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烈山:評論莫言獲諾貝爾獎的言論別太過分

莫言獲諾獎當然是好事

鄢烈山

莫言獲今年諾貝爾文學,作為中國籍華語作家第一次獲此殊譽,在我看來,當然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雖然那巨額獎金是莫言家的,即使他捐給全國人民攤到我頭上也不足掛齒,重要的是,我是中國人嘛,與有榮焉。儘管我不是民族主義者,更不是國家主義者,今年春節在法航和荷蘭航空的班機上,聽到華語廣播,看到專門選配的黑頭髮黑眼睛講漢語的空姐,我還是很欣慰,至少沒有交流的語言障礙了。

莫言獲獎消息傳來,可以說「舉國歡呼」;台灣地區文化官員、作家龍應台叫好道:「莫言獲獎,太棒了!」然而,也有不少不以為然的學者、批評家和網友。文學欣賞本來是各有所愛見仁見智的事,諾獎的公平性也不是用秤稱的,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但有些人的議論很極端,有些人的觀點比較偏頗,本人實在不能苟同。

最過分的是深圳大學副教授徐晉如,大言不慚地宣稱:「從沒讀過莫言的作品,但只要看他長得一張村支書的臉,就知道這人絕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他對莫言、對諾獎評委會,對農村幹部的輕蔑,透著多重的輕狂;他的狂妄到了無恥的地步,一個大學老師連這種沒教養的話,居然也說得出口,還表現得不容置疑!

有些人質疑的是莫言的身份——共產黨員、中國作協副主席(也並不是實職,他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領工資的一般幹部)。這些人犯了兩個錯誤。一是,自己表示反對文學為政治服務的思想,卻要諾獎評委會政治挂帥,讓文學評獎標準與他們心中的政治標準捆綁起來,為「政治」服務。他們不知道長篇史詩性小說《靜靜的頓河》作者肖霍洛夫,早就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他就是蘇共黨員乃至中央委員、全蘇作協書記處書記。人家只看作品不分什麼「體制」內外,有什麼不妥?二是,不懂文學本來就是「白日夢」,是藝術想像和虛構。莫言坦承他自己是生性懦弱的人,他甚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反感不把自己當老百姓、「不尊重世俗禮儀」的人。他並非那種特立獨行的人而是信奉「和光同塵」的人生哲學。這不妨害他在作品中批判社會現實(如《天堂蒜台之歌》、《酒國》),也不妨礙他在作品中大膽討論現實敏感問題(如計生題材的長篇小說《蛙》)。這些人應該像龍應台所說的,自問「我們到底還有沒有『單純』的能力——就用文學來看文學?」(10月17日《南方周末》專訪)

就諾獎本身而言,它就是全世界眾多品牌店(文學獎則是其中一個名牌產品)之一。小說方面中國有「茅盾文學獎」,法國有「龔古爾獎」,日本有「芥川龍之介獎」,等等。這眾多品牌中,諾貝爾文學獎無疑是全世界公認的最權威的獎項,人家是「百年老店」,公信力在那裡,你不服不行(否則我們也不會那麼渴望得到它了)。因此,中國官方表態說,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文學繁榮進步的體現,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影響力增強的體現(李長春語);中國作協說,它表現了國際文壇對中國文學和作家的關注,證明了中國文學具有世界意義。我認為這是事實判斷,也是價值判斷,表明了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態度。比起那些自稱信奉馬列主義,且承認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常」之一地位,卻高喊反對「普世價值」的人,司馬南、梅寧華(北京日報頭)、陳奎元之流(中國社科院頭),這種態度無疑有利於中國的發展進步!

消息傳來,全國掀起了一股莫言熱,儘管莫言的作品網上都可以免費下載,但書店還是都賣脫銷了,出版社正緊趕印,這也是大好事。「消費」莫言有什麼不可?文學藝術產品本來就是供人們消費的文化產品(商品)。大家追捧純文學的名牌,至少比追捧LV包好吧?純文學因此熱一陣子,總比一陣子也不熱要好吧?

2012/10/18


推薦閱讀:

讓我們來談談動畫批評這回事。
【影視評論】評論:TVB靠《武媚娘》來救收視太天真
香港評論(57):不怪自己太無能,卻怪對手太狡猾?│脫苦海
你我都有段奕身迅情 (評論: 不想放手)
精神遊牧,及一些絮語

TAG:諾貝爾獎 | 言論 | 評論 | 莫言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