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見的營養缺乏病之——缺鐵篇(一)

這個並不新鮮話題,估計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缺鐵貧血癥狀是上世紀經濟發展落後年代的專屬產物,現在最擔心的是營養過剩的問題,在營養學中所說的營養不良泛義是指營養低下和營養過剩,主要是指營養不均衡造成的這兩種現象。

鐵缺乏是發展中國家最主要的公共營養問題之一,也是我國主要的營養缺乏病。鐵作為人體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中的一種,是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也是最容易缺乏的一種。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我國6歲以上居民貧血率為9.7%,其中孕婦貧血率為17.2%.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的全世界範圍內貧血人數將達到的20億人群中,約有50%的人可以歸因於鐵缺乏。

成年人體內含鐵3~5克,人體內主要的鐵為功能性鐵,含量約為75%,主要存在於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和含鐵酶中;還有25%的鐵是貯存鐵,以鐵蛋白和血鐵血黃素的形式存在於肝、脾和骨髓中。鐵在體內的代謝中,可反覆被機體利用。女性在經期內損失鐵較多,經期內每天損失鐵約2 mg。

鐵的生理功能:

一、參與體內氧的運送。鐵與紅細胞的形成和成熟有關,而紅細胞是氧的運輸載體。

二、參與組織呼吸過程。鐵參與完成的電子傳遞可釋放出能量供機體需要。

三、影響蛋白和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和免疫機能。從而會導致貧血和身高、體重的發育不良等。鐵的過剩與缺少都可以使機體發生感染的機會增加。

四、其他重要功能:如催化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生素A,從而維持視覺正常功能,調節細胞生長和分化,增加免疫力等;與脂類轉運及肝臟解毒有關;參與嘌呤與膠原的合成等。

造成鐵缺乏的原因:

一、食物鐵攝入不足。膳食中的鐵主要來源於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畜禽肉類和魚類。蔬菜、蛋類、牛奶及奶製品中鐵含量均不高,且吸收率也低。我國居民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穀類為主,蛋白質來源中動物性蛋白佔總蛋白10%~20%。膳食中鐵的來源欠缺。

二、生物利用率低。膳食中的鐵分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能直接被腸黏膜上皮細胞吸收,血紅素鐵吸收率一般達10%以上。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以三價鐵Fe2+形式存在。三價鐵被還原為二價鐵,或與某些物質形成絡合物後才能被機體吸收。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率一般只有3%~5%。吸收過程常受多種膳食因素的影響。

促進非血紅素鐵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A、胡蘿蔔素、維生素B2、果糖、氨基酸等。維生素C除能與鐵螯合,促進鐵的吸收外,還能在腸道內將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從而促進鐵的吸收。

三、需要量增加。如兒童生長發育期,成年女性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等對鐵的需要量增加而攝入量未增加,均能導致機體出現相對的鐵缺乏。

四、某些疾病。萎縮性胃炎、胃酸缺乏或過多服用抗酸葯時,影響鐵離子釋放;還有慢性腹瀉等。

缺鐵對健康的影響:

WHO調查:女性貧血患病率為35.6% ,孕婦為42.1%,哺乳期婦女47.6%。孕婦貧血是嬰兒貧血的直接原因。

缺鐵性貧血的表現:

一、食慾低下、頭暈、乏力。當血紅蛋白持續降低,會出現面色蒼白、口唇黏膜和眼結膜蒼白,疲勞乏力、頭暈、心悸、指甲薄脆、反甲等。

二、煩燥或獃滯。兒童缺鐵鐵煩躁,周圍事情不感興趣。成人缺鐵則表示為冷漠呆板。

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鐵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缺鐵影響智力和體格發育。損害兒童認知能力,且在日後補充鐵後難以恢復。

四、抵抗力下降。

五、增加鉛的吸收。缺鐵導致二價金屬(如鉛)的吸收率增高,隱性鐵缺乏時,血鉛水平提高六倍。

(待續)


推薦閱讀:

紅薯抗癌又美容,營養豐富利養生
九種菜根富含營養別丟棄
十大最有營養的食物
家常菜首先菜肴,這5道家常菜吃不膩,營養又下飯!
糖友常吃這三種飯,餐二穩定、肚子不餓、營養翻倍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