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紹章:論「圈子」

《新華字典》里,漢字「圈」,有三種讀音五個意思。其中,「juan」的陰平,意思是「關閉起來,用柵欄等圍起來」,動詞屬性,多用於禽類;「juan」的去聲,則為名詞,意思是「養家畜等的柵欄」, 所謂「圈,養畜之閑也」(《說文》),如豬圈。可見,「juan」音之「圈」,與禽類、牲畜似乎有著天定緣分,用到人身上的,也多是犯人,要麼是文學作品裡的假人「賈人」,如寶玉的牢騷:「我只恨天天圈在家裡,一點兒做不得主,行動就有人知道,不是這個攔就是那個勸的,能說不能行。雖然有錢,又不由我使。」(《紅樓夢》四十七回)

「quan」音之「圈」,一是用作名詞,「環形,環形的東西」,引伸意為「周,周遭」、「範圍」,二是用作動詞,有「畫環形」和「包圍」之意。

作為名詞用的「quan」音之「圈」,說得通俗一些,就是「圈子」。有形的圈子,比比皆是,如鐵圈、皮圈、花圈、救生圈、北極圈……圈圈有個形狀、個個有其模樣。

無形的圈子,更是不計其數,如促進環境友好的綠色圈子、生態圈子,旨在讓大自然與人共舞,讓人與大自然相親;又如共建美好家園的慈善圈子、救助圈子,旨在播撒愛的種子,傳遞人間溫暖;網路時代,還有一些有著共同愛好的人聚集起來的圈子,自由交流,共享家園,如博客圈子、搜狐圈子、北京圈子、文學圈子等。這些無疑是好圈子,良性的。

也有害人、搞人或者捉弄人的圈子,往往事先費盡心機預設好,就像獵人在野兔窩邊下的套一樣,又稱「圈套」,不管主動鑽進去,還是被動繞進去,總是叫人「算計」了,不爽。這該算是惡性的圈子,壞。

還有一些圈子,說它好吧,又總是拉幫結夥的,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乾的未必是好事兒;說它不好吧,有的還真沒招惹到誰,你玩你的,我玩我的,那叫投緣。相比那些好圈子、壞圈子,這些圈子只能歸於中性的。這些圈子,其實就是由人組成的,靠不斷的成員加入或拉攏新人,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相對固定的「人圈」。本文所稱的「圈子」,主要就是指這一類。我所說的論「圈子」,也就是要「論」這樣的一些「圈子」。

這一類圈子,雖經人為締結,是為「人圈」,但還是多用作交際,因而又可稱之為「交際圈」。我在十年前寫就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人際交際可以分為人際交流與人際交易。於是,交際圈子又有交流圈子和交易圈子之分。真正的交流圈子,比較單純一些,能夠持久的,豁出內心、亮開胸膛的,多是一些知己朋友憑著緣分自然締結。好兄弟、好姐妹,湊一起,無拘無束,契若金蘭,暢所欲言,愉悅、簡單。即便常無音信,同樣也是心連心、肩並肩。誰有缺點,誰犯了錯誤,圈友會直言相告,扶正改進;誰有困難,誰遇到了挫折,圈友也絕不會袖手旁觀或者視而不見。這類圈子,沒有利益之爭,沒有交易,沒有算計,沒有你我,清澈見底,完全是一個精神樂園。其實,這類交流圈子,圈友們是不大拿「圈子」說事的。誰就是誰,不會去刻意稱朋友,更不會到處招搖。

老實說,交流型圈子也背不住冒出個別搗鬼的玩家。一邊參加交流圈子,一變又在馬不停蹄地忙活著,到處拉攏投靠交易型圈子。這樣的玩家,有的是禁不起世俗的誘惑,「變了」,但我想,大多數該是本性使然。交易圈子弄多了,玩得很爽,得到了一大堆的好處,自然也就漸漸遠離甚至唾棄了過去的交流圈子。原因很簡單,交流圈子沒有帶給這類玩家想要的東西。反過來說,於交流圈子的真誠玩家而言,倘若不幸遇到這樣一隻小鬼,不待其逃離,也許早被趕到一邊去了,遠遠的。所以,交流圈子玩的是交流,不是交易,這類圈子需要真情實感,以誠相待,而不是唯有利益,滿嘴謊言。

可惜在當下,這類圈子大概太少了。這社會似乎越來越兩極,要麼完全陌路,人情冷淡,只掃自家門前雪;要麼徹底競爭,彷彿人人都是對手,個個都是敵人。上班那點事兒,本來簡單得很,但又都變得「很複雜」,於是,「同事之間無朋友」的論調極為暢銷。我著實不明白,千里結緣來共事,憑什麼白晝黑夜的去堤防、排斥?單純地過活,多爽。也許我「從未踏入社會」,太稚嫩、太書生氣了,但我總以為人與人之間還是多一些人際交流、少一些人際交易為好。整天算計來算計去、防備這防備那,身邊凈是些想像出來的牛鬼蛇神,是不是這樣的生活才算輕鬆幸福?才算圓滑有城府、高質量、「深藏不露」特有魅力?反正我從沒體驗過,不好也無法輕易下結論。但我反對那種多餘。

交流型的圈子少了,交易型的圈子就異常活躍。我沒有締結交易型圈子的豐富閱歷,但這些年來,混跡社會也有不短的時光,或粗心或細心的觀察還是有的。如果真談起我的「論『圈子』」,解剖的正是一些交易圈子。

先說說圈子的大氣候。國人本來就有組建圈子的歷史,如今也變得更流行了,圈子儼然已成時尚。什麼商業圈、金融圈、文化圈、教育圈、學術圈、演藝圈、名人圈,應有盡有。弄個圈子,不是難事。在這麼濃重的圈子文化熏陶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圈子,自然也就只會興盛不會衰退。人生在世,誰要是沒一個圈子,或者不折騰出幾個圈子來,可能會被譏為沒本事、沒人緣,或者乾脆被貶為白活了。圈子文化造就了無數忙人、能人,滋生了各色潛規則,或者說的高雅一些:交易禮節或禮數。

誠然,有些領域、有些行業、有些事情,生活所迫、工作之需,還必須要有個圈子,這樣那樣的,都得有。離開了這些圈子,可能幾近無法生存,工廠會倒閉,企業會破產,就是小本生意也會自毀的。但這些圈子已不再是本文所稱的人際交際圈子了,完全是一種工作關係,或者說的嚴格一些:商業交易關係。但工作關係之外的,就不純是商業交易了,也在我的論談之列。

交易圈子鋪天蓋地,逮住一個牆角旮旯,使勁往裡摳,會捕獲數不盡的圈子。這些圈子是哪來的呢?有的純粹是自然形成的,多是緣分,以類聚、以群分,湊到一塊了;有則是有意締結和拓展的,往往先有一個核心,如同一個高強磁性的大磁場,這個力量很強大,可以幫忙,也能幫「閑」;可以辦事,也能斂財。如此大大的用處,自然吸引不少想入圈子的人,多是一些需要幫忙、辦事、撈錢、搞事情的人。這類圈子,白天喝一場,晚上干一場;今天吃吃,明天玩玩,今年還挺熟,明年就不認人了。春夏秋冬四季,這還算持久的。稍微乾脆利索一點的,晚上剛入圈子,只要把事情搞定,天亮就分手。這樣的圈子純粹是利益交換的場所,至於時間、交流,不可能的。酒桌肉案,看似熱鬧非凡,觥籌交錯,喝得歡快,但醉眼迷離的眼神,不是真情對白的流露,而是等價交換的暴露。深刻、老道的圈子玩家,無不精通於圈子玩法。同在圈子內,敬什麼酒水,敬幾杯,干還是不幹,怎麼干,腰彎幾度,眼皮眨巴幾下,嘴裡編造些什麼,都是有著超級講究的。這當然是擺在桌面上的;背後的那些,只好去想像了。

是個團體,總歸有個老大。圈子有主,應該叫圈主,如是幫派型圈子,圈主又稱為幫主。圈主負責領隊,「帶兵絕不含糊」。如是黑道黑社會,組織規範,紀律嚴明,有規章有領導,一層是一層。如是一般的圈子,儘管沒有這般嚴密,但事實上已有了頭頭、老大,由這些圈主來主宰圈子的命運,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以及圈子的小卒玩家只好服從、服侍。不過,圈子是能動的,不是寂靜於衷的,圈主也可能因為事兒不同、活不一樣,而有所變化,或者輪流。但不管誰做主,總也有講究的,要是哪個圈子玩家,螳臂當車、蚍蜉撼樹,不知好歹爭做圈主,也有可能遭遇被驅逐圈子的惡命。

畢竟是交易圈子,加入圈子的人,一般是有利可圖才願意進去的。出來混久了的,成熟老練,怎麼玩圈子,易如反掌。剛入道的新手上路,雖然沒實質性地玩過圈子,但在社會圈子大文化熏陶下,再加上校園政治的錘鍊,一入世、一投行,曲學阿世,學些歪門邪道,攀龍附鳳,迎合世俗風尚,踴躍加進去開練,悟性好的,很快就懂法、合規、入流了。

一天到晚鼓搗圈子的人,無時不在打著自己的大算盤。原本默默無聞一人,在圈子玩家眼裡,根本沒算到數里,但此人一旦當「官」了,入了某個位子,或對圈子玩家有用了,那些玩家就馬上嘴臉一改,貼身靠近,彈冠相慶,也弄個「圈子」,如此前倨後恭,也是「圈子」處世的慣行規則了。倘若哪一天,官台塌方,山體滑坡,那「圈子」,那「靠背」,也就只好完成歷史使命,給眾人上演一出「樹倒猢猻散」的好戲。圈子玩家也自然深知並精通「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道,從此之後,誰也不認識誰。

國人不僅崇尚圈子文化,還追隨「大」文化,那是沒得說的。所以,整個圈子,也盡量搞大。搞大圈子,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圈子玩家的腿腳要好使,鞋子也要經折騰,還要願意多出去跑,——愛搞圈子的圈子玩家,都願意跑。臉皮不能太薄,否則不利於張嘴說話。雖已是21世紀了,但對初入道者,最好別嫌棄名片的過時,多數場合還是要用一用的。名片印得講究一些,有職務的,當然要重點突出,多個職務的,更要詳盡羅列;沒職務的,也不要緊,什麼會員、組員、成員、委員、幹事的,加上一些,不丟人;窮得連這些都沒有的,那就多在名片形式上弄點花樣,最好是花里胡哨的,中英文再聯合起來,正反兩面,顯得「有層次」、「有檔次」,國際視野。有些圈子玩家,要是不稀罕誠信,那就編造一些學歷、職務什麼的,心安理得地印上去。造就是,明星名流、教授博導、打工皇帝都不怕查不怕揭,一般的圈子玩家怕個鳥。不僅要有發名片的意識,也要學會要名片,沒名片就要手機號,MSN也行。弄回來就是潛在圈子的文檔,可以當作重點課題,仔細研究,準確區分誰有用、誰沒用,誰可交、誰不必交。交得多了,圈子自然也就「大」起來。當然,不同性別的圈子玩家,也要學會揚長避短。

圈子有大小之分,但也有好壞之別。說的偏激一些,搞圈子弄圈子的,動機就是「好辦事」,圈子遊戲講究的多是勾兌規則,這樣的圈子能好到哪裡去,不得而知,總不可能指望它去做慈善公益。不過,真遇到大災大難,圈子玩家也不會袖手旁觀,因為這是政治任務,表演的機會來了,必須抓住。但大抵干點好事的,不是沒有,只是這好事還能否算到圈子的頭上,就不一定了。看來,圈子和圈子玩家還要分開。其實,單就圈子而言,此時和彼時、此事和彼事也不好等量齊觀。即便是黑道黑圈子,裡面也不乏仁義道德,更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一般的圈子,這些還真未必有的。

好圈子不嫌大,大圈子就怕壞。但現實卻好像是,好圈子沒多少大的,壞圈子沒多少小的。當然,也有一些圈子,大也不大,往往就是那麼一小搓人媾合起來,算是小圈子,但壞主意、壞心眼卻不少。真要是壞起來,有時也能禍害一些人。這類圈子其實就是小的壞圈子,或者壞的小圈子。不管怎麼稱呼之,反正就兩個基本特點,一是小,二是壞。

這樣的圈子,命運是說不準的。如果壞出水平、壞出影響來了,壞得有「好處」,壞得有名堂,圈子外的人會主動「向圈組織靠攏」,不用勾引、拉扯,就會主動申請加入,小圈子自然也就變成大圈子了,規模壯大了,壞的性質未變,變的是壞的程度。反之,如果壞不出什麼花樣,壞得很沉悶、很寂聊,只是想玩點小伎倆,耍點小把戲,那麼,這樣的壞小圈子或小壞圈子,不但沒人想主動投靠,而且它們也會排外的,不想新人加入進來,只容許自己人在圈子裡其樂無窮。圍觀的人,誰要是好奇,湊上前去瞧一瞧,那裡彷彿已是「juan」音之「圈」了。

有些人以有圈子、圈子大為榮耀,到處鼓噪自己圈子多、圈子大,我不知道這是炫耀還是威脅。有些比較文雅,說「我有個朋友如何如何」,「我認識誰誰誰」,而不說「我的圈子怎樣怎樣」。但也有些比較坦率的,直言「我的圈子、「不好離開這個圈子」。既張揚了自己的交際圈子,又彷彿是一場實力演習,一箭雙鵰。大概圈子玩家都有一個共性:投機鑽營,拉客招攬,喜歡搞來搞去。這可解釋炫耀圈子的緣由了,一是炫耀圈子就等於炫耀了自己,二是向聽者或聽眾拋出誘餌,有事找他。但真遇事了,真找了,要麼以種種理由推脫,以掩蓋自己當初的炫耀僅僅是吹牛或吹大了,要麼就是強調辦事的艱難險阻,以誘人上勾交易。明明是等價交換或賺了便宜,還硬要情面,反覆說自己是真心幫忙,甚至裝作可憐,叫苦賠本。天生就有圈子病的,此時也就順勢入了圈子。

當然,也有些人對自己的圈子不張揚,甚至保密。這倒不是說酷愛自己的隱私,也不是說自己做人「低調」,而是這些圈子敏感,不是什麼好圈子,就是一些謀私工具、交易場所、搗蛋空間。除了傻冒或瘋子,精明人當然不好到處顯擺的,但要是被質問到或需要解釋時,定要冠冕堂皇地搬出「隱私」權利和「低調」風格了,這雖然羞辱了民法學和交際學,但總比那些死不承認的,要敞亮一些的。

「圈子」情結一旦滲入了骨髓,流進了腦漿,對圈子是執迷而有悟的。圈子之有無、圈子之大小、圈子層次之高低,無疑都化作了本事大小的自我衡量尺度。想著點子、歪著法子,企圖標榜自己本事大的,沒有誰會面帶真誠說自己沒本事,都會見縫插針地擺一擺自己的能耐,只有在對方禮節性吹捧一句時,稍微講究一些的人才有可能同樣禮節性謙虛一下子。這不僅是心理常識和行為邏輯,也是事實寫照。所以,但凡這種人在拿圈子顯擺自己時,又總會犯一些漫無邊際的錯誤。拐千百道彎子、接億萬根杆子才夠得著的人,也要大言不慚地劃入自己的圈子。要是放開量說,上至皇帝,中至省長市長,這明星那大腕,彷彿都是好朋友、鐵哥們、親兄弟。而那些「下至」範圍內的人,再怎麼認識或熟悉,也裝作不認識甚至特意強調不知道了。於是,「圈子優勢」被烘托出來了。一句話,只要是哈佛畢業的,不管是哪一年哪一代的,都是他師兄,叫得可親了,彷彿「熟」的不得了。

「圈子」情結濃重了,會造成圈子玩家相互攀比。畢竟是同類人、一路貨,都對圈子很迷戀,且以此自我衡量。不去比試比試,簡直算不上玩圈子的。只要在圈子裡混,誰都懂得優勝劣汰。有時,競爭對手也難免是同一個圈子的圈友,於是,圈子裡也會有瓜葛、有衝突,俗稱「內鬥」,同室操戈,一個圈子互罵娘。真幹起來,不問官位職稱,不問文化深淺,一口一個長輩直系母性血親,甚至罵到幾輩祖宗也不解恨。五十步笑百步,屁也滾尿也流,一點都不稀罕。原為好得不得了、親得受不了的「刎頸之交」,後又勢不兩立。這樣的圈子,大大的有。

圈子也有顏色的,黑白紅黃藍綠紫,五顏六色,應有盡有。不管什麼色,搞過分了,犯到了正義,觸及了天理,可能會蹦達一天兩天,再有紅圈子綠圈子作後台,也許還能硬撐下去,耀武揚威,橫行霸道,但一旦遇到末日,迎來天羅地網,那可是一個更大的圈子。大圈子面前,小圈子只好認輸,硬撐是不理智的,也會死得更慘。

這應該是常道。但這年月往往上演一些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事。一個圈子,本是維權捍衛正義正氣,卻招來另一個「圈子」,打著公權力旗幟,一聲令下,一紙文件,本是正義的圈子、私權的圈子,被政治的圈子、公權的圈子,強姦玷污。這種「公權圈子侵犯私權圈子」的場景,在當下不說司空但也是見慣了。要是媒體圈子介入,公眾圈子再一哄而起,形成輿論陣勢大圈子,公權圈子也許會收斂一些,有的還會知錯即改。儘管如此,公權威信已有大損,公權圈子的形象也有了污點。但媒體圈子要是沒介入,公眾圈子不知情,沒什麼幫腔,那麼,私權和私權圈子只好慘遭公權和公權圈子糟蹋、踩踏、踐踏,踏、踏、踏。顯然,這就是非常道了,是一個「怪圈」。

這個「怪圈」,用一個流傳於坊間且頗為經典的段子說,就是:你跟領導講法律,領導跟你講政治;你跟領導講政治,領導跟你耍無賴;你跟領導耍無賴,領導跟你講法律。這簡直沒救,官圈子和商圈子一勾結,民圈子只能是甘拜下風。你報道企業內幕,它網上通緝;你去工廠採訪,它舉報搶劫;你給政府意見,它跨省追捕;你質問領導官員,他不是奪你錄音筆,就是回問你為黨說話還是為百姓說話。總之,特定的圈子,是有圈子規則的,不好隨意挑戰。不然就找死。為權利而鬥爭的圈子,在中國之當下,不好玩。一般人也玩不起。 七

天下不僅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不散的圈子。有朝一日,圈子解體,圈子的痴迷者、依賴者,也許會恍然大悟:圈子一去,唯有自己,甚至自己也不知自己、不懂自己了。這顯然不算聰明。靈活的、精明的、有能力的,一個圈子解散,還有其他圈子撐著。因為圈子並非單一,世上的圈子五花八門,千姿百態,迷戀圈子的,為圖後路,也不可能「傻」到只追逐一個圈子。能夠入圍入圈的,絕對不能遺漏,哪怕是狠交一筆入圈金、轉會費,也要咬牙擺上一桌、送上一包。為了將來,值。

所以,一兩個圈子丟了,或者解散了,大雅小雅都無傷。孤獨的傷感只是一時,想想自己的圈子,還是會尋覓到一絲欣慰的。再說,退出或淡出的人,只要再遇到事,又會舔腚重新加入,辦完事繼續拍屁股走人。真正沒有絲毫的奴顏媚骨,看慣了這圈子,厭倦了圈子的那些事,激流勇退的,應算少見。即使有,也多是因為太傻太天真,不懂規矩,被驅趕出來的。這些人,當初就不該進這圈子,但隨波逐流,卯著吃奶的勁,鑽進圈子時,壓根就不知道自己玩不起,也玩不轉。既然是個圈子,就要玩轉。

當然,退出圈子,也不單是因為自己問題解決了或者利益實現了,很多時候是圈主或其他玩家失去了權威,沒有了用處。看上去很健壯,一表人才,一副官相,但實際上已成了「廢物」,不在其位,或失去了權力和機會,啥事都辦不成了。那些圈孫圈從們,就只好bye-bye了。人,就是這麼勢利;社會,也就是這麼運行的。

但圈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一個成員無能了,其他玩家要是還「厲害著」、「有用著」,玩家也不會輕易選擇退出的。畢竟來日方長,說不定什麼時候又遇到需要幫忙的,還得依賴圈子的。不指望圈子,又指望誰呢?所以,還是有不少玩家,無才無德,駑馬戀棧,呆在圈子裡死賴,生怕失掉「我的背景我的圈子」。

啰嗦了半天「圈子」,有人也可能對我的圈子感興趣。這沒什麼隱瞞的,論大,因我的所有文章在互聯網上全裸亮相,不是吹牛:全球人都是我的讀者。當然,不懂中文別怪我。這圈子夠大了;論小,作為現代都市裡的「典型宅男」,圈子裡只有我自己,沒別人。這圈子,想不小都不可能。

筆落至此,突然憶起去年媒體記者訪問奧運冠軍劉子歌:「聽說你在基地訓練時很少與外界聯繫,甚至很少使用手機,那不感到枯燥嗎?交往的圈子也太小了。」冠軍自然一笑:「我要那麼大圈子幹嘛呀。」

沒有圈子,或者說圈子很小,不等於自我封閉,也不等於受排擠、被孤立,更不是目空一切,不可一世。這應是一種處世態度。關鍵是,這種態度需要自主選擇。只要出於自主選擇,那麼,圈子再小,或者乾脆沒什麼圈子,也不會因此感到苦澀與寂寞,反而會時刻享受到人間的溫暖和世間的愛。多一份單純、愉悅,少一份複雜、糾結。這,其實是一個最大的圈子。奇怪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愣是不要呢?


推薦閱讀:

大陸Furry文化主要在什麼地方討論和傳播?
怎麼才能改變自身階級,跳出原本生活圈子?
知乎上有哪些圈子,其中哪些是開放並歡迎新人加入的?
圈子文化
你是為什麼退出圈子的?

TAG: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