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釋自了報告之九【攝耳諦聽】

http://www.tudou.com/v/OEX3rrEosns/&rpid=96071202&resourceId=96071202_04_05_99/v.swf

釋自了法師 (九)--攝耳諦聽(2014.10.28學習班第95集)--攝耳諦聽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報告的題目是:「攝耳諦聽」。上次談了念佛的秘訣:時時作臨終想;接下來應該談談念佛的方法。有些人在念佛的時候,專心在字上,精力集中在腦海里要清晰地浮現「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念佛的方法,我們請民國三位大德來開示,他們都是念佛的過來人:夏蓮居老居士、律航老法師、印光大師。律航老法師是夏老的學生,是我們的大恩人,他把《無量壽經》會集本從大陸帶到台灣,李老居士遇到了,後來交給師父上人,我們今天才能看到。祖師大德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是:攝耳諦聽,即是聽聲音,用耳朵認認真真地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一、夏蓮居老居士《聽佛軒記》(一)原文法門無量,要在明心,功高易進,無如念佛。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欲成三昧,先修耳根。一切時中,佛號歷然。聲不越竅,耳聽常滿。隨緣自在,聞性內熏。思專想寂,滯情融朗。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啟聞,以聞修念。聞即是念,念成於聞。有念必聞,無聞非念。有念念息,無聞聞盡。從聞入流,返聞自性。但能聲聲,喚醒自己。即是念念常覺。但能不隨顛倒,即是翻破無明。初則背塵向覺,繼則始覺合本,久則始本相泯,自然能所兩忘。(二)略釋引用夏老居士《凈語》的原文,連貫起來,略釋他上面的《聽佛軒記》,即是用夏老的話來解釋他自己的話:「此方真教體,大要在心聽。圓通先從耳根證。念來字句用心聽,自喚自醒還自應。妄想千般都莫管,聲聲佛號要分明。一句六字真經,循環莫叫暫停。無論苦樂動靜,耳邊歷歷佛聲。防被境緣牽轉,如護生鳥風燈。互融互攝以心聽,聽久轉凡能入聖。聞熏聞修聞自性,一根還原諸根凈。聽時更比念時真。都攝六根學勢至,返聞自性奉觀音。自呼自醒還自知,念佛見佛成佛時。聲合乎心,心應乎聲。心聲相依,妄念自清。始覺究竟即本覺。果能心口,字字相應,凈宗功夫,十得八九。果能念到,心境如一,方知真空,不離妙有。一聲佛號一聲心,念念彌陀攝六根。字句分明耳應口,凡情消處見慈尊。此是蓮宗真途徑,純以音聲續慧命。」二、律航老法師《並耳念佛法》念佛宗旨,本為攝心專註一境,令散亂心,漸成片段,乃至一心不亂。若欲達此目的,必須將阿彌陀佛四字宏名,字字都念的清清楚楚,聽的明明白白,但耳根對聲塵,須由聽力強銳,方能格外清晰。並耳者,即合併兩個耳根的聽力,用在一個耳根上,試看古人射箭,今人放槍,當他瞄準時,皆閉一眼,用一眼,視力格外分明,而聽力亦復如是。律航初學此法時,先將右耳聽力作意並在左耳,聽一百聲;再將左耳聽力並在右耳,聽一百聲;然後兩耳平均一百聲。或者攝心記數,初三聲注入左耳,次三聲注入右耳,再四聲二耳一起聽,共為十聲。如是循環練習,不過一月,大見功效,一往妄念紛馳,現因聽力特別增強,漸受約束,偶起妄念,隨即覺知,日久自成習慣,不必作意並耳,而自然並耳矣!經云:「此方興教體,清凈在音聞。」則持名念佛者,誠不可不加強聽力。三、印光大師開示都攝六根(一)「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乃以彼背覺合塵之生滅,轉而為背塵合覺之生滅,以期證於不生不滅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念佛,絕無實證之希望。(二)攝心念佛,為決定不易之道。而攝心之法,唯返聞最為第一。(三)念佛下手,最要莫過於聽。聽則心沉而一,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者。(四)當時常自念自聽!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即注重於聽之一法耳。(五)念佛之要,在「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欲都攝六根,只長聽自念之佛聲,則得之矣。(六)念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然於一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諦聽。(七)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心念、耳聽,字字句句,念得分明,聽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八)都攝六根而念,為凈念。念佛時,常自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九)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無弊。凡一切人皆以諦聽告之。(十)念佛一法,理極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應,第一是志誠懇切;第二是聽,反聞念佛聲。誠、聽兼到,昏散自除。(十一)攝心方法,種種不一。隨其人之根器用之,自得其益。若夫最為切要之法,總不過大勢至「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八字。(十二)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從朝至暮念,從朝至暮聽。比貪多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懸殊也。(十三)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十四)《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即是攝耳諦聽之法。當依此而念,不致仍舊妄想紛飛耳。(十五)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攝六根之法則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聽,眼鼻決不至向外馳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認真,故無效耳。(十六)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默念,亦須常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固明明了了也。(十七)無論聲默,均須攝耳諦聽。能常聽見念佛的聲,則心自歸一。此法最穩當。無論上、中、下根,均可得益,絕無受病之虞。(十八)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無論大聲念、小聲念,不開口心中默念,均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訣也。信願行三,為凈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訣。知此二者,更不須再問人矣!(十九)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諦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二十)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諦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巧,定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二十一)須知都攝,注重在聽。即心中默念,也要聽。以心中起念,即有聲相。自己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聽得清楚,則六根通歸於一。較彼修別種觀法,為最穩當、最省力、最契理契機也。(二十二)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無論行住坐卧,常念佛號,或聲或默,皆須聽己念佛之聲。倘能如是,則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凡所作為,皆悉順遂。(二十三)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於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二十四)念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須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者,亦即此是也。(二十五)念時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不開口,心中默念,亦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朗朗。能常聽得清楚,則心歸一處,神不外馳。故眼也不他視,鼻也不他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攝六根」。如此念佛,名為「凈念」。以攝心於佛號,則雜念雖尚未全無,然已輕減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繼,便可淺得一心不亂,深則得念佛三昧矣。(二十六)無論行、住、坐、卧、聲、默,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默念不開口,心中仍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與開口朗念無異。此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且不吃力。《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耳能聽得明白,則六根都攝無遺矣!如此而念,名為「凈念」。凈念能常相繼,則可得念佛三昧矣。(二十七)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仍然明明了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污雜妄念,故名「凈念」。凈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凈念相繼」。能凈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凈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二十八)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久而久之,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則由三昧寶,證實相寶,方知此寶,遍滿法界。復以此寶,普施一切。攝耳諦聽,並不只是印光大師提倡,古來大德都是這樣教人。隨舉一例,蕅益大師,我們看《彌陀要解》幾段話:「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福德因緣」、「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凈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花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祖師這裡都用「聲」:一聲阿彌陀佛、聲聲阿彌陀佛,他不用「句」,通常我們說一句阿彌陀佛。大師的措辭不是無的放矢,不是隨隨便便,這是有他含藏的意思:提醒我們念佛的方法:聽聲音!攝耳諦聽。今天就報告到這裡。報告過程恐有錯誤,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凈空老法師開示我們聽了自了法師的報告,也看到這篇的文字,確實是他對我們大家最好的供養。他這些年來修行,沒有白費功夫、沒有浪費光陰,確實有心得,這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為什麼他有成就?我們的成就比不上他,原因何在?經論上說的,祖師大德教導我們的,他認真去做了,確實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做到了。我們懂得、也會說,但是自己沒有做到,所以他確確實實是給我們心得報告。這篇東西對念佛人,尤其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人,長時間的念佛,念了幾年、念了幾十年,功夫依然不得力。原因在哪裡?聽了這份報告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的念佛不如法。他舉出這三個例子,夏蓮居老居士、律航老法師,《楞嚴經》上所說的法門,《印光大師文鈔》他用的功夫最深,他的根底是從《文鈔》上奠定的。印光大師一生教人,他就記得很清楚,重要的開示他隨手可以拈來,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知道沒真干,尤其是念佛,念佛最重要的,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念從心生」,念佛這個念頭從心生的,從口裡頭念出來,從耳朵聽進去,這樣就能夠攝心。許多人念佛時間很長不能攝心,就是雜念很多,用念佛的方法雜念去除不掉,於是怎麼樣?另外想別的辦法,覺得自己業障很重,去尋找其他的方法消業障。殊不知念佛是最好消業障的方法,我們不懂這個方法,或者聽了不相信這個方法,為什麼不相信?我們學習的時候功夫不夠,不是幾句就能攝心,要養成習慣才能攝心,還沒養成習慣就想換別的方法,這就壞了。而不能夠一個方法堅持到底,這裡說的三個人,夏蓮老、律航、印祖,隨便哪個人的方法都行,都把這個重點說到了。他今天在此地提醒我們,把這些重要的開示都寫在此地,我們多看看、多念念,自己再試試看。我們最大的障礙就是世緣放不下,這才是真正功夫不得力真正原因所在。我們對於這六根對六塵境界太在意了,不肯放下,不知道六根、六塵、六識都是虛妄不實,都應該放下。尤其是年歲大的人,中國古人是以六十歲為老人,六十是花甲老人了,六十一甲子。李老師以前常常告訴我們,人到六十歲就要為來生打算,為什麼?這一生差不多過完了,六十是人生的冬天,要準備走路了。換句話說,聰明人要準備來生,人死了並不是就了了,有來生,六十歲以後認真為來生著想,念佛法門就是為來生,來生到哪裡去?心裏面嚮往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去?信願持名,真信切願沒問題,問題在持名。持名,印祖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可見得真信切願是能不能往生最重要的關鍵。真信切願的人,肯定把世法、佛法都放下了,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得放乾淨,然後修一向專念。他這篇東西完全著重在念的方法,這個念怎樣消業障?攝心就是業障消了。業障沒有消,你一面念佛,還是一面有妄想雜念,妄想雜念很多止不住,這就是業障現前,業障現前有沒有方法對付?念佛是最好的方法,那就是消業障最好的方法。注重這個念是心生,口念耳聽,特別把這個心放在耳上,耳聽。為什麼?你專心在聽著,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不是聽外頭的,容易攝心。不出聲念,我們心裡默念,有沒有聲音?有,別人聽不到,自己清楚,還是要聽別人聽不到自己起心動念那個音聲,這樣它都攝六根,為什麼?眼不是不看,耳不是不聽,眼也看、耳也聽,沒有放在心上,心裡頭專聽自己念佛的佛號,這重要;一切時、一切處都要這樣用功。這樣用功,我在此地特別給諸位聲明,你在走路的時候,在外面走路不可以,你要注意交通狀況,這樣下去車撞到你你還不曉得,那就錯了。這時要注意路況,尤其如果是自己駕車,駕車的時候決定不能用這個功夫,用這個功夫會出車禍。什麼時候?在你平常繞佛的時候,佛堂用這個功夫;你自己家裡、院子里用這個功夫,清凈場所用這個功夫就對了;特別是早起、睡覺之前用這個功夫最好。這是我們非常感謝自了法師,感謝他提供我們這份資料,幫助我們知道念佛方法、念佛的秘訣,念佛真消業障,比什麼方法都快,你要用上你就知道了。我們自己功夫得力了,就要勸告別人,自利利他,自他是一不是二,能接受的人就要幫助他。這份資料我們可以多印一些放在二樓跟人家結緣的那些文件裡面。(文摘恭錄自2014.10.28《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95集)轉載自AMTB部落格
推薦閱讀:

香港政改報告提交人大:特首人選須愛國愛港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九十七集)
千善八字報告:原始慾望較大伸展開則前途無量的八字
[我的占星報告]晃晃/瀧兒,比較盤 組合盤感情全解析正式版 2012
美國發表《2010年人權國別報告》再次對中國人權狀況說三道四

TAG: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