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選考試,公開選拔黨政領導考試教材之三 (轉載)

第三章 科學社會主義

複習提示及命題預測

從新大綱來看,本章的知識.點有一些變化,但著重考核的仍然是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知識。從各地考試情況來看,涉及本部分內容的題相當少,有的甚至根本不考。因此,本章不是複習重點,考生只需大概翻一遍,掌握一些常識性知識點即可。

知識點詳述

第一節 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成為科學

一、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功績及其局限性

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它本身包含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萌芽。這主要表現在:①它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後果;②在此基礎上,它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系列積極主張和合理設想;③它的歷史觀中包含著趨向歷史唯物主義的合理因素。

由於歷史條件、階級地位和唯心史觀的限制,這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中也存在一系列根本性缺陷。這主要表現在:①堅持理性支配世界和唯心主義的天才史觀,從抽象的理性出發設想出種種社會改革方案;②不能正確認識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把改造世界的希望寄托在各國統治者身上;③拒絕一切政治行動,否定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幻想用理性感化資產階級,用和平方式實現社會主義。

二、兩大發現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兩大發現」為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幾乎是在相同的時間內各自通過艱苦的探索,在階級鬥爭和科學研究的革命實踐中,完成了從唯心主義者到唯物主義者、從革命民主主義者到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從而為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到科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2.「兩大發現」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1)唯物史觀的發現,使整個社會科學領域發生了深刻的革命性變化。它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對於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①唯物史觀揭示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原因,指明了用社會存在來說明社會意識的正確途徑;②唯物史觀揭示了在階級社會裡,社會內部的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矛盾,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③唯物史觀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找到了實現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社會力量。因此,唯物史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塊理論基石。

(2)剩餘價值學說的發現,對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①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和僱傭勞動的本質,指明了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真正地位;②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指明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③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指明了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是推翻資本主義的根本途徑。因此,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二塊理論基石。

三、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偉大學說

(1)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發展規律的科學。它是對資本主義大工業、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資產者與無產者之間階級對立科學考察的結果,是關於無產階級必須採取政治行動、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以過渡到消滅階級,解放整個社會的理論。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為全世界工人運動樹立了新的旗幟,成為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千百萬工人的共同綱領。

(2)科學社會主義在揭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指明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掘墓人和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創造者的偉大歷史使命。在它產生後的一個多世紀以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風起雲湧,科學社會主義也由理論轉化為實踐,由一國實踐發展為多國實踐,改變了人類發展的歷史,掀開了人類發展的嶄新一頁。

第二節 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一、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包括「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重要原理。

「兩個必然」是指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經過嚴密的論證而得出的「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結論。

在闡述「兩個必然」的同時,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還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另一個重要原理:「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簡稱「兩個決不會」)這是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作的又一個全局性的論述。

「兩個必然」揭示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大趨勢。「兩個決不會」揭示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和曲折性。「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共同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共同構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

二、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馬克思恩格斯論證了無產階級是實現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社會力量。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變革資本主義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社會。

三、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

馬克思恩格斯論證了無產階級要實現歷史賦予它們的偉大使命,必須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途徑。無產階級革命是解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決定性手段,是推動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強大動力和槓桿。無產階級專政是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鞏固無產階級統治,最終消滅一切階級的重要條件。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

四、未來社會的發展階段和基本特徵

馬克思恩格斯論證了人類社會是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從片面甚至畸形的社會形態向全面發展的社會形態不斷發展和推進的漫長過程。他們認為,從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到共產主義社會至少要經歷三個階段:革命轉變時期、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未來社會基本特徵的論述,概括起來有以下七個方面內容:

(l)未來社會是「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為前提的」。

(2)未來社會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產資料歸全社會佔有。

(3)未來社會是人們結成平等合作的關係有計劃地為全社會進行聯合勞動的社會。

(4)未來社會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在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實行按勞分配,即在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的扣除之後,按等量勞動領取等量產品。

(5)未來社會是沒有商品生產和貨幣交換的社會。

(6)未來社會將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同時,國家的政治職能也將逐步消失。

(7)未來社會由於物質關係和物質生產發生了根本變化,人們的精神文化和社會生活也必然出現新的特點。人的思想境界極人提高,人的認識能力、體力和智力都將得到充分和自由的發展。

第三節 列寧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

一、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特殊階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列寧指出,帝國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①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②帝國主義是寄生的腐朽的資本主義;③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

二、社會主義在一國數國首先勝利

1915年8月,列寧在《論歐洲聯邦口號》一文中寫道:「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由此就應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

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是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的科學依據。列寧指出,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一個規律,到了帝國主義時代,這種不平衡會進一步加劇。

與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相聯繫的是帝國主義體系的薄弱環節。如果說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必然導致帝國主義戰爭,那麼,帝國主義統治的薄弱環節則提供了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機會。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成為帝國主義體系的薄弱環節。戰爭不僅奪去了幾百萬俄國人的生命,而且嚴重地破壞了俄國經濟,勞動人民掙扎在死亡線上,而大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卻通過戰爭大發橫財。人民群眾再也不願照舊生活下去了,統治階級也不能照舊統治下去了。俄國成了當時帝國主義一切矛盾的集合點。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利用戰爭給俄國帶來的革命形勢,領導俄國人民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證明了列寧關於社會主義在一國數國首先勝利論斷的正確性。

三、民族殖民地問題的理論

十月革命前,列寧提出了把世界民族劃分為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的思想。列寧認為應當把世界爭取社會主義的革命鬥爭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聯繫起來。他強調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按其性質來說雖然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但其鬥爭鋒芒直接指向帝國主義和國際資產階級,因而不能不最終卷人世界革命運動的總潮流,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作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就意味著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共同開展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正是根據帝國主義時代國際階級鬥爭的這一重大變化,列寧贊同共產國際提出的「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口號,要求帝國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支持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他還強調,儘管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具有資產階級民主運動的性質,但只要它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真正具有革命性質的,殖民地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就應該支持,並擔負起領導者的責任。

四、新經濟政策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構想

1921年3月召開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決定廢止「戰時共產主義」,實行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轉變。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是:①用糧食稅代替餘糧收集制,改變過去那種要求農民按照規定的價格將全部餘糧上繳國家的做法,允許農民在交納一定的糧食稅之後,把剩餘的糧食拿到市場上交換。②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存在,將部分國有化的中小企業歸還給原企業主,鼓勵農民、手工業者和商品生產者發展私營企業。③實行自由貿易,發展商品經濟,建立和健全與商品經濟相適應的財政、金融等機構和制度,通過商品交換、貨幣流通和自由貿易來活躍經濟,加快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④培植國家資本主義,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主義,即把國家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中間環節,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

新經濟政策實施後,效果異常明顯。短短几年間,蘇維埃俄國的經濟就得到了恢復,呈現出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的繁榮跡象。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在於通過商品和市場把社會主義經濟同小農經濟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建設牢固的工農聯盟。這是列寧對落後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重新認識的結果。

通過總結十月革命後的社會主義實踐,特別是通過總結新經濟政策的初步經驗,列寧在晚年提出了關於俄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構想,其主要內容包括:

(1)發展生產力,努力實現工業化和電氣化。

(2)實行農業合作化。

(3)改革國家機構,加強黨的建設。

(4)開展「文化革命」,進行文化建設。

第四節 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

一、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和歷史地位

1.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資本主義從產生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前後經歷了四個重要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15世紀到18世紀中葉的早期資本主義。

第二個階段是從18世紀下半葉到lg世紀70年代的自由資本主義。

第三個階段是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壟斷資本主義。

第四個階段是從第二次世界人戰以後到現在的當代資本主義。

2.當代資本主義的主要特點

(1)面對壟斷集團空前劇烈的競爭和危機,資本主義國家擔當起了總資本家的責任,直

接負責調節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生活。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去是個別國家的局部現象,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成為一種普遍形式。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有人把當代資本主義稱為國家資本主義。

(2)面對空前規模的生產力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跨國公司迅速發展起來,而且在全球的生產和貿易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止是從這個意義上,也有人把當代資本主義稱為國際壟斷資本主義。

(3)面對尖銳的社會矛盾和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國家實行了所謂的「人民資本主義」政策,讓工人持有企業部分股票和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擴大工人享受的各種政治民主權利,推行廣泛的社會福利政策。

(4)面對洶湧澎湃的民族殖民地解放運動,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全部瓦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放棄了對殖民地的直接政治統治,轉而利用資金、技術優勢和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規則,通過資本輸出、技術壟斷和國際貿易等,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和財富。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

(1)資本主義作為比封建社會更高的社會形態,在人類發展史上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

①它從封建主義栓桔下解放了生產力,使人類社會由手工勞動時代躍進到工業生產時代,接著又由工業化時代邁向信息化時代。資本主義社會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了以往社會的總和。

②它使社會經濟由落後的自然經濟躍升為發達的商品經濟,建立了統一的國內市場,開拓了廣闊的世界市場。

③它打破了地區分割和民族壁壘,把封閉型的社會變成了開放型的社會,使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變為世界性的。從資本主義社會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真正成為世界的歷史。

④它消滅了封建專制主義及天然的等級、特權制度,在人類歷史上大踏步地推進了民主制度的發展和人的解放進程。它以人權反對神權,以科學反對愚昧,推動教育科學文化的發展,把人類文明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替代。

資本主義社會是建立在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實行的是現代僱傭勞動制度,存在著殘酷的階級剝削和民族壓迫,存在著尖銳的階級矛盾和鬥爭,是一個表面上自由、平等實質上嚴重兩極分化的社會。正因為如此,資本主義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它的剝削壓迫制度也給人類尤其是工人階級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資本主義是私有制度和剝削制度的最後形式,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否定資本主義的新的社會因素正在它的內部日益成長起來,並將最終突破資本主義的外殼。資本主義之後的更高的社會形態,是在生產力充分發展基礎上消滅了剝削和壓迫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二、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社會主義超出了蘇聯一國範圍,在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一系列國家取得勝利,形成了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體系。當時的15個社會主義國家,約佔世界人口的1/3,陸地面積的1/4,國民收人的1/3。新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首先進行了戰後的經濟恢復,並陸續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許多國家由於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經驗,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不同程度地照搬了蘇聯的經驗和模式。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先後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特別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些改革雖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卻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進展。70年代中期以後,這些國家的經濟由原來的快速發展,逐步變為低速增長甚至停步不前,人民生活長期得不到應有的改善。面對這種日益嚴峻的形勢,以蘇聯為代表的蘇東社會主義國家,或者由於思想僵化保守,改革未取得明顯成效,或者在改革中走偏方向,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最終導致了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而以中國為代表的另一些國家,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改革,既堅持社會主義又堅持改革開放,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蘇東劇變標誌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終結,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卻在改革開放中變得更加生機勃勃。

三、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相互關係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僅是歷史的繼承和取代關係,而且在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之前,彼此又長期並存,相互間是一種共處、競爭的關係。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關係同樣有兩個不同的方面:由於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相互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鬥爭,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敵對勢力,總是千方百計地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顛覆、滲透和侵略,搞「分化」、「西化」的活動。同時又要看到,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需要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的各種文明成果。

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共處與競爭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本主義文明成果,對於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要利用資本主義文明成果,首先,必須了解和研究資本主義,提示其特點、規律和發展趨勢,真正明白哪些是資本主義文明成果,這樣才能自覺而有效地加以利用。其次,必須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學習現代化生產經營、管理經驗,掌握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信息,逐步把自己的勞動生產率和經常管理提高到國際水平。第三,必須積极參与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發揮本國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鍛煉和發展社會主義。第四,必須從社會主義國家實際出發,吸收資本主義文明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文明。

四、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複雜性、艱巨性、長期性

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歷史過程。因為:

(1)一種社會經濟制度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必須是它的生產關係已經不可能繼續容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調整,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只有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內部再也找不到緩和的辦法,生產力的發展與生產關係的矛盾尖銳化的時候,資本主義才會滅亡。

(2)新的社會制度徹底戰勝舊的社會制度,歸根到底要求新制度創造出較之舊制度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新制度能更快地提高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新制度的優越性最本質的一點也體現在這裡。社會主義也必須創造出高於資本主義的生產力才能最終取得徹底勝利。這顯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

(3)當出現了社會主義制度以後,世界上就形成了兩大社會制度並存的格局。資本主義同樣在吸取社會主義國家的一些成功經驗。兩種社會制度並存的現實,迫使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某些調整,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並緩和社會和階級的矛盾。例如:①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使社會財富極人增長,資產階級獲得了緩和矛盾的物質條件。比如增加工人的收人,改善工人的生活,使矛盾暫時緩和。②生產力的社會性迫使資產階級在不觸動根本制度和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越來越把生產力當作社會生產力看待,對生產關係作局部調整。③資產階級利用它長期積累的統治經驗,用改進統治的某些方式方法,來調節和緩和矛盾。例如,資產階級國家以「社會代表」的身份、採取某些經濟政策和民主措施,對工人階級作出某些讓步,對個別資本家集團給以某種限制,也會延緩矛盾的激化。這也使得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過程是一個長期、複雜、曲折的過程。

(4)在當今世界格局中,存在著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龐大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處在科技發展、經濟相對穩定繁榮的時期,它們在世界上擁有明顯的科技、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優勢,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聯繫與合作空前增強,以跨國公司、跨國財團為代表的國際壟斷資本勢力不斷擴大,大批發展中國家不同程度地依賴於西方國家和國際壟斷資本。這種世界格局發生根本變化是必然的,但又是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的,這也決定了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標準化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社會主義由空想發展為科學是由於創立了( )。

A.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理論 B.勞動價值論和唯物史觀

C.剩餘價值學說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 D.剩餘價值學說和唯物史觀

2.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是( )。

A.黨的領導問題 B.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

C.國家政權問題 D,武裝鬥爭問題

3.下列哪項不是列寧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 )

A.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

B.社會主義革命可能在一國、幾國獲得勝利

C.建設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D.新經濟政策

4.下列哪項不屬於蘇俄新經濟政策的內容?( )

A.用糧食稅代替餘糧徵集制

B.加強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合作與交往

C.大力發展商業,建立工業和農業的結合點

D.民族資本的社會主義改造

5.關於蘇聯解體的原因,下列說法中哪一項不確切?( )

A.西方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 B.蘇聯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

C.戈爾巴喬夫的錯誤路線和政策 D.不注重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二、多項選擇題

1.科學社會主義主要理論來源是( )。

A.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 B.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

C.德國古典哲學 D.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2.無產階級之所以能承擔起推翻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歷史使命的原因是( )。

A.無產階級是先進的階級 B,無產階級是最革命的階級

C.無產階級是受剝削受壓迫最重的階級 D.無產階級是最強大的階級

3.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

A.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 B.奪取國家政權

C.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 D.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4.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功績是( )。

A.對資本主義的弊病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

B.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社會主義勝利的客觀規律

C.對未來社會作出了天才的設想

D.找到了變革社會的革命力量

5.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是( )。

A.實行以公有製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形式 B.堅持按勞分配的標準

C.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D,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三、判斷題

1.馬列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學說的核心內容是黨的領導地位和作用問題。( )

2.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

3.「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由此就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或者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提出這一著名論斷的是列寧。( )

4.社會主義各個階段的劃分最終應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標準。( )

5.既然列寧「一國勝利論」是正確的,那麼馬克思恩格斯的「同時勝利論」就是錯誤的。( )

四、問答題

1.空想社會主義有什麼功績和缺陷?

2.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什麼?

3.簡述列寧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題的理論。

4.簡述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5.資本主義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6.當代資本主義有哪些主要特點?

7.簡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相互關係。

8.為什麼說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

9.為什麼說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歷史過程?

習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 2.C 3.C 4.D 5.D

二、多項選擇題

1.BCD 2.ABCD 3.ABCD 4.AC 5.CD

三、判斷題

1.√ 2.√ 3.√ 4.√ 5.×

四、問答題(略)


推薦閱讀:

二月三號文昌聖誕!這天敬拜文昌能保文運昌盛,智慧提升、考試常勝!
南京國民政府及革命根據地法律制度
一到考試大腦就空白,背的東西都忘了,怎麼辦?
八字論才智和考試運
2016年BMAT考試成績查詢方式

TAG:教材 | 考試 | 轉載 | 領導 | 黨政 | 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