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琅琊榜中最孤獨的人
作者 | 鬼舒
來源 | 電影頭條(ID:movieiii)
已經很久沒有看到《琅琊榜》這樣一部嚴謹的良心之作了,朋友圈裡到處是關於《琅琊榜》的評說和推薦,地鐵的車廂里數不盡的路人都在刷著手機,這部劇讓人看著舒服,結構緊湊,追劇的人越來越多,每集40多分鐘根本不夠看。
直到它結局,很多人都意猶未盡。話題最多的,當然是胡歌從那麼帥氣調皮的李逍遙,變成了冷靜低沉的梅長蘇;自帶低音炮的靖王,也火的一塌糊塗;林殊和郡主最終也沒能在一起的結局,多少令人惋惜。林殊到底死沒死,很多人也在糾結,揣測著導演的想法。
仔細想想,這部劇好就好在,彷彿每一個角色都那麼抓人,都有血有肉有故事,梁王、譽王、太子、謝玉、夏江、秦般若、靜妃、高湛、郡主、穆小王爺、飛流、蒙摯、甄平、黎剛、童路、宮羽、言侯爺、豫津、景睿、沈追、蔡荃……細想一下,我把整個劇中出場的人物都拿出來,都不為過,甚至一個僅有幾個鏡頭的宮女和小太監,都表演的絲絲入扣,毫無紕漏。
在整部劇中,深得觀眾讚譽的是胡歌和王凱,但我更覺得丁勇岱在飾演大梁王時的發揮,絕對不亞於胡歌的梅長蘇以及王凱的靖王,他才是整部劇的MVP。在《琅琊榜》的評論區,我注意到了一條評論是寫給大梁王的:
大愛梁王,他將一個自私冷漠、殘酷無情、多疑善變的君王刻畫的淋漓盡致,而更愛的是他將一個垂暮之年眾叛親離,卻拒不認錯的父親演繹的飽滿真實。這正是人性的弱點,世上又能有幾個人能對自己的錯,能做到坦坦蕩蕩,毫無掩飾呢!
無論是譽王都太子,還是譽王斗靖王,他們處心積慮謀劃的事情,最後的節點都要落在梁王的身上,他們做的所有一切,以及梅長蘇一批人所做的事情,都是在給梁王看,因為奪嫡的方式有很多種,計謀層出不窮,但下決定的,只能是梁王。
天下是他的,但他卻是最孤獨的。
梁王何嘗不知道祁王沒有謀逆之心,但他是君王,他必須要懷疑那些擁兵自重的人。所謂的「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梁王真的不明白祁王嗎?或許他只是忌憚祁王和林燮,他怕萬一。
他滅了幫他登上皇位的華族玲瓏公主一族;他賜了自己最有才謀的皇長子祁王一杯毒酒;他殺了當他還是皇子時,遭人陷害,屠刀懸頸時給他清白的同窗伴讀,五王之亂力保他登基的巡防員統領林燮;他失去了心愛的宸妃;失去了他曾經抱過、教過騎馬,陪著放風箏的侄兒林殊;他流放了寧國侯謝玉;廢了原太子;封閉了自己最信任的懸鏡司;單獨囚禁了謀逆兵敗的譽王……
他一直在失去,卻從未得到過。
你能說他沒有記著那些人嗎?我分明看過他哭過很多很多次,他是一國君王啊!
當太子在東宮玩樂,反覆抱怨之時,梁王走下台階險些摔倒,面對如此大不敬,他選擇的是反思,悄悄地處理。
譽王起兵謀逆,最後一次談話,他就落淚數次,最後只選擇單獨囚禁譽王。
他並沒有忘記那些恩情,只是無法面對自己曾經錯誤的決定。他知道冤情,他無法面對真相,所以他只能逃避。他和靜妃坦白自己的心事,授意靜妃安放宸妃的祠堂靈位,並不是怕什麼惡鬼,而是為了安自己的內心。
祁王和林燮是他心裡最痛的地方。無論誰,想要揭開,都不可以,連他自己都害怕面對,何況要昭告天下,讓自己成為萬夫所指呢?
當紀王出場的時候,我能看出他是如何對待親情的。紀王是個不爭的王爺,所以梁王對他親切友好,充分信任。而靜妃能夠成為他最信任的後宮,也是因為靜妃的心寬和不爭;靖王受寵,也是因為梁王認為,靖王只不過是只想當個辦事的王爺。
但在蒞陽長公主攜謝玉手書當眾呈冤之時,梁王逐漸開始崩潰,他一下子失去了所有。
禁軍大統領蒙摯站到對立面。
御林軍按兵不動。
霓凰郡主竟然以林氏遺屬的身份懇求。
這只是開始,兵部、吏部、滿朝的文武百官都開始了「臣附議」。
文武百官都心向太子,梁王並未心太寒,不過,無爭老實的紀王也站在了他對面,他一下就難受極了,捂著胸口傷心欲絕。
幾聲咳嗽遠遠不能解決他內心的激憤,此刻他需要爆發和釋放,於是他砸爛了桌上的拼盤和擺設。但是,穆小王爺也站了出來。
給梁王重擊的,何止穆小王爺,言侯爺也附議了,這是一記重拳。
群臣隨著言侯爺再次齊聲附議。梁帝面臨崩潰,他不相信自己相信著的這些皇室宗親,竟然口徑一致的來對抗他。
這時候,太子景琰走了出來,他是梁王最後的救命稻草。所以他把祈求的眼神望向景琰,凄涼地喊了他一聲「景琰」。
他還是失望了,他等到的,卻又是一句「兒臣附議」。
直到景琰出現,他才明白過來,一切都是靖王引起的,他又看了一眼靜妃,明白了一切。
一切反對他的人,都成了亂臣賊子。他抽出劍,卻踩空了,一個踉蹌倒地,皇冠掉落的時候,他不再是萬人俯首的君王,而只是一個孤獨的眾叛親離的老頭,滿頭白髮。
當他把劍尖指向自己的兒子,與林殊對視的時候,他才讀到了自己的孤獨。他扔下劍,苦笑著走出大殿,喊了13聲亂臣賊子。回到內間,看到那盤棋,才知道自己輸了,輸的乾乾淨淨。
最後面對林殊,他彷彿一下解脫了,那一段讓我震撼,那一段話,他許是憋悶了許久許久。他向林殊的背影下跪,聲淚俱下的坦白內心,無非想得到一個原諒。
是皇權的左右,讓梁王變得多疑猜忌,他可以容忍一切無關他皇權統治的事情,他對很多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能放縱皇子們互相爭權奪利,但一旦觸及到他的權位,就不會姑息。
曾經的五王之亂,想必他最清楚權利爭奪的殘酷,那一次他是發動者,這一次他卻是捍衛者。
此便是帝王之殤。
林殊和郡主在城外的那段對話,放在梁王身上何嘗不是?倘若出生在平常人家,何來如此骨肉相殘?唯有嘆息,自古帝王多孤獨…
推薦閱讀:
他是琅琊榜中最孤獨的人
作者 | 鬼舒
來源 | 電影頭條(ID:movieiii)
已經很久沒有看到《琅琊榜》這樣一部嚴謹的良心之作了,朋友圈裡到處是關於《琅琊榜》的評說和推薦,地鐵的車廂里數不盡的路人都在刷著手機,這部劇讓人看著舒服,結構緊湊,追劇的人越來越多,每集40多分鐘根本不夠看。
直到它結局,很多人都意猶未盡。話題最多的,當然是胡歌從那麼帥氣調皮的李逍遙,變成了冷靜低沉的梅長蘇;自帶低音炮的靖王,也火的一塌糊塗;林殊和郡主最終也沒能在一起的結局,多少令人惋惜。林殊到底死沒死,很多人也在糾結,揣測著導演的想法。
仔細想想,這部劇好就好在,彷彿每一個角色都那麼抓人,都有血有肉有故事,梁王、譽王、太子、謝玉、夏江、秦般若、靜妃、高湛、郡主、穆小王爺、飛流、蒙摯、甄平、黎剛、童路、宮羽、言侯爺、豫津、景睿、沈追、蔡荃……細想一下,我把整個劇中出場的人物都拿出來,都不為過,甚至一個僅有幾個鏡頭的宮女和小太監,都表演的絲絲入扣,毫無紕漏。
在整部劇中,深得觀眾讚譽的是胡歌和王凱,但我更覺得丁勇岱在飾演大梁王時的發揮,絕對不亞於胡歌的梅長蘇以及王凱的靖王,他才是整部劇的MVP。在《琅琊榜》的評論區,我注意到了一條評論是寫給大梁王的:
大愛梁王,他將一個自私冷漠、殘酷無情、多疑善變的君王刻畫的淋漓盡致,而更愛的是他將一個垂暮之年眾叛親離,卻拒不認錯的父親演繹的飽滿真實。這正是人性的弱點,世上又能有幾個人能對自己的錯,能做到坦坦蕩蕩,毫無掩飾呢!
無論是譽王都太子,還是譽王斗靖王,他們處心積慮謀劃的事情,最後的節點都要落在梁王的身上,他們做的所有一切,以及梅長蘇一批人所做的事情,都是在給梁王看,因為奪嫡的方式有很多種,計謀層出不窮,但下決定的,只能是梁王。
天下是他的,但他卻是最孤獨的。
梁王何嘗不知道祁王沒有謀逆之心,但他是君王,他必須要懷疑那些擁兵自重的人。所謂的「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梁王真的不明白祁王嗎?或許他只是忌憚祁王和林燮,他怕萬一。
他滅了幫他登上皇位的華族玲瓏公主一族;他賜了自己最有才謀的皇長子祁王一杯毒酒;他殺了當他還是皇子時,遭人陷害,屠刀懸頸時給他清白的同窗伴讀,五王之亂力保他登基的巡防員統領林燮;他失去了心愛的宸妃;失去了他曾經抱過、教過騎馬,陪著放風箏的侄兒林殊;他流放了寧國侯謝玉;廢了原太子;封閉了自己最信任的懸鏡司;單獨囚禁了謀逆兵敗的譽王……
他一直在失去,卻從未得到過。
你能說他沒有記著那些人嗎?我分明看過他哭過很多很多次,他是一國君王啊!
當太子在東宮玩樂,反覆抱怨之時,梁王走下台階險些摔倒,面對如此大不敬,他選擇的是反思,悄悄地處理。
譽王起兵謀逆,最後一次談話,他就落淚數次,最後只選擇單獨囚禁譽王。
他並沒有忘記那些恩情,只是無法面對自己曾經錯誤的決定。他知道冤情,他無法面對真相,所以他只能逃避。他和靜妃坦白自己的心事,授意靜妃安放宸妃的祠堂靈位,並不是怕什麼惡鬼,而是為了安自己的內心。
祁王和林燮是他心裡最痛的地方。無論誰,想要揭開,都不可以,連他自己都害怕面對,何況要昭告天下,讓自己成為萬夫所指呢?
當紀王出場的時候,我能看出他是如何對待親情的。紀王是個不爭的王爺,所以梁王對他親切友好,充分信任。而靜妃能夠成為他最信任的後宮,也是因為靜妃的心寬和不爭;靖王受寵,也是因為梁王認為,靖王只不過是只想當個辦事的王爺。
但在蒞陽長公主攜謝玉手書當眾呈冤之時,梁王逐漸開始崩潰,他一下子失去了所有。
禁軍大統領蒙摯站到對立面。
御林軍按兵不動。
霓凰郡主竟然以林氏遺屬的身份懇求。
這只是開始,兵部、吏部、滿朝的文武百官都開始了「臣附議」。
文武百官都心向太子,梁王並未心太寒,不過,無爭老實的紀王也站在了他對面,他一下就難受極了,捂著胸口傷心欲絕。
幾聲咳嗽遠遠不能解決他內心的激憤,此刻他需要爆發和釋放,於是他砸爛了桌上的拼盤和擺設。但是,穆小王爺也站了出來。
給梁王重擊的,何止穆小王爺,言侯爺也附議了,這是一記重拳。
群臣隨著言侯爺再次齊聲附議。梁帝面臨崩潰,他不相信自己相信著的這些皇室宗親,竟然口徑一致的來對抗他。
這時候,太子景琰走了出來,他是梁王最後的救命稻草。所以他把祈求的眼神望向景琰,凄涼地喊了他一聲「景琰」。
他還是失望了,他等到的,卻又是一句「兒臣附議」。
直到景琰出現,他才明白過來,一切都是靖王引起的,他又看了一眼靜妃,明白了一切。
一切反對他的人,都成了亂臣賊子。他抽出劍,卻踩空了,一個踉蹌倒地,皇冠掉落的時候,他不再是萬人俯首的君王,而只是一個孤獨的眾叛親離的老頭,滿頭白髮。
當他把劍尖指向自己的兒子,與林殊對視的時候,他才讀到了自己的孤獨。他扔下劍,苦笑著走出大殿,喊了13聲亂臣賊子。回到內間,看到那盤棋,才知道自己輸了,輸的乾乾淨淨。
最後面對林殊,他彷彿一下解脫了,那一段讓我震撼,那一段話,他許是憋悶了許久許久。他向林殊的背影下跪,聲淚俱下的坦白內心,無非想得到一個原諒。
是皇權的左右,讓梁王變得多疑猜忌,他可以容忍一切無關他皇權統治的事情,他對很多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能放縱皇子們互相爭權奪利,但一旦觸及到他的權位,就不會姑息。
曾經的五王之亂,想必他最清楚權利爭奪的殘酷,那一次他是發動者,這一次他卻是捍衛者。
此便是帝王之殤。
林殊和郡主在城外的那段對話,放在梁王身上何嘗不是?倘若出生在平常人家,何來如此骨肉相殘?唯有嘆息,自古帝王多孤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