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遊說和「無間道」組成的縱橫家
2015-12-14夏臨與秋笙時拾史事
1、合縱連橫
史籍中明文記載的鬼谷子弟子,除了上篇說到的張儀,還有本篇的主人公蘇秦,見《史記.蘇秦列傳》。廣大人民群眾深受明末清初的兩部章回體小說《孫龐演義》和《東周列國志》影響,總有人不斷提出孫臏、龐涓和張儀、蘇秦是鬼谷子四大弟子,又雲整個戰國史就是鬼谷子借他的四大弟子布下的一個局。對於這樣一個說法,作者只能再次聲明,不要把演義小說當正史,也不要完全相信百度,孫臏、龐涓和鬼谷子沒有關係,詳情請翻閱諸子百家第九篇。
蘇秦和張儀一樣,被《漢書.藝文志》歸在縱橫家一類。到底什麼是縱橫家?簡言之,就是周遊列國以遊說的方式進行外交活動的人物,合縱與連橫是縱橫家提出的兩個不同主張。
合縱最開始是主張南北縱列的燕、趙、魏、韓、楚等國合力阻擋東西兩大國齊國和秦國的對外擴張,矛頭有時候指向秦國,有時候又指向齊國;後來隨著諸侯國勢力此消彼長,逐漸演變成燕、齊、趙、魏、韓、楚這六國聯合起來,一致阻擋秦國的東擴。公孫衍和蘇秦是倡導合縱的代表人物。
與合縱相反,以張儀為首的縱橫家,代表秦國的利益,主張東方六國分別依附於秦國或與秦國結盟,靠擊敗其它實力較弱的國家而從中獲利。從各國所處的方位來看,合縱是南北縱向諸侯國的結盟,連橫則是秦國與其他諸侯國東西橫向的聯合。
請結合地圖看全文,請結合地圖看全文,請結合地圖看全文,重要的事要說三遍。
2、蘇秦其人
「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史記.蘇秦列傳》
作者:雒陽是東周國的屬地,所以蘇秦是東周國人。
讀者:等會!東周國是神馬?聽說過戰國七雄,可沒聽過東周國,你給我說清楚。
作者:事情是這樣的,戰國時期的周王室逐漸式微…
讀者:說重點!
作者點頭如搗蒜:明白。周王室被諸侯欺負還不算,自己又不團結,分裂出兩個姬姓小國,一個東周國一個西周國,互相之間還打來打去。秦統一六國的序幕拉開之前,西周東周就先後為秦國所滅。
按司馬貞的史記索隱記載,蘇秦家本有五兄弟,蘇代、蘇厲、蘇辟、蘇鵠,而蘇秦最少。一門五子,都是遊說之士,其中以蘇代、蘇厲和蘇秦最為出名,後來也被人們稱為三蘇。這戰國三蘇和宋朝的三蘇可別搞混了。
戰國三蘇:哈嘍大家好,我們是兄弟三人,你們也可以叫我們戰國小虎隊.
宋朝三蘇:薩瓦迪卡,我們是父子三人,樓上比我們大一千多歲,早就過氣了,我們可是宋朝的TFBOYS呢。
因為配圖不倫不類,作者已經預感到了殺氣…
史記中說,蘇秦在外遊歷數載而歸,回家的時候窮困潦倒,以至於被兄嫂弟妹甚至妻妾恥笑,說他不務正業。但是根據史記索引,蘇秦兄弟幾人都是遊說之士,五十步笑百步意義何在,真是令人費解。後來蘇秦沉下心來發奮圖強,除了把學過的書都捋了一遍,還鑽研一本叫陰符的奇書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戰國策這樣形容他閉關修鍊的苦讀狀態:「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踵。」這便是「頭懸樑,錐刺股」後半部分的由來。
3、遊說六國
等到蘇秦閉關修鍊的差不多了,就出關去尋好前程。他先後去周顯王、秦孝文王和趙肅侯那裡遞自薦信,面試過後,一個嫌他浮誇,另一個剛剛肢解了商鞅不想聘用這種外來辯士,還有一個則通過內部調劑錄用了自己的弟弟而不打算招外人,所以蘇秦前三輪求職失敗。
作者:畢業生就業難這種狀況戰國就有了啊,所以年輕的朋友們千萬不要氣餒,發簡歷要廣撒網,萬一哪個僱主眼瞎逮住你了呢…
蘇秦:What the fuck!
作者見風使舵:不是,慧眼識珠了呢…
此處不留爺,那留爺處在哪兒呢?答曰:東北偏北。
於是蘇秦來到了燕國,可是此輪求職也不太順暢,在燕國滯留了一年多才參加了燕文侯的面試。不過這一次,他的運氣來了。蘇秦說動燕文侯,與趙國合縱相親,先把強悍的近鄰趙國安撫好才是正經,秦國又不與燕國接壤,並非心腹之患,可徐圖之。燕文侯便贊助蘇秦車馬金帛去趙國遊說。
有了燕文侯這個贊助商,蘇秦與趙肅侯第二次會面的時候腰杆子就硬了,再加上原來趙國內部調劑拜相的肅侯之弟奉陽君已死,他說起話來更沒什麼顧忌了。蘇秦分析趙國是個四戰之地(作者:廢話,戰國七雄幾乎個個都是四戰之地),不如東方六國結盟,以五倍於秦之地、十倍於秦之卒合力對抗秦國,則秦甲必不敢出函谷關而蠶食山東諸國。
到底是臣服事秦還是使秦國臣服,this is aquestion.趙肅侯決定支持蘇秦遊說諸侯加盟合縱。就在這個當口,秦國攻打魏國,奪取了雕陰,並準備繼續揮師東進。蘇秦擔心秦國攻趙,而趙國尚來不及與周邊諸侯結盟,因此派人引導在楚國受辱的同門張儀來到趙國,並設計激怒張儀,將他引向去秦國高就之路。等張儀在秦國站穩腳跟,再把這個人情透露給張儀知道,換取他暫時不為秦國謀取趙國的承諾。上一篇講張儀的時候,就提到過近代學者對張儀和蘇秦年輩先後的異議,即蘇秦活躍的年代比張儀要晚,因此不可能暗助張儀入秦,而且他們認為史記實際上把蘇秦的人生軌跡整個提前了二三十年。作者先按史記的記載來講,蘇秦行年的爭議問題容後詳述,此處按下不表。
話說得到了來自燕國和趙國的風投,蘇秦繼續向韓國和魏國遊說,一方面事秦並不能阻止秦國對土地城池的貪得無厭;另一方面與秦國結盟征討其它國家,也會使自己孤立,等到秦國轉頭對付自己的時候,也就沒有人會來幫忙了。因為蘇秦奉的是趙肅侯之命,來締結盟約,三晉原本同氣連枝,韓國和魏國也相繼表態,願意加入合縱之約。
即已搞定了燕趙韓魏四國,齊國和楚國加入合縱盟約也就不難實現了。本身齊國是東方大國,跟秦國離得又遠,連韓趙魏這樣與秦國接壤的國家都不畏強秦的直接威脅,那齊國要是迫於秦國威勢而與之結盟,多沒面子啊。自詡實力還不錯的齊王,只要被蘇秦小小地諷刺一下,就會覺得臉上掛不住,何況人本來也有從眾心理,那麼多人都表態結盟,那我為什麼不隨大流呢,於是齊國也入伙了。
同樣是大國,蘇秦遊說楚國,用的方法就不一樣。因為在直接接壤的幾個國家中,秦國對楚國的威脅最大,反過來也一樣,楚國是臨近秦國最大的敵手。這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其勢不兩立,與諸侯合縱,才是楚國遏制秦國的最好辦法。
「於是六國從合而并力焉。蘇秦為從約長,並相六國。」好幾輪求職都失敗、本來以為畢業即失業的屌絲,逆襲成功,上演了一幕六國大封相的戲碼,即已成高富帥,贏取白富美的日子還會遠嗎?
蘇秦回趙國復命的時候,經過老家雒陽,曾經拒絕過他求職意向的周顯王,慌忙命人清掃道路並迎接慰勞。正可謂,當初你對我愛理不理,如今我讓你高攀不起。
嘲笑過蘇秦的昆弟妻嫂都畢恭畢敬、側目不敢仰視,這回輪到蘇秦笑話他們了,你們這般前倨而後恭,是何道理?答曰:還不是因為你如今位高金多。這就是前倨後恭這個成語的出處。
蘇秦回到趙國,獲封武安君,巧的是,張儀在秦國也曾獲封武安君。不僅張儀,秦國的白起、趙國的李牧都曾被封為武安君,但這些個武安君裡頭,除了張儀是壽終正寢,其他幾個都死於非命。
蘇秦
4、盟約破裂
蘇秦回到趙國後,趙國「乃投從約書於秦」,也就是正式照會秦國,東方六國哥幾個拜了把子了,秦國你要是約架,我們不跟你單挑,我們一塊兒上。效果如何呢?「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
但是好景不常,趙國後來還是被秦國算計了,當時替秦國效力的公孫衍成功腐蝕齊國和魏國,讓這兩個原本是合縱成員國的國家去攻伐身為同盟國的趙國。趙肅侯起先對蘇秦的合縱之策很有信心,冷不丁吃了個大虧,豈有不遷怒於蘇秦的道理?戰國時期的老闆發脾氣,那是要死人的,可不比現在頂多炒個魷魚了事。蘇秦也是個機靈的,腳底抹油,開溜,跑回最初受到賞識和贊助的燕國去了,臨走前對著背信棄義的齊國方向罵道,「你給我等著!」
自從蘇秦離開趙國,合縱之約算是瓦解了。蘇秦跑回燕國,日子也不太好過。秦惠文王把女兒塞到燕國,嫁與燕國太子,沒多久,燕文侯卒,太子即位,是為燕易王,那麼秦女自然就是王后了,秦國這招各個擊破,分而化之的法子,實在是高。燕易王初立,南邊的齊國蠢蠢欲動,趁燕國政權交接還不太穩定的時候,來了一板磚,伐燕取十城。這件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要想富,得殺熟,往往你以為跟你關係鐵的人,坑你沒商量。
蘇秦提倡合縱,結果齊國先後向趙國、燕國兩個同盟國下手,合縱之約瓦解得輕而易舉。前一次,蘇秦從趙國跑回了燕國,這一回,可不能再跑了,再跑職業生涯就完了,以後誰還會僱用你呢?蘇秦向燕易王申請出使齊國,去討個公道。
他見到了齊王,並沒有用慣常的外交辭令「予以強烈譴責」,而是慶賀齊王奪得城池之後馬上又擺出一副沉痛哀悼的面孔。齊王不解,問蘇秦何意?答曰:「大王你慘了!你闖禍了知道不知道?你搶了燕國的十個城,那燕王可是秦王的女婿,你這是跟秦國對著干哪,跟天下最強的國家作對,臣既佩且憂。」齊王愀然變色,「那可如何是好?」蘇秦正等著齊王這句話,施施然提出建議,讓齊王把十個城還給燕國,再向秦國報個信兒,虛情假意表示依附,那麼燕國和秦國必然心悅臣服,將來齊國號令天下,莫敢不從,此霸王之業也。齊王先是被嚇唬了一通,又被吹捧戴了一頂高帽子,最終竟同意歸還十城。
合縱之約即破,燕國眼紅蘇秦躥得太快的人,在他出使齊國的這段日子裡都紛紛插刀,說他不忠不義不信,是左右賣國反覆之臣,以至於他討回了十城回到燕國卻沒有官復原職。蘇秦找到燕王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的妻子與人私通,正與情人合謀毒殺親夫。妻子讓一個小妾給丈夫端去毒酒,小妾想告訴主父酒里有毒,又怕說出實情後他把主母趕走;想隱瞞實情,又怕主父被毒死。於是小妾假裝跌倒,失手把毒酒潑在地上,但卻被主父用竹條抽了五十下。蘇秦自比為故事中的小妾,上存主父,下存主母,有功於這個家卻仍然被懲罰。燕王於是恢復了蘇秦的官職,並更加厚待他。
5、無間行者
照說蘇秦知道自己被很多雙眼睛盯著,應該就此低調一些,怎奈蘇秦太招桃花,又給自己惹禍上身。看上蘇秦的白富美不是別人,正是燕易王的母親,已故的燕文侯的夫人。後來私情敗露,被燕易王知曉,不知燕王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對蘇秦越發客氣。但蘇秦這回是真害怕了,向燕王獻上一計,願為燕國的馬前卒,到齊國求官做卧底,燕王同意了。
於是蘇秦找到齊宣王,稱自己得罪了燕王,來齊國討口飯吃。廢話,和燕王的母親有染,可不是普通的得罪,看官們想想秦昭王如何對待母親的情人義渠王,嬴政又如何對待嫪毐,就能理解蘇秦為什麼怕得要離開燕國。齊宣王給了蘇秦一個客卿之職。
後來齊宣王卒,齊湣王即位,蘇秦倒也沒有忘記與燕易王的約定,在齊國很好地履行了卧底的任務,削弱齊國的實力。首先,他勸說齊湣王給他父親大辦喪事,「厚葬以明孝,高宮室大苑囿以明得意」,讓齊國破財。其次,根據戰國策記載,在燕國集結秦、楚和三晉之兵,合謀伐齊的時候,也就是燕國上將軍樂毅一戰成名差點使齊國滅亡的那段時間,蘇氏兄弟沒少暗中為燕國出力(史記中說其時蘇秦已死,而他的兄弟蘇代、蘇厲相繼為齊王所用)。不但暗中謀劃在外交上孤立齊國,蘇代還率領齊軍與燕軍交戰,兩次大敗致使齊國共有五萬士卒被燕軍斬首,作者覺得他一定是故意的。
戰國三蘇的無間道可是很好的電視劇題材,既有桃色事件,又有潛伏諜戰,還有戰爭場面。朋友們,債見,作者正在趕往寫網路小說的路上,然後籌備推出IP劇…
陳永仁:你先把諸子百家寫完再說
6、蘇秦之死
話說蘇秦在齊國得到齊湣王的垂青,但是齊國自然也有看他不順眼的人,這些政敵就找了個刺客去刺殺他,沒想到一擊不中,沒有立時殺死蘇秦。蘇秦也是點兒背,受的是致命傷,眼看是活不成了,臨死還設下一計,最終為自己報了仇。但是他這個計策還真是夠毒辣的,一般人想不出來。
他對齊王說,「等臣死之後,請大王以臣為燕國謀利而作亂於齊的名義,將臣的屍體車裂於市,殺臣的兇手定然站出來邀功,到時候請大王為臣報仇。」齊王依言而行,果然找出了兇手並誅之。
蘇秦因為燕國背叛齊國的名義被車裂應該是事實,但是否如史記描述得那樣離奇,就有待商榷了。
既然蘇秦被齊國車裂,蘇代、蘇厲兄弟又怎麼會前往齊國繼續實施無間道呢?原來燕王派了一名公子去齊國做人質,蘇代、蘇厲是以侍奉燕國質子的名義得以留在齊國,後來燕國內亂,蘇代、蘇厲不敢入燕,久而久之,留在了齊國並被善待。但是兄弟被車裂之仇不可不報啊,作者個人覺得蘇代、蘇厲做間諜的動機與此事有關。
齊國被樂毅率領的五國聯軍攻破之前,蘇代、蘇厲就已經被燕昭王召回燕國,受到重用。燕國派二蘇繼續向諸侯遊說合縱之策,二蘇名揚諸侯之後,得以壽終正寢。
7、史學爭議
《漢書.藝文志》收錄的蘇子三十一篇今已失傳。不過,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簡稱帛書),為蘇秦的生平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原本戰國策與史記中關於蘇秦的記載已有不少不合之處,帛書所載內容更是與戰國策和史記大相徑庭。
根據帛書的內容,不少學者認為司馬遷是把蘇秦的生平提早了二三十年,弄反了蘇秦和張儀的前後輩順序,將五國伐秦誇大成了六國合縱。更有激進的觀點認為《史記.蘇秦列傳》寫得就跟傳奇小說一般,可信度只有十之一二。
我們先來看各種史料中與蘇秦有交集的燕國和齊國君主,排名按先後順序:
燕文侯——燕易王——燕王噲——燕子之——燕昭王
齊威王——齊宣王——齊湣王。
按照帛書的時間表推算的話,蘇秦的所有活動都在燕王噲之後,這樣,燕文侯時期他遊說六國的經歷就完全站不住腳,燕易王時他也不可能在燕國與文侯夫人私通,那麼他出走齊國施展無間道的理由也就不成立,蘇秦作為縱橫家的生平也將從根本上動搖。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儘管史記和戰國策關於蘇秦的事迹已有矛盾不符之處,不可盡信,但史記中《蘇秦列傳》、《張儀列傳》、《秦本紀》、《趙世家》、《楚世家》、《燕召公世家》、《六國年表》互相參照的話,蘇秦生平的基本脈絡還是順暢的。
帛書的出土雖意義重大,但其字體在篆隸之間,且避漢高祖劉邦名諱,推測為漢初版本。以此否定史記的全部內容,也並不能使人信服。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不少人認為史記基本脈絡應該可靠,而部分細節略有誇張或謬誤,如:蘇秦成為六國從約長、身佩六國相印、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屬於誇張附會之詞;奪得燕國十城而後奉還的並非齊宣王,實為齊威王;而蘇秦唆使大興土木厚葬其父的齊王,不是齊湣王而是齊宣王,等等等等。
此外,戰國三蘇,誰更年長,三蘇各自的事迹如何在混淆中得以理清,也是一個難題。
推薦閱讀:
※孟夫子遊說魏兩代國君的良苦用心
※話西遊說成功
※透視美國遊說業黑幕(圖) 時間:2006年03月06日16:34 【來源:北京晚報】
※張儀遊說各諸侯國的措辭,在今日仍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