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為什麼越存越毀?三張圖看清背後的真實原因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夏天到了,很多茶友準備喝些綠茶。但茶友「藍の天空」近日翻開自己去年買的信陽毛尖時,卻發現已經判若兩「茶」了。
據茶友「藍の天空」,毛尖是放在家裡存茶葉的柜子里的(沒存入冰箱),去年喝的時候,干茶鮮綠,香氣很好,滋味也很鮮爽,可是最近打開卻發現,茶已經發黃,香氣已經消失,還能聞到一股陳味,沖泡後根本沒法入口——太難喝了。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綠茶在常溫下保存這麼久,肯定是不行滴!但是,你知道綠茶在陳放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一年後就讓人這麼不堪了呢?
▲安吉白茶新茶及陳放多年後的對比,色澤差異明顯。
其實,綠茶在貯藏過程中,因為多種化學成分發生了變化,所以才會導致前後品質的差異如此之大,今天小懂就帶大家來簡明扼要地了解一下。
1、色澤
綠茶中的葉綠素是很不穩定的,貯藏過程中在水、光和溫度的作用下,容易發生脫鎂反應:
綠茶經過較長時間貯藏,不僅會使翠綠色澤消退,而且會使色澤變暗、變褐,這與葉綠素的脫鎂反應有很大關係。
據研究,綠茶中葉綠素轉化成脫鎂葉綠素的轉化率在40%左右時,茶葉色澤仍能保持翠綠;當脫鎂葉綠素的比例超過70%時,茶葉色澤就會顯著變褐。
2、香氣
綠茶香氣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脂類物質,特別是一些遊離的不飽和脂肪酸,它們都是構成茶葉香氣的重要化學基礎,但又是一些很不穩定的成分。在溫度較高和有氧的條件下,脂類會發生水解生成遊離脂肪酸。
這些遊離脂肪酸在貯藏過程中進一步氧化分解,產生的低分子醛、酮、醇等揮發性物質,這些物質的氣味就不太好聞。
第二,綠茶的「新茶香」主要成分,二甲硫、正壬醛、順-3-乙烯酸酯等成分,在貯藏過程中下降十分明顯,貯藏兩個月,就下降百分之三四十以上。
而與此相反,貯藏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新茶中沒有的物質,帶有青草味和油臭味,有多麼令人不爽,大家自己腦補吧!
第三,綠茶貯藏過程中,類胡蘿蔔素也容易被氧化,產生新的化合物,也與陳味有很大的關係。
3、茶湯品質
綠茶茶湯品質的主要與兩類物質的直線下滑有關,一是茶多酚,一是氨基酸。
第一,茶多酚中的主體物質——兒茶素,首先是脫氫形成醌,進一步氧化聚合成褐色物質。
兒茶素及其氧化中間產物(醌類物質)還與氨基酸、蛋白質等結合,形成暗色的高聚化合物,從而破壞茶湯滋味結構,使茶湯變得淡薄而缺乏收斂性和鮮爽感,茶湯色澤變深變暗。
可能很多茶友都有這種感覺,陳茶的湯色,一般都由原來的淡綠或黃綠,變成了橙黃、橙紅,甚至褐色。
▲安吉白茶新茶湯色及陳茶湯色對比(圖上為新茶,圖下為陳茶)
第二,氨基酸,作為綠茶的重要滋味物質,在貯藏過程中,也很悲催地不斷減少。
如見所述,氨基酸能與茶多酚的氧化產物醌類結合,形成暗色聚合物,影響茶湯的色澤和明亮度。
另外,氨基酸還能在一定溫、濕度條件下自身發生降解和轉化,從而使遊離氨基酸的含量不斷減少。
此外,茶葉在貯藏過程中,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也會發生下降,從而影響茶葉品質。
親,看到了吧?綠茶在貯藏過程中,時間越長,品質下降越多,尤其是在常溫下,時間一長,再好的綠茶也白瞎了!所以,有好綠茶就別藏起來了,趁早喝了哦!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眾號,隨時隨地提問哦!)
推薦閱讀:
※美不勝收白雲山,一幅真實的水墨畫卷
※百年諾貝爾文學獎漫話(52)非惟荒誕抑或真實存在
※煮酒論史|給你一個或許是最真實的清朝
※帶你走進真實的日本,我被驚呆了!暫且拋開敵視!
※[經歷]我二十多年所經歷的真實靈異事脫水閱讀- 第17頁 - 追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