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反省自己 勿責他人

江蘇興化縣有個叫馬文安的商人,識書習禮。他的妻子吳氏,樣貌漂亮,性情也很聰敏,善於打理家務,只不過有些傲慢,怨恨之心比較重。因此,婆媳之間經常發生摩擦。每次馬文安回家,婆媳二人都在他面前互相訴說對方的不是。婆婆說媳婦不孝,媳婦說婆婆不仁,雙方各執一詞,這讓馬文安真是左右為難。馬文安知道妻子不願遵從母親,於是想了一個辦法讓妻子感悟自己的過失。

有一天,吳氏又開始向馬文安訴說婆婆的不好,馬文安便安慰道:「老母親羅嗦,我也知道,我已經想好了,我要帶你到外面去住。只是親友外人並不知道母親難侍奉,我們如果突然背親離家,難免要受人家指責,所以我勸你暫時忍耐一二個月。在這期間,你一定要任勞任怨,盡心侍奉,讓親友們都知道你很孝順,說母親不好,然後咱們再搬出去。這樣就可以避免旁人說三道四了。」

吳氏聽後,還是面露為難的樣子。馬文安又說:「很快咱們就要到另面居住了,在這短暫的幾十天工夫,你就權當她是咱們的賓客,對她進行殷勤款待,又有什麼為難呢?」

吳氏於是答應了丈夫。從此對待婆婆就和顏悅色,順意承事。做婆婆的見媳婦脾氣已改了,凡事都能順從自己,心中快慰之餘,也就對其倍加體諒。結果以前的日常摩擦沒有了,變的和睦了。

過了些天,馬文安見吳氏並不像從前那樣對他訴說婆婆的不是,故意問她:「近來老母對你怎樣呀?」吳氏說:「比以前好點了。」馬文安又對她道:「她既然略微好點了,你應該更加謹慎奉事,務必要使她的不仁、你的孝道,讓眾人都知道,那樣我才可帶你到外面住呀。」吳氏聽了,唯唯答應。

這樣,又過了些時日,馬文安再問吳氏:「老母對你怎樣?」吳氏回說:「現在婆婆待我很好,我不再想離家別居了。我很情願常在她老人家的身邊,替你盡人子應盡的孝道。」

文安道:「我的本意,就是要你肯盡孝道呀,並不是真的要你離家別居。現在我將我的本意,同你講穿了,你便知我的苦衷。你從前對我訴說老母的羅嗦難侍奉,我早就明白,這是你沒有照顧好老人的關係。但當時你在氣頭上,心中只知別人的不是,毫不想到自己的錯處,我若明說你的不是,你一定不肯承認。要你曲意奉承老母,這更是你所辦不到的。所以我在萬不得已的情形之下,只好以善巧方便的方法,使你暫時忍耐,曲意謹事,來改變你心中的傲慢,我並不是歡喜用手段來欺騙你啊。」

還告訴她:「古人說的:『會做媳婦沒惡婆』,實在是經驗之談呀,從今以後,我希望你待人接物,務必要反省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切不可總是責怪他人。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處世是這樣,何況是侍奉父母尊親呢?」並藉機給她講了父母恩德的重大,以及自古以來孝子賢婦歷盡艱苦、勤修孝道的事迹。

從此以後,婆媳之間關係非常融洽,人們都稱讚他家為孝慈雙美。

古時的人特別講究「內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遇到矛盾時,如果互相之間都找對方的不是,這樣矛盾只會越鬧越大。馬文安的忠孝和循循善誘的處理方式值得稱道,但故事中蘊涵的「反身自省」的道理卻更令人深思,當我們遇到矛盾時是怎樣做的呢?


推薦閱讀:

你焦慮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你心太急了
群友們都嘲笑被老虎咬的人,但是我認為至少應該考慮到最基本的禮貌,是我錯了還是說我的表達能力欠缺?
日本天皇「8·15」講話首提「深刻反省」@安倍
為什麼一些具有文學素養的人會本能地排斥(不是鄙視)無文學的行為和人?怎麼解決?
反省之心不可無

TAG:自己 | 反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