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孩子受益一生的50個育兒常識,太多新手媽媽並不知道!
文/俏媽
媽媽們挺著大肚子好不容易盼到安全「卸貨」,可哪知道,難熬的日子才剛剛開始。寶寶的吃喝拉撒睡看似簡單,可哪一樣都令人不省心,任何一個小細節出了問題,在媽媽的眼裡那可都是大事。
關於如何養育孩子,道聽途說的並不一定正確,講究科學才最靠譜。「俏媽說」公眾號後台每天都能收到幾百條留言諮詢,俏媽索性把媽媽們關心的一些育兒知識點用一句話簡單列出來,也許對於忙碌到根本沒有多少時間翻看育兒書的媽媽們來說,這樣的閱讀方式既省時間又簡單直接。
01、寶寶的第一口奶必須是母乳,寶寶越早進食配方奶以後過敏幾率越大。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在嬰兒出生的頭一個小時里就開始母乳餵養。
02、月子里的寶寶需要叫醒餵奶,確保寶寶每24小時至少吃8次奶,滿月後一般都不建議刻意叫醒餵奶。
03、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滿15天左右就應每天攝入至少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早產兒需加量,具體諮詢醫生),混合餵養的寶寶酌情減量,喝配方奶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充。
04、母乳媽媽飲食盡量豐富,建議保證每周攝入至少50種以上的食物。多喝湯喝水、勤喂哺、延長單次餵奶時間、多休息、多與寶寶親密接觸才是最健康的催奶方式。
05、不建議給嬰幼兒把大小便,讓孩子自行排便。頻繁把便對髖關節、肛門括約肌都是異常刺激,對嬰幼兒成長不利。
06、嬰幼兒未添加輔食之前,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沒有特殊情況都不需要額外補充水或果汁,否則容易加重腎臟負擔。
07、母乳餵養是有菌餵養,並不需要每次餵奶前都刻意擦拭或清洗乳頭,不建議用濕巾擦拭乳頭。
08、哺乳期媽媽感冒可以繼續餵奶,但需要戴上口罩,避免直接通過呼吸道傳染。感冒期間母乳餵養不會將病毒直接通過乳汁傳給寶寶,倒是母親體內產生的抗體可以通過乳汁傳給寶寶。如果媽媽出現發熱,必要時可以服用乙醯氨基酚的退熱劑。
09、1-7個月內的寶寶容易出現生理性吐奶,這與嬰幼兒賁門處的環狀肌肉功能發育有關。只要嬰兒的生長發育正常,精神狀態良好,吐奶後沒有難受的感覺,每天的奶量正常,就不用過於擔心。
10、頻繁吐奶的嬰兒喝奶後,應適當延長拍嗝時間,最好保證打2-3個嗝,之後可將寶寶上半身抬高且右側卧(可用毛巾在身後搭起15-30度的小斜坡),保持這樣的體位至少30分鐘。
11、不要過於糾結寶寶的大便顏色,因為不僅不同的寶寶大便不同,不同時間的大便也不同。另外,只要寶寶生長正常,也不要過於糾結排便次數和稀稠狀況,更不能輕易根據一時的大便情況就給孩子服藥。
12、腸絞痛一般出現在寶寶2-3周大時(早產兒會晚一點),到第六周時表現得最厲害,到第三個月時,大多數寶寶的腸絞痛都會神奇消失,少數寶寶會持續到4-6個月。具體表現為雙膝向上、緊攥拳頭、緊閉或睜大眼睛、皺眉、屏氣、屁多、排便次數多、無端哭鬧、抱著能睡放下就醒、臉憋得通紅、愛使勁兒等等。
13、愛頻繁吸吮手指的嬰幼兒建議使用安撫奶嘴,只要不是過度依賴且長時間吸吮安撫奶嘴,不僅不會造成今後牙齒髮育異常,而且相對來說戒掉安撫奶嘴比戒掉吸吮手指更容易。
14、枕禿並不代表就是缺鈣,一般在嬰兒幾個月大的時候被發現。這是嬰兒躺在床上反覆搖頭、摩擦枕部所導致的,與缺鈣無關。大部分枕禿現象在寶寶2-3歲時逐漸消失。
15、嬰兒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如果出現單隻眼睛或者雙眼不斷溢淚甚至還不斷有濃性分泌物流出,但寶寶的眼睛並不紅腫,這種現象首先應懷疑新生兒淚道阻塞。
16、母乳餵養,越久越好。一般提倡孩子6個月前堅持純母乳餵養,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母乳餵養最好持續到孩子滿周歲,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大量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建議哺乳媽媽堅持哺乳24個月以上。
17、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齶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這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馬牙」並不會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後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拿針去挑或用布去擦的做法都是不建議的,很可能引發感染。
18、一般來說,並不需要額外給嬰幼兒補充DHA。首先DHA最早發現於母乳,其次配方奶中都已添加了DHA,所以寶寶並不缺乏,DHA並不是攝入越多越好。
19、6個月前的嬰幼兒如果需要添加配方奶,建議選擇部分水解配方奶粉,這種奶粉可以預防牛奶過敏。
20、預防嬰幼兒牛奶過敏應選擇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治療牛奶過敏應選擇深度水解配方奶粉,診斷和治療嚴重牛奶過敏應選擇氨基酸配方奶粉。
21、配方奶粉段數的月齡建議並不是絕對的參考值,一般來說,嬰幼兒可以稍晚些再添加下一階段的奶粉,但是不建議提前。比如8個月大的寶寶,仍舊喝1段的奶粉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4個月大的寶寶提前吃2段的奶粉則不可取。
22、嬰兒牛奶過敏,實際上是對牛奶中的蛋白過敏。牛奶過敏是寶寶出生後第一年最常發生的食物過敏,大約有2.5%的寶寶會出現牛奶過敏。懷疑寶寶對牛奶過敏,可以帶著寶寶去醫院確診。
23、幾個月大的寶寶經常會出現摳耳朵、拍頭、搖頭等現象,這並不是有些人說的缺鈣表現。主要原因是嬰兒兩側雙耳發育不均衡造成的耳部異物感,類似於大人乘飛機時耳朵的感覺。
24、出生後不久的小嬰兒睡覺和吃奶時喉嚨常發出"呼哧呼哧」類似有痰的聲音,只要寶寶沒有別的不適表現,就不用多擔心。這是因為新生兒喉軟骨相對軟,呼吸和吞咽時在喉部擺動發出類似有痰的聲音,因此不少家長誤以為是孩子感冒了。
25、2-6個月的母乳寶寶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有可能會出現幾天甚至十幾天都不排大便的情況,表現為排便時並不痛苦,排出的仍是黃色軟便,無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這種現象稱為攢肚,這是正常的嬰幼兒生理現象。
26、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滿6個月時開始添加輔食,歐美兒科專業組織推薦嬰兒4-6個月內開始添加。
27、嬰兒4-6個月前應以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為主食,之後逐漸添加輔食,輔食種類和數量由少到多,性狀由細到粗。1-1.5歲時輔食與奶製品可以達到1:1的關係。
28、添加輔食初期應首選含鐵營養米粉,每天喂2次輔食,建議在每次餵奶前先喂輔食然後再喝奶,因為這期間輔食的量很少,一般並不影響奶量。
29、6個月的嬰兒應該吃泥狀的食物,7-9個月可以過渡到末狀食物,10-12個月可以過渡到碎塊和丁狀食物。6-8月齡,每天添加輔食2-3次,9-11月齡,可增加至每天3-4次,1歲後建議每天3頓主食2頓點心。
30、母乳嬰兒在4-6個月大時,應該給他添加富含鐵元素的輔食,如穀物、肉類、綠色蔬菜等等。這些可以進一步保證嬰兒獲得正常發育所需的鐵元素。
31、嬰幼兒添加輔食之後,需要額外適量補充水。吃配方奶的寶寶半歲後,可以在兩次餵奶之間喂一些水。寶寶不愛喝水,不建議強迫他喝也不用為此擔憂,他可能更喜歡通過頻繁吃奶來獲得所需水分。
32、不推薦給嬰兒喝果汁或菜汁,改為吃果泥或菜泥會更好一些。因為寶寶喝慣了果汁後有可能會拒絕喝白水,而且影響牙齒健康,喝過多果汁還容易降低他對輔食的食慾;菜汁在製作過程中幾乎破壞了蔬菜中的維生素,並無多少營養。
33、建議將果泥和菜泥攪拌在米糊中餵給寶寶吃,這樣會令他更容易接受這種新食物。
34、建議嬰兒滿8個月時再添加蛋黃,1歲前都不建議吃蛋清。這樣做可以大大降低寶寶以後過敏的風險。
35、1歲內嬰兒輔食不建議添加鹽。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母乳、配方奶中都含有足量的納,完全可以滿足嬰兒生長所需。過早添加食鹽會增加嬰兒的腎臟負擔,對遠期健康不利。
36、1歲內輔食除了不能添加鹽,食糖、醬油、味精等調味品也不建議添加。另外,帶殼的海鮮(螃蟹、蝦、蛤等)、花生、大豆、蜂蜜、豆漿等食物1歲前最好別吃。
37、何時斷夜奶並沒有標準時間,這取決於嬰兒的實際需求和大人的餵養方式。寶寶白天睡覺時不需刻意拉上窗帘,也不用刻意保持室內安靜;晚上睡覺時則相反,室內關燈,家人停止活動保持安靜。這樣有利於嬰兒區分黑夜白晝,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38、出牙時間個體差異很大。極個別寶寶在3個多月時就可能會萌出第一顆牙,大多數寶寶在6個月後開始出牙,但是也有些寶寶到一歲多才會長出第一顆牙。一般來說,絕大部分寶寶到3歲左右時都能長齊整副20顆乳牙。出牙早晚與缺鈣無關。
39、從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開始,就應該開始養成漱口刷牙的習慣,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患齲齒的風險。
40、嬰兒濕疹一般出現於出生後1-3個月時,6個月後逐漸減輕,1-2歲後大部分濕疹寶寶都能逐漸自愈。濕疹是伴有奇癢的以皮膚乾燥、脫屑、裂口、滲水為主要特徵的皮疹,如果反覆出現濕疹可能與過敏有關,常見的原因一般為牛奶過敏。濕疹嚴重且出現皮膚破潰的情況下,建議將尤卓爾和百多邦1:1混合塗於皮損處,待皮損好轉後再用潤膚露保濕皮膚。
41、用紙尿褲還是傳統尿布?只要護理方法正確都是可行的。長期使用紙尿褲並不會造成嬰兒出現羅圈腿等腿型問題,也不會影響男嬰睾丸發育。只是,個別嬰兒對某些品牌的紙尿褲會出現局部皮膚不耐受的情況,出現這種問題要麼換別的牌子試試看,要麼改為使用傳統尿布。
42、不建議媽媽在護理寶寶時過度依賴濕巾。濕巾中含有清潔劑、殺菌劑等消毒劑成分,這些消毒劑顆粒一旦進入到寶寶的胃腸道就有可能導致嬰兒腸道內菌群失調,從而造成腹瀉、黴菌性胃腸炎、鵝口瘡等的發生。
43、嬰兒出現尿布疹大多數情況下與大人的護理不當有關。比如紙尿褲或尿布更換不勤、換尿布時習慣用濕紙巾擦拭,寶寶屁屁還未乾爽就直接換上新尿褲,這些都可能造成尿布疹。出現尿布疹後,最重要的是保持皮膚乾爽,切忌塗抹任何油性物質,大小便後用溫水沖洗然後用暖燈或吹風機烘一會兒,徹底乾燥後再換上新尿褲。
中重度尿布疹建議外用含糖皮質激素軟膏,如尤卓爾(0.1%丁酸氫化可的鬆軟膏)。如果表皮有破潰滲水等現象,一般會伴有感染,考慮加用抗真菌、細菌的藥物,如達克寧、紅霉素軟膏等。
44、2-6個月的母乳寶寶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有可能會出現幾天甚至十幾天都不排大便的情況,表現為排便時並不痛苦,排出的仍是黃色軟便,無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這種現象稱為攢肚,這是正常的嬰幼兒生理現象。
45、嬰兒滿月時一般就可趴著抬頭,在孩子清醒的時候,可鼓勵寶寶多趴著;但是,不建議大人刻意鍛煉孩子坐立、站立和行走,在寶寶還不能站立和行走之前,多鼓勵寶寶爬行非常有好處。
46、不建議嬰幼兒頻繁更換奶粉,若必須更換時建議採取舊奶粉摻入少量新奶粉的方式沖泡,寶寶無任何異常反應後再一點點加大新奶粉的量,直至完全替換為新奶粉,這個過程建議以5-7天為宜。
47、配方奶粉段數的月齡建議並不是絕對的參考值,一般來說,嬰幼兒可以稍晚些再添加下一階段的奶粉,但是不建議提前。比如8個月大的寶寶,仍舊喝1段的奶粉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4個月大的寶寶提前吃2段的奶粉則不可取。
48、沖泡奶粉首選純凈水,其次是煮沸過的自來水,不建議礦泉水。這是因為配方粉中各類營養素配比已經很科學,並不需要再從水中額外攝取任何營養素了,如果用礦泉水沖奶有可能會破壞奶粉中礦物質的平衡。
49、寶寶滿1歲後,從理論上來說就可以開始喝鮮奶了。但是如果寶寶對奶耐受不好或有過敏現象,或者說媽媽挑選不到令自己放心的鮮奶,也可以選擇繼續喝母乳或者配方奶。一般來說,嬰幼兒喝配方奶不建議超過3歲。
50、不少對鮮奶過敏的嬰幼兒,進食酸奶或乳酪並不會造成過敏,因為酸奶和乳酪中的牛奶蛋白都已經被部分水解,有些嬰兒6個月後就可以進食酸奶或乳酪了,國內一般建議1歲後再進食。寶寶滿1歲後,仍舊需要保證每天攝入至少600ml以上的奶;滿3歲後,建議每天喝奶至少300-500ml。喝奶才是嬰幼兒最好的補鈣方式。
俏媽說:
當媽沒那麼簡單,光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可不夠,「科學育兒」這條路遠比咱們想像的要崎嶇。一來是新手上崗毫無經驗,二來是家中的長輩、親戚還有小區大媽們總有和你完全不同的育兒理念,令你左右為難甚至痛苦不已。
別過多為此煩惱,養育孩子雖然需要講究科學,但也不是不能絲毫「違規」,大的方向把握了就不必過多糾結於一些小細節的對與錯,這樣也許會令你輕鬆一些,你說呢?
註:圖片來源網路
理論參考:AAP、崔玉濤觀點
俏媽,國家高級育嬰師,自由撰稿人
【俏媽說】微信公眾號:qiaomas(諮詢俏媽可關注此公眾號留言)
推薦閱讀:
※王菲生的娃真是一個孩子一個爹,竇靖童完了李嫣兒,謝某某也要來了!
※老師下跪真的可以喚醒孩子?
※原來孩子喜歡聽這樣的「碎碎念」
※詩詞中的春天,和孩子一起朗讀吧!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爭吵時用「我」字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