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子午流註: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子午流注,是中醫學最有特色的理論,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已提出,歷史十分悠久。子午是指時辰,流是流動,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論,是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12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與人體十二臟腑的氣血運行結合,在一天12時辰之中,人體的氣血首尾相銜的循環流注,盛衰開合均有時間節奏、時相特性。(轉自:喜馬拉雅FM特邀易經、黃帝內經主講人張成老師)

亥時(晚9—11時),三焦經當令。

三焦指連綴五臟六腑的那個網膜狀的區域。三焦一定要通暢,不通則生病。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

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對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但不管採取什麽方式,盡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

亥時百脈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養護方法,可惜現代人能做到的很少,《靈樞》雲「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子時(子夜11—凌晨1時),膽經當令。

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才能完成膽汁代謝。

「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膽怯」。

《黃帝內經》里,「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援,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確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子時陰氣最盛,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辰,是人體氣血陰陽交替轉換的一個臨界點。子時的睡眠是養膽的最好方法,俗話說「寧舍一頓飯,不舍子時眠」。《黃帝內經》認為,「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夜半」即子時,意為子時為陰氣最重時刻,之後陰氣漸衰,陽氣漸長。陰主靜,陽主動,與之相適應,人體此刻最需安靜,宜安然入睡。

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彆強調的「子覺」時間。然而在子時,人體的陽氣開始升發,一旦過了子夜11點還沒有入睡,人反而越來越精神,困意全無,因此一定要在子時之前入睡。

丑時(凌晨1時—3時),肝經當令。

「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

「卧則血歸於肝,目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是說人躺下休息時血歸於肝臟,若丑時還不睡覺,血液就要繼續不停的「運於諸經」,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長此以往就會生病。因此,丑時深睡眠是對肝經最好的保養。

靜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這個時間喝酒,將會對肝造成極大的損傷。.

寅時(凌晨3時—5時),肺經當令。

「肺朝百脈」,肺經是十二經脈氣血運行的源頭。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

肺功能強健的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而肺功能不足的人則在寅時反映尤為強烈,或劇咳或哮喘或發燒,寅時抽煙,對肺的損傷也最大。

寅時是指凌晨3點到5點,按照中醫理論,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這個時間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是轉化的過程,這就需要有一個深度的睡眠,不易被打擾。

卯時(早晨5—7時),大腸經當令。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對食物中水份與營養的吸收、排出渣滓的過程,肺氣足,排便通暢。

中醫說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傳導即傳化和疏導的意思。因此,我們也概括出了大腸的兩大功能——傳化糟粕和主津。傳化糟粕指大腸上接小腸,接受小腸傳過來的食物殘渣,吸收其中多餘的水液,形成糞便,又藉助大腸之氣的運動,將糞便傳送至大腸末端,並經肛門有節制地排出體外;主津指大腸吸收水分,參與調解體內水液代謝的功能。

卯時天基本上亮了,天門開了,五點醒是正常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空腹喝水,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來。這個時候代表地戶開,也就是肛門要開,所以要養成早上排便的習慣。排便不暢,應該憋一口氣,而不是攥拳。

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令。

胃經多氣多血,像一個營養物質的能量站,是人體能量的源頭。經過一夜的休息,辰時的胃經流注最旺盛,此時吃早餐,是及時供給身體能量,也最容易消化。

如果胃火過盛,嘴唇乾,可以在辰時清胃火;胃寒者適宜在辰時養胃健脾。因此,辰時太陽已升起,關注早餐的質和量、經常循經按摩胃經,可以保證這個後天營養能量站的運轉正常。

胃經是人體正面很長的一條經脈,胃疼是胃經的問題,其實膝蓋疼也是胃病,腳面疼也是屬於胃經病,這些地方都是胃經循行路線。

卯時陽氣就全升起來了,辰時太陽也已經升起來了,天地出現一片陽的氣象,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這個時候,人體陽氣充足,氣機旺盛,需要補充一些陰性物質,也就是早餐。早飯吃多了是不會發胖的。因為有脾經和胃經在運化,所以早飯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飯就如同「春雨貴如油」一樣金貴。

巳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令。

中醫講脾胃是「倉廩之官」,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整個消化系統,是生成營養物質供給五臟六腑活動的能量源泉。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嘴唇就是紅潤的。否則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虛者已時健脾,濕盛者已時利濕。

脾經在9~11點巳時最旺,經常在這個時間保養脾經,可保證體內的營養物質調運合理,供應充足。

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心經當令。

中醫認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是五臟之首,是人體的君主。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經具有推動血脈運行,榮膚華面,調理神志,寧心安神的功能。心主血脈,它配合其他臟腑的功能活動,推動血液輸送至全身;心藏神,統管全身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午時保養心臟至關重要。

午時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也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午時也是午餐時間,除要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菜要少鹽。酒可喝但不能醉。在午時若能稍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也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我們通常說的子午時刻,是人體氣血陰陽交替轉換的一個臨界點。以氣的變化來說,陽氣是半夜子時開始生,午時陽氣最亢盛,午時過後則陰氣漸盛,子時陰氣最為旺盛,所以人體陰陽氣血的交換是在子、午兩個時辰。人體也要注重這種天地之氣的轉換點。午時陽氣盛,動養陽,靜養陰,所以此時宜靜養。

未時(午後1—3時),小腸經當令。

中醫有「小腸主液」之說,這是因為小腸能泌別清濁,參與人體的水液代謝,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到大腸,精華輸送進脾。

未時,陽氣開始下降,陰氣開始上升,是按揉小腸經以保養小腸的最佳時間。小腸經在此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是保養小腸經的最佳時間。此時經常循經按揉,可使二便通調,氣機舒暢。

未時,午餐小憩之後,可做少量和緩的運動,喝一杯茶。

申時(午後3—5時),膀胱經當令。

膀胱經從足後跟沿著後小腿、後脊柱正中間的兩旁,一直上到腦部,是一條大的經脈。是十二經脈及任督兩脈中最長的一條經脈,也是穴位最多的經脈。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申時陽氣繼續下降,陰氣繼續上升,人體溫較高,陰虛體質的人尤為突出,若膀胱有熱還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因此,申時是保養膀胱經的最佳時辰,經常按摩經上的穴位,可以有效的防治泌尿系統的疾患。

這也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除用腦學習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時(午後5—7時),腎經當令。

中醫認為腎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臟器之一,有「先天之本」之稱。「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這是推動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因此,酉時經常按摩經上的穴位,可以健康長壽並能優生優育。

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晚飯宜吃少、清淡,可以喝點粥。

戌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令。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 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心發冷者戌時補心陽;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因此,經常在戌時保養按摩心包經,可以有效的預防心臟的疾患。

戌時要開始準備入睡,睡前要靜心養氣,盡量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洗腳,睡眠時宜採取右側卧位。

總之,這種養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重點睡好子午覺,以此達到養生的目的。

我們


推薦閱讀:

中醫手診圖譜 可以預示你的疾病!!!
中醫育兒大全
日積月累話中醫--藏象學說的形成
中醫慢么?很可能是脾胃不通暢!
效霞談醫:中醫是否發現了膀胱上口?

TAG:中醫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