修真將永遠無法登堂入室。 性生活雖是人的本能,但這種「本能」不屬於先天,而是常道範疇中的人慾。「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德經》,「非常道」乃先天自然大道,而並不是常道人倫。例如,兒童也是人,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一人慾,這是由於他們的生理機制尚處在先天向後天轉化階段。修真是復返先天,生理機制上的「返老還童」就是修證的一個必然過程。房事的「本能」,也不可與素食的先天本能相提並論,而且素食是攝入補充,房事只是泄漏損耗,其對於人體生理的作用是根本不同的範疇。 三、不殺生: 不殺生是指修鍊者要終身珍惜和愛護任何動物的生命,積極維護生態平衡,眾生皆與我同體,不可動手取其性命,對生命物體只能救生、放生,而不亂殺亂砍亂伐。一般動植物均有其特殊全息生物鏈和體元系統的全息信息體存在,人為中斷其竟天年的生命過程,其反饋信息量是較大的,特別是那些自然生長而非短期飼養性、種植性生物,其信息能量更大。如果殺生,則會對人對修真者產生很大影響,徒增業障和身心的負荷,不利於蓄德長功,所以對於修真者來說,應切實終生守此重生貴生的要求。 四、飲食禁忌 傳統修真學界,要求修真和煉功者終生不食四腳魚、才(黑)魚、鱔魚等無鱗魚類和牛肉、狗肉、雁肉。 歷史上修真者從實踐中和慧觀中,認識到這類物品的全息體品位較高,信息量大,濁氣重,所以對修真者作為一個重點提出。修證者在未進入自然全齋以前,對於這些動物也不能食用,如果食用,在顯隱二方面的副作用將是比較明顯的,會導致功力難進,對修鍊的干擾比較明顯,千萬注意,不可不慎。 五、戒借術斂財,貪得無厭: 無論是內修之氣還是內修所得之光以及修法所得之術,都是方便修德、節省真元、救人度人之物質和技術,是幫助修真悟道的法門,世間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因果關係,俗話講:「捨得、捨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顯舍隱得,後天舍先天得。這是說只有捨去你才能得到。例如用技法給人療病除災,就是一種舍,是在恩師默佑,全息符圖確保,施術者內在玄元靈力三力合一的基礎上的舍,其恩德絕不是你個人所有,時刻都不應忘記恩師們的上德。 既然煉功者、修真人以生死為念,求健康長壽,視脫離生死為目標,那麼借術斂財,實屬多餘。煉功者、修真人都要求有高尚的覺悟,錢財在功成後乃身外之物,過多斂取則損福,福不可多得。修真人如果要求多得於顯,顧此則必失之於彼,在隱態丟失的將是先天大道的真元無價之寶。自古無有腰纏萬貫的全真。借術斂財者,終生難入真道,墜入旁門邪道,而且妻、子、祿必然會有損失,自古福難全,用先天至寶謀利於後天,有違自然真常之律,不可不慎,這早已被歷史所證明。 不修正道正法,違反先天自然大道客觀規律,而從事左道旁門者,一般必獲孤、貧、夭三途,或者「五根」不全,如眼瞎、手癱、腳跛等惡果。舊中國修習旁門之法術,一般都要立下重誓,例如:「今生不求男和女,來世不想變作人」等重誓,修法才有效。也許就是非常明了這一自然規律,才制訂出如此嚴厲的誓言,以警後人。 修習正法,純屬為修德,積德和幫助修真而為之,所以有基本生活來源者,均不應借術斂財。無基本生活來源者,只可取以微利或佐以藥物,只收藥品費等,取以薄利,維持生活能助修行即可,切戒貪得無厭。 修法的神髓是恩師的信息和全息符圖的能量凝集,絕不應挾技斂財,挾技欺人。技法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應復歸用於人民眾生,絕不是個人的私有資產,切勿忘記師恩,願智者鑒之。 六、修鍊對象禁忌: 從事氣功修鍊和修真實踐,在對象的選擇上存在著一定範圍內的禁忌。少數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從事氣功實踐和修真實踐。氣功和修真基礎階段的實踐,其適應面稍寬,絕大多數人皆可修習、煉功。但是正式修真實踐的初、中、高級階段,由於對德、志、行、信的要求高,比一般的氣功鍛煉選擇性更高,選擇條件中既有心性方面的因素也有身體基本條件方面的因素,傳統上有九絕不收的古訓,就是對身心基本條件方面的要求。下面幾種人不宜於或只能從事基礎階段的修習實踐,請讀者注意和重視。 1 )道德倫喪,心術邪惡淫者,不可從事修習實踐。 3 )心胸狹窄,唯利勢圖謀者,不可從事修習實踐。 4 )家族成員有精神病史患者,不可從事修習實踐。 5 )毛髮焦枯散亂,皮膚糙而無光澤者,宜慎修習。 6 )眼露凶光,面色青靛,掌如赤砂者,宜慎修習。 7 )五官干黃,黃中帶黑,甲膚乾裂者,宜慎修習。 8 )舌短難縮,唇裂見紅,眼白黑斑者,宜慎修習。 9 )面膚黑青,白霜夾罩,溺道不暢者,宜慎修習。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附 錄 ? 百 病 百 葯 說百病 老君曰:救災解難,不如防之為易;療疾治病,不如備之為吉。今人見背不務防之;不務備之,而務葯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壽命。是以聖人求福於未兆,絕禍於未有。蓋災生於稍稍,病起於微微。人以小善為無益,故不肯為。以小惡為無損,故不肯改。小起不積,大德不成。小惡不止,以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 喜怒無常是一病。忘義取利是一病。好色壞德是一病。專心系愛是一病。 憎欲令死是一病。縱貪蔽過是一病。毀人自譽是一病。擅變臬可是一病。 輕口喜言是一病。快意逐非是一病。以智輕人是一病。乘權縱橫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侮易孤弱是一病。以力勝人是一病。貸不念償是一病。 威勢自脅是一病。語欲勝人是一病。曲人自直是一病。以直傷人是一病。 惡人自喜是一病。喜怒自伐是一病。愚人自賢是一病。以功自與是一病。 名人有非是一病。以勞自怨是一病。以虛為實是一病。喜說人過是一病。 以富驕人是一病。以貴輕人是一病。以貧妒富是一病。以賤訕貴是一病。 讒人求媚是一病。以德自顯是一病。敗人成功是一病。以私亂公是一病。 好自掩意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陰陽嫉妒是一病。激厲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愛是一病。評論是非是一病。推負著人是一病。文拒鉤錫是一病。 持人長短是一病。假人自信是一病。施人望報是一病。無施責人是一病。 與人追悔是一病。好自怨諍是一病。罵詈蟲畜是一病。蠱道厭人是一病。 毀訾高才是一病。憎人勝己是一病。毒藥鴆飲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賢憤高是一病。追念舊惡是一病。不受諫諭是一病。內疏外親是一病。 投書敗人是一病。談愚痴人是一病。煩苛輕躁是一病。摘捶無理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多疑少信是一病。笑顛狂人是一病。蹲踞無禮是一病。 醜言惡語是一病。輕易老少是一病。惡態丑對是一病。了戾自用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喜禁固人是一病。詭譎諛諂是一病。嗜得懷詐是一病。 兩舌無信是一病。乘酒歌橫是一病。罵詈風雨是一病。惡言好殺是一病。 教人墮胎是一病。干預人事是一病。孔穴窺視是一病。借不念還是一病。 負債逃竊是一病。背向異辭是一病。喜抵捍戾是一病。調戲必固是一病。 故迷誤人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刳胎剖形是一病。水火敗傷是一病。 笑盲聾喑是一病。教人嫁娶是一病。教人摘捶是一病。教人作惡是一病。 含禍離愛是一病。唱禍道非是一病。見便欲得是一病。強奪人物是一病。 老君曰:能念除此百病,則無災累,痛疾自愈,濟度苦厄,子孫蒙佑矣。 崇百葯 老君曰:古之聖人,其於善也,無小而不得。其於惡也,無微而不改。而能行之,可謂餌葯焉。所謂百葯者: 體弱性柔是一葯。行寬心和是一葯。動靜有禮是一葯。起居有度是一葯。 近德遠色是一葯。除去欲心是一葯。推分引義是一葯。不取非分是一葯。 雖憎猶愛是一葯。好相申用是一葯。為人願福是一葯。救禍濟難是一葯。 教化愚蔽是一葯。諫正邪亂是一葯。戒敕童蒙是一葯。開導迷誤是一葯。 扶接老弱是一葯。以力助人是一葯。與窮恤寡是一葯。矜貧救厄是一葯。 位高下士是一葯。語言謙遜是一葯。恭敬卑微是一葯。不負宿債是一葯。 憨慰篤信是一葯。質言端愨是一葯。推直引曲是一葯。不爭是非是一葯。 逢侵不鄙是一葯。受辱不怨是一葯。推善隱惡是一葯。推好取丑是一葯。 推多取少是一葯。稱嘆賢良是一葯。見賢自省是一葯。不自彰顯是一葯。 推功引苦是一葯。不自伐善是一葯。不掩人功是一葯。勞苦不恨是一葯。 懷實信厚是一葯。覆蔽陰惡是一葯。富有假乞是一葯。崇進勝己是一葯。 安貧不怨是一葯。不自尊大是一葯。好成人功是一葯。不好陰私是一葯。 得失自歡是一葯。陰德樹恩是一葯。生不罵詈是一葯。不評論人是一葯。 好言善語是一葯。災病自咎是一葯。苦不假推是一葯。施不忘報是一葯。 不罵畜生是一葯。為人祝願是一葯。心平意定是一葯。心靜意定是一葯。 不念舊惡是一葯。匡邪弼惡是一葯。聽諫受化是一葯。不干預人是一葯。 忿怒自製是一葯。解散思慮是一葯。尊奉老者是一葯。閉門恭肅是一葯。 內修孝悌是一葯。蔽惡揚善是一葯。清廉守分是一葯。好飲食人是一葯。 助人執忠是一葯。救日月蝕是一葯。遠嫌避疑是一葯。恬淡寬舒是一葯。 尊奉聖制是一葯。思神念道是一葯。宣揚聖化是一葯。立功不倦是一葯。 尊天敬地是一葯。拜謁三光是一葯。恬淡無欲是一葯。仁順謙讓是一葯。 好生惡殺是一葯。不多聚財是一葯。不犯禁忌是一葯。廉潔忠信是一葯。 不多貪財是一葯。不燒山木是一葯。空車助載是一葯。直諫忠信是一葯。 喜人有德是一葯。赴與窮乏是一葯。代老負擔是一葯。除情去愛是一葯。 慈人憫念是一葯。好稱人善是一葯。因富而施是一葯。因貴而惠是一葯。 老君曰:此為百葯也。人有疾病,皆有過惡。陰掩不見,故應一疾病。因緣飲食,風寒溫氣而起,由其人犯違於神,致魂逝魄喪,不在形中,體肌空虛,精氣不守,故風寒惡氣得中之。是以聖人,雖處幽暗不敢為非,雖居榮祿,不敢為利,度形而衣,量分而食,雖富且貴,不敢恣欲,雖貧且賤,不敢犯非,是以外無殘暴,內無疾病,可不慎之焉。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功 理 研 究 篇 ? 修 真 概 論 氣功學是古代修真學說的基礎分支,為了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氣功的層次分類和氣功之「功」的豐富內含,根據傳統丹經理論,簡述修真概論,以求對大家學習《玄靈修真理法學》有所助益。本章節中有些傳統術語名詞的使用上,理應置換以使名稱現代化,由於學識有限,未能擬出貼切之名詞,請大家鑒諒。 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亦曰修道,它囊括了動以化精、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合道、位證純陽全真的全部修持過程。何謂真?真乃神成丹就,人之形神二者與道同體,真乃真人之業位,真乃人體生命中隱顯物、質、體這三元(源)的後天返先天的三元(源)變化真實不虛,全真純陽,而不是自封標榜,實乃人體隱態顯態質變、量變、形變的高層次高量級,是我法母修人傑;人法地修地真;人法天修天真;人法道修全真;人法自然粉碎虛空,現實與空間自然大道合一永存之實。 真人乃氣功之功的最高境界,修真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應胸懷大志,高瞻遠矚,終生勤奮,刻苦修持,德功並進,以求達到真人、純陽全真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今之氣功,只在修真過程的初級範疇之中。氣功由於突出的是氣的修鍊,在修真的龐大體系中屬於基礎的「清地平基」範疇之中,其突出功效是去病療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氣功一詞,早見於晉朝許遜所著之《宗教凈明錄》里記載的《氣功闡微》篇。因其詞義狹窄,並未被廣泛採用。清代出版的《元和篇》中也有《氣功補輯》一章。氣功二字,在近一二百年之中,採用最多的是武術界。解放後,自五十年代劉貴珍先生的《氣功療法實踐》一書面世後,氣功二字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但其概念迄今仍不完善,雖各家學說均加以闡述豐富它,但仍覺其含義狹窄,無法包容修真的龐大體系。 氣在我們祖先的眼中,既是一個哲學概念也是隱態微觀精華物質。氣是宇宙間、時空中,萬物生化的根本,是道的一種質態存在形式,是一種基本的微觀隱態質元物質。《黃帝內經?素問》篇云:「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萬物的化生、生長、繁殖、消亡,都是氣貫穿始終,氣乃萬物的基礎和根本。 《莊子》云:「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中醫學中的氣化論將氣的概念分得更為詳細。例如,先天炁、後天氣、營氣、衛氣、宗氣、經絡氣、臟腑氣、元炁、混元氣、真炁等。修真之士,修持中所運用的這一基本物質實乃先天中的和後天中的升華物質元炁。 古人為了區別一般之氣與修持之氣,區分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特以「氣」「炁」相分別,以區別其二者之間存在著質的差異。氣,是質能性物質,一般根據其質能高低分為二大類別:普通之氣,也就是空氣,呼吸之氣,也稱之為後天之氣;另一類就是先天之氣,這類氣是以道性物質佔主導地位的玄元隱態物質,常用炁字以示與後天氣的區別。修真界研究的重點是先天氣,有時字形雖然常常相同,沒有特別用「炁」字加以區分,但是涵義相同,研究者應當注意區分。在「氣」或「炁」字前面冠以特定名稱,也是前人依據氣的不同特點、特徵所命名的,例如精氣、神氣、真氣等名稱。具體分析,真氣中就既有先天之氣,亦有後天水谷氣、天地之氣的精華。簡單地以氣代之,實難準確概括各類氣的內涵。「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渾如醉。」就是高度概括這兩大類氣的名句。 氣這一物質,在不同修持階段,其質量存在巨大的差異,只是肉眼難以觀察而已。在「氣」這一層次,其密度低,質量不高。在「炁」的層次,其密度、濃度、質量大大提高,表現出光的性質,稍加註意肉眼亦可能觀察到。在更高的層次,其光的性質就越明顯,呈五色態,更高者呈紫紅色態。聖祖、高真身後之光環,並非誇張,而是實有其物。我們的祖先可比近代某些少數人樸實誠信得多。 理乃法之基,既明修真之意,當曉修真層次。如此才能智珠自握,不至於盲修瞎煉,自誤年華,正陽真人曾在「論真仙」一文中作過精闢闡述,仔細研讀則獲益非淺而悟正途,仙字並非封建迷信之詞,它實質上是修鍊者經過長期刻苦修證後,培育出的一個甚高層次的全息性的純陽真我,他既可以獨立長存於空間也可與肉身同體。 前人認為,人生若想免墜全息生物鏈中無盡地迴旋,不入異類軀殼,首先必需使其身無病、老、死、苦,而是做到頂天立地,負陰抱陽,而為健康之人,此為半陰半陽之健態,也就是十五歲左右的一種生理質能、組織功能機制先天與後天量級平衡、均等參半的狀態,而非陰盛陽衰殘態。只有這樣才能夠借假(肉身)修真,以人身為依託修證地真、天真、全真,然後再全真中升取粉碎虛空的更高層次。 正陽真人在他的著作中曾指出,高級培生性永生性體並不是一種。純陰而無陽者,是低級全息體;純陽而無陰者,是高級培生永生性體;陰陽相雜者,人也。只有人可以成為遊離的最低級的體元全息體,也可以成為高級的永生性體。少年不修,恣情縱意,病死就成為最低級的全息體。知之而修鍊,超凡入聖,脫質而為高級永生性體。高級永生性體系統又有五等,修證的方法有三大類,修持在人,而成功與否,則隨修證者的緣分和修心、志向而定。 在論及修證層次和玄元全息體等級時曾指出,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有五等者:最低層次的獨立全息體、具有初級身外之身的、不出地理制約的、不出三界制約的、跳出三界制約的不同等級,由於其體元的生理組織結構和內在質能較常道之人不同,具有不同層次的先天量級,都可以仙字以示區別。低級全息體離不開低層空間環境,初級身外有身者不離於人身這一生理環境,地者不離於地,神者不離於中間層次空間,天者不離於高層次空間。 低級全息體者,五者之下品,不足取。其陰中超脫,元體不明,元質不高,三山無名,雖不像眾生一樣在隱顯鏈中無窮運轉,卻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入較好的形體中。 修持之人,在修持的過程中如果不悟透自然大道的理、法真機,而片面追求簡單、速成,只是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陰性全息體,這乃是清靈之基礎培生性性體,並非純陽之高級永生性體。由於其一志陰靈不散,也能凝聚一定量級的質元,體元在向先天轉換層次上也產生相應變化,所以可以稱之為基礎培生性性體或低級全息體。雖然在五等級範圍中,其實只是一種低級全息體也。古今崇釋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誠可笑也。 基礎培生性體類系統中產生陽性基礎全息體者,初具身外有身者,在五者之中屬於下二品,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這一類修證層次,可以稱為人中傑。 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然孽重福簿,一遇魔難而改初心,止於小成,雲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 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吐納之為錯。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而采日月精華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以類推究,不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 不能全於大道,止於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故曰人中者層次。更有一等,而悅於須臾,厭於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取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不脫地理範疇層次者,居五者之中,天地之半,雖然具備修證上乘之質,由於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這一層次的修持,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先要識龍虎,次要配坎離,辨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州、五行顛倒,氣傳於母而液行夫婦也。三田反覆,燒成丹藥,永鎮下田,鍊形住世而得長生,陸地逍遙,故曰地。 神者,以地者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汞而金精鍊頂,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升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空,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者。 天者,地者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高級永生,第四層次者厭居三島而傳功德於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書以返洞天,是曰高級永生。既為高級永生,若以厭居洞天,在不同層次中行功,於天地自然有大功,於古今有大行,物元、質元、體元升遷變化,遍歷三十六洞天,而升返八十一陽天,進而逆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人中者不出小乘法,地中者不出中乘法,神中者不出大成法。是此三成之數,其實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難,以道求自然,自然亦甚易。法不合道,以多聞強識而炫,自生小法傍門,不免於疾病、死亡,還猶偽稱屍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聞大道。以旁門小法,易為見功,而俗流多得,互相傳授,至死不悟,遂成風俗,而敗壞大道。雖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終不見堂奧,節序而入於泉下。嗚呼! 道本無問,問本無應,及乎真元一判,太朴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於陰陽,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氣,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全命、保生以合於道,當與天地齊堅固,而共得長久。 這段闡述,用傳統理論將修真的節序、層次、質量高低,一一剖析,使後來者對人體隱態玄元全息體的復返先天,逆變返歸過程一目了然,對修證者研究金丹大道的系統理論和方法是頗有幫助的。 修真方法如何?有動而修者,有靜而修者,有動靜兼修者。動而修者,其法兩途。其一,依人為創編之功法套路,依式而動。古之八段錦,今之流行推廣的各家功法套路是也。許多愛好者東究西參,今朝學此套路,明日煉彼功法,以博學多家為炫耀,誠為可笑也。我認為: 套路如套,有為所造;如不跳出,時光空耗;築基煉己,出有入無;跨弦通靈,無為生妙。 長期局限於有為功法中者,似這種修法,就如同讀書,這家小學轉到那家小學,如不猛醒,升學恐難望也。長期習練有為套路,而不知返觀內守,無為求真,從修真生理學理論分析,也是違反人體內環境修真生理機制,而得不償失的。初煉有益,久煉生弊,這是有為套路型功法的基本特點,應當引起注意和重視。 其二為神動(亦稱靈動)而修者,此法靜極生動,識神靜寂,元性調動,而形體自動,其動受體內初乘陰神、陽神或性體所指揮,不以主觀意志為動念,千姿百態,順應自然,乍看雜亂,實則有規。其功效較之有為編排之法優勝一籌。 道法自然,此法頗合自然之旨趣,但此法宜先攢簇五行,合和四象,調和體內之陰陽,增陽滌陰,達到陽盛陰弱,避免所出之神陰氣過重,易被內部陰魔和外部魔相所干擾和控制而步入歧途。而且應當動靜相兼,動後能靜,靜中入定則陰陽調和無有弊端。如能真知其理其法,此乃一上乘法門。動而修真者,其目的和效果,實乃鍊形化精,煉谷化精,祛病除疾,疏經通絡,補漏健形之目的,屬於煉丹法中的起手「清地平基」法也。 神動而修者,此乃「清地平基」之捷法,人生處世,深受七情六慾之困擾,八邪病痛之侵蝕,臟腑受損,經絡阻滯。男子十六歲一過,半陰半陽之態被打破,上耗其性,下耗其命,性體、元氣、元精被天地萬物所奪,此乃常情。然修真者把握陰陽,形神兼修、性命雙修。修形必增壽,返老還童有妙方,重壽則需祛病通脈。以動完成此步則速,以靜完成此步則緩。 去病氣通經絡,有為套路功法極難面面俱到,主次分明,先後有序,「有為般般假,無為處處真。」所以,動修仍以神動而修者為上佳之選。有為動功作為基礎功中的基礎而修鍊則較佳。 神動順應自然之法則,其理深奧,其動真實,其調準確,其序井然,其效迅速。而且其動中有靜,先天性體和後天識神同步協調而煉,起始已握性命雙修之門匙。諸同道可自行體悟,已有自發動經歷者,體會余之言當有所收穫,如再明了靈動法之法理,則更能順水行舟,早登明心見性之階梯。 靜而修者,起始即靜坐收心放心,煉己採藥煉丹,如得真訣,其成功一樣有望。但費時較久而已,修真必須研究人體隱態真常三大生理要素,這就是隱態生理組織結構,隱態質能物質,隱態玄元全息生命體。純以靜修者,隱態生理組織結構難以較快地修證完善,所以以靜修修真者,性光易得,命火難求,特別是年齡稍長和身患陳疾者。 動靜兼修,此法較前敘之單一修法更完善,更合道之法則。動靜兼修之法,掌握了神形兼修,性命雙修之總旨。由靜而動,再由動而靜,則得雙修和兼修之真趣,外動內靜,內動外靜,動和靜只是相對而言,此乃自然法則。例如靈動前的入靜,形靜而神動,繼而形動則神靜,特別是識神知而不守。靈動完畢後上坐存想,則是外靜而內動。動靜兼修,較之純以動而修者或純以靜而修者為佳,其功效明顯,其費時較短。智者修真,應選動靜雙修之法。人無後天之強健體質,焉有先天之精氣?沒有金剛之體魄,如何修鍊證金仙之嬰兒?此理易明也。 修真之法,有性命雙修,有僅修命者,有僅修性者,依其得訣多寡之不同而有差異。上乘之法乃道家性命雙修之法,中乘之法乃修性之法,修命之法乃下乘之法。 僅修命者,未得真訣,不悟大道,枯坐頑強,日守干鍋,假烹假煉,不辨水源清濁,不明採藥法度,長期神入氣穴,死守不退,神被氣包,結成「死丹」一顆。求祛疾延年則可,最多煉至一「低級全息體」而已。民間得一訣得一法而修者,大都屬於此類情況。 有專煉性而不煉命者,這類修持者得訣不全,即使修性亦是性的淺層次,修持者靜坐有時,究道講經,穿透世事,滌去人心,復見天心、默證道心、再則存心養性。其修為只是涵養元性,誤以為性光閃現就是明心見性,而不知收光培神,不知調煉性體,不知以性入命,性命雙修。 修真之學,實乃性命雙修,神形兼修之學。如求修真大旨趣,而歸於正覺,則必須走性命雙修之坦途。上面所舉的兩種修習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半偏殘缺之法,不足取也。 性命雙修之法,就是煉己和不漏的修鍊方法。具體說來,煉己就是明心見性,何為性?神即是性,氣即是命。心之根為性,性之根為神,神寓於心,其實三者為一,其卦象為離卦,其方位屬南,其五行屬火,火中真液為水。修明心見性乃修真的第一步功夫。 修命的功夫,就是不漏。不漏有層次,首先修鍊精不漏,繼而達到眼、耳、鼻、舌、身均不漏,而達到漏盡通的境界。命即腎也,精也,鍊形化精,煉精化氣,以後天補先天之元氣。其卦象為坎,其方位為北,其五行屬水,水中真元為火。丹材全賴於此。所謂不漏,就是斷淫根也,但是淫根並非一斷就可萬事畢,其不御女色,而自起遺精者,就需以法化之。而且淫心、淫根、淫身三者均須斷絕,才能修到不漏。不與妻室同房,不過斷淫身而已,其淫心、淫根猶未斷絕也,特別是淫心難斷。從來修真,只此色字難斷。丹經所謂斷卻淫根即是仙,不漏即全真也。色之一字最是難去,愈拒絕而愈深陷其中,常人一息猶存此念不會斷滅。經云:「食色者,性也」、無色則路斷人稀,種族無法繁衍。色之一字,誠為有之不好,無之亦不好,有此不易戒,無此難修道。生我之門,死我之戶,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均終於此門戶也。蓋由色生愛,由愛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材,此乃相連而來。 由情精順行而生子,傳宗接代;由精中提攝元精化為真氣,培育體元系統而修證全真。這是常道和非常道在「精」的運用作為上的分水嶺。常人以精順行與婦人交合而生子,精謁歸黃泉,而修道者乃是將此精斷絕,不與婦人交合,不漏出陽關,而將此精盡化為元精,逆行歸入己身,龍虎會合而結聖胎。其順行生子者,乃是自己死後,由其子孫代其而生。 其逆行而成純陽全真者,乃不需他人代我而生,不必單純憑藉子孫傳宗接代,而是我代我生,金身不朽,與大道共存。莊子曾云:「生生者不生,殺生者不死」。這也就是說依靠顯態人體的傳宗接代之法,終有無法沿繼的時候;而修真達到不以精情傳宗延脈者,精神不死,以分神化氣而我代我生。 南派修真,倡先盡人道,後進修真,中年修真,性定欲平,將人情化為道情,經接命法清修,補漏修爻,修真不難。晚年修真,元氣衰敗,舊社會為求速效,多採用栽接法,今人難有此條件,仍以接命法修補為佳,雖稍多費時日,但亦穩妥。求人不如求己,免招非議,且雙修栽接之訣,雖極簡不繁,但修心最難,純己不易,而且亦難筆之於紙。 青少年修真,以修性為主兼及修命為佳。青少年世事少經,修真大都是一時性情使然,或偶因失意失志而一時為之,並未克穿世事,如修命斷精,則恐日後回頭之苦也。一般情況下,青年人只宜修習性功,命功只修鍊至玉液還丹即可。 不斷精修不漏,則難修真實之髓道通,髓道不通,則難登純陽全真之殿堂,今人大都以意通、經絡通誤認周天通,此大謬矣。無矢志修真者,則難習此法,不習此法亦難入性命雙修上佳境界,可不慎乎。 性修死,命修活。死者,乃凡心死、欲心死也,心死神活,道樞掌握也。活者,乃元精活、元氣活也,腎固不漏元精活,煉丹藥材自家多也。 所謂降龍伏虎者,龍即指性,乃識性、欲性也;虎即指命,乃腎水、濁精也。心定龍歸海,情忘虎隱山,則是指築基煉己應實現的目標,心定情忘方可擒龍捉虎,道元藏於先天而不在後天,真機隱於無為而不在有為。 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論,一言概括,必須把握陰陽學說,陰陽學說在丹經理論中貫穿始終,無物不論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用者不見,見者不用。如龍虎、烏兔、鉛汞……等等,不勝枚舉,皆陽中之陰,陰中之陽。大而言之,都是修真性命雙修的基本物質。研究者、實修者只要高屋建瓴的研習,則不難綱舉而目張也。 修真要訣云: 大道無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圓,三岔路口尋真種,八卦爐中煉性天, 沒底法船能渡海,隨身藥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難測,害里生恩心要專, 四象調和歸本面,五行攢簇長金蓮,有增有減方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 脫盡牽纏塵垢物,全成父母未生前,修真作佛皆由此,餘二虛懸俱是偏。 《玄靈修真理法學》之研究,是性命雙修,神修金丹天元之法,法不在三千六百門之內。他的修證是內煉成丹,外用成法。內煉為本,外用為輔,外用者,主要是運用性體也,運用真氣乃是初級層次之法。高級之內功修法者,就是調煉性體和變神之法。但出神必假於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陰重於陽,不堪運用。故修法者,必重性命雙修之法,而偏重於煉性。但煉性之法中,由於調煉五臟以應外五行,故命功亦含於其中。此乃正宗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間處也。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功 理 研 究 篇 ? 明 心 見 性 論 中國文字語言,內涵豐富,言簡意深。研讀丹經,必須注意其深刻的內涵,把握住陰陽學說貫穿始終。道家學說始終將可見和不可見的物質囊括於一起論述,研究時切不可顧此失彼,只注意到可見之物,則丟失了高級的、根本的、實質性的不可見本原性物質。執兩用中,整體把握就是原則方法。如果不注意掌握研究方法,則難得丹道和法的神髓,理通法隨,不如此則難入修真之門。 易曰,窮理盡性,以致於命,是了性了命。修真必需窮究性命之理,性命之理通徹,方能了得性命。若性命之理不明,認不得性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豈不是盲修瞎煉。修真人必需以生死為大事,然後窮理性命之源根,若一毫道理窮究不徹,則一毫性命做不穩,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 古來祖師們大慈大悲,丹經於書千百比喻,流傳世間。欲人人成道,個個了真。其中藥物、火候、作用法則,無不俱備。可惜後世學人,或自作聰明,或糊塗冥頑,不自辨識,不費苦功修研,偶有一得,便大肆發揮,胡吹亂造,自創學說,害人誤己。亦有人自己吃不到葡萄便說葡萄酸不可耐,自己沒有達到神修境界,便說別人都是假,古人全是非。要不就一頂大帽子向你罩來,看你能耐我何,如此種種可不悲乎。 縱觀當今知名人物中,窮理者眾乎?名噪一時的某大師,以性功著稱於世,為氣功熱潮作出了較大貢獻,功不可沒。惜乎命功不足,無理論支撐,過言玄境,曇花一現,令人感嘆。以山人觀之,目前出山於社會上為氣功正名,窮理、盡性、了命者,實屬鳳毛麟角,只有極少數堪稱大師者,其報告委婉屈折,千比萬喻,以授明心見性之玄機。惜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部分人仍未參透其調心篇中的玄機。其人實為修真界一位奇才,正因其性命雙修,全真而真,所以雖有攻訐者,毀謗者,均未能將其撼動。 立志修真者,均應從其出山進入社會的坷坎經歷中悟到性命雙修的重要性。窮理,盡性、了命、實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勸君勿滿足於一法一技之得,勿僅沉溺於功法之中,而應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窮理盡性了命,自握智珠,則不難進入修真之大門。吾願更多的有德有志有緣人步入修真之門,是以直書明心見性之說。 明心見性,是性命雙修的入門之訣,是修性的直解總訣。明心者,明白,知曉、掌握心的含義也。正如南宗祖師張伯端《青華秘文》心為君論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學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其餘皆後段事矣,故為之傳」。 所謂心,它包含了兩個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兩個大概念,就是指形質之心和有質無形之心。心藏神,就是指識神和性體。識神也就是後天獲得的思維,也稱欲神、慾念、識心、主觀意識等等。 性體,是指先天獲得的本來面目,它的初級態稱為元性,性體實質上是元性、元炁、元精三種高級物質的聚合體。未修鍊之人只能稱之為元性,修鍊之士儘管功力深淺不同,但元精、元炁、已經開始與元性聚合,較常人的元性陽性成份增多,可以暫稱為性體。真正的性體則是一個經過培育養煉而成的真我。 修真生理學認為,人將生時,元性始入。正陽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於太初之後而有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光入體,與母分離。此一點靈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許多年代的信息,這種信息是全息性的包含著自然因果全息律,全息遺傳律等非肉眼所見之物。就如同一粒梨樹種子一樣,其中既有父本母本祖本的信息特徵,也含有其本身的特徵,它並不因為是種子,而能否定它的幼芽期,成形期和結果期。這些信息都完整地儲存於它的內部,只有條件具備時它們才能釋放展現出來,在未展現前這些全息信息以隱態方式客觀存在。 訣云:凡人投胎時,元性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聞驚則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腦為神腑,不見腦動而只聞心動。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其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 修鍊中,在性體出竅離體之時,在初期一般人大都有心動、心悸、心憋悶之感覺,山人身旁之學生中大多數都有這種切身體驗,年青人表現出的徵象更突出和明顯,此訣之言不謬也。 人體血肉之心,乃識神所依,屬於陰火。現代醫學在顯態的研究領域有著長足的進步,現代醫學認為意識活動在大腦,這與修真學說的「腦為神腑」之說是不謀而合的。但是修真學說更注重隱態玄元本質,「心為神臟」,「心藏神」,前輩在隱態內觀慧觀中的這些結論,也不是虛妄的,只是目前暫時還無法運用顯態科技手段進入隱態領域研究驗證而已。識心,主觀意識,乃是進入修真之門的最大障礙,所謂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這一點並且修德積善,陶冶性情、修持煉己,滌去凡心,復見性體真性。 祖師訣云: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性體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慾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返乎無為,然後以無為而蒞正事,金丹之入門也。 夫神者,有性體焉,有欲神焉。性體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質之性也。性體者,先天之性也。將生之際,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體,故氣質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則徐徐剷除,主於氣質盡,而本元始見。本元見,而後可以用事。學人但能護性體,則超生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 修真之要訣,總綱在制服凡心、識神、主觀意識,也就是制服後天復返於先天狀態。綱舉目張,繼以靜之一字為敲門磚,能靜則可入定,定中生慧,金丹可坐致也。此兩點實乃修真入門之要訣。精、氣、神之所以能為我所使用,是因為心靜極則生動,此動乃先天道性物質之動,而非後天意識和形體的有為參與,元精動時,海底自開,元精自升直入氣穴,如一著意,則不升矣,鐵門閉矣。 元氣動時,其氣自運於天地之間,上不過心,下不過陰,愈久愈足,如一著意,落於後天,其氣自伏,難覓難尋。性體動時,無需指揮,自然由神氣穴中上升至心竅,心中一悸,砰然衝出體外,初時不知其從何而出,從何而入。豈能著意用心乎。 凡心一顆日夜磨,靜里覓真訣無多;如能參透此訣理,定慧逍遙上大羅。 明心之訣要全在此矣,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理,在後天有為圈內推磨,東究西參而自耗光陰,不識綱舉目張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大法,如黑夜登程,東奔西撞,何日才能覓著正途。吾有數言勸諸君: 參玄悟空,萬法歸宗;收心入靜,法在其中。 何謂見性。祖師曰: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性體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氣則隨天地而敗壞矣,然有性體在,即無極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 所謂性,就是指真性,就是性體,就是本來面目。若見性體,必須先見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見真性性體的基礎物質。性體是玄元全息生命體,元性是其本,他以玄元質能物質為生命能源,以玄元生理結構為組織(經絡、八脈、丹竅,隱態五臟等組織),質元的顯現以元精、元氣的聚合為基礎,性光乃精、氣、神升華的顯露,無光則難覓真性性體。 性光,有外煉內修之法,例如采觀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鍊。采觀法,就是外采入內,見則觀之。光之不足,送入太虛,聚取宇宙之靈能。回照法,亦為回光內照凝鍊五行,洗魂煉魄以培性體。 修真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為無上之寶。精水就是指人體內環境中後天顯態生理組織中所含的先天真一之氣,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則為中宮之地,是神意和識意的總稱,由於意識在修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後天之意和先天之意在修真學中常一體而論,有時用「圭」字表述其意。當喻指位置則為中宮之地,也就是臍輪後面虛無一穴。修鍊即以精水為基本物質和基礎,以意土為體,以神火為用。 回光照于丹田氣穴,則五行攢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腎所藏之志,脾所藏之意,在真意性光的統一號令下,凝聚一團達到煉魂、制魄、斷識、全神的煉功效應。煉盡陰滓以返純乾、消魄全魂,消陰制魄取陰精,則性體陽氣充足,易出竅矣。性體之出竅,光弱者難以自見,此乃陰重質量不純,玄元質能不足或玄元生理組織結構不全。光足而全者則歷歷分明,可內觀到性體在體內的形成、成長、出竅等全過程。 必須注意的是元神並非玉神、聖神,亦不是金身,不可混為一談。不同名稱的性體真我,反映出玄元生理組織結構的不同先天層次,反映出玄元質能的先天返歸能量級差。元神這一性體乃是以元性為本源,魂中陽精與魄中陰精相合產生的初級先天全新自我信息生命體,它是修真者成就修真大業的真我。 見性之法,有內煉法,也有全息符圖真言法,道家以內煉為主,全息符圖真言為輔。性體初出,與識神並不同步協調,難以控制,也不必過重地以意識控制,時時加持慈悲心即可。以觀為主,所見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篩選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步入隱態玄源,跨過太極弦的的屏障,則難入自然大道之門。 明心見性,必須明真我,真我即性體,性體一出,真可謂勝券在握,得訣實修,全真之業可望矣。詩曰: 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葯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後葯苗生。 要達到明心見性修證層次,應先知收心法,再言煉靜功。修心是萬法之祖,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則靜,靜則生,不但要靜中能靜,必須做到動中也能靜。鬧處煉神,靜中鍊氣。所謂心動,並非心真動,實質是意念動。所謂神弛,並非性體外馳,實指識神外馳,識神意念乃一物,動則損精耗氣。意念是人體後天之主,它的慾望多,識神和意念乃一物,能去此賊,則真性圓明。不欲何貪,不貪無求,心如虛空,煩惱妄想皆不為累,再加鍊氣修光,修證人體隱態玄元生理組織,三元皆備,則明心見性可致。 白玉蟾師云:參玄宗不難得手,難從性宗參入,如從此入便得淵源,倘行錯路徑,則如虛空尋跡,披水覓路。白師乃南宗五祖之一,此一言切中性命雙修的要旨和由性入命的關節處。由性宗參入,乃下手即把握先天,誰雲南宗修命不修性? 由性入命,心宜虛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動,不落後天,不累凡俗,心如止水,便可立丹基。修真最關鍵者,以修心為首務,養心為主,心動神疲,心定神閑,疲則道隱,閑則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載道。 收心當知儉之道,心意不落於後天世俗,入於後天而知及時收回名為節儉之法,儉於目可以養神,儉於言可以養氣,儉於事可以養心,儉於欲可以養精,儉於心可以出生死,是儉為萬化之柄。儉於心乃修真了道的大關鍵,心常居空,百俗不入,染而迅退,久久無物。 制心當明內外三關,內三關:性不遷情,氣不化精,神不外馳;外三關:耳不淫聽,目不妄視,口不欺心。 修真之心應如金玉之堅,只有這樣始能度一切煩惱,一切困難,而全身心歸於大道。修真人應慈悲為本,修德、守德為基,道功為根。酒、色、財、氣均需戒絕,古人謂酒色財氣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關,不能降此四魔,則勿需修真。凡俗人慾皆是障,須知房屋是量人的斗,嬌妻是渡客的船,財帛乃流通之物,兒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貪錢財,自足安貧知樂。 性功深處道功全,福力圓時道力圓。解得真功歸上覺,世間法相總非玄。 天心自與人心合,玄旨須從覺後參。四萬八千皆末法,無為妙有乃真詮。 天心即真性性體本源之場,無為妙有乃性體作功,識神同步修鍊。外煉、內煉皆依此做去,法可靈金丹可得,較之單純有為修鍊,其時迅速,易進入自動修鍊,功煉我的理想狀態。 明心見性,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潔無塵,潔凈無陳垢,修鍊合一,三元皆備,方可見性。見性者,先見其光,洗魂煉魄,繼見真我性體。性體培成,內外用功,性命雙修同步而進,修真可入門矣。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功 理 研 究 篇 ? 修 德 明 道 論 道的體性特徵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道本先天,後天闡述終難盡意。這些體性特徵,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道體現於人謂之德,顯態為之德,隱態為之道。人的後天只有德心、德行接近和符合先天自然大道的特性。 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象可睹,無端倪可察。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山不露水,是無意的流露。道是什麼特徵,上德就是什麼特徵。 上德無心為德,下德有意為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正如《清靜經》所云:「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道德經》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正如聖祖所云,所謂德,應當是唯道是從,沒有體悟到道的真境,沒有得道,失道而後德,才需要人們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喪失了德者,就必須從仁修起。失仁而後義,德仁皆無,就應從義修證。失義而後禮,無德仁義者,應從禮開始修持。禮是義的基礎,禮義是仁的基礎,禮義仁是德的基礎,禮義仁德都是道的人格體現。做人的基本準則,必須具備德、仁、義、禮。修真者必須先懂德、知德、明德、修德,許多人受德化之教甚少,自以為有德,而實際上不懂德義,不明德理,缺乏德性,雖言道德而不明道德,言行離德之本義甚遠。修真者必須先學會做人,做一個德仁義禮齊備之人,才能進道修真,如果德仁義禮都不具備,就是連做一個合符凡俗世間一般道德標準之人的資格都沒有,豈可問鼎修真合道的金丹大道呢! 人們沒有得道,沒有悟到道,才必須講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萬日,就是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的修為已在道的自然規範之中。因為心身合乎於大道,身心處於無為先天之中,萬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執德,是為上德、真德。還沒有得道,那就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連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視和修持仁、義、禮的整體修持。 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修真者必須達到的修為。其最終目標是道,它是總綱,失德、缺德、無德者將永遠也達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則必須從禮、義、仁修持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步達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狀態,繼而才能進入大道之門。 聖祖老子的《道德經》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道家哲學思想的基石和總綱。但是,其理最終可以概括為兩個字,即「道」和「德」。而最後高度概括,就只有一個字:「道」,這是自然的本質和最高境界。 千日修鍊,一日大徹大悟,這個大徹大悟就在於悟到道,並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則一切繁文縟節都拋棄得乾乾淨淨,一切都透透徹徹,簡潔明了。宇宙萬物都是道之所生所化,道包容一切,得道則掌握了萬物的實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之分合、繁衍,萬象之變化,都是道的運行變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萬物皆是道的體現。得道則陰陽在乎手,變化由乎心。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徑,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 何謂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德的含意,德與道的內在聯繫,德與煉功的關係。不明此三者,則不能重視德性、德心、德行的修持。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無所謂守德。不明德、不重德、不修德、不守德,則將終生只在鍊氣的境界,無法跨弦通靈,進入神修境地,無法進入玄元真境,無法進入大道之門,無法進入氣功之「功」的境界。 德的含意是什麼?德就是真善。僅從字上解析,德字由雙人傍,十、四、一、心等五個部分組成,其意為德乃眾人(彳)應該一心做到,或解釋為一心為眾人做到,十種善行,堅持四項行為準則。這裡所指的十善,乃是指十心,這就是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愛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藹心、忍耐心、勇猛心。有此十心待人處世,則十善備矣。 四項行為準則就是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行。有此十心四禮,前面所說的仁、義、禮全在其中,如果修持不輟,積行累功,則德可全,德全且備則心靜,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大道可坐至矣。 德之體現於人者,有四種境界:真德、玄德、陰德、顯德。 真德者,就是上德,此種德乃是一種「道」性「佛」性完美的體現,是一種自然的、無為的真常之德,沒有後天的、主觀意識的斧鑿刀雕之痕,是道的一種自然而完善的流露,是德與道的一種完美結合。 玄德者,此種德是一種最符合道性的表現形態,玄德不是單純依靠肉身機體所去完成和實現,而是通過自己的高級全息生命體,在高維空間或者說是在微觀世界內作功,完成行為而作用於顯態世界,產生德象的一種真善。行玄德者,無表象可循,是德性和自己的玄體相結合的體現,其所作之功最符合隱態和顯態的自然之道。修真者在培育出自己的高級全息體後,常常在功態中或非功態中自覺或非自覺地為他人或社會作大好事,例如治病、解難、維護生態平衡等等,這些不能被常人知曉的,卻又能實現和完成的善行,就稱之為玄德。 陰德者,是一種德心和德行相結合的表現,陰德是一種接近道性的表現形式。陰德必需依靠肉身才能實現和完成。施恩不圖報,行善不留名,是陰德的重要特點,也就是善行做到天知、地知、己知、人知而不識的一種表現形式。陰德之行雖不能完全完美地符合自然之道和天道,但它是真正的鍊氣功和修真者步入玄德的基礎和階梯。修鍊者在初乘修證階段,必需高度重視修持陰德,才能步入修證玄德之門。 顯德者,也是德心和德行相結合的表現。但是由於其具備顯性的特點,也就是為人所知所曉,而易獲得顯而易見的物質感謝和口頭感謝,使顯隱能量場出現等價交換,產生平衡態,不利於真正修真者所需要的「積行累功,舍多得少,得於玄態。」所以修持者應當注意,不應局限於積顯德,而落入後天常道之人所應做到的、起碼的做人的行為準則上,超乎常道之上才近真。 無論是那一種德,都是「心為主宰、行為體現」的客觀。要想不執於德者,修心為上、為根本,從心上修起,才能尋著本源。真(上)德是無心、空心的體現;玄德是明心的體現;陰德和顯德都是心中尚有塵濁,繼續修證以待明心的體現。 佛道需從心上尋,人人心內有真人,根性即是菩提子,修心能致綠成蔭。 為了使大家對十善、十心有所知曉和依憑,逐步實踐這些內容,現將十心之大意開列於後,供實修者研究。 忠孝心者,忠於國家民族,孝敬父母長輩,忠孝乃人立身處世之大節,萬善之根源,古聖前賢垂訓諄諄,載於典冊備至,究而研之,貫以今世新義,遵循行之可也。 好善心者,見人之危,則扶持幫助。見物之危,則救活解脫。盡己之力而為,如不能為則委曲求其全,設法周旋,用善心滿足而後已,不僅僅是表現在施財好義上,謂之善也。 慈悲心者,天下人心雖然不齊,好惡有別,但皆存元性,皆吾一體,禽獸昆蟲、草木亦同此生機,保護生態平衡,必須愛而護之,憐而惜之,不可損傷所謂盡己性、盡人性、盡物性是也。宇宙萬物皆可為師,乃師其性、得其助也。 平等心者,心中無富貴,眼中無貧賤,言行無勢利,一視同仁,平等待之,則世俗之濁氛消除殆盡,和氣周流身心矣。 博愛心者,以博大心胸,愛護世人及萬物,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尊老愛幼,仁愛廣施於人民和萬物,不以識心之好惡而區分是也。 教化心者,見人之善行,則褒揚宣傳,倡其善行,揚其善心。見人之惡,則苦口婆心,規勸其改惡向善,以己之行代為化解,以遏其惡。成人之善,如成己之善。去人之惡,如去己之惡,豈可小視耶。 忠恕心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視人如己,時時自省,以忠信寬恕之心待人處世。人前不論他人過,人後不計他人非。 和藹心者,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待人皆要和藹親近,勿存親疏,勿以衣帽言詞取人,心平氣和待眾生,一視同仁。 忍耐心者,心字頭上一把刀,嚴於律己,處逆境而不退轉,居順境而不輕心,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之逆境、困苦、惡行等。心如止水,平靜應變,不驚不辱,知白守黑。 勇猛心者,凡是當為者,應該自己立定主見,見義勇為,為人排憂解難,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為環境和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觀望,是為勇猛心也。 德與道的內在關係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倫理化,道體現於人體就謂之德,德是道的表現形式,德是道的一種可見、可觀、可言、可觸及的具體表現形式,德是有形,道是無形。德是形,道是質,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礎物質。無德、缺德則修真無法入門,鍊氣功無法進入『功』的境界。今人鍊氣功者,大都只重視功法,而不重視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書立說亦只片言敷敘,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鍊,當然只能永遠停在鍊氣的水平,而無法達到「功」和神修的境界。德是道之入門金鑰匙,願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難事。 德與煉功的關係。德厚功高,功高德厚,此至言也。人之主觀意識、思想、也稱識神,它是從後天客觀世界獲得,此識心被物慾所染,七情六慾所困。人之元性,乃先天獲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實指此。《清靜經》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詩曰: 學道先從識自心,自心深處最難尋,若還尋到無尋處,始信凡心即道心。 大道不遠在身中,萬物皆空心不空,性若空時和氣注,氣歸元海壽無窮。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難尋, 一念動時皆是火,萬緣寂處即生真。 人之七情六慾,是損德敗道之毒藥,是蒙蔽心性之霧瘴。修德就是去七情、斷六欲的根本大法,修德是鑄慧劍,憑此劍斬斷七情六慾,而達到靈台無一物的境界,則道可致矣。 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寶。許多人以為修德與煉功並無多大內在聯繫,實乃無知也。要想真正進入修真的大門,非修德不能進道。 修德的效應表現在兩個方面。其內在效應,能去六欲斷七情使靈台清凈,煉功易於入靜,心猿易鎖,意馬易拴。識心清凈,則真性易現,主觀意識和下意識之間才能和諧、統一和同步,才能真正體會到如何調心、調神。識神和性體之間,也是一個太極模式圖,識神為陰,性體為陽。吾有訣云: 說陰陽,道陰陽,陰陽中間隔堵牆,欲見真性化陰陽, 需憑德器拆此牆,修真明得此中理,逍遙九天全真郎。 修德的外在效應,正應一句俗語;得道者多助。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須信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積善為德,積行累功,以德修真。這個多助是表現在多方面的,有隱態空間信息界的幫助,也有顯態物質世界人、事物的幫助。要取得隱顯三界所有的幫助,就必須廣結善緣,廣種佛田,對人如此,對動物、植物、事物亦應如此。你才能為自己修真製造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古代亦稱之為修「外功」。 很多人積德求報,而且希望現報,此乃執德,執德是無德的表現,有心行善不為德。修德者並非無報,其報在天,其報在道,報之於無形也。修鍊到調神境界時,這其間的因果關係就會逐步知曉。所以很多師傅說,功夫的提高,並不完全在「煉功」這二個字上,而在於修德上。 是進入上乘境界的根本之法。很多人鍊氣功多年,真氣頗足,但總感到功不上升,難入佳境,只以為是功法不理想,到處尋找上乘大法,尋找速成捷法,豈知法在自心自性之中。其實,法無定法,萬法歸宗,它歸宗在煉功的基本原則上。這個原則就是明心見性,修德明道。只要我們掌握了原則的要領,就可獲得最佳的修鍊方法。 修真的稍高層次實際上就不是靠煉的,而關鍵是在修德上,當你進入無為下意識先天狀態後,在玄源積行累功時你自己才會明白。當你遇到特殊的情況,而出現了微妙或者奇妙的變化,或者化險為夷,逢凶轉吉,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奇妙故事時,你仔細體悟,在玄源求證,回憶自己所做過的善事、善行,就會真正明白神修的含意。就會明白得道多助的內在玄妙。 修德的善行越多、越大,那麼你的心靈就越易凈化,性體就越活躍,主觀意識和性體之間的通道就越暢通,太極弦就會敞開,或者被你所掌握,識神與性體之間就容易同步作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德,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修德明道的人,都會在自己的周圍環境中形成一個有形和無形的強場,獲得有形和無形的幫助,特別是玄源恩師們的幫助和各種信息的支持和扶助。修德是修真的重要原則,也是修真的重要功法,特別是修性、明心見性的重要技術方法。古人用修真一詞而不用「煉真」之語,其玄奧也在於斯,「氣」在乎煉,「功」在乎修。 傳統的修真之法,大都是山中得訣,入世積修,積修有成,入山全真。前人將這類方法稱之為入世法和出世法,此二法簡而言之,也仍然是「修鍊」二字而已。 入世法之修,乃是和光混俗,修心煉己,德性浩然正氣堅存於胸,宏願大志牢記於心,蓮藕風骨之氣紮根於身。為社會、為人類、為眾生做好事,力行正義,苦己利人,謙虛忍讓,寬宏大量,慈悲惻隱,導人為善,廣行方便,以十種善行廣行方便、廣種福田,積行累功,以補先天福慧之不足,增聚今世之德基,以促進和確保修真之福果。 出世法之修,乃退而密修,修鍊己之身心。築基煉己、悔過遷善、立志守戒、出有入無,以無為進入正覺境地,明心見性,靈光圓明,真性成就,陰界除名,積行累功,金丹有成,而達我命由我不由天。 出世法與入世之法,相輔相成,出世法必須從入世法積行累功做起,入世法乃是基礎,入得世間乃出得世間,德業不雄厚而出世修者無有成就之期。出世所修之功,不入世積德善,修真之層次難以上升,出世與入世之法應互為補充方合法度。 積行累功乃修德之法,非此不能入室,非此不能進門。從前將此稱之為外功。經云:太上曰,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此乃修真至言,非虛說也。百善之中引度人為最大的善行,治病、解厄都只能僅救其身,保其此生一世。而勸人向善,普種善根,特別是引度人向善修真,卻是救人於萬世不劫,永脫苦海。引度人向善修德修真之法頗多,勸修即是眾法之一,有能力者則可直接勸引或者度化。 練習內功雖然可以延己之命,祛疾增壽,以安享天年,但不能感格空間隱態的上、中、下三層次的各層次恩師,獲得無形幫助有形的效應。只有內外兼修,性命雙修,內煉金丹,外積善德,才能感格天地而動空間,內外齊修,雙功並進,直趨修真之門庭,繼而登堂入室,完成修真大業。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功 理 研 究 篇 ? 修 真 的 基 本 要 求 一、志宏願堅 修真和氣功修鍊都是自我生命的重塑和再造,這種重塑與再造是一種隱顯同修,隱顯機體機能,向先天返歸的立體性、整體性徹底改變。因而它與一般的體育鍛煉不同,它存在著自身客觀規律的一些特殊要求。這些要求之一就是實修者都必須樹雄心立大志。志小修鍊成效小,見驗速度慢。僅以強身健體治病療疾為目的者,常常並不能最終如願,病去疾常至,停煉又全非。而立大志者實修,以眾生為念,救度眾生為志者。疾病常不療自失,無意於疾疾自無。 鍊氣功者、修真者。人人均應樹立起超凡入聖的遠大志向,以前輩賢哲們的宏大志願為己志,高瞻遠矚,不甘於小成。前賢不畏後賢,他們都願意幫助接引後來者居上者,後來者應有脫俗居上之志。 要想確立正確的宏大志向,使志向高尚遠大合符自然大道本質的要求,首先要了解修真的妙諦,了解和掌握修真的基本理論,了解其方法,了解其層次,窮究其理,通曉修持法門。對這些了解得越多越透徹,才能真正樹立科學正確的大志向。否則,修鍊就如盲人騎瞎馬,修鍊很容易半途而廢,修鍊過程中也無法逐步提高,不易發現和掌握修鍊中的妙境,也不易得到隱顯空間環境中師父們的加持接引和幫助。 志向大小、高低的確立,是依據各人思想對修真認識的深度和廣度而確立的。所以也應依據思想認識的提高,不斷修正提高志向,使志向符合自然大道的客觀本質,立志後還應不斷堅志、恆志。修真界曾有不少人二易其志、三立其志,才符合師尊的要求,師尊才願意傳授的事例。志向不符合自然大道的要求,則很難獲得隱顯師傳真傳,這是必然的客觀。超凡入聖遠大志向的確立,還必須遵循下述幾點要求,才能確保志向的遠大和可行性。 1 )正確對待世俗。 前人認為,世界乃是一個積情的大場所,世間人皆被七情所困。七情六慾都是造生孽因的根源,凡人自食其苦果而不自知。是故情濃於妻子,則畢世牛馬;情熾乎利名利,則終身為韁鎖羈困。古者達人高士,都視世俗如仇。今日煉功者,大都混跡世俗,處身於社會之中,七情六慾之干擾尤為劇烈,其身心無時無刻不被後天的物慾所熏陶,受到浸蝕和污染。如何正確對待世俗,居俗而不染俗,在塵而脫塵,如何象蓮藕那樣生於污泥之中而本身卻潔白如玉,潔身自好就顯得尤為重要。 先師云:「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這裡的「大」,就是指大志向、大抱負、大氣魄、大定力。隱於朝市之中修鍊是對修真者的一種嚴峻考驗。正確對待世俗就是一項嚴肅的課題。沒有超凡入聖的遠大志向,堅定不移的修真毅力,就無法出淤泥而不染,就無法抗拒世俗情慾的干擾,就很可能隨波逐流,被世俗濁流所淹沒,將苦苦修為毀於一旦。 修真者要達到和保持心清靜、意清靜、身清靜,進入真正的先天狀態,就必須正確對待世俗,刻穿世俗,不斷地滌去人心、欲心、識心、凡心、使心如止水,心如明鏡,經常拂拭,勿使沾上塵埃。通過主觀的努力逐步達到無鏡亦無台,何處惹塵埃的上層境界。 修真者要學習蓮藕荷花的風骨,蓮藕晶瑩潔白如玉,深植污泥之中而不染,荷花出自於污泥中,但一支獨秀,清香徹人心脾,潔白無瑕,毫無嬌柔造作之痕迹。它們雖處於污泥之中,但不被污泥所污染,反而從污泥中提取營養,為己所用。 蓮藕荷花的這些特性,誠為修真者的楷模。許多功法中取蓮花用為功法,其意義是很深長的。觀音坐蓮台,實質上是功法,是修真的思想方法,蓮台象徵著冰清聖潔,象徵千古以來超凡脫俗的道德精華部分。修真者要出世俗之污泥而不染,樸實無華,要盡量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清靜狀態,盡量逐步完全地凈化自己的靈魂,不是一時一事,而是保持一生一世終生不輟。在每天二十四小時之中,始終象蓮花那樣,生於污泥之中,卻長出潔白如玉之藕。藕雖有節,心空而不染污泥。修真者既要象藕之有節,具有骨氣節氣,堅毅果敢,百折不撓。又要象藕之心空,藕因心空而處污泥不染,人之修真,只有心空才能不染塵俗濁流。修真人始終要注意學習和保持荷藕的風範,我們身邊隨時隨地都有污泥濁水影響,隨時隨地都有一些矛盾和困難牽制。但是自己不要為外界所動,不為世俗的表象所引誘,也不為世俗的邪惡壓力所動搖。盡量地在自身的環境中,站穩自己的腳跟,明白自己的事業。有節操但心空不染俗塵,不為環境所左右,不為他人所干擾,不為酒色財氣、名利是非所眩惑動搖,正直無邪,無私無欲,一心修持,才能腳踏實地地達到大志向所定之目標,象蓮藕那樣開出冰清玉潔的花朵,直上蓮台得全真。 2 )尋訪明師: 俗語云:「良鳥擇木而棲,擇之不精,必下喬入谷。」修真之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其修持以道德雙修、性命雙修為正途。「性靠悟,命靠傳」。入門修持必須明師指導,才能節節應手,步步順利,一步一個腳印完成修持程序。 明師,是指明白、通曉修鍊步驟、過程、方法、訣竅的老師,並且其自身經過切身實踐體驗能夠解惑、釋疑者。 道家學說,三千六百門,內容龐大複雜,千門百派,各有所長,各有其短,並非唯此一家獨好,唯我獨尊。自我標榜者,並不足取。初入門問道者,應當勇於探道,就正高賢,參稽載籍,執中而不失其權,才能訪得明師。 窮理、盡性、了命,如無明師教誨指導,任你百般聰明,也難窺透其中玄奧,一紙之隔如隔千山。無明師指導則理難盡義,性難明真,命難漏盡。修業很難達到上乘境界。 師尋徒易,徒尋師難,有心向道,蓄德為先。尋師是難,但世間並非無師,空間之師則更多。樹立大志和重德、修德是尋到明師的關鍵所在。前人云:「修德持恆明心時,恩師自尋至靜室。」這句話誠懇地說明了師尋徒的先決條件,隱顯師尊無處不在,時空屏蔽也不能將其阻隔,關鍵是尋師者自身的基本條件是否符合基本要求。蓄德為先,明心待時是中肯之言。實修者必須有德、有志、有探道之勇氣,才能水到渠成,機緣際會,尋到明師接引。 關於真師、假師前人有訣云:真師者,觀其形,道貌岸然,形瘦神灼,足捷身輕,雙眸炯秀,內蘊光明,巍峨頂骨,鶴髮童顏,舉止瀟洒,言語清新,叩問玄旨,對答紛紛,非本直論,即據丹經,聲聲三品,神與氣精,如斯內外,所遇乃真。假師者,面黑神昏,頭無鶴頂,眼帶蛇紋,厥口如蜜,語涉旁門,烹黃煮白,御女采陰,或施小法,攝物招魂,與談玄奧,莫測高深,倘失其察,玷污清名,有心證道,慎勿相親。 師,在修真界有師父、師傅之別。師父,乃終身伺奉供養,受其傳遞自然大道法脈同根同枝共修同證,釋疑解惑直趨佳境。師傅,乃是受其傳法傳功之恩澤,並無特殊要求者。這點隱顯同理,應當明了和注意區分。選擇顯態之師者,上訣可以作為參考行之。由於世間之師,各人修為層次不同,理功法水平參差不齊,擇師者不應盲目輕率地選擇終生伺奉之師父。而已經選定師尊者,則應尊師重道,改擇他師應當取得其同意或介紹引薦。輕率擇師,頻頻轉投,造成叛逆之「因」,其後「果」常人難明其理,對修業不利是可想而知的。 修真人尋師,一方面要尋訪明師,一方面要注重萬事萬物皆可為師,萬物皆有道,德無常師,特別是煉性功,如不掌握萬事萬物皆可為師的奧妙,則性體的能量難凝聚,難以取得顯態世界和隱態空間的幫助,難以收集,採集信息能量,難以發現師父,錯過良好機會。 明師的指導,是修真者順利完成修業重要的前提,是實現修真大志向的保證。修真者均應以修德為先,尋找和發現明師,才能修習有成。 3 )交良友尋伴侶: 修真者必須交結同心修習之良友為道侶,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重道德修德修真者,不是孤立的,必有同志者。修真之道友在修鍊實踐過程中非常重要。《敲爻歌》云:「尋烈士,覓賢才,同安爐鼎化凡胎。」。可見與良友伴侶互幫互促,同修共證是非常重要的修證過程。 修真者的窮理、盡性,了命過程中,道友同心則能奇文共嘗析,疑義同參詳。互相切磋、觀摩、交流心得體會,相互取長補短,互相體貼關懷,共勉同進。 修真是性命圖存的大事,一步差池,失之千里,性命再造,非同兒戲,所以擇友要求極為謹慎。所交友伴必須是能以性命相托生死相依者,必須是互相真情信賴能推心置腹者。絲毫不能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心懷嫉妒,仁善不足。 上陽子云:「求財求侶煉金丹,財不難兮侶卻難,得財得侶多外護,做仙何必到深山。」鍾離祖曰:「塵中難得修真侶,財不難兮侶卻難。」尋侶有一定的難度,難在慧識未開前,難識廬山真面貌。但大志實修者必有侶伴,只是時待機緣而已。 龍眉子云:輔弼同聲不可無,三人一志互相扶,魁罡坐鎮當先主,籌鼎鋪模責次徒,審定鼎弦龍虎躍,精調火候武文俱,中間首尾須明取,全仗籌徒仔細呼。 如何擇友而交,慧識未開前,全靠察其言,觀其形。言為心聲,大言不慚,談吐無忌者;衣飾艷麗,注重修飾者;既傲且狂目無餘子者;問及切要,不懂裝懂,左支右吾者;捫舌不談,故作深藏不露、意顯神秘者,均為包藏禍心之輩不可交也。古曰:大智若愚,性情中人必然相貌渾凝,誠信溢於言表,雖不肯輕談玄奧,但胸中道氣正氣流露於面顏,印堂與鼻端,紅黃而潤澤,舉止穩重,言談謹慎,態度謙虛,行為檢點,學而不倦:此乃可交之人也。 4 )參研典籍 修真的理、法、功、術內容極為豐富,古往今來修真之典籍汗牛充棟,船載車拉亦難盡也,可謂洋洋大觀。窮畢生之精力亦難遍參普研,但亦不可不學。窮理才能盡性,盡性才能了命。理論是指導實踐的基石,不可不明。窮研大道之理,不斷豐富識神的閱歷,才能心胸開闊,志向遠大,意志堅定,修持有的放矢。理越窮致,主觀意識和下意識之間,識神與性體之間才能更和諧、同步、統一。 窮理並非窮法、窮術,也不是雜學雜家,不論好壞兼收並蓄,實際上書也是信息的載體,有許多非道非理之書是不可讀,讀而有害的,它們能造成人體內環境中信息的紊亂,影響身心清靜。窮理關鍵是窮「道理」,窮陰陽之理,窮人生來去之理,窮宇宙自然變易之理。窮理也並非廣聞博記,翻遍群書。所謂「窮」者盡也,完結也,也就是無。「一無所有才至真,尋得一止即為正。」 識神主動與性體協調,有利於性體的生成、成長和出殼做功。特別是性體培育成功後,慧而後學,以增智識,智和慧同步增加慧識和智識最合法度。許多性體成就者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後天意識不干擾潛意識時,對一本書好壞的選擇是非常準確的,願讀不願讀,選擇哪些章節都有先見之明。進入這一層次後,只要識神不干擾,就不會讀錯書,錯讀書。此中奧妙,非修鍊有素者,亦難體味。 學而不倦的重點,必須是放在道理的研究上,其次才是法、功、術,切不可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則功夫永難達到上乘境界。登高而立才會「一覽眾山小」。修鍊如同登山,選擇直線捷徑直趨高峰之巔,既省力又省時。這條捷徑就是窮理之法。舍此法而修,就象爬遍眾小山始登主峰,耗時費力,甚至迷途難返。 學而不倦的方法,應該是通曉古今,古者,要學習古代丹訣之精要,前輩修鍊之心得,摘其精華,搜集整理要訣。溫故而知新。全面和深刻地了解前輩們的經歷和理論闡述,將使自己的眼界和心胸更開闊,修真之信念更堅決,辨假識偽的能力相應提高而不誤入迷途。 古之丹籍,由於歷史原因,有粗有精,有淺有深,有顯有隱,學習研究時關鍵在辨其異,統其同,摘其要,明其義,才能舉一反三,明白心法訣竅所在。 丹籍不可死啃,善書還當博覽。還應學習古代名著,例如中國古典三聖經的《易經》、《黃帝內經》、《山海經》。學習傳統中醫理論、學習古今有關方面的傳說、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西遊記》、《聊齋志異》、《神仙傳》等,這些小說中包含了很多修習的奧秘。近代小說中,值得一讀的有《蜀山劍俠傳》、《綠野仙蹤》等等,這些小說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描述了許多修鍊方面的參考知識,有利於我輩吸收古代傳統功理。披閱神話小說的竅門,是要透過太極弦站在三維以上空間去理解,才能獲得較佳效應。 通古曉今,承前才能啟後,對前輩們的修鍊經驗和心得,修真者都應儘可能地繼承,學而不倦,整理挖掘史料,多拜訪師傅問道,不斷豐富和完善識神之庫藏。 通古的同時還應明曉社會當今的各前沿學科的知識,在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各領域中均應涉獵和研究。這樣才能古為今用,他為我用,俗為修真用,入世為出世所用。識神對玄理越透,性體才越活躍,智慧就能充分開發,智與慧之間也是辨證的,先慧而後智最佳,較易發現和發揮功能。 二、悔過遷善: 對於悔過遷善,許多鍊氣功者以為這只是道家、佛家的一種說教,還沒有悟到這是一門功法,而且是一門學問極深的高級功法。許多人在煉功時將其忽略,因而功力難以提高。三字經云:「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遷。」人心之塵垢雖有先天之因,但大都系後天所染。身心之垢,是進入先天之障,其陳舊之污垢,不以悔過遷善法滌去,則難以明心見性。不使用此大法,則難以進入真正清靜的境界。 古代用符號治病療疾,都有一個共同的儀規,這就是教病人叩頭思過,然後才開始施用符號進行治療。這看起來不過是一種簡單的治病程序,勸人向善。其實這種解釋,並沒有點到實質上。 「思過」實質上是令患者通過這一方法抹去心靈上的污垢,使其元性發現,俗稱「良心發現」。只有良心發現,才能調動其本身的元體隱態信號系統和調整顯態生理功能系統處於開放狀態,才能使某些特殊全息性病因諒解饒恕,才能與符號真言的信息發生同步共振效應,從而產生治療效果。 修真者,首在修心、治心,這是入門、進步、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煉功者大都是起步較晚的,在世俗中混跡多年,七情六慾之干擾,名利之誘惑,難免作出一些或大或小的錯事蠢事,這些都是自身的一些罪惡,它們都是心性的沉重負荷。你要從此脫離慾海情波,割斷名韁利鎖,僅從現在做起是不夠的。如果將罪惡藏於心靈深處,祛之不勇敢、不徹底,認為往事不堪回首,且不回首而姑息養奸,那麼它們必將成為正修之累,你自己為自己在修鍊的前進路上伏下了嚴重的危機。蓄隱毒,懷狡憤,如胸中藏利刃,在修真的緊要關頭,往往無法遏制其猖狂奔泄之勢,而毀於一旦,不是廢功則是成魔。 正心先悔過,刮垢務磨光,業消心無累,清凈道無障。 心靈的陳舊污垢,只有通過悔過法才能清除,才能卸去其沉重的負荷,輕裝上坐修鍊。悔過法如同刮垢,一定要深而廣,乾淨和徹底。而且即使全部都深翻除盡了,也要經常反覆地再進行,勿使其重又染上塵垢。 僅從現在開始做起,注重修德的煉功方法是不易進入神修境界的,無法明心見性。心存陳垢,何以明心,何以見性。陳垢只能由刮滌而潔,霧斂雲消才會天高海闊。山人的學生中,有的煉功多年,難入靜定之境。授以悔過遷善法,僅數日便漸入佳境,性體動矣。所以悔過遷善法,是一大法,是一既簡單又高深的功法。立志修真者應當牢牢把握,每天將此法貫注於功法修鍊之中和日常生活之中。「吾日三省吾身」,隨時隨地正心除塵塵自無。 遷善者,立志向善之意也。只有悔才能愧,既有慚愧之心,才會勵志向善,才會在今後的言行之中警惕,而諸惡莫作,諸善為之。善者,前已敘之,自究可矣。 修真者大志向的確立,行為品行的端正,向善行善之心的確立,無一不基於悔過和改過,若無此法,則是假學道士一個。每個立志修真者,均應勇於解剖自己,從前的,前世的雖然均已成為過去。但依此法都可追悔改過,只有此法才是「明心」的利器。吾有詩云: 慧劍常除心靈垢,意帚勤掃靈台塵,悟道修真先悔過,明心見性驗日程。 修真的基本要求頗多,山人僅就重要的,目前尚未見人闡述的,而且與明心見性休戚相關的先論述兩點,供大家研究驗證。其它的要求可參閱常見丹籍和氣功書籍,自行體悟驗證,必會有獨到見解和客觀微妙的收穫。只要你在研究中把握住無形和有形隱顯兩種物質的太極圖理論,則一切研究就掌握了竅要。自悟所得者真,聖人行不言之教,悟也。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功 理 研 究 篇 ? 論 如 何 順 利 通 靈 如何順利通靈,也就是如何順利跨越太極弦。太極理論中,對太極弦既有跨越的修證,也有掌握奧密。初期的跨弦通靈,是擺在每個立志修真者面前的一個嚴肅課題。 難!難!難!道最玄, 莫把金丹作等閑,德行未備莫談玄,求道須憑德性悟, 身心清靜是根源,盲修瞎煉遭魔困,歧路如網萬萬千。 修真之途說其難,猶如攀絕崖、登峭壁,步步有險;論其易,唯以人心換道心爾!德、志、行、信之基一備,悔過遷善之法頻施,則是坦途光明道一條,順水行舟處處妙。 吾在此所云:「身心清靜是根源」乃是指順利通靈,順利跨越太極弦,順利突破空間障礙到達四維以上空間,順利擺脫後天顯態的制約,進入先天隱態環境,必須以身心清靜為前提、為基礎。在此前提與基礎上,再施以修鍊的功法,也就是技術,則能順利通靈跨弦。背離此道,必然道小魔頭大,誤入旁門枉費身。 身心清靜,是指身清靜、心清靜兩個清地平基煉己的即獨立又互為作用的系統。身者,在初期是指肉身,後期也包括法身。身清靜的指標,是要達到全身經絡、八脈基本通暢,五臟六腑乾淨,宿疾基本消除,新疾不染。身清靜不僅要把握自身有形之質的凈化,更要把握非肉眼可見微觀物質對身體的污染。例如齋戒要求中,勿食高品位信息體類食物就是一種清潔身心之法門,修真者必須把握的更重要的一點,是自已體內五臟六腑中各種外來(客居寄生)的不良信息以及本身隱態全息系統的陰神,三屍九蟲的清除。 身清靜目標的實現,有賴於德志行信的確立,悔過遷善法的洗滌,有為功法與無為功法的調整。前者的內容業已備述,有為功法在玄靈修真理法學的基礎階段中是指陰陽太極混元動功、大小金光法、聚靈法、添油接命法等以主觀意識動念為主的功法,無為功法乃指修習完有為法後的靜坐和初級班教材中的靈動法、靈光法、靜坐無為法等等。 都知無為通大道,豈識有為是根基。無為妙有悟定慧,妙有無為通玄梯。 功法的修鍊,中根、下根之人都必須由有為過渡到無為,基礎初級階段更應注重有為法的修持,無為法的體悟。否則就是無根之木,水上浮萍。由有入無誠為法之總竅,有為知竅,無為握妙,乃法之機括。 身清靜之中,誠如道祖《清靜經》中所云:動乃靜之基。動是靜的基礎,動乃靜的法門。所謂動,有意動,有形動,有有為之動,有無為之動。形動而意不動乃末乘之法,形意均動為下乘之法,意動形不動乃中乘之法,無為而動乃上乘之法。這其中,前者乃是後者的基礎,後者又為前者的必然。學子於此不可不識,不可不究。明於此、法於行,則少行岐路。 修真者如果身未清凈,則不可能進入先天無為靜定之境地,在修鍊中也就必然: 站難持久,坐難入定,此痛彼癢,撓肝抓心, 心煩意燥,雜念紛紜,偶入佳境,假幻即生。 以此類濁身修真,何能明心見性?豈能跨弦通靈?!個中道理不難明曉,望諸學友細細體悟個中道理,認真清靜心身。 身心清靜之中,心清靜乃修真的根本,是修真的主宰,是跨弦通靈的總匙。其重要性又在身清靜之上。兩者之間心為主,身為輔。認識上應明此理,修持上應分清主次。二者兼顧,方合法度。 何謂心清靜,這其中之關鍵乃是一個「清」字。無「清」則無「靜」可言,二者互根。什麼叫做心「清」?詩曰: 靈台無物謂之清,寂寂全無一念生。猿馬牢收休放蕩, 精神謹慎勿染塵。除六賊,悟三乘,萬緣都罷自分明。 訣云: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下功夫。要達到「心清」,對於中根、下根之人來說,只有從心意上下功夫,心猿緊鎖,意馬牢栓。心地頻頻掃,塵情細細除。六欲七情常掃除,萬緣都放下,方可達到或逐步達到「清」的境界。 沒有達到清的指標,也就無所謂心靜。心不清則心靜只是「口頭禪」。心清靜目標的實現,全憑以德、志、行、信為基,以悔過懺善為梯,長期、反覆、持久地修持歷煉。牢牢把握和運用這兩大法竅,貫徹在自己思想、言行、舉止、功態之中和夢境之中,才能逐步達到心清靜,真正做到在七情場中一塵不染,在六欲界里一波不生。 正如聖祖所云:「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靜,既入真靜,名為得道。」身心清靜是功之根基,法之本源。舍此修真修真步步險阻,層層難關,根本無法逾越,故曰:難!難!難! 在基礎初級階段,第一「難」者,系指難以窺境入門;第二「難」者乃指身心未完全清靜時性功難盡,無法進入妙乘佳境;第三「難」系指命功難了,內葯難生也。 此三難之中,不同階段又各有其深刻內涵,有待各位學子自行探究,本文之中暫先述其一。 難也者,困難、磨難也,磨難又稱為魔難。魔難,乃修真者前進路上的必然,九九歸真,就是指九九八十一難的歷煉,可迴避乎?不能。關鍵是如何正確對待,少受挫折,較為順利地度過層層魔難,早登彼岸。 前輩有言:「無魔不成道,無道不生魔。」魔與道之間,也是一個陰陽魚圖。道心一生,魔相即生,心搖意動,假幻內生外擾。心滅,種種魔滅。道進魔退,道長魔消。唯看修者之心爾!己正則邪不可干,心清則纖塵難染。俗話語云:「神昏心動遇魔頭。」心不清則神必昏,心不清逢欲必動,心動則身心被魔所困。古人云:外魔易拒,心魔難消。修真人最難戰勝者莫過於戰勝自我,戰勝自身體內之頑陰,戰勝自身體內的陰性全息體的墮性干擾,善莫大於心死,心死則神活。 魔者,有內外之別,內魔乃由己身內環境中全息攜帶或因因果關係而寄居的歷世之業障所化,凡心識智也能生成意識流象圖,另尚有本體內墮性的陰神作祟;外魔乃時序性歷史積孽所招致的必償性業因,可溯三生求證。除此兩類外,尚有師父所點化而成,以此類魔相幻境試其道心佛性是否堅若磐石等類。 修真之舉,實乃非常之道,他是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魔邪豈能相容?!所以修真必有魔乃是一種必然,並不可怕,也不應畏懼。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種現象的生成,是指修真者身心未清靜,見景心念動,神迷心又昏,錯認賊為子的一種客觀反應,心愈陷而魔愈長而已。 明理識法,得訣知竅的修真學子,必須牢牢控制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態勢,掌握修真的主動權,洗滌身心,常清常靜,諸魔自滅。 邪魔是順利跨弦通靈的最大障礙,是誘人陷入左道旁門的大禍根。但是,它也是正修者煉己修心最好的老師,萬物皆可為師,古有無魔不成道之說,只有高度重視修心恆志,無心應景,對境無心,順利通過正反兩個方面老師的層層考驗,才有成功之期。魔不迷人人自迷,心動魔生俗塵基,無心無塵無俗意,陰盡魔化登雲梯。每位修真學子必須高度重視,提高警惕,細悟詳參正道之法理,窮究聖祖所傳之《清靜經》。不斷修持鞏固德、志、行、信這一基礎,反覆運用悔過遷善這一利器,進而掌握運用驅邪伏魔之技術,則魔無可懼,「難」也變易矣。 論及伏魔的技術,法中除前面所敘外,尚有金光法,金光法中也有層次,將逐步傳授。術中又有關竅,此乃指實修中某些關鍵點的把握與體悟。 假幻干擾修真,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性體未培煉成功之前乃第一階段;性體培成功,盡性完功時期為第二階段;修鍊命功期間為第三階段。 邪魔之干擾有多種,早期尤其難以識別,例如有些人雖然有志於修真之道,由於歷世福慧不足,今世業障頗多。如不能正確認識於此,常會在修鍊中節外生枝,心煩意亂,干擾頻出,無法安靜地實修,以為是偶然,實則是必然。世事無偶然,都是因果在循環。當你認清它們,並妥善地處理好後,就必然會行進順利,而不應單純從外界找原因,智者多從心上尋真因,必然尋至因果根。 此三個階段之中,尤以第一階段的關口難過,稍一不慎就會誤入旁門,或被借體修行。這一階段十分可憐,乃是肉眼凡胎,就如唐僧一般,正邪莫辯,好壞難分,純是一棵識心、智識為用,如果身心不清靜,不知修心為上者,或仍有較多雜質而又不知去業方法者,心動意搖,最易上當受騙。 上當發生的根本原因,一言以蔽之:「煉己不純,身心不清!」有些人德、志、行、信的基礎不固,且未按修證步驟一步一個腳印地行持,而是好高鶩遠,追求功能,因羨生妄心,盲目啟靈、開靈,過早地跨弦進入四維以上空間,而自已的生物場毫無防線。雖然也能窺探到了太極弦另一側的一些景象,但是由於身心兩方面不清靜,妄心妄識重重,加上無防禦系統,假幻由心而生,外邪乘隙而進,認賊作父,沉迷於假幻虛象之中不能自拔。正所謂: 身心不清盲修性,性亂情昏認錯家,可恨法身無定位,當時行動念頭差。 有些人靈台不潔凈,慾望甚熾,在功態中最易動心,無論怎麼強調,他也難泯其欲,所以最易被假幻所迷,魔相所乘。現實中,沉迷於假幻中幾年、十餘年者亦大有人在。初修真之人,最忌功態中動識心(意識)。心動,種種魔生;心死,種種魔滅,就是此理。 如何預防和杜絕陷於假幻、迷於魔相的事發生?其理甚簡,其法至易。身心清靜是根本,凡心勿動為大法。外魔不足俱,心魔最難消,不可不慎!其中身內諸多陰神也在煉滅之列。度假幻在修真中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不經過這一階段就不能到達「空真」的境地,這一過程不可超越,只能經過。關鍵是如何順利通過,清醒地通過而不陷於假幻迷中不能自拔。 也許有學友問曰:「師曾教言,要暗示拜師,不要當面錯過。這豈不矛盾」? 答曰:非也,我們要求每位學友在煉功之前都要先啟師立志,運用識心,在進入功態前已經設計了這一固定程序,豈會當面錯過?收功時也有謝師之囑。這一程序都安排在有為(後天)這一時空之中,就是為了在進入功態後的高維空間中在先天中,識神不再運用,凡心不動,鐵石心腸一顆,不可落入後天而心動意搖,以無為無心無識觀妙為用而已。 所謂暗示,是指在性體基本培育成功的前提下,識神在進入功態前暗示性體而言。當性體較成熟,識神性體較同步後,才可以在功態中暗示性體。識神如果指揮性體,常常會犯唐僧指揮孫悟空那樣的錯誤,可別亂念緊箍咒自誤修真。 暗示的方法,有此一真言,可以運用。真言曰: 元神元神,助我通靈,你游八極,我煉命根, 拜師訪道,虔心致誠,慧修性命,你我同心。 此真言在每次煉功啟師立志後默頌一次,或進入功態後發現有師前來,而主觀意識又不能果斷確定真偽時,均可在心中默頌一次,即可啟動靈力,加強識別力。本真言不論性體是否培煉成功與否,每次煉功均可默頌,但性體未培育成功前的學子,不可因有此真言而有恃無恐,在功態中仍萬不可動心!心動乃萬魔之源,慎之。 性體培育成功後的學子,是否對魔邪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非也。無論在功夫的任何層次,只要尚未突破五行的制約,陰陽的束縛,在功態中,可以說:心動處處錯,念生般般非,心念動處有邪魔!諸君應當切記、牢記此理。 那麼如何才能準確把握住玄中之妙呢,法中妙訣就是一個「前」字,暗示在煉功前。在景象前,在事物前等等。凡事提前一步以德、仁、真、善、美的標準進行暗示,這樣就不易在功態中出差生錯,自取其辱。 有一修證者,性體已能全息複製,各配五行,能量亦頗高。一日定中,見一老年師長模樣人,慈眉善目,頗有師長之風,向他頻頻招手。心中一動,以為是一種高的境界,而沉浸其中,……可是突然間,「老人」變幻為面目可憎,始覺著境太深,受到惑擾,當即調動性體,調攝心神,靜觀默運,不久境象自滅,心中一片寧靜,方收功出定,事後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此例乃修真者中功有小成者的一次魔幻之遇,所幸者他功底較佳,不然就是難以預料的一次魔難憂苦身心了,可不謹慎乎! 順利步入玄門,誠乃諸學子之本願。然而: 人有三品,法有多乘;玄界奧秘,難見經文; 全憑體悟,清靜身心;勤修德性,慎獨身心; 煉己純正,意馬勿驚;心猿牢鎖,虛空結繩; 頻掃六賊,常除七情;無為而治,統馭身心; 靈台空明,邪魔難侵;常清常靜,步弦通靈; 能解此訣,終至大成;為警後學,特修此文; 願君常誦,見性明心。 修真一途,最重基礎,基礎之中最關鍵處,就在於修心,調心、制心於凡心空,俗心無。後天寂於無,是跨弦通靈,度假幻入空真的保證。此中道理,誠如詩云: 一念才生動百魔,修持最苦奈他何,但憑洗滌無塵垢,也用收拴有琢磨, 掃退萬緣歸寂滅,盪除千怪莫蹉跎,管教跳出樊籠套,行滿飛升上大羅。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功 理 研 究 篇 ? 慧 修 通 靈 功 法 基 礎 窮理進道知道源,陰陽含精顛倒顛;盡性需從心上識,明此了命如等閑。 窮理才能盡性,盡性方能了命。修真之法,不循此順序修持,則難以修真,難以有所成就。吾前述之修真之理,雖為管見蠡測,亦願與有志於修真習法者窮究深研之,願人人弄通弄懂後再著手修習和研究功法部分,只有如此才能得心應手。吾亦不畏諸同道橫挑鼻子豎挑眼,可以共同切磋,互相取長補短,吾德寡功淺,才疏識薄,願以眾人為師,同勉共進。 關於功法的修持,前輩云:「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間罕見全真,亦不可著於無為,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見佛子。此道之不行,由於道之不明也。」 功法的修持,必須了解和掌握有為無為兩者之間的辨證關係,執兩用中,總體把握,不可偏執偏廢,方得煉功方法的精髓,是以在此先行提出。諸君要牢記此訣,並將此訣落實貫徹在整個修持階段和每次煉功之中,方為得訣知竅。 玄靈修真理法學之法理,受之于山中諸師,受之於玄源諸師,層次分明,理法並重,是修鍊性體之法,是明心見性之法,是德道雙修,性命雙修之法。這一功法系列,法貴自然無為,觀心得道;法重自然規律,常道中修非常道。此法集固精以采元精,調胎息以聚元氣,凝神以煉性體於一爐,以調煉性體為綱,法雖簡,但功效頗佳。 玄靈修真理法學,顧名思義,以明玄(弦)、握玄(弦)、通玄(弦)為理;以跨玄達妙為法;以通靈識妙,人天合一,返本合自然為目的。 為了達到此目的,道家、佛家千古以來探索出萬法,然而法無定法,因心而生法,因心而分乘。 無心者可聞上上乘之法;心空者可聞上乘之法;心明者可聞中乘之法;心濁者可聞下乘之法。法由心性而定,法由心性而受,心未清靜未達相應之境,則難承受、領悟、修持相應的大法。 此無、空、明、濁;四種心性水準,乃是修真進道之遲速、見驗之早晚的基礎,也是修真投師口傳心授所獲多寡、修真品位高低的根本 此四心應四乘並非定論而一成不可改變,其改變之法,全在於一個「修」字之上,唯有修心為上。訣云: 心為斜月三星洞,大道真機其中藏,無塵無垢亦無相,跨鶴乘龍返道鄉。 人乃萬物之靈,靈性趨善,靈性一動,心性即可修改。唯有德心、仁性可凈化心靈,使人心由濁而明,由明而空,由空而無。循此修心之法修去,則法無定法,萬法歸宗,心身合道歸於自然。 氣功界許多愛好者的口頭禪是:「煉好氣功,強身健體。」卻不知僅憑一個「煉」字,雖然能夠強身健體,但並不能一勞永逸,一得永得。並不能實現前輩所云:辛苦二三年,快活億萬世。即使煉功治病,如果心性欠佳,大多也難獲明顯效驗。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因為拋卻了一個法寶,這就是「修」字 這個修字的缺如,實際就是許多氣功愛好者煉功多年而功力難進步的關鍵所在。「修鍊」二字在氣功界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割裂。修在前而煉在後,修字的意義遠遠超乎於鍊字之上,修是前提和基礎。 學、修、煉、悟四個字對於氣功愛好者、修真愛好者來說,在方法上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缺一不可,其意義深刻而意味綿長。在鍊氣功和修真的征途上,不同階段這四個字所擺放的位置各有不同和側重,切不可偏執偏廢。 「功」和「真」實際不是煉出來的,可以說主要是修德、修仁、修善而成真、出功。初級、初乘的氣功需要煉,煉是身心物質條件準備之必然,然而「功」的層次,「真」的層次就不是僅憑一個「煉」所能完成,而是主要憑修心、修德、修無、修空、修明才能順利進入「功」和「真」的境地。 人有三品,法有多乘。玄靈修真理法學在功理功法上兼收並蓄,兼顧三品之人,直指本源心性,基礎功部分學、修、煉、悟並重,以利願煉願修的各位愛好者直趨眾妙之門。 玄靈修真理法學功法遵循: 道精一炁化陰陽,陰動陽隨物自昌。 這一萬物的自然變化規律,修持方法為了適應各類品質之人,介紹時由淺入深,有為與無為,初級與高級諸法均作介紹。修習法則上強調太極陰陽變化之道,初級階段也是由陰(窮理)而過渡到陽(有為功法)。功法修證亦是由陰至陽,由煉精氣(陰)過渡至修光修神(陽),在新的太極模式層次又由修神(陰)過渡至修真(陽)。雖雲「過渡」,這其中實質上又是整體把握,執兩用中,不同時期各有側重,體用兼全,奔向上乘目標。 玄靈修真理法學理法並重,陰動陽隨,陰陽互參,如明究其理,按法修習,如同智珠在握,無偏可出。如果心術不正,胸無大志,妄心熾烈者參究本法,但不願修心修德者,則建議其不必實踐修習,煉之無益,反恐有損,徒耗光陰而已。本法包容了清地平基,築基煉己的大部分內容,只要具有誠信之心,毅力與恆心,修德與煉功並重,則能順利完成清地平基,築基煉己過程,修習法術亦能得心應手。 古云:「一點靈光便是符,時人枉費墨和朱,上士得之勤秘守,飛仙也只在功夫。」五雷大法訣云:「法者,以道為體,以法為用,而內修之可以斬滅己身之屍陰,使己之身心勘合玄機,攢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濟,金木交並,日煉月烹胎脫神化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則斬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氣之精,混合五雷之將,所謂中理五氣,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虛無之神,以我本身之氣,合彼虛無之氣。加之步罡、訣目、秘咒、靈符斡動化機,若合符契,則可運雷霆於掌上,包天地於身中。欲晴則晴,欲雨則雨,故感應速如影響。此乃法和道之妙用也,凡求真慕道之士,不煉內丹,形還滅壞,不施符水,不達三天,不積陰功,道果難成。」 內修的重要性,此訣已經說得極為明白,研究者當細讀之,人之全息體(元神)即是元命之神,是性功之初果,丹即是命功之果。 丹無神不生,神無丹不聖,法無神不靈,術無神丹不奇。 玄 靈 修 真 理 法 學 ? 基 礎 教 材 青龍山人傳授 空凈撰著 功 理 研 究 篇 ? 基 礎 法 訣 與 釋 要 一、基本法訣 清地平基法: 清心訣 悔過遷善,戒律遵行,孽消障滅,基正路平。 清身訣 靈光注體,補爻修損,光生內外,護神保命。 築基煉己法: 煉心訣: 德志行信,增陽滌陰,斷魔去欲,靈台清靜。 煉身訣: 妙用采合,反奪天真,驅魔去病,身健體清。 二、元神的機理 一真真外更無真,祖氣通靈具此身,道一生三生妙用,元精元氣與元神。 元精元氣與元神,三者無形亦有形,運用得傳真可見,光明無極是分明。 關於性體的概念,前面談到一些,這裡再詳泄數千年來不筆之於紙的機理,有志修真者讀此理明此機,修行則有的放矢,成功有望矣。 許多人以為性體就是丹經中所說的嬰兒和金身,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是未得真傳之故。玄靈修真理法學將性體置換元神這一名稱,玄靈修真理法學根據三元說,提出顯態三源和隱態三元說,結合現代醫學和其它邊緣交叉學科的內容,闡述傳統修真學說。人體既存在顯態物源的生理組織系統也存在隱態物元生理組織系統,隱態物元生理組織系統中包括了經絡系統、八脈系統、丹竅系統、器官組織系統。人體既存在著顯態體源全息系統體也存在著隱態全息體元系統,隱態全息體元系統中,中醫學說里所闡述的人體三魂七魄就是其中的子系統之一,這一子系統也是人體的本體全息體子系統,而性體則是培生性先天質地高於本體全息系統的初級全息體。性體和金身是兩個不同層次質能級的真我,其間存在著質和全息等級的區別。金身是性體質的飛躍和全息等級的變升,這二者中間還有一個玉神的質變和等級升變過程。經云:我身之內有三清,不必著意體外尋。所謂身內之三清,就是指經過修鍊而培育成就的元神、玉神、聖神三神之意。這三神都是修真過程中以本體性體為胚基,培養孕育而成的先天培生性,不同層次和質能的性體。「一炁化三清」,三神既是三也是一,逆返先天具有由低至高,一神一神地培育形成的過程,三神這種階段性變化,不同階段雖具有不同階段獨立特性,但在先天高層中,三也就是一,三返歸於一,歸於自然大道本元之中。性體是修鍊金身的全息生命物質基礎,我將在修真生理學中與大家共同探討研究這方面的理論。 由於性體的修鍊法門,是培育後天中的先天,以此具有生命活潑靈動特性的先天全息體為主導,統馭修真的全過程,這種修證方法是法中之法,是秘中之密,歷代都是口口相傳,不著於冊,故鮮為人知。今吾青龍山人秉恩師聖祖之意,憐世人盲修瞎煉之苦衷,代為發微,筆之於冊,願有緣之士均沐聖祖之恩。凡志向高遠、悔過遷善、重德修德之士,均可從卷中提取內在信息,獲得修真未詳訣要。 如前面有關章節所述,人之神,有性體和欲神之分別。性體的全息基礎是先天獲得的一點靈光元性升華的物和質,是玄元質性物質元精、元氣與玄元全息生命體元性的聚合,是體內魂魄精華作為胎基的產物,是攜帶歷代幾世、數十世先天知識和真知的高級能量物質。是大腦深層、除大腦淺表組織外所有巨大面積、體積的腦組織精華的總匯。 欲神是主觀意識,是後天獲得的氣質之性,是人出生後在成長生活中逐步積累、形成的後天知識與經驗的物質質態。是大腦表層,相對於深層只佔極少面積的物質存在形態。它對性體,對大腦深層物質具有復蓋、封鎖、閉合的作用。 性體是屬於先天的一種活潑靈動的微觀高級生命物質。人將生之際,元性才進入體內。人具有形體之後天,氣質之性才逐步形成和具備,也就是主觀意識才形成。只有返本還源和逆修返樸,才能拆除、揭掉復蓋,清除封鎖,敞開閉合狀態,元性始露,性體才現。 人的肉身,是父母以情而育而養,肉身中全息性地遺傳攜帶著由父母處繼承和生成的本體全息生命體,例如三魂七魄。所以在此基礎上生成的氣質之性、主觀意識,見物則生情,情動性遷,欲神為用。修鍊之人,修持道要在於徐徐剷除氣質之性,洗滌人心,復見天心。氣質盡而本元始見。發現和看到了性體,而後就可以用性體做功用事。方可真正進入修真之門。 常人所用都是主觀意識,這樣氣質之性就壓抑了本元之性。修真之士通過收心養氣,煉魂洗魄,返修逆煉,本元之性逐漸勝於氣質之性,逐步統一、同步、同化、此乃得先天以制後天,而為之用也。 人生之初,一靈真性既落於乾宮,就與全息遺傳攜帶的父母之全息因子相結合分為魂魄。魂在天心,其中承傳的陽性成份佔主導地位,屬陽,既有元性之陽質,也有從父母處遺傳的全息信息中的陽質,其中所含的玄元質能輕清之氣煉而為光。它其中的主要成份是元性所含之質,乃是從太虛中得來,與原始同形。 魄屬陰,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成份,是由父母處承傳而來,陰中有陽,其中只少量玄元陽質,稱之為陰中陽精。從整體上看,由於它們的主要成份是陰質,它們所含乃沉濁之氣,附於有形之凡體。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動氣,皆魄之所為,即識神,識神之中又分為魔識和善識,魔識中亦有其精華一點(陰精),可為性體所用。 主宰天地者,日月也;人身之主宰者,魂魄也。日月是天地的魂魄,魂魄就是身中的日月也。外日月中,月得陽之光而生輝。身中之日月,亦是月借陽之光而為用。 心為神舍,神,分為本體性和培生性二類,本體性類乃後天中的先天,培生性類乃先天中所生的先天。一般所言之神即魂神,心賴肝木相生,則魂晝寓於目,夜舍於肝,所以訣雲龍從火里出。 月乃水也,魄亦屬水,而腎為氣海,氣賴肺金相生,則魄氣依之,魄居於肺。所以訣云:「虎向水中生」。 聖人千經萬論,沒有不教人收心養氣的,實質上、根本上是教人拘制魂魄,因為後天心智的隱態全息機制是魂魄系統,特別是陰性的魄系在起主導作用。學人能煉盡陰魄,即為純陽,這才是修真的關鍵所在,法竅所在,不可不明。 魂即是神,寓於目而視,舍於肝而夢。元性居方寸,方寸中元性難以調動,全憑攢簇五行,和合四象調動元精、元氣,消魄全魂、煉魂洗魄,保神斷識。神中陰性信號消退,陽性之質增強,與元性同步,合而為一,培生為先天中的第一級較為純凈的先天初級性體,則能活潑靈動地跨弦,而入修真之門矣。 性體的修鍊方法,首先必備的基礎是在理論上認識它,承認它並且了解它的形成過程和機理,法法皆心法,心通法亦通。主觀意識主動與其同步,才能調動它,功法上主動培煉它,才能加速其形成。理通才能心明,心明方可見性。欲入修真之門,不可不明此理。 培煉性體的物質基礎,從全息性虛態微觀物質上分析,可以說是基於三種物質。由這三種物質經過提純、凝鍊、聚合而成。古人云:煉魂成神,煉魄成神。詳細分析此說,應當是聚煉三魂以成陽神,聚煉七魄以成陰神,提純元性以培生初級性體元神。由本體全息系統中提純生成基礎陰神、陽神聚煉過程中,先天元性溶聚其內,即是一個逆向的、顛倒顛的、非常道的、新生的太極陰陽圖。這個能量上高一層次的模式圖一旦構成形成,也就是性體的誕生之日。性體的形成也就預示著修鍊者步入「功」的境地。 陰性全息體(陰神),陽性全息體(陽神)和初級性體(元神)。它們都可以離開軀體作功,但是它們離體的方式,離體後的活動範圍,離體後作功的能量與質量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區別。 修鍊者應當明了和掌握這三種培生性先天中的先天的神,了解它們各自的修真生理特點和特徵,以利於有的放矢地修證,滌陰增陽,不斷提高質量,使自己的初、中、高級全息體早日生成。 基礎級陰性全息體之離體可以稱之為整體飄移式,或稱之為影子移動式。常常在夢中或者功態中飄移出身體,人無明顯感覺。其出體後所活動的範圍局限於地面陰性空間,範圍較窄小。由於其陰性屬性特徵,對外界陽性物質有吸附、攝取功能,所以調動它作功對增陽有益。根據陰動為先,陽隨在後的陰陽學說,人們修鍊早期所出之神,一般都是陰性全息體。也正因為其陰性特徵,所以在其被調動和修鍊初期的一階段內,應當特別注意心性的修持,以防魔由心生,外魔相侵,內魔相擾,沉迷於假幻苦海,不能自撥。 基礎級陽性全息體之離體,這裡所指的是初始級陽神,而不是丹經中所說的高級層次聖神別名的陽神,陰陽是多層次概念的一種學術名詞,應當注意不可混淆。初級陽神是一種整體移動式,無飄忽感。一般是整體上升式或脫離式,而不是橫向飄移。在初期一般會有較明顯感覺或者恐懼感。陽性全息體離體後能夠懸浮、飛行於一定範圍的空間高度,也能活動於陸地或陰性空間。如果有師父提攜,則可以活動於較高層次空間範圍。由於其陽性特徵,對陰性物質精華有攝取吸收功能,所以對體內質變有深刻意義。 初級全息體,我們暫時將它作為性體(元神)的代名詞。它的出體方式是由竅中而出,這是它的重要特點,例如從百會竅、神闕竅等竅穴而出。它離體後的活動範圍很大,特別是經過空間恩師傳功授法,慧性成就後,就能自由穿行於三界內外,入火不焚,入水不溺,但是由於它雖為先天中先天的初乘全息生命體,內在質能卻不算甚高,不能「立日無影」,不能被肉眼所觀察到,但它卻能廣取法財於各個層次空間,為修真合道奠定堅實基礎,可以說它是修真者進入正修的奠基人和先鋒。 性體的形成機理和過程,首先是精、神、魂、魄、意(腎、心、肝、肺、脾)五氣的調動和聚合。存陽增陽,滌陰去陰,雖起於氣,但不能泥於氣,元神是氣的全息升華聚合,是以光態為主,五色之光乃性體形成的標誌。初時無光,也應窮想,無中生有,不可不知。目前見到紅(神)、綠(魂)、白(魄)三色時為性體基本信息物質提煉成功,五色齊全,則可以正式培神。 性體的培育,要明了三個重要穴竅,腦為神腑,大腦額區的上丹田(明堂、洞房);心為神臟,心後方寸竅。神氣混煉之竅,神氣穴。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臍後一寸三分是也。 性體的顯現,是在臍水平面的小腹中萌現的。靈光充足者往往可以觀察到陰精全息(女性形、凰形),陽精全息(男性形、龍形)相繼出現,(龍鳳相合產嬰兒,嬰兒者,元神之幼象也。)繼而陰陽相合生成元嬰,元嬰漸長成性體的全部培育、生長、成形的過程。男性修鍊者,往往可內視到腹內有一女性形象,不久出現男性形象,繼而前述男女形象消失(相合),出現一嬰兒形象,雙手握固,沉浮嬉戲於一片水中,逐漸成長,狀約比自己目前年齡小 816 歲模樣,此時培生性性體即修鍊培育成功。 這一性體稱之為本命性體。性體培育成功後經中線上升至胸至腦,由顱頂外出,被空間師父接去烹煉,本命性體出殼之初時,一般均有空間恩師呵護其側,用某種物器(因師父的物器不同而各異)將修持者頭部或者全身罩住,進行保護。性體初出時一般都有外魔窺伺,妄圖吞食。有師保護則可無慮。 本命性體在師父呵護下調熟進出軀體後,就立即被空間恩師接去烹煉教育,當時很快分出一個值年性體回歸體內,主持軀殼先天範疇的修持。如果福慧深厚,往世修鍊有一定成就者,回歸體內的將是往世已經儲存於空間恩師處的性體。 在性體被師接走和值年性體剛入體的一階段內,修持者內觀和外觀均見不到玄界境況,出現一個或短或長時限期的「盲修期」,這是由於性體主天眼,性體離殼,天眼自閉,初分出的值年性體因尚稚幼,能量不足,尚不足主持天眼。他只是「孫悟空」身上的一根毫毛而已,這一階段應絕對秘密修持不可用功、耗功,不可談玄。否則將大量耗散真元,輕則神疲嗜睡或生病,重則耗盡值年性體之能量,損功敗道,雖不會危及生命,但大傷真元,恢復較慢。在培育性體和出神的一段時間內,修持者因為大量能量向高級的微觀隱態新生命體性體身上凝集,可能出現嗜睡狀況,這又屬正常反應期,需要加強采聚和靜坐培元溫養,攝取補充能量。 總之性體的培養出殼等玄界現象,不宜過多介紹,只宜大概介紹基本過程,其過程也不易完整描述,依各人天目開啟的程度,見光的強弱不同而感受大同小異。大部分人都是在明理的基礎上,不知不覺中而培育成功的,並不見得每個人都能觀察到全過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與內在質能高低差異有關。 在明理的基礎上,培育性體,其形成時間的長短和成功與否,其關鍵是隱態恩師的接引加功,舍此別無它途。所以修鍊中主動立大志,求師授功,悔過遷善,日常重德、修德是基礎中的基礎。 性體(元神)是初級先天全息生命體,它並未超出陰陽的制約,仍在八卦、五行的時空之中。它也不是一個形體就能長存於空間,它維持長存的方法是分神化氣,性體在恩師的呵護下,可以不停地分化,其中許多微妙、玄妙、奇妙、神妙的現象,難注筆下,實修者可自證自驗。亦可屆時書面交流指導。 性體培育成功,能離軀體後,修鍊基本上就進入了半自動狀態。主觀意識一定要掌握順其自然的妙諦,不可任其自然,功法上掌握內煉五行、八卦、外煉五行、八卦,不斷積蓄能量、提高質量,主觀意識不斷加強與其統一、協調、同化,煉盡體內之陰魄,采煉先天元精、元氣,內煉成丹,培育聖胎,養育真人。外用成法,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聖胎之培,聖嬰之養,丹經備述,大葯不計斤,是在自然狀態下育成,山人在此就不多述,留待後一步的教材中,其中亦大有玄機,故留待後敘。 修鍊性體的根本是重德修德,基礎是掌握機理,關鍵是隱態或明師的授功加功。這三個條件必須具備,缺一不可,凡實修者均應掌握明了這三個關鍵條件,如能依山人所敘逐步做去,性體必現,道門可入,正法可修矣。 三、釋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攢簇五行,和合四象是培育性體修鍊金丹的功法,在傳統丹經中較為常見,一般將它作為一種名詞術語使用。其解釋現代人是各家各說,其實傳統丹經已經準確地闡述其義其法。這一功法是提攝身內先天質元和全息玄元的整體方法,但一般只見提攝質元之釋而少見全息玄元之說,這方面只能從傳統丹經中略窺一二。修持這一功法的基礎是去六欲斷七情,刮除陳垢勿染新塵,以恢復天性,去掉魔識,存增善識。天性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腎為智,在肝為仁,在心為禮,在脾為信,在肺為義。通過立大志求師,悔過遷善,修德守德,凈化身心,才能真正進行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攢簇,乃集中凝合之意。五行,乃水、木、火、土、金。水為腎號玄武,其信號成分為智。木為肝號青龍,其信號成分為魂。火為心號朱雀。其信號成分為神。土為脾號黃婆,其信號成分為意。金為肺號白虎,其信號成份為魄。四象,就是指玄武、青龍、朱雀、白虎。這五行四象在修真生理學中就是隱態生理組織器官的全息生命體別名。前人研究闡述修真學,一般未將玄元質性和物元組織以及全息生命體嚴格明確地區分開來說明,但這三者的本質都已經包容在其中。 攢簇五行,和合四象,首先就是要使上述五髒的質元真氣融為一體,由全息體黃婆(包括先天和後天二者)的指揮調度,將隱態全息生命體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凝集為一體。 修鍊性體,就是不僅抓住五行之真氣,同時也抓住其全息體信號系統,在中央脾土意的統馭之下,使北方腎水所藏之志,東方肝木所藏之魂,南方心火所藏之神,西方肺金所藏之魄,攢簇和合成一個信號系統構成的真我性體。依法提攝凝鍊,神、志、魂、魄、意融為一體,形成內部本體全息體胚基,在此胚基上培養孕育培生性性體,則基礎和初級性體以及中高級性體可育可培。 訣云:「神志魂魄意,攢簇歸坤位,靜極天心現,自有神明至。」即謂此意也。 詩曰: 四家會時玄體就,五行全處紫金明,脫胎入口通身聖,無限神龍盡失驚。 傳統丹經中的這首詩,形象準確地透露了攢簇五行和合四象的內容和實質。「玄體」在此乃全息體元神之義;「紫金明」乃玄元質能之象;「脫胎入口」乃神成丹就;「身聖」乃命性雙成於無極之中;「神龍盡失驚」乃全真成就超越於神道之上,位居純陽仙道之境矣。神道是仙道的必經之境,神道仍在三界之內,修真需是以修仙道為目的,才不虛修行。 修鍊攢簇五行和合四象這一功法的先決條件,就是立志求師,悔過遷善,積善為德。男子從十六歲起,陽體一破,下因精遺而喪失命寶,上因眼耳鼻舌身為世俗所浸淫而耗其性。這種上耗其性,下損其命的現象如不堵塞住,則攢簇五行合和四象的效益不能保持,難以功成果圓。 自覺守戒律,斷絕七情六慾是前提。要使自身的六根不為外界六塵所染,見境不遷情,則六根無漏,身心清凈。心中穢濁俗氣蕩然不存,五行自然攢簇,四象自然和合。 要想步入修鍊的高層次,就必須自覺地運用各種適於自己的有為方法持戒、煉功,進行補漏、堵漏,做到少漏或者完全上下均不漏。這樣才能加速和確保成功。 四、四大關鍵竅穴 (一)陰蹺(爐): 陰蹺一竅,其位置在前陰和後陰(肛門)之間的會陰穴之內上方,在會陰穴的深層處,是人體內環境修持階段 的丹爐設立之地。它的顯態生理解剖位置實際是指前列腺體,並非皮膚淺表部位,如不明此而妄守淺層,易招致「底漏」之患。 此竅為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此竅又稱為鐵壁關,在有為狀態下無法開啟,只有在元神主事的無為功境時才易於打開。此處在修真生理組織學中,與玄元組織結構經絡、八脈的主支相聯接,此處一動、八脈皆通。 此處又稱為下玄關,一旦開啟便稱下玄竅,此竅雖然位置在會陰穴內上方,但是上經中脈而通泥丸,或經督脈、任脈通達泥丸。下經腎經而透湧泉。丹經書中的桃泉、虛無穴、復命關、死生根等名稱,都是此竅的異名。(圖 5 — 2 ) 傳統丹法的修持,將此竅列為秘竅,前列腺體形如板栗狀,其下稍前方是精液和尿道匯合的三叉路口,房事或遺漏時,精液一旦衝過此各為陽關的三叉路口,則全身疲倦,四肢酸軟,此乃元精泄漏的必然現象,能封固此竅,無為先天的慧劍插在三江口或用其它有為方法臨爐封閉此竅,則可令元精不泄,元氣不漏逆煉為丹。 此竅與現代生理解剖學頗為吻合,前列腺所分泌的激素稱為前列腺素,是一種青春激素,功用極為廣泛,對維持生命機體的平衡狀態舉足輕重,它所分泌的液體與精蟲混合稱之為精液,是順行生人的物質基礎。老年人此腺體大都萎縮或者肥大性改變,必須將其重新激活恢復生機。 修真者的丹功以元精為基本藥材,元精的內萌升華就在於此地的開啟,此竅是爐,此竅是產葯的基地,掌握此竅,則明丹爐所在,葯源所出。此地乃生葯的秘竅,青春活力萌動之處,產生元精攝取元精的源頭,補虧損堵漏泄的機樞。丹道中的內葯、外葯、小葯、大葯可以說都源於此地,產葯川源處之秘,主要是了解和掌握此竅。 張紫陽宗師的八脈經,評論此竅云:「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采之唯在陰蹺為先,此脈才動,諸脈皆通,次督、任、中三脈,總為經脈造化之源。」這段話中的一個「采」和「先」實際泄盡了此竅的全部天機,唯人不識或曲解為後天有為有作之法而生出旁門之法。 陰蹺是以前列腺這一位置為體,作為丹爐,以生精採藥為妙用,封住濁精之泄漏,攝取先天元精為丹材。此竅在築基階段的作用是生精補虧損;在煉精化氣階段的作用是採取丹藥收取元精。精之區分有清濁,濁精之提煉,因先天後天混溶、只宜作還精補腦之用,其提取方法以捉、貼、閉、吸四字訣這一有為方法為總樞。 先天元精(清),純為先天,非有為之作用,機至其竅自開,一股陽和真氣自然循中脈上升、下降於前列腺和臍後神氣穴之間,稍一著意,其竅自閉。 元精的產生髮動,其樞機是胎息,在胎息中出真息則鐵門自開,元精自然升降於內天地之間。在丹法中,此竅在內葯外葯會合而成大葯之後,精化盡凈,其作用就基本完成而消失其隱態修真生理功能作用。 陰蹺一竅的把握,是在動態之中掌握,隨機而動,不必死守,進火退火,抽添運用,屆需臨爐機動施為。修持時均先以武火烹煉,繼而以無為的文火溫養。 所謂武火實指運用意識有為的呼吸方法而言,其目的在於採光採氣於大宇宙之中,納回體內小宇宙中烹煉,補充和激發體內之元精元氣,或用此有為之法勾引起體內元精元氣萌動。再則藉此滌除意識中的雜念,以利身心進入無為入靜定的境界。 文火實指不管呼吸,似守非守,知而不守,性體調守的昏昏默默、寂然照之的無為狀態。文火是修真功法中的最主要方法,只有在文火中才能進入先天境地,由靜而定,由定而慧。武火只是一種過渡性方法,基礎性方法,一般不宜過久過重,應靈活掌握,免生弊端。 文火與武火之間還有一種火候這就是「溫火」。溫火是指重在意念活動而兼顧呼吸,以意念活動為主的一種修習方法,溫火可以作為學習功法初期的過渡性技術使用。 爐中要有火,火的實質是心意,心意又分意念和真意,武火以識神的意念為用,文火以性體的真意為用。這二者之間應注意其辯證關係,臨爐靈活運用。 點火就是以意念內觀注視,火必須借風助才猛烈,有氣才燃燒。風就是指呼吸之氣,武火要有風助。文火要有氣,此氣指真氣,最妙者為胎息之氣,純在無為之中獲得。 武火實指呼吸隨意念上下出入,吸氣時送入,吹燃爐中之火或到達功法要求之處,文火貴在知而不守,無為而為,在先天自然狀態中生妙。 火候抽添之法:火烈則抽,火烈指後天智識太重,意念太過於專註或武火呼吸法未依術數而行持,過量而言。抽即指調整之意。 火寒則添,火寒指意念散漫,智識昏沉,進入睡眠,以及雜念蜂起,心猿脫鎖,意馬離栓兩種狀態。添,指再運用武火呼吸方法,驅除陰魔睡意,以及烹除雜念,重鎖心猿,再拴意馬。使意不散亂,神不外馳。一有動機(雜念),就運用武火退此陰符,雜念一除,仍用文火靜養默照。此乃掌握火候之秘訣。 吾介紹的採光聚氣法(聚靈法),對掌握火候要求較高,要靈活掌握,掌握妥當可避免頭昏、過熱等現象發生,老年人和高血壓病史者尤應注意火候調控,一般以溫火技術為主或者先配合修持添油接命法,「風」遞穴而進,逐步將武火深入,過渡到武火一吸走完全程較為妥當。 (二)丹田(鼎): 丹田有上中下的區別,修真先從基礎開始掌握,這裡所論乃下丹田。又稱為正丹田。 下丹田的部位各派學說不一,部位略有差異、但不出下腹部範圍。實質上,下丹田的座標所在是臍後約一寸三分處,臍與命門聯線上,前三後七之地,也是此線與百會和會陰連線的交結點處。正如丹經所云:「前對臍輪後對腎,中間有個黃金鼎。」《脈望》亦云「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處,蓋仰面而取之也。」這一介紹則準確無誤,但是,為什麼近代很多學者解釋不一呢? 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從事「煉外丹」的實踐活動,不明內丹理論即外丹理論的體內化移,所以解說不清。山人現簡單介紹一下傳統方法中,升汞(輕粉)的提煉過程,大家就很容易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 輕粉的提煉是以水銀為母材,將水銀注入坩鍋之中,坩鍋口復蓋一個底部粗糙的陶碗,再將四周用泥封固,然後在坩鍋下以武火(大火)、文火(小火)反覆烹煉,火候掌握適當,則坩鍋內的水銀就會充分升華。精華全都凝結於復蓋在坩鍋口上的陶碗底部,結成霜狀物此乃輕粉,可作為藥物用於治療疾病等。 將其喻為人體,則會陰內的前列腺為爐,恥骨平面以上的一片小腹區域為坩鍋,因為人體腹部側面觀為半園形,所以形似半邊鍋狀,丹經云:「半邊鍋里煮江山」,即指此意。 臍後一寸三分處的神氣穴,就正相當於復蓋在坩鍋上的陶碗之內頂底部,鼎者,頂也。這個字的偕音何其玄妙!若無師指恐怕終生難悟其真意。(圖 5 — 1 ) 此處乃精氣神精華凝結之所在,下丹田的秘密就在於此,一舉此例,其理自明,不必輕信人言矣。 丹田這一名稱,一方面是因為臍腹腰圓周走向之帶脈,在字形上構成田字之外廓,而中脈與臍和命門之連線構成十字,其狀似田字,故名為田。此處乃結丹之地,所以稱之為丹田。 丹田又名神氣穴,神為性寶,氣為命根。它的前面是臍輪,人之有臍,如天之北辰,故名天樞,又名神闕。 臍通五臟,修持到一層次,臍就是性體往來出入的門戶之一,臍亦可稱為神門。它的後面正對命門,腰部之命門實乃人身了命的關鍵所在,人身最薄弱之處也在於此地,其中有的關竅穴道極不易修通,此地乃了命之門戶,故稱之為命門。 內煉之時,神藏於丹田之中,性命相抱,命以涵乎性,性以御乎命,前連後貫。精養靈根氣養神,此真之外更無真。符圖學中云:畫圖不知竅,惹得陰神笑。」此竅實指此丹田一竅也。 丹法中築基在此,得葯在此,結丹在此,育神在此,培嬰在此,此竅實乃修真人的最大秘密關竅也,不可不知,不可不識。 《悟真篇》云:咽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這裡所說的葯,就是指陰蹺關這一鐵門打開時自然上升的元精之氣,真種子就是性體,鐺就是指坩鍋。修鍊的初級階段,鍋內難有真葯,所以運用外采之光氣和金津玉液代之,藉此步驟勾引出真葯。 吾將介紹的採光聚氣(聚靈法)等武火烹煉方法施用中,必然腎氣心液上升化為津液於口中,依法咽入,滴注於鐺中,以作藥物而培煉,則無空鐺煮壞之憂。此亦為玉液還丹基礎之法。 (三)玄關秘竅 玄關一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解說大都偏執於體和位置,這是錯誤的。玄關其實並無定處,玄者杳冥之象,非肉眼可見,乃是通玄之處,關者,未開為關,既開則為竅。修鍊的高層次,處處是玄竅,千手觀音就是此例。 玄關一竅,無體而有用,丹經云:「此竅非心非腎,非口非鼻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夫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內外,乃神氣之根,虛無之谷,應在本身中求之,不可求於它也,所以無體可尋,尋則著相。」 玄關之地,以識神去找是找不著的,它是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中,自然發動開啟而顯現的,古代丹經千比萬喻未曾明說,吾今開示之。玄關一竅,由玄關變為玄竅是有檢驗指標的,一種就是氣現,一種就是光現,顯現的先決條件是在無為狀態中,恍惚杳冥之中,某處忽然開啟,衝出真氣或者呈現色彩光明,那麼此處即玄竅,把握其妙,即能通玄。 丹功特別重視下玄關的顯現,因為這是產葯的重要徵象,所以丹經中論述較多,近代許多人偏執於此而解釋,這是種偏見。關於下玄關一竅,南宗二祖石杏林講得比較直接。 其詩云: 一孔玄關竅,三關要路頭,忽然輕運動,神水自然流。 下玄關竅的出現是伴隨活子時而出現的,開啟時必有陽舉,所以明代李虛庵詩云: 一陽初動即玄關,不必生疑不必難,正好臨爐依口訣,自然有路透泥丸。 一陽初動的正意並非陽舉,而是陰蹺初開之意。 總而言之,玄關一竅的顯現,氣現是修命的重要物質基礎,光現是修性的重要物質基礎。玄關一竅的展現必需很好地把握和運用,才能進入性命雙修的妙境。 (四)上丹田: 上丹田位於兩眉之間的顱腦之內,相當於天目穴後約一寸三分處。天目穴現代人強釋為祖竅或者直稱為玄竅,將後天與先天混同一起而論,不似先輩們那樣謹慎,頗有牽強附會之意。 丹法中將天目穴至泥丸的區域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明堂,洞房和泥丸。上丹田即指明堂、洞房這一區域,這一部分的腦組織正好是大腦額葉區,現代醫學尚未揭開此區域大腦皮層的生理功能,大腦深層的功能就更不知曉了。對於修真者來說,此區域的修真生理學組織功能是明確的,其玄妙無窮。五眼功能的開發全彙集於大腦額葉區四周,古稱此地為玄宮,如果大葯落於此處,則稱為玄宮丹。(附註:大葯落於神氣穴名為九宮丹,大葯落於掌心的就稱為掌心丹,張三丰宗師的大葯落於陰蹺,稱之為九陰丹)。 人的頭部為百陽之會,俗稱六陽魁首,全身的陽經均彙集於頭部,尤其是額部可稱為陽中之陽,人體最不畏寒處為額部,最畏寒處為臍部,此兩部位的陰陽特性可以說是涇渭分明。 由於額區陽氣凝集,所以此處最易見光,玄關一竅也較容易開啟。所以丹法中很多門派將此處作為修持的重要門徑。 腦為神腑,此處也是五氣朝元彙集之地,五色彩光最易在此翕聚,性光較易顯現。由性入命的修持功法大都在此見光,打開此玄關一竅,然後迴光返照於內,「太陽栽在明月中」。收歸氣穴凝聚培生性體或擊開鐵門採藥煉丹,實現性命雙修的功程。 我國古代前輩們多用「目前」,「眼前」來暗示此玄竅的性光,如呂祖云:目前咫尺長生路,多少愚人不醒悟。」陳泥丸祖云:「終日相隨在目前。」修真者若能識此得此,就可從見性入手,必能盡性以至了命。 吾介紹的聚靈之法,就是以上丹田為倉庫,凝集大宇宙和自身小宇宙的質元靈性光氣。補充與激發相結合,促進性光的產生,玄關一竅的開啟,是由性入命的上乘修習之法。 以上僅就丹功和技法中重要的四個秘竅介紹給大家,明此四秘竅的部位、功能對修真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必須很好地掌握並在修持中加以運用。 四、修鍊的天時地利人和 修真是人體小宇宙與自然大宇宙在顯態和隱態兩大環境上的整體合一,傳統上稱之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實現,並非易事,必須逐步層次性的實現。玄靈修真理法學就是遵循這一自然規律,遵循老子《道德經》所闡述的理論,階段性層次性地實現「人法地,人法天,人法道,人法自然」四大後天返先天的修證階段。 前人說,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基本條件是成功的保證。修真實踐過程中,這三大基本條件同樣是極為重要的前提。不同階段不同方法的修證對天時、地利、人和有不同的要求,我們在此先就基本的內容進行探討。 (一)地點: 地利,在修真實踐中,也就是有利於人體內環境向先天轉化的地理、地點。煉功地點的優劣選擇對人體內環境的變化,激發內在質能、攝取外環境質能,提高功效加速修持進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地點的選擇,如果有師的指點或具有慧觀能力者的幫助選擇,那就比較理想。總的原則是選擇有隱態光(肉眼不可見之光)、隱態超頻聲、有靈氣凝聚、有自我反應的地方煉功最好。古代修鍊一般都在個人靜室中修持,必要時還選擇墳地進行修持,有條件者則外出尋找靈氣凝聚的「風水寶地」結廬而居。修真的初期和中期不必苛求地點,一般主張隨緣而定。《玄靈修真理法學》的修習輕禮儀重修為,無條件不必仿古而特設靜室。修真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客觀情況靈活選擇。 一般情況下的地點選擇,在自己的居室中,室外空氣清新之地,公園中,花木茂盛之處都可以作為煉功場所。只要符合安靜、乾淨的條件就妥。 墳地中煉功修法的玄妙是頗顯著的,但對於一般修為者,沒有功底基礎者,不宜輕易涉足其內。墳墓之地舊稱陰宅,較古老墳瑩場一般是選在地靈之氣較為集中之處,相當於大地經絡關鍵竅穴之上,這類地域地陽之氣較足。陰宅中所存在的乃純陰之物,它們本身存著和釋放陰性隱態生物場。這一陰一陽二大隱態場性物質相射相交,靈氣於夜間子時受宇宙場力的作用而最重,發展至高峰,所以在這樣的特定環境中煉功修法效果頗佳。 凡在墳場中修鍊過的人均知道,即使在嚴寒的冬天,在其中煉功亦覺溫暖如春。許多煉功多年而慧目難開者,吾指點其子時入墓群之地修鍊,往往七天至二十一天就可使天目洞開。吾有時帶膽小之學生入其中修鍊,他雖洞見隱態信息體殘存圖象環伺周圍,但只要進入前注意禮貌心語周到,互不相擾,互利互惠,圖象並不可怕。 當然,一般的初煉功者,體內陽氣不足,不應貿然進入墳地修鍊,應待具備一定基礎之後再擇這類地方較妥,不必也不應急於求成,過早地進入這種地點煉功。此處介紹只是使大家了解靈場選擇技術和方法。其它地點的選擇,可選廟觀或者廟觀的舊址。這種地方一般是地脈中的氣穴氣脈,前人在選址時大多數是具有慧觀能力者所定,再加上建廟建觀使用,均有很強的信息信號質能凝聚存留。兩種因素在一起就使靈氣很強,有利於修鍊。有條件時亦可選擇傳說中的修真前輩修鍊過的名山和洞府中進行修鍊,均有很好效應。 當自身性體調出後,可用識神暗示其選擇五行之地煉功,例如地下深處;海底水中;南北極地;大森林中;太陽月亮之中等等肉身不可至之「八寶」環境中煉八寶。 修真者應重視和明白自身的兩套生理系統,顯態機體和隱態機體。地點的選擇對顯態機體的意義是主要的,對隱態機體而言則不是主要的,不應偏執一端。對性體培育成功者來說,就可以克服顯態客觀條件的制約,身居斗室同樣可以獲得不同質性的隱態先天質能。例如在功態暗示性體去大森林中(木)、大海中(水)、大山中(土),或前輩們所居洞府中等。也可以讓他(她)進入八卦,太極圈中修鍊。其地點則不因肉身而限制,但也不要放棄肉身選擇靈光靈氣充足的地方修鍊,始終把握住性命雙修。 (二)時間: 天時,在修真界是含意廣泛的概念,既有顯態也有隱態,既含時間,也含空間。近代使用「時空」一詞進行形容,雖比較接近但也不全面。人生活在自然中,僅就「場」性而論,不僅受局部地理場影響和制約,同時又受地球場性影響。然而地球又受太陽系的制約影響,太陽系又受銀河系場力的影響制約,銀河系又受沙河系場力的影響制約……,最終形成自然整體場力,這其中的規律既有無序也有有序,整體是有序化的總場力。中國古代的河圖洛書高度概括這一特性,對修真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天時,對人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人體這一小宇宙只有與空間大宇宙在隱顯兩方面完整地同步才能發揮更高的效能,攝取更多的能量物質,加速人體內環境隱態和顯態生理器官組織系統和整體生理機制向先天的轉化。 我們在此先探討一般的基礎的時間概念,以適應基礎實踐。以年來說,冬至前後和夏至前後抓緊煉功較佳。以月來說,初一、十五煉功較佳。古有八節之說,如正月初一、正月初七、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初九,九月十五,必須把握住,還有農曆的二十四個節氣也要掌握住。以日言之,自己的生日,甲子日煉功頗佳。一日之中以子、午、卯、酉時煉功最佳。 以自身言之,要把握住最興奮時或最疲倦、最難受時煉功,最敏感或最恍惚時煉功。性體調動後更要把握住身體細微的變化及時進入功態或煉功,這就稱之為「把握微妙入無為,跨弦玄妙得奇歸」,微妙是進入玄妙的門戶和窗口,一定要牢牢掌握,及時進入功態,切不可當面錯過。調熟後就可二十四小時處在功態中,只要尊重性體,識神主動與其配合,以性體為主,我為賓,不干擾他,注意同步即可保持一天二十四小時處於自動煉功的狀態。 《玄靈修真理法學》的修鍊,是迅速由「人煉功」階段過度到「功煉人」領域之中,由後天煉先天轉化為先天煉後天、先天煉先天。從而進入符合自然規律的自動修證高效率地復返。這一功法在傳統上特別重視微妙、靈妙、玄妙、奇妙、神妙、仙妙的把握和修證。這六妙之中,基礎的和關鍵的就是一個微妙。因為只有微妙是太極弦陽側的,是人身顯態的反應和徵象,只有它處於後天環境中。其它五妙都屬於太極弦陰側的現象,處於先天環境中,不易於捕捉和掌握。在性體培育成功前和培育成功後的一段時期內,只有通過掌握微妙才能進入太極弦另一側的諸妙之中捕捉掌握住它們。 微妙的徵象,相當普遍。除上述現象外,身體的八觸反應都屬於微妙範疇。例如身體某些部位的脹、重、熱、冷、麻、酸、痛、氣動、光閃等等,都屬於微妙現象。特別是某些經常反覆出現同一反應的部位,尤其應當高度重視,切不可當面錯過。這一部位很可能就是你通玄達妙的窗口和門戶,只有高度重視它們,及時煉功或進入功態,準確及時地把握它們,並且獲得諸妙的物質,才能真正進入玄靈之門。 (三)方向: 煉功方向的選擇,可以說是「人和」的內容之一。人和,既包含對人體自身內環境顯隱機體的整體了解和掌握,同時包含了自身隱顯機體對周圍一切外環境的協調、同步。最佳狀態的「和」,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這是一種整體性的符合自然客觀規律的最理想的「人和」。其內容可以說博大精深,但也甚簡甚易,有為則難,無為則易。 煉功方向的選擇,原則上是選擇自身在當時環境中,最敏感,氣感最強的方向煉功。可以雙手抱太極(雙手在胸腹前抱空心圓球),緩緩轉動身體進行體察選擇感覺最明顯的方位。方向的選擇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很可能因時、因地而異,不可機械行事,性體未調出來以前,應根據自己身體的八觸等感應進行靈活選擇。 有靈動功過程者,一般在站立煉功時,最後往往朝某一方向而動作減弱或停止,那麼這一方向就是這次煉功的最佳方向,可選此方向靜坐,則可獲得較好效果。 南方相對應於人體之心、腦、北方相對應於人體之腎。心腎乃人身之主要臟器,故一般煉功方向的選擇以朝南朝北為多,以求內外合一,攝取外界更多的物質能量。 歷代前輩還指出北斗星柄所指之方向。是生氣之地。北斗星相對於地球而言,十二時辰旋轉一圈實際是地球自轉。故有的人依北斗星柄方向每時辰的方位不同而選擇不同方向。例如子時朝北方,午時朝正南方等。 總之,地點時間方向的選擇原則,必須依據人體這一小宇宙的客觀情況靈活掌握,不可泥於一法。當你尚未進入無為生妙層次時,性體未調出形體時,要根據功法理論和自身的特殊感覺而選擇。當你調出性體,進入修真之門後,就法無定法,以性體為主,重視微妙現象而選擇。例如當你朝北而坐煉功,但感覺上好象自己是朝南方,那麼身體就應該及時調整為朝南方,使形體與性體及時保持同步,那麼就容易獲得最好的煉功效果。 選擇煉功的地點、時間、方向,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具有良好的悟性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學、修、煉、悟四字對於初期的修真者鍊氣功者,應當整體把握才合法度。 五、調神調息調形 調神調息調形,又稱之為三調。三調在氣功和修真功法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實現「人和」的基本要素。人體內環境中的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在基礎上是進行高質量的三調。三調的總原則是調整後天機體,使之符合先天要求,通過調整、調節後天的生理機制,使修持者的人體內環境整體性地趨向、接近太極弦,也就是先天領域,利於身心進入最佳的修證狀態和環境之中。 (一)調神: 調神目前大都改稱為調心,在傳統上調心、調神通用,山人認為還是以調神一詞較為準確,容易理解和掌握,故在此仍沿用它。 調神基礎階段是指調整修鍊者的主觀意識和潛意識,當培生性性體形成後是指調識神和元神,調神的目的主要是化人心為道心,制伏識神中的後天諸欲,培育調整出性體。 調神的中心環節是拴心猿鎖意馬,訓煉和凈化識神。在煉功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識神,也就是主觀意識、思想、情緒與功法的要求高度統一起來,協調一致,進入靜的境界,從而達到後天與先天的有機配合,以有利於培育性體、調整出性體以及符合滿足整個修證不同層次和階段的需求。 調神的方法,關鍵在收心止念,斂制後天。收心包括收伏識神和收集先天的質元成份兩個部分。收伏識神是指將意識集中於體內的丹田、陰蹺或其它一些穴竅部位中,收集是指將魂魄意志神等信息物質凝集於一處,例如收集於丹田氣穴中,聚為一體,增陽滌陰提純,而且這是兩個收的關鍵。 止念,僅指意識的外向性思維活動,要求做到心不外想,目不外視,耳不外聽,三心歸一,歸到功法所要求的特殊竅穴部位處,例如下丹田或上丹田。 能夠收心止念後,繼而要求制識,對於煉功中出現的動機(雜念),及時用深呼吸的武火方法或其它一念代萬念的方法,將其除去,或用聽息數息法將其制伏,控制下來,復歸於靜中歸一的境地。 識神收伏被控制後,要及時松馳,不可過於緊張,經云:「知而不守是正功。」這就是要求達到晃晃惚惚,似有似無,似意非意,似守非守的渺茫狀態、只有將識神保持在這一最接近先天的狀態,性體的信號和質元才能凝集、培育成功。才能充分解脫識神對性體的錮禁,使性體解脫出來做功。 調神用神,當你充分控制了識神後,就要盡量將性體調出來。早期的陰性全息體的調動,陽性全息體的調動都是培育性體的必然,應當注意把握和認識。性體培成功後,使它變化無窮,首先要在體內調煉,天目穴是大多數人調煉性體的首要部位,當你能看到光線、圖象、景物時,這實際是性體的初期效應,要很好地把握住,在見光階段,光色較齊較穩定後,就應進行調控,這一技術稱為控光。 控光之法是當光彩明顯後,先在體外調控純熟,放收自如。所謂放是指先將光用意念送遠,當送出自身這一小宇宙生物靈場之外後就比較易於調控,然後又拉近,再又送遠反覆調控,然後定住它收入下丹田等處,不要讓性體的能量丟失。煉功有素者均知道,當性體被師父收走調整後,自己是什麼玄境也看不到的,這是正常的盲修期,應以無為修心、養性法為主度過這一階段。 用神,要使性體能聽你識神的使喚,必須的大前題是你的意識要有志、有德。其次應明白它是獨立於肉體的一個特殊全息體,它處於先天自然環境中,行為的絕大部分符合自然大道的客觀規律,但也有其不足不純之處需用佛性陶冶制約。但總體上它有別於肉身和主觀意識,它比識神聰明千百倍,你必須用心培養它,不可得罪它,相敬如賓,謹慎小心對待,只要你用於修德、修身,符合自然客觀規律,一般都是易於指揮的。修真界不主張頻繁的用神,當神具佛性後,則強調「神用」,這樣最符合先天大道規律。 性體在初期很可能因你的意念存想物象不同而變化成不同形狀,例如各種圖象形、爐形、火球形、荷花形等等,它們實質是性體所變化,不要疑惑。 性體的內用,一般先應收在下丹田之中培養,然後可讓它擴大致全身,或在五臟依生克關係運動內煉五臟,或沿小周天線路運轉,或沿身體大周天運行,要有意識地以微意暗示,也要注意順其自然,不可偏執一端,使它與識神充分同步統一,不要瞎指揮開玩笑,以尊師的態度待之,但也不應放任自流,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辨證統一的,要準確地把握。 性體的外用,性體不僅能在體內運煉自如,還可以運行於體外,在太極弦兩側自由穿行,在三維空間和多維空間運行,可以採氣,拜師學功,如果有空間恩師培育則能生慧,能量達到一定層次,就可穿山入石,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為他人、它物療疾去病、解厄消災,積玄德於無形。 性體在體外的活動,主觀意識不要完全控制它,要把握順其自然,宏觀上控制就行了。在初期,由近處活動做功到遠處活動採氣,可以運用意識讓它到很遠的地方去採氣,或很近的地方採氣。可以暗示他,依照外五行的次序採氣,或進入地、水、火、風、空、星、月、日這些物體中,一寶一寶地去采煉精華,回聚於身中,這樣能量就會不斷提高,聚集更多的丹材。 性體在體外,如果不是由心生假幻,遇到高功師父,應靜觀他的言行,尊師重道,謙虛謹慎,恭敬謙和,勿存門派觀念,禮貌周到,學之不倦。如能信守上述要求,所見均為有緣,必獲恩賜物品或加功授法,獲益非淺,較之採氣的能量又不知勝過幾殊矣。願煉到此層次者,把握機緣,千萬不可當面錯過,煉功前一定要應修持啟師立志法,讓性體自覺把握機緣。進入功態後則應執中,不可動心,不可以凡心、識心瞎指揮性體追求物慾。 道、德、仁、義、禮,是福緣機緣的基礎,全靠平時一貫行持,滴水穿石,逐步積累,所以培養德心、德行是修真的基石,功夫進入中、高層次後,其作用就愈明朗化矣。 調神修到調煉性體的層次後,才是把握了調神的真諦,這點在修真中特別重要。煉功調整到性體出來了,才能說真正進入了修真之門或氣功修功之門、這一點也是檢驗是否入門的標準和試金石。性體調出後才能揮灑自如地調整識神,如意地調心。 就法而論,正法就是運用自身的性體施法做功,因為他能千變萬化,變化由心,不神而神,正法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自神而神和變神。 性體乃四維空間以上的全息生命體真我,在高層次空間中,他來去自如,掌握法後,其活動範圍將更廣泛,請師相助可直趨洞府門庭,招請不露痕迹,不假於符號,不泥於真言,所運用的全息符圖均是先天大道全息符圖。其中奧妙實難表述,身歷其境者,自能體會。有志修法者,何不悟此正法光明大道而屈就於低級信息體,仰其鼻息,僅滿足於小法小術等傍門,豈不可悲可憐?望諸君三思而後奪。 (二)調息: 調息是修真功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很好地理解、掌握和在修鍊中加以運用。調息也是調神的重要輔助手段,故並簡書之。 人是無根之樹,落入後天出生之後,僅靠鼻息與外環境緊密相連。鼻息是後天人體與外界相交通,維繫生命功能的重要機能。但重視和充分利用這一機能,為身心健康服務之法卻鮮為人知和使用。修真乃研究人體生命科學,所以對人體的這一後天機能尤為重視。息,分為鼻息、體息、胎息、真息等不同層次不同質性。鼻息是後天之呼吸,體息、胎息是初乘先天之息,真息是先天之內息,采小葯得大葯的先決條件是真息的產生和出現。 調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調整呼吸之氣,此為後天之息,調整鼻息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調出先天之息,體息、自心之息、胎息、真息這才是調息的目的。 調後天之息,在丹法中稱為武火,是將意念同呼吸配合在一起調整的方法,其功用有兩點,一是以此法祛除雜念,達到入靜的目的。二是藉呼吸之力將意念力所調動收集的能量送到相應的部位,達到調整身心之目的。 調煉先天之息,在丹法中稱為文火,是僅以默照之法,心息相依,物我兩忘,逐漸趨於無後天之鼻息,先天之息萌發,體息、胎息顯現繼而真息產生。真息是採藥結丹的先決條件,較體息、胎息又深入一層次,中級教材再結合功理介紹,體息胎息也是無為之法,晃惚之中出現全身毛孔呼吸或臍部呼吸,鼻吸似有若無或完全停止。 調息的方法有很多種,難以一一備述。僅就與吾所介紹的功法有關的內容給予介紹。 間歇呼吸法、此法是武火呼吸法,用於聚靈法和胎息、真息勾引法之中,用於靜坐剛開始時或靜坐中雜念叢生時。 此法呼吸的頻率要求細、勻、慢、深、長,呼吸的模式是吸停呼的節律。呼吸節律的長短,要求循序慚進,不可急於求成。 煉習的第一周按照吸氣四秒鐘,閉氣三秒鐘,呼氣三秒鐘的節律進行;第二周按吸氣五秒,閉氣四秒,呼氣三秒的節律煉習,第三周按吸氣六秒,閉氣六秒,呼氣四秒的節律煉習。 以後逐漸增加吸氣和閉氣的時間,達到入多出少,以延長閉氣時間為主。每星期只可調整 12 秒鐘左右,萬勿操之過急以免產生憋氣和耳嗚,眩暈、出汗、大便溏稀等現象。循序漸進地調煉,調整至每分鐘只呼吸一次即算功成。 此法對外氣的引入或內氣的儲存調動都有較好的效果,但由於這一方法是後天有為之法,如何使它符合自身內環境和科學地掌握進度,使它高效率地發揮作用,就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客觀實際情況,掌握好進度和火候。每次練習應控制在半小時至四十五分鐘,不宜操煉時間過長,短則數分鐘,在靜坐的清除雜念過程中使用時尤其如此。專門煉習此法時可稍長一點時間。自行靈活掌握和調整,不急不燥,不松不馳,循序漸進。 此法運用時使用逆腹式呼吸法,即吸氣時腹部肌內緩緩收縮腹部下陷,胸腔充分擴張。呼氣時腹部肌肉緩緩放鬆。 此法吸氣時會陰部肌肉應微微收縮,如忍大便狀,使會陰三角區獲得氣機調整,產生內熱,有助於屆時下玄關的開啟。呼氣時緩緩放鬆。這一點非常關鍵和重要,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行持,才能產生整體效應。 此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於調神和勾引胎息、真息具有確鑿效驗,只要掌握要求和注意事項,依法行持,必獲效應。呼吸中的意念活動配合請參看後面章節。初煉功者,最好先不管後面的意念配合,分解單項煉熟練後,再加入意念配合。它是採光聚氣法(聚靈法)的呼吸方法,兩者合煉修持。 (三)調形: 調形,是指身體形態的調整、調節。調形主要是指顯態全身運動系統,內臟系統、五官百骸的全面調整、調節。以顯態三源而論,是調整顯態物源的生理組織結構系統,調整顯態的質源系統體液(血液、淋巴液、神經遞質等),使這兩大顯態生理系統接近、趨向先天無為狀態,有利於隱態物元生理組織結構全息運動系統、全息內臟系統、全息五官百骸、全息傳輸系統的經絡、八脈、丹線竅等隱態生理組織和隱態質元物質元精、元炁的升華、凝聚。 調形實際上應分為兩個層次,在性體未調動前和性體調動後,以性體是否調出為界線。前者的調形是有為而為之,是為後者奠定基礎。後者是無為自然而為之,是最理想的調形。 前者調形的原則是使顯態物源和質源生理組織這一大的後天顯態系統適應隱態先天物元和質元生理組織的需要,交通陰陽,保護自身磁碭生物場。例如雙腿交叉或接近,雙手重疊 或接近等姿式,使姿式符合進入先天無為狀態的各類功法的需要。後者是以性體為主而調形 ,原則是順其自然而又不任其自然,以什麼姿勢最自感舒服自然為原則。 調形總的原則要求是後天服從於先天,輕合雙唇,舌輕抵上齶,齒勿咬合,垂簾微留一線之光;沉肩垂肘,雙肩宜鬆弛,微張雙腋,以利氣機運行通過腋下,雙肘下垂如墜,這樣上肢易充分放鬆;頸部肌肉鬆馳,下頜微收,以利鼻尖對臍;含胸拔背,胸部微微內含,腰背要求松而直。 煉功的姿式很多,僅就介紹的功法要求,講三種姿式方法,供大家參考。在煉功時根據功理功法的具體要求選用。 手訣印: 修真手的訣印極多,按照動作分類基本上分為單手訣、雙手訣、雙手組合訣三大類。按照功用分類,可分為內用訣、外用訣、內外混合訣三大類。傳統功法中有「傳功不傳訣」之說,在教材中我們將根據功法的需要先介紹幾種內煉內用的手部印訣。 站式: 站式的種類較多,這裡僅介紹「無極式」站樁,站式一般是作為動功的起始式,站式修鍊靜功則因人而異,自行掌握。初期階段煉靜功也可以用站式作為起始式。 無極站式的基本要求是,雙腳平行分開站立,足尖向前,與雙肩距離等寬(腳掌外緣與肩外緣垂直線平齊),雙膝關節自然松屈,微墜臀部,腰背松而直,胸稍內含,松頸微收下頜,雙手鬆肩垂肘,雙腋微展,兩手在腹前屈肘,雙手前臂平行,掌心相對如抱球狀,十指自然屈曲,兩手間距約十公分左右,雙目垂簾,舌輕抵上齶,唇微閉。在此總要求下,調整全身內外自然放鬆即可。 坐式: 坐式,是修真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煉功姿式,坐式穩定持久,是後天服從先天中最佳的一種姿式。坐式分為平坐式、盤坐式兩大類。平坐式是在椅、凳上端坐(圖 6 — 2 ),下肢膝關節以下垂直擺放的一類姿式。盤坐式則分為散盤(銅盤)、單盤(銀盤)、雙盤(金盤)三式。修真功法要求修持者逐步從平坐式過度到銅盤、銀盤、金盤,以金盤式問鼎金丹全真大道。 自然盤坐,兩腿交叉盤起,臀下可稍墊高寸許,雙腿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均可。一般男性左下肢在下,右下肢在上。地為陰,左下肢為陽,右下肢為陰,以此構成陰陽疊合。上身自然端直,頭正頸直,微含胸 松雙肩,雙手懸空疊放於小腹前,掌心向上,左上右下(女性相反),兩拇指微相接觸。此坐式較易堅持一定時間,有利於入靜,無基礎者不必追求單盤、雙盤這些有難度的形態,調形原則上是為調神、調息服務的,以維持一定時間,利於入靜進入無為先天為目的。不要因為追求形式而舍本求末,也不要因怕苦而不堅持。 單盤坐式,是雙下肢在自然交叉式盤坐的基礎上提高一步,由交叉式提高為單側疊合式。單盤式又分為左單盤和右單盤,當左下肢疊壓於右下肢之上時稱為左單盤,當右下肢疊壓於左下肢之上時稱之為右單盤。男性一般以左單盤為主,適當用右單盤進行調節。男性左為陽,地為陰,左單盤就構成陰(地)、陽(左下肢)、陰(右下肢),這樣的層層陰陽疊合狀態。女性則反之。 盤坐由於雙腿交 叉而使下肢陰經和陽經交通,形成氣機閉合迴路,並且促使氣血上行,使軀幹、內臟和腦部的氣血有效循環量增強,有利於上部形體的放鬆和思維入靜,是一種較好而又易於持久的一種坐姿。基礎初級階段的靜坐通靈法可用自然盤(銅盤)和單盤(銀盤)坐式,進入中級後則應以金盤為主(圖 6 — 4 ))銀盤為輔。 卧式: 卧式,傳統上稱為「倒單式」,卧式的方法有多種,主要分為仰卧式和側卧式兩大類。仰卧式用於睡眠前煉功,側卧式既可以用於煉功也可以以此式進入睡眠。 仰卧式,此式是一種自然舒展,鬆弛安詳的姿勢,可以作為睡前的煉功姿勢。基本要求是:全身面朝上平卧於床上,頭自然正直,輕閉目和口唇,雙手重疊放在小腹上,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均可。兩腳跟背交叉重疊,即左足跟踝處置於右足踝背部或反之亦可。此式最利於神遊。但煉完功後一定要側卧入睡,因為仰卧式最易精被陰奪而發生走陽,這點請大家注意。 側卧式,以向右側卧為佳,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左足背趾置於右小腿後部,左手放於下陰部或小腹部,右手置右耳部前,耳廓置於合谷虎口中。此式利於保精溫陽。 總之,三調是任何功法的總旨,三調中又以調神為綱領,最重要,調息為輔,調形為用。三者要總體把握,有機地融合於一體,結合功理功法和自身修鍊層次和各項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功 理 研 究 篇 ?論 如 何 順 利 通 靈
如何順利通靈,也就是如何順利跨越太極弦。太極理論中,對太極弦既有跨越的修證,也有掌握奧密。初期的跨弦通靈,是擺在每個立志修真者面前的一個嚴肅課題。
難!難!難!道最玄,
莫把金丹作等閑,德行未備莫談玄,求道須憑德性悟,
身心清靜是根源,盲修瞎煉遭魔困,歧路如網萬萬千。
修真之途說其難,猶如攀絕崖、登峭壁,步步有險;論其易,唯以人心換道心爾!德、志、行、信之基一備,悔過遷善之法頻施,則是坦途光明道一條,順水行舟處處妙。
吾在此所云:「身心清靜是根源」乃是指順利通靈,順利跨越太極弦,順利突破空間障礙到達四維以上空間,順利擺脫後天顯態的制約,進入先天隱態環境,必須以身心清靜為前提、為基礎。在此前提與基礎上,再施以修鍊的功法,也就是技術,則能順利通靈跨弦。背離此道,必然道小魔頭大,誤入旁門枉費身。
身心清靜,是指身清靜、心清靜兩個清地平基煉己的即獨立又互為作用的系統。身者,在初期是指肉身,後期也包括法身。身清靜的指標,是要達到全身經絡、八脈基本通暢,五臟六腑乾淨,宿疾基本消除,新疾不染。身清靜不僅要把握自身有形之質的凈化,更要把握非肉眼可見微觀物質對身體的污染。例如齋戒要求中,勿食高品位信息體類食物就是一種清潔身心之法門,修真者必須把握的更重要的一點,是自已體內五臟六腑中各種外來(客居寄生)的不良信息以及本身隱態全息系統的陰神,三屍九蟲的清除。
身清靜目標的實現,有賴於德志行信的確立,悔過遷善法的洗滌,有為功法與無為功法的調整。前者的內容業已備述,有為功法在玄靈修真理法學的基礎階段中是指陰陽太極混元動功、大小金光法、聚靈法、添油接命法等以主觀意識動念為主的功法,無為功法乃指修習完有為法後的靜坐和初級班教材中的靈動法、靈光法、靜坐無為法等等。
都知無為通大道,豈識有為是根基。無為妙有悟定慧,妙有無為通玄梯。
功法的修鍊,中根、下根之人都必須由有為過渡到無為,基礎初級階段更應注重有為法的修持,無為法的體悟。否則就是無根之木,水上浮萍。由有入無誠為法之總竅,有為知竅,無為握妙,乃法之機括。
身清靜之中,誠如道祖《清靜經》中所云:動乃靜之基。動是靜的基礎,動乃靜的法門。所謂動,有意動,有形動,有有為之動,有無為之動。形動而意不動乃末乘之法,形意均動為下乘之法,意動形不動乃中乘之法,無為而動乃上乘之法。這其中,前者乃是後者的基礎,後者又為前者的必然。學子於此不可不識,不可不究。明於此、法於行,則少行岐路。
修真者如果身未清凈,則不可能進入先天無為靜定之境地,在修鍊中也就必然:
站難持久,坐難入定,此痛彼癢,撓肝抓心,
心煩意燥,雜念紛紜,偶入佳境,假幻即生。
以此類濁身修真,何能明心見性?豈能跨弦通靈?!個中道理不難明曉,望諸學友細細體悟個中道理,認真清靜心身。
身心清靜之中,心清靜乃修真的根本,是修真的主宰,是跨弦通靈的總匙。其重要性又在身清靜之上。兩者之間心為主,身為輔。認識上應明此理,修持上應分清主次。二者兼顧,方合法度。
何謂心清靜,這其中之關鍵乃是一個「清」字。無「清」則無「靜」可言,二者互根。什麼叫做心「清」?詩曰:
靈台無物謂之清,寂寂全無一念生。猿馬牢收休放蕩,
精神謹慎勿染塵。除六賊,悟三乘,萬緣都罷自分明。
訣云: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下功夫。要達到「心清」,對於中根、下根之人來說,只有從心意上下功夫,心猿緊鎖,意馬牢栓。心地頻頻掃,塵情細細除。六欲七情常掃除,萬緣都放下,方可達到或逐步達到「清」的境界。
沒有達到清的指標,也就無所謂心靜。心不清則心靜只是「口頭禪」。心清靜目標的實現,全憑以德、志、行、信為基,以悔過懺善為梯,長期、反覆、持久地修持歷煉。牢牢把握和運用這兩大法竅,貫徹在自己思想、言行、舉止、功態之中和夢境之中,才能逐步達到心清靜,真正做到在七情場中一塵不染,在六欲界里一波不生。
正如聖祖所云:「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靜,既入真靜,名為得道。」身心清靜是功之根基,法之本源。舍此修真修真步步險阻,層層難關,根本無法逾越,故曰:難!難!難!
在基礎初級階段,第一「難」者,系指難以窺境入門;第二「難」者乃指身心未完全清靜時性功難盡,無法進入妙乘佳境;第三「難」系指命功難了,內葯難生也。
此三難之中,不同階段又各有其深刻內涵,有待各位學子自行探究,本文之中暫先述其一。
難也者,困難、磨難也,磨難又稱為魔難。魔難,乃修真者前進路上的必然,九九歸真,就是指九九八十一難的歷煉,可迴避乎?不能。關鍵是如何正確對待,少受挫折,較為順利地度過層層魔難,早登彼岸。
前輩有言:「無魔不成道,無道不生魔。」魔與道之間,也是一個陰陽魚圖。道心一生,魔相即生,心搖意動,假幻內生外擾。心滅,種種魔滅。道進魔退,道長魔消。唯看修者之心爾!己正則邪不可干,心清則纖塵難染。俗話語云:「神昏心動遇魔頭。」心不清則神必昏,心不清逢欲必動,心動則身心被魔所困。古人云:外魔易拒,心魔難消。修真人最難戰勝者莫過於戰勝自我,戰勝自身體內之頑陰,戰勝自身體內的陰性全息體的墮性干擾,善莫大於心死,心死則神活。
魔者,有內外之別,內魔乃由己身內環境中全息攜帶或因因果關係而寄居的歷世之業障所化,凡心識智也能生成意識流象圖,另尚有本體內墮性的陰神作祟;外魔乃時序性歷史積孽所招致的必償性業因,可溯三生求證。除此兩類外,尚有師父所點化而成,以此類魔相幻境試其道心佛性是否堅若磐石等類。
修真之舉,實乃非常之道,他是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魔邪豈能相容?!所以修真必有魔乃是一種必然,並不可怕,也不應畏懼。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種現象的生成,是指修真者身心未清靜,見景心念動,神迷心又昏,錯認賊為子的一種客觀反應,心愈陷而魔愈長而已。
明理識法,得訣知竅的修真學子,必須牢牢控制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態勢,掌握修真的主動權,洗滌身心,常清常靜,諸魔自滅。
邪魔是順利跨弦通靈的最大障礙,是誘人陷入左道旁門的大禍根。但是,它也是正修者煉己修心最好的老師,萬物皆可為師,古有無魔不成道之說,只有高度重視修心恆志,無心應景,對境無心,順利通過正反兩個方面老師的層層考驗,才有成功之期。魔不迷人人自迷,心動魔生俗塵基,無心無塵無俗意,陰盡魔化登雲梯。每位修真學子必須高度重視,提高警惕,細悟詳參正道之法理,窮究聖祖所傳之《清靜經》。不斷修持鞏固德、志、行、信這一基礎,反覆運用悔過遷善這一利器,進而掌握運用驅邪伏魔之技術,則魔無可懼,「難」也變易矣。
論及伏魔的技術,法中除前面所敘外,尚有金光法,金光法中也有層次,將逐步傳授。術中又有關竅,此乃指實修中某些關鍵點的把握與體悟。
假幻干擾修真,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性體未培煉成功之前乃第一階段;性體培成功,盡性完功時期為第二階段;修鍊命功期間為第三階段。
邪魔之干擾有多種,早期尤其難以識別,例如有些人雖然有志於修真之道,由於歷世福慧不足,今世業障頗多。如不能正確認識於此,常會在修鍊中節外生枝,心煩意亂,干擾頻出,無法安靜地實修,以為是偶然,實則是必然。世事無偶然,都是因果在循環。當你認清它們,並妥善地處理好後,就必然會行進順利,而不應單純從外界找原因,智者多從心上尋真因,必然尋至因果根。
此三個階段之中,尤以第一階段的關口難過,稍一不慎就會誤入旁門,或被借體修行。這一階段十分可憐,乃是肉眼凡胎,就如唐僧一般,正邪莫辯,好壞難分,純是一棵識心、智識為用,如果身心不清靜,不知修心為上者,或仍有較多雜質而又不知去業方法者,心動意搖,最易上當受騙。
上當發生的根本原因,一言以蔽之:「煉己不純,身心不清!」有些人德、志、行、信的基礎不固,且未按修證步驟一步一個腳印地行持,而是好高鶩遠,追求功能,因羨生妄心,盲目啟靈、開靈,過早地跨弦進入四維以上空間,而自已的生物場毫無防線。雖然也能窺探到了太極弦另一側的一些景象,但是由於身心兩方面不清靜,妄心妄識重重,加上無防禦系統,假幻由心而生,外邪乘隙而進,認賊作父,沉迷於假幻虛象之中不能自拔。正所謂:
身心不清盲修性,性亂情昏認錯家,可恨法身無定位,當時行動念頭差。
有些人靈台不潔凈,慾望甚熾,在功態中最易動心,無論怎麼強調,他也難泯其欲,所以最易被假幻所迷,魔相所乘。現實中,沉迷於假幻中幾年、十餘年者亦大有人在。初修真之人,最忌功態中動識心(意識)。心動,種種魔生;心死,種種魔滅,就是此理。
如何預防和杜絕陷於假幻、迷於魔相的事發生?其理甚簡,其法至易。身心清靜是根本,凡心勿動為大法。外魔不足俱,心魔最難消,不可不慎!其中身內諸多陰神也在煉滅之列。度假幻在修真中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不經過這一階段就不能到達「空真」的境地,這一過程不可超越,只能經過。關鍵是如何順利通過,清醒地通過而不陷於假幻迷中不能自拔。
也許有學友問曰:「師曾教言,要暗示拜師,不要當面錯過。這豈不矛盾」?
答曰:非也,我們要求每位學友在煉功之前都要先啟師立志,運用識心,在進入功態前已經設計了這一固定程序,豈會當面錯過?收功時也有謝師之囑。這一程序都安排在有為(後天)這一時空之中,就是為了在進入功態後的高維空間中在先天中,識神不再運用,凡心不動,鐵石心腸一顆,不可落入後天而心動意搖,以無為無心無識觀妙為用而已。
所謂暗示,是指在性體基本培育成功的前提下,識神在進入功態前暗示性體而言。當性體較成熟,識神性體較同步後,才可以在功態中暗示性體。識神如果指揮性體,常常會犯唐僧指揮孫悟空那樣的錯誤,可別亂念緊箍咒自誤修真。
暗示的方法,有此一真言,可以運用。真言曰:
元神元神,助我通靈,你游八極,我煉命根,
拜師訪道,虔心致誠,慧修性命,你我同心。
此真言在每次煉功啟師立志後默頌一次,或進入功態後發現有師前來,而主觀意識又不能果斷確定真偽時,均可在心中默頌一次,即可啟動靈力,加強識別力。本真言不論性體是否培煉成功與否,每次煉功均可默頌,但性體未培育成功前的學子,不可因有此真言而有恃無恐,在功態中仍萬不可動心!心動乃萬魔之源,慎之。
性體培育成功後的學子,是否對魔邪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非也。無論在功夫的任何層次,只要尚未突破五行的制約,陰陽的束縛,在功態中,可以說:心動處處錯,念生般般非,心念動處有邪魔!諸君應當切記、牢記此理。
那麼如何才能準確把握住玄中之妙呢,法中妙訣就是一個「前」字,暗示在煉功前。在景象前,在事物前等等。凡事提前一步以德、仁、真、善、美的標準進行暗示,這樣就不易在功態中出差生錯,自取其辱。
有一修證者,性體已能全息複製,各配五行,能量亦頗高。一日定中,見一老年師長模樣人,慈眉善目,頗有師長之風,向他頻頻招手。心中一動,以為是一種高的境界,而沉浸其中,……可是突然間,「老人」變幻為面目可憎,始覺著境太深,受到惑擾,當即調動性體,調攝心神,靜觀默運,不久境象自滅,心中一片寧靜,方收功出定,事後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此例乃修真者中功有小成者的一次魔幻之遇,所幸者他功底較佳,不然就是難以預料的一次魔難憂苦身心了,可不謹慎乎!
順利步入玄門,誠乃諸學子之本願。然而:
人有三品,法有多乘;玄界奧秘,難見經文;
全憑體悟,清靜身心;勤修德性,慎獨身心;
煉己純正,意馬勿驚;心猿牢鎖,虛空結繩;
頻掃六賊,常除七情;無為而治,統馭身心;
靈台空明,邪魔難侵;常清常靜,步弦通靈;
能解此訣,終至大成;為警後學,特修此文;
願君常誦,見性明心。
修真一途,最重基礎,基礎之中最關鍵處,就在於修心,調心、制心於凡心空,俗心無。後天寂於無,是跨弦通靈,度假幻入空真的保證。此中道理,誠如詩云:
一念才生動百魔,修持最苦奈他何,但憑洗滌無塵垢,也用收拴有琢磨,
掃退萬緣歸寂滅,盪除千怪莫蹉跎,管教跳出樊籠套,行滿飛升上大羅。
功 理 研 究 篇 ?慧 修 通 靈 功 法 基 礎
窮理進道知道源,陰陽含精顛倒顛;盡性需從心上識,明此了命如等閑。
窮理才能盡性,盡性方能了命。修真之法,不循此順序修持,則難以修真,難以有所成就。吾前述之修真之理,雖為管見蠡測,亦願與有志於修真習法者窮究深研之,願人人弄通弄懂後再著手修習和研究功法部分,只有如此才能得心應手。吾亦不畏諸同道橫挑鼻子豎挑眼,可以共同切磋,互相取長補短,吾德寡功淺,才疏識薄,願以眾人為師,同勉共進。
關於功法的修持,前輩云:「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間罕見全真,亦不可著於無為,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見佛子。此道之不行,由於道之不明也。」
功法的修持,必須了解和掌握有為無為兩者之間的辨證關係,執兩用中,總體把握,不可偏執偏廢,方得煉功方法的精髓,是以在此先行提出。諸君要牢記此訣,並將此訣落實貫徹在整個修持階段和每次煉功之中,方為得訣知竅。
玄靈修真理法學之法理,受之于山中諸師,受之於玄源諸師,層次分明,理法並重,是修鍊性體之法,是明心見性之法,是德道雙修,性命雙修之法。這一功法系列,法貴自然無為,觀心得道;法重自然規律,常道中修非常道。此法集固精以采元精,調胎息以聚元氣,凝神以煉性體於一爐,以調煉性體為綱,法雖簡,但功效頗佳。
玄靈修真理法學,顧名思義,以明玄(弦)、握玄(弦)、通玄(弦)為理;以跨玄達妙為法;以通靈識妙,人天合一,返本合自然為目的。
為了達到此目的,道家、佛家千古以來探索出萬法,然而法無定法,因心而生法,因心而分乘。
無心者可聞上上乘之法;心空者可聞上乘之法;心明者可聞中乘之法;心濁者可聞下乘之法。法由心性而定,法由心性而受,心未清靜未達相應之境,則難承受、領悟、修持相應的大法。
此無、空、明、濁;四種心性水準,乃是修真進道之遲速、見驗之早晚的基礎,也是修真投師口傳心授所獲多寡、修真品位高低的根本
此四心應四乘並非定論而一成不可改變,其改變之法,全在於一個「修」字之上,唯有修心為上。訣云:
心為斜月三星洞,大道真機其中藏,無塵無垢亦無相,跨鶴乘龍返道鄉。
人乃萬物之靈,靈性趨善,靈性一動,心性即可修改。唯有德心、仁性可凈化心靈,使人心由濁而明,由明而空,由空而無。循此修心之法修去,則法無定法,萬法歸宗,心身合道歸於自然。
氣功界許多愛好者的口頭禪是:「煉好氣功,強身健體。」卻不知僅憑一個「煉」字,雖然能夠強身健體,但並不能一勞永逸,一得永得。並不能實現前輩所云:辛苦二三年,快活億萬世。即使煉功治病,如果心性欠佳,大多也難獲明顯效驗。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因為拋卻了一個法寶,這就是「修」字
這個修字的缺如,實際就是許多氣功愛好者煉功多年而功力難進步的關鍵所在。「修鍊」二字在氣功界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割裂。修在前而煉在後,修字的意義遠遠超乎於鍊字之上,修是前提和基礎。
學、修、煉、悟四個字對於氣功愛好者、修真愛好者來說,在方法上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缺一不可,其意義深刻而意味綿長。在鍊氣功和修真的征途上,不同階段這四個字所擺放的位置各有不同和側重,切不可偏執偏廢。
「功」和「真」實際不是煉出來的,可以說主要是修德、修仁、修善而成真、出功。初級、初乘的氣功需要煉,煉是身心物質條件準備之必然,然而「功」的層次,「真」的層次就不是僅憑一個「煉」所能完成,而是主要憑修心、修德、修無、修空、修明才能順利進入「功」和「真」的境地。
人有三品,法有多乘。玄靈修真理法學在功理功法上兼收並蓄,兼顧三品之人,直指本源心性,基礎功部分學、修、煉、悟並重,以利願煉願修的各位愛好者直趨眾妙之門。
玄靈修真理法學功法遵循:
道精一炁化陰陽,陰動陽隨物自昌。
這一萬物的自然變化規律,修持方法為了適應各類品質之人,介紹時由淺入深,有為與無為,初級與高級諸法均作介紹。修習法則上強調太極陰陽變化之道,初級階段也是由陰(窮理)而過渡到陽(有為功法)。功法修證亦是由陰至陽,由煉精氣(陰)過渡至修光修神(陽),在新的太極模式層次又由修神(陰)過渡至修真(陽)。雖雲「過渡」,這其中實質上又是整體把握,執兩用中,不同時期各有側重,體用兼全,奔向上乘目標。
玄靈修真理法學理法並重,陰動陽隨,陰陽互參,如明究其理,按法修習,如同智珠在握,無偏可出。如果心術不正,胸無大志,妄心熾烈者參究本法,但不願修心修德者,則建議其不必實踐修習,煉之無益,反恐有損,徒耗光陰而已。本法包容了清地平基,築基煉己的大部分內容,只要具有誠信之心,毅力與恆心,修德與煉功並重,則能順利完成清地平基,築基煉己過程,修習法術亦能得心應手。
古云:「一點靈光便是符,時人枉費墨和朱,上士得之勤秘守,飛仙也只在功夫。」五雷大法訣云:「法者,以道為體,以法為用,而內修之可以斬滅己身之屍陰,使己之身心勘合玄機,攢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濟,金木交並,日煉月烹胎脫神化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則斬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氣之精,混合五雷之將,所謂中理五氣,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虛無之神,以我本身之氣,合彼虛無之氣。加之步罡、訣目、秘咒、靈符斡動化機,若合符契,則可運雷霆於掌上,包天地於身中。欲晴則晴,欲雨則雨,故感應速如影響。此乃法和道之妙用也,凡求真慕道之士,不煉內丹,形還滅壞,不施符水,不達三天,不積陰功,道果難成。」
內修的重要性,此訣已經說得極為明白,研究者當細讀之,人之全息體(元神)即是元命之神,是性功之初果,丹即是命功之果。
丹無神不生,神無丹不聖,法無神不靈,術無神丹不奇。
功 理 研 究 篇 ?基 礎 法 訣 與 釋 要
一、基本法訣
清地平基法:
清心訣
悔過遷善,戒律遵行,孽消障滅,基正路平。
清身訣
靈光注體,補爻修損,光生內外,護神保命。
築基煉己法:
煉心訣:
德志行信,增陽滌陰,斷魔去欲,靈台清靜。
煉身訣:
妙用采合,反奪天真,驅魔去病,身健體清。
二、元神的機理
一真真外更無真,祖氣通靈具此身,道一生三生妙用,元精元氣與元神。
元精元氣與元神,三者無形亦有形,運用得傳真可見,光明無極是分明。
關於性體的概念,前面談到一些,這裡再詳泄數千年來不筆之於紙的機理,有志修真者讀此理明此機,修行則有的放矢,成功有望矣。
許多人以為性體就是丹經中所說的嬰兒和金身,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是未得真傳之故。玄靈修真理法學將性體置換元神這一名稱,玄靈修真理法學根據三元說,提出顯態三源和隱態三元說,結合現代醫學和其它邊緣交叉學科的內容,闡述傳統修真學說。人體既存在顯態物源的生理組織系統也存在隱態物元生理組織系統,隱態物元生理組織系統中包括了經絡系統、八脈系統、丹竅系統、器官組織系統。人體既存在著顯態體源全息系統體也存在著隱態全息體元系統,隱態全息體元系統中,中醫學說里所闡述的人體三魂七魄就是其中的子系統之一,這一子系統也是人體的本體全息體子系統,而性體則是培生性先天質地高於本體全息系統的初級全息體。性體和金身是兩個不同層次質能級的真我,其間存在著質和全息等級的區別。金身是性體質的飛躍和全息等級的變升,這二者中間還有一個玉神的質變和等級升變過程。經云:我身之內有三清,不必著意體外尋。所謂身內之三清,就是指經過修鍊而培育成就的元神、玉神、聖神三神之意。這三神都是修真過程中以本體性體為胚基,培養孕育而成的先天培生性,不同層次和質能的性體。「一炁化三清」,三神既是三也是一,逆返先天具有由低至高,一神一神地培育形成的過程,三神這種階段性變化,不同階段雖具有不同階段獨立特性,但在先天高層中,三也就是一,三返歸於一,歸於自然大道本元之中。性體是修鍊金身的全息生命物質基礎,我將在修真生理學中與大家共同探討研究這方面的理論。
由於性體的修鍊法門,是培育後天中的先天,以此具有生命活潑靈動特性的先天全息體為主導,統馭修真的全過程,這種修證方法是法中之法,是秘中之密,歷代都是口口相傳,不著於冊,故鮮為人知。今吾青龍山人秉恩師聖祖之意,憐世人盲修瞎煉之苦衷,代為發微,筆之於冊,願有緣之士均沐聖祖之恩。凡志向高遠、悔過遷善、重德修德之士,均可從卷中提取內在信息,獲得修真未詳訣要。
如前面有關章節所述,人之神,有性體和欲神之分別。性體的全息基礎是先天獲得的一點靈光元性升華的物和質,是玄元質性物質元精、元氣與玄元全息生命體元性的聚合,是體內魂魄精華作為胎基的產物,是攜帶歷代幾世、數十世先天知識和真知的高級能量物質。是大腦深層、除大腦淺表組織外所有巨大面積、體積的腦組織精華的總匯。
欲神是主觀意識,是後天獲得的氣質之性,是人出生後在成長生活中逐步積累、形成的後天知識與經驗的物質質態。是大腦表層,相對於深層只佔極少面積的物質存在形態。它對性體,對大腦深層物質具有復蓋、封鎖、閉合的作用。
性體是屬於先天的一種活潑靈動的微觀高級生命物質。人將生之際,元性才進入體內。人具有形體之後天,氣質之性才逐步形成和具備,也就是主觀意識才形成。只有返本還源和逆修返樸,才能拆除、揭掉復蓋,清除封鎖,敞開閉合狀態,元性始露,性體才現。
人的肉身,是父母以情而育而養,肉身中全息性地遺傳攜帶著由父母處繼承和生成的本體全息生命體,例如三魂七魄。所以在此基礎上生成的氣質之性、主觀意識,見物則生情,情動性遷,欲神為用。修鍊之人,修持道要在於徐徐剷除氣質之性,洗滌人心,復見天心。氣質盡而本元始見。發現和看到了性體,而後就可以用性體做功用事。方可真正進入修真之門。
常人所用都是主觀意識,這樣氣質之性就壓抑了本元之性。修真之士通過收心養氣,煉魂洗魄,返修逆煉,本元之性逐漸勝於氣質之性,逐步統一、同步、同化、此乃得先天以制後天,而為之用也。
人生之初,一靈真性既落於乾宮,就與全息遺傳攜帶的父母之全息因子相結合分為魂魄。魂在天心,其中承傳的陽性成份佔主導地位,屬陽,既有元性之陽質,也有從父母處遺傳的全息信息中的陽質,其中所含的玄元質能輕清之氣煉而為光。它其中的主要成份是元性所含之質,乃是從太虛中得來,與原始同形。
魄屬陰,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成份,是由父母處承傳而來,陰中有陽,其中只少量玄元陽質,稱之為陰中陽精。從整體上看,由於它們的主要成份是陰質,它們所含乃沉濁之氣,附於有形之凡體。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動氣,皆魄之所為,即識神,識神之中又分為魔識和善識,魔識中亦有其精華一點(陰精),可為性體所用。
主宰天地者,日月也;人身之主宰者,魂魄也。日月是天地的魂魄,魂魄就是身中的日月也。外日月中,月得陽之光而生輝。身中之日月,亦是月借陽之光而為用。
心為神舍,神,分為本體性和培生性二類,本體性類乃後天中的先天,培生性類乃先天中所生的先天。一般所言之神即魂神,心賴肝木相生,則魂晝寓於目,夜舍於肝,所以訣雲龍從火里出。
月乃水也,魄亦屬水,而腎為氣海,氣賴肺金相生,則魄氣依之,魄居於肺。所以訣云:「虎向水中生」。
聖人千經萬論,沒有不教人收心養氣的,實質上、根本上是教人拘制魂魄,因為後天心智的隱態全息機制是魂魄系統,特別是陰性的魄系在起主導作用。學人能煉盡陰魄,即為純陽,這才是修真的關鍵所在,法竅所在,不可不明。
魂即是神,寓於目而視,舍於肝而夢。元性居方寸,方寸中元性難以調動,全憑攢簇五行,和合四象調動元精、元氣,消魄全魂、煉魂洗魄,保神斷識。神中陰性信號消退,陽性之質增強,與元性同步,合而為一,培生為先天中的第一級較為純凈的先天初級性體,則能活潑靈動地跨弦,而入修真之門矣。
性體的修鍊方法,首先必備的基礎是在理論上認識它,承認它並且了解它的形成過程和機理,法法皆心法,心通法亦通。主觀意識主動與其同步,才能調動它,功法上主動培煉它,才能加速其形成。理通才能心明,心明方可見性。欲入修真之門,不可不明此理。
培煉性體的物質基礎,從全息性虛態微觀物質上分析,可以說是基於三種物質。由這三種物質經過提純、凝鍊、聚合而成。古人云:煉魂成神,煉魄成神。詳細分析此說,應當是聚煉三魂以成陽神,聚煉七魄以成陰神,提純元性以培生初級性體元神。由本體全息系統中提純生成基礎陰神、陽神聚煉過程中,先天元性溶聚其內,即是一個逆向的、顛倒顛的、非常道的、新生的太極陰陽圖。這個能量上高一層次的模式圖一旦構成形成,也就是性體的誕生之日。性體的形成也就預示著修鍊者步入「功」的境地。
陰性全息體(陰神),陽性全息體(陽神)和初級性體(元神)。它們都可以離開軀體作功,但是它們離體的方式,離體後的活動範圍,離體後作功的能量與質量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區別。
修鍊者應當明了和掌握這三種培生性先天中的先天的神,了解它們各自的修真生理特點和特徵,以利於有的放矢地修證,滌陰增陽,不斷提高質量,使自己的初、中、高級全息體早日生成。
基礎級陰性全息體之離體可以稱之為整體飄移式,或稱之為影子移動式。常常在夢中或者功態中飄移出身體,人無明顯感覺。其出體後所活動的範圍局限於地面陰性空間,範圍較窄小。由於其陰性屬性特徵,對外界陽性物質有吸附、攝取功能,所以調動它作功對增陽有益。根據陰動為先,陽隨在後的陰陽學說,人們修鍊早期所出之神,一般都是陰性全息體。也正因為其陰性特徵,所以在其被調動和修鍊初期的一階段內,應當特別注意心性的修持,以防魔由心生,外魔相侵,內魔相擾,沉迷於假幻苦海,不能自撥。
基礎級陽性全息體之離體,這裡所指的是初始級陽神,而不是丹經中所說的高級層次聖神別名的陽神,陰陽是多層次概念的一種學術名詞,應當注意不可混淆。初級陽神是一種整體移動式,無飄忽感。一般是整體上升式或脫離式,而不是橫向飄移。在初期一般會有較明顯感覺或者恐懼感。陽性全息體離體後能夠懸浮、飛行於一定範圍的空間高度,也能活動於陸地或陰性空間。如果有師父提攜,則可以活動於較高層次空間範圍。由於其陽性特徵,對陰性物質精華有攝取吸收功能,所以對體內質變有深刻意義。
初級全息體,我們暫時將它作為性體(元神)的代名詞。它的出體方式是由竅中而出,這是它的重要特點,例如從百會竅、神闕竅等竅穴而出。它離體後的活動範圍很大,特別是經過空間恩師傳功授法,慧性成就後,就能自由穿行於三界內外,入火不焚,入水不溺,但是由於它雖為先天中先天的初乘全息生命體,內在質能卻不算甚高,不能「立日無影」,不能被肉眼所觀察到,但它卻能廣取法財於各個層次空間,為修真合道奠定堅實基礎,可以說它是修真者進入正修的奠基人和先鋒。
性體的形成機理和過程,首先是精、神、魂、魄、意(腎、心、肝、肺、脾)五氣的調動和聚合。存陽增陽,滌陰去陰,雖起於氣,但不能泥於氣,元神是氣的全息升華聚合,是以光態為主,五色之光乃性體形成的標誌。初時無光,也應窮想,無中生有,不可不知。目前見到紅(神)、綠(魂)、白(魄)三色時為性體基本信息物質提煉成功,五色齊全,則可以正式培神。
性體的培育,要明了三個重要穴竅,腦為神腑,大腦額區的上丹田(明堂、洞房);心為神臟,心後方寸竅。神氣混煉之竅,神氣穴。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臍後一寸三分是也。
性體的顯現,是在臍水平面的小腹中萌現的。靈光充足者往往可以觀察到陰精全息(女性形、凰形),陽精全息(男性形、龍形)相繼出現,(龍鳳相合產嬰兒,嬰兒者,元神之幼象也。)繼而陰陽相合生成元嬰,元嬰漸長成性體的全部培育、生長、成形的過程。男性修鍊者,往往可內視到腹內有一女性形象,不久出現男性形象,繼而前述男女形象消失(相合),出現一嬰兒形象,雙手握固,沉浮嬉戲於一片水中,逐漸成長,狀約比自己目前年齡小 816 歲模樣,此時培生性性體即修鍊培育成功。
這一性體稱之為本命性體。性體培育成功後經中線上升至胸至腦,由顱頂外出,被空間師父接去烹煉,本命性體出殼之初時,一般均有空間恩師呵護其側,用某種物器(因師父的物器不同而各異)將修持者頭部或者全身罩住,進行保護。性體初出時一般都有外魔窺伺,妄圖吞食。有師保護則可無慮。
本命性體在師父呵護下調熟進出軀體後,就立即被空間恩師接去烹煉教育,當時很快分出一個值年性體回歸體內,主持軀殼先天範疇的修持。如果福慧深厚,往世修鍊有一定成就者,回歸體內的將是往世已經儲存於空間恩師處的性體。
在性體被師接走和值年性體剛入體的一階段內,修持者內觀和外觀均見不到玄界境況,出現一個或短或長時限期的「盲修期」,這是由於性體主天眼,性體離殼,天眼自閉,初分出的值年性體因尚稚幼,能量不足,尚不足主持天眼。他只是「孫悟空」身上的一根毫毛而已,這一階段應絕對秘密修持不可用功、耗功,不可談玄。否則將大量耗散真元,輕則神疲嗜睡或生病,重則耗盡值年性體之能量,損功敗道,雖不會危及生命,但大傷真元,恢復較慢。在培育性體和出神的一段時間內,修持者因為大量能量向高級的微觀隱態新生命體性體身上凝集,可能出現嗜睡狀況,這又屬正常反應期,需要加強采聚和靜坐培元溫養,攝取補充能量。
總之性體的培養出殼等玄界現象,不宜過多介紹,只宜大概介紹基本過程,其過程也不易完整描述,依各人天目開啟的程度,見光的強弱不同而感受大同小異。大部分人都是在明理的基礎上,不知不覺中而培育成功的,並不見得每個人都能觀察到全過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與內在質能高低差異有關。
在明理的基礎上,培育性體,其形成時間的長短和成功與否,其關鍵是隱態恩師的接引加功,舍此別無它途。所以修鍊中主動立大志,求師授功,悔過遷善,日常重德、修德是基礎中的基礎。
性體(元神)是初級先天全息生命體,它並未超出陰陽的制約,仍在八卦、五行的時空之中。它也不是一個形體就能長存於空間,它維持長存的方法是分神化氣,性體在恩師的呵護下,可以不停地分化,其中許多微妙、玄妙、奇妙、神妙的現象,難注筆下,實修者可自證自驗。亦可屆時書面交流指導。
性體培育成功,能離軀體後,修鍊基本上就進入了半自動狀態。主觀意識一定要掌握順其自然的妙諦,不可任其自然,功法上掌握內煉五行、八卦、外煉五行、八卦,不斷積蓄能量、提高質量,主觀意識不斷加強與其統一、協調、同化,煉盡體內之陰魄,采煉先天元精、元氣,內煉成丹,培育聖胎,養育真人。外用成法,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聖胎之培,聖嬰之養,丹經備述,大葯不計斤,是在自然狀態下育成,山人在此就不多述,留待後一步的教材中,其中亦大有玄機,故留待後敘。
修鍊性體的根本是重德修德,基礎是掌握機理,關鍵是隱態或明師的授功加功。這三個條件必須具備,缺一不可,凡實修者均應掌握明了這三個關鍵條件,如能依山人所敘逐步做去,性體必現,道門可入,正法可修矣。
三、釋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攢簇五行,和合四象是培育性體修鍊金丹的功法,在傳統丹經中較為常見,一般將它作為一種名詞術語使用。其解釋現代人是各家各說,其實傳統丹經已經準確地闡述其義其法。這一功法是提攝身內先天質元和全息玄元的整體方法,但一般只見提攝質元之釋而少見全息玄元之說,這方面只能從傳統丹經中略窺一二。修持這一功法的基礎是去六欲斷七情,刮除陳垢勿染新塵,以恢復天性,去掉魔識,存增善識。天性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腎為智,在肝為仁,在心為禮,在脾為信,在肺為義。通過立大志求師,悔過遷善,修德守德,凈化身心,才能真正進行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攢簇,乃集中凝合之意。五行,乃水、木、火、土、金。水為腎號玄武,其信號成分為智。木為肝號青龍,其信號成分為魂。火為心號朱雀。其信號成分為神。土為脾號黃婆,其信號成分為意。金為肺號白虎,其信號成份為魄。四象,就是指玄武、青龍、朱雀、白虎。這五行四象在修真生理學中就是隱態生理組織器官的全息生命體別名。前人研究闡述修真學,一般未將玄元質性和物元組織以及全息生命體嚴格明確地區分開來說明,但這三者的本質都已經包容在其中。
攢簇五行,和合四象,首先就是要使上述五髒的質元真氣融為一體,由全息體黃婆(包括先天和後天二者)的指揮調度,將隱態全息生命體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凝集為一體。
修鍊性體,就是不僅抓住五行之真氣,同時也抓住其全息體信號系統,在中央脾土意的統馭之下,使北方腎水所藏之志,東方肝木所藏之魂,南方心火所藏之神,西方肺金所藏之魄,攢簇和合成一個信號系統構成的真我性體。依法提攝凝鍊,神、志、魂、魄、意融為一體,形成內部本體全息體胚基,在此胚基上培養孕育培生性性體,則基礎和初級性體以及中高級性體可育可培。
訣云:「神志魂魄意,攢簇歸坤位,靜極天心現,自有神明至。」即謂此意也。
詩曰:
四家會時玄體就,五行全處紫金明,脫胎入口通身聖,無限神龍盡失驚。
傳統丹經中的這首詩,形象準確地透露了攢簇五行和合四象的內容和實質。「玄體」在此乃全息體元神之義;「紫金明」乃玄元質能之象;「脫胎入口」乃神成丹就;「身聖」乃命性雙成於無極之中;「神龍盡失驚」乃全真成就超越於神道之上,位居純陽仙道之境矣。神道是仙道的必經之境,神道仍在三界之內,修真需是以修仙道為目的,才不虛修行。
修鍊攢簇五行和合四象這一功法的先決條件,就是立志求師,悔過遷善,積善為德。男子從十六歲起,陽體一破,下因精遺而喪失命寶,上因眼耳鼻舌身為世俗所浸淫而耗其性。這種上耗其性,下損其命的現象如不堵塞住,則攢簇五行合和四象的效益不能保持,難以功成果圓。
自覺守戒律,斷絕七情六慾是前提。要使自身的六根不為外界六塵所染,見境不遷情,則六根無漏,身心清凈。心中穢濁俗氣蕩然不存,五行自然攢簇,四象自然和合。
要想步入修鍊的高層次,就必須自覺地運用各種適於自己的有為方法持戒、煉功,進行補漏、堵漏,做到少漏或者完全上下均不漏。這樣才能加速和確保成功。
四、四大關鍵竅穴
(一)陰蹺(爐):
陰蹺一竅,其位置在前陰和後陰(肛門)之間的會陰穴之內上方,在會陰穴的深層處,是人體內環境修持階段
的丹爐設立之地。它的顯態生理解剖位置實際是指前列腺體,並非皮膚淺表部位,如不明此而妄守淺層,易招致「底漏」之患。
此竅為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此竅又稱為鐵壁關,在有為狀態下無法開啟,只有在元神主事的無為功境時才易於打開。此處在修真生理組織學中,與玄元組織結構經絡、八脈的主支相聯接,此處一動、八脈皆通。
此處又稱為下玄關,一旦開啟便稱下玄竅,此竅雖然位置在會陰穴內上方,但是上經中脈而通泥丸,或經督脈、任脈通達泥丸。下經腎經而透湧泉。丹經書中的桃泉、虛無穴、復命關、死生根等名稱,都是此竅的異名。(圖 5 — 2 )
傳統丹法的修持,將此竅列為秘竅,前列腺體形如板栗狀,其下稍前方是精液和尿道匯合的三叉路口,房事或遺漏時,精液一旦衝過此各為陽關的三叉路口,則全身疲倦,四肢酸軟,此乃元精泄漏的必然現象,能封固此竅,無為先天的慧劍插在三江口或用其它有為方法臨爐封閉此竅,則可令元精不泄,元氣不漏逆煉為丹。
此竅與現代生理解剖學頗為吻合,前列腺所分泌的激素稱為前列腺素,是一種青春激素,功用極為廣泛,對維持生命機體的平衡狀態舉足輕重,它所分泌的液體與精蟲混合稱之為精液,是順行生人的物質基礎。老年人此腺體大都萎縮或者肥大性改變,必須將其重新激活恢復生機。
修真者的丹功以元精為基本藥材,元精的內萌升華就在於此地的開啟,此竅是爐,此竅是產葯的基地,掌握此竅,則明丹爐所在,葯源所出。此地乃生葯的秘竅,青春活力萌動之處,產生元精攝取元精的源頭,補虧損堵漏泄的機樞。丹道中的內葯、外葯、小葯、大葯可以說都源於此地,產葯川源處之秘,主要是了解和掌握此竅。
張紫陽宗師的八脈經,評論此竅云:「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采之唯在陰蹺為先,此脈才動,諸脈皆通,次督、任、中三脈,總為經脈造化之源。」這段話中的一個「采」和「先」實際泄盡了此竅的全部天機,唯人不識或曲解為後天有為有作之法而生出旁門之法。
陰蹺是以前列腺這一位置為體,作為丹爐,以生精採藥為妙用,封住濁精之泄漏,攝取先天元精為丹材。此竅在築基階段的作用是生精補虧損;在煉精化氣階段的作用是採取丹藥收取元精。精之區分有清濁,濁精之提煉,因先天後天混溶、只宜作還精補腦之用,其提取方法以捉、貼、閉、吸四字訣這一有為方法為總樞。
先天元精(清),純為先天,非有為之作用,機至其竅自開,一股陽和真氣自然循中脈上升、下降於前列腺和臍後神氣穴之間,稍一著意,其竅自閉。
元精的產生髮動,其樞機是胎息,在胎息中出真息則鐵門自開,元精自然升降於內天地之間。在丹法中,此竅在內葯外葯會合而成大葯之後,精化盡凈,其作用就基本完成而消失其隱態修真生理功能作用。
陰蹺一竅的把握,是在動態之中掌握,隨機而動,不必死守,進火退火,抽添運用,屆需臨爐機動施為。修持時均先以武火烹煉,繼而以無為的文火溫養。
所謂武火實指運用意識有為的呼吸方法而言,其目的在於採光採氣於大宇宙之中,納回體內小宇宙中烹煉,補充和激發體內之元精元氣,或用此有為之法勾引起體內元精元氣萌動。再則藉此滌除意識中的雜念,以利身心進入無為入靜定的境界。
文火實指不管呼吸,似守非守,知而不守,性體調守的昏昏默默、寂然照之的無為狀態。文火是修真功法中的最主要方法,只有在文火中才能進入先天境地,由靜而定,由定而慧。武火只是一種過渡性方法,基礎性方法,一般不宜過久過重,應靈活掌握,免生弊端。
文火與武火之間還有一種火候這就是「溫火」。溫火是指重在意念活動而兼顧呼吸,以意念活動為主的一種修習方法,溫火可以作為學習功法初期的過渡性技術使用。
爐中要有火,火的實質是心意,心意又分意念和真意,武火以識神的意念為用,文火以性體的真意為用。這二者之間應注意其辯證關係,臨爐靈活運用。
點火就是以意念內觀注視,火必須借風助才猛烈,有氣才燃燒。風就是指呼吸之氣,武火要有風助。文火要有氣,此氣指真氣,最妙者為胎息之氣,純在無為之中獲得。
武火實指呼吸隨意念上下出入,吸氣時送入,吹燃爐中之火或到達功法要求之處,文火貴在知而不守,無為而為,在先天自然狀態中生妙。
火候抽添之法:火烈則抽,火烈指後天智識太重,意念太過於專註或武火呼吸法未依術數而行持,過量而言。抽即指調整之意。
火寒則添,火寒指意念散漫,智識昏沉,進入睡眠,以及雜念蜂起,心猿脫鎖,意馬離栓兩種狀態。添,指再運用武火呼吸方法,驅除陰魔睡意,以及烹除雜念,重鎖心猿,再拴意馬。使意不散亂,神不外馳。一有動機(雜念),就運用武火退此陰符,雜念一除,仍用文火靜養默照。此乃掌握火候之秘訣。
吾介紹的採光聚氣法(聚靈法),對掌握火候要求較高,要靈活掌握,掌握妥當可避免頭昏、過熱等現象發生,老年人和高血壓病史者尤應注意火候調控,一般以溫火技術為主或者先配合修持添油接命法,「風」遞穴而進,逐步將武火深入,過渡到武火一吸走完全程較為妥當。
(二)丹田(鼎):
丹田有上中下的區別,修真先從基礎開始掌握,這裡所論乃下丹田。又稱為正丹田。
下丹田的部位各派學說不一,部位略有差異、但不出下腹部範圍。實質上,下丹田的座標所在是臍後約一寸三分處,臍與命門聯線上,前三後七之地,也是此線與百會和會陰連線的交結點處。正如丹經所云:「前對臍輪後對腎,中間有個黃金鼎。」《脈望》亦云「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處,蓋仰面而取之也。」這一介紹則準確無誤,但是,為什麼近代很多學者解釋不一呢?
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從事「煉外丹」的實踐活動,不明內丹理論即外丹理論的體內化移,所以解說不清。山人現簡單介紹一下傳統方法中,升汞(輕粉)的提煉過程,大家就很容易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
輕粉的提煉是以水銀為母材,將水銀注入坩鍋之中,坩鍋口復蓋一個底部粗糙的陶碗,再將四周用泥封固,然後在坩鍋下以武火(大火)、文火(小火)反覆烹煉,火候掌握適當,則坩鍋內的水銀就會充分升華。精華全都凝結於復蓋在坩鍋口上的陶碗底部,結成霜狀物此乃輕粉,可作為藥物用於治療疾病等。
將其喻為人體,則會陰內的前列腺為爐,恥骨平面以上的一片小腹區域為坩鍋,因為人體腹部側面觀為半園形,所以形似半邊鍋狀,丹經云:「半邊鍋里煮江山」,即指此意。
臍後一寸三分處的神氣穴,就正相當於復蓋在坩鍋上的陶碗之內頂底部,鼎者,頂也。這個字的偕音何其玄妙!若無師指恐怕終生難悟其真意。(圖 5 — 1 )
此處乃精氣神精華凝結之所在,下丹田的秘密就在於此,一舉此例,其理自明,不必輕信人言矣。
丹田這一名稱,一方面是因為臍腹腰圓周走向之帶脈,在字形上構成田字之外廓,而中脈與臍和命門之連線構成十字,其狀似田字,故名為田。此處乃結丹之地,所以稱之為丹田。
丹田又名神氣穴,神為性寶,氣為命根。它的前面是臍輪,人之有臍,如天之北辰,故名天樞,又名神闕。
臍通五臟,修持到一層次,臍就是性體往來出入的門戶之一,臍亦可稱為神門。它的後面正對命門,腰部之命門實乃人身了命的關鍵所在,人身最薄弱之處也在於此地,其中有的關竅穴道極不易修通,此地乃了命之門戶,故稱之為命門。
內煉之時,神藏於丹田之中,性命相抱,命以涵乎性,性以御乎命,前連後貫。精養靈根氣養神,此真之外更無真。符圖學中云:畫圖不知竅,惹得陰神笑。」此竅實指此丹田一竅也。
丹法中築基在此,得葯在此,結丹在此,育神在此,培嬰在此,此竅實乃修真人的最大秘密關竅也,不可不知,不可不識。
《悟真篇》云:咽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這裡所說的葯,就是指陰蹺關這一鐵門打開時自然上升的元精之氣,真種子就是性體,鐺就是指坩鍋。修鍊的初級階段,鍋內難有真葯,所以運用外采之光氣和金津玉液代之,藉此步驟勾引出真葯。
吾將介紹的採光聚氣(聚靈法)等武火烹煉方法施用中,必然腎氣心液上升化為津液於口中,依法咽入,滴注於鐺中,以作藥物而培煉,則無空鐺煮壞之憂。此亦為玉液還丹基礎之法。
(三)玄關秘竅
玄關一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解說大都偏執於體和位置,這是錯誤的。玄關其實並無定處,玄者杳冥之象,非肉眼可見,乃是通玄之處,關者,未開為關,既開則為竅。修鍊的高層次,處處是玄竅,千手觀音就是此例。
玄關一竅,無體而有用,丹經云:「此竅非心非腎,非口非鼻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夫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內外,乃神氣之根,虛無之谷,應在本身中求之,不可求於它也,所以無體可尋,尋則著相。」
玄關之地,以識神去找是找不著的,它是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中,自然發動開啟而顯現的,古代丹經千比萬喻未曾明說,吾今開示之。玄關一竅,由玄關變為玄竅是有檢驗指標的,一種就是氣現,一種就是光現,顯現的先決條件是在無為狀態中,恍惚杳冥之中,某處忽然開啟,衝出真氣或者呈現色彩光明,那麼此處即玄竅,把握其妙,即能通玄。
丹功特別重視下玄關的顯現,因為這是產葯的重要徵象,所以丹經中論述較多,近代許多人偏執於此而解釋,這是種偏見。關於下玄關一竅,南宗二祖石杏林講得比較直接。
其詩云:
一孔玄關竅,三關要路頭,忽然輕運動,神水自然流。
下玄關竅的出現是伴隨活子時而出現的,開啟時必有陽舉,所以明代李虛庵詩云:
一陽初動即玄關,不必生疑不必難,正好臨爐依口訣,自然有路透泥丸。
一陽初動的正意並非陽舉,而是陰蹺初開之意。
總而言之,玄關一竅的顯現,氣現是修命的重要物質基礎,光現是修性的重要物質基礎。玄關一竅的展現必需很好地把握和運用,才能進入性命雙修的妙境。
(四)上丹田:
上丹田位於兩眉之間的顱腦之內,相當於天目穴後約一寸三分處。天目穴現代人強釋為祖竅或者直稱為玄竅,將後天與先天混同一起而論,不似先輩們那樣謹慎,頗有牽強附會之意。
丹法中將天目穴至泥丸的區域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明堂,洞房和泥丸。上丹田即指明堂、洞房這一區域,這一部分的腦組織正好是大腦額葉區,現代醫學尚未揭開此區域大腦皮層的生理功能,大腦深層的功能就更不知曉了。對於修真者來說,此區域的修真生理學組織功能是明確的,其玄妙無窮。五眼功能的開發全彙集於大腦額葉區四周,古稱此地為玄宮,如果大葯落於此處,則稱為玄宮丹。(附註:大葯落於神氣穴名為九宮丹,大葯落於掌心的就稱為掌心丹,張三丰宗師的大葯落於陰蹺,稱之為九陰丹)。
人的頭部為百陽之會,俗稱六陽魁首,全身的陽經均彙集於頭部,尤其是額部可稱為陽中之陽,人體最不畏寒處為額部,最畏寒處為臍部,此兩部位的陰陽特性可以說是涇渭分明。
由於額區陽氣凝集,所以此處最易見光,玄關一竅也較容易開啟。所以丹法中很多門派將此處作為修持的重要門徑。
腦為神腑,此處也是五氣朝元彙集之地,五色彩光最易在此翕聚,性光較易顯現。由性入命的修持功法大都在此見光,打開此玄關一竅,然後迴光返照於內,「太陽栽在明月中」。收歸氣穴凝聚培生性體或擊開鐵門採藥煉丹,實現性命雙修的功程。
我國古代前輩們多用「目前」,「眼前」來暗示此玄竅的性光,如呂祖云:目前咫尺長生路,多少愚人不醒悟。」陳泥丸祖云:「終日相隨在目前。」修真者若能識此得此,就可從見性入手,必能盡性以至了命。
吾介紹的聚靈之法,就是以上丹田為倉庫,凝集大宇宙和自身小宇宙的質元靈性光氣。補充與激發相結合,促進性光的產生,玄關一竅的開啟,是由性入命的上乘修習之法。
以上僅就丹功和技法中重要的四個秘竅介紹給大家,明此四秘竅的部位、功能對修真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必須很好地掌握並在修持中加以運用。
四、修鍊的天時地利人和
修真是人體小宇宙與自然大宇宙在顯態和隱態兩大環境上的整體合一,傳統上稱之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實現,並非易事,必須逐步層次性的實現。玄靈修真理法學就是遵循這一自然規律,遵循老子《道德經》所闡述的理論,階段性層次性地實現「人法地,人法天,人法道,人法自然」四大後天返先天的修證階段。
前人說,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基本條件是成功的保證。修真實踐過程中,這三大基本條件同樣是極為重要的前提。不同階段不同方法的修證對天時、地利、人和有不同的要求,我們在此先就基本的內容進行探討。
(一)地點:
地利,在修真實踐中,也就是有利於人體內環境向先天轉化的地理、地點。煉功地點的優劣選擇對人體內環境的變化,激發內在質能、攝取外環境質能,提高功效加速修持進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地點的選擇,如果有師的指點或具有慧觀能力者的幫助選擇,那就比較理想。總的原則是選擇有隱態光(肉眼不可見之光)、隱態超頻聲、有靈氣凝聚、有自我反應的地方煉功最好。古代修鍊一般都在個人靜室中修持,必要時還選擇墳地進行修持,有條件者則外出尋找靈氣凝聚的「風水寶地」結廬而居。修真的初期和中期不必苛求地點,一般主張隨緣而定。《玄靈修真理法學》的修習輕禮儀重修為,無條件不必仿古而特設靜室。修真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客觀情況靈活選擇。
一般情況下的地點選擇,在自己的居室中,室外空氣清新之地,公園中,花木茂盛之處都可以作為煉功場所。只要符合安靜、乾淨的條件就妥。
墳地中煉功修法的玄妙是頗顯著的,但對於一般修為者,沒有功底基礎者,不宜輕易涉足其內。墳墓之地舊稱陰宅,較古老墳瑩場一般是選在地靈之氣較為集中之處,相當於大地經絡關鍵竅穴之上,這類地域地陽之氣較足。陰宅中所存在的乃純陰之物,它們本身存著和釋放陰性隱態生物場。這一陰一陽二大隱態場性物質相射相交,靈氣於夜間子時受宇宙場力的作用而最重,發展至高峰,所以在這樣的特定環境中煉功修法效果頗佳。
凡在墳場中修鍊過的人均知道,即使在嚴寒的冬天,在其中煉功亦覺溫暖如春。許多煉功多年而慧目難開者,吾指點其子時入墓群之地修鍊,往往七天至二十一天就可使天目洞開。吾有時帶膽小之學生入其中修鍊,他雖洞見隱態信息體殘存圖象環伺周圍,但只要進入前
注意禮貌心語周到,互不相擾,互利互惠,圖象並不可怕。
當然,一般的初煉功者,體內陽氣不足,不應貿然進入墳地修鍊,應待具備一定基礎之後再擇這類地方較妥,不必也不應急於求成,過早地進入這種地點煉功。此處介紹只是使大家了解靈場選擇技術和方法。其它地點的選擇,可選廟觀或者廟觀的舊址。這種地方一般是地脈中的氣穴氣脈,前人在選址時大多數是具有慧觀能力者所定,再加上建廟建觀使用,均有很強的信息信號質能凝聚存留。兩種因素在一起就使靈氣很強,有利於修鍊。有條件時亦可選擇傳說中的修真前輩修鍊過的名山和洞府中進行修鍊,均有很好效應。
當自身性體調出後,可用識神暗示其選擇五行之地煉功,例如地下深處;海底水中;南北極地;大森林中;太陽月亮之中等等肉身不可至之「八寶」環境中煉八寶。
修真者應重視和明白自身的兩套生理系統,顯態機體和隱態機體。地點的選擇對顯態機體的意義是主要的,對隱態機體而言則不是主要的,不應偏執一端。對性體培育成功者來說,就可以克服顯態客觀條件的制約,身居斗室同樣可以獲得不同質性的隱態先天質能。例如在功態暗示性體去大森林中(木)、大海中(水)、大山中(土),或前輩們所居洞府中等。也可以讓他(她)進入八卦,太極圈中修鍊。其地點則不因肉身而限制,但也不要放棄肉身選擇靈光靈氣充足的地方修鍊,始終把握住性命雙修。
(二)時間:
天時,在修真界是含意廣泛的概念,既有顯態也有隱態,既含時間,也含空間。近代使用「時空」一詞進行形容,雖比較接近但也不全面。人生活在自然中,僅就「場」性而論,不僅受局部地理場影響和制約,同時又受地球場性影響。然而地球又受太陽系的制約影響,太陽系又受銀河系場力的影響制約,銀河系又受沙河系場力的影響制約……,最終形成自然整體場力,這其中的規律既有無序也有有序,整體是有序化的總場力。中國古代的河圖洛書高度概括這一特性,對修真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天時,對人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人體這一小宇宙只有與空間大宇宙在隱顯兩方面完整地同步才能發揮更高的效能,攝取更多的能量物質,加速人體內環境隱態和顯態生理器官組織系統和整體生理機制向先天的轉化。
我們在此先探討一般的基礎的時間概念,以適應基礎實踐。以年來說,冬至前後和夏至前後抓緊煉功較佳。以月來說,初一、十五煉功較佳。古有八節之說,如正月初一、正月初七、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初九,九月十五,必須把握住,還有農曆的二十四個節氣也要掌握住。以日言之,自己的生日,甲子日煉功頗佳。一日之中以子、午、卯、酉時煉功最佳。
以自身言之,要把握住最興奮時或最疲倦、最難受時煉功,最敏感或最恍惚時煉功。性體調動後更要把握住身體細微的變化及時進入功態或煉功,這就稱之為「把握微妙入無為,跨弦玄妙得奇歸」,微妙是進入玄妙的門戶和窗口,一定要牢牢掌握,及時進入功態,切不可當面錯過。調熟後就可二十四小時處在功態中,只要尊重性體,識神主動與其配合,以性體為主,我為賓,不干擾他,注意同步即可保持一天二十四小時處於自動煉功的狀態。
《玄靈修真理法學》的修鍊,是迅速由「人煉功」階段過度到「功煉人」領域之中,由後天煉先天轉化為先天煉後天、先天煉先天。從而進入符合自然規律的自動修證高效率地復返。這一功法在傳統上特別重視微妙、靈妙、玄妙、奇妙、神妙、仙妙的把握和修證。這六妙之中,基礎的和關鍵的就是一個微妙。因為只有微妙是太極弦陽側的,是人身顯態的反應和徵象,只有它處於後天環境中。其它五妙都屬於太極弦陰側的現象,處於先天環境中,不易於捕捉和掌握。在性體培育成功前和培育成功後的一段時期內,只有通過掌握微妙才能進入太極弦另一側的諸妙之中捕捉掌握住它們。
微妙的徵象,相當普遍。除上述現象外,身體的八觸反應都屬於微妙範疇。例如身體某些部位的脹、重、熱、冷、麻、酸、痛、氣動、光閃等等,都屬於微妙現象。特別是某些經常反覆出現同一反應的部位,尤其應當高度重視,切不可當面錯過。這一部位很可能就是你通玄達妙的窗口和門戶,只有高度重視它們,及時煉功或進入功態,準確及時地把握它們,並且獲得諸妙的物質,才能真正進入玄靈之門。
(三)方向:
煉功方向的選擇,可以說是「人和」的內容之一。人和,既包含對人體自身內環境顯隱機體的整體了解和掌握,同時包含了自身隱顯機體對周圍一切外環境的協調、同步。最佳狀態的「和」,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這是一種整體性的符合自然客觀規律的最理想的「人和」。其內容可以說博大精深,但也甚簡甚易,有為則難,無為則易。
煉功方向的選擇,原則上是選擇自身在當時環境中,最敏感,氣感最強的方向煉功。可以雙手抱太極(雙手在胸腹前抱空心圓球),緩緩轉動身體進行體察選擇感覺最明顯的方位。方向的選擇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很可能因時、因地而異,不可機械行事,性體未調出來以前,應根據自己身體的八觸等感應進行靈活選擇。
有靈動功過程者,一般在站立煉功時,最後往往朝某一方向而動作減弱或停止,那麼這一方向就是這次煉功的最佳方向,可選此方向靜坐,則可獲得較好效果。
南方相對應於人體之心、腦、北方相對應於人體之腎。心腎乃人身之主要臟器,故一般煉功方向的選擇以朝南朝北為多,以求內外合一,攝取外界更多的物質能量。
歷代前輩還指出北斗星柄所指之方向。是生氣之地。北斗星相對於地球而言,十二時辰旋轉一圈實際是地球自轉。故有的人依北斗星柄方向每時辰的方位不同而選擇不同方向。例如子時朝北方,午時朝正南方等。
總之,地點時間方向的選擇原則,必須依據人體這一小宇宙的客觀情況靈活掌握,不可泥於一法。當你尚未進入無為生妙層次時,性體未調出形體時,要根據功法理論和自身的特殊感覺而選擇。當你調出性體,進入修真之門後,就法無定法,以性體為主,重視微妙現象而選擇。例如當你朝北而坐煉功,但感覺上好象自己是朝南方,那麼身體就應該及時調整為朝南方,使形體與性體及時保持同步,那麼就容易獲得最好的煉功效果。
選擇煉功的地點、時間、方向,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具有良好的悟性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學、修、煉、悟四字對於初期的修真者鍊氣功者,應當整體把握才合法度。
五、調神調息調形
調神調息調形,又稱之為三調。三調在氣功和修真功法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實現「人和」的基本要素。人體內環境中的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在基礎上是進行高質量的三調。三調的總原則是調整後天機體,使之符合先天要求,通過調整、調節後天的生理機制,使修持者的人體內環境整體性地趨向、接近太極弦,也就是先天領域,利於身心進入最佳的修證狀態和環境之中。
(一)調神:
調神目前大都改稱為調心,在傳統上調心、調神通用,山人認為還是以調神一詞較為準確,容易理解和掌握,故在此仍沿用它。
調神基礎階段是指調整修鍊者的主觀意識和潛意識,當培生性性體形成後是指調識神和元神,調神的目的主要是化人心為道心,制伏識神中的後天諸欲,培育調整出性體。
調神的中心環節是拴心猿鎖意馬,訓煉和凈化識神。在煉功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識神,也就是主觀意識、思想、情緒與功法的要求高度統一起來,協調一致,進入靜的境界,從而達到後天與先天的有機配合,以有利於培育性體、調整出性體以及符合滿足整個修證不同層次和階段的需求。
調神的方法,關鍵在收心止念,斂制後天。收心包括收伏識神和收集先天的質元成份兩個部分。收伏識神是指將意識集中於體內的丹田、陰蹺或其它一些穴竅部位中,收集是指將魂魄意志神等信息物質凝集於一處,例如收集於丹田氣穴中,聚為一體,增陽滌陰提純,而且這是兩個收的關鍵。
止念,僅指意識的外向性思維活動,要求做到心不外想,目不外視,耳不外聽,三心歸一,歸到功法所要求的特殊竅穴部位處,例如下丹田或上丹田。
能夠收心止念後,繼而要求制識,對於煉功中出現的動機(雜念),及時用深呼吸的武火方法或其它一念代萬念的方法,將其除去,或用聽息數息法將其制伏,控制下來,復歸於靜中歸一的境地。
識神收伏被控制後,要及時松馳,不可過於緊張,經云:「知而不守是正功。」這就是要求達到晃晃惚惚,似有似無,似意非意,似守非守的渺茫狀態、只有將識神保持在這一最接近先天的狀態,性體的信號和質元才能凝集、培育成功。才能充分解脫識神對性體的錮禁,使性體解脫出來做功。
調神用神,當你充分控制了識神後,就要盡量將性體調出來。早期的陰性全息體的調動,陽性全息體的調動都是培育性體的必然,應當注意把握和認識。性體培成功後,使它變化無窮,首先要在體內調煉,天目穴是大多數人調煉性體的首要部位,當你能看到光線、圖象、景物時,這實際是性體的初期效應,要很好地把握住,在見光階段,光色較齊較穩定後,就應進行調控,這一技術稱為控光。
控光之法是當光彩明顯後,先在體外調控純熟,放收自如。所謂放是指先將光用意念送遠,當送出自身這一小宇宙生物靈場之外後就比較易於調控,然後又拉近,再又送遠反覆調控,然後定住它收入下丹田等處,不要讓性體的能量丟失。煉功有素者均知道,當性體被師父收走調整後,自己是什麼玄境也看不到的,這是正常的盲修期,應以無為修心、養性法為主度過這一階段。
用神,要使性體能聽你識神的使喚,必須的大前題是你的意識要有志、有德。其次應明白它是獨立於肉體的一個特殊全息體,它處於先天自然環境中,行為的絕大部分符合自然大道的客觀規律,但也有其不足不純之處需用佛性陶冶制約。但總體上它有別於肉身和主觀意識,它比識神聰明千百倍,你必須用心培養它,不可得罪它,相敬如賓,謹慎小心對待,只要你用於修德、修身,符合自然客觀規律,一般都是易於指揮的。修真界不主張頻繁的用神,當神具佛性後,則強調「神用」,這樣最符合先天大道規律。
性體在初期很可能因你的意念存想物象不同而變化成不同形狀,例如各種圖象形、爐形、火球形、荷花形等等,它們實質是性體所變化,不要疑惑。
性體的內用,一般先應收在下丹田之中培養,然後可讓它擴大致全身,或在五臟依生克關係運動內煉五臟,或沿小周天線路運轉,或沿身體大周天運行,要有意識地以微意暗示,也要注意順其自然,不可偏執一端,使它與識神充分同步統一,不要瞎指揮開玩笑,以尊師的態度待之,但也不應放任自流,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辨證統一的,要準確地把握。
性體的外用,性體不僅能在體內運煉自如,還可以運行於體外,在太極弦兩側自由穿行,在三維空間和多維空間運行,可以採氣,拜師學功,如果有空間恩師培育則能生慧,能量達到一定層次,就可穿山入石,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為他人、它物療疾去病、解厄消災,積玄德於無形。
性體在體外的活動,主觀意識不要完全控制它,要把握順其自然,宏觀上控制就行了。在初期,由近處活動做功到遠處活動採氣,可以運用意識讓它到很遠的地方去採氣,或很近的地方採氣。可以暗示他,依照外五行的次序採氣,或進入地、水、火、風、空、星、月、日這些物體中,一寶一寶地去采煉精華,回聚於身中,這樣能量就會不斷提高,聚集更多的丹材。
性體在體外,如果不是由心生假幻,遇到高功師父,應靜觀他的言行,尊師重道,謙虛謹慎,恭敬謙和,勿存門派觀念,禮貌周到,學之不倦。如能信守上述要求,所見均為有緣,必獲恩賜物品或加功授法,獲益非淺,較之採氣的能量又不知勝過幾殊矣。願煉到此層次者,把握機緣,千萬不可當面錯過,煉功前一定要應修持啟師立志法,讓性體自覺把握機緣。進入功態後則應執中,不可動心,不可以凡心、識心瞎指揮性體追求物慾。
道、德、仁、義、禮,是福緣機緣的基礎,全靠平時一貫行持,滴水穿石,逐步積累,所以培養德心、德行是修真的基石,功夫進入中、高層次後,其作用就愈明朗化矣。
調神修到調煉性體的層次後,才是把握了調神的真諦,這點在修真中特別重要。煉功調整到性體出來了,才能說真正進入了修真之門或氣功修功之門、這一點也是檢驗是否入門的標準和試金石。性體調出後才能揮灑自如地調整識神,如意地調心。
就法而論,正法就是運用自身的性體施法做功,因為他能千變萬化,變化由心,不神而神,正法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自神而神和變神。
性體乃四維空間以上的全息生命體真我,在高層次空間中,他來去自如,掌握法後,其活動範圍將更廣泛,請師相助可直趨洞府門庭,招請不露痕迹,不假於符號,不泥於真言,所運用的全息符圖均是先天大道全息符圖。其中奧妙實難表述,身歷其境者,自能體會。有志修法者,何不悟此正法光明大道而屈就於低級信息體,仰其鼻息,僅滿足於小法小術等傍門,豈不可悲可憐?望諸君三思而後奪。
(二)調息:
調息是修真功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很好地理解、掌握和在修鍊中加以運用。調息也是調神的重要輔助手段,故並簡書之。
人是無根之樹,落入後天出生之後,僅靠鼻息與外環境緊密相連。鼻息是後天人體與外界相交通,維繫生命功能的重要機能。但重視和充分利用這一機能,為身心健康服務之法卻鮮為人知和使用。修真乃研究人體生命科學,所以對人體的這一後天機能尤為重視。息,分為鼻息、體息、胎息、真息等不同層次不同質性。鼻息是後天之呼吸,體息、胎息是初乘先天之息,真息是先天之內息,采小葯得大葯的先決條件是真息的產生和出現。
調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調整呼吸之氣,此為後天之息,調整鼻息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調出先天之息,體息、自心之息、胎息、真息這才是調息的目的。
調後天之息,在丹法中稱為武火,是將意念同呼吸配合在一起調整的方法,其功用有兩點,一是以此法祛除雜念,達到入靜的目的。二是藉呼吸之力將意念力所調動收集的能量送到相應的部位,達到調整身心之目的。
調煉先天之息,在丹法中稱為文火,是僅以默照之法,心息相依,物我兩忘,逐漸趨於無後天之鼻息,先天之息萌發,體息、胎息顯現繼而真息產生。真息是採藥結丹的先決條件,較體息、胎息又深入一層次,中級教材再結合功理介紹,體息胎息也是無為之法,晃惚之中出現全身毛孔呼吸或臍部呼吸,鼻吸似有若無或完全停止。
調息的方法有很多種,難以一一備述。僅就與吾所介紹的功法有關的內容給予介紹。
間歇呼吸法、此法是武火呼吸法,用於聚靈法和胎息、真息勾引法之中,用於靜坐剛開始時或靜坐中雜念叢生時。
此法呼吸的頻率要求細、勻、慢、深、長,呼吸的模式是吸停呼的節律。呼吸節律的長短,要求循序慚進,不可急於求成。
煉習的第一周按照吸氣四秒鐘,閉氣三秒鐘,呼氣三秒鐘的節律進行;第二周按吸氣五秒,閉氣四秒,呼氣三秒的節律煉習,第三周按吸氣六秒,閉氣六秒,呼氣四秒的節律煉習。
以後逐漸增加吸氣和閉氣的時間,達到入多出少,以延長閉氣時間為主。每星期只可調整 12 秒鐘左右,萬勿操之過急以免產生憋氣和耳嗚,眩暈、出汗、大便溏稀等現象。循序漸進地調煉,調整至每分鐘只呼吸一次即算功成。
此法對外氣的引入或內氣的儲存調動都有較好的效果,但由於這一方法是後天有為之法,如何使它符合自身內環境和科學地掌握進度,使它高效率地發揮作用,就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客觀實際情況,掌握好進度和火候。每次練習應控制在半小時至四十五分鐘,不宜操煉時間過長,短則數分鐘,在靜坐的清除雜念過程中使用時尤其如此。專門煉習此法時可稍長一點時間。自行靈活掌握和調整,不急不燥,不松不馳,循序漸進。
此法運用時使用逆腹式呼吸法,即吸氣時腹部肌內緩緩收縮腹部下陷,胸腔充分擴張。呼氣時腹部肌肉緩緩放鬆。
此法吸氣時會陰部肌肉應微微收縮,如忍大便狀,使會陰三角區獲得氣機調整,產生內熱,有助於屆時下玄關的開啟。呼氣時緩緩放鬆。這一點非常關鍵和重要,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行持,才能產生整體效應。
此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於調神和勾引胎息、真息具有確鑿效驗,只要掌握要求和注意事項,依法行持,必獲效應。呼吸中的意念活動配合請參看後面章節。初煉功者,最好先不管後面的意念配合,分解單項煉熟練後,再加入意念配合。它是採光聚氣法(聚靈法)的呼吸方法,兩者合煉修持。
(三)調形:
調形,是指身體形態的調整、調節。調形主要是指顯態全身運動系統,內臟系統、五官百骸的全面調整、調節。以顯態三源而論,是調整顯態物源的生理組織結構系統,調整顯態的質源系統體液(血液、淋巴液、神經遞質等),使這兩大顯態生理系統接近、趨向先天無為狀態,有利於隱態物元生理組織結構全息運動系統、全息內臟系統、全息五官百骸、全息傳輸系統的經絡、八脈、丹線竅等隱態生理組織和隱態質元物質元精、元炁的升華、凝聚。
調形實際上應分為兩個層次,在性體未調動前和性體調動後,以性體是否調出為界線。前者的調形是有為而為之,是為後者奠定基礎。後者是無為自然而為之,是最理想的調形。
前者調形的原則是使顯態物源和質源生理組織這一大的後天顯態系統適應隱態先天物元和質元生理組織的需要,交通陰陽,保護自身磁碭生物場。例如雙腿交叉或接近,雙手重疊
或接近等姿式,使姿式符合進入先天無為狀態的各類功法的需要。後者是以性體為主而調形
,原則是順其自然而又不任其自然,以什麼姿勢最自感舒服自然為原則。
調形總的原則要求是後天服從於先天,輕合雙唇,舌輕抵上齶,齒勿咬合,垂簾微留一線之光;沉肩垂肘,雙肩宜鬆弛,微張雙腋,以利氣機運行通過腋下,雙肘下垂如墜,這樣上肢易充分放鬆;頸部肌肉鬆馳,下頜微收,以利鼻尖對臍;含胸拔背,胸部微微內含,腰背要求松而直。
煉功的姿式很多,僅就介紹的功法要求,講三種姿式方法,供大家參考。在煉功時根據功理功法的具體要求選用。
手訣印:
修真手的訣印極多,按照動作分類基本上分為單手訣、雙手訣、雙手組合訣三大類。按照功用分類,可分為內用訣、外用訣、內外混合訣三大類。傳統功法中有「傳功不傳訣」之說,在教材中我們將根據功法的需要先介紹幾種內煉內用的手部印訣。
站式:
站式的種類較多,這裡僅介紹「無極式」站樁,站式一般是作為動功的起始式,站式修鍊靜功則因人而異,自行掌握。初期階段煉靜功也可以用站式作為起始式。
無極站式的基本要求是,雙腳平行分開站立,足尖向前,與雙肩距離等寬(腳掌外緣與肩外緣垂直線平齊),雙膝關節自然松屈,微墜臀部,腰背松而直,胸稍內含,松頸微收下頜,雙手鬆肩垂肘,雙腋微展,兩手在腹前屈肘,雙手前臂平行,掌心相對如抱球狀,十指自然屈曲,兩手間距約十公分左右,雙目垂簾,舌輕抵上齶,唇微閉。在此總要求下,調整全身內外自然放鬆即可。
坐式:
坐式,是修真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煉功姿式,坐式穩定持久,是後天服從先天中最佳的一種姿式。坐式分為平坐式、盤坐式兩大類。平坐式是在椅、凳上端坐(圖 6 — 2 ),下肢膝關節以下垂直擺放的一類姿式。盤坐式則分為散盤(銅盤)、單盤(銀盤)、雙盤(金盤)三式。修真功法要求修持者逐步從平坐式過度到銅盤、銀盤、金盤,以金盤式問鼎金丹全真大道。
自然盤坐,兩腿交叉盤起,臀下可稍墊高寸許,雙腿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均可。一般男性左下肢在下,右下肢在上。地為陰,左下肢為陽,右下肢為陰,以此構成陰陽疊合。上身自然端直,頭正頸直,微含胸
松雙肩,雙手懸空疊放於小腹前,掌心向上,左上右下(女性相反),兩拇指微相接觸。此坐式較易堅持一定時間,有利於入靜,無基礎者不必追求單盤、雙盤這些有難度的形態,調形原則上是為調神、調息服務的,以維持一定時間,利於入靜進入無為先天為目的。不要因為追求形式而舍本求末,也不要因怕苦而不堅持。
單盤坐式,是雙下肢在自然交叉式盤坐的基礎上提高一步,由交叉式提高為單側疊合式。單盤式又分為左單盤和右單盤,當左下肢疊壓於右下肢之上時稱為左單盤,當右下肢疊壓於左下肢之上時稱之為右單盤。男性一般以左單盤為主,適當用右單盤進行調節。男性左為陽,地為陰,左單盤就構成陰(地)、陽(左下肢)、陰(右下肢),這樣的層層陰陽疊合狀態。女性則反之。
盤坐由於雙腿交
叉而使下肢陰經和陽經交通,形成氣機閉合迴路,並且促使氣血上行,使軀幹、內臟和腦部的氣血有效循環量增強,有利於上部形體的放鬆和思維入靜,是一種較好而又易於持久的一種坐姿。基礎初級階段的靜坐通靈法可用自然盤(銅盤)和單盤(銀盤)坐式,進入中級後則應以金盤為主(圖 6 — 4 ))銀盤為輔。
卧式:
卧式,傳統上稱為「倒單式」,卧式的方法有多種,主要分為仰卧式和側卧式兩大類。仰卧式用於睡眠前煉功,側卧式既可以用於煉功也可以以此式進入睡眠。
仰卧式,此式是一種自然舒展,鬆弛安詳的姿勢,可以作為睡前的煉功姿勢。基本要求是:全身面朝上平卧於床上,頭自然正直,輕閉目和口唇,雙手重疊放在小腹上,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均可。兩腳跟背交叉重疊,即左足跟踝處置於右足踝背部或反之亦可。此式最利於神遊。但煉完功後一定要側卧入睡,因為仰卧式最易精被陰奪而發生走陽,這點請大家注意。
側卧式,以向右側卧為佳,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左足背趾置於右小腿後部,左手放於下陰部或小腹部,右手置右耳部前,耳廓置於合谷虎口中。此式利於保精溫陽。
總之,三調是任何功法的總旨,三調中又以調神為綱領,最重要,調息為輔,調形為用。三者要總體把握,有機地融合於一體,結合功理功法和自身修鍊層次和各項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功 理 研 究 篇 ?修 真 的 基 本 要 求
一、志宏願堅
修真和氣功修鍊都是自我生命的重塑和再造,這種重塑與再造是一種隱顯同修,隱顯機體機能,向先天返歸的立體性、整體性徹底改變。因而它與一般的體育鍛煉不同,它存在著自身客觀規律的一些特殊要求。這些要求之一就是實修者都必須樹雄心立大志。志小修鍊成效小,見驗速度慢。僅以強身健體治病療疾為目的者,常常並不能最終如願,病去疾常至,停煉又全非。而立大志者實修,以眾生為念,救度眾生為志者。疾病常不療自失,無意於疾疾自無。
鍊氣功者、修真者。人人均應樹立起超凡入聖的遠大志向,以前輩賢哲們的宏大志願為己志,高瞻遠矚,不甘於小成。前賢不畏後賢,他們都願意幫助接引後來者居上者,後來者應有脫俗居上之志。
要想確立正確的宏大志向,使志向高尚遠大合符自然大道本質的要求,首先要了解修真的妙諦,了解和掌握修真的基本理論,了解其方法,了解其層次,窮究其理,通曉修持法門。對這些了解得越多越透徹,才能真正樹立科學正確的大志向。否則,修鍊就如盲人騎瞎馬,修鍊很容易半途而廢,修鍊過程中也無法逐步提高,不易發現和掌握修鍊中的妙境,也不易得到隱顯空間環境中師父們的加持接引和幫助。
志向大小、高低的確立,是依據各人思想對修真認識的深度和廣度而確立的。所以也應依據思想認識的提高,不斷修正提高志向,使志向符合自然大道的客觀本質,立志後還應不斷堅志、恆志。修真界曾有不少人二易其志、三立其志,才符合師尊的要求,師尊才願意傳授的事例。志向不符合自然大道的要求,則很難獲得隱顯師傳真傳,這是必然的客觀。超凡入聖遠大志向的確立,還必須遵循下述幾點要求,才能確保志向的遠大和可行性。
1 )正確對待世俗。
前人認為,世界乃是一個積情的大場所,世間人皆被七情所困。七情六慾都是造生孽因的根源,凡人自食其苦果而不自知。是故情濃於妻子,則畢世牛馬;情熾乎利名利,則終身為韁鎖羈困。古者達人高士,都視世俗如仇。今日煉功者,大都混跡世俗,處身於社會之中,七情六慾之干擾尤為劇烈,其身心無時無刻不被後天的物慾所熏陶,受到浸蝕和污染。如何正確對待世俗,居俗而不染俗,在塵而脫塵,如何象蓮藕那樣生於污泥之中而本身卻潔白如玉,潔身自好就顯得尤為重要。
先師云:「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這裡的「大」,就是指大志向、大抱負、大氣魄、大定力。隱於朝市之中修鍊是對修真者的一種嚴峻考驗。正確對待世俗就是一項嚴肅的課題。沒有超凡入聖的遠大志向,堅定不移的修真毅力,就無法出淤泥而不染,就無法抗拒世俗情慾的干擾,就很可能隨波逐流,被世俗濁流所淹沒,將苦苦修為毀於一旦。
修真者要達到和保持心清靜、意清靜、身清靜,進入真正的先天狀態,就必須正確對待世俗,刻穿世俗,不斷地滌去人心、欲心、識心、凡心、使心如止水,心如明鏡,經常拂拭,勿使沾上塵埃。通過主觀的努力逐步達到無鏡亦無台,何處惹塵埃的上層境界。
修真者要學習蓮藕荷花的風骨,蓮藕晶瑩潔白如玉,深植污泥之中而不染,荷花出自於污泥中,但一支獨秀,清香徹人心脾,潔白無瑕,毫無嬌柔造作之痕迹。它們雖處於污泥之中,但不被污泥所污染,反而從污泥中提取營養,為己所用。
蓮藕荷花的這些特性,誠為修真者的楷模。許多功法中取蓮花用為功法,其意義是很深長的。觀音坐蓮台,實質上是功法,是修真的思想方法,蓮台象徵著冰清聖潔,象徵千古以來超凡脫俗的道德精華部分。修真者要出世俗之污泥而不染,樸實無華,要盡量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清靜狀態,盡量逐步完全地凈化自己的靈魂,不是一時一事,而是保持一生一世終生不輟。在每天二十四小時之中,始終象蓮花那樣,生於污泥之中,卻長出潔白如玉之藕。藕雖有節,心空而不染污泥。修真者既要象藕之有節,具有骨氣節氣,堅毅果敢,百折不撓。又要象藕之心空,藕因心空而處污泥不染,人之修真,只有心空才能不染塵俗濁流。修真人始終要注意學習和保持荷藕的風範,我們身邊隨時隨地都有污泥濁水影響,隨時隨地都有一些矛盾和困難牽制。但是自己不要為外界所動,不為世俗的表象所引誘,也不為世俗的邪惡壓力所動搖。盡量地在自身的環境中,站穩自己的腳跟,明白自己的事業。有節操但心空不染俗塵,不為環境所左右,不為他人所干擾,不為酒色財氣、名利是非所眩惑動搖,正直無邪,無私無欲,一心修持,才能腳踏實地地達到大志向所定之目標,象蓮藕那樣開出冰清玉潔的花朵,直上蓮台得全真。
2 )尋訪明師:
俗語云:「良鳥擇木而棲,擇之不精,必下喬入谷。」修真之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其修持以道德雙修、性命雙修為正途。「性靠悟,命靠傳」。入門修持必須明師指導,才能節節應手,步步順利,一步一個腳印完成修持程序。
明師,是指明白、通曉修鍊步驟、過程、方法、訣竅的老師,並且其自身經過切身實踐體驗能夠解惑、釋疑者。
道家學說,三千六百門,內容龐大複雜,千門百派,各有所長,各有其短,並非唯此一家獨好,唯我獨尊。自我標榜者,並不足取。初入門問道者,應當勇於探道,就正高賢,參稽載籍,執中而不失其權,才能訪得明師。
窮理、盡性、了命,如無明師教誨指導,任你百般聰明,也難窺透其中玄奧,一紙之隔如隔千山。無明師指導則理難盡義,性難明真,命難漏盡。修業很難達到上乘境界。
師尋徒易,徒尋師難,有心向道,蓄德為先。尋師是難,但世間並非無師,空間之師則更多。樹立大志和重德、修德是尋到明師的關鍵所在。前人云:「修德持恆明心時,恩師自尋至靜室。」這句話誠懇地說明了師尋徒的先決條件,隱顯師尊無處不在,時空屏蔽也不能將其阻隔,關鍵是尋師者自身的基本條件是否符合基本要求。蓄德為先,明心待時是中肯之言。實修者必須有德、有志、有探道之勇氣,才能水到渠成,機緣際會,尋到明師接引。
關於真師、假師前人有訣云:真師者,觀其形,道貌岸然,形瘦神灼,足捷身輕,雙眸炯秀,內蘊光明,巍峨頂骨,鶴髮童顏,舉止瀟洒,言語清新,叩問玄旨,對答紛紛,非本直論,即據丹經,聲聲三品,神與氣精,如斯內外,所遇乃真。假師者,面黑神昏,頭無鶴頂,眼帶蛇紋,厥口如蜜,語涉旁門,烹黃煮白,御女采陰,或施小法,攝物招魂,與談玄奧,莫測高深,倘失其察,玷污清名,有心證道,慎勿相親。
師,在修真界有師父、師傅之別。師父,乃終身伺奉供養,受其傳遞自然大道法脈同根同枝共修同證,釋疑解惑直趨佳境。師傅,乃是受其傳法傳功之恩澤,並無特殊要求者。這點隱顯同理,應當明了和注意區分。選擇顯態之師者,上訣可以作為參考行之。由於世間之師,各人修為層次不同,理功法水平參差不齊,擇師者不應盲目輕率地選擇終生伺奉之師父。而已經選定師尊者,則應尊師重道,改擇他師應當取得其同意或介紹引薦。輕率擇師,頻頻轉投,造成叛逆之「因」,其後「果」常人難明其理,對修業不利是可想而知的。
修真人尋師,一方面要尋訪明師,一方面要注重萬事萬物皆可為師,萬物皆有道,德無常師,特別是煉性功,如不掌握萬事萬物皆可為師的奧妙,則性體的能量難凝聚,難以取得顯態世界和隱態空間的幫助,難以收集,採集信息能量,難以發現師父,錯過良好機會。
明師的指導,是修真者順利完成修業重要的前提,是實現修真大志向的保證。修真者均應以修德為先,尋找和發現明師,才能修習有成。
3 )交良友尋伴侶:
修真者必須交結同心修習之良友為道侶,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重道德修德修真者,不是孤立的,必有同志者。修真之道友在修鍊實踐過程中非常重要。《敲爻歌》云:「尋烈士,覓賢才,同安爐鼎化凡胎。」。可見與良友伴侶互幫互促,同修共證是非常重要的修證過程。
修真者的窮理、盡性,了命過程中,道友同心則能奇文共嘗析,疑義同參詳。互相切磋、觀摩、交流心得體會,相互取長補短,互相體貼關懷,共勉同進。
修真是性命圖存的大事,一步差池,失之千里,性命再造,非同兒戲,所以擇友要求極為謹慎。所交友伴必須是能以性命相托生死相依者,必須是互相真情信賴能推心置腹者。絲毫不能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心懷嫉妒,仁善不足。
上陽子云:「求財求侶煉金丹,財不難兮侶卻難,得財得侶多外護,做仙何必到深山。」鍾離祖曰:「塵中難得修真侶,財不難兮侶卻難。」尋侶有一定的難度,難在慧識未開前,難識廬山真面貌。但大志實修者必有侶伴,只是時待機緣而已。
龍眉子云:輔弼同聲不可無,三人一志互相扶,魁罡坐鎮當先主,籌鼎鋪模責次徒,審定鼎弦龍虎躍,精調火候武文俱,中間首尾須明取,全仗籌徒仔細呼。
如何擇友而交,慧識未開前,全靠察其言,觀其形。言為心聲,大言不慚,談吐無忌者;衣飾艷麗,注重修飾者;既傲且狂目無餘子者;問及切要,不懂裝懂,左支右吾者;捫舌不談,故作深藏不露、意顯神秘者,均為包藏禍心之輩不可交也。古曰:大智若愚,性情中人必然相貌渾凝,誠信溢於言表,雖不肯輕談玄奧,但胸中道氣正氣流露於面顏,印堂與鼻端,紅黃而潤澤,舉止穩重,言談謹慎,態度謙虛,行為檢點,學而不倦:此乃可交之人也。
4 )參研典籍
修真的理、法、功、術內容極為豐富,古往今來修真之典籍汗牛充棟,船載車拉亦難盡也,可謂洋洋大觀。窮畢生之精力亦難遍參普研,但亦不可不學。窮理才能盡性,盡性才能了命。理論是指導實踐的基石,不可不明。窮研大道之理,不斷豐富識神的閱歷,才能心胸開闊,志向遠大,意志堅定,修持有的放矢。理越窮致,主觀意識和下意識之間,識神與性體之間才能更和諧、同步、統一。
窮理並非窮法、窮術,也不是雜學雜家,不論好壞兼收並蓄,實際上書也是信息的載體,有許多非道非理之書是不可讀,讀而有害的,它們能造成人體內環境中信息的紊亂,影響身心清靜。窮理關鍵是窮「道理」,窮陰陽之理,窮人生來去之理,窮宇宙自然變易之理。窮理也並非廣聞博記,翻遍群書。所謂「窮」者盡也,完結也,也就是無。「一無所有才至真,尋得一止即為正。」
識神主動與性體協調,有利於性體的生成、成長和出殼做功。特別是性體培育成功後,慧而後學,以增智識,智和慧同步增加慧識和智識最合法度。許多性體成就者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後天意識不干擾潛意識時,對一本書好壞的選擇是非常準確的,願讀不願讀,選擇哪些章節都有先見之明。進入這一層次後,只要識神不干擾,就不會讀錯書,錯讀書。此中奧妙,非修鍊有素者,亦難體味。
學而不倦的重點,必須是放在道理的研究上,其次才是法、功、術,切不可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則功夫永難達到上乘境界。登高而立才會「一覽眾山小」。修鍊如同登山,選擇直線捷徑直趨高峰之巔,既省力又省時。這條捷徑就是窮理之法。舍此法而修,就象爬遍眾小山始登主峰,耗時費力,甚至迷途難返。
學而不倦的方法,應該是通曉古今,古者,要學習古代丹訣之精要,前輩修鍊之心得,摘其精華,搜集整理要訣。溫故而知新。全面和深刻地了解前輩們的經歷和理論闡述,將使自己的眼界和心胸更開闊,修真之信念更堅決,辨假識偽的能力相應提高而不誤入迷途。
古之丹籍,由於歷史原因,有粗有精,有淺有深,有顯有隱,學習研究時關鍵在辨其異,統其同,摘其要,明其義,才能舉一反三,明白心法訣竅所在。
丹籍不可死啃,善書還當博覽。還應學習古代名著,例如中國古典三聖經的《易經》、《黃帝內經》、《山海經》。學習傳統中醫理論、學習古今有關方面的傳說、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西遊記》、《聊齋志異》、《神仙傳》等,這些小說中包含了很多修習的奧秘。近代小說中,值得一讀的有《蜀山劍俠傳》、《綠野仙蹤》等等,這些小說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描述了許多修鍊方面的參考知識,有利於我輩吸收古代傳統功理。披閱神話小說的竅門,是要透過太極弦站在三維以上空間去理解,才能獲得較佳效應。
通古曉今,承前才能啟後,對前輩們的修鍊經驗和心得,修真者都應儘可能地繼承,學而不倦,整理挖掘史料,多拜訪師傅問道,不斷豐富和完善識神之庫藏。
通古的同時還應明曉社會當今的各前沿學科的知識,在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各領域中均應涉獵和研究。這樣才能古為今用,他為我用,俗為修真用,入世為出世所用。識神對玄理越透,性體才越活躍,智慧就能充分開發,智與慧之間也是辨證的,先慧而後智最佳,較易發現和發揮功能。
二、悔過遷善:
對於悔過遷善,許多鍊氣功者以為這只是道家、佛家的一種說教,還沒有悟到這是一門功法,而且是一門學問極深的高級功法。許多人在煉功時將其忽略,因而功力難以提高。三字經云:「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遷。」人心之塵垢雖有先天之因,但大都系後天所染。身心之垢,是進入先天之障,其陳舊之污垢,不以悔過遷善法滌去,則難以明心見性。不使用此大法,則難以進入真正清靜的境界。
古代用符號治病療疾,都有一個共同的儀規,這就是教病人叩頭思過,然後才開始施用符號進行治療。這看起來不過是一種簡單的治病程序,勸人向善。其實這種解釋,並沒有點到實質上。
「思過」實質上是令患者通過這一方法抹去心靈上的污垢,使其元性發現,俗稱「良心發現」。只有良心發現,才能調動其本身的元體隱態信號系統和調整顯態生理功能系統處於開放狀態,才能使某些特殊全息性病因諒解饒恕,才能與符號真言的信息發生同步共振效應,從而產生治療效果。
修真者,首在修心、治心,這是入門、進步、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煉功者大都是起步較晚的,在世俗中混跡多年,七情六慾之干擾,名利之誘惑,難免作出一些或大或小的錯事蠢事,這些都是自身的一些罪惡,它們都是心性的沉重負荷。你要從此脫離慾海情波,割斷名韁利鎖,僅從現在做起是不夠的。如果將罪惡藏於心靈深處,祛之不勇敢、不徹底,認為往事不堪回首,且不回首而姑息養奸,那麼它們必將成為正修之累,你自己為自己在修鍊的前進路上伏下了嚴重的危機。蓄隱毒,懷狡憤,如胸中藏利刃,在修真的緊要關頭,往往無法遏制其猖狂奔泄之勢,而毀於一旦,不是廢功則是成魔。
正心先悔過,刮垢務磨光,業消心無累,清凈道無障。
心靈的陳舊污垢,只有通過悔過法才能清除,才能卸去其沉重的負荷,輕裝上坐修鍊。悔過法如同刮垢,一定要深而廣,乾淨和徹底。而且即使全部都深翻除盡了,也要經常反覆地再進行,勿使其重又染上塵垢。
僅從現在開始做起,注重修德的煉功方法是不易進入神修境界的,無法明心見性。心存陳垢,何以明心,何以見性。陳垢只能由刮滌而潔,霧斂雲消才會天高海闊。山人的學生中,有的煉功多年,難入靜定之境。授以悔過遷善法,僅數日便漸入佳境,性體動矣。所以悔過遷善法,是一大法,是一既簡單又高深的功法。立志修真者應當牢牢把握,每天將此法貫注於功法修鍊之中和日常生活之中。「吾日三省吾身」,隨時隨地正心除塵塵自無。
遷善者,立志向善之意也。只有悔才能愧,既有慚愧之心,才會勵志向善,才會在今後的言行之中警惕,而諸惡莫作,諸善為之。善者,前已敘之,自究可矣。
修真者大志向的確立,行為品行的端正,向善行善之心的確立,無一不基於悔過和改過,若無此法,則是假學道士一個。每個立志修真者,均應勇於解剖自己,從前的,前世的雖然均已成為過去。但依此法都可追悔改過,只有此法才是「明心」的利器。吾有詩云:
慧劍常除心靈垢,意帚勤掃靈台塵,悟道修真先悔過,明心見性驗日程。
修真的基本要求頗多,山人僅就重要的,目前尚未見人闡述的,而且與明心見性休戚相關的先論述兩點,供大家研究驗證。其它的要求可參閱常見丹籍和氣功書籍,自行體悟驗證,必會有獨到見解和客觀微妙的收穫。只要你在研究中把握住無形和有形隱顯兩種物質的太極圖理論,則一切研究就掌握了竅要。自悟所得者真,聖人行不言之教,悟也。
功 理 研 究 篇 ?修 德 明 道 論
道的體性特徵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道本先天,後天闡述終難盡意。這些體性特徵,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道體現於人謂之德,顯態為之德,隱態為之道。人的後天只有德心、德行接近和符合先天自然大道的特性。
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象可睹,無端倪可察。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山不露水,是無意的流露。道是什麼特徵,上德就是什麼特徵。
上德無心為德,下德有意為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正如《清靜經》所云:「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道德經》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正如聖祖所云,所謂德,應當是唯道是從,沒有體悟到道的真境,沒有得道,失道而後德,才需要人們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喪失了德者,就必須從仁修起。失仁而後義,德仁皆無,就應從義修證。失義而後禮,無德仁義者,應從禮開始修持。禮是義的基礎,禮義是仁的基礎,禮義仁是德的基礎,禮義仁德都是道的人格體現。做人的基本準則,必須具備德、仁、義、禮。修真者必須先懂德、知德、明德、修德,許多人受德化之教甚少,自以為有德,而實際上不懂德義,不明德理,缺乏德性,雖言道德而不明道德,言行離德之本義甚遠。修真者必須先學會做人,做一個德仁義禮齊備之人,才能進道修真,如果德仁義禮都不具備,就是連做一個合符凡俗世間一般道德標準之人的資格都沒有,豈可問鼎修真合道的金丹大道呢!
人們沒有得道,沒有悟到道,才必須講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萬日,就是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的修為已在道的自然規範之中。因為心身合乎於大道,身心處於無為先天之中,萬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執德,是為上德、真德。還沒有得道,那就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連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視和修持仁、義、禮的整體修持。
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修真者必須達到的修為。其最終目標是道,它是總綱,失德、缺德、無德者將永遠也達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則必須從禮、義、仁修持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步達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狀態,繼而才能進入大道之門。
聖祖老子的《道德經》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道家哲學思想的基石和總綱。但是,其理最終可以概括為兩個字,即「道」和「德」。而最後高度概括,就只有一個字:「道」,這是自然的本質和最高境界。
千日修鍊,一日大徹大悟,這個大徹大悟就在於悟到道,並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則一切繁文縟節都拋棄得乾乾淨淨,一切都透透徹徹,簡潔明了。宇宙萬物都是道之所生所化,道包容一切,得道則掌握了萬物的實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之分合、繁衍,萬象之變化,都是道的運行變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萬物皆是道的體現。得道則陰陽在乎手,變化由乎心。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徑,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
何謂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德的含意,德與道的內在聯繫,德與煉功的關係。不明此三者,則不能重視德性、德心、德行的修持。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無所謂守德。不明德、不重德、不修德、不守德,則將終生只在鍊氣的境界,無法跨弦通靈,進入神修境地,無法進入玄元真境,無法進入大道之門,無法進入氣功之「功」的境界。
德的含意是什麼?德就是真善。僅從字上解析,德字由雙人傍,十、四、一、心等五個部分組成,其意為德乃眾人(彳)應該一心做到,或解釋為一心為眾人做到,十種善行,堅持四項行為準則。這裡所指的十善,乃是指十心,這就是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愛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藹心、忍耐心、勇猛心。有此十心待人處世,則十善備矣。
四項行為準則就是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行。有此十心四禮,前面所說的仁、義、禮全在其中,如果修持不輟,積行累功,則德可全,德全且備則心靜,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大道可坐至矣。
德之體現於人者,有四種境界:真德、玄德、陰德、顯德。
真德者,就是上德,此種德乃是一種「道」性「佛」性完美的體現,是一種自然的、無為的真常之德,沒有後天的、主觀意識的斧鑿刀雕之痕,是道的一種自然而完善的流露,是德與道的一種完美結合。
玄德者,此種德是一種最符合道性的表現形態,玄德不是單純依靠肉身機體所去完成和實現,而是通過自己的高級全息生命體,在高維空間或者說是在微觀世界內作功,完成行為而作用於顯態世界,產生德象的一種真善。行玄德者,無表象可循,是德性和自己的玄體相結合的體現,其所作之功最符合隱態和顯態的自然之道。修真者在培育出自己的高級全息體後,常常在功態中或非功態中自覺或非自覺地為他人或社會作大好事,例如治病、解難、維護生態平衡等等,這些不能被常人知曉的,卻又能實現和完成的善行,就稱之為玄德。
陰德者,是一種德心和德行相結合的表現,陰德是一種接近道性的表現形式。陰德必需依靠肉身才能實現和完成。施恩不圖報,行善不留名,是陰德的重要特點,也就是善行做到天知、地知、己知、人知而不識的一種表現形式。陰德之行雖不能完全完美地符合自然之道和天道,但它是真正的鍊氣功和修真者步入玄德的基礎和階梯。修鍊者在初乘修證階段,必需高度重視修持陰德,才能步入修證玄德之門。
顯德者,也是德心和德行相結合的表現。但是由於其具備顯性的特點,也就是為人所知所曉,而易獲得顯而易見的物質感謝和口頭感謝,使顯隱能量場出現等價交換,產生平衡態,不利於真正修真者所需要的「積行累功,舍多得少,得於玄態。」所以修持者應當注意,不應局限於積顯德,而落入後天常道之人所應做到的、起碼的做人的行為準則上,超乎常道之上才近真。
無論是那一種德,都是「心為主宰、行為體現」的客觀。要想不執於德者,修心為上、為根本,從心上修起,才能尋著本源。真(上)德是無心、空心的體現;玄德是明心的體現;陰德和顯德都是心中尚有塵濁,繼續修證以待明心的體現。
佛道需從心上尋,人人心內有真人,根性即是菩提子,修心能致綠成蔭。
為了使大家對十善、十心有所知曉和依憑,逐步實踐這些內容,現將十心之大意開列於後,供實修者研究。
忠孝心者,忠於國家民族,孝敬父母長輩,忠孝乃人立身處世之大節,萬善之根源,古聖前賢垂訓諄諄,載於典冊備至,究而研之,貫以今世新義,遵循行之可也。
好善心者,見人之危,則扶持幫助。見物之危,則救活解脫。盡己之力而為,如不能為則委曲求其全,設法周旋,用善心滿足而後已,不僅僅是表現在施財好義上,謂之善也。
慈悲心者,天下人心雖然不齊,好惡有別,但皆存元性,皆吾一體,禽獸昆蟲、草木亦同此生機,保護生態平衡,必須愛而護之,憐而惜之,不可損傷所謂盡己性、盡人性、盡物性是也。宇宙萬物皆可為師,乃師其性、得其助也。
平等心者,心中無富貴,眼中無貧賤,言行無勢利,一視同仁,平等待之,則世俗之濁氛消除殆盡,和氣周流身心矣。
博愛心者,以博大心胸,愛護世人及萬物,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尊老愛幼,仁愛廣施於人民和萬物,不以識心之好惡而區分是也。
教化心者,見人之善行,則褒揚宣傳,倡其善行,揚其善心。見人之惡,則苦口婆心,規勸其改惡向善,以己之行代為化解,以遏其惡。成人之善,如成己之善。去人之惡,如去己之惡,豈可小視耶。
忠恕心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視人如己,時時自省,以忠信寬恕之心待人處世。人前不論他人過,人後不計他人非。
和藹心者,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待人皆要和藹親近,勿存親疏,勿以衣帽言詞取人,心平氣和待眾生,一視同仁。
忍耐心者,心字頭上一把刀,嚴於律己,處逆境而不退轉,居順境而不輕心,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之逆境、困苦、惡行等。心如止水,平靜應變,不驚不辱,知白守黑。
勇猛心者,凡是當為者,應該自己立定主見,見義勇為,為人排憂解難,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為環境和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觀望,是為勇猛心也。
德與道的內在關係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倫理化,道體現於人體就謂之德,德是道的表現形式,德是道的一種可見、可觀、可言、可觸及的具體表現形式,德是有形,道是無形。德是形,道是質,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礎物質。無德、缺德則修真無法入門,鍊氣功無法進入『功』的境界。今人鍊氣功者,大都只重視功法,而不重視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書立說亦只片言敷敘,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鍊,當然只能永遠停在鍊氣的水平,而無法達到「功」和神修的境界。德是道之入門金鑰匙,願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難事。
德與煉功的關係。德厚功高,功高德厚,此至言也。人之主觀意識、思想、也稱識神,它是從後天客觀世界獲得,此識心被物慾所染,七情六慾所困。人之元性,乃先天獲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實指此。《清靜經》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詩曰:
學道先從識自心,自心深處最難尋,若還尋到無尋處,始信凡心即道心。
大道不遠在身中,萬物皆空心不空,性若空時和氣注,氣歸元海壽無窮。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難尋,
一念動時皆是火,萬緣寂處即生真。
人之七情六慾,是損德敗道之毒藥,是蒙蔽心性之霧瘴。修德就是去七情、斷六欲的根本大法,修德是鑄慧劍,憑此劍斬斷七情六慾,而達到靈台無一物的境界,則道可致矣。
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寶。許多人以為修德與煉功並無多大內在聯繫,實乃無知也。要想真正進入修真的大門,非修德不能進道。
功 理 研 究 篇 ?明 心 見 性 論
中國文字語言,內涵豐富,言簡意深。研讀丹經,必須注意其深刻的內涵,把握住陰陽學說貫穿始終。道家學說始終將可見和不可見的物質囊括於一起論述,研究時切不可顧此失彼,只注意到可見之物,則丟失了高級的、根本的、實質性的不可見本原性物質。執兩用中,整體把握就是原則方法。如果不注意掌握研究方法,則難得丹道和法的神髓,理通法隨,不如此則難入修真之門。
易曰,窮理盡性,以致於命,是了性了命。修真必需窮究性命之理,性命之理通徹,方能了得性命。若性命之理不明,認不得性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豈不是盲修瞎煉。修真人必需以生死為大事,然後窮理性命之源根,若一毫道理窮究不徹,則一毫性命做不穩,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
古來祖師們大慈大悲,丹經於書千百比喻,流傳世間。欲人人成道,個個了真。其中藥物、火候、作用法則,無不俱備。可惜後世學人,或自作聰明,或糊塗冥頑,不自辨識,不費苦功修研,偶有一得,便大肆發揮,胡吹亂造,自創學說,害人誤己。亦有人自己吃不到葡萄便說葡萄酸不可耐,自己沒有達到神修境界,便說別人都是假,古人全是非。要不就一頂大帽子向你罩來,看你能耐我何,如此種種可不悲乎。
縱觀當今知名人物中,窮理者眾乎?名噪一時的某大師,以性功著稱於世,為氣功熱潮作出了較大貢獻,功不可沒。惜乎命功不足,無理論支撐,過言玄境,曇花一現,令人感嘆。以山人觀之,目前出山於社會上為氣功正名,窮理、盡性、了命者,實屬鳳毛麟角,只有極少數堪稱大師者,其報告委婉屈折,千比萬喻,以授明心見性之玄機。惜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部分人仍未參透其調心篇中的玄機。其人實為修真界一位奇才,正因其性命雙修,全真而真,所以雖有攻訐者,毀謗者,均未能將其撼動。
立志修真者,均應從其出山進入社會的坷坎經歷中悟到性命雙修的重要性。窮理,盡性、了命、實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勸君勿滿足於一法一技之得,勿僅沉溺於功法之中,而應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窮理盡性了命,自握智珠,則不難進入修真之大門。吾願更多的有德有志有緣人步入修真之門,是以直書明心見性之說。
明心見性,是性命雙修的入門之訣,是修性的直解總訣。明心者,明白,知曉、掌握心的含義也。正如南宗祖師張伯端《青華秘文》心為君論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學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其餘皆後段事矣,故為之傳」。
所謂心,它包含了兩個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兩個大概念,就是指形質之心和有質無形之心。心藏神,就是指識神和性體。識神也就是後天獲得的思維,也稱欲神、慾念、識心、主觀意識等等。
性體,是指先天獲得的本來面目,它的初級態稱為元性,性體實質上是元性、元炁、元精三種高級物質的聚合體。未修鍊之人只能稱之為元性,修鍊之士儘管功力深淺不同,但元精、元炁、已經開始與元性聚合,較常人的元性陽性成份增多,可以暫稱為性體。真正的性體則是一個經過培育養煉而成的真我。
修真生理學認為,人將生時,元性始入。正陽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於太初之後而有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光入體,與母分離。此一點靈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許多年代的信息,這種信息是全息性的包含著自然因果全息律,全息遺傳律等非肉眼所見之物。就如同一粒梨樹種子一樣,其中既有父本母本祖本的信息特徵,也含有其本身的特徵,它並不因為是種子,而能否定它的幼芽期,成形期和結果期。這些信息都完整地儲存於它的內部,只有條件具備時它們才能釋放展現出來,在未展現前這些全息信息以隱態方式客觀存在。
訣云:凡人投胎時,元性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聞驚則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腦為神腑,不見腦動而只聞心動。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其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
修鍊中,在性體出竅離體之時,在初期一般人大都有心動、心悸、心憋悶之感覺,山人身旁之學生中大多數都有這種切身體驗,年青人表現出的徵象更突出和明顯,此訣之言不謬也。
人體血肉之心,乃識神所依,屬於陰火。現代醫學在顯態的研究領域有著長足的進步,現代醫學認為意識活動在大腦,這與修真學說的「腦為神腑」之說是不謀而合的。但是修真學說更注重隱態玄元本質,「心為神臟」,「心藏神」,前輩在隱態內觀慧觀中的這些結論,也不是虛妄的,只是目前暫時還無法運用顯態科技手段進入隱態領域研究驗證而已。識心,主觀意識,乃是進入修真之門的最大障礙,所謂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這一點並且修德積善,陶冶性情、修持煉己,滌去凡心,復見性體真性。
祖師訣云: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性體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慾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返乎無為,然後以無為而蒞正事,金丹之入門也。
夫神者,有性體焉,有欲神焉。性體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質之性也。性體者,先天之性也。將生之際,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體,故氣質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則徐徐剷除,主於氣質盡,而本元始見。本元見,而後可以用事。學人但能護性體,則超生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
修真之要訣,總綱在制服凡心、識神、主觀意識,也就是制服後天復返於先天狀態。綱舉目張,繼以靜之一字為敲門磚,能靜則可入定,定中生慧,金丹可坐致也。此兩點實乃修真入門之要訣。精、氣、神之所以能為我所使用,是因為心靜極則生動,此動乃先天道性物質之動,而非後天意識和形體的有為參與,元精動時,海底自開,元精自升直入氣穴,如一著意,則不升矣,鐵門閉矣。
元氣動時,其氣自運於天地之間,上不過心,下不過陰,愈久愈足,如一著意,落於後天,其氣自伏,難覓難尋。性體動時,無需指揮,自然由神氣穴中上升至心竅,心中一悸,砰然衝出體外,初時不知其從何而出,從何而入。豈能著意用心乎。
凡心一顆日夜磨,靜里覓真訣無多;如能參透此訣理,定慧逍遙上大羅。
明心之訣要全在此矣,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理,在後天有為圈內推磨,東究西參而自耗光陰,不識綱舉目張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大法,如黑夜登程,東奔西撞,何日才能覓著正途。吾有數言勸諸君:
參玄悟空,萬法歸宗;收心入靜,法在其中。
何謂見性。祖師曰: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性體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氣則隨天地而敗壞矣,然有性體在,即無極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
所謂性,就是指真性,就是性體,就是本來面目。若見性體,必須先見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見真性性體的基礎物質。性體是玄元全息生命體,元性是其本,他以玄元質能物質為生命能源,以玄元生理結構為組織(經絡、八脈、丹竅,隱態五臟等組織),質元的顯現以元精、元氣的聚合為基礎,性光乃精、氣、神升華的顯露,無光則難覓真性性體。
性光,有外煉內修之法,例如采觀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鍊。采觀法,就是外采入內,見則觀之。光之不足,送入太虛,聚取宇宙之靈能。回照法,亦為回光內照凝鍊五行,洗魂煉魄以培性體。
修真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為無上之寶。精水就是指人體內環境中後天顯態生理組織中所含的先天真一之氣,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則為中宮之地,是神意和識意的總稱,由於意識在修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後天之意和先天之意在修真學中常一體而論,有時用「圭」字表述其意。當喻指位置則為中宮之地,也就是臍輪後面虛無一穴。修鍊即以精水為基本物質和基礎,以意土為體,以神火為用。
回光照于丹田氣穴,則五行攢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腎所藏之志,脾所藏之意,在真意性光的統一號令下,凝聚一團達到煉魂、制魄、斷識、全神的煉功效應。煉盡陰滓以返純乾、消魄全魂,消陰制魄取陰精,則性體陽氣充足,易出竅矣。性體之出竅,光弱者難以自見,此乃陰重質量不純,玄元質能不足或玄元生理組織結構不全。光足而全者則歷歷分明,可內觀到性體在體內的形成、成長、出竅等全過程。
必須注意的是元神並非玉神、聖神,亦不是金身,不可混為一談。不同名稱的性體真我,反映出玄元生理組織結構的不同先天層次,反映出玄元質能的先天返歸能量級差。元神這一性體乃是以元性為本源,魂中陽精與魄中陰精相合產生的初級先天全新自我信息生命體,它是修真者成就修真大業的真我。
見性之法,有內煉法,也有全息符圖真言法,道家以內煉為主,全息符圖真言為輔。性體初出,與識神並不同步協調,難以控制,也不必過重地以意識控制,時時加持慈悲心即可。以觀為主,所見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篩選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步入隱態玄源,跨過太極弦的的屏障,則難入自然大道之門。
明心見性,必須明真我,真我即性體,性體一出,真可謂勝券在握,得訣實修,全真之業可望矣。詩曰:
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葯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後葯苗生。
要達到明心見性修證層次,應先知收心法,再言煉靜功。修心是萬法之祖,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則靜,靜則生,不但要靜中能靜,必須做到動中也能靜。鬧處煉神,靜中鍊氣。所謂心動,並非心真動,實質是意念動。所謂神弛,並非性體外馳,實指識神外馳,識神意念乃一物,動則損精耗氣。意念是人體後天之主,它的慾望多,識神和意念乃一物,能去此賊,則真性圓明。不欲何貪,不貪無求,心如虛空,煩惱妄想皆不為累,再加鍊氣修光,修證人體隱態玄元生理組織,三元皆備,則明心見性可致。
白玉蟾師云:參玄宗不難得手,難從性宗參入,如從此入便得淵源,倘行錯路徑,則如虛空尋跡,披水覓路。白師乃南宗五祖之一,此一言切中性命雙修的要旨和由性入命的關節處。由性宗參入,乃下手即把握先天,誰雲南宗修命不修性?
由性入命,心宜虛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動,不落後天,不累凡俗,心如止水,便可立丹基。修真最關鍵者,以修心為首務,養心為主,心動神疲,心定神閑,疲則道隱,閑則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載道。
收心當知儉之道,心意不落於後天世俗,入於後天而知及時收回名為節儉之法,儉於目可以養神,儉於言可以養氣,儉於事可以養心,儉於欲可以養精,儉於心可以出生死,是儉為萬化之柄。儉於心乃修真了道的大關鍵,心常居空,百俗不入,染而迅退,久久無物。
制心當明內外三關,內三關:性不遷情,氣不化精,神不外馳;外三關:耳不淫聽,目不妄視,口不欺心。
修真之心應如金玉之堅,只有這樣始能度一切煩惱,一切困難,而全身心歸於大道。修真人應慈悲為本,修德、守德為基,道功為根。酒、色、財、氣均需戒絕,古人謂酒色財氣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關,不能降此四魔,則勿需修真。凡俗人慾皆是障,須知房屋是量人的斗,嬌妻是渡客的船,財帛乃流通之物,兒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貪錢財,自足安貧知樂。
性功深處道功全,福力圓時道力圓。解得真功歸上覺,世間法相總非玄。
天心自與人心合,玄旨須從覺後參。四萬八千皆末法,無為妙有乃真詮。
天心即真性性體本源之場,無為妙有乃性體作功,識神同步修鍊。外煉、內煉皆依此做去,法可靈金丹可得,較之單純有為修鍊,其時迅速,易進入自動修鍊,功煉我的理想狀態。
明心見性,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潔無塵,潔凈無陳垢,修鍊合一,三元皆備,方可見性。見性者,先見其光,洗魂煉魄,繼見真我性體。性體培成,內外用功,性命雙修同步而進,修真可入門矣。
功 理 研 究 篇 ?修 真 概 論
氣功學是古代修真學說的基礎分支,為了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氣功的層次分類和氣功之「功」的豐富內含,根據傳統丹經理論,簡述修真概論,以求對大家學習《玄靈修真理法學》有所助益。本章節中有些傳統術語名詞的使用上,理應置換以使名稱現代化,由於學識有限,未能擬出貼切之名詞,請大家鑒諒。
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亦曰修道,它囊括了動以化精、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合道、位證純陽全真的全部修持過程。何謂真?真乃神成丹就,人之形神二者與道同體,真乃真人之業位,真乃人體生命中隱顯物、質、體這三元(源)的後天返先天的三元(源)變化真實不虛,全真純陽,而不是自封標榜,實乃人體隱態顯態質變、量變、形變的高層次高量級,是我法母修人傑;人法地修地真;人法天修天真;人法道修全真;人法自然粉碎虛空,現實與空間自然大道合一永存之實。
真人乃氣功之功的最高境界,修真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應胸懷大志,高瞻遠矚,終生勤奮,刻苦修持,德功並進,以求達到真人、純陽全真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今之氣功,只在修真過程的初級範疇之中。氣功由於突出的是氣的修鍊,在修真的龐大體系中屬於基礎的「清地平基」範疇之中,其突出功效是去病療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氣功一詞,早見於晉朝許遜所著之《宗教凈明錄》里記載的《氣功闡微》篇。因其詞義狹窄,並未被廣泛採用。清代出版的《元和篇》中也有《氣功補輯》一章。氣功二字,在近一二百年之中,採用最多的是武術界。解放後,自五十年代劉貴珍先生的《氣功療法實踐》一書面世後,氣功二字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但其概念迄今仍不完善,雖各家學說均加以闡述豐富它,但仍覺其含義狹窄,無法包容修真的龐大體系。
氣在我們祖先的眼中,既是一個哲學概念也是隱態微觀精華物質。氣是宇宙間、時空中,萬物生化的根本,是道的一種質態存在形式,是一種基本的微觀隱態質元物質。《黃帝內經?素問》篇云:「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萬物的化生、生長、繁殖、消亡,都是氣貫穿始終,氣乃萬物的基礎和根本。
《莊子》云:「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中醫學中的氣化論將氣的概念分得更為詳細。例如,先天炁、後天氣、營氣、衛氣、宗氣、經絡氣、臟腑氣、元炁、混元氣、真炁等。修真之士,修持中所運用的這一基本物質實乃先天中的和後天中的升華物質元炁。
古人為了區別一般之氣與修持之氣,區分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特以「氣」「炁」相分別,以區別其二者之間存在著質的差異。氣,是質能性物質,一般根據其質能高低分為二大類別:普通之氣,也就是空氣,呼吸之氣,也稱之為後天之氣;另一類就是先天之氣,這類氣是以道性物質佔主導地位的玄元隱態物質,常用炁字以示與後天氣的區別。修真界研究的重點是先天氣,有時字形雖然常常相同,沒有特別用「炁」字加以區分,但是涵義相同,研究者應當注意區分。在「氣」或「炁」字前面冠以特定名稱,也是前人依據氣的不同特點、特徵所命名的,例如精氣、神氣、真氣等名稱。具體分析,真氣中就既有先天之氣,亦有後天水谷氣、天地之氣的精華。簡單地以氣代之,實難準確概括各類氣的內涵。「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渾如醉。」就是高度概括這兩大類氣的名句。
氣這一物質,在不同修持階段,其質量存在巨大的差異,只是肉眼難以觀察而已。在「氣」這一層次,其密度低,質量不高。在「炁」的層次,其密度、濃度、質量大大提高,表現出光的性質,稍加註意肉眼亦可能觀察到。在更高的層次,其光的性質就越明顯,呈五色態,更高者呈紫紅色態。聖祖、高真身後之光環,並非誇張,而是實有其物。我們的祖先可比近代某些少數人樸實誠信得多。
理乃法之基,既明修真之意,當曉修真層次。如此才能智珠自握,不至於盲修瞎煉,自誤年華,正陽真人曾在「論真仙」一文中作過精闢闡述,仔細研讀則獲益非淺而悟正途,仙字並非封建迷信之詞,它實質上是修鍊者經過長期刻苦修證後,培育出的一個甚高層次的全息性的純陽真我,他既可以獨立長存於空間也可與肉身同體。
前人認為,人生若想免墜全息生物鏈中無盡地迴旋,不入異類軀殼,首先必需使其身無病、老、死、苦,而是做到頂天立地,負陰抱陽,而為健康之人,此為半陰半陽之健態,也就是十五歲左右的一種生理質能、組織功能機制先天與後天量級平衡、均等參半的狀態,而非陰盛陽衰殘態。只有這樣才能夠借假(肉身)修真,以人身為依託修證地真、天真、全真,然後再全真中升取粉碎虛空的更高層次。
正陽真人在他的著作中曾指出,高級培生性永生性體並不是一種。純陰而無陽者,是低級全息體;純陽而無陰者,是高級培生永生性體;陰陽相雜者,人也。只有人可以成為遊離的最低級的體元全息體,也可以成為高級的永生性體。少年不修,恣情縱意,病死就成為最低級的全息體。知之而修鍊,超凡入聖,脫質而為高級永生性體。高級永生性體系統又有五等,修證的方法有三大類,修持在人,而成功與否,則隨修證者的緣分和修心、志向而定。
在論及修證層次和玄元全息體等級時曾指出,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有五等者:最低層次的獨立全息體、具有初級身外之身的、不出地理制約的、不出三界制約的、跳出三界制約的不同等級,由於其體元的生理組織結構和內在質能較常道之人不同,具有不同層次的先天量級,都可以仙字以示區別。低級全息體離不開低層空間環境,初級身外有身者不離於人身這一生理環境,地者不離於地,神者不離於中間層次空間,天者不離於高層次空間。
低級全息體者,五者之下品,不足取。其陰中超脫,元體不明,元質不高,三山無名,雖不像眾生一樣在隱顯鏈中無窮運轉,卻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入較好的形體中。
修持之人,在修持的過程中如果不悟透自然大道的理、法真機,而片面追求簡單、速成,只是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陰性全息體,這乃是清靈之基礎培生性性體,並非純陽之高級永生性體。由於其一志陰靈不散,也能凝聚一定量級的質元,體元在向先天轉換層次上也產生相應變化,所以可以稱之為基礎培生性性體或低級全息體。雖然在五等級範圍中,其實只是一種低級全息體也。古今崇釋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誠可笑也。
基礎培生性體類系統中產生陽性基礎全息體者,初具身外有身者,在五者之中屬於下二品,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這一類修證層次,可以稱為人中傑。
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然孽重福簿,一遇魔難而改初心,止於小成,雲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
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吐納之為錯。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而采日月精華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以類推究,不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
不能全於大道,止於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故曰人中者層次。更有一等,而悅於須臾,厭於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取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不脫地理範疇層次者,居五者之中,天地之半,雖然具備修證上乘之質,由於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這一層次的修持,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先要識龍虎,次要配坎離,辨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州、五行顛倒,氣傳於母而液行夫婦也。三田反覆,燒成丹藥,永鎮下田,鍊形住世而得長生,陸地逍遙,故曰地。
神者,以地者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汞而金精鍊頂,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升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空,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者。
天者,地者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高級永生,第四層次者厭居三島而傳功德於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書以返洞天,是曰高級永生。既為高級永生,若以厭居洞天,在不同層次中行功,於天地自然有大功,於古今有大行,物元、質元、體元升遷變化,遍歷三十六洞天,而升返八十一陽天,進而逆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人中者不出小乘法,地中者不出中乘法,神中者不出大成法。是此三成之數,其實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難,以道求自然,自然亦甚易。法不合道,以多聞強識而炫,自生小法傍門,不免於疾病、死亡,還猶偽稱屍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聞大道。以旁門小法,易為見功,而俗流多得,互相傳授,至死不悟,遂成風俗,而敗壞大道。雖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終不見堂奧,節序而入於泉下。嗚呼!
道本無問,問本無應,及乎真元一判,太朴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於陰陽,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氣,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全命、保生以合於道,當與天地齊堅固,而共得長久。
這段闡述,用傳統理論將修真的節序、層次、質量高低,一一剖析,使後來者對人體隱態玄元全息體的復返先天,逆變返歸過程一目了然,對修證者研究金丹大道的系統理論和方法是頗有幫助的。
修真方法如何?有動而修者,有靜而修者,有動靜兼修者。動而修者,其法兩途。其一,依人為創編之功法套路,依式而動。古之八段錦,今之流行推廣的各家功法套路是也。許多愛好者東究西參,今朝學此套路,明日煉彼功法,以博學多家為炫耀,誠為可笑也。我認為:
套路如套,有為所造;如不跳出,時光空耗;築基煉己,出有入無;跨弦通靈,無為生妙。
長期局限於有為功法中者,似這種修法,就如同讀書,這家小學轉到那家小學,如不猛醒,升學恐難望也。長期習練有為套路,而不知返觀內守,無為求真,從修真生理學理論分析,也是違反人體內環境修真生理機制,而得不償失的。初煉有益,久煉生弊,這是有為套路型功法的基本特點,應當引起注意和重視。
其二為神動(亦稱靈動)而修者,此法靜極生動,識神靜寂,元性調動,而形體自動,其動受體內初乘陰神、陽神或性體所指揮,不以主觀意志為動念,千姿百態,順應自然,乍看雜亂,實則有規。其功效較之有為編排之法優勝一籌。
道法自然,此法頗合自然之旨趣,但此法宜先攢簇五行,合和四象,調和體內之陰陽,增陽滌陰,達到陽盛陰弱,避免所出之神陰氣過重,易被內部陰魔和外部魔相所干擾和控制而步入歧途。而且應當動靜相兼,動後能靜,靜中入定則陰陽調和無有弊端。如能真知其理其法,此乃一上乘法門。動而修真者,其目的和效果,實乃鍊形化精,煉谷化精,祛病除疾,疏經通絡,補漏健形之目的,屬於煉丹法中的起手「清地平基」法也。
神動而修者,此乃「清地平基」之捷法,人生處世,深受七情六慾之困擾,八邪病痛之侵蝕,臟腑受損,經絡阻滯。男子十六歲一過,半陰半陽之態被打破,上耗其性,下耗其命,性體、元氣、元精被天地萬物所奪,此乃常情。然修真者把握陰陽,形神兼修、性命雙修。修形必增壽,返老還童有妙方,重壽則需祛病通脈。以動完成此步則速,以靜完成此步則緩。
去病氣通經絡,有為套路功法極難面面俱到,主次分明,先後有序,「有為般般假,無為處處真。」所以,動修仍以神動而修者為上佳之選。有為動功作為基礎功中的基礎而修鍊則較佳。
神動順應自然之法則,其理深奧,其動真實,其調準確,其序井然,其效迅速。而且其動中有靜,先天性體和後天識神同步協調而煉,起始已握性命雙修之門匙。諸同道可自行體悟,已有自發動經歷者,體會余之言當有所收穫,如再明了靈動法之法理,則更能順水行舟,早登明心見性之階梯。
靜而修者,起始即靜坐收心放心,煉己採藥煉丹,如得真訣,其成功一樣有望。但費時較久而已,修真必須研究人體隱態真常三大生理要素,這就是隱態生理組織結構,隱態質能物質,隱態玄元全息生命體。純以靜修者,隱態生理組織結構難以較快地修證完善,所以以靜修修真者,性光易得,命火難求,特別是年齡稍長和身患陳疾者。
動靜兼修,此法較前敘之單一修法更完善,更合道之法則。動靜兼修之法,掌握了神形兼修,性命雙修之總旨。由靜而動,再由動而靜,則得雙修和兼修之真趣,外動內靜,內動外靜,動和靜只是相對而言,此乃自然法則。例如靈動前的入靜,形靜而神動,繼而形動則神靜,特別是識神知而不守。靈動完畢後上坐存想,則是外靜而內動。動靜兼修,較之純以動而修者或純以靜而修者為佳,其功效明顯,其費時較短。智者修真,應選動靜雙修之法。人無後天之強健體質,焉有先天之精氣?沒有金剛之體魄,如何修鍊證金仙之嬰兒?此理易明也。
修真之法,有性命雙修,有僅修命者,有僅修性者,依其得訣多寡之不同而有差異。上乘之法乃道家性命雙修之法,中乘之法乃修性之法,修命之法乃下乘之法。
僅修命者,未得真訣,不悟大道,枯坐頑強,日守干鍋,假烹假煉,不辨水源清濁,不明採藥法度,長期神入氣穴,死守不退,神被氣包,結成「死丹」一顆。求祛疾延年則可,最多煉至一「低級全息體」而已。民間得一訣得一法而修者,大都屬於此類情況。
有專煉性而不煉命者,這類修持者得訣不全,即使修性亦是性的淺層次,修持者靜坐有時,究道講經,穿透世事,滌去人心,復見天心、默證道心、再則存心養性。其修為只是涵養元性,誤以為性光閃現就是明心見性,而不知收光培神,不知調煉性體,不知以性入命,性命雙修。
修真之學,實乃性命雙修,神形兼修之學。如求修真大旨趣,而歸於正覺,則必須走性命雙修之坦途。上面所舉的兩種修習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半偏殘缺之法,不足取也。
性命雙修之法,就是煉己和不漏的修鍊方法。具體說來,煉己就是明心見性,何為性?神即是性,氣即是命。心之根為性,性之根為神,神寓於心,其實三者為一,其卦象為離卦,其方位屬南,其五行屬火,火中真液為水。修明心見性乃修真的第一步功夫。
修命的功夫,就是不漏。不漏有層次,首先修鍊精不漏,繼而達到眼、耳、鼻、舌、身均不漏,而達到漏盡通的境界。命即腎也,精也,鍊形化精,煉精化氣,以後天補先天之元氣。其卦象為坎,其方位為北,其五行屬水,水中真元為火。丹材全賴於此。所謂不漏,就是斷淫根也,但是淫根並非一斷就可萬事畢,其不御女色,而自起遺精者,就需以法化之。而且淫心、淫根、淫身三者均須斷絕,才能修到不漏。不與妻室同房,不過斷淫身而已,
其淫心、淫根猶未斷絕也,特別是淫心難斷。從來修真,只此色字難斷。丹經所謂斷卻淫根即是仙,不漏即全真也。色之一字最是難去,愈拒絕而愈深陷其中,常人一息猶存此念不會斷滅。經云:「食色者,性也」、無色則路斷人稀,種族無法繁衍。色之一字,誠為有之不好,無之亦不好,有此不易戒,無此難修道。生我之門,死我之戶,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均終於此門戶也。蓋由色生愛,由愛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材,此乃相連而來。
由情精順行而生子,傳宗接代;由精中提攝元精化為真氣,培育體元系統而修證全真。這是常道和非常道在「精」的運用作為上的分水嶺。常人以精順行與婦人交合而生子,精謁歸黃泉,而修道者乃是將此精斷絕,不與婦人交合,不漏出陽關,而將此精盡化為元精,逆行歸入己身,龍虎會合而結聖胎。其順行生子者,乃是自己死後,由其子孫代其而生。
其逆行而成純陽全真者,乃不需他人代我而生,不必單純憑藉子孫傳宗接代,而是我代我生,金身不朽,與大道共存。莊子曾云:「生生者不生,殺生者不死」。這也就是說依靠顯態人體的傳宗接代之法,終有無法沿繼的時候;而修真達到不以精情傳宗延脈者,精神不死,以分神化氣而我代我生。
南派修真,倡先盡人道,後進修真,中年修真,性定欲平,將人情化為道情,經接命法清修,補漏修爻,修真不難。晚年修真,元氣衰敗,舊社會為求速效,多採用栽接法,今人難有此條件,仍以接命法修補為佳,雖稍多費時日,但亦穩妥。求人不如求己,免招非議,且雙修栽接之訣,雖極簡不繁,但修心最難,純己不易,而且亦難筆之於紙。
青少年修真,以修性為主兼及修命為佳。青少年世事少經,修真大都是一時性情使然,或偶因失意失志而一時為之,並未克穿世事,如修命斷精,則恐日後回頭之苦也。一般情況下,青年人只宜修習性功,命功只修鍊至玉液還丹即可。
不斷精修不漏,則難修真實之髓道通,髓道不通,則難登純陽全真之殿堂,今人大都以意通、經絡通誤認周天通,此大謬矣。無矢志修真者,則難習此法,不習此法亦難入性命雙修上佳境界,可不慎乎。
性修死,命修活。死者,乃凡心死、欲心死也,心死神活,道樞掌握也。活者,乃元精活、元氣活也,腎固不漏元精活,煉丹藥材自家多也。
所謂降龍伏虎者,龍即指性,乃識性、欲性也;虎即指命,乃腎水、濁精也。心定龍歸海,情忘虎隱山,則是指築基煉己應實現的目標,心定情忘方可擒龍捉虎,道元藏於先天而不在後天,真機隱於無為而不在有為。
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論,一言概括,必須把握陰陽學說,陰陽學說在丹經理論中貫穿始終,無物不論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用者不見,見者不用。如龍虎、烏兔、鉛汞……等等,不勝枚舉,皆陽中之陰,陰中之陽。大而言之,都是修真性命雙修的基本物質。研究者、實修者只要高屋建瓴的研習,則不難綱舉而目張也。
修真要訣云:
大道無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圓,三岔路口尋真種,八卦爐中煉性天,
沒底法船能渡海,隨身藥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難測,害里生恩心要專,
四象調和歸本面,五行攢簇長金蓮,有增有減方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
脫盡牽纏塵垢物,全成父母未生前,修真作佛皆由此,餘二虛懸俱是偏。
《玄靈修真理法學》之研究,是性命雙修,神修金丹天元之法,法不在三千六百門之內。他的修證是內煉成丹,外用成法。內煉為本,外用為輔,外用者,主要是運用性體也,運用真氣乃是初級層次之法。高級之內功修法者,就是調煉性體和變神之法。但出神必假於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陰重於陽,不堪運用。故修法者,必重性命雙修之法,而偏重於煉性。但煉性之法中,由於調煉五臟以應外五行,故命功亦含於其中。此乃正宗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間處也。
理 論 探 討 篇 ?哲 學 觀 和 方 法 論
理論是指導實踐的基礎。我們研究傳統的修真、自然醫學、氣功、特異功能、法術的理論和方法論,就必須了解和掌握道家哲學思想以及方法論。
道家的哲學思想,早在數千年前就已通過無數前輩們的努力,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指導歷代先師們證道求真實踐,發揮其巨大的作用。
道家的哲學思想體系,產生於先哲中的大智慧者,他們運用慧觀和智觀雙重能力,整體性地觀察研究自然和人類,由此而產生豐富完整的哲學思想流傳後代,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精華。這些精華遠遠超越許多現代學術思想,比起一般的顯態認知,就更為深邃廣大。先哲們的這些寶貴學術思想,由於產生於隱顯同觀、智慧一體共生之中,後來者因為長期局限於顯態研究和智觀範疇中,因而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沒有被準確地破譯成現代語言和加以準確的闡述。相反,由於人類長期處於顯態智觀領域的發展,忽略了在隱態慧觀領域裡的開拓,所以很容易曲解先哲們的哲學思想或者只是斷章取義。
道家的哲學觀,是一種整體觀極強的「隱顯同觀」「陰陽共論」的哲學思想。它對物質和精神的觀念是以陰陽魚圖囊括的,如果以太極陰陽魚模式圖解析,精神這一物質屬陰,可用陰魚解釋其特性。現代哲學所論之物質屬陽,是陽魚特性的存在形式。精神和物質是兩種對立統一的存在形式,精神是不被肉眼所窺測的隱態物質,是空間客觀存在的非肉眼所能觀察的不易展現表述的一種更為高級和特殊的物質。精神實際是一種存在於高維空間的物質,是一種玄源的微觀質元類物質,是一種暫時尚無法肉眼觀察到而近代科學又暫不能展示其特性的高級隱態物質。
道家哲學思想認為三維空間可見之物質是道的一種陽性物質,是顯態物源性質源性物質;四維和四維以上空間客觀存在的物質是道的一種陰性物質,是隱態物元、質元物質。「一陰一陽謂之道」《易》。這一陽一陰、一顯一隱兩種物質是共同存在於宇宙空間之中的物質,只是其表現形式,存在的時空不同而已。陽者肉眼可觀可見,陰者非肉眼可觀可見,這種微觀「元」性類物質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地以隱態方式存在於高維空間,並不會信則有,不信則無。這種慧觀的、陰性的、隱態的物質雖然不被常人所易目睹,雖不易被近代科學所全面揭示,但是煉功者、特異者卻常常能深入其中探索和研究。
正因為道家了解並掌握著隱態和慧觀宇宙中這些客觀存在物質的特性,所以運用太極陰陽圖來高度概括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太極陰陽萬物物質論,高度囊括了顯、隱,智見、慧觀兩重物質,較之一般哲學理論的只研究顯態物質的方法更深邃和科學得多。
隱態和顯態這兩大類物質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世間的萬事萬物。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長陽消,陽生陰退,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之中。修真與氣功修鍊的性命雙修就是把握陰陽的方法,所要掌握和突破的就是「陰陽魚」中間的弦。弦者,玄也。故道家學說亦有「玄學」之稱,這個「玄」並非虛無飄緲,而是太極弦另一側的隱態物質,西方科學家和學者將它們稱為「暗物質」。
因為陰陽只是萬物存在的模式,要復歸於無極,隱顯一體,就要將太極中的弦「復扭」,太極只是無極「○」的扭轉,其中的弦就是扭轉後無極邊沿線的擠壓重疊狀態「」。「復扭」就是扭轉回復到本來狀態,也就是復歸於道。
造成無極「○」邊緣線扭轉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宇宙天體的運動與地球的自轉運動之間就是一個扭轉場。總體言之,這種扭轉是先天向後天的扭轉,是隱態向顯態的扭轉,是非常道向常道的扭轉。道家學說和方法論是克服制約這種順向性的、高層次向低層次的扭轉。通過逆修、逆向性運動,尋找和掌握其中順向和逆向運動的各自的規律性(握弦),整體進行把握,為逆向逆修的總方針服務,為復歸於先天大道服務。(圖示一)
道家哲學思想認為,陰性物質和陽性物質,都是「道」這一更高級物質的產物。就一般物質說來,它們的陰陽物質屬性,陽者是道性物質的「常道」必然產物,陰者乃是道性物質的「非常道」表現形式。陰陽二者中的精華所在是「道性」物質,故高級氣功修習和修真的方法,在方法論上特別重視「執兩用中」整體把握陰陽、顯隱,運用陰陽中的精華道性物質,運用太極陰陽圖中的中——太極弦和魚眼。
道家的研究方法雖然多達三千六百門,但是可以用一句話高度概括,這就是千方百計地突破太極圖中的「太極弦」,復歸於無極態。這就是道家學說的真諦。本書扉頁所附的太極元神圖,就是直泄這一千古之密。研究者依據此理,不難舉一反三,破譯道家學說的精髓。
道家學說講究把握陰陽,陰陽由於中間太極弦是陰陽複合性相隔,不易突破,故突破這一障礙就成了修習高級氣功和修真的大關鍵,這也是道家理論和方法研究的根本和主要課題。
近代學說認為存在著多維空間,人類生存於三維空間,與多維空間存在著屏障,這一屏障實質上就是從古研究到今的「太極弦」,太極弦是波動的雙峰曲線,其動態雖然有規律可循,但是由於它本身具有顯隱陰陽雙重物質的特性,並且受到它們共同的制約和影響。所以單憑顯態、後天的主觀意識去研究和認識它,根本不可能認識它、把握它,都只能得出片面、局部的結論。所以老子曾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第一章》。
道家對精神的解釋是多層次的,一部太極圖學說包容萬物的多個層次。現代哲學還只是停留在道家關於「識神」這一初級層次上,還沒有出現質的飛躍和隱顯層次間的突破。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制約,暫時還不能完全進入隱態環境,對傳統功法中發現的玄源性物質「質元」性的光炁和玄源全息生命體「體元」進行科學的闡述,也暫時還不能作出全面深刻的揭示。例如:人體中的本體全息體:七個陰性全息體、三個陽性全息體(傳統中醫學所闡述的人體三魂七魄),修真者的培生性性體(傳統修真學中所闡述的陰神、陽神、元神、玉神、聖神)等等。(見圖 2 )
當然近年來提出的場理論和對外氣的研究,已經進入了隱態質元類物質的研究領域,初步證明氣和場都是物質形式的客觀存在,也都具有物質特性。這無疑是現代科學研究道家哲學,全面認識道家學術思想的一大飛躍和突破。目前的科學研究,已經進入了隱態三元物質的質元之中,在物元領域,中醫人體經絡組織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經取行顯著的成果,對人體客觀存在的基礎的物元生理組織經絡系統——十二經絡,進行了科學測定,證明了其隱態客觀存在性。在人體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對人體隱態體元(全息體)的科學研究,目前雖然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科學研究的深入,體元這一研究領域也必將會被人體科學研究事業所突破。
道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這五千言實際構築了一個宏大而嚴密的哲學體系。從「常道」到「非常道」特別是對「非常道」道(玄)學系統,從人到宇宙,從物質到精神,在無數個層次範圍內的物質,不管其看得見看不見,它都一概包容其中,而且層次布置安排得井然有序。
道家的哲學思想方法,始終立足於從宏觀上、整體上認識宇宙間的一切隱顯事物,探明了道、天、地、人之間的關係和位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道高於天地人,道統攝天地人,道貫穿於天地人。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容一切的自然精華。人既類於萬物,又別於萬物,人彙集了天地之精,人是天地宇宙的縮影。人與天地是不可分的。道家的方法論,有的學者稱之為「內求法」,就是走的整體把握、深入認識這樣一條路線。古代雖然沒有現代這樣的科技手段,但是道家先祖對於天地人的認識,通過對自身的人體科學研究,開拓出自身的慧觀機制,進入大智慧的高度,在深度上大大超越了現代人,超越了近代科學。
道家最強調事物的整體性、協調性。它和以「分析」為重要認識方法的近代科學研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單純採用分析的方法去認識世界已經明顯地困難了,這種情況在研究人體生命科學過程中尤其突出。
早在十九世紀,以分析為主的方法論,也稱為「外求法」,在科學研究中的局限性已經十分明顯地暴露出來。先哲們曾經批評這種研究方法論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研究方法,「造成最近幾個世紀所特有的局限性。」
西方的一些有識之士因而瞄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道家文化,傾其全力進行探索和發掘,造成了「今人反向古人求」的有趣局面。這是歷史的大倒退嗎?非也,這正說明了真正的大智慧是不害怕否定的。這只是一種否定的否定現象而已。
今人反向古人求還確實產生了奇蹟,我們視為封建迷信的八卦六爻圖,促使了電子計算機數字二進位制的誕生。
美國羅伯特坦普爾說:「現代世界賴以發展的許多重要發明創造可能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
李政道博士說:「從哲學上講『測不準定律』和中國老子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頗有相符之處」所以近代物理學有些看法,和中國太極和陰陽二元的學說有相似的地方。因此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丹麥大物理學家寶雅教授,選中了中國的太極圖案,作為他的學派的徽章。
世界著名的科技史權威李約瑟說:「中國傳統科學思想複合體可能會在科學發展的最終狀態中發揮大於人們所承認的作用……」他還說:「現代科學的成就不能成為古代科學成果的最後審判庭,因為科學發展還沒到頭。」此論何其中肯,何其精闢!
諾貝爾獎獲得者布列高金說得好:「西方科學和中國文化對整體性、協同性理解的很好結合,將導致新的自然哲學和自然觀。」
所有這些,明顯地說明了現代科學同中國古代道家文化是相通的。實際上道家的哲學思想較之人類目前發現和應用的更為深邃和廣大得多,有待於有識之士挖掘、探索和研究。如果能研究破譯道家文化的精髓,並將其科學的成份廣泛普及,用以指導人類的生產生活與一切實踐活動,那必將會出現一個嶄新的紀元,人類將向前飛躍一大步。
道家哲學思想認為,宇宙存在的形式有三個大的隱顯系統層次,傳統術語稱為「三界」(見圖 3 )。
《雲笈七籤》將宇宙分為聖境、種民、三界三個大的巨系統,然後又層層分為若干個子系統。例如三界中就分為下界的欲界六層次子系統,稱為欲界六天,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是故舉其輕重,因名欲界。中界的十八層次子系統,稱為色界十八天,其界有色無情慾,不交陰陽,人民化生,但散香無復便止之患,故曰色界。上界的四層次子系統稱為無色界四天,無複色欲,其界人微妙無色想,唯有真人能見,故曰無色界。
三界二十八天之上有四梵天層次系統,四梵天之上則有聖境四天層次系統,這四個層次就是大家有所耳聞的太清境、上清境、玉清境、大羅天四個層次。
最高層次(上三界)稱之為道,它無形無質;中間層次(中三界),包括了天地人(體元性體,也可稱全息體),它的存在形式包括有質無形和有形無質兩種形式;下層次(下三界)包括了世俗間的人、物、事三類,它們的表現形式為有形有質。這個質在這裡是指近年來所提出的氣或場的學說,確切的隱態質應該是「質元」的炁光,則更為準確。「形」分為隱態「體元」(全息體)和顯態「體源」(形體)兩大類。
道則是存在於三個層次中的主宰,上三界支配著中三界和下三界,中三界支配下三界。上、中、下三界中,每一個事物的質因其界位不同而存在根本性的區別,由下往上需完成質元的飛躍和體元的變化才能達到。
道家陰陽學說貫穿於中三界和下三界之中,任何事物均存在著陰陽變化,這是萬事萬物的存在方式,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任何物質均以兩種方式存在於下三界,這就是有形狀態和無形(質)狀態。無形狀態是指非肉眼所能看到的「體元」性全息體,無形這種潛在全息體的存在也是物質,在某種意義上講,它是較之有形狀態更為高級的物質。這兩種存在方式是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的關係,而且有形的方式中亦有陰陽變化,無形的全息體中也有陰陽變化。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陰陽變化始終貫穿於物質的始終。其理論非常辯證並且直指本源。
道家學說始終把握事物的隱顯兩種存在形式進行研究,並且特別重視對隱態無形物質潛在全息體的研究和應用。例如修真功法修鍊中,對元神的隱態基礎物質先天質元的元精和元氣的凝聚提煉,元精、元氣、元性、元神都是非肉眼可以觀察到的,但它們又是客觀存在的隱態質元和體元類物質。只有當它們都達到高量級和層次時,才有可能被肉眼發現和檢測。
近代科學研究中對外氣的測定,場理論的闡述以及許多科學試驗均已證明了隱態無形物質的存在和不可思議的效應。
現代科學技術如果能展示或模擬隱態無形物質的各種形態,並進入形態中進行研究,我相信那就是科學革命的新紀元。
我們的修真學術研究者和氣功、特異功能愛好者,如果要進入這些領域的深層次之中,就必須以超越時代的覺悟,逐步反樸歸真,牢牢把握道家哲學思想理論的神髓,才能掌握開啟道家文化寶庫的鑰匙而登堂入室。
道家哲學理論博大精深,吾乃一介山野草民,冒昧以管見公諸同道,歡迎高明斧正。
理 論 探 討 篇 ?反 對 封 建 迷 信
開展對道家哲學思想和修真方法論的探索、研究和實踐,發展人體科學研究和氣功科研事業,就一定要大張旗鼓地反對迷信和封建迷信,這是堅定不移的原則。每個愛好者和研究者都要堅決、準確地把握好這一大方向。
人體生命科學研究事業和氣功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是把我們從宣傳迷信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擺脫迷信桎梏的重要法寶。科學救氣功,就是指人體生命科學研究和氣功科學研究揭示和驗證氣功客觀存在現象的物質基礎,運用現代高科技技術,將隱態客觀存在的質元、物元、體元和現象,以顯態方式部分或者整體性地展現出來,從而擺脫迷信觀念的陰影。
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由於在理論上是一種「隱顯共探」,「整體求證」的路徑,所以也必將會推動現代科學的發展,二者如果恰到好處地相結合,形成雙軌整體研究機制,就能相輔相成地推動社會和科學的前進和發展,迎接科學革命的新紀元。
什麼是迷信?迷者,盲目迷從,迷失昏亂。迷信是指人們在思想觀念上盲目信仰,盲目崇拜。從心理學上講是指帶著某種情緒和目的,盲目迷從,以期達到某種不符合自然客觀規律的心理滿足。
迷信,它是由於思想認識上存在著局限性和片面性,加上不進行隱顯辯證整體性的分析鑒別,不以科學態度進行探索、研究和驗證,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地接受某種觀念和思想的現象。
以太極圖為例,可以說偏執於陽魚者是一種迷信,偏執於陰魚者也是迷信,只有執弦,整體把握住陰陽才是真正的科學。就修真和鍊氣功而言,執於「玄」而不煉己,可謂之是一種「迷信」,執有為而不識無為也是一種「迷信」。唯有陰陽兼修執「弦」、執中,三位一體而修持,整體把握,才是科學的研究實踐認識整體方法論。
社會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迷信現象,它存在於各個領域。並非獨存於受生產力制約的古代,某些現代迷信,往往比古代迷信為害更烈,阻礙社會的進步,破壞科學事業的發展。
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形成迷信概念,是由於科學技術水平不發達,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全面不深刻,修真實踐者不普及,加之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用,不懂大道之理的文人墨客的渲染,得訣實修者稀少以及不懂氣功的江湖術士的詐騙等等因素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昌明,氣功中的特異現象將逐步被證實為客觀存在,是亟待研究的生命科學現象。
社會現象中,有些人並不相信人體生命科學現象或似信非信,只是急時抱佛腳,在失意、生病等情況下,想起求神拜佛,祈求神靈保佑化解,求得心理平衡,這種肓目崇拜偶像的行為當然是一種封建迷信的表現。
西方某些人一個星期中,六天鑽營爭鬥、爾虞我詐,第七天上教堂懺悔罪過祈求上帝保佑,過此又我行我素,你能說這不是迷信。
承認顯態物質的客觀存在,而否定隱態存在物質者,並非就是科學,並非不是迷信,相對於隱態物質的客觀存在而言,不相信存在隱態物質,就是一種偏執,就是一種僅執於顯的「迷信」,這就如同只承認矛而否定盾的存在一樣,矛盾的對立統一性是自然的一個普遍規律,不容主觀意識否定。存在這種「認顯否隱」的觀念者,並非就是科學的自然哲學觀。
我們研究修真功法學、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是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勇於探索的精神對道家文化開展研究發掘,並進行實踐求證,揭示人體生命科學的奧秘和真知。其方法是科學的,態度是嚴肅的。我們反對迷信,更反對阻礙社會發展進步的封建迷信,就是要破除偏執、把握陰陽、自驗實證,勇敢獻身於人體自然科學,問心無愧地投入研究,為人類的進步,為新科學的誕生作出自己的貢獻。
就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而論,人們對空間事物的認識,在許多領域之中,仍然處於一種表象認識階段,而且是零散分割的,缺乏深度、和諧與統一。拿道家的行話說來,就是仍處於下三界的水平,仍處於人、事、物的窠臼之中。如果不是有一定功力的功中人、道中人,對於較高時空的中三界、上三界的一切,就茫然無知了。而對多層次高維時空境界中的一切,我們暫時還無法用現有的「外求法」和「分析方法論」完全揭示其真面貌。未揭示的事物並非就不存在,並非就是迷信,不應輕易否定大智慧賢哲們在慧觀中所觀察和驗證到的事物和自然規律。
科學態度最首要的是要有勇氣承認客觀事實,繼而大膽研究,深入探索,揭示事物發展的整體客觀規律,探求符合自然本質的客觀真理,完成作為人們全面認識自然,科學改造世界指南的任務。
須知科學從來就是在超越時代知識和事實的痛苦煎熬下,才得以不斷提高和發展的。古往今來,科學和迷信如同一對孿生兄弟,迷信中往往含有深刻的科學,科學中也存在著迷信,是不能一概予以否定和肯定的。其鑒別與篩選,實踐出真知是一條可行之路。
基於以上觀點,我們在研究道家修真學說金丹大道和氣功的課程中,在中高級階段將比較詳細地介紹各類內功和技法的原始風貌,盡量保持原有風格。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素材,供大家了解、探索和研究。以求實精神反覆去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之一,希望大家以這一試金石去區別哪些是精華,哪些是迷信糟粕。只有達到或超過某一層次才能對這一層次的內容進行公允的評價。在修真界由於其認識產生於慧觀之中,反覆實踐就顯得更為重要。
有些同道企望用現有的科技手段完全揭示這些自然和人體生命科學奧秘,這無疑暫時還是幻想。實踐證明,目前的科技水平,只是管窺蠡測,只能發現一些局部的現象或者效應。還沒有達到作為全面的檢驗工具的層次和水平。例如對質元物質「外氣」的驗證,各學科均有不同結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當然,發現質元性外氣的存在和多種效應,無疑是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的一大進步,使氣功事業的推廣普及取得了近代科學的依據,從而取得較大的發展。然而,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研究只能停在質元之氣的低層次水平嗎?不能再深入研究提高一步嗎?再深入果真是迷信嗎?「精、氣、神」三寶是人體生命的三大基本要素,中醫和氣功數千年來所研究的重點正是這三大隱態慧觀物質,修真界和氣功界更重視這三大基本物質的內核,處於玄源、隱態的先天精華:元精、元氣、元神,這「三元一炁」道性物質。修真界、中醫學和氣功所研究的「神」的概念,是隱態物質性的後天意識流(心理學)和先天意識流(潛意識學),是隱態元體這一全息性體,絕非迷信觀念。
人體生命科學中,不僅存在著隱態質元類物質的炁光,而且存在著隱態物元類生理組織結構,例如中醫學的支柱:人體經絡系統。人體經絡系統處於隱態,非解剖學可觀可見,因而在 50 年代至 70 年代間,引起國內外醫學界和科技界的爭議和研究。由於顯態高科技多學科檢驗技術的產生,終於在 80 年代初承認了人體隱態客觀存在的這一物元性生理組織系統。
近幾十年,我國的人體生命科學和氣功科學事業,由於黨和政府的關懷,在一大批科學工作者和有識之士的研究探索下,歷盡艱難曲折,幾經努力形成過數次氣功熱潮。氣功在人民大眾中已經相當普及,氣功已成為人民大眾祛病延年,強身健體的重要方法。氣功在「氣」的層次上,已經獲得顯著的科學研究成果,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
然而,「氣」只是自然大道的一種玄源隱態基礎物質的初級表現形態,「氣」並不是氣功的終結。在氣功普及的近幾十年內,大批實修者經過數年的修鍊,往往不自覺地進入了氣功之「功」的層次。有的人在鍊氣功的過程中觀察到一個相同的自我,有的人在功態中見到了傳說中的,歷史上的,不同層次的修證者等等,往往覺得不可思議,陷入迷茫困惑之中,甚至誤認為是幻視、幻聽,懷疑或被懷疑為精神病。
其實,這些現象早已被歷代先師們所驗證和破譯,並不神秘。可以說,這些現象就是氣功之「功」的初級表現,是進入「功」的一種初級表現形式,也就是修鍊精、氣、神三層次中的修神、煉神層次。只不過他(她)們不是有的放矢而進入,乃是因堅持不懈地煉功,而自然闖入了這一神秘的殿堂。但是,由於這類修鍊者沒有前輩們長期修證所積累的寶貴系統理論作指導,常常不能正確對待和領悟其中「假、幻、空、真」的不同質量層次,少數人在早期即陷入盲目崇拜、迷從,甚至宣揚,以「假」為真,以「幻」為實,以為初期的這一玄源現象是高功能態,以至自誤或者誤人,這種情況在氣功界較為普遍,亟待從理論和實踐上正本清源,使大批有志有緣者能順利地「度假幻,入空真」,真正地、順利地進入「功」境和神修金丹領域,正確認識隱態「體元」自然客觀現象,踏上正修正悟行列。
真理源於實踐之中,我們認為道家文化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有待於有志者去拚搏、發掘和研究發現。我們應該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繼續前進,在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基礎上,不應滿足於僅僅是強身健體的氣功水平,應當大膽闖入現在看起來暫時還是「迷信」,而實際上是人體生命科學的高層次邊緣科學煉神的修真和氣功之功的領域,進行探索和求證,走在世界人體生命科學的前列,揭開人體生命科學的奧秘。可以說這對中華民族,對世界人類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工作和事業。
當前,我國一大批煉功者,有的在「氣」的這一層次上浸淫幾年、十幾年徘徊難進。一部分人雖有幸闖入神修之門,卻又毫無理論指導,沒有明師釋疑解惑,往往張惶失措或自我否定懷疑,或被人誤解,這種情況終難登堂入室,難成道器佛果。
山人斗膽,為天下有志於道者著想,冒昧以管見公諸各界同仁,雖非金科玉律,實乃一生探道心血所聚,願余之拙作能對天下同仁有借鑒之力,則足慰吾願矣!
對於道家學說,老子曾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句話極為深刻地預見並揭示了「道」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遭遇,也指出了對道的檢驗標準,就是「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身體力行,用「自身」這一複雜的試驗室,進行自我實驗求證,得證悟道。
數千年以來,我們道家各派歷代先師們就是以大無畏的自我獻身精神,不怕苦不畏死,身體力行地進行探索和研究,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道家學說,使其更科學、更完善、更系統。前進的路上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有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血也有淚,幾千年的路並不是平坦的。
但是,道家學說從整體上把握客觀自然規律的合理內核,這一方法論始終堅實地支撐著道家學說的輝煌大廈,使之屹立而不衰頹。無數先師義無反顧,前赴後繼地投身於其中進行探索研究驗證,使道家學說延綿數千年而不衰不竭。近年來更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矚目,作為炎黃子孫和道家文化的研究者均應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
在道家文化中,我們不否認存在迷信的成份,這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所形成的糟粕。是顯態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水不發達的必然產物,這並不奇怪,也不難將其從精華中剔出來摒棄。
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道學中所蘊藏的科學之謎才是主流,這是不容置疑的,業已被現代科學部分證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有大量寶藏被發掘。
道家學說中,哪些是科學,哪些是迷信,其甄別和判斷目前階段只有實修者才能決斷。而且不同修為層次有不同的結果。欲知梨子的滋味,只有親口嘗試。任何一個嚴肅的研究者,均不應武斷地下結論。簡單地用自己掌握的片面知識,妄加推論某些事實,這是對宇宙真理最大的褻瀆。其性質與古代無知所形成的迷信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道家學說中的科學與迷信成份的甄別,有待於一大批修真和氣功實踐者與科學工作者不斷密切合作,反覆實驗,逐步得出科學結論。由於現代科學也處在一個不斷發展、完善、提高的過程之中,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例如對氣功中遙控、遙感、遙診、及耳朵認字等特異現象的認識,就是一個逐步深化認識的過程。
《玄靈修真理法學》教材,是作為研究材料編寫的,它只摘取了我國道家文化體系中極小的一部分。我們把它公布出來探討、研究、實踐,大家不妨理解為是做一次實驗。如果符合科學實驗的基本特點具有重複性和強化性,而且又經大家共同努力揭示了其規律性,那麼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其意義將是無比重大,無比深遠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願大家以執中的態度、整體把握陰陽的方法,實踐再實踐,堅持實踐檢驗真理的原則。對教材中的內容作出判別,願大家以嚴肅的科學態度進行研究實踐和提煉,摒棄迷信,吸取精華。使它同現代科學技術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成為促進現代文明和科學進步的力量。
理 論 探 討 篇 ?特 異 功 能 分 類
「特異功能」,實際就是古已有之的神通功能。古代稱之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當今科學界將這六神通功能冠以現代辭彙,以避「迷信」之嫌,而且分得更為詳細,更便於理解。「特異功能」一詞人們已經相用成習,我在此也就權且引用之。
但是,在近代的人體特異功能現象研究中,人們的研究尚未能觸及特異功能的本質並對之進行分類。這一現象導致許多氣功愛好者盲目追求所謂特異功能,氣功愛好者盲目施放外氣,將外氣施治作為常規治療技術,因而導致自身體質急驟下降,「功能」喪失或者「前功」盡棄。這類情況的產生,是由於缺乏基礎理論研究和指導所造成的誤導現象,應當引起各類功法的足夠重視。特異功能就其來源,實際上應該分成兩大類比較貼切,即內源性特異功能和外源性特異功能。
內源性特異功能,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客觀存在的,但又不是可以明顯地表現出來或者不容易被觀察、發現的個體功能狀況。換而言之,特異功能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潛在能力,問題是你是否將其開發出來和是否掌握開發的方法。人類在遠古時代,處於青少年期,特異功能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根據對史料的研究,可以看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以及夏、商和周朝的一些皇帝,如周文王、周武王,都具有很強的特異功能。歷史上不見於史料的特異功能者則更難以數計。
內源性特異功能,其實是修真和氣功修鍊者功力上長過程中的必然產物,但絕不是終結。所以歷代先師們均告誡後學者切勿追求神通,有了神通也要慧而不用、慎用、少用,修業才能達到上層境界。顯「神通」者,非道佛正修之人,佛陀當年曾對弟子說:顯神通者非吾弟子。正確對待功能,勿使先天精華淪為後天的工具和玩物,對確保自身回歸先天具有極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不容忽視。
青少年中,通過定向性的開發培養,均可以誘發出特異功能。這其中的生理機制涉及到修真和氣功八卦生理學,限於篇幅暫不詳談。青少年中所培養和誘發的特異功能,一般多是單項性的,而且不夠穩定,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不進行修真或者氣功修鍊「補漏」,大多數人都會逐步功能消失。這是因為體內隱態質元的元精元氣盈則虧這一自然法則使然,青少年體內的先天隱態質元類精華物質元精、元氣在約十六歲左右,就開始被天地所反奪,體內先天隱態玄元物質儲備逐步損耗減少,當功能沒有先天高能量精微物質的支撐,而且又不知如何從自然外環境中攝取補充時,功能自然喪失。(圖四)
完整而系統的內功修鍊所出現的特異功能,由於在人體這一小宇宙內環境中,將人體物元(源)、質元(源)、體元(源),三大隱顯基本系統(先天為元,後天為源),從隱態和顯態兩個範疇中整體性、層次性地逐步在量與質以及整體方面向先天轉化,所以其功能層次分明,內容完整。功力層次越高其內容越全面,功能越穩定。在煉精階段,有精化所具之功能;在鍊氣階段,有氣化所具之功能;在煉神階段,有神化所具之神通。隨著精、氣、神隱顯各層次物和質以及體所凝鍊之不同而具備不同能量、不同等級、不同特點的功能。
外源性特異功能,外源性是指在自身有一定的基礎(氣或光)的前提下,由外界獲得的他力、他法,並能運用自如的特異功能。
外源性特異功能,就是流傳了數千年而未見其斷滅的道家內功法術。我們權且稱之為道家技法。道家技法在傳統理論上,前輩們認為它具有傳遞信息至高維時空、息災、祈福、除疾、修道、增益等六大特殊功效。
道家技法是藉各類全息信息符號圖形、真言、指步訣來完成特異功能表現形式的方法。具有對自身精、氣、神損耗少,不明顯影響功力進境,又可替他人消災除疾積德助修的特點,真正掌握後適而用之,可產生一些奇妙的隱顯效應。
道家技法是為幫助修真者順利完成修真事業而設的一種利人利己,隱顯能量合一而用的高級技術方法。所謂「布氣」、「外氣療法」在傳統的具有系統理論的修真學派中是棄而不用或用之甚少的方法。我們修真者中有句名言:「上士道煉神,中士道鍊氣,下士道煉精。修真界認為精和氣只是煉神的基礎物質,是一種動力燃料,如同汽車的汽油,如果任其滲漏揮發,你的生命之車將永遠無法達到下一個更美好的目的地。
我國目前有很大一批氣功修鍊者,他們因為長期將質元的內氣作為常規物質外用或者作為治療技術手段的「藥物」使用。內氣經常外泄,入不敷出,儘管苦煉多年還未達到神修的境界。因此對神修的真正高級氣功師表現出的許多玄妙,奇妙功力、功能現象不可思議,不能接受。因此而在氣功界內部也相繼發生了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氣功師互相攻擊、否定的奇怪現象。這是一種受理論和方法層次制約,而產生的無知淺陋的表現,人外有人天外天,自困井底,豈知外面的天地奇妙多彩?
對道家哲學思想和方法論的一知半解,嚴重阻礙了這些實踐者的精修進境,無疑是一種悲哀。一般的武術師(煉精之士)對練氣士的外氣傷人於無形,隔空擊人,感到驚奇,這在氣功未普及以前是不好理解的,甚至以為是魔術。但是在今天大家卻習以為常了,因為達到這一層次的人數與日劇增,已屬相當普及了。隨著煉神者的出山,現在又出現鍊氣者對煉神者的驚奇否定,這並不足以為怪。請稍待時日,讓實踐去檢驗其真偽吧。
道家技法的初乘、中乘是先師們為了方便積修,入世助道而設,這是其初衷。後來由於歷史的演變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相對於內源性特異功能而言,它的層次是不高的,因為其所運用的不是自身的體元:全息性體,而是憑藉全息符號和真言馭使外在性「初、中級全息體」,修為層次高一點的可以駕馭稍高空間層次的全息體。通過他們來完成各種特異功能形式。例如:常見的初乘技法耳報法、圓光法等等。
我國道家技法,基本上分為上、中、下三乘,每一層次在能量和效應上均存在著很顯著的差別。雖然其目的都是突破太極弦做功,但難易之別尤為明顯。
技法之初乘,也可稱之為念力技法,這種初乘之術是純以真言、告求、全息符號等技術方法為用,依靠真言和全息符號所凝集的能量產生效應發揮作用。這種初乘之術,能量不高,效果並不十分明顯,它是依靠反覆念誦和書寫獲得的信息能量。初乘技法大都在民間和一般觀、宮之中遞傳和運用。
技法之中乘,中乘技法是氣道門的重要技術法門,這一層次的技法,是按照一定程序方法進行內修鍊氣,加上掌握必要的技法技術方法,二者相結合運用的法門。一般的全息符圖門派大都屬於這一層次。「圖無正形,以氣為靈。」就是中乘層次的重要鑒別特點之一。
法之上乘,上乘技法是自我體元系統中全息性體培育成功的修持者之術,是初等量級的全息性體元神或者高等能量級的全息性體聖神與主觀意識相結合所運用之術,法無痕迹可循,全由元神或者聖神所學習運用,這種運用又分為「用神」和「神用」二大類方法,只有「神用」最符合自然客觀規律。全息性體所掌握的「全息圖式」大都是源於隱態的先天類結構圖案。其能量較一般常見的全息圖案巨大和明顯,以「一點靈光便是圖」為其特色之一。
因為技法含有歷代高功全真師父們的全息場和隱態高能量,同時具有易學易煉易成功的特點,歷史上曾有過較大的發展,而形成獨立的學說派系,例如正一派,就是其中較大的一個派別。我國民間迄今仍有一些只有初步氣功功夫,卻能熟煉運用全息圖和真言表現特異功能的人物。
這種憑藉全息符號圖案和真言馭使外在全息體來表現出特異現象的功能,可以稱之為外源性特異功能。當然,如果能在本體體元系統中培育出自身的初級全息性體和全息複製自我全息性體的修鍊者,同時也掌握了全息符號真言技法,那無異於猛虎添翼錦上添花。
凡立足於全真之道,大志實修者,請勿追求和執迷於民間和道家佛家的技法和「神通」功能,在修證的初期也不應修習某些技法。修真界的前輩們曾明確指出:內功成外法就。上乘之術,一般將在修證的中、高級階段,在顯態和隱態由恩師傳授先天無為大道技法,所獲得的方法將大大異趣於世傳之中下乘法技。
以上這種分類法只是在大的範疇上進行區分,目的是使大家便利了解和研究。嚴格說起來,內源性特異功能中,許多特異表現,自己培生之全息體並無能力完成,大多數還是要求助於高維空間的恩師幫助,或者是多維空間師父們主動在玄源信息和能量場上相助,才能順利完成,這裡就不多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