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規範武夷山市茶產業發展若干意見

中共武夷山市委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關於規範武夷山市茶產業發展若干意見各鄉(鎮)、街道、場,有關單位:  近年來,我市茶產業發展呈現出面積擴大、產值增多、茶農增收、茶企增效、國家增稅良好態勢,但同時也暴露出個別企業、少數茶農生態保護意識差、無序開發茶山、質量安全意識不夠、商標使用不規範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加強茶產業管理,促進茶產業持續、穩步、健康發展,經研究,現就規範全市茶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一、總體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生態為依託、以提質為核心、以增效為目標,按照「規範開發、規範生產、規範品牌、規範市場」工作要求,著力解決好當前困擾我市茶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確保我市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二、工作重點  (一)進一步規範茶山(園)開發建設。  一是依法依規開發茶山。嚴格落實武夷山市人民政府《關於科學開墾茶山保護生態資源的通告》(武政告〔2008〕10號)文件精神,劃定禁止開墾區域、限制開墾區域、可開墾區域,由林業、茶業部門制定出以上三類區域的具體規劃。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以任何理由在風景名勝區、城村古漢城遺址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多樣性保護區、九曲溪上游、25度以上陡坡、國土部門劃定的地質災害危險點、基本農田、生態公益林地、集中式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以及主要河流、主幹渠、鐵路、公路兩側一重山等禁止開墾區域開墾茶山,對限制開墾及可開墾區域新開茶山的,依法設定申報審批程序,實行新開茶山申報審批制度。可開墾區域內新開茶山面積在10畝以下的,由鄉鎮、街道林業站受理,所在鄉鎮、街道組織當地有關部門聯審後予以審批並報市水土保持委員會備案。新開茶山面積在10畝以上或在限制開墾區和可開墾區範圍新開茶山的,所在鄉鎮、街道受理審核後報送市水土保持委員會,由水土保持委員會牽頭組織國土、林業、環保、茶業、景區、自然保護區等相關單位聯審後予以審批。對符合審批條件的,各級審批機關從登記受理到完成審批的期限不超過15個工作日,需上報南平市審批的,可適當延長審批時間,但最長審批時間不得超過30個工作日。對依法依規開發的茶山(園),林業、茶業部門要實行建檔登記、發放茶山證制度。整合部門執法力量,對在禁止開墾區域新開茶山以及未經審批亂開茶山行為給予堅決打擊,不予發放茶山證,茶業部門要把違法違規開發的茶山(園)及其業主列入茶產業「黑名單」檔案,不得享受有關扶持政策。  二是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在提高單產、確保品質基礎上,結合武夷山生態保護建設要求,在茶葉種植區域布局上,嚴格控制在禁止開墾區域開墾茶山,並逐步實施退茶還林,適度開發限制開墾區域和可開墾區域茶山面積,在茶葉面積增長上,實行穩步發展戰略,力爭在2020年前茶山面積控制在15萬畝以內。在茶葉品種布局上,對接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加強與茶業科研機構合作,加快推進茶樹品種改良,優化品種結構,以大紅袍、肉桂、水仙為當家品種,調整好適宜武夷山種植的早、中、遲芽種比例,實現品種布局合理化,切實提高我市茶葉綜合競爭能力。  三是強化生態保護。加強生態保護宣傳力度,使廣大茶企、茶農充分認識到保護武夷山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嚴格實行採伐審批制度,對省道、鐵路、高速公路沿線、主要溪流(崇陽溪、黃柏溪、東溪、西溪、梅溪)兩側一重山、重點水庫周圍、景區和九曲溪上游等重點保護區域里的天然用材林加強保護。人工用材林坡度在25度以下的,允許審批單片伐區不超過45畝的小面積皆伐,並要求伐後的跡地更新樹種必須為喬木樹種,整地方式不能採取全面翻墾方式。特殊情況的,需經市政府召集相關部門現場辦公聯合審。從2010年開始,在辦理皆伐林木採伐許可證前,造林更新責任單位(個人)必須向林業部門做出生態保護書面承諾,當地政府和行政村要建立簽訂生態保護責任機制並負責監督承諾事項的實施,造林更新單位(個人)要按申請皆伐面積以200元/畝標準向當地政府財政部門繳交生態保護責任擔保金,待林業部門驗收合格後予以退還。凡未按採伐證上規定的更新樹種和更新方式進行造林更新的,一律視為更新不合格,沒收生態保護責任擔保金,專項用於生態保護。經批准新開墾的茶山,林業、茶業部門要進行科學開墾規劃設計,按照生態茶園建設要求,落實生態保護措施,切實做到「頭帶帽、腰綁帶、腳穿鞋」。山頂半徑20米範圍內不得皆伐,必須保留林木。同時鼓勵重點保護區域內的林地劃入縣級生態公益林,市財政將參照省級以上重點生態林的補償標準對縣級生態公益林的山林權屬單位進行補償,並逐步完善合理補償機制。  (二)進一步規範茶葉生產加工。  一是建設標準化生態茶園。按照《武夷山市現代茶業生產發展項目實施細則》要求,加快推進標準化生態茶園、品種改良、茶園低改等建設工作。鼓勵支持茶企、茶農建設高標準生態茶園、綠色茶葉基地、有機茶、無公害茶基地。2010年完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申報工作。加強宣傳引導、技術培訓,指導茶農科學合理使用生物農藥、農家肥和有機肥。結合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探索建立茶園適度規模經營機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因地制宜,鼓勵種植大戶或企業規模化承包流轉農戶茶園,支持規模加工企業建立茶葉生產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管理。  二是強化源頭管理。加強農藥市場管理,農業、供銷部門要全面推行「憑證存葯」制度,茶農購買使用農藥要求統一填寫《農藥購銷憑證》,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除草劑、生物調節劑等在茶園使用。農業、茶業、質監、工商、稅務等部門要加強對外來茶青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工作,對非武夷岩茶原產地流入我市的茶青要標明產地,提供售青茶農農藥使用登記表,收購非武夷岩茶原產地茶青的茶企業要做好登記備案,非武夷岩茶原產地的茶青不得生產假冒武夷岩茶,生產的茶葉產品要求註明原料產地。凡發現使用非武夷岩茶原產地茶青超農殘標準、質量不合格者、冒充武夷岩茶、對武夷岩茶產品質量造成市場嚴重影響的境內生產加工企業,質監、工商、稅務、茶業部門要堅決依法從嚴從重查處並給予曝光。  三是規範茶葉生產加工管理。各鄉(鎮)、街道、農(茶)場要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茶葉生產加工園區,改善生產加工環境和各工藝流程的衛生狀況,基本達到安全生產、茶旅參觀要求。國土、規劃、建設等部門要對鄉鎮、街道茶葉生產加工園區給予支持。質監部門要嚴格按QS的審查標準規範茶葉生產企業的生產加工條件,指導茶葉生產加工者按照GB/T18745-2006《地理標誌產品武夷岩茶》推薦性標準組織生產,對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必須做到出廠前檢驗。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企業產品經過出廠檢驗,並加貼武夷岩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用標誌方可出廠。進一步加快福建省茶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武夷山)建設,依託省級檢驗中心技術支撐做到茶葉出廠前批批檢驗,提升武夷岩茶市場核心競爭力。  四是加強日常質量監管。質監部門要切實提高全市茶葉生產加工者的質量安全意識。按照國家對食品的管理規定依法加強對茶葉生產加工各個環節的監管,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建立「一企一廠一證一檔一牌」的QS必備條件和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審查工作機制。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標識管理規定》進一步規範茶葉包裝標識標註,嚴厲打擊違反《食品安全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生產加工茶葉行為,加大對出租、出借或轉讓食品生產許可證行為打擊力度。  五是大力推廣清潔新能源使用。限制茶企業燒材,嚴格執行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切實加強薪材資源管理的通知》(武政辦〔2009〕59號),出台有關政策,鼓勵扶持茶企業儘可能使用油、氣、電等清潔新能源替代薪材制茶,林業部門對違法使用闊葉樹薪材的茶企業予以從嚴查處,保護我市森林生態環境。  (三)進一步規範品牌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品牌創建工作。持續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擴大品牌效應,提升「武夷山大紅袍」茶葉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市財政每年從預算中安排100—300萬元茶產業發展基金專項用於全市茶業的品牌營銷推廣、市場質量監管、茶文化宣傳等工作,鼓勵支持茶企業積極創建培育品牌,鼓勵扶持辦法繼續按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茶葉品牌營銷推廣實施意見》(武委〔2008〕76號)文件規定執行。2010年爭取創建南平市茶業龍頭企業3個、省級茶業龍頭企業2個、省著名商標3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福建省名牌產品3個、申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企業20家。積極申報武夷山紅茶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完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體系。  二是強化品牌商標使用管理。 「武夷山大紅袍」、「正山小種」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持有人應當制定會員制等管理辦法,實行有效管理,完善「武夷山大紅袍」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使用管理細則,儘快制定「正山小種」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使用管理規則,明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許可使用的條件和申報程序,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生產技術規範、統一管理體系、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授權標識。建立健全茶業考評體系,結合納稅情況,對武夷山境內茶企業、茶農的茶山(園)全面進行登記,建立相應資料庫,依照面積、產量、加工能力,規範管理髮放使用「武夷山大紅袍」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專用標識。獲准使用武夷岩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用標識、「武夷山大紅袍」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茶企業不得收購非武夷山大紅袍原產地的茶葉生產假冒「武夷山大紅袍」茶葉,不得使用質量不合格的茶葉作為生產原料。加大執法檢查力度,規範「武夷山大紅袍」、「正山小種」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武夷岩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專用標識使用監督管理,工商、質監、茶業等部門每年要進行不定期茶葉市場專項綜合整頓活動,依法查處違規使用「武夷山大紅袍」、「正山小種」 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用標識行為,要求經銷商所銷售的茶葉必須提供產品合格證明(QS認證),建立台賬制度,明碼標價,凡質量不合格或手續不齊備的產品一律清理出市場。嚴厲打擊商標侵權行為,切實保護廣大茶企業、茶農、茶商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是規範品牌創建工作。結合茶產業發展需要,政府部門及公益性組織負責全市或區域性公益性品牌和商標的申報,茶企業負責本企業品牌和商標的申報。市政府成立茶業品牌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成員單位由水土、農辦、林業、工商、經貿、質監、茶業、財政、稅務、農業、科技等相關部門組成,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牽頭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指導規範全市茶業品牌創建工作。結合企業依法納稅、依法生產經營情況,對存在違法開墾茶山、違法經營市場等行為的茶企業將予以黃牌警告,行為惡劣、情節嚴重的,暫停品牌、商標、項目申報及年檢辦證,並取消一切扶持獎勵政策和項目安排。  (四)進一步規範市場營銷  一是加大茶產業宣傳力度。要藉助「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項目以及固定在武夷山舉辦的海峽兩岸茶博會平台,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統一宣傳口徑,大力推廣武夷茶文化,普及茶知識,擴大 「武夷山大紅袍」馳名商標、「正山小種」、「武夷岩茶」等公共品牌的影響力,鼓勵企業宣傳企業品牌。  二是創新營銷模式。堅持「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原則,按照「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部門予幫扶、機制要創新」思路,持續開展茶旅促銷武夷岩茶活動。進一步建立各大茶葉銷區的茶葉同業分會組織,健全完善武夷岩茶(大紅袍)營銷推廣中心、會員店的考評管理體系和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對有嚴重違法經營、消費投訴較多的,予以黃牌警告和摘牌處罰。開展茶業誠信經營示範店評選活動。啟動現代茶業科技服務中心項目,探索建立茶葉市場公平、公正、安全規範的交易機制。以市場為導向,鼓勵支持企業到省內外設立直銷店、專銷區、專銷櫃或建立代理商制度,開闢互聯網路電子商務平台和期貨市場。  三是增強營銷實效。按照「大品牌、大視野、大運作、大影響」思路,今後政府著重抓好影響力大、輻射面廣、帶動性強的公共品牌宣傳,擴大品牌影響力。2010年重點做好在我市舉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組織參加上海世博會的武夷岩茶(大紅袍)作為十大名茶進聯合國館宣傳推介活動,以及「東方茶路」活動、《大清國商》大型電視劇合作等茶業品牌營銷。同時結合拓展市場需要,有計劃組織參加一些有重要影響力的茶事活動。鼓勵茶企業做強做大,支持建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扶持茶企業上市,培育茶業創意產業。三、保障措施   一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正視當前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增強全局意識、發展意識、憂患意識,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宣傳手段,廣泛宣傳開展規範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做到三個講清:講清無序盲目發展的危害性、講清有序規範發展的意義和好處、講清規範管理活動的內容和政策導向。爭取多方支持,充分調動全市廣大人民干群參與規範茶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開展「茶產業發展規範管理年」活動,市級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分管副書記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成員由農辦、茶業、林業、農業、水土、工商、質監、國土、環保、財政、稅務、公安、發改、經貿等部門組成,辦公室設在茶業局。各鄉鎮、街道、農茶場也要相應成立領導機構,切實領導組織好轄區內茶產業發展規範管理整治活動,查找問題,制定整治方案。茶業、林業、工商、質監、環保、水土、國土等部門要落實部門職責,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正面引導茶企、茶農科學合理開發茶山,保護生態資源。質監、茶業等部門共同加強對全市茶葉生產加工質量監督,與工商部門協同依法打擊制假售假行為,維護好茶葉生產經營秩序。稅務部門要加大稅法宣傳,加強誠信企業建設,改進稅收征管辦法,依法徵稅。教育部門要從學生教育開始,通過學生帶動家長,引導全社會建立生態保護意識。全市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配合聯繫,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進我市茶產業持續、快速、健康規範發展。  三是完善考評,健全機制。從2010年開始,市委、政府將每年召開一次茶產業發展大會,對茶產業發展作出貢獻的單位、企業、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同時將規範茶產業發展納入有關市直部門、鄉鎮創業競賽、績效考評管理考核內容,由市茶產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好細則,組織考核。茶山科學開墾列入村主幹職業化管理考評內容。
推薦閱讀:

鎮江市人民建議徵集辦公室開展意見建議徵集活動
消夏錄(1):一條狗狗對我的意見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7-2020)(徵求意見稿)
預演算法修正案草案徵集意見超過30萬條
中巡組巡視意見透出哪些反腐新風向?

TAG:發展 | 規範 | 產業 | 武夷山 | 意見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