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的理論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稱為是「氣血生化之源」。任何疾病,都是在人體內有淤血的情況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備了生成氣血和運送氣血兩大功效。只要把脾養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會很快痊癒。
脾經是陰經,跟臟腑聯繫最密切,而當其不通(氣血異常)時,人的身體的大腳趾內側、腳內緣、小腿、膝蓋或者大腿內側、腹股溝等經絡路線上會出現發冷、酸、脹、麻、疼痛等不適感。因為脾跟血液相關,所以脾虛經常會引起小腹、腹股溝、大腿內側等部位放射性痛。
一、月經的正常與否和「脾」相關
脾統攝血液,讓您的血在正常的情況下按照正常的周期、正常的規律來運行。前面曾經提到過女性的月經,女性應該定時而來、規律而健康的,才代表你的生殖能力健康,你處於一個健康的旺盛的身體狀態下,衰老才會比較晚的到來。月經歸誰來管呢?就歸脾來管理,脾的統攝血液的作用,就是讓它定時而來,保證它的量,保證它的顏色。所以脾需要非常健康才行。
二、「脾氣虛」的典型癥狀
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經常會出現脾氣虛的情況,什麼叫脾氣虛呢?就是過度的勞累,或者壓力過大也會有脾氣虛的表現。
「脾氣虛」的幾個典型癥狀:第一個是疲勞,就是渾身乏力,甚至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第二個是出現身體發胖的情況,因為濕邪要是停滯了,身體就會體型改變;第三,伸出舌頭來一看,舌頭脹脹的、胖胖的,就像被水泡了一樣,邊上還有牙齒壓出來的一些痕迹,這時候舌苔是淡的顏色或者白的顏色,代表了你的氣血不足,水濕停滯。
這種情況出現了之後,就會聚濕而生痰,凝滯在你的身體經脈當中,引起你的經脈不暢的一些表現。所以健脾是女性一定要做的,不管是對月經來講,還是對身體經脈通暢來講,或是有助於體型改變來講,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三、女性養血離不開肝脾腎,細說脾經重要艾灸穴位
通過飲食來健脾,的確是不錯的方法,但是好多人不適應或不吸收,怎麼辦呢?其實,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艾灸脾經。脾經功效巨大,穴位也非常多,聚陽艾灸建議大家在艾灸脾經時要著重灸以下幾個主要穴位。
1、艾灸血海穴
血海穴又稱百蟲窩,意思是有一百個蟲子在那兒扎窩。它是專門治痒痒的穴。老年人身上經常瘙癢,用家家艾或寵艾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這個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男子主氣,女子主血。」女子以血為先,所以她們身體里的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可以調配人體的血液,把多餘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滯的地方給疏散開,其功效相當於足三里穴。只不過一個是補氣的,一個是調血的,但都是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2、艾灸陰陵泉穴
位置:順著脛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窩下卡住了、捋不動了,那個地方就是陰陵泉。
功效: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健脾,而每天堅持艾灸陰陵泉穴就好。
3、艾灸三陰交穴
女性以血為本,腎藏精,這個精是先天之本,是我們身體秉承於父母的先天之精,他可以滋養我們身體的五臟,是五髒的根本。而肝又藏血,脾又統血,所以肝脾腎這三個臟腑對女性的血來講,或者對女性的生殖能力來講,是特別至關重要的三個臟腑。而這三條經脈恰恰都和脾經的一個穴位交匯在一起,這個穴位叫「三陰交」。這個穴位是肝脾腎三條經脈交匯的點,它是歸脾經的。如果想健脾、養血的話,想要讓女性生殖系統健康的話,就要從這裡開始做起。
位置:三陰交穴在腳內踝上3寸,也就是四橫指的地方。「三陰交」就是肝、腎、脾3條陰經交會的點,所以這一個穴位就可以治3條經上的病症,真可謂一穴多用。
功效:三陰交穴還是婦科病的通治要穴。無論婦科問題發生在附件、子宮、卵巢還是乳腺,堅持艾灸三陰交穴,便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三陰交穴還可以緩解痛經。
4、艾灸公孫穴
位置:公孫穴位於第一跖骨小頭前緣,赤白肉際處。
功效:公孫穴的功能非常強大,既可以調動脾臟、脾經的運血能力,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去,是一個輸送點,一個樞紐;又可以幫助調節身體上由於氣血瘀滯造成的各種癥狀,綜合起來,就是通氣、活血、解瘀。
所以,有婦科方面問題的女性,請每天艾灸公孫穴。另外,公孫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現吐酸水的情況,艾灸一下公孫穴,很快就會好轉。公孫穴還可以增加小腸蠕動,增強消化能力,如果吃完東西不消化,趕緊艾灸它,食物很快就會往下運化了。
5、艾灸商丘穴
位置:商丘穴在內踝骨的前緣偏下一點。
功效:商丘穴正好對應足的反射區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區,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炎症。
同時它又揭示了一個醫理:炎症一般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但為什麼艾灸這個穴還能消除炎症呢?這是因為脾是管運血的,它能把新鮮血液運到病灶上去,髒東西被清走後,炎症自然就消除了。
部分圖文來自於網路
推薦閱讀:
※一刻艾-對症下灸丨甲減的艾灸療法※艾灸究竟是靠煙熏還是火燎※經常艾灸這7個穴位增加你體內的氣血※艾灸的作用和功效一可以減肥嗎※腹部艾灸的好處?
TAG:健康 | 身體健康 | 身體 | 艾灸 | 認識 | 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