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沙參南沙參玉竹麥冬天冬--補陰葯

補陰葯北沙參南沙參玉竹麥冬天冬北沙參

【出處】 ------《本草匯言》【來源】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 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 的根。主產于山東、江蘇,福建等地亦產。夏秋兩季採挖。置沸水中燙後,除去外皮,乾燥,或洗凈後直接乾燥。【性味歸經】 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沙參甘涼清潤,如入肺胃,善清肺胃之熱而生津潤燥,凡肺胃陰虛燥熱,勞嗽、乾渴之證,本品均為常用。南北沙參功效相近,北沙參滋陰作用好,南沙參兼有祛痰之功。【功效】 補肺胃陰,清肺胃熱。【應用】1.用於肺陰虛證。本品能補肺陰,兼能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乾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啞等證。常隨證配伍潤肺清肺、止咳平喘、止血、利咽開音之品。治燥熱傷肺,發熱咳喘或咳血,宜與麥冬、南沙參、杏仁、茜草等品同用;治肺受火刑,咳嗽音啞,宜與麥冬、天冬、訶子等品同用。2.用於胃陰虛證。本品能補胃陰,兼能清胃熱,適用於胃陰虛有熱之口乾多飲、飢不欲食、大便乾結、舌苔光剝或舌紅少津及胃痛、胃脹、嘈雜等證,常與石斛、玉竹、烏梅等養陰生津之品同用。胃陰脾氣俱虛者,宜與石斛、玉竹、山藥、山楂等養陰、益氣健脾之品同用。【用法用量】 煎服,10~15g。【使用注意】 《本草從新》謂北沙參「反藜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亦認為北沙參「不宜與藜蘆同用」,應加以注意。【參考資料】1.本品主含生物鹼、澱粉、多糖、多種香豆素類成分,微量揮髮油及佛手柑內酯等。北沙參的乙醇提取物有降溫和鎮痛作用;北沙參多糖對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常用於紅斑狼瘡等與體內免疫功能異常亢進有關的疾病;北沙參水浸液在低濃度時,能加強離體蟾蜍心臟收縮,濃度增高,則出現抑制直至心室停跳(此時心房仍可跳動),但可以恢復(對在體蟾蜍心臟的作用相似);靜脈注射北沙參可使麻醉兔的血壓略升,呼吸加強,切斷迷走神經後,此等作用仍然存在。2.《本草從新》謂北沙參「反藜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亦云北沙參「不宜與藜蘆同用」:這是將北沙參亦列入十八反「諸參」之中。據考證,中藥十八反中「諸參」中的沙參應為南沙參而非北沙參。另據實驗報道:「在食物、藥物中毒,食積證便秘等胃腸有積滯這一特定條件下,可用北沙參藜蘆配伍,增強腸蠕動,有利於積滯排泄」;「在脂肪肝、胃腸功能紊亂、急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有腹泄這一特定條件下,不宜北沙參藜蘆合用,可加重或誘發腹瀉」;「北沙參單用,對肝損傷無明顯影響,P>0.05。藜蘆單用,可加重肝損傷,P<0.01。北沙參藜蘆合用,明顯加重肝損傷,且與藜蘆單用比較,差異顯著,P<0.01」;「北沙參與藜蘆混合後化學成分基本上沒有變化,說明二葯體外混合,沒有產生新的化合物,也沒有增加藜蘆的溶出率,而動物實驗二葯配合毒性明顯增強,可能是混合後在體內各種酶、酸、鹼的影響下發生了一系列化學變化的結果」。【功效鑒別】北沙參、南沙參相鑒別:北沙參、南沙參二者皆味甘性微寒,同歸肺胃經,均能養陰清肺,益胃生津,都可用治肺熱陰虛的燥咳,乾咳少痰,或勞嗽咯血,咽干音啞等症,以及熱病傷津 或胃陰不足所致的舌干口渴,胃脘隱痛、嘈雜,乾嘔,大便燥結等症。二者均反藜蘆。不同之處在於:北沙參── 本品滋陰的作用較好,肺胃陰傷者尤為多用。南沙參── 本品滋陰之力不及北沙參,而兼能祛痰,益氣,肺熱陰虛的燥咳,痰粘不易咯出者,以及熱病後氣津不足者南沙參多選用。此外,其鮮者,其清熱養陰生津作用較干品為佳,多用於熱病傷陰之證。北沙參是典型的補陰葯,是清補藥,所以是偏寒的,它也有苦味,這個苦表示它能清泄,它主要作用的是肺胃兩經。所以它主要用於肺陰虛的燥熱咳嗽,有燥有熱,它能夠三者兼顧。它可以與同類的葯配伍,如果痰咳喘的時候,還可以配伍止咳平喘祛痰的葯。它又作用於胃,能夠養胃陰、清胃熱,又能生津止渴,所以常常同類葯的配伍。如果出現了噁心嘔吐,可以配伍清胃止嘔的葯。如果有腸燥便秘,配伍潤腸通便的等等。============================================南沙參【出處】 ------《神農本草經》【來源】 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輪葉沙參 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 或杏葉沙參 A. stricta Miq. 的根。主產於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春秋二季採挖。乾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肺、胃、脾經。本品甘涼清潤,主入肺心,長於清肺潤燥止咳,清心安神定驚,為肺燥咳嗽,虛煩不安所常用。【功效】 補肺胃陰,清肺胃熱,益脾肺氣,祛痰。【應用】1.用於肺陰虛證。本品能補肺陰,兼能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乾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啞等證。其潤肺清肺之力均略遜於北沙參;但對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因兼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可促進排痰;對氣陰兩傷者,還略能補益肺氣,可氣陰兩補。宜與潤肺清肺及對症之品配伍,治陰虛勞損,咳嗽、吐衄,可與麥冬、百合、生地等品同用;治燥熱傷肺,發熱咳喘或咳血,可與麥冬、北沙參、杏仁、茜草等品同用。2.用於胃陰虛證。本品又能養胃陰,清胃熱,適用於胃陰虛有熱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結、舌紅少津及飢不欲食、嘔吐等證。本品養胃陰、清胃熱之力亦不及北沙參。但本品兼能補益脾氣,對於胃陰脾氣俱虛之證,有氣陰雙補之效;對熱病後期,氣陰兩虛而餘熱未清不受溫補者,尤為適宜。宜與玉竹、麥冬等養胃陰、清胃熱之品配伍。食少納差者,可再配伍谷芽等消食健胃之品;胃氣上逆嘔吐、呃逆者,還應配伍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降逆和胃之品。【用法用量】 煎服,10~15g。【使用注意】 不宜與藜蘆配伍(十八反)。【參考資料】輪葉沙參含三萜類皂甙、黃酮類化合物、油狀物(為多種萜類和烴類混合物)、蒲公英萜酮、β-谷甾醇、胡蘿蔔甙、飽和脂肪酸、沙參酸甲酯和沙參醇。杏葉沙參中含呋喃香豆精類。杏葉沙參可提高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且可抑制體液免疫,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輪葉沙參有祛痰作用,其祛痰作用較紫菀差,但可持續4小時以上;1%沙參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明顯強心作用。【鑒別用藥】北沙參與南沙參來源於兩種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養陰清肺、益胃生津(或補肺胃之陰,清肺胃之熱)為主要功效。但北沙參清養肺胃作用稍強,肺胃陰虛有熱之證較為多用。而南沙參尚兼益氣及祛痰作用,較宜於氣陰兩傷及燥痰咳嗽者。【古籍摘要】1.《神農本草經》:「補中,益肺氣。」2.《本草綱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3.《飲片新參》:「清肺養陰,治虛勞咳嗆痰血」。南沙參就是《神農本草經》上的沙參,它主要長在沙質地裡面。在西南地區把它叫做泡參,比較空泡,它的質地比較輕,有很多孔,不結實,不緻密。《本經》的沙參是南沙參。後來因為有了北沙參,相對於北沙參而言,把它稱為南沙參。其實南沙參北方也產,只不過在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的省區產得多一些,北沙參現在也是全國很多地方都產,但是最早在明末清初它主要產地山東這一帶,相對來說它偏北一點。現在南北已經沒有意義了,兩種沙參,地不分南北,同樣都在出產。南沙參也是作用於肺胃的,也是比較典型的清補藥,也是偏寒的,所以南沙參加上一個微苦也是可以。對於肺和胃,和北沙參一樣。南、北沙參有兩點不同:1. 一般認為在滋陰方面(就是在滋養肺胃方面),北沙參的力量略強於南沙參,只能說是略強,這個強度不是懸殊得很大;2. 南沙參略有一點補氣祛痰的作用。如果說這種肺陰虛兼有微微的一點肺氣虛,咳嗽有痰,南沙參更好;如果脾胃的陰虛兼有一點脾胃的氣虛,南沙參也是可以作為補氣健脾的葯來使用,只不過力量很單薄,一般沒有把它專門作為補氣葯使用,也僅僅是傾向性。南北沙參相同是主要的。不同,一個是力量的強度、強弱,北沙參強一點;另外,兼有功效南沙參多了一個補氣祛痰;另外,南沙參是《神農本草經》的參,所以它是屬於十八反當中反藜蘆的參。==========================================玉竹【出處】 ------《神農本草經》【來源】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的根莖。主產於湖南、河南、江蘇等地。秋季採挖。洗凈,曬至柔軟後,反覆揉搓 ,晾曬至無硬心,晒乾;或蒸透後,揉至半透明,晒乾。切厚片或段用。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肺、胃、心經。玉竹甘平柔潤,能滋陰潤肺、生津養胃,善治肺胃陰虛燥熱之證。雖作用緩和,但不滋膩斂邪,既適用於燥咳痰粘、陰虛勞嗽,又可治陰虛外感之發熱咳嗽、咽痛口渴,還能治熱傷胃陰、舌干食少及消渴等證。唯藥力較緩,用量宜大。【功效】 補肺胃心陰,清肺胃心熱。【應用】1.用於肺陰虛證。本品能養肺陰,並略能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的乾咳少痰、咳血、聲音嘶啞等證。宜與潤肺清肺及對症之品配伍,如《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以之與沙參、麥冬、桑葉等品同用,治燥傷肺陰,乾咳無痰;治陰虛火炎,咳嗽失血,咽破失音,可與麥冬、山藥、貝母、茜草等品同用。2.用於胃陰虛證。本品又能養胃陰,清胃熱,適用於胃陰虛有熱之口乾舌燥、納差、消渴、嘔吐、腸燥便秘等證。宜與養陰生津及對症之品配伍,如治燥傷胃陰,口乾舌燥,食欲不振,可與麥冬、沙參等品同用;治胃熱津傷之消渴,可與石膏、知母、麥冬、天花粉等品同用;治胃熱陰傷,氣逆嘔吐,可與人蔘、知母、蘆根等品同用;治腸燥便秘,可與枳殼、生首烏等品同用。3.用於心陰虛有熱之煩熱驚悸。本品還能養心陰,亦略能清心熱,可用於熱傷心陰之煩熱多汗、驚悸等證,宜與麥冬、甘草、遠志等清熱養陰安神之品配伍。此外,因本品滋陰而不礙邪,故《重訂通俗傷寒論》加減葳蕤湯以之與疏散風熱之薄荷、淡豆豉等品同用,治陰虛之體感冒風溫,及冬溫咳嗽,咽干痰結等證,可使發汗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留邪。【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參考資料】1.本品含甾體皂甙(鈴蘭苦甙、鈴蘭甙等)、黃酮及其糖甙(槲皮素甙等)、微量元素、氨基酸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尚含粘液質、白屈菜酸、維生素A樣物質。玉竹的乙醇提取物能促進實驗動物抗體生成,顯著提高實驗動物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數和吞噬指數;能促進干擾素合成;能抑制結核桿菌生長,可降低感染結核小鼠的死亡率,而病變則略有減輕;有降血糖作用;有降血脂及緩解動脈粥樣斑塊形成的作用;可使外周血管和冠脈擴張,並有耐缺氧、強心作用;與黃芪或党參同用,能改善心肌缺血癥狀及心電圖;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玉竹黃酮成分有抗氧化作用,並能延長生物壽命。2.本品又名「葳蕤」。【古籍摘要】1.《神農本草經》:「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2.《日華子本草》:「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3.《本草正義》:「治肺胃燥熱,津液枯涸,口渴嗌乾等症,而胃火熾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飢者,尤有捷效」。【功效鑒別】沙參、玉竹與石斛相鑒別:沙參、玉竹與石斛皆味甘性微寒,均能益胃生津,都可用治熱病傷津,低熱煩渴,口燥咽干,舌紅少苔,以及胃陰不足,口渴咽干,食少嘔逆,胃脘嘈雜、隱痛 或灼痛,舌光少苔等症。其中沙參、玉竹又能養陰潤肺,也常用治陰虛燥咳,乾咳少痰,或勞嗽咯血,咽干音啞等症。不同之處在於:沙參── 既能養肺陰,又能清肺熱,肺熱陰虛者最為適宜。玉竹── 養陰而不滋膩斂邪,故陰虛外感風熱,發熱、咳嗽、咽痛、口渴等症,玉竹常選用。石斛── 清熱之力較好,熱病傷陰者多選用。且石斛又能補腎養肝而明目、強腰膝,也可用治肝腎陰虛的目暗昏花,視力減退,內障失明,以及腎陰不足的腰膝軟弱。玉竹是典型的補陰葯,而且是歸肺胃兩經的,所以它的基本作用和南北沙參一樣。對於肺,也是補肺陰、潤肺燥、清肺熱;對於胃來說,也是補胃陰、清胃熱、生津止渴的一個葯。而且作用還比較平和,尤其是不容易戀邪,所以在外感初期,如果患者素體陰虛,又感受了風熱,需要滋陰解表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患者素體陰虛,發散的葯又要進一步的傷陰,如果專門補陰,那麼又要戀邪。在作用於肺胃的這些補陰葯當中,玉竹的滋膩性不明顯,尤其是最不容易戀邪。所以相對來說,對於陰虛感受外邪的,尤其感受風熱,或者溫熱邪氣,常常選玉竹加在解表葯當中,體現一個滋陰解表,減葳蕤湯主要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玉竹歸經加了一個心經,所以相應的它就能夠養心陰、清心熱。玉竹,在古代比如說在宋代的《日華子本草》裡面都明確地提到了它能夠潤心,就是養心陰的意思,尤其是《本草新編》這些書還強調,如果治療驚狂,如果說玉竹和人蔘這些葯配伍,就少死亡之苦,就是說它對心陰虛引起的癲狂、狂亂有明顯的效果。古代本草裡面強調它作用於心,治療與心陰虛有關的病證,從宋代開始一直有記載,更結合當代的研究,玉竹對很多,比如說心律失常、心衰引起的一些心悸、失眠,而且效果比較明顯。=============================================麥冬【出處】 ------《神農本草經》【來源】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麥冬 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 的塊根。主產於四川、浙江、江蘇等地。夏季採挖。反覆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鬚根,乾燥。生用。

【性味歸經】 甘、微苦,微寒。歸胃、肺、心經。麥冬甘寒清潤,善清心肺之熱而養陰除煩,兼可清潤胃腸而止渴潤燥。【功效】 補胃肺心陰,清胃肺心熱,除煩安神。【應用】1.用於胃陰虛證。本品長於滋養胃陰,兼清胃熱,臨床廣泛用於胃陰虛有熱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飢不欲食、嘔逆、大便乾結等證。常與養陰生津及對症之品配伍,如治熱傷胃陰,口乾舌燥及胃陰虛有熱之胃脘隱痛,飢不欲食,可與生地、玉竹、沙參等品同用;治消渴,可與烏梅等生津止渴之品同用;《金匱要略》麥門冬湯以之與半夏等品同用,治胃陰不足之氣逆嘔吐;《溫病條辨》增液湯以之與生地、玄參同用,治熱邪傷津之便秘。2.用於肺陰虛證。本品又能養肺陰,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的鼻燥咽干、乾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啞等證。宜與潤肺清肺及對症之品配伍,如《醫門法律》清燥救肺湯以之與阿膠、石膏、桑葉、枇杷葉等品同用,治燥傷肺陰,鼻燥咽干,乾咳痰少;治燥熱傷肺,咳嗽痰少,痰中帶血,咽痛音啞,可與天冬、訶子等品同用。3.用於心陰虛證。本品還能養心陰,清心熱,並略具除煩安神作用,可用於心陰虛有熱之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心悸怔忡等證。宜與養陰安神之品配伍,如《攝生秘剖》天王補心丹以之與生地、酸棗仁、柏子仁等品同用。熱傷心營,神煩少寐者,宜與清熱涼血養陰之品配伍,如《溫病條辨》清營湯以之與黃連、生地、玄參等品同用。【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參考資料】本品含多種甾體皂甙、β-谷甾醇、豆甾醇、高異黃酮類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各種類型的多聚糖、維生素A樣物質、銅、鋅、鐵、鉀等。家兔用50%麥冬煎劑肌內注射(1ml/kg),能升高血糖;正常兔口服麥冬的水、醇提取物0.2g/kg,則有降血糖作用;麥冬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細胞,提高免疫功能;能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作用,提高機體適應性;能顯著提高實驗動物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脈流量,對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並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縮力;有改善左心室功能與抗休克作用,但作用短暫,再次給少量麥冬可明顯延長作用時間;還有一定鎮靜作用。【功效鑒別】麥門冬與天門冬相鑒別:麥門冬與天門冬同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塊根入葯,皆味甘苦,性寒涼,均能滋陰清肺,潤燥生津,都可用治肺熱陰虛的燥咳,乾咳少痰,或勞嗽咯血,咽 干音啞;熱病傷陰津,舌干口渴,或津虧消渴;陰虛津虧,腸燥便秘等證。二者常相須為用。不同之處在於:麥門冬── 甘微苦微寒,滋陰潤燥、清熱生津作用較天門冬為弱,滋膩性也小。且麥門冬又能滋養胃陰,清心除煩,也可用治胃陰不足,舌干口渴,胃脘隱痛、嘈雜,乾嘔,大便燥結;陰虛有熱的心煩不眠,以及溫病熱邪擾及心營,身熱夜甚,煩躁不安,心煩不眠,舌絳而乾等證。天門冬── 則味甘苦性大寒,滋養潤燥、清火生津的力量強,滋膩性也大。且本品又能滋腎陰,也可用治腎陰不足,陰虛火旺的潮熱盜汗、遺精等症。麥冬原名叫麥門冬。麥冬主要的作用的部位是,肺經、胃經和心經,所以它的作用的部位,和前面講的玉竹是一樣的。麥冬作用於肺經它也能夠補肺陰,清肺熱,潤肺燥,所以在臨床上肺陰虛有燥熱的,可以像前面的南沙參、北沙參和玉竹,一樣地使用。但不同的是麥冬的滋陰的效果,就包括了清熱和潤燥的效果,都強於前面的三味葯,所以它的滋陰作用要強一些。在養肺陰、清肺熱的同時,它還長於利咽喉,所以這個陰虛肺燥、咽喉不利,咽喉疼痛,前面的三個葯很少使用,而麥冬經常使用,比如說有個有名的經驗方,玄麥甘桔湯。它和前面清熱解毒藥、清熱涼血葯當中的玄參,一起配伍,還有配伍桔梗,主要是用於陰虛肺熱的咽喉不利的,它長於利咽喉。麥冬作用在胃經,它的養胃陰和生津止渴、清胃熱的作用,也是優於前面的三味葯。所以我們今後在方劑裡面,比如說這個《金匱要略》的麥門冬湯,或者《溫病學》當中的,治療口渴津傷的很多方劑裡面,比如竹葉石膏湯這些裡面都加麥冬,就是說這個作用。它也比前面三味葯更強一些,在養胃陰的同時它還能夠潤腸通便,這是前面三個葯所不明顯的。所以治療熱病傷津、腸燥便秘,和生地、玄參配伍就是有名的增液湯,所以麥冬在作用的胃的同時,它能夠潤腸通便,這是它的一個特徵。麥冬作用於心,它能夠養心陰,清心熱,所以常常用於心陰虛、心熱盛的,心煩不眠的這些癥狀。它除了有和與玉竹一樣的清心熱、養心陰的功效,而且作用更強一些以外,它又有寧心安神的作用,所以在治療心神不寧的,比如說天王補心丹這樣的方劑當中,麥冬還作為一個安神葯使用。所以麥冬和玉竹相比較,它作用的部位相同,而且對三髒的滋陰、清熱的作用,更強一些以外,它還有它的特殊性。比如說作用在肺的時候它能夠利咽喉,常常用於咽喉不利,咽喉疼痛,作用於胃,它還能夠潤腸通便,治療腸燥便秘,作用於心,本身它又能夠寧心安神,用於心神不安的心悸失眠,這樣的一些病症的方當中使用。=======================================天冬【出處】 ------《神農本草經》【來源】 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天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的塊根。主產於貴州、四川、廣西等地。秋冬二季採挖。除去莖基和鬚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熱除去外皮,乾燥。切薄片用。

【性味歸經】 甘、苦,寒。歸肺、腎、胃經。天冬味甘大寒,主入肺腎,上清肺熱而潤燥,下滋腎陰而降火。肺腎陰虛火旺所致諸證,本品頗為適宜。【功效】 補肺腎胃陰,清肺胃熱,降腎火,止咳祛痰。【應用】1.用於肺陰虛證。本品能養肺陰,兼能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乾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啞及上消等證。對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止咳祛痰。若兼腎陰虧虛,腎火刑金者,本品又能滋腎陰、降腎火。常與潤肺清肺及對症之品配伍,如治肺胃燥熱,咳嗽痰少,痰中帶血,咽痛音啞,可與麥冬、訶子等品同用;治腎火刑金,而致內傷嗽血,可與生地、梔子等品同用;治肺火熾盛,陰液消亡之上消,可與北沙參、石斛、麥冬等品同用。2.用於腎陰虛證。本品又能滋腎陰,兼能降腎火,適用於腎陰虧虛之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及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內熱消渴等證。腎陰虧虛,眩暈耳鳴,腰膝酸痛者,常與熟地、枸杞子、紫河車、牛膝等滋腎益精、強筋骨之品同用。陰虛火旺,骨蒸潮熱者,宜與滋陰降火之生地黃、麥冬、知母、黃柏等品同用。治腎陰久虧,內熱消渴之下消證,可與生地黃、山藥、女貞子、車前子等滋陰補腎,清熱利水之品同用。3.用於熱病傷津之食欲不振、口渴及腸燥便秘等證。本品還有一定益胃生津作用,兼能清胃熱,可用於熱傷胃津之證。氣陰兩傷,食欲不振,口渴者,宜與生地黃、人蔘等養陰生津益氣之品配伍。津虧腸燥便秘者,宜與生地、當歸、肉蓯蓉等養陰生津,潤腸通便之品同用。【用法用量】 煎服,10~15g。【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滋膩之性較強,脾虛泄瀉、痰濕內盛者忌用。【參考資料】本品含天門冬素(天冬醯胺)、粘液質、β-谷甾醇及5-甲氧基甲基糖醛、甾體皂甙、多種氨基酸、新酮糖、寡糖及多糖A、B、C等。天冬醯胺有一定平喘鎮咳祛痰作用;煎劑體外試驗對炭疽桿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類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天冬具有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能力及體液免疫功能的作用;煎劑或醇提取液可促進抗體生成,延長抗體生存時間;對實驗動物有非常顯著的抗細胞突變作用,可升高腫瘤細胞cAMP水平,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天門冬素可使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心收縮力增強、心率減慢和尿量增加;給結紮幽門的大鼠服天門冬醯胺,能明顯阻止口服阿斯匹林引起的胃粘膜損傷;天冬提取液有抗風濕性關節炎效用。【古籍摘要】1.《藥性論》:「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除熱,通腎氣,療肺痿生癰吐膿……止消渴,去熱中風,宜久服」。2.《本草匯言》:「潤燥滋陰,降火清肺之葯也。統理肺腎火燥為病,如肺熱葉焦,發為痿癰,吐血咳嗽,煩渴傳為腎消,骨蒸熱勞諸證,在所必需者也」。天冬的原名也是天門冬,現在也是和藥典同步。把這個門字給省掉了,天門冬和麥門冬是同科的,都是百合科的,也是一種小草本,個頭比麥門冬大。所以天冬和麥冬也是非常相似,第一個是作用在肺,它也能夠補肺陰,清肺熱,潤肺燥,它也是強度超過了麥冬,所以對肺陰虛燥熱比較盛的,一般選用天冬,不是很盛的選麥冬,另外一個相同的是作用在胃,都能夠養胃陰,清胃熱又能夠生津止渴,潤腸通便,也是天門冬的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的作用,都強於麥冬,而且常常同時使用,這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主要是麥冬作用於心經,又有安神的效果,而天冬沒有這方面的功效,所以在心陰虛,心熱比較盛,心悸失眠的方當中比較少用天冬;天冬它又作用在腎,我們前面講作用在腎的補陰葯,它能夠滋腎陰、能夠退虛熱,那麼對於腎陰虛、陰虛火旺的方當中,常常用天門冬而不用麥門冬。
推薦閱讀:

今日養生方|清熱解暑 蘆根麥冬瘦肉湯
麥冬的功效與副作用
麥冬--中醫傳承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

TAG:麥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