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切身感受談目前泡沫經濟所處階段以及未來走勢

用切身感受談目前泡沫經濟所處階段以及未來走勢時間:2010-09-28來源:天涯社區

最近大家都在談論有關泡沫經濟、通貨膨脹、房價走勢等方面的問題,我也把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和大家拿出來探討,但我還沒有找到結論,也請大家一起分析分析。

1、房產價格最近一個月又開始恢復上漲了,筆者中秋節期間去看了幾套房子,發現北京的房價比一個月前至少漲了10%,350萬以內已經買不到合適的房子了。不知道這是操盤者對炒房人的一次試探和絞殺還是真的要再拉高一步。

在這裡多說幾句:炒房子的本質就是有錢人用大量資金和信貸把房子低價囤積起來,然後拉高賣給窮人。現在北京的窮人是肯定被甩掉了,那房子未來要炒給誰呢?富人之間相互炒應該沒有什麼意義吧?

2、筆者經常往返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長春這些航線,每個月都要飛六七次。去年3-4折的機票隨手都能買到,而今年我基本全都是全價機票了。年初的時候上座率還不高,但現在基本都是滿載,說明全價機票是建立在航空需求旺盛的基礎上的。

通常非假期的航空客運基本是滿足商務出差需求的,這種情況下,航空業的高度景氣是否說明國內經濟現在相當旺盛?說老實話,我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沒事總是飛來飛去。

3、筆者是做汽車行業諮詢的,今年對比了一組數據,發現另一個支持企業商務活動正在高度活躍的論據:MPV銷量的大幅上升。MPV是多功能商務車,目前最典型的就是別克的GL8,這個車今年銷量1-9月份同比增長71%,而進口B/C級的MPV增幅是81%,都遠遠超過同期轎車市場的增長。

通常這類車都是企業買來做商務接待、內部通勤使用的,也有一部分中小企業的老闆、合伙人買來做商務家務兼顧的車輛。這類產品的熱銷又說明什麼?

4、飯統網,一家以折扣價格訂餐而存在至今的公司。但現在我們可以試試,通過飯統網能訂到飯店的座位是沒問題的,但訂到折扣的餐食越來越難了。而且日本料理,前兩年很多自主日本料理的入門價格是68-88不等,但現在北京最便宜的日本料理也要128/位了。說明餐飲價格正在飛漲。

5、房租,筆者自己一直打算換一套舒服點的房子住,於是也考察自己房子能收到多少租金,去年的價格水平是2800/月,今年有一個中介打電話說我的房子能租到4000/月了。

……

不知道這些經濟現象說明什麼,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請各位高手分析一下。

從目前看,一切泡沫爆發階段的典型現象都在應驗:

1、大家心態浮躁,想賺快錢的人,擔心資產縮水的人,以及信心爆棚的人,已經佔據了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

2、經濟活動高度活躍:大家都擔心被這輪經濟快車甩在後面,紛紛擴大投資,雖然投資裡面很多進入了地產,但這也是一種投資。

3、大家對國力的自信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時期,以這次和日本對抗的民情看,中國手裡的籌碼很多幾乎是所有中國人的共識。

4、低利率的注水口仍在全力開啟,大量流動性仍在源源不斷地注入,家庭負債率在上升,消費金融信貸產品在中國市場不斷被創造出來。

5、笑貧不笑娼,大家對金錢的追逐已經超過了對幸福本身的追逐,兩者簡單的等價加劇了泡沫演化的規模。

還有一組數據,也拿來供大家探討:

2009年全國GDP大體是30萬億左右,這一年房地產總銷售額6萬億,銀行新增用於個人購房的貸款增加1.44萬億,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大概4.47萬億。也就是說,2009年雖然是地產的一個超級景氣周期,但用房貸買房的資金只佔總資金額度的20%多點。這個比例似乎不支持泡沫一說,

當然,泡沫在中國確實有其獨特的一面,單從房子本身應該對應的價格已經很難有標尺了,但中國每年的M2增速過快,說這些資金推高的樓市是很直接的邏輯對應。如果說樓市裡面坐莊的是政府,政府也會為房價在未來可能沒人敢接盤而頭疼,那麼他們是否會撬動股市來打壓樓市,這兩個市場的規模旗鼓相當,因此誰能把資金吸引出來,誰就會火爆。

此外,目前實際利率為負已經成為大家普遍談論的話題,對此今天的華爾街中文網也有分析:為什麼央行可以忍受長期利率為負。

這裡我不做過多分析了,就用一張圖片說明問題吧。

最近棉花價格大漲,開始倒逼江浙一帶的棉紡企業停產了。更加不幸的是,地方政府為了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對很多高能耗的企業限電,不少棉紡企業也在其中,再加上人民幣升值,這些企業的處境會非常艱難。

棉花價格暴漲與大蒜不同,大蒜最多也就影響少數企業及部分人的飯桌,但棉花是基礎工業原料之一,他對經濟的影響要大得多。

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棉花成本上升會迫使服裝行業的下游漲價。但中國的服裝行業是嚴重過剩的,下游不可能立即接受漲價,於是成本壓力只能在中上游消化。於是大量以棉花、棉布為原料的中小型企業就要面臨停產壓力了。只有當中上游供應量減少,也就是這些企業停產後,下游才會因為供不應求接受漲價,市場重歸均衡。

但這個過程中,企業倒閉是不可避免的,再市場如此火爆的狀態中,由於經濟高度活躍,大家的現金流實際都非常緊張,因此一批企業的停產、倒閉會發生嚴重的連鎖反應,雖然未必會刺破泡沫,但他會為今後全國的債務危機埋下隱患。

債務問題才是泡沫經濟何時破裂的關鍵

在如今低利率的大背景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擴張債務的意願都明顯高於以往,大家都有一種共同的幻覺:錢不花出去可能立即就會貶值,不僅如此,不借點別人的錢花花,豈不是要吃虧,反正利息還沒貶值貶得多。

這種預期使得整個經濟體進入高度繁榮的狀態中,我們必須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負債率以及在高負債的情況下,經濟體創造現金流的能力。因為一方面債務在不斷擴張,另一方面不多擴張的債務使得經濟體造血能力下降,因為投資熱導致各行業利潤率下降,大家償還債務的能力在下降。

此外影響目前國內個人和企業償還債務的因素不僅僅是競爭還有其他關聯度更為密切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是必須解決的:

1、中美貿易順差問題:目前中美貿易的順差仍是喇叭開口行的擴張,這樣兩國貿易就不可能回到平衡。要解決這個問題不破壞現有經濟規則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人民幣大幅升值或國內加息(要知道,讓美國人為中國改變是不可能的,只有中國適應美國的遊戲規則,畢竟他是莊家)。但無論大幅升值還是加息都會導致經濟萎縮。

2、房地產所佔比例多大:沒有那個國家房地產佔GDP的比重能接近1/4的,對此國內的機構投資者在地產股上的策略已經明確表明了立場,如今萬科的股票才7塊多,相當於滬指1800點左右的水平。未來地產吸收的資金必然需要逆轉。

3、國內財富分配問題:中國不可能一直容忍基尼係數不斷擴大,也就是財富分配惡化,再惡化下去社會問題都成問題,而重新分配財富必然會導致大量中小企業破產,也會影響經濟規模。

4、實際負利率:這是問題的表象,但最容易控制,只不過目前中央的大基調還是保增長,一旦經濟調控目標逆轉,債務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

上面這些問題目前不是朝著解決的方向在發展,而是不斷惡化。其實經濟領域的問題很簡單:如果你不去主動解決問題,經濟體就會用自己的方式,自己解決問題。只不過有經濟體自身動力解決問題的方法會非常粗暴和痛苦。

泡沫經濟的本質也是一種龐氏騙局

2008年,美國前納斯達克主席麥道夫的案子讓全世界都了解了龐氏騙局。其實這種騙局非常普遍,說簡單了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根本不是一種投資:有了新的資金進來時,先進來的人把後進來的資金分走,造成先期投資的人獲得超額收益的假象,直到沒有新資金進入時為止。

從這點上看,旁氏騙局如果沒有人進行組織,而是經濟主體達成一致預期所引發的時候,就成了泡沫經濟了。比如房地產,先期炒房的人投了資金進去,房價漲是因為有新的資金來接盤了,於是先期進入的資金分走了接盤資金。這種超額收益導致經濟主體一致預期房價會上漲,導致更多的資金流入,那麼過程中的資金也都分走了收益。預期每強烈一步,後續流入的資金就會多一些,那麼先期進入的資金所分走的收益也就更多。這會強化經濟主體的預期,直到意志最堅定的人也信心崩潰:拿錢出來參與這個遊戲。但這時由於已經是意志最堅定的人都把錢送進來了,沒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流入來推動市場了,於是拆東牆補西牆的遊戲也就到此為止了。

當這個遊戲結束時,大家發現,原來所有的過程中,並沒有價值被創造出來,只不過是一個零和遊戲而已,但在推高泡沫過程中,後續進入的人卻因為巨額債務而被死死套牢在山頂上。

現在看我們的經濟環境,還有多少人能夠意志堅定呢?意志或者預期決定了泡沫何時會崩潰,而統計預期的前提是有能力參與這場遊戲的人當中還有多少意志沒有動搖的,至於手頭資金已經無法參與這場遊戲的人,恐怕他的預期已經沒有參考價值了。

說說「房市」

從控制囤地入手治理樓市是正確的

目前政府從嚴查開發商囤地入手進行樓市調控的思路是正確的,我們不能什麼事都去罵ZF,有些事情還得客觀一點。不過對於這輪嚴查能否真的從嚴處理,我倒是持保留態度,畢竟前一輪公布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60%的囤地行為被界定為非開發商原因,比如說地方政府調整了土地規劃,等待新的方案報批等等,這一搞也可以搞個三四年下去。

下面我們說說為什麼從治理囤地入手是正確的吧,因為政府督促開發商加快土地開發速度,一方面會加大房子的供應量,另一方面會加速消耗開發商的資金。而開發商又是現金老虎,一兩個項目開工就會讓他們現金吃緊,在銀行不敢大舉把錢借給開發商的前提下,開發商等於腹背受敵,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快速消化庫存迴流資金。

通脹預期,地產升值背景下,銀行在做什麼?

要解答這個問題,還得從一組數據說起:目前境內銀行擁有的總儲蓄規模大概是66萬億左右,也就是說,扣除準備金以及各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剩下的就是所有資金就是銀行所能投放的貸款。

2009年國有銀行新增總信貸投放量超過10萬億,要知道,2008年總投放只有4.9萬億。預計2010年的投放也在6-7萬億左右。看這個數據就知道今天的繁榮如何出現的了,超過10萬億的信貸對市場的影響如今已經明顯地體現出來。

但即便如此,銀行仍存在壓力,因為要知道,66萬億是吸儲規模,是存量概念,如果從流量角度每年的增速最多也就是30%左右,也就是20萬億上下,2009年吸儲增量應該是即便是2009年無非是貸出了吸儲的一半而已,還有另外一半就成了銀行的庫存!舉一個例子,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2.25%,貸款利率5.31%。也就是說如果銀行每吸收100元的儲蓄,如果100%貸出去,一年的毛收益是3.06元。如果只貸出50%,其實毛收益只有0.81元了。這對銀行來說,巨大的儲蓄總量其實也是一種壓力,所以銀行有房貸熱情的,但他們又必須為貸款的安全性負責。當然這裡存貸款之間巨大的息差也是緩解壓力的方法之一,當貸款利率是存款利率2倍以上時,銀行貸出50%的儲蓄也算還有收益。(註明:為了簡單明了,這裡是按基準利率計算的,有時候有上浮、下降的可能性,比如房貸就有7折的時候)

而從最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的講話中可以看到,今年6月底,銀行存款餘額是66萬億,貸款餘額是43萬億,確實仍存在23萬億的庫存,減去準備金,仍有很大的投放餘地。

對銀行而言,一方面他們迫切需要把錢貸出去,不然庫存太深,另一方面從資金安全的角度又不得不繞著圈子往樓市裡面扔錢。

筆者認為我國M2近年來一直大幅增長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經濟結構有關,說白了也就是外匯占款導致的M2被動增長影響很大。

如果外匯占款所佔比例過大,商業銀行就要為有外匯收入的企業進行結匯,就需要用人民幣收購這些企業的外匯,這會導致這些企業資金充裕。而如果銀行系統不能有效把資金重新進行分配,很多企業仍然沒有辦法獲得貸款或其他融資支持,這時候表面上看M2增幅很大,但市場中仍存在結構性的資金短缺。

此外,我國對基礎建設投資所進行的長期貸款也佔據了M2增長的很大比例,由於這些基礎建設並非市場化的選擇,所以未來他們也存在虧損的巨大隱患,比如滬寧高鐵之後又要搞一條磁懸浮,這就是典型的重複建設了。

全球熱錢與中國樓市的關係

2008年後,歐美央行對市場注入的流動性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與息差的原因,大量流入中國,很多人認為這也是推高國內資產價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這種因果關係成立,那麼人民幣升值預期兌現之時,也就是國內樓市見頂之日。

然而國內樓市卻一直以一種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架勢逐級上揚,並且到目前為止連最寬鬆的估值體系也無法解釋內地樓市的價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日趨兌現完畢,在國內通脹預期不斷高漲的今天,人民幣幣值甚至出現了貶值預期。那麼為什麼外資沒有大舉撤退,為什麼做空中國的動能沒有釋放,樓市還有走高動能呢?

我想這裡最關鍵的問題可能是國內資本市場的管制障礙,這令境外熱錢的套利行為變得比外匯自由兌換國家更加緩慢,而且成本高昂。這也導致外資必須以一種更加隱蔽和溫和的方式狙擊中國才可能獲得最大收益,而成本的原因也促使熱錢可以把樓市推高至更高的水平。

反過來,正是由於內地嚴格的外匯管制政策,也增加了國內居民和管理當局的信心,他們認為這道外匯防火牆是一道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外資短期內大舉流出是不可能的。這種盲目的信心很可能恰恰起到幫凶的作用,令境內資金更加可以肆無忌憚地跟風,最終淪為高位接盤者。

有關樓市上漲能否吸收流動性的問題

我想樓市的上漲非但不能吸收流動性,反而在加速釋放流動性。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樓市交易所佔流通貨幣的比例的增加,而是樓市交易對信貸的增加。簡單地說,正是由於購置房產需要通過銀行獲得信貸,因此貨幣發行的速度被加快,通過樓市信貸向市場中注入的流動性也就增加。

其實道理很簡單,由於消費貸款的存在,將很多人原本今天買不起的東西變成即期消費,這相當於很多人把明天的錢借到今天花出去,而花出去的錢又有乘數作用,最後市場中增加的流動性就變成了信貸額乘以邊際儲蓄率的倒數。

如此看來,很多提出若非樓市漲價,中國的通脹將更加嚴重,這顯然是在忽悠大眾。

不僅如此,如果從通脹的成因角度分析,樓市的上漲實際上促使經濟體形成一種成本推動型的通脹。要知道樓價與租價是正相關的,儘管前些年租價沒有樓價漲得那麼快,但今年上半年租價的跳漲大家便看出房價上漲對租價上漲的牽引力了。如果租價上漲他帶動的將是所有行業成本的上漲:因為地租是所有行業的成本構成之一,即便不是直接成本也將在員工的生活成本中體現。於是由房租上漲帶動的全行業成本上漲將會演化為通脹的動力。

如果僅僅是通脹還是簡單的問題,更糟糕的問題是,由於我們糟糕的經濟結構,尤其是大多數行業產能過剩,這意味著很多行業沒有向下游市場的議價能力,也就是說,他們的價格不能快速提高,但成本的提升是無法抵擋的,這會進一步破壞這些行業的收入結構,嚴重時就會導致企業破產潮的出現。

說道這裡,又繞回到了從通脹到通縮這個觀點,企業破產潮一旦出現,通脹轉眼便會成為通縮,根源問題還是債務,到時三角債會迫使銀行、民間金融機構或類金融機構全都收緊自己的現金流,多數企業會主動要求縮短賬齡,將更多的精力消耗在索要賬款上面,全社會的流動性便會相互鎖死。

經濟世界確實是太有意思了:當問題出現時,你不主動解決問題,問題便會以自己的方式自己把自己解決掉。

對上面做出兩條補充:

1、目前看,我國居民使用信貸購房的比例還遠低於預期:2009年樓市成交6萬億,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1.44萬億,大概佔比24%。如果考慮到很多家庭購房使用親友之間的拆借來集資的話,這個比例會再高一些。再考慮到炒房團這個因素的話,比例也許會更高,因為炒房團的集資方式也是一種民間拆借。但該比例仍然是比較低的,我對這個比例也一直沒有思考清楚,但數據證實了潘石屹之前所說的:自己的樓盤大多數都是全款賣出的。

搞清楚信貸所佔樓市成交的比例對我們進行下一步的判斷顯得很關鍵。

2、樓市消費對家庭消費的擠出效應:成了房奴變沒錢消費更多的東西,這樣不利於刺激內需。這是一個非常主流的觀點,也被用來印證樓市吸收流動性當做論據了。

但這個觀點是缺乏深入思考的:因為房奴就意味著這個人或家庭的消費已經是超負荷了,他一次透支了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消費,這種花錢的方法即便他日後節衣縮食,那也是因為他身上這部分「內需」已經被一次性釋放掉了。

提這個觀點並不是否認房地產的吸血作用,而是說明房地產價格上漲,會進一步刺激經濟走向過熱。

對沖基金狙擊中國的可能路徑

首先申明一點,在下對對沖基金的運作並不熟悉,以下內容純屬臆測。

從對沖基金的角度看,大多數使用高槓桿運作,也就是說這些資金對時間成本的看重程度高於長期收益。從這一點看,對沖基金依靠複雜的匯率兌換手段把資金撒到國內,然後買樓買股似乎是戰線過長得不償失的。再加上監管部門對外資直接購買國內物業有過明確的限制政策,因此境外資本必須尋找到一條更加迅速、精準又能繞開國內管理政策的通路。

如果直接購買物業被限制,那麼外資完全可以通過股權或債權投資於境內地產公司的方式在內地資產泡沫中獲利。而這種投資方式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找準時機,必須在市場走弱的時候介入。恰好,2008年末國內樓市的調整給了外資最佳的時機,當時內地地產公司普遍現金吃緊,而透過香港進行融資是眾多地產商的對策之一。如今隨著樓市的持續繁榮,相比那些注入的資金早已賺得盆滿缽溢了。至於這些資金是否已經功成身退,我們目前尚無從知曉。危機面前,如何應對?

前面說過,經濟世界就是這麼神奇,當有了問題管理當局不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問題就會用自己的方式自己把自己解決掉。也就是說,泡沫的膨脹過程會伴隨著通脹,而通脹無非就是徵收了一筆儲蓄稅而已,但隨著泡沫的破裂,將是轉眼即將來臨的通縮。

作為我等草民,在這種大環境下,想逃是無處可逃了,只能想辦法將自己的損失降至最低。請注意,不要幻想在這個過程中投機獲利,能夠選擇一組最佳的資產組合抵禦部分風險已經不錯,寒流來臨前的投機無異於玩火自焚。

其實應對的策略並不複雜,首先是降低自己的負債率,盡量不要透支未來的收入;其次放棄高風險的資產,尤其是炒房者的庫存(周立波的一句話很經典:不動產就是不動產,當出問題時,他一動也不動);最後是為自己建立一組非本幣計價的資產池,比如美元、日元以及白銀(黃金的價位已經高到歐洲各國暫停出售黃金來支撐的地步了)等。兌換這些目前並不困難,對於普通人也不存在障礙。

從拉閘限電看政府治理經濟的思路

儘管中央三令五申強調各地不能為節能減排目標而拉閘限電,但實際情況是,對居民的限電停止了,而對很多民營企業的限電仍在持續,今天又看到溫州有關拉閘的報道。

其實仔細想來,拉閘也許原本就是政府的管理思路,他們要通過減排目標倒逼企業升級技術水平,如果投資不起的企業將會被淘汰。當然被淘汰的毫無疑問就是那些民營企業了,有錢上設備搞節能減排的國企首當其衝。誒,苦了我們這些民資了,苛捐雜稅不說,什麼行政手段都可能把刀架到你的脖子上。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就是迫於業績壓力需要大局擴張的國企,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把民企搞死,他們死了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拉閘導致停產的企業會越來越多,這必然對目前高度紊亂或者活躍的經濟構成系統性的影響,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債務問題,當三角債再次出現時,大家就會發現各自的流動性都是建立在環環相扣的債務的基礎之上的,而一家出了問題機會行程流動性互鎖,屆時通縮也就兵臨城下了。
推薦閱讀:

全球資產泡沫還差一段最後的瘋狂?來自兩度美股逃頂傳奇投資者的深度解析 | 有魚有分享

TAG:經濟 | 泡沫 | 未來 | 泡沫經濟 | 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