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樹林里的城堡:吳哥窟探秘

吳哥窯  19世紀,一位法國人在高棉的莽莽叢林中,發現一座壯觀的廟宇和一座古城廢墟。這一座被人遺忘幾百年的廟宇,就是現在柬埔寨最著名的遊覽勝地——吳哥窟!小朋友們,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吳哥窟的歷史吧!  誰在莽莽叢林中發現了荒廢的吳哥窟?  1586年,來自歐洲的旅行家安東尼奧·達·馬格達連那在莽莽叢林中發現了荒廢的吳哥窟,但他所寫的有關吳哥窟的報告,卻被當做天外奇談,一笑了之。  1857年,法國傳教士也發現了吳哥窟,報告過相關情況,但仍未引起注意。   1861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特來到高棉尋找熱帶動物,無意中也發現了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迹,並著書《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大肆渲染道: 「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這才使世人對吳哥窟刮目相看。  1866年,法國攝影師艾米爾·基瑟爾發表了他拍攝的吳哥窟照片,讓世人目睹了吳哥窟的雄偉風采。  被人遺忘幾百年的廟宇  吳哥窟非常壯觀,當地人稱做「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古籍上稱為「桑香佛舍」。  在吳哥窟的周圍,還發現了面積更大的吳哥城廢墟,吳哥城廢墟是柬埔寨一座荒廢的古代名城,考古工作者稱之為「古代東方四大遺址之一」。  吳哥窟是誰建造的?  吳哥窟是由真臘國(高棉、柬埔寨)所建。公元6世紀中葉,柬埔寨北方的吉蔑部落興起,建真臘國。公元802年,真臘國吳哥王朝開始興盛。  12世紀中葉,吳哥王朝的蘇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濕奴,封自己是神王,並定都吳哥,建毗濕奴神殿,即吳哥窟。   此後吳哥王朝改名為高棉帝國,國勢鼎盛,文化燦爛,版圖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及泰、寮、越三國的部分地區。公元1430年,暹羅入侵高棉帝國,包圍吳哥城 7個月,公元1431年吳哥被暹羅攻佔,公元1434年真臘復國,遷都金邊,此後中國歷史文獻中開始稱「真臘國」為「柬埔寨」。  吳哥窟建築特色   吳哥窟為一長方形的綠洲,綠洲正中是吳哥窟寺內的主要建築祭壇。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的須彌台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 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四個寶塔較小,排在四個角落,一個大寶塔巍然矗立正中,與印度金剛寶座式塔 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間距寬闊,寶塔與寶塔之間連接游廊,迴廊是吳哥窟又一個突出建築特色。  吳哥窟四周有圍牆,圍牆外有一長方形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  吳哥窟與中國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亞的千佛壇一起,被譽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蹟」。  豐富多彩的浮雕石刻畫   吳哥窟的圓雕像並不出色,但浮雕石刻卻極為精緻。在迴廊的內壁及廊柱、石牆、基石、窗楣、欄杆之上都有浮雕石刻畫。內容主要是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傳說和 一些吳哥王朝的歷史,有戰爭、皇家出行、烹飪、工藝、農業活動等世俗情景,裝飾圖案則以動植物為主題。據統計,浮雕石刻畫多達18000多幅。  猜猜看  吳哥城為何會變成廢墟?  古代高棉人建造了如此雄偉的一座吳哥城,為何在15世紀初就遺棄了呢,吳哥城中的居民到哪裡去了?   15世紀時,由於氣候變化,乾旱頻繁。吳哥城為解決糧食需求,大量砍伐森林,開墾農田,導致水土流失,使得長時間建立的動力洒水管理系統淤積,在乾季時 無法供應農田用水,造成作物產量大幅下降,無法再供應數十萬人的糧食需求,造成吳哥城的衰落,於16世紀末期成為廢墟。  當然,暹羅入侵也是一個原因。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推薦閱讀:

讀懂印度 從吳哥窟開始
我和滾滾的東南亞四國游:柬埔寨篇3(吳哥窟篇)
東南亞觀 | 吳哥道路系統
我和滾滾的東南亞四國游:柬埔寨篇5(暹粒射擊篇)
探秘古迹吳哥窟 柬埔寨糜艷傾頹之城

TAG:城堡 | 吳哥窟 | 樹林 | 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