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孩子學會給予和分享?

真正的慷慨是不能像教乘法表一樣通過口授和訓練來教會孩子的,因為比起朋友之間出於禮貌的慷慨,或是給親朋好友贈送生日禮物來說,慷慨是更為根本的東西。真正的慷慨來源於愛,那種最深刻、最強烈和最持久的感情。如果孩子們心裡沒有愛,那麼教會他們分享和給予就很有限。

孩子們生來就準備好了學習愛,並在適當的時候回饋給父母。當父母們沒有愛可以給予的時候,他們的孩子也絕不會變得有愛心。

我們知道這一點是因為我們對兩類孩子的成長做了比較,一類孩子是由有責任感、有愛心的父母撫養大,另一類孩子是由不可靠的、沒有同情心的父母撫養大。愛,是通過父母在孩子不同年齡、用不同方式來表達並被孩子們所理解的。對於小嬰兒來說,當他們不舒服、不開心的時候,比如餓了、冷了、累了或是肚子疼,這時,父母的愛是通過隨時準備給予他們安慰來表達的,你的寶寶因此學會信任和理解這種信任。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讓他們沐浴在微笑、擁抱、誇張的讚美和親昵的耳語之中,結果是你可以看到寶寶喜悅的回應。

在2~3歲的時候,孩子表現出對獨立的渴望,他們堅持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和說「不」的權利。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們開始更多地感受到他們需要依賴自己的父母。他們害怕與父母分離,對陌生人保持警惕。有愛心的父母會很巧妙地表現出他們理解這兩種相反的需要,他們一方面不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毫無約束的,另一方面讓孩子體會在一些爭執中獲勝,這樣反而避免了更多爭執。

3~6歲的孩子通常自己感覺足夠獨立了,像個小大人,他們變得不再那麼喜歡爭辯,更為友善,更喜歡合作,更容易相處。這個時期,因為崇拜父母,所以他們極力模仿,像父母那樣說話,像父母那樣穿衣服,盡其所能地扮演父母的角色,假裝像父母一樣結婚並有自己的孩子。這個年齡孩子的友善和多情使他們準備好了去學習分享和給予,並且享受這份情感。

6歲之後,孩子們會感受到內心重新燃燒起來的對於獨立的渴望,他們不再心甘情願地對父母言聽計從,轉而觀察與自己年齡、性別相仿的孩子,像他們一樣說話,像他們一樣穿衣打扮,擁有同樣的遊戲內容、愛好和理想,他們開始了一個關鍵的轉折——從做一個家庭中的孩子轉變為做一個外部世界的人。現在,讓我們更深入地看一看不同年齡的孩子對於慷慨的準備程度。

即使是在1歲以前,當寶寶啃一片麵包時,他也會笑著把被口水濕透的吃剩的麵包遞給媽媽,這笑容中既有愛也有自豪。我想,他的自豪是來自於對成人行為的模仿。媽媽可以通過咂著嘴巴有滋有味地品嘗這片小小的麵包,來鼓勵寶寶的慷慨行為。在1歲剛過的時候,寶寶剛會走,他會與媽媽的客人保持距離,並仔細地觀察她大約15~30分鐘,好像在看接近她是否安全。他現在既害怕又渴望交朋友,他確認自己喜歡她時,會慢慢地走到她跟前,給她一個自己喜愛的玩具,甚至也許是他最喜歡的安慰物。她伸手去接,他允許她拿著,但是不能拿走。我想說的是,他有慷慨的衝動,但是讓他放棄自己的寶貝還是超過了他能夠接受的方式。這對成人來說可能覺得有點困惑,因為成人會認為給予和放手這兩個動作是連貫的,給予之後就應該放手。

兩歲的時候,孩子們觀察他們的父母,並模仿任何他們能做到的,特別是他們認為能幫忙的,比如,給小寶寶拿一片尿褲,或者把刀子、叉子、勺子擺在餐桌上。我認識一個2歲的孩子甚至能把他的安慰奶嘴送給比自己更小的寶寶,這個行為簡直太慷慨了!但是,當寶寶長大到足以開始搶奪大孩子的東西時,這種行為會突然終結。

這種對父母和幼小嬰兒自發的幫助,相對於與其他同齡孩子分享玩具或與他們合作遊戲,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情況。事實上,在這個年齡階段,當另一個孩子試圖用他的東西,並跟在他後面猛地搶走他的東西時,他還是會憤怒地哭喊:「那是我的!」或者他會用玩具打那個孩子或咬他。兩歲的孩子喜歡看其他孩子玩並且模仿他們,有時這被稱為平行遊戲,但是這不能與合作遊戲和分享相混淆。

怎樣幫助孩子成為給予者?

不言而喻,孩子們從出生到成年需要一直感覺到是被疼愛的,父母的愛不僅僅是擁抱和親昵耳語。父母的愛要滿足孩子合乎情理的需要:親密接觸,讚賞他們的成績,當他們身心受傷的時候給予撫慰。父母還應該知道,弟弟或妹妹的降生會讓他們嫉妒,要懷著理解之情和他們談一談這種複雜的感情。

父母的愛也包括當孩子長大遇到麻煩或是損害了別人的財物時,要理智地控制形勢。但是控制並不一定意味著懲罰或讓孩子厭煩,而是堅定而通情達理地理解他們。我認為最有用的培養慷慨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年齡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助人和給予的行為特點。

當1歲的孩子把玩具遞到你手上,可看起來卻是似遞非遞時,你應該微笑著並說三遍:「謝謝你!」但是不要試圖把玩具從他手裡拿走,那會激起他的佔有慾。當兩歲的孩子希望幫你把餐具擺上桌子,你要表示歡迎,不要對他或對你自己說,你自己做會更快,那不重要,讓孩子幫助你也是幫助他們自己,對他們來說是令人激動的時刻(當然,只要沒有危險)。如果此時你拒絕他們的幫忙,等到他們動作更為熟練時,他們幫忙的激情就已經過去了,你會不得不勸說他們或者要求他們去幫忙,而這將不再是一件對他們有吸引力的事了。要對孩子做得好的事情表示感謝,對於有朝一日他們能承擔更複雜的任務保持一份期待,比如,把盤子放在桌子上。不要勸兩歲的孩子和別人分享他們的玩具,他們這個時期的佔有慾太強,很難接受這種做法。當別的孩子看到或者拿起他們的玩具時,他們可能已經懷疑別的孩子想要得到他們的玩具,如果父母強迫他們分享時,他們甚至會覺得每個人都要來搶他們的東西,這隻會讓他們的獨佔欲比原來更強。當孩子進入3~5歲階段時,他們會變得友善,他們喜歡其他夥伴的參與,更願意合作遊戲,他們一起搭積木,或是一起過家家,或者扮演醫生和病人,或者假裝公交車上的司機和乘客,或者輪流推拉兒童車和坐在車上。要幫助他們從「自我」過渡到與人分享,父母可以通過積极參与到合作遊戲當中來示範其中的樂趣。這個建議對於3歲孩子比對兩歲孩子更為適用,這個時候要通過發自內心地、誠摯地表達感謝、提出建議來鼓勵孩子們,更廣泛地、更有規律地參與到家務勞動和庭院工作中來。當你和孩子一起勞動時,把它當做類似於愉快聊天的休閑時間,就像你和一個成年朋友所做的那樣。如果孩子某一天忘了幫忙,要剋制住你責備他的衝動,你可以提醒他曾幫助你做了多少事,而今天你是多麼需要他的幫助。如果這樣不管用,那你就再多一點點堅持,切莫生氣。別忘了,在日托中心老師們也整天要求孩子們回家幫忙做家務。所以稍微等一下,他會想起老師的教導,過來幫一把的。6歲以後,孩子們的興趣從熱衷於玩「過家家」、玩「結婚和照料孩子」的遊戲中轉移,他們現在的興趣是科學、自然、學校生活、個人愛好。他們不再把自己和父母視為一體,而是在語言、服裝、餐桌禮儀和所有物方面模仿他們的同齡人,他們關注怎樣在學習和社團中受到歡迎。他們對朋友的忠誠可能體現在組織俱樂部或小團體,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排斥那些看上去和他們不一樣的人。因此,他們通常無法寬容別人,而這會讓別人感到相當痛苦。另一方面,孩子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如果他們擁有自己所尊敬的智慧而善良的父母和老師,就能很容易被引導並學會理解和感受那些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地方的人。我深有感觸,那些有愛心、有社會意識的老師們,是怎樣讓我的兩個孩子在經歷這個階段的時候,逐漸變得對他人能夠寬容和欣賞。這種精神對於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我把寬容看做是慷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是可以被老師和父母教會的,而且這會幫助孩子們在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涯中與人融洽和睦地相處。從6歲以後到十幾歲時,可以鼓勵孩子們以慷慨之心去對待他們圈子以外的人。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可以修整好那些已經不適合他們的玩具,通過地方組織收集起來分發給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可以把自己的零用錢或收入捐贈給學校或慈善機構;青少年可以做社區服務的志願者,比如向醫院的成年患者提供書籍或組織起來為他們唱歌,在醫院裡或其他社會公共機構里和孩子們做遊戲或者給他們讀書,或者為學校里的小學生做家教輔導。孩子們從付出中得到的快樂和成人沒有什麼兩樣。我還清楚地記得,我三年級的時候,做了一小套吸墨紙(在我小時候,所有成人都必須用到吸墨紙,因為鋼筆寫出的墨水幹得很慢),用絲帶紮好,最上面是一張極小的日曆,並用蠟筆畫了一個雪地里的房子。我把它帶回家,小心翼翼地藏起來,好像那是鑽石戒指一樣的寶貝。聖誕節早上我迫不及待地希望父母打開它。給予並不僅僅意味著得到更多祝福,但更令人興奮。如果父母強調這一觀點,並且親身示範他們在給予中獲得的快樂,這一點會表現得尤為真切。

推薦閱讀:

心理成長:怎樣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窮養,富養,都不如放養!
「袖珍媽媽」35年前收養女嬰,為什麼遺棄孩子的往往是母親而非父親?
為什麼見過世面的孩子,以後必成大器?家長再忙也花3分鐘讀讀!
管孩子,他會不會就跟我不親了?| 愛與規則如何並存
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更幸福?

TAG:孩子 | 分享 | 怎麼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