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莫曉松與他的工筆花鳥畫(組圖)

莫曉松

莫曉松,1964年生於甘肅隴西。1986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北京美協理事,中國熱帶雨林藝術研究院常務理事,北京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北京高級職稱評審委員,中國美協會員,全國美展評委。

1989年作品《石痴米芾》參加全國第七屆美術作品展覽,獲甘肅美展金獎。

1994年作品《荷塘》參加全國第八屆美術作品展覽。

1999年作品《暗香》參加第九屆美術作品展覽。

2000年作品《冬至》、《河西九月天》、《夏綠》三幅作品為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遺產中心收藏。

2001年作品《荷塘逸趣》參加「百年中國畫展」。

2002年作品《春到紅牆》獲全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金獎。

2003年被評為甘肅省文聯第二屆「德藝雙馨」文藝家。

2006年為國家大劇院創作巨幅工筆花鳥作品《穠華春發花氣香》。

2007年為中央統戰部創作巨幅工筆花鳥作品《春鶴圖》。

2008年為中央駐澳聯絡辦公室創作花鳥作品《十里荷塘》、《玉蘭春意》。

2009為中央政治局創作《京華春韻圖》;先後為國家領導人辦公室創作《秀水春暉》、《春暉》、《春暉爛漫》(與王明明合作)。

2012年《清和我心——莫曉松工筆花鳥畫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

2013《中國夢·濠江情中國書畫作品聯展》在澳門博物館展出;《中國書畫大展》在印度尼西亞國家博物館展出;在法國羅浮爾宮展出《世界美術大展》。

2016年任北京畫院院長助理以來,在院長指導下,先後和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駐馬來西亞大使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組織了一系列活動,並創作了大幅布置畫,受到外交部領導和大使的肯定和讚揚。

2017年十月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的「中緬畫家聯繫寫生成果展」中,緬甸總統部長和藝術家等一千多人出席,盛讚中緬友誼。

素雅含象之一 66 x 163cm 2017

文|王明明

百年以來的中國工筆花鳥畫,經歷了從傳統型到現代型的創造性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畫家從自身出發,做了一些觀念、題材與技法上的嘗試,也由此形成了以不同地域特點與個人風格為代表的工筆花鳥畫風。在這些不同畫風的實踐者中,莫曉松是近些年中國畫壇湧現出來的成績斐然的中青年工筆花鳥畫家。他的作品既得傳統工筆畫的精緻明麗,又有文人寫意畫的雅逸清疏,同時兼具源於西北地域性的、蒼莽雄俊的個人風神,在同一風格類型的作品中顯得尤為突出。

上世紀60年代出年於甘肅隴西的莫曉松生長於一個工筆花鳥藝術世家,從小就受到其父——現甘肅省美協主席、著名工筆花鳥畫家莫建成先生的影響與熏陶,加之曉松天資聰穎,勤勉好學,年少時便畫藝日進;在90年代初期,隨著他的作品在全國七屆、八屆美展、全國首屆中國花鳥畫展、全國首屆中國畫展等一系列重要展覽上多次獲獎,莫曉松在工筆花鳥畫壇開始嶄露頭角,並漸漸為美術界所關注。近幾年來,莫曉松晉京赴中央美院深造,埋頭於創作實踐與對作品內在意境的深入探索,在2002年畢業於「郭怡宗花鳥高研班」之後,畫風亦日見成熟,形成了富有自身藝術個性特色的風格形式。2004年進入北京畫院以來,他的工筆花鳥畫創作得到了很多前輩與同代畫家的鼓勵、認可與肯定,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也進入了其藝術創作的風格穩定期,他在藝術之路上得進步是有目共睹的。

素雅含象之二 66 x 163cm 2017

南國秋意濃 260 × 185cm 2012

素雅含象之三 66 x 163cm 2017

曉松的工筆花鳥,最大的特色就在於他能從工筆畫的細膩雅緻之中捉到那種靈動鮮活而不乏陽剛之美的氣質。他的畫既有嚴謹的學院派功力又具源自於內心的個人創造,這使得他的作品兼具宋人寫生傳神的院體風格與元代文人水墨花鳥的放逸冷雋。如曉松的近作《秋荷集賢圖》長卷就帶有這樣的意境。畫面上荷花荷葉的勾線與罩染,顯示了曉松對於傳統技法掌握的紮實功底,而湖面上霧氣的處理則採用了工寫結合的手法,呈現出一種視覺效果與畫面意境上的雙重張力;從畫面局部到整體氛圍,都不難看出曉松在創作時,其內心狀態是很「靜」的,這種「靜氣」在青年畫家中實在難得可貴。靜氣的修鍊本是一個長期省思與積澱的過程,除了勤奮的苦練,還要有對於畫面背後文化境界的思考和參捂,要對中國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禪宗思想有比較深入透徹的理解與鑽研。在古人的畫論里,對於「靜」的闡釋不勝枚舉,如古人總結的出未動筆前要「興高意遠」、已動筆後要「氣靜神疑」的從畫之道,以及「澄懷味象,靜觀萬物」的觀察體驗方式。曉松的工筆花鳥,得其「靜」而追其「動」,在清冷幽散的氛圍里把握到了一種躍動的生機,也呈現出一種典雅凝重的永恆感。這一點在工筆花鳥畫創作中是十分難得的。在處理色與墨、工筆與寫意的結合關係的問題上,曉松作品中的嘗試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它將傳統水墨的暈染法甚至潑墨法直接引入到工筆畫創作中,用來表現西部地區大漠戈壁的蒼茫、宏闊與荒寒,調和畫面局部色彩與整體意境的協調關係,這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渾厚的精神氣質與感人的震撼力。從他的早期表現西北大漠的作品《大漠秋風沙》,《冬至》、《寒禽雪霽》的清冷孤寂,到近些年亞畫的描繪荷塘風情的小品《凈土》、《隨花逍遙》的輕巧空靈,曉松在畫中一再實踐著工與寫的結合、線與面的結合,以及冷色調在畫面整體中的情緒表達效果。應該說,他的這種嘗試是非常有價值的,這個問題也是當下其他工筆花鳥畫家一直在苦苦面對和試圖解決的問題。

素雅含象之四 66 x 163cm 2017

遠愛花林霜後色 162 x 66cm 2007

在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的問題上,曉松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也兼有中青年畫家固有的勇氣、銳氣與開拓精神。他一度對宋人花鳥抱有濃厚的興趣,對於宋代院體工筆花鳥的設色和布局頗有心德;他對元代文人寫意的山水、花鳥亦情有獨鍾,並試圖將諸多山水畫的寫皴法融入到花鳥畫的表現手法之中,在工筆重彩中加入潑墨肌理。對於中國畫的大傳統,無論是古人還是近代大家,曉松一向是以一種謙慎好學的心態去面對的,他的視野很開闊,思考也較為深入。曉松在吸取傳統營養的同時,也勇於打破既定畫科於故有技法的邊界、規調,汲取了很多現代因素。如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形式感的創新、色彩的使用和視覺效果的營造,為畫面增添了強烈的現代感與時代精神,他這幾年畫的《清香》、《秋葵》等尺幅不大的畫,都凝聚了他對於創新問題的思考。 2003年,曉松的作品《春到紅牆》荻得了「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金獎,在這幅作品中,他表現了紅牆一角枝頭綻放的繁花,蘊涵了「盛世太平」的象徵寓意,在形式感於意義深度方面都完成了一次突破。應該說,中國當代工筆花鳥畫的題材創新正在於向現實際問題生活貼近,於中國社會的宏觀精神相結合。所以,花鳥畫家只將目光局限於花鳥蟲魚的世界是遠遠不夠的,僅僅為了表現花鳥而畫花鳥,或是僅僅為了營造視覺美感而畫花鳥,永遠成不了一流的畫家,而只能做一個技術精熟的畫匠。曉松的靈氣在於,在擁有紮實的造型、用色的基本功之外,他肯在創作背後的文化意境上下工夫,使作品具有一種深層次的藝術感染力。因此,他的作品既不流於俗氣,也不故弄玄虛,畫如其人,真誠而敏感,執著而親切。我相信,作為一位實力派的中青年工筆花鳥畫家,曉松將憑藉自己的天賦於勤勉,在未來的藝術之途上取得更大的成績。我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素雅含象之五 66 x 163cm 2017

素雅含象之六 66 x 163cm 2017

竹雲幽空圖 179 x 140cm 2012
推薦閱讀:

12星座女生的單身負能量(組圖)
組圖:姐妹閨蜜情 甜美扮靚齊出遊
罕見老照片曝光:文革時,精神病人在幹什麼?(組圖)
棺木也要玩創意(組圖)
潮流解析:涼秋時分百搭皮衣大顯身手(組圖)

TAG:曉松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