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轉帖:觀卦玩象是周易的基石(節選)

象數理是《周易》的核心秘密,是歷代掌易者不肯輕泄的絕密。今天在這裡,我主要講述「象數理」中最基礎也是最難以入門把握的「象」的問題,只要「象」掌握了,「數」和「理」也將逐步能夠得到解決!「數」和「理」的問題待我理出思路後,留待以後講座,至於「占」,那主要是操作手段、操作工具、操作方法的問題,比較容易理解,也最容易掌握,這裡就不多說了,下面開始本次講座。

一.象的簡單概念和理解

熟悉《周易》之《繫辭》上下篇者,自然會見到很多「象」之論述。關於什麼是「象」?我看至少能夠找到兩條,就是: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那「象」究竟是什麼?用通俗化的語言說,就是用照相機把萬事萬物的「形」記錄下來,這記錄下來的「形」就是我們要說的「像」,亦即「象」!如果用現代社會的文明語言來說,「象」就是充斥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形象在人頭腦中的反映!這樣的解釋雖然象哲學化語言,但是,我認為恰恰是一個學易者應該持有的理性觀念!

大家知道,人腦是一部活靈活現的照相機,它不僅能夠記錄萬事萬物形成的象,也能夠根據語言文字描繪萬事萬物的形象,還能夠創造性萬事萬物的形象,由此可見,一部機械的、依靠人操作的、高清晰度的、高性能的照相機也遠非人腦可比,人真不愧為宇宙間萬事萬物之「靈」!

談到「象」,必然涉及「形」,「形象」「形象」經常是我們口頭化的語言,但其中卻包含了我們豐富的易學理論和易學知識!

「象」與「形」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兩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現代漢語中,「形象」一詞已經成為固定語言,固定辭彙,反而湮沒了原始的詞意。而在古代社會中,「象」是理性化的語言,或者說是理性認識;「形」反而是最原始的、最直觀的、最能夠體現事物初始狀態的感性認識。「形」與「象」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是對事物的客觀認識,不參雜個人感情的原始意識;它們的不同點在於,認識的層次不同,深淺不同,一個低級,一個高級;一個粗糙,一個精細。「形」與「象」的轉換是經常的,有時甚至是瞬時完成的,感性認識的「形」也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象」,才能對事物有比較全面的認識並且做出是非曲直的判斷!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在以後的設卦觀象中,一旦由「形」轉換成「象」後,人腦立馬對事物的本質就形成了比較全面的深刻的認識!

二.象的基本描述和態度

1.宇宙的複雜、多樣、變化使其「象」也有驚人的相似性。

從現在已有的知識和觀察體系看,我們現在所處的宇宙是極其複雜多樣和變化發展的,其中萬事萬物的「象」與對應的事物具有極端相似性,這些「象」有簡單的,有複雜的;有看的見的,有看不見的;有人能夠體會的,有人不能夠體會的。。。。。。

A.我們人類描述的「象」,是運用自己已有的概念、知識、原理等去敘述、去說明的,因此,所敘述的「象」其實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事物的真實,這一點請同道明白才好。我對「象」的理解是:A.凡是有大小、形狀、長短、高低、簡單、複雜。。。。。。等一系列肉眼看的見、摸的著、能夠探測的到的事物,如日月、星辰、風雷、雲雨、霜雪、溫度、空氣、山陵、平原、河海、森林、花草、礦藏、男人、女人、語言、文字、電腦、電視、飛禽、走獸、昆蟲、鱗介、電波、細菌、病毒。。。。。。等等,都是人們能夠進行實實在在描述的「象」。

B.凡是看不見但是能夠體會的到的事物的特徵、表象,如國家、社會、民族。。。。。。等等,也是人們可以描述的「象」。

C.凡是看不見、摸不著也無法深入進行探測、體會的事物,如神、仙、鬼、人間怪異等等,還是人們要描述的「象」。這個「象」是目前最具爭議、最富挑戰、最引人入勝、也是最無奈獲知的「象」,只因各人的機緣不同,遭遇不同,所獲知的「象」就表現不同,上古時代的《白澤記》《諾皋錄》《山海經》,後世的《搜神記》等七部作品中都記錄了不少神怪故事,我從不認為作者是閑的無聊侃大山,憤世嫉俗編神化,而是不為人知的另一側面世界想通過作者之口向人們昭示看不到的領域之活動!關於此點,因見仁見智,我就不想多說了,免得人們認為我在宣揚迷信,混淆視聽!

2.古代人用什麼知識體系來描述世界上萬事萬物之「象」呢?

①古人是運用一種叫《易》的知識體系描述事物的「象」的。

《繫辭》上說:《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②古人觀象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繫辭》上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③古人是用六十四卦來表示事物錯綜複雜的變化的。

《易》的知識體系中基石是八卦,核心是六十四卦。

《說卦》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繫辭》上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④在《易》理指導下,64卦的功用得到前所未有的發揮。

《繫辭》上說: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3.今人應該傳承古人流傳下來的那些「象」呢?

最基礎有八卦之象,64卦之象,10天干之象,12地支之象,60甲子之象,河圖之象,洛書之象,三式之象等等,更複雜的還有飛禽象、走獸象、花草象、樹木象、海洋動物象、手象、面象、骨象、身象、心象、宅象、墓象、物品象、天象、地象、國象、家象、民族象等等。。。。。。

如果我們僅僅把目光聚焦在這些傳統基石上,那是遠遠不夠的,是目光短淺的,如若我們把目光放大到自然、社會、人的生活範疇,那我們接觸的易象是數都數不清的,記錄也記錄不完的。比如若把易象聚焦在微觀世界,你還會發現更多的、想都想像不到的自然新景象;如若再把易象聚焦在人的思維領域,那肯定也是一番新氣象!讓我們從基礎入手,逐步探究那些深奧的世界大象吧!

4.對大千世界之「象」應持有的態度和觀察方法

佛曰:一粒塵中藏有三千大千世界,這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每一個世界又藏有三千大千世界,這九百萬個大千世界中的每一個世界還藏有三千大千世界。僅此就已經讓我們吃驚萬分啦,如果上至蒼天,下至碧落,那麼多無窮之「象」也要靠我們肉眼去觀察,那我們肯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就是現在依靠科技手段讓我們有能力觀察到所有的「象」,但我們卻不知道這些「象」的內在聯繫和外在關係,那我們所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個孤孤零零的、死板的、毫無生氣的木偶,根本無助於我們處理好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所以,我們要想弄清楚萬事萬物之間的普遍聯繫和發展變化,要想知道萬事萬物自身的發展變化,必須用周易觀象,才能明了事物的因果,才能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夠追溯事物的本原。想必大家還記得《道德經》上說過的一句話,叫做:「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這個「道」,我理解就是要讓我們必須以正確的理念指導觀象,以正確的方法實施觀象,以特有的手段深入觀象,才能夠保證我們所觀察的「象」不偏離正確軌道,不偏離事物真實,才能夠揭開「鬼」的真面目,到那時候「其鬼」還「神」嗎???當然「不神」!!!

所以,我認為:用周易觀象是我們直觸萬物靈魂,直追事物本質,還原事物面目的唯一手段、唯一方法、唯一途徑!

基於此,我主張在周易觀象的實踐中,要學習「象」,理解「象」,牢記「象」,提煉「象」,拓展「象」,靈活運用「象」,通過提高觀「象」能力,提高自己的易技,達到聖人的境界。

理解「象」,就是要仔細玩味諸多易象所表達的意思,體會其意境,為將來正確斷卦奠定基礎。

牢記「象」,就是要把定型的卦象爛熟於心,隨時提取,隨時使用,在大腦中形成自己固有的「卦象基因」或者「排列程序」,瞬間在斷卦的第一時間內做出強烈反映。

提煉「象」,就是要把每一類卦象的共性東西集中起來,把握大趨勢,不至於丟了西瓜,揀起芝麻;把每一個卦象的特殊性提煉出來,形成自己的獨特認識。

拓展「象」,就是要把傳統的象加以引申,加以推論,加以聯繫實際,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貼近生活,緊跟時代之發展步伐。

靈活運用「象」,就是不圄於成見,要用卦理統一於卦象實踐,用靈動的思維火花審視卦象,用靈活的卦技轉換判斷卦象,用貼近生活的語言說明卦象。

真正做到上面所說的幾條,我看你的易技也就踏入了一個嶄新境界!也就能夠達到古人所說的「善易而不佔」的境界!

當然,對眾多入門易友來說,先學習傳統的象既使基礎的,也是必要的,還是精進的前提。古人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把基礎打牢靠,打紮實了,我們才能夠觸類旁通,信手拈來依據的卦象,對事物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古人又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又道出了學易的艱辛,道出了學易從量變到質變的嬗變規律。據我自己的經驗,學易一般呈螺旋式或者波浪式運動的形式,即:每達到一個易學頂峰時,就覺得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每前進一個易學頂峰時,似乎再也不能進步了,有時候還有退步的感覺,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就應該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從看似最簡單的知識溫習起,通過精思妙悟,一定能夠發現新大陸,一定能夠突破智力障礙,達到易學的新彼岸!

而對有相當基礎的易友來說,應該從卦象易入手,從生活易練手,從心靈易得手,通過修鍊自己的識神,達到空虛清靈,明心見性,才能洞悉世間萬事萬物,做到萬化於心,做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則「吉,無不利也」。

5.觀象玩占,與道合真是學易者畢生之追求目標

《繫辭》上說: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古人這段話,其實給我們學習《周易》的人指明了方向。聖人設卦觀象,就是要我們觀象體道,與道合真。《太乙》曰:多算勝,少算負;得算成,失算敗;《繫辭》也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體道悟道得道,是我們學易者畢生追求之目標,而只有高深的易道才能夠直追天地之心,體察聖人作易之情,因此,觀象玩占就成為學易者的必修課!

所謂觀象玩辭,是讓我們在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前,要仔細地玩味《周易》卦爻象、卦爻辭都說了些什麼,有什麼吉利的趨向,有什麼兇險的後果,讓我們在周密的籌算中謀定而後動;觀變玩占,是說我們有了行動的決策後,還要認真審視《周易》卦爻象、卦爻辭在變化過程中所反映的吉凶趨向,仔細地玩味其結果是符合道,還是背離道。誰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那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梅花易數》中有一首詩,曰:

「一物從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能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與心上起經綸,仙人亦有兩般話,道不虛行只在人!」

願此詩與諸位易友共勉!

三.觀象的先進思維和工具

1.陰陽

陰陽是人類最原始的觀念,它不僅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也是劃分事物種類標準,還是發現事物的動力。我們學易要認識陰陽,做事情又何嘗不遵循陰陽法則呢?有些事情男人做就是辦不成,而換了女人去辦,不費吹灰之力!老天放晴朗時,人們笑逐言開;老天變陰暗時,人們心情沉悶!久雨放晴,大地一片更新;久晴不雨,萬物一片枯焦!白天時,人們忙於勞作;夜晚時,人們樂於休息!家庭有女人時,井井有條;家庭沒有男人時,孤苦伶仃!管理層有女人時,和諧有度;純清男人時,吵鬧不已!等等…等等…,陰陽,陰陽,陰離不開陽,陽離不開陰,互為補充,互相幫助,呈現的是一片和諧狀態。一旦舊的和諧狀態被打破,新的和諧狀態未建立前,必然是陰戰陽,陽戰陰,天地一片混亂,人類到處是戰爭。就拿家庭來說,鰥寡孤獨就是家庭失去和諧最明顯的標誌,這樣的家庭一般是不會長久的,年輕的續弦,尋求新的平衡;年紀大的,凄涼地苦熬餘生,艱難地度日!

有同道要問:到底先有天還是先有地,世界上先有女人還是先有男人?其實古先聖先哲早已經回答了此問題!翻開《易經》《道德經》《佛經》《聖經》《古蘭經》等經看看,就會有答案的,正規的教科書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我的看法是:先有陰,後有陽!這點是歷代統治階級不敢承認的,是不願意想也不敢想的大問題,試問:一旦承認了陰先陽後,女尊男卑,那對男人統治的世界是個多麼大的諷刺和不甘心!當然了,這是管理層的事情,我們不必去管他!但對我們學易的人來說,應該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千萬不要人云亦云!我國的《道經》無數,許多典籍都談過「無極而太極」的學說,認為原始一片混沌分離前,還經過「五太」的歷程,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見《周易鉤命訣》],此非大聖大智大慧者不能道,個中情由非本次講座能夠說清,故從略!

這裡我要說的是:學習《周易》必須從陰陽觀念入手,認清正反、向背、上下、左右、過去、未來。。。。。。等等一系列「象」,才能為下一步深入觀象玩辭、觀變玩占打下堅實的基礎!

2.五行

①五行就是水,木,火,土,金。

它不僅是大千世界的分類,也微觀世界的分類。隨著現代科學探索、科學研究的步步深入,我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學術正在步步為全世界的人所接受!

②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

該學說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③五行學說發展歷史悠久。

我國西周末年,就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到《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

在戰國晚期,鄒衍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用來說明王朝統治的趨勢),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到漢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賦予道德含義,認為木為仁,火為智,土為信,金為義,水為禮。

④五行平衡是個宇宙和諧的基礎

五行學說,表徵的內涵是在事物整體上的均衡性,生克之間的關係,既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強,否則就會破壞平衡的生態系統,這個道理淺顯易懂,比如水多了必然造成洪水的泛濫,火多了必然造成乾旱。大家想要學好五行之間的生克,當詳細考究古人以下十分中肯的總結: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多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見熄滅;水弱逢土,必為瘀塞;土衰逢木,必遇傾陷;木弱逢金,必為折斷。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援其勢;強木得火,方泄其英;強火得土,方斂其焰;強土得金,方化其頑。

傳統五行是對宇宙間事物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一種「象」。仔細地體會五行間的生克制化關係,玩味「中庸」的思想,對四柱推命、對卦理、卦象、卦爻的盛衰判斷十分有用,就拿現實生活來說,做事老練、待人老道,是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楷模,往往「過猶不及」,是人功敗垂成的致命錯誤!所以,歷來「中庸之道」是人們處世的準則!

⑤五行的比類

五行是世界上萬事萬物的比類,也是精微物質分解至再也不能夠分解時所呈現的類象!

我們千萬不要片面地理解為世界上就只有5類具體的東西,或者有5種動植物以及生物。事實上,我們發現的還有沒有發現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你的思維一局限,那對將來理解「卦象」是貽害無窮的!究竟怎麼把事物比類呢?下面有一張圖,大體可以說明之

五行配屬關係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時 春 夏 長夏 秋 冬

五化 生 長 化 收 藏

五氣 風 熱 濕 燥 寒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五腑 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五體 筋 血 肉 皮毛 骨

五竅 目 舌 口 鼻 耳

五神 魂 神 意 魄 志

五志 怒 喜 思 憂 恐

五脈 弦 鉤(洪) 代(緩) 毛(浮)石(沈)

五色 青 赤 黃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鹹

五液 淚 汗 涎 涕 唾

五變 握 擾 噦 咳 慓

五聲 呼 笑 歌 哭 呻

五音 角 徵 宮 商 羽

五病 語 噫 吞 咳 欠,嚏

這張圖,其實主要是說人和天氣的!

是我從一個網站摘錄的,大家回去看看也就是了!

關鍵是比類,出象,盡意,玩味其中的要義!

本來,我還想說說,古人還用五行推算朝代更替呢,但事涉政治,就不亂扯啦!

3.八卦

宇宙萬事萬物的形象用什麼描述呢?睿智的聖人伏羲為我們創造了人世間最早的符號━━八卦,即: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個符號,八個卦象高度地濃縮和概括了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形象!世間人尤其是我們學易的人應該時刻以極其崇敬的心情緬懷這位創世的先聖先哲!應該在其誕辰或者仙游之日舉辦一定的儀式,紀念這位為人類做出豐功偉績的智慧開啟者!

原始八卦留給我們的只有兩張圖,即: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先天八卦圖主對待,結成四對夫妻,至今對傳統風水起實質性的指導作用;後天八卦圖主流行,至今萬事萬物的生長、發育、成熟、衰老、死絕、消亡莫不遵循其規律。至於當時原始八卦是如何具體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發明創造的,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八卦至今被少數民族視為聖物,被國外土著居民視為聖物,這不能不說八卦在當時人們生活中的烙印有多麼深刻,不能不說八卦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先進的文化,而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八卦的歷史功績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它對的人類生存和發展起到了關鍵性、決定性的作用,其意義十分深遠,其偉績難以盡書,其魅力永不磨滅!

世歷三古,人更三世,《易》流傳到現在,《連山》《歸藏》基本銷聲匿跡,唯《周易》獨顯,也是一大奇蹟!我們現在社會上使用的絕大多數都是《周易》,當然,也不排除世上還有使用《連山》《歸藏》者,據新華網貴陽3月13日電(記者周芙蓉、李忠將)貴州水書專家經過研究發現,中國少數民族水族至今還在使用的「水書」可能與《周易》有著密切的聯繫。貴州省荔波縣檔案局局長姚炳烈介紹說,他們在請水書先生破譯一隻北宋早期河南臨汝窯八蓮瓣陶瓷注碗上的符號時,水書先生按照水族的《連山易》打卦,破解出這隻碗是北宋興衰的一段史志碗。從水書先生的打卦圖來看,與八卦易經圖完全一致。破解出來的北宋史實,經與史書對照,也完全吻合。因此,專家們認為水族的《連山易》有可能是世人認為早已失傳的《易經》中的一本,即夏代《連山》。此事,中央電視台也做了相關報道。預料,隨著政治的清明,社會的認可,有識之士的搶救整理和考古的發現發掘,《連山》《歸藏》的存世及其成卦、演卦問題,也會大白於天下的,我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我手頭就有一份關於《連山》的起卦、成卦論文,各位有興趣的話,以後咱們可以互相交流!今天,我們在這裡主要說說《周易》八卦。


推薦閱讀:

[轉載]一命同看父與子(一)
轉載]准到嚇人的手相秘笈(組圖)
轉載:尋找問題,調研、科研、寫作等(朱明清) 來源:科學網
[轉載]美到讓你窒息: 帶你走進"人間仙境" (
【轉載】小鹿連體衣

TAG:轉載 | 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