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並半月板縫合的康復計劃

一、初期 0—4周(手術當天為0天)

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半月板前、后角損傷縫合術後可早期小負荷負重,半月板體部損傷縫合術後四周內患肢皆不負重且術後一周內不進行屈曲練習(被動屈膝也不做),四周內不進行主動屈曲練習,只在醫生幫助或指導下每周1—2次行被動練習。

(一)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嘗試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

(二)術後1—3天:術後24小時可扶雙拐腳不著地行走(僅限去廁所!)

  1. 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儘可能多做。下地後,可進行抗重力下踝泵練習。

  2. 股四頭肌(大腿前群側肌群)等長收縮練習——即大腿肌肉綳勁及放鬆。(大於500次/日)

  3. 腘繩肌(大腿後側肌群)等長收縮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

  4. 正確體位擺放——患腿抬高放於枕頭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下方應空出,不得置於屈膝位置。

  5. 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嘗試仰卧直抬腿練習,保持至力竭。10次/組,2—3組/日。骨—髕腱—骨重建者,如髕腱切口處的疼痛較明顯,可2—3日再行練習,且次數減半。(練習時疼痛屬正常現象,應予以耐受。)

  6. 開始側抬腿練習,10次/組,2—3組/日,組間休息30秒。

  7. 開始後抬腿練習,俯卧,患腿伸直向後抬起至足尖離床面5厘米為1次,10次/組,1—2組/日,組間休息30秒。

(三)術後4—7天:

  1. 肌力練習同上。

  2. 關節活動度練習:

    (1)術後一周內不進行膝屈曲練習。

    (2)伸膝練習:每天練習8小時以上。

    方法:患側足跟下墊枕頭,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下方應空出。

(四)術後2—3周:

  1. 肌力練習同上。

  2. 關節活動度練習:

  3. 四周內不進行主動屈曲練習,僅作被動屈膝練習,術後3周被動屈膝至60度。

  4. 下午伸膝練習:同術後4—7天。

(五)術後4周:

  1. 肌力練習:其它項目同上,直抬腿、側抬腿、後抬腿,一次抬腿時間達3分鐘,10次/組,2組/天。

  2. 關節活動度練習:

    1. 上午坐位抱膝練習:術後4周達到屈膝105度。

    2. 下午伸直練習:同術後4—7天。

二、中期(5周—3個月)

隨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絕對力量的練習為主。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20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60秒,至疲勞為止。

(一)術後5—6周:

  1. 肌力練習:其它項目同上,直腿抬、側抬腿、後抬腿,一次抬腿時間達6分鐘,5次/組,1組/天。術後7周可卧位「勾腿」練習,10次—20次/組,2組/天。

  2. 關節活動度練習:

    1. 上午坐位抱膝練習:被動屈曲角度達到110度—120度。術後6周主動屈曲角度達到90度,每次10分鐘,每日兩次。

      方法:坐在床上,雙手抱住腳踝,使腳跟緩慢接近臀部。

    2. 下午伸直練習:

      術後5周練習方法同術後4—7天。

      術後6周開始坐位伸膝:坐位,足墊高,於膝關節以上處加重物(1斤)。完全放鬆肌肉,保持5分鐘。15分鐘/次,1次/天。於屈膝相隔3小時後開始練習。

(二)術後7-12周

  1. 負重練習:

    術後7周開始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爭取達到單腿完全負重站立。5分鐘/次,1次/天。

    ——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單腿完全負重站立。

  2. 肌力練習:

    其它項目同上,直抬腿、側抬腿、後抬腿,在腿上加負荷,20次/組,1組/天。卧位「勾腿」練習無痛可加負荷,20次/組,2組/天。

  3. 關節活動度練習:

    術後7、8、9周屈膝角度在術後6周120度的基礎上,逐漸達到與正常膝關節相同。

術後10周:

開始強化肌力(增加練習次數,但不加大負荷)。(注意:髕股關節有癥狀者,肌力練習改為直抬腿和20度—0度開鏈伸膝訓練,而不進行常規的靜蹲和單腿45度位半蹲屈伸練習。)

靜蹲練習方法:

兩腿分開,兩腳之間的距離比肩膀稍寬,身體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傾,腳尖及膝關節正向前,不得「內外八字」,此時雙膝開始彎曲下蹲。雙膝彎曲角度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如果患者身體情況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達到屈膝90度;如果患者身體欠佳和大腿肌力弱,雙膝輕度屈膝即可,這時患者下蹲位置較高,患者較省力,隨著練習後肌力的增加再增加屈膝的角度至無痛最大角度(不超過90度),2分—5分/次,間隔5秒,5—10次連續/組,2-3組/天。

開始患腿單腿45度位半蹲屈伸練習:患者單腿站立,上體正直,緩慢下蹲至屈曲45度處,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10—2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次/天。

開始蹬踏練習。

(三)術後3個月

  1. 可進行慢跑—即慢慢跨步前進,而非真正意義的「跑」,速度要慢。

  2. 關節活動度練習:

    1. 上午坐位抱膝練習:術後9周至12周被動屈膝角度與健側相同。12周主動屈膝角度與健側相同。

      坐位抱膝角度與健側完全相同後,開始跪位屈膝練習。

    2. 下午伸直練習:與屈膝相隔4小時後開始練習。

      坐位伸膝:坐位,足墊高,於膝關節以上處加重物(2斤)。完全放鬆肌肉,保持5分鐘。15分鐘/次,1次/天。

三、後期(4個月—6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運動。

後期強化肌力練習,選用大負荷(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1. 開始膝繞環、跳上跳下、側向跨跳、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2. 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此期間重建的韌帶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及安全,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四、恢復運動期(7個月—1年)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複查,手術取出內固定。

附錄:

1.關節屈曲練習流程(由健肢或其他人幫助予以外力的屈膝練習為被動練習):

去除支具,屈曲到目標角度,維持角度10分鐘,放鬆冰敷15-20分鐘。

2.支具調節方法及時間(僅限運動醫學提供支具使用):

術後3周支具放於30度位置,然後每隔7天增加20度,術後7周支具調節至110度位置活動。支具術後1個月24小時佩戴,術後2—3個月白天佩戴,晚上無需佩戴,滿3個月拆掉支具。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 骨科 陳伯健副主任醫師

推薦閱讀:

哪些技巧可以減少運動對膝關節的磨損?(純凈星空的回答,22贊)
中醫治痹:銀屑病關節炎的中醫認識
肩關節物理檢查(五)——盂肱關節不穩
卸骨術頸關節卸脫法之被抱扳頜法和切擊後頸法
關節痛吃它、眼睛花吃它…別再亂吃藥了!

TAG:技術 | 計劃 | 關節 | 韌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