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張學良,一個叫張大千 | 半個世紀兩頓飯

一個叫張學良,一個叫張大千| 半個世紀兩頓飯2014-05-18更多新聞請點第一收藏1cang張學良和張大千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傳奇人物,一個是指揮千軍萬馬的愛國名將,一個是憑藉畫筆浪跡天涯的國畫宗師。他們身世不同,但因書畫相識相知,在半個世紀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年輕時的張學良和張大千(二人年輕時並無合影留世,圖為PS)張學良宴請仿石濤畫專家張大千張學良多才多藝,愛好廣泛,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尤有興趣。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29歲的張學良子承父業,開始統率東北軍。國讎家恨,無以雪恥,張學良為排解憤懣抑鬱,通過各種渠道收買書畫名作品賞。在他的辦公室旁邊,有一間專門的儲藏室,收藏的都是古畫珍品及當代名人佳作。張學良和張大千的相識,緣於石濤的畫。1929年,張學良實現東北易幟,次年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1931年入主北平行營。時局動蕩,軍政事務纏身,可是對於書畫藝術的興趣卻絲毫不減。每當得到佳作,他總要邀請書畫名流到公館一同鑒賞。有段時間,張學良特別喜歡收藏石濤的畫。但是,經行家鑒定後發現,他花重金買回的有很多是贗品,而且均出自張大千之手。這使張學良極為驚詫,同時也有了面會這位仿造高手的念頭。張學良打聽到張大千是四川人,長自己三歲,曾留學日本專門學畫,回國後一度入僧,還俗後以法號「大千」行名,居住在北平長安客棧。一天,張學良派副官給張大千送去了請柬,邀請張大千參加自己舉辦的一次宴會。接到請柬後的張大千有些忐忑不安,他覺得張學良與自己既不相識,也不來往,張學良為什麼請自己赴宴呢?張大千一時拿不準主意了,去還是不去?正在張大千疑惑不解時,客棧的門開了,差人領進來三位軍人,為首的一位英俊威武的軍官含笑說道:「哪位是張大千先生」?張大千答道:「我就是張大千,請問閣下尊姓大名?」張學良答道:「我是張學良,久仰先生的大名,今日幸會。專程請您到公館敘談敘談!」張學良說完上前握住了張大千的雙手。張大千此時茫然不知所措,他只好隨張學良一同走出了客棧。半小時後車子駛進了張學良官邸。在張學良官邸的客廳里,張大千看到桌上已經擺好了宴席,坐席上坐滿了京城書畫界的名流,其中有齊白石、周養魘、陳半丁等書畫大家,張學良拉著張大千的手把他引入上座。張大千謙讓一番後才悻悻的滿腹疑慮的落了座。少頃,張學良又請來夫人,見有女賓入席,張大千心中才稍有寬慰。席間,張學良起身敬酒道:「今日請諸位來是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仿石濤畫專家張大千先生」。然後對張大千先生說:「大千先生,我的收藏中有很多是你的傑作呀。」說罷,哈哈大笑起來,隨之客廳里響起了一片輕鬆的笑聲。「諸位,為我們相識、為我們今後成為好朋友乾杯!」張學良再次為大家敬酒。張大千不但沒有受到非禮,而且被張學良夫婦奉為上賓,且名聲大振。他對張學良的寬宏大度所折服。從此,兩人開始有了交往,以至於日後感情愈來愈深厚。「兩張」爭購《紅梅圖》1930年,張大千在北平琉璃廠偶然覓到了清初名家新羅山人的一幅《紅梅圖》,經仔細鑒賞,他認為是真跡無疑。於是,他與古玩店老闆經過討價還價,最後以300塊大洋成交。可是,張大千身上沒有帶足夠的銀子,經雙方協商在第二天一手交貨、一手交錢。事也湊巧,張大千剛走不久,張學良也帶著侍衛來到了古玩店。張學良一眼就看準了《紅梅圖》。「掌柜的,你的這幅畫要多少銀子呀?」張學良問道。掌柜的見是張學良將軍,忙賠笑道:「司令官,這幅畫不能賣了,請您包涵。」張學良問道:「為什麼不能賣?」掌柜的說:「剛才一位先生已經把此畫買走了,明天來取畫。」張學良忙問道:「他出了多少錢?」掌柜的說:「300」塊現大洋。」「那好,我給你500塊現大洋,你賣不賣」?一下子多賣了200現大洋,又礙於張學良的權勢,掌柜的猶豫了片刻,還是把這幅畫賣給了張學良。第二天,張大千如期帶著300塊現大洋來到古玩店。掌柜的不好意思告訴了張大千說:「你選的畫已經被張學良買走了,實在對不起。」張大千聽說是張學良買走的畫,知道此畫已經無法追回了。只好一路嘆息而歸。

七情九態張大千大千為學良趕畫燎美髯 學良送大千返京用專機1935年10月,張大千應楊虎城將軍的邀請到西嶽華山寫生,小住西安楊虎城公館。那時,張學良任「剿總」副總司令,當時也正在西安。由於東北軍當時處境不佳,張學良心情不暢,因此張大千沒有打擾張學良,打算稍微休息後就動身返回北平。張學良得知張大千來到西安的消息後。親自來到楊虎城公館拜見張大千。此時,張大千已經收拾完行裝準備啟程了。張學良的突然駕臨,使張大千極為驚喜。寒暄後,張學良提出要張大千賜作一幅《華山山水圖》。張大千面帶難色地說:「時間倉促,恐怕來不及了,請漢卿寬諒,日後補上。」而張學良求畫心切,極力懇求,並承諾作畫後用自己的專機送張大千飛往北平。張大千盛情難卻,只好隨張學良來到了金家巷的張公館。稍事休息,大千先生開始潑墨揮毫。一時間,筆走龍蛇,墨生彩熠,終於一幅筆暢墨酣的《華山山水圖》躍然紙上。張大千急於復命,便將畫在烘烤爐上烘烤。由於連日勞碌,一不留神,火苗燒著了畫紙。張大千急忙撲救不成,反倒被火苗燎去了一截美髯。張大千哭笑不得,只好重新繪製,直至晨雞報曉才放下手中的畫筆。張學良得到這幅佳作後心滿意足,特派他的專機把張大千送回北平。張學良的這一舉動轟動了整個北平書畫界。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們傳為佳話廣泛傳誦。後來,張大千為了表示對張學良的敬意,又精心繪製了《黃山九龍瀑布圖》贈與張學良。此畫也頗受張學良賞識,雖然幾經輾轉,卻一直伴在張學良身邊。

《黃山九龍瀑布圖》張大千作,送張學良學良贈回當年《紅梅圖》,大千報以新制《臘梅圖》1961年3月1日,僑居海外的張大千赴台灣探親。經台灣當局批准,他拜會了正在軟禁的張學良將軍。兩位闊別26載的老朋友終於又見面了。他們互相擁抱,仔細的端詳,兩人眼中都溢滿了淚花。雙方都情不自禁地感嘆歲月的無情。真是人生易老呀!進入客廳,雙雙入座,談笑風生。不久,話題又回到當年在北平爭購《紅梅圖》的往事來了。張大千不無遺憾的說:「那次我的錢如果帶足了,那幅畫就不是你的了,」接著兩人捧腹大笑起來。短暫的相聚後又要離別,彼此很有感傷。張學良和趙一荻親赴台北國際機場為張大千夫婦送行。登機前,張學良將一個用紅綢子包裝得非常精美的禮品包送給張大千,並囑咐道:「一點薄禮,不成敬意。不過,你一定回到家中時才能打開!」張大千雙手作揖,一邊道謝作別,一邊登機……。隨著飛機的巨大轟鳴聲,飛機起飛了。張大千透過飛機的旋窗注視著雲層,心中又無比的感慨。他小聲對夫人徐雯波說:「漢卿送我的是啥子東西嗎,非得要我回去才能看」?嘴裡說著,手就不由自主的打開了禮品包,映入眼帘的正是當年與張學良爭購的《紅梅圖》。霎時,張大千潸然淚下,看著裡面夾著信箋:「爭購一事並非奪人之愛,實是不能自禁。事後,輾轉難忘,甚是感愧。」張大千看後,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回到家中,他的心情仍然難以平靜。為了回報張學良的深情厚誼,他閉門謝客,專心致志,精心創作繪製了《臘梅圖》,並託人轉呈張學良。這幅張大千的精品書畫作品,張學良甚是喜愛。特意將這幅作品掛在書房裡面,不時觀賞,聊以慰藉思友之情。

《梅花圖》張大千1979年作於摩耶精舍,縱134厘米,橫66厘米(註:張大千酷愛梅花,故梅畫很多,此梅花圖並非送張學良的那幅)辦畫展漢卿雪中送炭,憶當年大千再贈梅花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1971年,張大千準備在美國舊金山砥昂博物館舉辦40周年作品回顧展。因為需要在不同時期的代表作,他又不得不向世界各地的藏家征借作品,在台灣的張學良深知張大千作品的價值、也更體諒張大千此時的急迫心情,於是,把他愛不釋手的精品書畫《黃山九龍瀑布圖》寄給了張大千先生。張大千接到畫作時非常感動。想起了10年前張學良在台北機場送他的《紅梅圖》的情景又浮現在他的眼前。他沉思良久,鋪開宣紙,又為張學良畫了一幅《梅花圖》,但是,仍覺得意猶未盡,便又在作品上題寫了一首七律《贈漢卿學良兄》:「攀枝嗅芯許從容,欲寫橫斜恐未工,看到夜深明月蝕,和畫和夢共朦朧。」張學良與張大千的晚宴:菜肴里的政治1978年,在海外漂泊多年的張大千,舉家遷往台灣定居。這對張學良而言,無疑是件大喜事,他因此又多了一個幽居生活的好去處。人稱大千莊園的「摩耶精舍」建在台北市郊區雙溪至善路,建築風格為中西合璧,充分體現了這位藝術大師獨具匠心的追求。園中的假山魚池,小橋流水,曲徑幽亭,相映成趣。張學良每每置身其間,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彷彿又回到了東北老家的大帥府,親切之情油然而生,因而,張學良也成了這裡的常客。

位於台北市郊區雙溪至善路的摩耶精舍,「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乃台靜農(著名作家、書法家)題寫

晚年張大千與徐雯波在摩耶精舍賞花

1980年,張大千在摩耶精舍後院梅丘石前留影,胡崇賢(蔣介石御用攝影師)攝,張大千死後骨灰葬於梅丘之下張大千素喜梅花,也經常揮筆作梅。張學良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就是與張大千一起賞梅、論梅,並饒有興緻的觀看張大千畫梅。這期間,張大千創作了上百幅梅花圖,張學良則講了上百個關於梅花的典故,這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大快事。張大帥請張少帥吃年夜飯1981年農曆新年,張大千在台北外雙溪的摩耶精舍以「大風堂」名餚邀請張學良夫婦吃飯,為了助興,張大千還特意請來了姜兆伸夫婦、張群極其長子張繼正夫婦一同作陪。於是張大千擬定菜單準備親自下廚做菜,卻遇到了重重阻礙,並被多方猜疑。最終,在元宵節後這次聚會才得以實現。張大千先生親自配料下廚掌勺,留下系列經典菜肴。七十梯號兩公尺多高的圍牆與木門後方是個庭院,進門後中央是通往二樓的樓,旁邊掛著張大千畫的《黃山九龍瀑》,藍與黑的山嶺上有一間農舍與一處涼亭,畫的右上方題著許多字,其中有「漢卿先生」四個字。樓梯將一樓區隔為兩個部分,右邊是客廳,左邊是書房,書架上堆著歪七扭八顯然經常被抽出來又隨手放回去的書籍。書、紙張與雜物之間有一個很大的長方形鬧鐘,分針指著它右邊的《孫子兵法》。而《孫子兵法》與桌子前沿一摞疊得高高的書,幾乎遮住了牆上署名「經國」寫的一幅字:「森森君子節,奕奕古人風。」

1947年,張學良和趙一荻在台灣新竹縣井上溫泉住所,張學良與妻子趙一荻合影,1946年-1957年張被軟禁在此;1957年10月被命令搬遷到高雄西子灣

1958年張學良將軍在台北北投幽雅招待所

趙一荻在北投幽雅招待所院中的大樹下留影

1960年7月他再次奉命要搬家台北北投,北投成了他在台灣的最後一站,整整待了34年,張學良可以說是在這邊頤養天年,直到台當局對他解禁,讓他徹底自由可以到夏威夷和兒子團聚

晚年張學良夫婦合影面對書桌的牆面中央是個看起來入冬後從未使用過的壁爐,上面擺著四幀老夫妻合照的像片夾、蔣介石的紀念金幣、蔣介石與蔣宋美齡合照所製成的瓷盤,另有三座寫著致贈單位名稱的座鐘。最引人注意的還是掛在壁爐上方牆壁正中,有著蔣宋美齡簽名的國畫,兩側另各掛一幅長形的國畫。張學良穿件暗紅格子毛料厚襯衫,戴著黑色毛線帽坐在書桌後,他剛放下電話,便對著客廳喊:「小妹,大千來電話,請我們過年去他家吃飯。」張學良笑著說,「張大帥請張少帥。」傳來趙四小姐的聲音:「你們三張一王轉轉會又到吃飯的時候啦?哪天?」「預定大年初二,跟張岳公、王新衡(蔣經國同學,曾是監視張學良的官員,因與張性情相投,同好美食,成為好友)約好了他再打來。」仍是趙四小姐的回應:「你怎麼老喊他張大帥?」「要怪去怪記者,大千那年回台灣,一家報紙把他的稱呼少寫一橫,張大師就成了張大帥,跟我,同行,他大,我少。」「你們這二張喲。」趙四小姐帶著點嬌嗲的聲音。張大千精心設計菜譜

張大千號稱自己有三絕,首要的不是書畫,而是做菜士林外雙溪的摩耶精舍內,進大門後有個池塘,假山假水配著座小橋,池裡種了荷花,池邊有芭蕉。往右手邊,玄關左手是客廳,兩排木頭沙發麵對面,最裡面靠牆的木櫃里則擺著從各地搜集來的奇木怪石。再往裡,天井處又有兩個小池子,假山上流下潺潺的泉水。天井周圍恰分出四個房間,西邊是畫室,北邊是夫人的待客室,不過郭小庄的聲音卻從東邊的飯廳傳來。飯廳後的廚房內走出在摩耶精舍幫忙的小乙,他邊走邊念著手中的一張紙,後面跟著的是張大千的四川內江口音:「找南門市場地下層左手邊第一家。烏參買回來我自己發,明蝦要大要新鮮,先訂八隻,要他們除夕送來。」小乙應了聲,將紙條收進口袋,到門外騎上川崎機車離去。張大千扶著眼鏡追出來,小乙已不見人影,他順了長須一把:「成天急急忙忙的,忙什麼忙。」他折身進屋,隨著郭小庄的歌聲哼了兩句,進畫室。張大千坐下後拿起筆,舔舔墨,正想在畫紙上落筆,忽然停下,他找出張較小的紙,一筆筆工整地寫下:乾貝鴨掌、紅油豬蹄、菜薹臘肉、蚝油肚條。他停下筆略為思考,再寫:干燒鰉翅、六一絲、蔥燒烏參、紹酒燜筍、干燒明蝦。又停下筆,用筆頭搔著遮掩在長須裡面的臉頰,思考一下,再寫。寫著寫著,他嘆口大氣,自言自語:「哎,老糊塗了,漢卿東北人,過年怎能漏了餃子……菜夠了,該包個什麼餃子……」張大千又陷入他的菜單里,這次想的時間較長,然後露出微笑。「給他甜的,豆泥蒸餃。」說著,筆已朝紙落下。遲來的晚宴1981年2月20日正月十六。張大千夫婦在門口迎接客人,見到張群和張學良、趙四小姐就張開兩手迎上去:「鄉長、漢卿,酒菜齊備,就等諸位。」張群露出淺淺微笑:「又麻煩你了,大千,你家門前很熱鬧。」「年前就開始了。」「我們吃我們的,幾副老骨頭,他們還能怎麼樣。」說是這麼說,一行人垮著臉地走進屋內的飯廳,一張圓餐桌已擺滿了菜,張大千招呼大家坐下,喊著:「先上鴨掌、豬蹄、酒,熱菜慢點來。」

「三張」合影,左起張學良、張大千、張群(張大千同鄉,國民政府高層人士,喜書畫,富收藏,1929年因迷石濤畫而結識張大千,爾後情逾手足)客廳內的電話直響,雯波夫人去接。「哪位?喔,大千請朋友吃飯,三張一王轉轉會,客人到了,馬上開飯。沒別的人,再說一次,您哪個單位的呀?」講著,雯波夫人朝張大千眨眨眼。張群沒說話,舉起杯子朝其他人比,沾了沾唇。梁如雪(情治人員,專門負責監視張學良)站在屋子外,聽見張學良的聲音念著:「乾貝鴨掌、紅油豬蹄、菜薹臘肉、蚝油肚條、干燒鰉翅、六一絲、蔥燒烏參、紹酒燜筍、干燒明蝦,大千,你今晚準備的菜真不少。」張大千的笑聲,他說:「過年,總不能請你吃牛肉麵(張大千最拿手的)。」又傳來眾人的笑聲。「這道西瓜盅倒很別緻。」張學良的聲音。「喏,我發明的菜,這道西瓜盅,先把瓜肉挖出來,菜呀肉的放進去,用半個西瓜皮當鍋子去蒸。」張大千的四川口音里充滿熱情。又傳出來一陣笑聲和誇讚聲。「大千的夫人好,這麼多年都幫他夾菜,體貼。」這是張群的聲音。「免得他大褂的袖子沾到菜,打翻了杯碗。」雯波夫人說。「也是,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張大千笑著說,「她不讓我吃的就不夾。」「醫生規定的。」雯波夫人說。又是一陣笑聲。酒酣意暢,張學良別出心裁地要把菜譜留作紀念,並請張大千提款。這菜譜是張大千親自擬定和書寫的,並不算珍貴,但張學良對張大千的厚愛之情,著實令在座的人們感嘆不已。張大千尊重張學良的要求,遂把來賓及宴客日期具實填寫清楚,並題:當日摩耶精舍垂絲海棠盛開,賓主近半日之歡等句。一位穿著花布衣服的歐巴桑走出屋,見到院子里的梁如雪,朝她比比手,梁如雪上前解釋。「我是隨張漢公來的,在外面等就可以。」「張漢公交代,外面冷,你到客廳里坐。」梁如雪不好再堅持,隨著歐巴桑進客廳,找張椅子便坐下,歐巴桑端來一杯茶,另一個盤子里有些炒得還冒著煙的菜。「大師自己炒的六一絲,說請你也嘗嘗。」「不好意思──」「大師的規定,在摩耶精舍,沒人餓著。」梁如雪恭敬地又接下一碗飯和一碗湯。梁如雪小口吃著飯菜,屋內的談話聲音很大,她坐著也能聽得很清楚。「漢卿,有餃子,我做的豆泥蒸餃。」張大千的聲音,「當點心,燙,先吹吹。你跟我夫人求求情,我,只吃一隻。」又是一片笑聲。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梁如雪站起來,主任帶著五六個幹員進來,雯波夫人聞聲出來。「是周主任,吃過飯沒,來,一起吃。」「來給張大師拜年。」主任冷冰冰的聲音。「都正月十六了,燈籠都放過,年過完啰。」雯波夫人笑眯眯地回道。「那──」主任看了梁如雪一眼。裡面的飯廳傳來一陣吃東西的聲音,然後再傳出張大千的聲音:「這頓飯原來年初二要吃的,東搞西搞,要不是張岳公出面,還不知道哪天才能吃成。今天大年十六了,過了元宵,不過對我們這幫子老朋友,照樣算過年。」傳出鼓掌聲,張學良也喊著:「過年,照樣過年。」「所以,我準備了元宵。」張大千說,「幫我把瓦斯爐拿到這邊來,我在桌邊給大家煮元宵。」主任連再見也沒說,領著人大步出去了。雯波夫人朝梁如雪笑笑,慢慢走回飯廳。梁如雪聽不見室內有人講話,突然間摩耶精舍安靜得如同深夜般──不,她聽見開水的噗噗聲,聽見下元宵的聲音,聽見輕微的碗匙碰撞聲音,然後是張大千的聲音:「來,今晚不管糖尿病、血壓高、心臟病,每人一碗兩顆元宵。」屋內一片沉寂,只聽到吃元宵的窸窸窣窣聲音。似乎元宵很燙,有人吱吱吱吸著元宵里的芝麻,也有人呼呼吹著湯,沒人說話,很久沒人說話,似乎那是碗好吃得不得了的湯,所有人忘記了說話。幾分鐘後,是張學良的聲音:「兩字任人呼不肖,一生誤我是聰明。」聲音停頓了好一會兒,「我有幾句話,小妹,辛苦了,記得我寫過的那幾句吧,大廈即傾、樹倒猢猻散之後,仍有紅顏知己,捨命相從,坐通牢底,生死不渝。我張學良這一生,何其有幸,何其有幸。」沒人應聲,但所有吃元宵、喝湯、碗匙的聲音全都停止。

摩耶精舍的餐廳,牆上是那張宴請張學良時的菜單(圖中紅圈)

菜單落款,寫著宴請日期和來賓名單

張國立著《張學良與張大千的晚宴》書封,用的是張大千的菜單和白菜蘿蔔畫日後,張學良又來到「摩耶精舍」把裝裱好的長卷展現在張大千面前,正是那日的菜譜。張大千深為感動,他在接裱的空白處,欣然補畫了一撮鮮綠的蘿蔔纓,五顆圓潤的紅羅卜,翠葉紛披的大白菜,相互匹配得相映生輝。張大千畫完後又筆下生情題寫來臨一首詩作為跋文:漢兄以愛所書菜單裝成見示,卷有餘紙試數筆博笑。壬午閏4月16日,愛杜多。

1981年7月7日,張大千在摩耶精舍畫《廬山圖》(人生最後一幅巨作,歷時1年多完成),從左至右:張群、張大千、王新衡、張學良、徐雯波歲月割不斷友情,然而歲月卻是無情。1983年4月,一代國畫宗師張大千先生駕鶴西去。張學良聞訊後懷著無限悲痛和傷感,憑弔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國畫大師、摯友。追憶往事,張學良和張大千半個多世紀的友情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定居夏威夷的張學良時常遙望大海獨自凝思,眼前縈繞故園的山水人情,那裡有張大千先生無數次激情繪製大好河山,那裡是他和張大千的情愫所在,那就是中華民族永恆的根!(參考資料《張大千與張學良的書畫緣》河沿漁人、《張學良與張大千的晚宴》張國立著
推薦閱讀:

《後唐宋體詩話》 序    二十世紀舊體詩史的建構
世界中心在21世紀向何處轉移?
20世紀西方最有影響力的著名性文學家
詹姆斯?邦德的半個世紀
她隨性種些花草 卻芬芳半個世紀

TAG:張學良 | 世紀 | 張大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