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七)第三集 凈空法師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七) (第三集) 2000/10/11 香港九龍 檔名:12-035-0003
請看講義第四面,第九段看起:
【經雲,住等虛空界念佛門。謂總該十身,十佛十身皆等虛空,併合法性,莊嚴法界虛空界,是則隨門說異。舉一圓收,如是方為華嚴念佛。】
昨天我們講到這一段,意思還沒有盡,今天我們繼續做個補充。昨天講到三身,三身當中的法身。這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切現相的本體,眾生現相、虛空法界都是它變現的,它是能變,虛空法界是所變,當然它是等虛空法界;世尊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不僅是等,超過了。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舉個比喻,這比喻說得很好,他把心性,就是法身比作虛空,把我們凡夫概念當中的虛空比作一片雲彩,像一片雲彩在太空當中,用這個比喻告訴我們,讓我們去體會心性廣大無邊際,實在講是超過虛空。法身如是,報身是能證、能體會法身的智慧,所以報身是智慧之身。這個智慧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是自性本具的。這個智慧也是遍虛空法界,如果不遍虛空法界,你的智慧就不圓滿。我們在許多經論里讀到,諸佛如來智慧是圓滿的,確確實實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說到「智」就是報身;說到「能」,能現、能變,就是講應化身。應化身也是遍虛空法界,像大家常常念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就是應化身。這個應化身叫感應身,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由此可知,我們現在是在凡夫位,凡夫位迷而不覺,迷的時候隨業流轉,自己完全做不了主;覺悟的人自己能夠作主,能作主就能轉境界,就不會被境界所轉。做不了主,就是經上常講的迷惑顛倒的凡夫,我們做不了主。做不了主,隨著自己業報在六道里輪迴投胎;我們做善業就往上提升,如果造作惡業必定向下墮落,這是六道眾生的現象,它的範圍也是遍虛空法界。譬如經上告訴我們,造五逆十惡的重罪,現在這個世間,由於疏忽聖賢的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造作十惡五逆罪的人很多。我們在資訊當中常常看到,殺父母這是五逆罪裡面頭一條。殺父殺母,在古時候很少,兒女縱然不孝,絕對不至於殺害父母。
我早年在台中求學,李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這也是在前清的時代,有一個地方發生了一樁重的刑事案件,兒子殺了父親,當然這是決定判死刑的,這個兒子決定判死刑。這個地方的官員也受連帶的處分,那個縣的知縣被撤職。地方的首長,縣市長,你是地方的領導人,你這個地方怎麼出了這樣一個惡人?這是你管教無方,撤職!巡撫、省長記過,記大過,從前國家對於這樣的案件是這麼處分法。地方官吏連帶處分,不僅是如此,從前的縣城都有城牆,把城牆拆掉一角。拆掉一個角的意思,就是這個案件在這裡發生,是你整個地方的羞辱,這麼樣嚴重的處分。這在佛法里叫花報,果報在阿鼻地獄。過去知道五逆罪之重,大家曉得,現在沒有人講,我們在報紙上看到殺父親、殺母親、殺兄弟、殺老師的,常常聽到,現在太多了。可是世間縱然法律你能夠逃過,地獄的果報你沒有辦法逃脫,這是墮阿鼻地獄的因行。
五逆罪除了「殺父」、「殺母」,第三個是「殺阿羅漢」。阿羅漢是世間的聖人,他住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勸導眾生斷惡修善,教化眾生破迷開悟,他對社會有很大的功德,佛常講「人天眼目」,他是好老師。你殺害他結罪不是在個人,你把這一方眾生聞法的機緣斷掉了,這個罪是這樣結法,這個罪就重了,所以也是墮阿鼻地獄。
第四種叫「出佛身血」。佛是人天導師,佛的福報太大,有護法神冥冥當中保護,人要害佛決定不可能,但是如果叫佛受一點傷,皮膚破了、流一點血,這個可能。像提婆達多害釋迦牟尼佛,出佛身血,這是惡意向佛,這個罪很重,結罪比阿羅漢的範圍大得太多。佛是九界導師,所以這個罪過很重很重。
第五叫「破和合僧」。「和合僧」是什麼?大眾在一起共修的團體。這個團體都是善人,你要把這個團體破壞,這個罪就重。我們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看到,那個情形就像我們現在講經的道場,有兩位出家比丘講經說法,法緣很殊勝,於是引起嫉妒;也是出家人,嫉妒這些講經的法師,就在外面造謠生事、破壞道場,說這個講經的法師怎麼樣破戒、怎麼不如法、做了很多壞事,造謠生事;於是聽眾對這個法師產生了懷疑,都不來聽經了,把這個講經道場破壞了。佛告訴我們,他墮阿鼻地獄。這五種罪極其深重。
佛也教導我們,如果我們反過來,這五種的福報就太大太大了,世間沒有能夠相比的,我們凡夫不知道。第一大的福報,孝養父母。佛在《大集經》裡面告訴我們,世間這個時候沒有佛出世,你能夠孝養父母就等於事奉佛陀,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孝養父母的功德,跟供佛的功德沒有兩樣。如果你們在道場誠心誠意的禮佛、供佛,回家不孝父母,你這個禮佛、供佛沒有功德,是假的。這個理要懂,事要明了。對於阿羅漢,實在講,誰是阿羅漢你也不認識,你也遇不到他,但是這個世間好的老師,好的標準是什麼?標準是對於社會有正面影響的、有好的影響的,傳播宣揚聖言之道,這一類的老師是真正善知識。他住在這一方,決定能夠影響這一方的風俗習慣,幫助這一方人改過自新,幫助這一方人破迷開悟,這一個善知識,這個好老師,我們對他尊敬,我們向他學習,功德無量無邊。
講經的道場、共修的道場如理如法,我們維護它、幫助它,無量無邊的功德。要說功德多大?佛在經上講了個比喻,除了諸佛如來之外,沒有人知道他功德之大,這些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非常可惜,晚近,這個「晚近」時間也很長,大概從清朝中葉以後,講經的人愈來愈少,在清朝咸豐以後愈來愈少了,到民國初年十個人都找不到了。現在更是稀少,全世界都有佛法的傳播,但是沒有人講經,學佛只有佛法的這些儀式,儀規、形式,真正的內容沒有了。
學佛多年,如果有人問:「佛是什麼?」不知道,說不出來。皈依了,也受了這個形式,什麼叫皈依也不知道,糊裡糊塗的學佛,糊裡糊塗的皈依,一輩子還是迷惑顛倒。這是我們現前社會存在的現象,不但在香港,在世界上許許多多國家地區都不例外。所以培養講經弘法的人才在今天第一重要,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培訓講經弘法的人才,那個功德是第一大。如果這個地方有佛教的學院或者是研究所、培訓班之類的,真正在這裡訓練講經弘法的人才,如理如法的修學,這個地區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一切災難都能夠消除,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今天在這裡說,聽到的人他信不信?他不信!他不能相信,我們能信,他不能夠接受。從這個地方看,眾生福德因緣各個不相同。
去年這個時候我在北京,跟北京的佛協、宗教局正式的接觸。這一年多來我們在新加坡教學,推動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團結不同的族群宗教,共同努力祈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不是祈禱,祈禱沒有用,祈禱的人可太多了,和平依舊不能夠現前。怎樣才有用?要懂得佛在經典上教我們的是什麼,他教我們實在講總歸納起來只三樁事情。教我們真正明了人與人的關係,這是第一樁事情。第二樁事情,教我們明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地球的生態環境不能不知道,地球外面是太空,也不能不知道。第三教給我們明了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前面兩條我們說出來,有不少人點頭,他能懂,第三條他就搖頭了。「天地鬼神,這個是迷信,現在是科學時代,人都登陸月球了,還講什麼天地鬼神?」他就不能接受。其實科學家講,宇宙之間存在不同維次的空間,這是科學家講的,說出來大家相信。像我們現在生活在三度空間,有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無限度空間,這個說法大家相信。不同維次空間都有生物,那些生物就是我們稱他為天地鬼神;我們換個名詞來說,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有些什麼關係?這個說法大家不反對了,意思完全一樣,換個講法。徹底明了之後,我們智慧生起來了,愛心現前了。
聖賢的教育是什麼?愛的教育。我們這兩年與世界許多宗教在一起,我們找出所有宗教共同的根本,就是「仁慈博愛」。而一切宗教的目的無非都是教導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所以說我們的根本相同,我們的目的相同,不同的只是我們教學的方法、手段、儀式不相同。這是小事不是大事,哪有不能團結的道理?哪有不能合作的道理?宗教與宗教之間不能合作,原因在哪裡?原因在不往來。彼此不通,互相猜疑,我猜你、你猜我,愈猜愈錯,毛病出在這裡。如果我們真正能夠做個好朋友,常常往來,密切的往來,時時在一起研究討論、互相學習,然後才曉得,所有宗教都是貫通的。人與人之間要通,不通才會有猜忌,才會有誤會,才會有戰爭,通了這些問題都沒有了。人與自然環境也要通,由於我們對自然環境沒有認真的去研究、去注意它,而任意破壞了自然的生態,惹來了天災;人與人之間不通,人禍就來了,戰爭就來了。我們對於居住的地球了解太少,不知道愛護它,於是天災就來了,你說這個通多重要!不但這個要通,還要跟天地鬼神相通,都是我們生活的環境。
學佛的人大概都能夠接受六道輪迴的說法,六道輪迴不是佛教講的,古時候婆羅門教講的。婆羅門教我們中國人稱它作印度教,在新加坡大家稱它作興都教。這個宗教,現在世間一般人承認它有八千五百年的歷史,他們自己說有一萬多年的歷史,現在社會上承認它有八千五百年歷史。我們佛教歷史還在三千年,它比我們早得太多了。六道輪迴是他們發現的,確確實實是事實真相。現在西方外國人對這個事情愈來愈有興趣,他們用許多科學的新方法來探討,發現確實有不少人,前生是畜生,也有前生也是人的,現在又轉世作人,畜生變成人;還有少數不是我們地球人,其他星球上來的,今天我們講外太空人,到我們這個地球上來投生。由此可知,其他星球不同維次的空間,也是我們生活的範圍,我們不能不知道。這一些事情在宗教教學裡面說得多,婆羅門教講六道輪迴,講得很多,但是他們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現在科學上我們也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不同維次的空間從哪來的?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會有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個答案沒有人知道,這叫所以然的道理。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就是把這個問題給我們解答。六道從哪裡來的?十法界從哪裡來的?今天科學講不同維次空間怎麼來的?佛經裡面有很詳細的答案。《華嚴經》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切現象是「唯心所現」;十法界從哪裡來的?不同維次空間從哪裡來的?「唯識所變」。必需把它的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你才能夠解決問題,否則的話,這個問題不能解決。不能解決,像我們人死了之後到哪裡去?投胎去了,隨業流轉,自己完全做不了主宰;如果搞清楚、搞明白了,自己能作主宰。自己能作主宰,你也就能夠幫助別人,所謂是自行化他,你就能幫助別人,佛家講自度而後你就有能力度人。
「度」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幫助,我們能幫助自己,也有能力幫助別人。幫助的是什麼?也不外三樁事情。總而言之,幫助你「離苦得樂」。苦跟樂是屬於果報,果必有因,佛教給我們要從因上去做,我們不願意受惡的果,那要把惡的因斷掉;我們希望有好的果,我們一定要修好的因,所謂是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道理在此地。這個話是真的,非常靈驗。我們這一次帶了兩片《了凡四訓》,有沒有帶來?有沒有在這邊放?明天放給大家看看。真實不假;種善因一定有善果,造惡一定有惡報,古人講的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個時辰也是有定數的,定數也會有改變。《了凡四訓》念一念、聽一聽你就明白,這是佛家教化眾生根本,基礎的教導。學佛、做人要想離苦得樂,都要從這個地方下手。知道自己怎樣修因,我們自己才得到真實的善果。
現在我們看到社會,不論是中國、外國,還是其他的宗教徒,不管你信什麼教,沒有一個不想發財。發財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人人都想發財,人人都想有智慧,人人都想健康長壽。所有一切眾生共同的希求,能不能得到?佛給我們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確實能得到。不是你到寺廟裡面去燒香拜佛,去獻上你的供養,佛菩薩就保佑你升官發財,那是迷信,那是假的。佛菩薩在經典教導我們道理,發財有發財的道理,有發財的方法,你明白這個道理,依照這個方法去做,你就決定發大財,就這麼回事情!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沒有一樣你得不到,真正是有求必應。佛給我們講財富的因是布施,你修財布施得財富,你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靠得住靠不住?我們去做,試試看靈不靈!
我學佛的那一天,我很幸運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就把這個方法教給我,我一生依教奉行,感應不可思議,靈驗極了!財愈布施愈多,多到用不盡。前兩年東南亞連香港也受了經濟風暴,大家收入都非常艱難,無論是個人、家庭、公司行號,我們佛門道場收入也少了一半。我在新加坡,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不但收入沒有減少,月月都增加。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出來,為什麼?新加坡居士林跟凈宗學會的布施,實在講是希有的。財布施以供齋,供齋是供給大家吃飯,每天三餐飯,還有兩道點心,上午十點鐘有一道點心,下午三點鐘有一道點心,沒有限制,什麼人來吃都歡迎。所以新加坡居士林每天吃飯的人一千多人,星期假日三、四千人,你們想想這個開銷多大?居士林從來沒有買過米,從來沒有買過菜,也沒有買過油鹽;因為大家都曉得,居士林是無條件的供齋,天天有人送米來、送油來、送菜來,送到你吃不完。這個東西吃不完又不能放,放了會壞掉,所以我們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用卡車往外面送,送到哪去?送到其他宗教所辦的養老院、孤兒院。所以我們常常照顧其他宗教的老人、小孩、病人,我們常常照顧他,經常不斷的照顧他,他們那裡沒有人送,我們這裡太多,吃不完。供養的收入也是月月都增加,很多宗教常常到居士林來開會、來集會,感到居士林這個財好像沒有底,用不完,非常驚訝!來問我,我就給他解釋。他們沒有這個現象,他們這個確實非常艱難。
現在許許多多宗教,我們都幫助他,他來找我們,不論多少決定不會讓他空手回去。這一些宗教徒非常虔誠,每一餐吃飯他都禱告,很真誠的。我看他禱告,主賜給他們,這一餐飯主賜給他們。我看了之後我說:難怪你們不太富裕,他驚訝問我為什麼?我說你們靠救濟過日子,每一餐飯主賜給你,你所希求都是主賜給你的,賜給你是救濟,救濟當然不多,很有限。我們不是救濟。他說:你們怎麼?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怎麼生產,所以我們就都富裕,比你多。我們懂得怎麼生產、怎麼生財,這生財有道,我們不是向釋迦牟尼佛祈求、幫助、賜予,不是的。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修財布施,所以財源滾滾而來,就這麼道理,所以我們可以幫助你們。我們要把這個觀念教導他,希望大家都富有。決定不要吝嗇,大大方方的去布施,人家問我們要,要一我們給他二,我們加倍的給他。而我們這個地方得來確確實實不可思議,絕對不是你想像的。我也從來沒有想要錢,但是它就這麼多來,來了馬上就要布施出去,就要把它送走,這送走了,那裡又來了,來的比送得更多,像有利息一樣的,源源不盡。
佛說的這個道理,我們在這四十年當中不斷在做,完全應驗,一點懷疑都沒有。大家也很明顯的感觸到,法師講經有一點智慧,智慧從哪來的?法布施來的。我們印的經書,我們做的錄像帶,現在做的CD、VCD,從來不收人家一分錢,都是布施。我在新加坡每一個星期,都有國外許多團體組團到新加坡來看我,走的時候都帶這些東西,問我:「法師,我們能帶多少?我說你能夠帶得動多少,你就拿多少,沒有限制,只要你能拿得走。你能帶多少儘管去帶,這一邊帶去了,過兩天又來了。我們東西沒有版權,歡迎翻印,這是法布施。
過去我有一個老朋友演培法師,很多人都知道他。他有一天請我吃飯,我問他:「老法師你今天為什麼請我吃飯?」他說:「我有一樁事情要向你請教。」我說:「我不敢當,什麼事情?」他說:「你的法緣很殊勝,你能不能教教我?」我說這個事情,釋迦牟尼佛講的,法布施法緣就殊勝。什麼叫法布施?我們所有的法物免費贈送大家。我一說他就很難過,我說你老人家那些書後面都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你的法緣當然就不好;如果你的書後面印上「歡迎翻印,功德無量」,你的法緣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自己寫的書,一本賣的幾塊錢,能夠收多少錢?你收的錢很有限。我這樣一布施,收回來的比你賣的書,超過十倍、百倍都不止,做生意你做不過我。最後他就說了一句很慚愧的話,這一點我很孤寒;那一邊人講孤寒就是小氣,太小氣了。小氣怎麼能發財?怎麼能開智慧?
無畏布施是對於老人、病人、苦難的人,我們要誠心照顧他們、幫助他們,這個果報是健康長壽。我們希求要財富、要聰明智慧、要健康長壽,不懂得修學的方法,怎麼求?天天在佛菩薩面前燒香、磕頭,沒有用!那叫迷信,決定求不到。佛在經教上教給我們的方法、道理要明了,方法要懂得,如理如法去做,果報就現前。
我身上常常一文錢沒有,想做什麼事情,大概要多少錢就有多少錢來,你說這個多自在!所有一切都不是為自己,自己生活非常簡單,為眾生、為社會、為佛法的教學,自自然然就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無往而不利。所以財富不必積,不必存在那裡,積在那裡,不需要!流布流通,愈流愈廣,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曉得佛家常講福田,什麼是福田?你要有智慧能認識福田,才真正種到福。
此地所說『十佛十身』,總的意思都是代表圓滿,它不是個數字,是代表圓滿。佛是大智大覺,身是一切現象,無有一法不是遍虛空法界。後面這一句話說得好,『併合法性』,如果不遍虛空法界,就不稱性,不稱性決定沒有這個道理。為什麼?心現識變,心識就是自己的本性,就是自己的真性。「相不離性,性不離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這是事實真相,所以哪有不遍的道理?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心量拓開了,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凡夫心量為什麼那麼小?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把它變小了。我們真的明白覺悟,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心量就恢復了,恢復之後點點滴滴都遍虛空法界,你說這個福報有多大?
我們今天布施一塊錢,一塊錢在現在講很少,但是你的心量大,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一塊錢的福就遍虛空法界;假如你的心量很小,念念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你今天布施一百萬,你的福報還是很小。為什麼?你圈子太小了,你的福報決定出不了你的心量。我們修福一定要懂得,佛福報為什麼那麼大?心量大。點點滴滴都得無量無邊的大福,教化眾生法布施,為眾生說一句法、說半句偈,智慧也是遍虛空法界。我們現在懂這個道理,一點都不懷疑,智慧大是量大,福報大也是量大,壽命大還是量大,壽命也等虛空法界。佛教導我們,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懂得怎樣修因,然後才能夠證果;「證」是證明、證實,我確確實實得到。
『莊嚴法界虛空界』,這是以智慧福德莊嚴,這個生活環境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講的真善美,還要加個智慧,真善美慧的生活,我們生活在真善美慧的環境之中。真善美慧的環境在哪裡?就在現前。問題就是你能不能轉得過來?你轉不過來,你現在的生活,生活在苦海無邊,你的苦也是盡虛空法界。所以學佛之後要會轉,不要受別人影響,自己要做得了主宰。佛在小乘經裡面,小乘經是教初學,佛都說得很清楚,「佛弟子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世間事,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可以有世間意,意就有障礙。意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佛舉了幾個例子,你去算命,你去看相,你去卜卦,你去看風水,你去選擇好日子、好時辰,這都叫世間意。佛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來給我們說,我們從這個例子就體會到,凡是有這種行為的,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才求神占卦問卜。居住的環境不安,找個風水先生來看看風水合不合,你的心被境界轉。佛說,佛弟子是有智慧有福德,有智慧有福德不要干這些事情,這個地方風水不好,他到這裡來住,風水就變好了。為什麼?他能轉境界,他不被境界所轉。他的命本來不好,智慧開了,命就變好,樣樣都變好,相貌也變好,體質也變好,沒有一樣不好,這個佛學得才有意思、學得才有價值。如果學了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不能轉變我們的境界,我們學它幹什麼!花這麼多的時間,這麼多的精神。所以我們曉得,佛法的教學是美滿幸福生活的教學。佛所說的一切經教,都是說我們現實生活,現實生活當中有苦有樂,苦樂從哪兒來的?你生活得很快樂,快樂從哪來?你生活得很痛苦,痛苦從哪來?佛給我們說出這道理,說出這些因果,說出改變的方法,我們從這個地方學會了,才得到真實的利益。
事無論大小,理無論淺深,一一都是周遍法界,遍虛空界。說『是則隨門說異』,門是方法門徑,方法門徑沒有一定,佛是隨眾生的根性而說的。眾生根性不相同,煩惱不相同,習氣不相同,所以佛的說法也就不相同。佛說種種法,就是大經上常講的隨類現身,隨機施教,佛沒有一定的身相,也沒有定法可說。活的,活活潑潑;說得不一樣,現的相不一樣。
『舉一圓收』,隨拈一法,一即一切,虛空法界一切法一個都不漏,舉一全收,隨拈一法。我們今天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把這一部經看作一法,虛空法界一切法是不是統統收在裡面?沒錯,是收在裡面,決定沒有絲毫欠缺。我們再說,基督教的聖經《新舊約》,是不是也將虛空法界一切法統統收在裡面?沒錯,也是統統收在裡面。這是事實。如果你不相信、不承認,經上這一句話就講不通。
古來祖師大德教導我們,「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你說我們佛經不能包括別的宗教,別的宗教經典不能包括佛教,是你沒有圓,不是法不圓,是我們自己不圓,法是圓的。我們自己不圓,看到法也就不圓,看錯了。所以古人這一句話意義非常之深!圓人說法,什麼是「圓人」?大開圓解之人,禪宗說大徹大悟之人。他的見解思想是究竟圓滿,在他眼目之中沒有一法不圓,法法圓融,法法周遍法界,法法周遍虛空,這是真的開悟。如果還有差別,還有絲毫執著,沒悟;縱然說悟是小悟,不能管大事,小悟不是大悟。小悟的人常有,大徹大悟的人不多。為什麼不多?他沒有依教修行;也就是說佛在經典上的教誨,他沒有透徹理解,沒有落實到自己生活當中去。如果真的理解落實到生活上,他就有悟處,原因在此地。
這是華嚴念佛,可見得華嚴念佛是多麼大的心量!那是怎麼樣的境界?這是圓滿的佛境界,虛空法界是圓滿的佛境界。這個念佛法我們要問:他將來生到哪裡?給諸位說,他生到常寂光凈土,比實報莊嚴土還要高一層,這才到真正究竟圓滿。不像前面第七、第八所講的實報莊嚴土,末後是常寂光凈土。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
【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我們先說這兩句。這個地方所講的『諸佛』,是指圓教初住菩薩到等覺菩薩,這四十一位叫「諸」。諸位同學你們看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記》,他裡面解釋的諸佛就是這個說法,在我們大乘佛法常講的法身大士,他們是分證即佛,不是究竟位,究竟位心想就沒有了,他還有心想,所以他不是究竟圓滿佛;等覺以下圓初住以上。
『正遍知海』,這是講他的智慧,一般經論講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此地講的「正遍知海」。這個智慧從哪裡生的?『從心想生』。因為此地是講念佛法門,所以特別這個說法。而佛在其他經論裡面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正遍知是一切法裡面的一法,諸佛如來不思議的智慧也從心想生。「心」是真心、是自性;「想」是八識;心能現、識能變,總稱之為「生」,從心識所生。古人講經,我想在香港這個地區,過去聖一法師早年印過《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我也印過兩、三次,都是用他的本子做底本,科注是前清靈桀法師所做的,他的五重玄義跟一般法師的講法不一樣,我覺得他說得好,說得非常有道理。譬如他這個五重玄義,第一個是解釋經題,第二個是辨體;明宗、論用,末後是判教。這部經「以不思議性識為體」,不思議性識就是此地講的從心想生。《地藏菩薩本願經》我也講過好幾遍,最近講的都留有錄像帶,現在已經做VCD,諸位有機會可以多聽聽。不思議性識確確實實從心想生,這一句話意思很深,大家千萬不能夠疏忽。
我們心想善,沒有一法不是善;心想惡,沒有一法不是惡的。法有沒有善惡?沒有,善惡在自己起心動念之處。你們說哪個人是好人,哪個人是壞人,其實人哪有好壞?好壞從哪來的?你的心想生的。你想這個人是好人,這個人樣樣都好;想這個人是壞人,什麼都壞,全是從心想生的。再往細處去觀察,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一生時間長,我們說一天,在這一天當中起心動念,我這一天過得很美滿、過得很幸福;為什麼?心裏面善,我想好事不想壞事。今天一天過得很煩惱,憂慮重重身心不安,想壞事不想好事。自己做不了主就會受外面境界影響,初學的人當然有困難,所以古德教初學要選擇環境。佛法懂得,中國古人也懂得。你們讀古書,大家都念過「孟母三遷」,孟子的母親,那時孟子還是小孩的時候,母親要教導他,居住的環境不好,受外面影響,搬家搬三次。為什麼?環境,他受外面環境影響,你不能不留意。所以佛家教初學,為什麼佛教的道場要建立在山林之中?環境清凈,距離村莊很遠,音聲聽不見,上山下山很遠,徒步艱難,在這種環境你容易得清凈心。現在我們修行環境就壞了,山上開了馬路,車可以開上去,甚至於還有很多纜車吊上去。山上也裝了電視,也有新聞資訊,全世界亂七八糟的東西全都接觸到了,你的心怎麼會不亂?如何保持我們心清凈?有一個很好的方法;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聽是非,我的心很清凈。
我們凈宗學會、居士林也有電視,幾乎每一個廳堂都有電視,我們的電視沒有天線,收不到外面的頻道,專門放我們講經的錄像帶。我們的閉路電視一打開都聽講經,同時有好幾個頻道,可聽不同的經教。我們不訂報紙,一般有什麼資訊消息,都是一些居士們看到之後來告訴我們,「法師,發生什麼事情。」我們不看報紙,我們也不看雜誌,有時間就看經、聽經,這樣才保持身心清凈,沒有被外面環境污染。所以你要會,你要懂方法,如何保護自己,在今天這個環境當中還是可以得清凈心。
我也曾經跟諸位同修報告過,我學佛的時候老師給我的條件,只可以聽他一個人講經,除此之外,任何人、法師大德講經一律不準聽。什麼原因?聽多了就亂了,聽多了就懷疑,這個法師這個說法,那個法師那個說法,到底哪個對?你煩惱就起來。所以不准你聽,只聽老師一個人的,就沒有煩惱。為什麼?沒得比較。這是教初學的好方法,我們的頭腦比較清楚一點,初學的時候受過這個訓練,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受過他十年的訓練,養成習慣。這一些教初學。如果同學們你們家中有小朋友、有兒女,你要懂得怎麼教他,電視不能看。電腦尤其有問題,他天天玩這個東西,裡面內容是什麼,你有沒有去檢查過?太可怕了!那是什麼?那叫魔王。佛在經上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妖魔鬼怪是邪師。妖魔鬼怪是什麼?電視就是妖魔鬼怪,電腦網路是妖魔鬼怪。年輕人十幾歲的學生還不太懂事,天天看這個,學壞了,學壞之後叫他回頭難了!所以家長要愛護自己的兒女,老師要愛護自己的學生,不能不特別留意,防止污染,這比什麼都重要。
現在這個妖魔鬼怪到處都是,無處不在,防不勝防,你要有智慧懂得怎樣去防範它。每天必需要有一段時間,時間愈長愈好,跟你的兒女在一起談話,教導他們,他被污染的一些問題,你要給他解釋,你要給他洗刷,你這才真正叫愛護下一代。現在的社會動亂,世界不太平,原因就是被這些高科技擾亂。高科技是什麼?大魔王、高級的魔王。他們把我們這個世界擾亂,人心動搖。古聖先賢哪一個宗教的神聖都說過,都是聖賢人,都是教人好,教人向善。現在有不少為了自己小小利益,誤導年輕人走向邪思邪見,這個罪過都是阿鼻地獄,後果不堪設想,太可怕、太恐怖了!佛在經上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晝夜是不能間斷;「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圓滿」,這是大聖的教學,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遠離一切,故無所念,方為真念。】
這個意思很深,『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這兩句話說盡了。什麼叫成佛?你把你自己的心找到就叫成佛。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但佛家這個說法,儒家也不例外。孔孟教人教什麼?《大學》前面的兩句話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孔孟一生的教學不離這句,這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總的方針。孔孟一生自己的行持、教化眾生都不離這一句。「在明明德」,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明明德就是明心見性,那就成佛了。儒家叫成聖,佛教叫成佛,佛跟聖是一個意思。成了佛、成了聖人之後幹什麼?親民。親是什麼?教化眾生。成佛之後廣度眾生,廣度眾生就是親民的意思。自度度他都要做到止於至善。至善是什麼?至善就是明德。孔老夫子跟釋迦牟尼佛年代差不多,兩個人沒有見過面,也沒有通過信,他們兩個人的見解、作法、說法居然完全相同,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謂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他不是大略,是完全相同。這叫真理,他們見到了,他們見到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我們今天變成眾生,變成這麼煩惱,我們不知道自己心在哪裡,這是真的。不知道什麼是心,也不知道自己心在哪裡,這叫迷惑;迷了自心,這才作眾生,悟了自心這個人就作佛。
『遠離一切,故無所念。』「遠離」是放下,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連佛法也放下,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放下。佛在《金剛經》上講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就是佛法,佛法也不能有,你心裏面要有佛法就壞了,佛法也不能有;然後就真的叫無念,佛法也沒有了,無念。無念才叫做真念,只剩下一個念。念這個字是個符號,這個符號什麼意思?這個字在創造文字的時候,創造文字有六個原則,這是六個原則裡面其中的一個,叫做會意,你看到這個符號,你去體會它的意思。它是一個今、一個心,今就是現前,你的心現前;現在只有這一個心,其他的都沒有,這叫真念。所以真念就無妄念。
你要曉得,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不是妄念?告訴你,不會念的人是妄念,會念的人是真念;問題就在會不會。會了,妄就變成真;不會的,真就變成妄。什麼道理?會念的人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一句阿彌陀佛聲聲不絕,念念相續,心地清凈,一塵不染。不但世法不染,佛法也不染,那個念是真念。不會念的,念阿彌陀佛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個阿彌陀佛在那裡,妄念,這不是真念。可是諸位要知道,其他法門,妄念決定不能證真;念佛法門奇怪,妄念也能證真。這個法門殊勝,這個法門奇特,一切諸佛讚歎!也就是說,你分別執著念阿彌陀佛都行,也能往生。可是分別執著沒有離開,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證果。在小乘裡面,小乘須陀洹果你決定證不得、證不到,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你都沒有分。但是在念佛法門裡面就另當別論,無量無邊法門只有這個法門特別,沒有離開分別執著也能成功,決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不過生的品位不高,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你會念的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剛才說,你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到極樂世界品位不相同,但是極樂世界真的是個特別的地方,它跟其他地方的確不一樣;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所以生同居土也就等於生實報土。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很特別,這是阿彌陀佛悲願所成。
十方諸如來,我們在經上常常聽說佛佛道同,何以西方極樂世界這麼特殊?我們總有疑惑,有疑總有障礙,必需要斷疑生信。我們拿學校上課來做比喻,諸位就能夠理解。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好像辦學校,有人辦大學、有人辦中學、有人辦小學,有人三種學校都辦。但是學生上課是分班的,一年級是一班、二年級是一班、三年級是一班,都分開;小學、中學、大學也分開,都是這個辦法。阿彌陀佛辦學很奇怪,就是一個教室,小學也在這邊、中學也在這裡、大學也在這裡,大家都在一起上課,這個很特別。這一種教學方法,古時候教私塾就是這個方法,所以西方世界四土在一起。這個四土就等於是四種學校,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別的佛國土分做四個地方,阿彌陀佛是在一個講堂上課,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都在一個課堂上課,這個很特別。所以我們縱然是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品位很低下下品往生。這最低品位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也看到觀音菩薩,也看到文殊菩薩,他們是在實報莊嚴土,居然跟我們坐在一起,一同在一塊聽課。這是他方世界沒有的,極樂世界有,所以這個法門無比殊勝。
由此可知,我們不會念阿彌陀佛的,只要誠心誠意一心希求極樂世界,一心希求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妄念也是真念。這跟其他法門不一樣,其他法門你只要夾雜著分別執著,你決定是妄念。凈宗法門你有分別執著也算是正念,妄念也是正念,這個其他法門裡面找不到的,在此地特別為大家聲明。
【能念之心,所念佛境,非合非散。】
能念的心,能念是智,所念的是境界,這個境界是稱性,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能念所念非合非散。非散就是合,非合就是散,不能說它是合,不能說它是散。為什麼?從理上講,能所不二就是合,這就非散;從事上講,能所歷歷分明、清清楚楚,好像它又不是合。所以我們要從面面去觀察,才能把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單看一面產生誤會。我們今天無論對人、對事、對物,總有許許多多的誤會,誤會從哪裡來的?都是看一面,沒有看到第二面,這是毛病。對我們產生了很大很大的障礙,甚至於這些誤會,幫助我們造成了罪業,我們自己還不知道。我們最平常見到的,有很多人告訴我:法師!我們很多結緣的東西,人家拿到外面去賣。許多人聽了,這還得了!那好了,以後我就不印經了,把自己印經的功德障礙住。他賣也好,他賣怎麼不好?他拿出去賣,有人買他的,買了人家當然看,他自己得了錢,等於說我們幫助他。他需要錢,他幫我們賣得了錢,我們拿錢幫助他,拿法幫助那一個幫助買的人,豈不是都有好處嗎?那有什麼壞處?想開了,我更要多做一些,我們的功德才源遠流長。看到這裡做得不如法,馬上就一刀斷了,把自己的功德給斷掉,這叫知見不圓。
要想這個世間事情做得十全十美,沒有一點給人做話柄的,釋迦牟尼佛都做不到。再想想我們自己能不能做到?我們自己這一生中一點缺點都沒有嗎?所以說只看別人缺點,不檢討自己的缺點,這是我們的大病,我們修行不能成就原因就在此地。六祖大師在《壇經》教我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見世間過是真修行人,天天看到這個毛病、那個錯誤,這不是真正修行人,他決定沒有成就。真正修行人,是不是別人有過失他真的不見?真的不見,他就變成白痴。他看得清清楚楚,絕不放在心上,這就叫不見世間過,不放在心上。
在新加坡有一個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她就有這個本事不見世間過。一百零一歲她的身體體力跟三、四十歲的人一樣,從這個台上跳下去沒有問題,很輕鬆。李木源居士問她,你看到世間一些壞人、做壞事情的人,你怎麼看法?她舉了一個比喻非常好,她說就像我上街在馬路上,看到馬路上來來往往的那些人,聽到他們說的話,也看見也聽見,一個也沒有記住,沒有放在心上。她看到世間人有過失,就像看到馬路上來來往往人一樣,不著心,心裏面沒有。眼睛看到、耳朵聽到,心裏面沒有,這叫不見世間過。我們這些凡夫看到別人過失,永遠記住不會忘記,還常常溫習,遇到人還都講講,常常在重複,重複一次造一次業。所以自己天天在造罪業自己不知道,你說多可憐!六祖這一句話,我們看看許哲的行持,我們就懂得,我們看到世間別人過失,也要像許哲一樣絕不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放在心上自己作孽,放在口上傷害別人。這是大惡,這不是善。
【涉入重重,難思境也。】
這兩句的意思,就是前面我們所講的念念行行、事事物物,隨捻一法都是遍虛空法界,是『涉入重重』;不僅是遍虛空法界,而且遍一切諸法之中。古人也有比喻,比喻鏡子,兩面鏡子互相照,這個鏡子裡面有那個鏡子,那個鏡子裡面有這個鏡子。從前「涉入重重」這不可思議的境界,好像是賢首國師跟皇帝講《華嚴》這一段經文。皇帝沒有辦法體會,他就叫皇帝做一個八角亭,皇帝馬上叫工人來做個八角亭;做好之後,這個法師說,安八面鏡子,把八面鏡子互相照。皇帝!你對「涉入重重,難思之境」不懂,你走到亭子裡面,你就懂了。他一走到亭子裡面,八個鏡子互相照著,一看到的時候,重重無盡,他明白了。其實一切法的關係就是這個關係,所以才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五十九集) 凈空法師講解
※《太上感應篇》講解十二(凈空法師主講)
※(322)凈空法師答問:「萬修萬人去」與「一萬個念佛修行人,只有兩、三個才能往生」是否矛盾?
※《太上感應篇》講解一(凈空法師主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