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伏羲初探 ? 國學網

伏羲初探

邊文紀

  伏羲氏,風姓。關於他的名號,史書記載很多,有宓羲、包犧、庖犧、伏戲,也稱春皇、犧皇、皇羲、太昊。史家稱他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百王之先。他是中華龍的笫一傳人,對原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文明初創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於伏羲的研究,由於歷史久遠,史料零碎而簡略,且有些史料帶有神秘色彩,後人難以對其有個全面了解和認識。筆者試從以下幾方面談點粗淺看法。

一、中華龍的第一傳人

龍是中華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徵。中國大地被稱為「龍的土地」,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全世界的華人都熟悉「龍」的形象,連各種膚色的洋人也從「龍」這個標記中知道它和中國的關係。然而,什麼是龍?哪裡有龍?

在中國這片大陸上,太古時代的確曾有過古生物學家心目中的「龍」。山東萊陽、雲南祿豐、黑龍江嘉薩等地,解放後都曾發掘過完整的恐龍化石,我國是保存完整恐龍化石最多的國家之一。然而洪荒時代,這些曾在亞洲大陸上縱橫逞威的大爬行動物,和今天人們心目中騰雲駕霧的龍完全是兩回事。恐龍生長在中生代,距今一億年以上,那時不但還沒有人類,而且連猿類還沒有登上歷史舞台。等到原始人類出現的時候,恐龍早在地球上絕跡了。

那麼,在生物界全無蹤跡的中國式的龍,在古代人們心目中究竟是怎樣的形象?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指出:龍以蛇身為主體,「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毛、鼠的尾、鹿的腳、狗的爪、魚的鱗和須。」總之,龍是一個本來不存在的各種動物的混合體。但是,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到處可以看到龍:龍的雕刻、龍的繪畫、龍的器皿、龍的裝飾、龍的旗幟……端午節划龍舟,元霄節玩龍燈。中國人都認為自己是龍的後代,有一首歌曾風靡港台和大陸,名子就叫《龍的傳人》。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為什麼這樣有勢力?為什麼又變成帝王的符瑞?

關於龍的傳說,歷史久遠,從殷契甲骨文出現結構完備的「龍」字,迄今已有3000多年,而出現龍的圖案和傳說就更早得多了。它可以一直上溯到遙遠的史前文化。相傳在「感天而生」的上古時代,有華胥履「雷神」之大跡而生伏羲、女登感「神龍」而生炎帝、附寶感「北斗」而生黃帝、慶都感「赤龍」而生帝堯的故事。在中國上古帝王的降生中,乃至在封建帝王的誕生中大抵都有類似的記載,以此證明帝王的不凡,受天神或神物庇佑,有著天生的神靈、威嚴和賢能。它使人肅然、令人敬畏。這種對天地神物的尊崇,實際上是對人世間權力的謳歌,是對英雄或領袖的頌揚。因此,歷代帝王將龍作為符瑞,並借龍造勢,儼然「真龍天子」,君臨天下,其用意是不言自明的。

在這些神龍的兒子中,伏羲是中華龍的第一傳人。其根據有三。

其一,伏羲是神龍最早的兒子。《帝王世紀》曰:「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詩含神霧》云:「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羲。」《孝經鉤命訣》:「華胥履足,怪生皇犧。」《潛夫論》:「伏犧其象日角,世稱太昊。」《春秋合誠圖》載:「伏羲大目,山准日角,而連珠衡。」《白虎通》云:「伏羲祿衡連珠,唯大目,鼻龍伏。』《史記五帝本紀正義》曰:「雷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以上引文,說法大體一致,其意是雷澤中有雷神,鼓動肚子,發出的聲音像雷聲那樣大。華胥在雷澤之濱,踩了雷神的大腳印,於是生下了伏羲。伏羲長得人頭蛇身,目大口圓,高高的鼻樑,很有聖德。這樣看來,伏羲的母親就是華胥,父親就是雷神了。

華胥大約生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的末期。當時,氏族是一個生產、生活單位,也是同一血統和同一圖騰的信仰單位。因為男子用簡陋的工具打獵,不能充分保證人們生存需要,在氏族中不佔支配地位;況且,在血緣關係方面,按母系算,氏族公社中的全部成員都是一個女人的兒孫。因此,女子在氏族公社中占支配領導地位。母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會中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有數不勝數的氏族首領,然而均無文字記載,也無口頭流傳,唯有華胥被古籍記了下來。應該說,華胥是中國歷史上有名有姓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首領第一人,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始祖母。直至今天,生活於雷澤之濱的鄄城人仍將她奉為始祖奶奶,立廟祭祀,香火不絕,這是有道理的。華胥建立了華胥國,治理得相當美好;她生了龍子伏羲,並把權力交給了他。從此,原始社會母系制逐漸過渡到父系制。伏羲是父系氏族中有名有姓的第一人。因此,人們稱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伏羲的父親雷神是個龍身人頭的怪物,只因華胥在雷澤之濱踩了它的大腳印,「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拾遺記》還說:「且聞聖人生皆有祥瑞。」

史學家對三皇五帝的人選向來不一,因而排列組合也各異。有的把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列為三皇,有的將伏羲、炎帝、黃帝稱為三皇,有的將伏羲和炎帝及其他人列為三皇。第一組的「三皇」,是人是神,尚不可知,而後兩組的「三皇」都把伏羲放在第一位,可見伏羲既是龍種,也是百王之先。

其二,龍圖騰是伏羲氏族的象徵。圖騰是氏族公社的一種宗教信仰。它是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形成的。那時,人們認為人與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之間有一種特殊的血緣關係,每個氏族都發端於這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因而它成了該氏族的共同祖先和保護神,成了該氏族的徽號、標誌和象徵。因此,圖騰崇拜便成了原始宗教的一種形式。

「華胥」一詞,既是伏羲母親的名子,也是華胥氏族的稱號。這個氏族信仰龍,崇拜龍,以龍為圖騰。伏羲和他的母親為什麼以龍為圖騰呢?這還得從他們與雷澤的關係說起。《軒轅本紀》云:「(黃帝)游華胥國,此神仙國也。」那麼華胥國在什麼地方呢?司馬貞在《補史記·三皇本紀》中說:「太昊庖犧氏……母日華胥,履大跡於雷澤而生庖犧。」由此可知「華胥國」就在雷澤附近。雷澤又名雷夏澤,在今鄄城縣境內東南部。據《水經注》記載:南北朝時期,其陂「東西二十餘里,南北十五里,即舜所漁也。」唐代尚見於書,宋金時期,因黃河兩次大遷徙,它也隨之乾涸而湮於地下。但是,現在位於鄄城縣彭樓村北,佔地四千餘畝的菏澤電廠水庫,依然碧波蕩漾,清沏透底,活像一面鏡子,依稀照出它昔日的容顏。雷澤西連黃河,水源充足,東接大野澤和濟水,泄洪暢通,周圍有歷山、富春山、青山等多處又高又大的堌堆,即使洪水來臨,水位高時,先民們還可以躲到山上居住,所以雷澤之濱是非常適宜先民生存繁衍的風水寶地。迄今所知,我國原始社會發達最早的氏族部落就在雷澤之畔。雷澤之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是「華胥國」——「神仙國」的中心,是伏羲接過母親權力的地方。如果說,伏羲是中華龍的第一傳人,那麼雷澤之畔則是中華龍的故鄉。更何況慶都感「赤龍」而生帝堯於「三阿」、握登見「大虹」而生帝舜於姚墟呢!「三阿」、「姚墟」均在今鄄城縣境內。

人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處於漁獵經濟階段的華胥氏族居住在雷澤之傍,由於他們長期對於水的依賴,於是便幻想著有一種能夠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使雷澤之水長盛不竭。這樣,雷澤之畔最早的宗教信仰——龍圖騰便應運而生了。《山海經》中所描繪的「雷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正是反映了這種信仰。雷澤者,雷神所在之澤也。這個名稱的本身就是當地人最早崇拜龍的產物。

圖騰同其他事物一樣,是會發展變化的。最初的圖騰形象是單一的,圖騰的形象就是自身的形象,如狗、鹿、蛇等;繼之才是半人半獸的形象,如犬首人身,人首蛇身等;最後才是圖騰的神聖化,如龍、鳳等。從龍的造型中,我們可以揣摩到中華民族在形成過程中的鬥爭和聯合。以蛇為圖騰的華夏氏族不斷征服融合其他氏族,逐漸形成華夏大氏族,它的圖騰也隨之兼取、融合、吞併了其他氏族的圖騰,如牛圖騰、鹿圖騰、魚圖騰等,最後合併成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龍」,一種虛擬的綜合性神靈。龍,體現著華夏各氏族各部落的大融合、大團結。龍,具有無限的強大的生命力,變幻莫測,氣象萬千,上可騰雲駕霧,下可遁地入海。它無堅不摧,不可戰勝。它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無可估量的創造力的象徵。

其三,以龍紀官。伏羲接過華胥氏族的權力之後,以龍為圖騰,還以龍紀官,以龍名師。《乾隆御批綱鑒》目:「大昊因龍馬之瑞,故以龍名官,號為龍師。春官為青龍(又曰蒼龍)氏,夏官為赤龍氏,秋官為白龍氏,冬官為黑龍氏,中官為黃龍氏。」《三墳》也云:伏羲「命臣飛龍氏造六書,命臣潛龍氏作六甲……命降龍氏倡率萬民,命水龍氏賓士水土,命火龍氏炮治器用……」天下之民稱伏羲為「天皇」、為「太昊伏羲升龍氏。」由此可知,伏羲在思想上對龍給予至高無上的崇拜,同時還把龍融入政治組織中,以不同膚色、不同功能的龍來命名官員,用不同的龍區分官員的權力和職責。可以想見,在伏羲氏的氏族公社裡,是群龍飛舞,各顯其能的世界。這就更加增強了龍的威嚴,使天下之民對龍更加崇敬,更加順從。華胥國被華胥母子治理得非常強大美好,被黃帝稱為「神仙國』。後來,人們取華胥之「華」,又取雷夏澤之「夏」,合為「華夏」。華者,花也,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夏者,大也。「華夏」,指地域廣大美麗富饒的國家。因此,華夏一詞的由來,可推溯到華胥時期。它既是對居住在以雷澤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華夏族的稱謂,也是對華胥國的稱謂。「華夏」一詞延續到今天,依然有著無限的生命力,強烈的親合力,它同「神州」、「赤縣」、「九州」等詞一樣成為中國的別稱。史實證明,雷夏澤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它是中華龍的故鄉,它養育了華胥及其龍子伏羲。開創了中華文明的先河。它是個可敬可歌的地方!

二、百王之先——不朽業績

中國歷史源頭自盤古氏開闢鴻蒙初始,是時,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自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天地始成,三皇五帝方出。伏羲、神農,三皇隨日月而出東方;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帝載厚德而治天下。中國歷史的長河自此奔騰而下,千年萬載,在浩渺的時空中吟唱東方的傳奇。

《潛夫論》曰:「世傳三皇五帝,多以伏羲,神農為三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與非未可知也。」《帝王世紀》曰:伏羲「繼天而王,首德於木,為百王先。帝出於震……故位在東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稱太昊。」古籍稱伏羲為中國帝王第一人,三皇五帝之首。

《白虎通》曰:「帝王者何?號也。號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名德,號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稱帝,仁義合者稱王,別優劣也。皇者,何謂也?亦號也。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之總美大稱也。」這便是古人對帝、王、皇的解釋。

那麼,伏羲有何功德而稱皇呢?

其一,伏羲接過華胥的權力,開始了原始社會由母系制向父系制的過渡,這是氏族社會的重大進步。

其二,伏羲信仰龍,以龍為圖騰,還以龍名師,以龍紀官。不僅在思想上加強了民眾的凝聚力和團結,同時把對龍的崇拜融入政治制度中,為其命令的順利執行提供了組織保證。

其三,推動了原始畜牧業的發展。據古籍記載:燧人氏鑽木取火,伏羲氏馴養畜禽和神農氏提高農耕技術,是我國上古時代對人類巨大貢獻的三大發明。

伏羲氏之時,人們用石塊和木棒對付野獸,常常奔波一天卻毫無所獲。狩獵生產的不穩定性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於是伏羲教人用繩結網,以捕獵野獸和打撈魚蝦,使獵物大大增加。可是,到了冬天,野獸很少出來活動,獵手們又無可奈何了,伏羲又教人在獵物多時,把活著的野獸野禽餵養起來,馴養成家畜家禽。從而開創了原始畜牧業的生產。

此外,他還教民「去巢穴之居,變茹腥之食。伏制犧牛,冶金成器,教民炮食……命水龍氏賓士水土。」這些利於人們生活的舉措,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其四,別姓氏;制嫁娶。在母系氏族之時,男女群居野處,「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呂氏春秋·恃君覽篇》云:「昔大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制之別。」由於同姓成員均源於同一母系始祖,血緣相同,結果「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於是,伏羲和妹妹女媧共同「別姓氏,制嫁娶,」禁止同姓通婚,推行夫妻制,「以定人道,民始開悟,知有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道,長幼之序。於是,百官立,王道乃生。」(見《新語》)

其五,作歷甲造琴瑟。伏羲為教化其民,凈化其心,「作瑟五十弦……使清潔於心,淳一於行。」(見《世本》)。《史記》亦云:「太帝(指伏羲)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孝經鉤命訣》云:「伏羲樂曰《立基》,一雲《扶來》,亦曰《立本》。」《拾遺記》說:「禮儀文物於茲始作……立禮教以導文……桑為瑟,均土為塤,禮樂於是興矣。」由此可知,伏羲開創了禮樂教化的先端。

其六,始作八封。易學是中國文化的瑰寶,為群經之首,學術思想的淵源。《漢書·藝文志》云:「易,人更三聖,事歷三古。」即易經是由上古時期的伏羲,中古時期的周文王和下古時期的孔子三位聖人集體創作的。

《易乾鑒度》曰:「方上古之時,人民無別,群物無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別。於是伏羲乃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宜,始作八卦,以道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白虎通》《宋符瑞志》等書也有類似記載。八卦又以陰陽兩種符號相疊,演為六十四卦,以象徵自然和社會現象的發展變化,具有樸素的辯證法因素。但伏羲只是畫了卦象而無文字解釋。《繹史》云:「雖其時有畫無文,文即在畫之中也。逮其後,文王、周公系之,孔子贊之,人更三聖,事歷三古,故易之道大矣。」這是說,儘管伏羲所畫之卦,沒有文字說明,但那文意已含在卦象之中了。到了後來,周文王、周公為六十四卦作了《卦辭》,孔子撰述了《十翼》,經歷了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位聖人共同創作,時間歷過三古,至時,《易》的道理已十分博大精深了。《繹史》作者十分感嘆地說:「今世之稱伏羲者,著在史策,不過作甲歷,制嫁娶,造琴瑟,教佃漁,數事而已。天地萬民之理,已備於六十四卦之中,聖人猶不盡之藏,以俟後聖之製作,不然爻象具陳,何以衣裳、楝宇、舟楫、弧矢諸事,猶須炎黃以下之取象也哉?嗚呼,至哉!」由此可知,始作《易》者,乃太昊伏羲氏也,雷夏澤之濱者,乃易學之聖地也!鄄城大地,人傑地靈,千載彌光,誠可信矣!

三、其妹女媧

研究伏羲,不能不說女媧,因為相傳女媧是伏羲的同胞妹妹,又是伏羲的「帝後」,還是他的接班人。在華胥氏族裡,女媧也是位功勛卓著的人物。

《帝王世紀》載:「女媧氏亦風姓也,承庖犧制度,亦蛇身人首,一號女希,是為女皇。」《楚辭注》也云:「女媧人首蛇身,一日七十化。」其意是,女媧也姓風,還叫女希,是位女帝皇。她繼承了伏羲的制度,她長得人頭蛇身,一天會變化七十次。

相傳人是女媧造的。《風俗通》云:天地初開之時,天下本沒有人,女媧摶黃土捏成人。後來,事務繁忙,時間緊迫,她就用一根繩子伸進黃土泥中,然後用力一甩,黃泥點子就變成了人。所以富貴的人都是黃土捏的,貧賤的人都是用繩子甩的。——這當然是荒唐的不可信的。

不過《風俗通》還記載女媧是位受人尊敬的愛神,曰:「女媧禱祠神祈為女媒,因置婚姻。」其意說,女媧祈求天神讓她當媒人,讓天下有情男女都成婚配,繁衍後代。因此,後人把女媧奉為婚姻之神、媒神,並建築祠廟祭祀她。每年陽春二月,青年男女到祠廟附近舉行歡聚盛會,來選擇自己的意中人,只要兩廂情願,則以夜幕為帳,以大地為床,自由結合,誰也不得干涉他們的行為。媒神女媧就是青年男女的牽線人。女媧還管生兒育女,人稱她為「送子娘娘」。因此,也有人稱她為人類的始祖母。

補天是女媧的又一大功勞。《淮南子》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蛟蟲死,顓民生。」上文大意是,上古時候,天的四邊傾塌下來,地也裂開了……於是女媧就熔煉了五色石子去補蒼天,砍下海里巨龜的四腳用以支撐天的四角,殺死黑龍以拯中原,堆積蘆灰來阻塞洪水。蒼天補,天柱立,洪水涸,猛獸除,天下安定,良民得以存活。而後,女媧背靠著方正之大地,懷抱著圓圓之蒼天,遵循天地運行之法則,春日溫和,夏日炎熱,秋日肅殺,冬日寒冷,四季各歸其常。女媧並做簧管之器,使其與日月星辰相諧,以統一天下之音,教化其民,凈化其心。至此,天清地寧,天性純粹質樸之民,其眠無思無慮,其醒憨態可掬,其行沉穩舒緩,視物若明若暗,人人幼稚天真,皆得天然之和諧,不知己從何來,又往何去,飄忽忽無所求,遊盪盪不知所終。這就是上古時期初民生活的狀態,也是女媧順應天時辛勤治理天下所達到的最高境界。女媧的豐功偉績,上可以通九天,下可以銘刻在地下的壚土上,可她並不炫耀自己的功勞,不張揚自己的美名,以從天地之固然。然而,其名聲被後世,其光輝重萬物,功標青史,實可讚頌。

《三墳》云:「女媧為帝後。」意思是女媧為伏羲的夫人。《繹史》斥之曰:「此其最荒謬者,不錄其辭。」這是有道理的。試想,伏羲和女媧既然「別姓氏,制嫁娶,」教民以禮,他兄妹二人必當率先垂範,做出表率,又何如好事者所言兄妹交媾而生萬民呢?「此其最妄謬者」,不屑一提。

四、伏羲後裔姓氏考

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我國姓氏萌生於人類早期的原始部落,源於母系氏族社會,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

伏羲和女媧在「別姓氏,制嫁娶」方面為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也應在姓氏的產生和發展中有所作為。但是,由於歷史遙遠,史料匱乏,實難知其一、二。致於伏羲後裔姓氏究竟有多少,也未可知。據·《山海經》記載:「太皡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根據這一世系關係,查得伏羲後裔姓氏如下:

1、伏(fú)。《姓氏考略》:「伏羲子孫因號為氏。」

2、風(fēng)。《姓纂》:「伏羲之後,女媧亦風姓。」

3、後(hòu)。《姓氏考略》:「出自太昊氏。太昊氏裔孫後照,其後世子孫以後為姓」。

4、任(Rén)。《姓氏考略》:「系出風姓,太昊後」。

5、希(xī)。《路史》:「希氏,伏羲之後,希羲古通用。」

6、暤(hào,亦作皡)。《姓源》:「太昊氏之後。」

7、包(bāo)。《路史》:「包羲氏後有包氏。」

8、庖(páo)。《潛夫論》:「太昊之後,有庖國,後以國為氏。」

9、典(diǎn)。《姓纂》:「太昊娶少典氏,其後襲封者,以為氏。」

10、慮(fú)。《史記注》:「宓妃,伏羲女。」《集韻》:「慮與伏同。「《顏氏家訓·書證》:「孔子弟子慮子賤為單父,即慮羲之後,俗字為宓。今永昌東郡東門有子賤碑,漢世所立。雲濟南伏生即子賤之後,乃知慮與伏通。俗誤以為宓也。」

11、宓(fú)。《姓氏考略》:「音密(mí)。亦音伏(fú)。考孟康《漢書注》宓今伏字,即伏羲氏之後,又《顏氏家訓》雲《帝王世紀》伏羲或謂之宓羲。宓當做慮。傳寫之訛。慮子賤之伏羲之後。俗字也作宓,是知慮與伏,古字通用。後誤以為宓。按宓與慮,古字音各異,凡慮羲,慮子賤作宓,而合宓、慮為一字者,皆為字訛。唯今姓氏通作宓,相洗已久,故本書從之。」

12、宿(sù)。《姓氏考略》:「伏羲之後,封於宿,其後以國為氏。」

13、東(Dōng)。《屍子》:「伏羲之後。」

14、東方。《風俗記》:「伏羲之後,帝出於震,位主東方,子孫因氏焉。」

15、須(xū)。《風俗通》:「太昊之裔。」

16、句(gōu)。《姓氏考略》:「太昊之後,見《左傳》,其子孫以古國須句為氏,或省句為須氏,或省須為句氏。」

17、乘(chéng)。《姓氏考略》:「咸鳥生乘厘。伏羲孫也。」

18、巴(bā)。《路史》:「巴木,伏羲之後;或以為出春秋巴子。」

19、朐(qǘ)。《路史》:「伏羲後,有朐氏,朐以地為氏。」

20、蔑(miè)。《古史》:「太昊元妃生倍伐,降慮婚淵,封於蔑,為蔑氏。」

21、顓臾(zhuānyǘ)。《通志·氏族略》:「風姓伏羲氏後,封顓臾,為魯國附庸國,子孫以國為氏。」

22、顓(zhuān)。《姓纂》:「顓帝之後,或顓臾之後。望出濟陽。」顓帝,系指顓頊,五帝之一。

23、賤(jiàn)。虙子賤之後,以字為氏。《風俗通》:「望出北平。」

24、昌(chāng)。《路史》:「任姓後亦有昌氏。望出汝南,東海。」

悠悠千古,茫茫史海,太昊後裔,遍布九州。若單從古籍中索尋,猶大海撈針,能獲其萬一,則幸也。謹請方家補充指證。

結束語

伏羲接過華胥權力之後,其氏族部落曾襲用華胥之號,後為庖羲氏之號。伏羲在位110年,有的說115年,還有的說164年。國都在「陳」地,死後葬於南郡。之後,女媧接替了帝位,稱為女皇。

《帝王世紀》記載:「女媧沒,大庭氏王天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陰康氏、朱襄氏、無懷氏皆庖犧之號。」大庭以下諸氏,《漢書·古今人表》雲具在伏羲之後,而《莊子》雲「在伏羲之前。」故《路史》謂「皆伏羲以前號也。」而《偽三墳》則以為伏羲之臣。熟是熟非,筆者從《帝王世紀》之說。

中國有五千餘年的文明史。此前,有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云云,然多出於野史雜說,古籍記之不確。史家稽古,多從伏羲氏開始,史書記載伏羲雖略而可信。綜觀諸史可知,伏羲是中華龍的第一傳人,是三皇五帝之首。他推動了原始畜牧業的發展,他和女媧「別姓氏,制娶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他創造了先天八封,是我國易學的鼻祖。他的豐功偉績燦如群星,在中國歷史上永遠閃耀。伏羲文化,在哲學、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影響了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數千年。因此,伏羲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應該給予充分肯定和深入研究的。這對於今天建立和諧社會,發展經濟,

推薦閱讀:

盤古伏羲陳摶
【易經解謎】29.伏羲始作八卦的記載可信嗎?
雷澤華胥生伏羲,伏羲八卦幸福至,探尋東方神話的源頭
伏羲與太原
伏羲之道

TAG:國學 | 伏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