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各朝代簡介(三)
西晉滅亡後,漢族在江東建立東晉政權。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東晉政權維持了長期的偏安統治,到公元420年被劉裕所建立的宋(南北朝的南朝宋)所取代,共享國103年,歷4代11帝。公元316年,西晉的末代皇帝司馬鄴被俘,宣告了西晉的滅亡,但一些晉朝的舊臣並不甘心亡國的命運,仍在全國各地積極活動,準備恢復晉朝的統治。三一七年,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渡過江的中原氏族與江南氏族的擁護下,在建康稱帝,國號仍為晉,司馬睿是為晉元帝,因其繼西晉之後偏安於江南,故史家稱之為東晉。公元346年,東晉安西將軍桓溫伐蜀,次年3月克成都,控制漢水上游和四川盆地的成漢政權滅亡。至此,東晉統一了南方,與後趙隔秦嶺淮河對峙。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政權形式的時間實際是在公元311年,當時西晉處於崩潰邊緣,但沒有明確滅亡。東晉建立的時間一般被視為司馬睿稱帝的時間,即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東晉被劉裕取代。(二)皇帝世系表姓名廟號謚號字在位時間陵墓司馬睿中宗元帝景文317—322建平陵司馬紹肅宗明帝道畿322—325武平陵司馬衍顯宗成帝世根325—343興平陵司馬岳——康帝世同343—345崇平陵司馬聃孝宗穆帝彭子345—361永平陵司馬丕——哀帝干齡362—366安平陵司馬奕——海西公延齡366—371吳平陵司馬昱太宗簡文帝道萬371—372高平陵司馬曜烈宗孝武帝昌明373—396隆平陵司馬德宗——安帝——397—418休平陵司馬德文——恭帝——319—420沖平陵十二、南北朝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一)北朝北朝時期自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華北開始,至589年隋滅陳為止。經歷北魏、東魏西魏對峙、北齊北周對峙三個時期,並包括隋立國至滅陳時期。北魏、東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鮮卑族建立,北齊則由胡化漢人所建。1、北魏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公元四七一年,北魏孝文帝即位,開始了北魏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五歲登基,二十四歲正式接替文明太后執掌政權,執政伊始,他便開始了「文治」政策。為了加強同漢族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交流,公元四五九年孝文帝以南征為名義,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至曹魏故都洛陽。由於洛陽遠離鮮卑貴族居住的平城,保守勢力相對弱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孝文帝開始了他的改革。首先,孝文帝下令鮮卑人改穿漢人服裝、禁止說鮮卑話,廢除了鮮卑族的種種特權。後來又將鮮卑諸姓改為漢姓,其中拓跋改作元姓,另外還有一些鮮卑姓氏都改為長孫、穆、奚、陸、賀等漢族姓氏,孝文帝還通過婚姻方式來加強鮮卑同漢族的關係,同時在政治上大力重用漢族官員,以漢族習慣進行治理。通過孝文帝的一系列漢化改革,使得漢族的先進文化及先進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統治中,中國的北方已經開始進入了其民族融合的階段。孝文帝死後,北魏開始逐步走向衰落。在其後的三十幾年中,魏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等人先後執政,他們逐漸廢棄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復了鮮卑族的特權,於是新的矛盾產生了。公元五二六年末,五二七年初,六鎮起義爆發。公元五三四年,北魏的孝武帝因不滿當時實權人物高歡的脅迫,出走於長安宇文氏家族,而高歡則另立元善見為帝,於是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帝王列表廟號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號獻明皇帝拓跋寔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圭386—409年 登國 皇始 天興 天賜北魏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409年—423年永興 神瑞 泰常北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424年—452年始光 神麚 延和 太平真君 正平南安隱王拓跋餘452年承平(永平)北魏恭宗景穆皇帝拓跋晃北魏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452年—465年興安 興光 太安 和平北魏顯祖獻文皇帝拓跋弘466年—471年天安 皇興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拓跋宏)471年—499年延興 承明 太和北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500年—515年景明 正始 永平 延昌北魏肅宗孝明皇帝元詡516年—528年熙平 神龜 正光 孝昌 武泰北魏肅祖文穆皇帝元勰孝宣皇帝元劭北魏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528—530年建義 永安長廣王元曄530—531年建明節閔皇帝元恭531年—532年普泰安定王元朗531年—532年中興武穆皇帝元懷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532年—534年 太昌 永興 永熙2、西魏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與高歡所建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宇文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謚號姓名在位時間 年號文景帝元愉508年建平西魏文帝元寶炬535年-551年大統廢帝元欽552年-554年恭帝拓跋廓554年-556年3、東魏東魏(534年-550年)由鮮卑化漢人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為自己登上帝位而鋪路,並與宇文泰所建的西魏對立,建都鄴城(今屬河北省)。在整個東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高歡控制著政權,他只是玩弄權術,積極籌備篡位,因此國內土地兼并問題嚴重,民族矛盾尖銳,而且屢敗於西魏。公元550年,當二十七歲的孝靜帝以為高歡已死,自己可以親政時,東魏隨即被高歡之子高洋所廢,東魏亡。東魏只經歷一帝,享國十六年,此後東魏全境進入北齊的統治。帝王列表謚號 姓名 在位時間年號孝靜皇帝元善見534年—551年天平:534-537元象:538-539興和:539-542武定:543-5504、北齊北齊(550年—577年)於550年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北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佔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同時與其並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梁、陳(取代梁,但只佔有前者部分領土)等。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後,北擊庫莫奚、東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屬匈奴族),南取淮南,勢力一直延伸到長江邊,這時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例如,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定,不過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仍相當於倍田,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間。另外還規定了賦稅。帝王列表廟號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號文穆帝高樹北齊高祖神武帝高歡北齊世宗文襄帝高澄北齊顯祖文宣帝高洋550年—559年天保北齊恭宗閔悼帝 廢帝高殷559年—560年乾明北齊肅宗孝昭帝高演560年—561年皇建北齊世祖武成帝高湛561年—565年太寧 河清北齊敬宗 後主惠烈帝.安帝高緯565年—577年天統 武平 隆化北齊穆宗元成帝高延宗576年德昌北齊元宗 幼主順哀帝高恆577年承光5、北周北周(557年—581年)又稱後周(唐宋以後鮮用),宇文周。由宇文泰建立,北魏六鎮之亂後,宇文泰投靠以受爾朱氏之命入關中討伐叛逆,後來投於以關中隴西為地盤的大將賀拔岳的麾下,而宇文泰亦漸漸受重用。控制洛陽的高歡認為賀拔岳有不臣之心,故使隴西秦州軍人刺殺賀拔岳。將領就擁立宇文泰為統帥,結果成為關隴的主人。宇文泰只是表面上服從高歡。北魏孝武帝討伐高歡失敗後逃奔關中。宇文泰收容了他。不久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殺,宇文泰擁立西魏文帝,建立西魏。而東方的高歡在孝武帝逃入關中後擁立東魏孝靜帝,把朝廷遷到河北鄴城,建立東魏。西魏建立後,宇文泰成為大丞相。宇文泰在三次戰役中大敗東魏大軍,奠定宇文氏在關中的基礎。宇文泰任用蘇綽等人改革,使西魏進一步強盛。甚至攻入南梁的成都,奪取西川地盤。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護承繼。次年,宇文護得將領支持,迫西魏恭帝禪讓,由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即大周天王,建立北周。建都長安(即今陝西西安)。宇文覺不滿宇文護專權,策動政變不成反被殺,宇文護擁立其庶兄,是為北周明帝。幾年後,明帝被殺,又擁立其兄弟為北周武帝。宇文護執掌政權十五年,成為北周主宰。他承繼宇文泰、蘇綽的政策,消滅威脅北周的武將,使北周更鞏固。武帝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宇文護的威望大降,武帝乘機殺了宇文護,重奪政權。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華北。581年,楊堅代北周,改國號隋,北周亡。帝王列表廟號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號德帝宇文肱北周太祖文帝宇文泰孝閔帝宇文覺557年北周世宗明帝宇文毓557年-560年武成:559-560北周高祖武帝宇文邕561年-578年保定:561-565 天和:566-572 建德:572-578 宣政:578—宣帝宇文贇579年大成:579—靜帝宇文衍579年-581年大象:579-580 大定:581(二)南朝東晉十六國之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分裂、南北對峙的階段。在南方,雖然先後有劉宋、南齊、蕭梁和陳四個政權的更迭,但這中間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餘的時間,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終建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共59年。南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3年,但由於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歷3代4帝,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最終喪亡於隋朝之手。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於北方強敵之手。歷史上把宋、齊、梁、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南朝的歷史是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南朝的皇權比較強大,門閥士族社會地位雖然高貴,卻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隨著江南開發的不斷深入,土著漢人在政治上逐漸上升,步入官僚行列,為皇帝所倚重。從梁陳之際開始,南方內地的土豪,也成為割據的一方勢力。1、宋朝宋武帝劉裕原為東晉北府軍的將領,在桓玄之亂後掌握朝廷。他為了獲得聲望來篡晉,發動了兩次北伐,共收復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關中後被胡夏佔領)。之後劉裕殺晉安帝,改立晉恭帝。並在兩年後(420年)如同魏晉舊事篡位,建國南朝宋,東晉亡。南方進入「南北朝時期」。北方至440年由北魏統一後,方與南朝宋形成南北對峙。宋武帝出身於軍旅,為人剛毅儉樸,稱帝後仍力行節儉,一時政風甚佳。但是他似乎不重視皇室教育,以至於所託非人,釀成巨變。他察覺當時世族權勢盛重,君主威權移墜,所以在朝政上重用漢族掌握機要,軍權重鎮則託付給宗室皇族。由於宗室掌握軍權及政區,因此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與宗室時常發生骨肉相殘的大屠殺。宋武帝去世後由宋少帝繼立,因為嬉戲失德,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及謝晦所殺,改立宜都王義隆,是為宋文帝。他後來與北府名將檀道濟剷除把持國政的徐羨之等人,至此政局穩定。宋文帝提倡節儉並澄清吏治,開創了「元嘉之治」。430年開始,宋文帝屢次北伐,但由於準備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錯誤指揮,以致「兵荒財單」,國力大減。名將檀道濟因軍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剷除
齊,又使南朝宋失去能與北魏制衡的大將。於是當北魏發生蓋吳起事時,南朝宋因內部矛盾,沒能即時北伐。到450年時,宋文帝再度北伐,初期取得較大戰果。450年秋末,魏軍全面反攻,甚至一度進抵長江北岸,但因水土不服,將士多染病而北還。南朝宋在此後,國力衰破,無力再舉。453年,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殺,三子劉駿趁機率軍奪位,即宋孝武帝。他為人荒淫猜暴,姦淫其侄女,發生兩起宗室戰事,最後還屠廣陵城。當時民謠言道:「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即表示這段歷史。其子前廢帝繼立後又大殺宗室,後為湘東王劉彧所殺,是為宋明帝。然而他亦大殺宗室,使宋孝武帝的子孫盡亡。其子宋後廢帝繼立後政局動湯,履有叛變,將軍蕭道成漸漸掌握軍權。後廢帝去世後,蕭道成擁立宋順帝,獨攬朝政。在消滅政敵袁粲與沈攸之後,於478年篡位,建國南朝齊,史稱齊高帝,南朝宋亡。宋皇帝世系表武帝劉裕(420-422)420年稱帝在位2年少帝劉義符(422-424)文帝劉義隆(424-453)孝武帝劉駿(453-464)前廢帝劉子業(465)明帝劉彧(465-472)後廢帝劉昱(蒼梧王)(473-477)順帝劉凖(477-479)2、齊南朝第二個王朝。蕭道成創建。都建康。疆域北至大巴山脈和淮南,西至四川,西南至雲南,南至今越南橫山,東南直抵海濱。歷七帝,共二十四年(479~503年)。蕭道成,低級士族出身。領兵三十多年,他利用劉宋末年皇室內部、君臣之間相互殘殺的混亂局面,以中領軍掌握實權,於升明三年(479年)代宋稱帝(見齊高帝蕭道成),國號齊,年號建元,歷史上又稱南齊、蕭齊。齊初雖對宋末暴政作過一些改革,注意勸課農桑和學校教育,但人民的負擔並未減輕,瀕於破產的農民紛紛淪為豪強大族的隱戶。齊世寒人興起的趨勢繼續發展,中央以寒人掌典機要,地方則重用典簽,對皇室和方鎮嚴加控制、監視,門閥士族的實權進一步削弱。齊初,鑒於宋末統治階級內部相互殘殺而失天下的教訓,終齊武帝蕭賾之世,雖然爆發過唐寓之暴動,尚能維持政局的穩定。齊明帝蕭鸞在位五年,皇室間的相互殘殺更甚於宋末。高、武子孫,幾乎被蕭鸞殺絕。蕭鸞死後,繼位的蕭寶卷(東昏侯)更是專事殺戮的暴君,人人自危,眾叛親離,政局混亂達於極點。永元三年(501年),宗室雍州刺史蕭衍自襄陽起兵攻佔建康,盡殺明帝後裔,次年稱帝,建立梁朝,齊亡。齊皇帝世系表①太祖高皇帝蕭道成,字紹伯,蕭何之24世孫。427年生,470主掌劉宋軍權,477殺後廢帝,立准帝。479禪位建齊,崩於482年,在位4年,壽56歲。善草隸書。②世祖武皇帝蕭賾,字宣遠,高帝長子,生於440年,482年3月即位,崩於493年,在位12年,壽54歲。③鬱林王蕭昭業,字元尚,武帝長孫,蕭長懋(崩於493年)長子,生於473年,493年7月即位,在位1年,被蕭鸞所殺,年21歲。④海陵王蕭昭文,字季尚,武帝孫,長懋次子,生於480年,494年7月蕭鸞擁立即位,11月被鸞所殺,年15歲。⑤明帝蕭鸞,字景棲,高帝侄,父蕭道生,生於446年,494年11月即位,在位5年,崩於498年,年52歲。與侄子蕭遙光合力,494、498三次殺高帝武帝子孫封王者殆盡。⑥東昏侯蕭寶卷,字智藏,明帝二子,生於482年,498年7月即位,在位4年,殺尚書令懿激起蕭衍起兵,被衍殺,年19歲。⑦和帝蕭寶融,字智昭,明帝八子,生於487年,501年3月即位,在位1年,被衍廢殺,年15歲。3、梁梁朝的建立者蕭衍擅長文學,499年被任命為雍州刺史,他乘齊國內亂,發兵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蕭衍是為梁武帝,共在位四十八年。在武帝時期,北方的魏國已經衰落,再無能力對南方形成威脅。這本應為南方發展的大好時機,但武帝卻昏庸無能,縱容大臣剝削人民,卻又以自己節儉為借口,對一些忠臣的建議置之不理。公元五四八年,從東魏投降梁的大將侯景倒戈。他以武帝從子蕭正德為內應,進攻梁國。次年,侯景攻陷台城。此時,梁武帝早已餓死於城中,其子蕭綱即位,是為梁簡文帝。公元五五一年,侯景殺死簡文帝,因此梁已完全處於崩潰的邊緣。王僧辯,陳霸先等南朝將領集結餘部,終於打敗了侯景。公元五五七年,在討伐侯景的戰爭中發展起來的陳霸先滅梁,後又在權力爭奪中,殺掉了原先的上司王僧辯,於是建立了陳。至此,梁宣告滅亡。南朝-梁(502-557)帝王世系表武帝(464-549)502年稱帝在位48年。武帝蕭衍,502年廢南齊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蕭衍信奉佛教,生活簡樸,但政治昏庸,549年死於侯景叛亂,時年86歲。簡文帝(503-551)549年即位在位2年。簡文帝蕭綱,武帝第三子,在位2年死,時年49歲。元帝(508-554)552年即位在位3年。元帝蕭繹,武帝第七子,在位3年被殺,時年47歲。敬帝(543-557)555年即位在位2年。敬帝蕭方智,元帝子,在位2年被陳霸先廢,558年被殺,時年16歲。梁亡。4、陳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是為陳武帝。此時,中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便註定是短命的。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後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陳朝疆域以太建(569~582)時為最廣。太建五年伐北齊,得和、南司、衡、巴、羅、定、揚、霍、合、江、西楚、東廣、淮、涇、南譙、東豫、光、建、譙、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僅恢復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復了淮北的部分州縣。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陳的統治,但畢竟由於國力衰微。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南朝陳一家。公元五八三年,陳宣帝卒。其子後主陳叔寶即位,此時北方已被隋朝統一,全國的統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楊堅滅陳,結束了中國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南朝陳(557年~ 589年)帝王世系表武帝陳霸先 高祖(557年~559年)從村官到皇帝的政治道路,主要作為平定大小亂,為陳朝打下江山。早年擔任建康守油庫小吏的時候,受貴族賞識,平步青雲,廣東一帶平叛有功而聲名鵲起。通過平定「侯景之亂」,功高一世的陳霸先漸漸控制了梁朝的政權,並於太平二年(557年)禪梁稱帝,稱帝後平叛之戰主要有三:「平王僧辯余部之戰」「平蕭勃之戰」「平王琳之戰」。文帝陳茜 世祖(560年~566年)在位7年。性格沉敏雅量。父陳道譚,字子華,初為梁吳興太守。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龕、張彪。授會稽太守。陳武帝即位,立為臨川王。後率軍駐南皖。559年,武帝死,宣皇后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定計秘不發喪,召其還朝,立為帝。改元「天嘉」,566年改天康。曾平湘州王琳、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東陽留異、建安陳寶應之亂。天康四月癸酉崩,享年44歲。卒謚文帝,廟號世祖。他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這時陳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廢帝陳伯宗 (566年~568年)文帝長子。永定二年(558年),陳伯宗為臨川王世子。次年文帝即位,立為皇太子。天康元年(566年),文帝卒,即皇帝位,以叔父安成王瑣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次年改元光大。光大二年(568年),又進瑣為太傅、加殊禮。國家大師皆決於瑣。尚書僕射列仲舉、中書舍人劉師知等謀奪瑣權,不成,均被殺。瑣遂專政。後瑣以宣太后名義宣稱文帝遺志廢其為臨海王,自立為帝。太建二年(570年)卒。史稱廢帝。宣帝陳頊 高宗(569年~582年)在位14年。性格寬容有謀。陳茜的弟弟。他本來是廢帝陳伯宗的輔佐大臣,後廢掉了陳伯宗,自立為帝。他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573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佔了呂梁和壽陽,一度佔有淮、泗之地,但最後被北周奪走。陳後主陳叔寶(583年~589年) 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日與妃嬪、文臣游宴,製作艷詞。隋兵南下時,恃長江天險,不以為意。
推薦閱讀:
※故宮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武王定都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證明的道理之所在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禽簋銘文
※為什麼歷史上對元朝總是輕描淡寫?疆域最大的朝代,不應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