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無量壽經大意 (第三集) 1992/12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22-0003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大乘無量壽經大意 (第三集) 1992/12 美國達拉斯 檔名:
請掀開經本第十八頁。這是講到本經的正宗分,我們看到阿彌陀佛在因地裡面求學的經過,這些地方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這一品經裡面,後面有十首偈頌。在這十首偈頌裡面,我們已經能夠看出來,佛以殊勝的大願普度眾生不是偶然的。前面兩首是贊佛,這都曾經跟諸位報告過,這是禮貌,後面是他的弘願。
佛法裡面講的願就是我們世間人所講的立志。我們知道人不能沒有志向,人要沒有志向,那一生就不可能有成就;像船在大海裡面航行,沒有方向,沒有目標,諸位想想,他前程就無法想像。一個人在這個世間生命的流程實在就跟流水一樣,從前佛門出家人稱為雲水僧,這很有道理,就像行雲流水一樣。有智慧的人他能夠把握著這一段流程,把自己的本來面目找回來;沒有這種覺悟的人,隨波逐流,這在佛門就是說的六道流轉。善心善行在三善道流轉,如果心行不檢點,造了些過失那就是三惡道流轉,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教我們覺悟,第一就是要明了這個事實真相,唯有明白的人才有超脫的希望。
阿彌陀佛是我們修學最好的一個榜樣,釋迦牟尼佛在經裡面對他的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那是把阿彌陀佛讚歎到極處了。所以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證果,以及證了果之後,幫助法界無量的眾生,沒有一樁不值得我們學習,沒有一樁不是我們的典範。所以我們一看人家立的什麼願(這是什麼樣的志願)?第三首就說:
【願我得佛清凈聲。法音普及無邊界。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凈絕塵勞。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
到這是一段。人家發的是什麼願?在十法界當中真正超脫。真實的成就是諸佛如來,真正有志的人要向諸佛如來看齊,他能成佛我為什麼不能成佛?這樣的人才叫真正有志氣。不但要像佛一樣的成就,還要像佛一樣的的慈悲教化眾生。後面三句意義就非常之深,開頭是說智慧。佛法自始至終就是求智慧,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從外面學得來的,就像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具足。本來具足,現在沒有了,現在變成沒有智慧了,智慧跑到哪裡去了?智慧還在,不是真的沒有,不是的,是有東西把它障礙住了。好像我們白天的太陽,太陽有沒有?有,被雲層遮蓋住看不見了,那個濃濃的密雲就是障礙。遮住我們本性智慧功德的雲是什麼?就是底下講的塵勞煩惱,就是這些東西。
塵是比喻染污,我們桌子很乾凈,一天不擦上面就落了灰塵,就染污了。一個月不擦就染污很厚了。你才曉得塵土如果累積下來,這東西就看不見了,就被塵土掩埋了,這個事情大家很容易理解。我們的本性從無始劫以來就被五欲六塵染污,從來就沒有把這個染污清除一次,沒清除,生生世世的染污,一直到現在還在受染污。所以我們的真性,真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就是被這些污染掩埋了,掩埋得太久,我們就根本不曉得自己還有自性,自己還有智慧德能,不知道!嚴重可怕到這樣的程度。這就是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為我們指出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每個人都有真心,真心佛性的德用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
所以佛法教給我們什麼?佛實在是什麼也沒有教給我們,只是教我們自己恢復自性而已。佛哪有法予人?佛在經典上所講的一切,就是他自己在沒有修學之前也跟我們一樣,他是怎麼覺悟的?怎麼修行的?怎麼樣把這些塵勞洗刷乾淨自性再恢復出來?無非是把這些事實,他的經歷、歷程敘說給我們聽聽而已。聰明人聽了就覺悟了,他有我也有,他能夠恢復我也能恢復,這就是佛度化眾生之能事!所以這前面兩句『智慧廣大深如海』是『內心清凈』,這都是自性本來具足的。
『超過無邊惡趣門』。我們今天念念都是惡趣,念念在造惡!就像《地藏經》上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天天在造作,哪一天才能超過?要想超過只有清凈智慧這才能辦得到。這是敘說的真心本性的智慧德能。下面兩句就是教給我們恢復自性的秘訣。我們今天講『塵勞』,塵與勞都是比喻,比喻什麼?『無明貪瞋』,無明是塵,貪瞋是勞,貪瞋好辛苦!這障礙。用什麼方法去這個障礙?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禪定,定力,『三昧力』就是定力。定力能夠叫『惑盡』,惑是無明,『過亡』,過失就是貪瞋。換句話說,無明貪瞋就是說的貪瞋痴三毒煩惱,無明是痴。
要想斷三毒煩惱就不能沒有三昧。我們念佛修凈土的人,修學的目的就是要得念佛三昧;賢首宗的人修學以《華嚴經》為主,他們的目標是要得華嚴三昧;天台宗的人希望得到法華三昧。三昧不成,就沒有能力斷貪瞋痴。這個經文裡面貪瞋要是斷掉了,貪瞋是事,得事一心不亂,無明是理,無明破了一分就得理一心不亂。要是講到果位,貪瞋要是斷掉了就證阿羅漢果,小乘的阿羅漢。如果在大乘佛法,我們這個法是大乘法,大乘圓教貪瞋斷了是七信位的菩薩。無明破一品就是初住以上的菩薩,這是《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如果沒有得到念佛三昧,我們的修行就沒有成就,念佛三昧在凈宗經典裡面就叫做一心不亂。三昧有淺深差別不相同,理一心是甚深的三昧,功夫成片是淺顯的三昧;換句話說,能念到功夫成片,貪瞋雖然沒有斷有能力伏住,有這個能力。伏住就是不起現行,雖然有煩惱,煩惱不起作用,煩惱沒有斷,這樣的能力就可以往生,這是凈宗修學的殊勝。修別的法門,這樣的功夫還不行,還不能算是有成就,但是在凈宗就行了。這是講自己修學的綱領。
下面發願利益眾生也像過去諸佛一樣,也像過去無量佛能夠教導一切眾生。這個世間最苦的無過於生老病死這些苦惱,這一句裡面,就是十九頁第一行的末後這一句,下面這一句把我們世間所有的一切苦都包括在其中。佛在經典上常常講的三苦、八苦、無量的苦惱,唯有佛能救度。佛用什麼方法救度?下面講的六大綱領: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
佛教菩薩的,你要能用這六個原則去生活、去處事待人接物,你就能超越眾苦,就能超越。菩薩行跟我們苦惱的凡夫,實在就是一念之間,常行六度的人快樂,真是離苦得樂!布施反面是慳貪,慳貪很苦惱,日子不好過;持戒的對面是造惡業,持戒是度惡業,忍辱是度瞋恚,精進是度懈怠,禪定是度散亂,智慧是度愚痴。你想想看它的反面這六樣,這六樣就是我們世間相,世間人就是乾的這六樣。慳貪、惡業乃至於愚痴搞這個,苦不堪言,搞六道輪迴。覺悟的人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修的叫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究竟圓滿,人家的生活是究竟圓滿的,我們不曉得,我們的生活苦不堪言!
實在要從事相上講,菩薩心跟凡夫心沒有兩樣,不一樣的在哪裡?不一樣的就是覺、迷,迷了就叫凡夫,覺悟了就叫做佛菩薩,不相同就在此地。譬如說布施,佛在經上講的有三大類,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種果報財富、智慧、健康長壽你都要,如果你要不修因,這三樣東西從哪裡來?有果一定有因,有因一定有果,修因才能得到果報!做生意會發財,某人做生意發財了,你去做他那個生意看看你發得了財發不了財?為什麼他做發財,你做不發財?人家有財他有命,人家前面種的有因,你沒有見到。某一種行業發財那只是緣,有緣沒有因不能結果,有因沒有緣也不能結果,因緣聚會果報就現前了,是這麼一樁事情。
世間法是無量因緣,沒有一樁事情是偶然的,沒有。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辛辛苦苦謀生賺錢,賺到錢養家,養家是布施!你是布施這一家人,供養這一家人,如果念頭一轉我是布施供養,你看快樂就無邊了。不曉得這是布施,不知道那是供養,做得好辛苦!我真是做牛做馬,還債欠他們的,一肚子怨氣出不來,生活愈過愈苦。你看這念頭一轉這就是覺跟迷。迷的時候確確實實是討債還債,覺悟的時候不是討債還債是修布施供養。以財富來布施供養,以我們智慧、體力、勞力來布施供養,不一樣,念頭一變,這個人的心情就起了變化,他就快樂了。我們布施供養不曉得到哪裡去修,哪裡曉得一天到晚都在修,修的不知道。在家裡面你把這個家庭整理得很有秩序,環境清潔整齊,讓一家人生活的舒舒服服,這是你的勞力也是在布施。這個勞力在佛法叫內財,我以我的辛勞,以體力來做布施,來做供養。家庭瑣碎的事情就是菩薩道!
所以諸位要去讀《華嚴經》,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五十三位菩薩代表在我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個方面,這裡面的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從早到晚所做所為全叫菩薩行。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他在生活當中,沒有離開生活。所以一看到布施,決定不能想到到寺廟裡面去奉獻一點,舍一點錢,那叫布施。那也是布施,無量布施裡面你只曉得一種,你不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作所為統統是布施、是供養。你去上班,你在一個公司裡面你盡心儘力努力工作,這是對公司的布施,對社會的供養。你能夠起這個念頭,你自在了!你也不在乎待遇了,也不在乎升遷。非常辛勤的工作,沒有被人發現,升遷輪不到自己,調整待遇輪不到自己,自己心裡會不會難過?不難過。為什麼?我修布施供養,我在這裡行菩薩道,我的目的不是求這個而來的,生活能過得去就好。他自然就不一樣。
可是諸位要知道,這樣修的功德存在,果報存在,眼前如果沒有得到好的報酬,後來的果報不可思議,那是你的果報累積在後面,那就殊勝了。一念之間,破迷開悟。要曉得迷的是什麼?對生活迷,對工作迷,對環境迷,對前途迷,沒有一樣不迷,佛教你覺悟,教你開悟。樣樣都覺悟,對人、對事、對物沒有一樣不覺悟,一覺悟才曉得我從早到晚原來修的是圓滿的六波羅!所以這每一條都不是那麼樣的狹隘,那麼樣的窄小。菩薩修萬行,萬不是一萬,那是形容詞,形容菩薩行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不外乎這六大類,這六度就是六大類,無量無邊的心行歸納起來不出這六大類,每一類裡面都涵蓋著無量無邊。
所以我在講席裡頭舉例跟諸位說,在美國最明顯的例子,你們每個人都有醫藥保險,醫藥保險是付出。付出去又很難過,我又不生病,月月要我付出這麼多錢,付得不甘心。如果你念頭一轉,我這個付出去的是布施供養,我布施給那些有病的人,供養這些病苦之人,幫助他們。這個念頭一轉,心情就不相同了,你會歡歡喜喜的付出,我在修布施供養,你這個修布施供養自己得的果報就是不生病。你要是天天付醫藥費,準備將來自己生病的時候保險公司給你付醫藥費,你這一念你就不能不生病。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法從哪裡來的?心想生的。常常想著我將來要生病,預備這一批醫藥費你就非病不可,將來這些錢等到你生病的時候去受用;如果我把這個醫藥費布施供養給社會上一切病苦之人,那我就不會生病了,布施供養了。
同樣一樁事情,那個念頭一變就是覺了,覺這是菩薩行,不覺的人念念為自己那是凡夫行,那個苦,付出去的痛苦,將來用更苦。用要生病,拿出去苦,將來用它還苦;你現在拿出去自在歡喜,將來受用也自在,受用是健康長壽。你們會開車的人,車要保險,月月要繳保險費,你念頭一轉,我這個保險費是布施供養那些不幸出車禍的人,幫助他們,你這一生行車平安,絕對不會出問題,有護法神保佑你。為什麼?你是菩薩,你行菩薩道!一念迷的人就是念著將來我萬一不幸出車禍有保險公司賠償,你怎麼會不出車禍?天天念車禍念念就念來了,迷悟不一樣!
你想想看你們是不是天天在修布施供養,但是不知道,迷惑顛倒。你今天一覺悟了你就知道,我每一天時時刻刻都在那裡修布施供養,布施供養福無邊!這是告訴你布施供養不一定在佛門裡頭,不一定見到法師給他一個紅包,不是這樣的,這個供養很難收到效果。假如這個法師不是真正修行的,你這個錢供養多了,法師為非作歹,你幫助他造惡業,那你反而有罪過,你哪來的功德?佛門裡面修福,我常跟佛門的同修出家人講,你們要不認真的修行,那些來供養的都造了罪業,幫助你造罪業;你們真正修行,他們才種了福,才有福。不是看到出家剃頭供養他就有福報,沒那回事情,你得看他是不是真修行?是不是將來能有結果?他真正能往生,真正開悟證果,那你供養他那福報就大了。他將來還要墮三途,那你有什麼福報?沒有福報,等著他來生還債就是了。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現在放債,將來他還債,干這些事情。
「法布施」,是你自己知道利益眾生的種種的方法能夠教導別人,這是屬於法布施。法布施裡面有世間法、有佛法,我們在佛法上懂得一些,要盡心儘力的去幫助別人。世間法也不例外,我知道的一定布施供養別人。今天這個世間法裡面都講求專利,自己有所發明不肯修布施供養,要求專利。可是專利你所得到的是非常有限,你得到的好處很有限,如果你要是布施供養,你所得到的利益是無量無邊。這個世間人不懂,世間人迷,看得很淺見,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沒有看到無量無邊廣大的利益,他沒有看到,這是愚痴,這是迷惑顛倒。
像特別是幫助病苦的人這些醫藥,醫藥發明了不肯公布,對處方不肯告訴人,他要專利。只有向他買,他不教給你怎麼樣製造,不教給你怎麼樣配方的,他得的利益有限。真正覺悟的人,他要知道有一種藥物能治病,他會完全公開,處處告訴人,唯恐人不知道,希望個個人都能得到這個處方,藥到病除,那個不相同的!這在一念覺迷。法布施決不吝法。佛告訴我們,吝財的人他得的果報是貧窮,吝法的人他得的果報是愚痴,所以反過來他的果報是富貴,是聰明智慧,這我們一定要覺悟。
佛法更是如此,我們在《彌陀經》裡面讀過周利盤陀伽,這是世尊在世的一位弟子,這個弟子是一切弟子當中最愚痴的。他哥哥出家了,他想出家,哥哥就勸他不要出家,他說你沒有能力、沒有善根,太笨了。沒有記憶力,教你一句偈,一面教就一面忘,教上句不曉得下句,教下句上面一句忘掉了,這怎麼能學?怎麼能出家?他很悲哀、很可憐,佛看到了,佛看到叫他來,佛給他剃度出家了。別的人就奇怪了,看他一點善根都沒有,他怎麼能出家?佛就告訴他,他前生是三藏法師,怎麼沒有善根?因為吝法,給人講佛法留一半,不肯完全教人,為什麼?怕別人將來超過自己,所以這一生得愚痴果報。佛以後教他念笤帚,掃地的笤帚,念上面字忘下面,念下面忘上面,他也很難得,努力的學習,最後這兩個字念成功了,念開悟了,證阿羅漢果了。
這就是說明過去雖有善根,一念愚痴造成了嚴重的障礙,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得人身難,聞佛法更難,聞到佛法如果不能依教修行,這一生真叫空過了。要做一個佛的好學生、好弟子,依教奉行,決定不懷疑,念念利益眾生,不要為自己著想,把自己最好忘掉。能夠忘掉自己,你做利益眾生的工作就像《行願品》裡面所說的「不疲不厭」,這才能真正做到。佛法是人天眼目,像一個人的眼睛,這是比喻說唯有佛法才能教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就是指我們本人,認識自己,認識我們生活的環境,唯有佛法能幫我們做到。所以對佛法決定不能自私自利。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佛門裡面沒有覺悟的人也真的有,不是沒有。我這一次在邁阿密聽到的,授三皈要收錢的,聽說傳一個三皈要五十塊,授一個五戒要一百塊,都有價錢的。這個我們查遍《大藏經》,佛沒有這個說法,還有價錢。所以
五年前,黃念
無畏布施是別人身心不安,無論是哪一方面,或是因人,或是因事,或是因疾病,或者是因災難。總而言之,他身心在不安的時候,我們幫助他、安慰他,盡心儘力幫助他解決困難問題,使他得到身心安穩,這一類叫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所以布施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布施的心是沒有邊際的,布施的事、布施的物也是無量無邊的。佛教給我們這樣去做。
持戒,戒是守法。佛教給我們戒律,我們要記住戒律的精神,戒律的精神小乘戒是自利的,大乘戒是利他的。在自利,佛教給我們「諸惡莫作」,這就是自利,利他的是「眾善奉行」,這是一切戒的基本的原則,永遠不會改變的。再推而廣之,國家的憲法,所有一切的法令規章,社會的道德觀念,風俗人情,你想想看它的目標是不是同樣建立在自利利他的基礎上?都是從自利利他來建立的。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的生活規範我們都要學、都要遵守。家有家法,國有國法,入境隨俗,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風土人情法令規章不一樣。在從前社會是閉塞的,接觸還不太容易,現在是開放的,每一個國家都歡迎你去觀光旅遊。每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不能不預先去打聽打聽,一定要遵守,就是守規矩、守法,持戒就是這個意思。
你能夠守規守法,你必定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得到大眾的愛護,我們能跟人和睦相處。「禮」,在中國《禮記》上面定義講得很清楚,禮叫曲禮,換句話說,就是委曲求全。自己要受委曲,這樣才能夠和睦相處。不要叫人遷就我,我要能夠遷就別人,這是禮,這叫持戒。所以持戒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通達人情世故,能夠在這個社會上不被世人所棄,目的就達到了。
忍辱就是忍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耐心,小事有小的耐心,大事有大的耐心,沒有耐心怎麼會有成就?精進,進是進步。所謂是不進則退,這個時代永遠都是在進步的,進步裡頭要注意那個「精」字,無論是世法、佛法要想有成就就要專精。我們世間法裡面要想自己事業成就,你對事業不專就不可能成就,今天想做這個,明天想做那個,一生是一事無成,決定不能成就的。
我在小的時候我的父親教訓我,就是他自己一生的經驗,就是一生當中沒有一個目標,沒有一個方向,所以一生一事無成。他將他的經驗告訴我,要我在這個社會上專學一樣東西,專攻一樣東西。我家的這個老人當年在世的時候是黨政軍統統都做,這裡做幾年,到那裡做幾年,再到那裡做幾年,所以這個地位永遠是低的。同時在一塊做的軍人,抗戰期間他的朋友當年階級相同的都當到軍長、司長,我父親那時候的階級是副營長,還不是營長。那個時候最初他是做軍,以後搞政,再去搞黨,所以一生一事無成,他得的這個教訓,教給我無論從事於哪個行業一生做到底,決定不要改變,這是他一生失敗的經驗。
世法、佛法都一樣,你如果學佛今天想參禪,明天想學密,後天又想持戒,再又想念佛,你這一生一事無成,一樣也學不成功。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好,門門都能成無上道,門門都能得三昧,你要一門才行,這很重要!你念佛,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個三年、五年決定成功;參禪也不例外,只要你專精,你會得禪定,你會開悟。就怕的是亂,就怕的是雜,學得太雜、學得太多,不行!真正學的,學很多東西有成就的,歷史上也有不是沒有,少數,那叫什麼?天才!我們有沒有那種天賦?不是普通人,中下的人必定占多數,他學的時候要專,正如同《三字經》上給我們講的「教之道」,教是教學,教學的道理,「貴以專」,專就行了。所以精是純而不雜,這樣的精,求進步就對了。西方的科技文明這一百年來突飛猛進,你問問這些科學家各個專精,他成功了。
定,這個地方講的定也不專指禪定,因為六度是生活規範,是生活的綱領,它不是戒定慧裡面的定。這個定就是你心裏面有主宰,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這就是定。譬如我念佛,遇到參禪的人,我念佛的心不動,不會見到他我就學參禪去了,定就沒有了,這個定是說的不被外境所轉。我們在世間法裡面,或者是專攻某一門學科,不會被其他學科所動搖;我們專門從事一個行業,不會被別的行業所誘惑,這都叫定。定簡單講胸有主宰,這是定。慧就是對眼前一切事物了了分明,一絲毫不迷惑,這是慧,不能不知道。提起來樣樣知道,樣樣清楚,自己胸有主宰。
這六條是佛教給我們日常生活的原則,能夠照這樣做這就是菩薩,所以菩薩行跟我們凡夫行都離不開這六大類。菩薩這六類是覺的一面,我們是迷的一面,一體的兩面,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佛法之妙處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說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實在講就是世間法。世間法為什麼說是佛法?世間覺悟了,覺了就叫佛法,迷了就叫世間法。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沒有界限,就是迷悟!一念覺,凡夫成佛,一念迷佛成眾生,就是一念覺迷。底下這兩句好,能做到了才真正滿足菩薩的弘願: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菩薩幫助一切眾生,一定是順應眾生的根性。根性沒成熟的,接引他、誘導他、幫助他認識佛法,幫助他修學佛法;已經認識的、已經修學的幫助他成佛。這兩句涵蓋到初學一直到等覺都包括了,佛門常講的四生九有這兩句統包含了,什麼樣的根性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幫助他。。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這兩句話我們應當牢牢的記住,因為世間人往往把修福看得非常重。供養恆河沙數的諸佛菩薩,聖人!那個福報太大,佛在此地給我們講真話,不如你自己求正覺。如果我們講滅罪消災,了生死出三界,那要『堅勇求正覺』才辦得到,單單靠供養恆河沙聖是辦不到的。『供養恆沙聖』,那是福報,果報還是在六道,在人天裡面享福而已,對於了生死出三界沒有辦法。這就是普賢菩薩在《行願品》給我們講的廣修供養,他做了一個比較。他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這就說明財供養是福報,法供養是定慧。而法供養當中,他又說了七種,這叫歸納。法供養歸納成七大類,第一大類他就講依教修行供養。佛在經上給我們這些教訓,我們能夠遵守,能夠依照來修行,這是法供養裡面第一供養。這就是多少人希求的消災滅罪。什麼方法消災滅罪最快速、最有效?依教修行供養最有效。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裡面。你看看人家的見解,人家的思想,他的修學,我們自己跟他比較比較就曉得為什麼他能成佛,我們不能成就。這一對照就明了了,真的是句句都要學習。
【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
我們自己要把自己安住在什麼地方?我們建一個道場,我們在這裡安住行不行?我們找個深山,找一個寂靜之處,在那裡蓋個精舍搭個茅蓬,在那裡修道行不行?什麼地方是我們安居的所在?三摩地!三摩地是梵語,《楞嚴經》上就是講的這個事情。這部《大佛頂首楞嚴經》實在講就是講了三樁事情,奢摩他,三摩,禪那,就講這三樁事情,這三樁都是禪定的別名,安住在定中!凈宗的三摩地就是一心不亂,教下天台的三摩地就是摩訶止觀,華嚴賢首宗的三摩地就是法界觀,也是屬於止觀的一種。你看修學哪一個法門,他的三摩地的說法不一樣,但是雖然說法不一樣,他的境界是相同的,就是我們經題裡面講的清凈心、平等心、覺心,心要安住在這個地方。
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什麼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一切諸法的真實相你統統都明了了,心就安了。心安就是心裡再不會有妄念,心要安住在這個地方。只要得到心安,你一定放光照一切,這個放光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這個光是什麼光?是真心本性裡面本具般若智慧的光明,大慈大悲的光明。我們上次講的《地藏經》,《地藏經》序分裡面講的十種光明,我們肉眼凡夫見不到,鬼神、天人見得到。肉眼雖然見不到,有一種感應你能夠體會,一切眾生看到你生歡喜心,為什麼會生歡喜心?你光照到他,他沐浴在你的圓滿光明之中,心裡生歡喜。雖然他肉眼見不到,他確確實實是在光明裡面,這生歡喜心。不能生歡喜心的業障很重,對光有障礙,業障稍微輕一點的人會生歡喜心,見面聞聲都能生歡喜心。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到確確實實是這樣的。所以
【感得廣大清凈居。殊勝莊嚴無等倫。】
這兩句就是講的極樂世界。他還在因地,這個極樂世界還沒有成就。雖沒有成就,這個地方隱隱約約的就有這樁事情,這不就是佛所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因地心想生的,我們十方世界接觸這個法門是我們自己心想所生的,彌陀心想跟我們自己的心想相同!相同就是共業,現出這樣一個世界。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
『常』是講的時間;無邊是講的空間。無盡的時空當中,所有一切眾生,彌陀的願望是希望大家統統到極樂世界來,到了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達到究竟圓滿的成就。末後這一首是求佛給他證明,他的願心是真實不虛,不是感情。就是不是從感情上建立的,是從真心是理性的智慧上建立的大願。這是我們在正宗分裡面一開端向阿彌陀佛學習,有了願,願一定要有行,沒有行,這個願就落空了,這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看看底下這一章「至心精進」。
我們學佛,自己學佛,看看一般人學佛,有沒有問過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學佛?有人為了發財學佛,佛菩薩保佑他發財,有人為了陞官學佛,有人為了家境平安學佛,有人是自己生活過得太苦了學佛,都有。再說得好聽,有人研究佛法道理佩服了才學佛。實在講我也看了不少佛教的書籍,也看了不少高僧、居士的傳記,真正講為了生死出三界來學佛已經很難能可貴了。我只見到六祖大師一個人,你看他在《壇經》上所講的,五祖問他,你到這來幹什麼?他說我來作佛的。哪一個人是為了作佛而學佛的?我沒有動過這個念頭,也沒有聽說哪個人動過這個念頭,他是來作佛的。我只在《壇經》上看到六祖。我看到他這一句話嚇了一跳,這個人怎麼這麼自大。對,沒錯!你今天再看看法藏,那六祖不如他,差太遠了,六祖只說他要作佛,你看他不但要作佛,他還要:
【都勝無數諸佛國者。】
他要成佛,還要比其他一切諸佛都超勝他們,這是六祖也沒有想到。從這一點來看就能看出這個人了不起!這哪裡是普通人。他請教世間自在王佛,我這個願能不能達到,佛並沒有以為他狂妄,為什麼?他並不是狂妄,他是從內心裡真正發的願,佛告訴他:
【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
這就是告訴他,你的心真,你的心誠,你又能夠精進不懈怠,哪有得不到的?你的願一定會成就,這一段問答非常重要。我們中國人常講「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所以關鍵就是真誠、恭敬,真誠敬,敬就是精進,我們常講敬業,敬業的精神就是此地講的『精進不止』。精進不止,你對你的事業才真正敬重。真誠敬這三個字是秘訣,成功的秘訣,無論世出世間法,你只要具足這三個字沒有不成就的。在這一段經文裡面,他在世間自在王佛,求學時間之長也是不可思議。因為那個時代人的壽命長,所以佛給他講經說法千億歲,這是求學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給他講了些什麼?給他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為他:
【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凈。廣大圓滿之相。】
這就簡單講就是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二百一十億』是表法不是數目字,因為這個經是圓滿的大經,不要看它分量少。什麼叫圓滿?就是在中國我們所說的大、小乘十個宗派教義它統統具足,這就是圓滿,一樣都不欠缺。二百一十億是密宗的教義,前面十六正士也是密宗的表法。密宗十六跟二十一都是代表大圓滿,顯教裡面《華嚴》用十代表圓滿,方等經多半用七,你看《彌陀經》就用七代表圓滿,它那不是數字。要是數字,你們想想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好玩?每一家都是七重行樹,七重羅網,家家都一樣,這有什麼好玩的?你看一家統統看到都這個樣子有什麼好玩?不好玩。它是代表圓滿。什麼叫圓滿?隨心所欲,我想什麼樣子就變什麼樣子,那才圓滿!所以這是密宗的表法。
這個經文字不多,義理是圓滿的,所以這叫做大經。實在講跟《大方廣佛華嚴經》沒有兩樣,我過去在講席里也常常說到,假如一個人真正發心將來要弘揚這一部經,一定要通達《華嚴》。《華嚴》、《法華》一乘圓教的經,不通達這個經講不出來。為什麼?因為這個經是《華嚴經》的精華,是《華嚴經》的大綱,你要不真正通達,你怎麼曉得它裡頭的味道?所以它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所以佛給他講什麼東西?就把十方一切世界統統介紹給他,讓他認真了解,你想這一種課程內容真正是太豐富、太真實了。這裡頭沒有假設,沒有理想,純粹是事實。他了解也都看到了,佛以神力把諸佛世界展現在他的面前,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他統統看到了。這人家采什麼?采人之長,舍人之短,十方世界覺得不太好的地方統統不要,優點好的地方統統採取,他來建造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就變成所有一切諸佛世界裡最圓滿的,這麼樣建立的。所以不是憑空想像的!像我們現在說觀光旅遊考察回來再建造,這是符合科學的精神,真是合情、合理、合法,你讀了不能不佩服。所以底下這段經文就敘說:
【法藏聞佛所說。皆悉賭見。】
他也看到了。佛給他說明他聽清楚了,也看到了。
【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於彼天人善惡。國土麤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
極樂世界是這麼來的,換句話說,他這個世界是集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真善美的大成,它這麼來的。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缺陷他統統捨棄,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緣起,講西方極樂世界的歷史。他修學的經過。他修學的時間五劫,滿足五劫。
【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
前面說二百一十億,這個地方說『二十一俱胝』,二十一俱胝就是二百一十億,為什麼這種寫法?因為夏老是會集五種原譯本,這個經是會集的,會集的時候不能更改原經上的一個字,不可以更改。二百一十億是這個本子上摘錄下來的,二十一俱胝是那個本子上會集起來的,所以他這個本子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的原文,一個字沒有更動。同時也就在此地告訴我們二百一十億是意譯的,完全從意思上翻譯的,二十一俱胝是印度梵文的數目字,數目字的單位,這兩個一合起來看是梵華都看到了,這兩個意思都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我們知道了,他是用五劫的時間來修習,這個世界成就了。世界初成,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還住世,還沒有圓寂,諸位要曉得,他那個時候壽命長四十二劫,法藏比丘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才五劫,他的壽命四十二劫,當然他沒有圓寂!這個世界建成之後,趕緊
在我們中國鄭康成跟馬融學,學成功了,老師嫉妒,老師曉得這個學生將來成就一定在我之上,很不服氣。不服氣用什麼方法?想方法謀害,害死他。他學成之後回家,老師帶著學生給他送行,送到城外十里長亭,擺上酒宴給他餞行,老師有預謀!每一個人給他敬酒,一個人敬三杯,一百個人就先灌他三百杯,先把他灌醉然後好下手。哪裡曉得鄭康成酒量大,三百杯下去連小小的禮節都不失。
這就說明嫉妒賢能這個煩惱也是與生俱來的,不會嫉妒賢能的太少太少了。我們中國古時候這是管仲這個老朋友真正是能夠成就賢能,在我們後來佛門看到的六祖大師遇到印宗。那印宗是真正了不起,印宗給六祖剃頭,剃了頭之後反過來再拜他做老師,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這是了不起。我們今天看看此地,世間自在王如來對法藏不但沒有一絲毫的嫉妒心,由衷的讚歎,不但讚歎,而且叫所有的學生都去跟他學,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這超過了鮑叔牙,超過了印宗,這是我們真正要學的。他那一報告,佛就歡喜讚歎,善哉!善哉!
【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
換句話說,你的世界建成了,你教化眾生的方法比我還巧妙,我這些學生統統給你。這種心量到哪裡去找?這叫諸佛如來!他這一成就,不但他的本師,世間自在王如來是法藏的本師是他的老師,老師尚且如此,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哪有例外的?沒有例外的。佛度眾生唯一的願望希望眾生能夠早早成佛,快速成佛,不要走冤枉路。一切諸佛所用一切善巧方便都達不到這個目的,今天他能夠做到,那這多省事!所以從今而後一切諸佛度人成佛用什麼方法?念阿彌陀佛,念這個佛號,求生西方凈土就行了。諸佛如來度眾生統統把他介紹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諸佛度眾生的願就統統滿足了,都圓滿了。『攝受,滿足無量大願』,這個無量大願含義是雙關的,一個是佛度眾生的、無量諸佛度眾生的大願,一個是無量眾生希望成佛的大願,統統滿足了,所以這六個字的含義是無有窮盡!如果從方法上講佛度眾生是無量無邊的法門,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統統圓滿了。所以你才曉得這個法門殊勝。
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不是假的,真有道理。釋迦牟尼佛度眾生用什麼方法?也是勸我們念佛求生凈土。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微妙不可思議。所以這一章講的是歷史,講西方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這個世界不是神造的,不是幻想來的,不是理想,確確實實有事實依據來建立的。這個可信,合理!他的老師要他把新的世界這裡頭的狀況提出報告。『汝應具說』,就是你要提出具體圓滿的報告,叫大家聽了都能歡喜,都能到這個地方去修學。
底下「發大誓願第六」就是法藏提出來的報告,換句話說,是阿彌陀佛自己敘述出來西方極樂世界的概況,所以凈宗的依據這是最原始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凈土,所講的經論,介紹西方凈土,沒有一句與四十八願相違背的,爾後我們才明了,佛常常講佛佛道同。佛說法依法不依人,這四依裡面依義不依語,這才統統明了世尊說法也遵守這些原則。正是《金剛經》上講,如來是真語、實語、如語。如語是跟事實完全一樣,沒有在事實之外添一點,也沒有把它說了少一點,言語是有多有少,但是所講的意思、所敘說的事實統統都講到了。雖然都講到了,我們看的人未必能看得出來,什麼原因?我們的境界不一樣。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佛經趣味無有窮盡,為什麼?就是這麼一本經,每看一遍有一遍新的意思,前一遍沒看出來的又看到一點,再看一遍又看到一點,這個書的味道就濃。如果看不到新的意思,這個書念了就會厭倦,看幾遍不想再看了,像你每天看的報紙,你想不想看第二遍?為什麼?沒意思!這個東西為什麼你會看第二遍、第三遍?遍遍有新意思。這個經我大概也至少講了有十幾遍了,有不少錄音帶在,你們仔細去聽聽,遍遍不一樣!實在講不是我知道這麼多,我每一次故意講的不一樣,那你就錯了。我每看一遍有新的東西出來,跟前面不一樣的我統統都講出來,看到多少全講出來,過幾天再給你講這一遍又有新的發現,所以有多少人勸我,要我寫,我說我怎麼寫?我寫完就丟字紙簍了,不要了,新的又來了,這個沒有法子。所以講的這些東西,你們真有有心人,統統去聽,去做會集本,只有這一個方法,去做會集本。確實是如此,這個味道真的是其味無窮。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美國心甘情願主動放棄敘利亞?特朗普這招夠狠:下了血本「挖大坑」逼俄羅斯往裡跳
※梅姨金球獎強懟特朗普 候任總統怒發推文......
※各種身份美國機場入境詳解
※明智的美國投資移民=投資+移民
※美國的「五服」及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