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7-2020)(徵求意見稿)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7-2020)(徵求意見稿)廣西壯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2017年1月目 錄一、背景分析.................................... 1(一)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5(二)國內全域旅遊的探索與實踐.......................... 7(三)廣西全域旅遊發展探索與實踐........................ 8二、總體思路................................... 14(一)指導思想........................................ 14(二)基本原則........................................ 15(三)發展目標........................................ 17(四)發展思路........................................ 20三、主要任務................................... 22(一)雙創融合,同步推進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 22(二)黨政主導,構建現代旅遊治理體系................... 22(三)產業互融,促進旅遊產品體系融合發展................ 24(四)補齊短板,提升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水平.............. 34(五)破除壁壘,促進旅遊消費提升....................... 38(六)強化監管,促進市場規範有序....................... 41(七)精準施策,推進鄉村旅遊扶貧富民................... 43(八)全域整合,構建開放的旅遊營銷體系................. 46(九)外引內聯,培育市場主體和龍頭企業................. 48(十)全面開放,實現旅遊外交突破....................... 49四、保障措施................................... 51(一)加強組織領導.................................... 51(二)完善利益機制.................................... 51(三)部門協調推進.................................... 52(四)推動多規合一.................................... 52(五)加大財政投入.................................... 52(六)強化政策扶持.................................... 53(七)加強隊伍建設.................................... 55(八)強化監督考核............................................................................................. 55(一)全域旅遊基本內涵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專欄1 全域旅遊的內涵特徵五個鮮明特徵:◆全域優化配置經濟社會發展資源,充分發揮旅遊帶動作用◆全域按景區標準統籌規劃建設◆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構建全域大旅遊綜合協調管理體制◆全域發揮旅遊+功能,使旅遊與其他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遊六個新的理念:◆全新的資源觀。對旅遊資源進行全域整合,實現全域處處是風景◆全新的產業觀。倡導的「旅遊+」的發展理念,助推了旅遊業與不同產業深度融合推進續專欄1 全域旅遊的內涵特徵◆全新的市場觀。旅遊與生活融合,更注重生活的體驗◆全新的產品觀。從滿足需求到引領需求,從引領需求到創造需求轉變◆全新的發展觀。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實現「五化同步」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全新的管理觀。依法治旅和政府統籌推進(二)全域旅遊發展的必要性(一)推進全域旅遊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現實要求,也是旅遊扶貧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全域旅遊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高度契合,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推動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生態化相結合,實現「五化同步」協調發展、綠色發展,以開放發展的大格局,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種制約,走全方位開放之路,以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美麗生態,促進旅遊發展與民眾生活有機融合。(二)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推進全域旅遊有利於統籌出台鄉村旅遊的農村用地政策;有利於創新金融產品,盤活旅遊資產;有利於按旅遊人口需求創新公共服務設施設計和建設規劃;有利於統籌域內各類資源,進行高效配置,發展全域旅遊,是解決旅遊供給側不足的有力抓手。(三)推進旅遊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從短缺型旅遊發展中國家向初步小康型旅遊大國的歷史性跨越,旅遊業已經發展成為全民廣泛參與就業、創業的民生產業,推動相關產業發展的綜合性現代產業,旅遊市場發展到出入境旅遊並重的新階段,現行的旅遊管理體制、旅遊市場次序、旅遊公共服務設施供給、旅遊人才隊伍的培養等與旅遊業的發展要求不適應,需要通過發展全域旅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去解決。(四)適應旅遊新常態的時代要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等現代交通,以及現代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人們生活方式、旅遊方式的深刻變革,旅遊已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群眾對一個區域旅遊的評價取決於區域的綜合環境,從全域整體角度出發,優化旅遊環境和旅遊全過程,旅遊配套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旅遊服務要素,才能滿足大眾化、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需求。(五)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旅遊作為綜合性產業,推進全域旅遊可以加快城鎮化建設,有效改善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可以聯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城鎮化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可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真正建設美麗鄉村;可以推動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進農民從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生活方式轉變。(三)全域旅遊發展需要注意的問題推進全域旅遊,並不是到處建景點景區、到處建賓館酒店,而是更加關注景點景區、賓館酒店等建設的系統性和規劃布局的合理性,積極有效地在開發中保護;推進全域旅遊,要根據當地現實條件,分步推進,有序開展,突出地方特色,而不是盲目跟風,一哄而上,簡單複製。專欄2 推進全域旅遊要防止的「八大誤區」一是防止竭澤而漁、破壞環境,不顧實際情況和資源承載力盲目開發、過度開發、掠奪式開發行為;二是防止簡單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三是防止粗暴克隆,低劣偽造;四是防止短期行為、盲目漲價;五是防止不擇手段,不顧尊嚴,低俗媚客;六是防止運動式、跟風式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七是防止重推介、重形式,輕基礎、輕內容;八是防止在全域旅遊改革中換湯不換藥,換牌子不換體制,換機構不換機制,換人不換理念。二、背景分析2015年8月18日至19日,全國旅遊工作研討班在安徽省黃山市舉辦。在本次研討班上,從國家旅遊局層面,首次明確提出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戰略部署,並給出量化工作目標,即「在2000多個縣中,每年以10%的規模來創建。今年要推進200個縣實現全域旅遊,3年實現600個縣實現全域旅遊。」隨後,國家旅遊局下發了《關於開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通知》(旅發[2015]182號),這是全域旅遊從理念向實踐落實的重要推動,是地方踐行全域旅遊的重要指引。通知下發後,全國各地積極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申報工作,2016年2月,國家旅遊局公布了262家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同月,全國旅遊工作會議在海口召開,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會上提出要推動我國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2016年5月26日至27日,全國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現場會暨創建工作培訓班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舉辦,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及旅遊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為推進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大眾化旅遊時代的到來。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我國旅遊業在"景點模式"的驅動下,實現了從短缺型旅遊向初步小康型旅遊的歷史性跨越。2015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7940美元,人均出遊率超過3次,表明我國大眾化旅遊消費的時代已經到來。大眾旅遊時代,"景點旅遊"模式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下旅遊業發展的要求。新形勢下旅遊業的發展,必須順應市場和旅遊發展的內在要求,加快旅遊業發展模式的革新步伐,遵循旅遊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推進以抓點、線為特徵的"景點旅遊"發展模式向整合區域資源,推進產業融合、促進共建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旅遊業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5年,我國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超過41億人次,旅遊總收入達4.13萬億元;全國旅遊業實際完成投資10072億元,同比增長42%;國內旅遊消費、境外旅遊消費均列世界第一。雖然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旅遊業卻逆勢增長。在巨大的消費市場推動下及有利的宏觀政策引領下,旅遊產業正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發展全域旅遊具有促進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等作用,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旅遊業進入多元化、特色化發展新階段。中國旅遊消費市場開始向多元化、多層次、多領域發展,人們出行旅遊將對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廁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由基本滿足型逐步向舒適型、享受型過度,我國旅遊消費水平也將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旅遊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的狀態。旅遊產品的開發日趨特色化,增強產品核心吸引力,更加適應遊客個性化的需求。發展全域旅遊有利於促進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培育旅遊新業態,豐富旅遊產品類型,更能適應未來旅遊市場的多元化、特色化要求。大力推進旅遊業供給側改革。我國正處於旅遊業大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市場需求強勁,供給嚴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高品質、有創意的旅遊項目和服務短缺。發展全域旅遊就是要加大旅遊供給側改革,實施旅遊消費促進計劃和旅遊投資促進計劃,加強旅遊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和信息化等硬體設施建設,推進"旅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工業旅遊、文化旅遊、養老養生游,實現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旅遊業將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台。2015年,中國旅遊業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國家旅遊數據中心測算:中國旅遊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的10.2%,旅遊業將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台。發展全域旅遊是使旅遊業將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台的重要途徑。自國家旅遊局提出發展全域旅遊以來,國內部分地區開始了推進全域旅遊的探索與實踐。浙江省從推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大局出發,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所有特色小鎮被要求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旅遊產業類特色小鎮則要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寧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以「全域景區化、景區特色化、鎮村景點化、配套景觀化、景區要素完備化、公共服務便捷化」六化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行業管理,豐富產品體系,把西夏區打造成處處是景點、全城是景觀、滿眼是風景的自駕自助優秀旅遊目的地。蘇州市提出「城市即旅遊,旅遊即生活」的理念,強調「大空間」,把整個城市作為最大景區、最美旅遊目的地整體建設。此外,海南省三亞市、浙江省桐廬縣、廣西桂林市陽朔縣、江西省安遠縣、湖南省平江縣、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陝西省韓城市、河北省淶水縣、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等市(縣、區)也在全國率先進行了全域旅遊的探索和實踐。1.廣西全域旅遊理念創新全域旅遊是廣西加快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方向,是新時期廣西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全新發展模式。廣西全域旅遊以創建特色旅遊名縣作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同時開展全域旅遊示範區和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工作,共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縣域旅遊轉型升級,形成了「雙創雙促」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通過抓體制、抓規劃、抓建設、抓整合、抓環境、抓管理、抓培訓、抓宣傳等路徑,推動旅遊業由「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全民參與旅遊共建和共享旅遊與經濟發展成果。通過多個縣域全域旅遊發展,形成以點帶面的發展格局,將廣西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全域的旅遊開發,最終促進整個廣西全域旅遊發展。專欄3 廣西全域旅遊概念內涵「五大」特徵:◆大旅遊:將全廣西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統籌規劃建設,推動旅遊「多規合一」;以大型旅遊項目為支撐,培育廣西旅遊大品牌,帶動配套建設,推動旅遊目的地全域發展。◆大產業:以「旅遊+」引導產業融合發展,促成多產業圍繞旅遊業凝聚產業集群,推動專業化生產要素的優化集聚。◆大市場:推動由單一旅遊市場向多角度市場轉變,市場廣度進一步擴大,細分旅遊市場進一步深化;開拓更多客源地市場。◆大政策:在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基礎上,自治區、市、縣各級政府推出支持全域旅遊發展的促進政策,形成多重政策疊加的發展合力;在財政、土地、投融資等方面實施支持力度更大的促進政策,增強發展活力。◆大行動:引導全社會參與全域旅遊建設,促進「文明旅遊」,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和旅遊環境,優化收益分配機制,共享旅遊發展紅利。「八抓」路徑:◆抓體制:按照全域旅遊發展要求,進一步優化旅遊發展體制改革,在廣西特色旅遊名縣體制改革基礎上,建立「雙創雙促」的體制機制。◆抓規劃:推動旅遊規劃「多規合一」,整合全域要素,統籌權與開發。◆抓建設:抓好景區景點開發建設、旅遊接待設施建設、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續專欄3 廣西全域旅遊概念內涵◆抓整合:整合部門力量,合力促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共同推進全域旅遊開發。◆抓環境:圍繞全景化打造,以美麗廣西鄉村系列鄉村行動和城鄉清潔活動為抓手,推進城鄉風貌改造,改善生活和旅遊環境。◆抓管理: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建立綜合性旅遊管理機構和旅遊警察、旅遊法庭、旅遊工商分局等「1+3」市場監管執法模式,不斷提高遊客滿意率◆抓培訓: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和全民「文明旅遊」素質,培育鄉村旅遊帶頭人和全域旅遊市場主體,提高旅遊管理部門和旅遊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眼界及管理技術水平。◆抓宣傳: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大力拓展客源市場。2.廣西全域旅遊實踐探索(1)廣西創建特色旅遊名縣是對全域旅遊發展的先行探索2013年,廣西提出建設20個特色旅遊名縣和一批名鎮名村。為推動創建工作,自治區旅發委研究制訂了《廣西特色旅遊名縣評定標準》,對特色旅遊名縣應具備的素質和條件做出了量化要求,並出台了《加快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若干支持和激勵政策(桂政發〔2014〕49號)》以及《關於促進旅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為推進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各有關市縣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統一部署安排以及自治區創特辦統籌協調和指導下,加快推進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工作。創建特色旅遊名縣,旨在以旅遊拉動縣域全面發展,有利於提高旅遊業整體水平,拉動經濟增長、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文明和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這與全域旅遊促進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開發目的基本一致。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的評定標準從旅遊發展政策與措施、旅遊特色挖掘與打造、旅遊產業規模、旅遊項目投資與公共服務、旅遊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旅遊宣傳推廣、旅遊服務與監管、旅遊人才發展與教育培訓、旅遊安全生產、旅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和加分項等11個方面進行評定,涉及體制機制改革、領導重視程度、專項資金投入程度、特色縣城、村鎮、街區、景區、建築、美食、商品、活動、服務等特色產品體系,旅遊企業數量,交通便捷程度,廁所革命,旅遊信息諮詢服務,導覽標識,旅遊資源保護和生態保護,宣傳推廣,行業聯合監管執法,遊客滿意度,人才培訓情況,安全生產情況,旅遊收入情況,旅遊就業情況,旅遊脫貧情況,國家品牌創建情況等上百個小項,與專欄一的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標準相對比,其內容非常接近,都是從體制改革、特色產品體系建設、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提升、產業要素配套、旅遊綜合貢獻、環境保護、旅遊安全、旅遊文明和遊客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估,廣西的特色旅遊名縣指標體系甚至比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指標體系還要細化。因此,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二者是一致的。從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來看,廣西列入第一批和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共有19家,除南寧市、北海市和賀州市三個地級市以外,其他16個縣級單位都是正在創建或已經獲得 「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稱號的縣(市)。可見,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是廣西發展全域旅遊的積極探索,是具有廣西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2)陽朔縣發展全域旅遊的探索近年來,陽朔縣大力實施旅遊品牌提升戰略,突出旅遊國際化、全域化特色,加大旅遊轉型升級力度。通過項目支撐,豐富旅遊產品和旅遊線路;鼓勵農民旅遊創業,著力營造全民參與氛圍;完善綜合管理機制,著力創造最優旅遊環境。通過深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一條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發展新路子,旅遊業逐漸由「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3)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的典範——桂林市「兩江四湖」桂林「兩江四湖」的建設是全域旅遊發展的較早探索之一。「兩江四湖」工程是集城市水系梳理、防洪排澇、環境整治、城市建設、文化建設、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於一體的綜合工程,將城市景觀文化拓展成為全域旅遊,實現了城市旅遊的創新突破,既做好城市防洪防澇、排污,改造舊城,優化城市風貌,更激活了城市旅遊,提升了「兩江四湖」沿岸的商業和土地價值,實現了多功能融合。「兩江四湖」景區周邊單位廁所對遊客開放,環湖公共交通發達,Wifi全覆蓋,旅遊公共服務水平較高,是景點旅遊模式向城市全域旅遊模式轉變的典型。(4)以「雙創雙促」為契機,創新旅遊扶貧的「上林模式」。上林縣在進行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全民共建共享」的原則,因地制宜地發揮本地特有旅遊資源優勢,探索出了「四扶一共享」(即扶建房、扶就業、扶創業、扶養老、共分享)和「五變五受益」(即田園(山林)變公園(園林),土地補償有收入;村民變股民,土地入股有收入;民房變客房,資產性經營有收入;上山變上班,務工有收入;憂老變養老,養老保險有收入)的旅遊扶貧「上林模式」。通過旅遊開發實現村民與企業共同發展,農民土地入股,門票分紅,企業為農民購買養老保險,有旅遊項目的村莊,可以安排村民就業,有力推進旅遊產業和扶貧產業同時開發、並行發展,實現旅遊大開發和貧困農戶脫貧致富同享發展成果。(5)憑祥市積極推進「旅遊+」戰略。憑祥市深入挖掘和提煉深厚的文化底蘊,充分發揮「旅遊+」功能,成功地推進了「旅遊+文化」「旅遊+農業」「旅遊+紅木產業」和「旅遊+會展業」的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了軍事探秘游、邊關風情游、紅木文化游、東盟跨境游特色旅遊四大「名片」。憑祥還依託邊境優勢,加強與越南周邊地區的交流合作,通過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旅遊合作,舉辦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促進了中越兩國邊民友好交往、和睦共處,通過「旅遊+會展」成功打造了中越邊關旅遊節暨中越憑祥商品交易會這一節慶品牌。以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將廣西建設成為旅遊強區和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區域性旅遊目的地的目標,以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為主線,以加快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突出規劃引領、保護優先、創新驅動、開放合作,按照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總體要求,全力推進全區旅遊「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整合特色資源,優化發展布局,提升產業素質,實施扶貧攻堅,推動我區旅遊產業供給側改革,全區積極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省」,各市縣積極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我區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為確保如期實現「兩個建成」目標做出更大貢獻。1.全域化全域統籌,協調推進,堅持把廣西全區作為一個大整體來謀劃布局,把推進全域旅遊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統籌規劃、統一部署、整合資源、協調聯動、全面優化,把廣西作為一個大景區來經營美化,用景區的標準建設城鄉,推動旅遊業以及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實現旅遊產品全域優化、旅遊線路全域統籌、旅遊品牌全域整合、旅遊市場全域營銷,著力營造全區域覆蓋、全領域互動、全社會參與的發展氛圍,努力把我區打造成為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全域旅遊示範省。2.生態化堅守生態保護的底線,堅持生態文明的理念,合理利用,注重保護,把好山好水好空氣、原汁原味原風情作為發展旅遊業最大的優勢、最好的品牌,推動旅遊開發向集約型轉變,以旅遊產業發展帶動城鄉環境改善,積極倡導低碳旅遊,推行綠色消費,使旅遊業真正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生態化產業,成為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載體,助推美麗廣西建設。3.特色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工作,以特色引領全域旅遊建設,立足廣西實際,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培育主打產品、主題形象、產業體系,防止千域一面、千景一格、千點一味,形成色彩斑斕、各具特色、生動活潑的全域旅遊大格局。4.人本化以人為本,突出實效,按照主客共享的要求,推動旅遊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實現標準化和個性化服務有機統一,完善旅遊惠民機制,大力發展智慧旅遊,加強軟硬體的配套建設,進一步打響旅遊品牌,提高旅遊品位,提升服務品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旅遊業的滿意度,使旅遊業成為人民群眾品質生活的幸福產業。5.共享化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實現旅遊與其它產業共建共享,充分發揮"旅遊+"的整合功能,調動各方積極性,推動特色產業、城鄉建設、現代科技、創意文化、生態文明建設等與旅遊業有機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產業融合產生的新業態。實現遊客與居民共建共享,將全域旅遊的發展成果惠及各參與方,使遊客能滿意、居民得實惠、政府有稅收、企業有發展,形成全域旅遊共建共享大格局。6.國際化堅持用國際化理念引領旅遊業發展,用國際一流的標準和要求來培育旅遊市場、打造旅遊產品、推進旅遊管理服務、培育旅遊企業、塑造旅遊綜合環境,打造面向國際的旅遊品牌和主題形象,加強廣西旅遊與國際旅遊的接軌,不斷增強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美譽度,使旅遊業成為帶動廣西國際化發展的先導產業。(三)發展目標1.總體目標至2020年,全區旅遊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建成旅遊強區,成為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區域性國際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建成「全景皆美、全業融合、全時體驗、全民共享」的國際生態大公園,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1)全景皆美。打造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三大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南北旅遊發展帶、東西(西江)旅遊發展帶、邊關風情旅遊發展帶、粵桂黔旅遊發展帶四大旅遊發展帶,建設桂林—中越邊境和西江兩大國家風景道,打造中越德天—板約瀑布國際旅遊合作區、中越友誼關—友誼國際旅遊合作區,中國東興—越南芒街國際旅遊合作區、崇左全國紅色旅遊國際合作創建區、靖西中越國際旅遊合作區五大國際旅遊合作區,培育桂林山水文化體驗游、北部灣休閑度假跨國游、巴馬長壽養生休閒遊、中越邊關風情游、桂西北少數民族風情游、左右江紅色之旅、環大瑤山歷史文化生態游、桂東嶺南風光及文化之旅、海上絲路郵輪游九大精品游線。(2)全業融合。推進農業、文化、體育、互聯網等多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依託熱帶和亞熱帶水果、中草藥、海產品、特色禽畜養殖、無公害蔬菜等特色產業,打造休閑農業體驗園區、特色農業示範基地、中醫藥健康養生基地、海洋牧場等特色產業園;依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加大創新力度,打造桂林國際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等一批特色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發展騎行驛站、遊艇、自駕車營地、低空旅遊等戶外旅遊新業態,促進海陸空多產業融合發展;所有AAA以上景區、三星級以上賓館和三星級鄉村旅遊區實現wifi網路全覆蓋,可提供網路支付、電子門票等便民服務。(3)全時體驗。提供四時和全天候的國際化旅遊產品與服務,各市組織四季時節慶旅遊,激活四時旅遊市場;依託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快速集散和運輸能力,完善中心城市到各旅遊景區、鄉村旅遊區的交通公路,提升旅遊通達性,將更多產品組合形成更豐富的旅遊線路,讓遊客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旅遊體驗;強化生態避暑休閑度假吸引力,建設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利用優越的森林條件,建設一批避暑度假區,吸引候鳥人旅遊市場和避暑度假市場等;在南寧、桂林、柳州、北海等旅遊城市加大文化創新力度,開發更多夜遊產品。(4)全民共享。加強城市和鄉村人居環境改善,推進旅遊扶貧和鄉村旅遊,拉動社區居民參與旅遊共建,共享旅遊紅利。2.分項目標:(1)旅遊支柱產業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旅遊產品體系全面構建,旅遊發展方式明顯轉變,旅遊品牌競爭力不斷增強,旅遊產業體系得到建立,旅遊基礎設施體系充分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多元化市場不斷拓展,區域旅遊合作不斷深化,旅遊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依法治旅水平不斷提高,旅遊綜合管理和執法體系得到建立,旅遊產業規模穩步壯大,旅遊產業素質明顯提升,旅遊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2)到2020年,成功創建20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20個廣西特色旅遊名縣。(3)旅遊關聯帶動效益充分顯現,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率超過15%,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區GDP比重超過10%,旅遊從業人數佔全社會從業人數的比重超過15%,實現旅遊脫貧人口80萬人,佔總脫貧人口17%。緊緊圍繞建設旅遊強區總目標和建設國際生態大公園的全域旅遊發展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域化戰略為路徑,國際化戰略為導向,品質化發展為保證,以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落實精品帶動、優勢聚合、差異定位、服務升級四大發展戰略,創新工作機制,加強旅遊和各部門的統籌協調,構建綠色生態、長壽生態、海洋生態、人文生態和鄉村生態五大支撐,促進遊客群體廣泛化、旅遊空間全景化、旅遊活動豐富化、旅遊產業融合化的 「四化」 發展,升級完善人本化的全域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強化智慧旅遊體系建設,開發多元化的全域旅遊產品體系,著力打造特色化旅遊產品,實現觀光活動向深度游轉變、旅遊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精品項目打造與產品整合、創設國際化網路化服務平台四大突破,創新推進精準化的全域旅遊營銷推廣體系,夯實規範化的全域旅遊行業管理體系,建立立足民生的全域旅遊消費促進體系,加快旅遊市場主體培育,全面優化政策保障,加強組織領導和旅遊人才培養,強化監督考核。全區全域旅遊發展按照三個層次推進:1.自治區層面以全域旅遊發展理念,將全廣西作為一個整體的旅遊目的地,依託自治區十三五定下的「三大國際旅遊目的地、四大旅遊發展帶」的發展格局,以三大國際旅遊目的地和四大旅遊發展帶的發展,構建全域廣西的核心吸引物體系,以南寧、桂林兩大集散中心和全區高速鐵路網路、高速公路網路,構建支撐全域旅遊發展的骨架,推進全區旅遊扶貧。2.市級層面鼓勵各地市申報和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整合市域內的旅遊資源、產業要素和其他資源,將整個市域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來打造,進行「旅遊+」業態布局,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3.縣(市、區)層面(1)所有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申報和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所有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的創建縣和備選縣要在創特過程中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指標體系納入創特體系,在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的同時同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並帶動區域其他縣(市、區)旅遊發展,其他縣(市、區)具備條件後,也可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3)其他縣(市、區)應當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標準為參考,將全域旅遊開發融合到地方旅遊發展和經濟建設中,按照全域旅遊的理念和標準體系,積極推進本區域內全域旅遊發展,進而推進廣西全域旅遊大發展,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在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的創建基礎上,根據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標準和工作導則,大力推進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的創建工作,實施管理體制改革,構建特色旅遊產品體系,促進產業融合和新業態發展,打造全域旅遊品牌,完善全域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市場營銷,建立大數據平台和推進智慧旅遊發展。推動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和備選縣中其他縣市按照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標準申報和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推進特色名縣創建和全域旅遊創建的同步建成。1.改革創新全域旅遊領導體制以各市、縣創特工作領導小組為主體,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的領導體制,強化黨委、政府對旅遊業的領導。領導小組應落實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主體責任,明確創建目標及時序安排,形成推進全域旅遊領導合力。各市、縣應建立健全適應全域旅遊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資金整合使用機制、多規融合機制和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強化政策、資金、規劃扶持,保障要素供給,落實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責任。2.建立旅遊綜合協調管理機構加強旅遊發展委員會、旅遊局等旅遊部門職能建設,賦予其產業規劃、綜合監管、政策協調、旅遊經濟運行監測等職能,強化提升綜合協調能力。旅遊部門對全域旅遊進行統籌規劃、統籌部署、整合資源、協調聯動、全面優化。增加旅遊部門人員配置,優化旅遊管理人才隊伍建設。3.依法建立旅遊綜合執法機制建立完善的區、市、縣旅遊行政執法機構,鼓勵設立旅遊警察、旅遊巡迴法庭、旅遊工商分局及其它聯合執法機構,建立旅遊發展委員會+旅遊警察+旅遊巡迴法庭+旅遊工商分局+其他執法機構(「1+3+N」)的旅遊綜合執法模式。明確旅遊綜合監管責任分工,落實地方政府、旅遊相關部門、旅遊企業和社會公眾「四位一體」監管責任,切實強化旅遊監督管理,保障旅遊業可持續健康發展。4.積極推進新導遊革命(1)積極探索建立一套包括導遊人員註冊登記、年審考核、薪酬和社會保障、執業規範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建立健全的企業合同、行業公約、同業守則等規則制度,形成導遊隊伍基本規章制度。(2)完善全區導遊網路化服務管理系統,以旅遊城市、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備選縣為重點,以導遊從業資質、執業情況、信譽檔案等為內容,逐步形成區、市、縣三級分工負責的導遊服務管理系統,切實加強對導遊隊伍的服務管理。(3)建立合理透明的導遊勞動報酬制度,專職導遊享受以基本工資加帶團補貼為主體、傭金分成為補充的薪酬制度,以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選擇有條件的旅遊社率先試點導遊勞動報酬制度。(4)推進導遊自由執業試點,在有條件的旅遊城市、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出台導遊自由執業試點管理辦法、導遊自由執業服務規範等,促進導遊執業從行政化、非流動、封閉式管理向市場化、自由化、法制化管理轉變,並完善導遊自由執業的職業保險制度及導遊個人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5)完善導遊准入-退出機制,重點完善年審統計和導遊IC卡計分管理制度,儘快出台導遊IC卡有效時限及註銷退出辦法,規範導遊執業。5.建立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和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雙創」工作共享共促機制將全區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重點單位,鼓勵創特縣(市)及備選縣入圍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形成創建梯隊;將創特標準與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標準有機銜接,創建成功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享受與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同等的政策獎勵待遇。以「資源無限、產業無界、創意無窮」為理念,發揮「旅遊+」的綜合帶動功能,推動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和全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水利、體育、文化、康養、商貿等相關產業與行業融合發展,相互滲透,推動由單純旅遊資源開發向旅遊資源、城鄉資源、產業資源等聯動開發模式轉變,培育旅遊新業態和旅遊市場消費新熱點,增加多樣化、常態化、全季節性旅遊產品供給,面向廣大遊客提供更多的生活化時空,形成全天候的旅遊產品體系。鞏固提升桂林山水、浪漫北部灣、長壽巴馬、中越邊關、八桂民族風、紅色左右江六大旅遊品牌影響力。重點發展山水觀光、休閑度假、健康養生、邊境跨國、民族文化、鄉村旅遊、綠色生態、紅色旅遊等旅遊產品開發。積極發展郵輪遊艇、自駕房車、低空旅遊、研學旅遊、情感旅遊、探索旅遊、演藝旅遊、在線旅遊等新業態產品。1.實行「旅遊+」戰略,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旅遊+」整合、帶動功能,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推動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遊與文化、生態、高科技、鄉村建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專項旅遊產品。提升工業旅遊、農業旅遊、林業旅遊、水利旅遊、漁業旅遊發展水平,積極推進自駕車房車旅遊,研學旅遊、醫療旅遊、康養旅遊、郵輪遊艇、低空旅遊等旅遊新業態產品。(1)旅遊+互聯網加強旅遊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機場、車站、碼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遊點等旅遊區及重點旅遊線路的無線網路、3G和4G等基礎設施覆蓋,培育一批智慧旅遊城市、智慧旅遊景區、智慧旅遊企業、智慧旅遊鄉村;搭建旅遊大數據平台,建立旅遊與多部門數據共享機制;鼓勵「旅遊+互聯網」的創新創業,創建一批「旅遊+互聯網」創新示範基地;大力發展智慧旅遊,推廣網路支付、電子門票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促進廣西旅遊資源與遠程客源市場的高效對接,運用微博、微信、微站、微店、APP等新技術,創新旅遊網路營銷模式;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手段,創新旅遊管理方式。(2)旅遊+新型城鎮化結合特色旅遊名鎮名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工程,以旅遊為先導,深入貫徹落實新型城鎮化戰略,提高縣域城鎮發展水平。以大縣城和建制鎮等中小城鎮為重點,開發建設特色旅遊小鎮和特色旅遊名鎮,保護性開發一批古村鎮,推動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3)旅遊+相關產業旅遊+農業。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推進旅遊與農業融合發展,積極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點)、特色旅遊名鎮名村、星級鄉村旅遊區、星級農家樂等創建工作。旅遊+林業。逐步推動廣西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完善保護區、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森林旅遊,開發生態旅遊、康體養生、森林體育、森林探險、濕地休閑度假、森林體驗、林家樂和森林人家等特色項目,重點組織實施森林旅遊「510」工程,即重點打造10處森林公園、10處國家濕地公園、10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區、10處森林養生基地、10處花卉苗木觀光基地。打造一批現代特色林業生態旅遊(核心)示範區和一批森林生態旅遊精品線路。旅遊+交通(航空、海上交通、高鐵、高速)。推進風景廊道、旅遊綠道和高鐵旅遊廊道建設;大力發展自駕車旅遊;開發低空旅遊項目。圍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遊航線開發,推進北海、防城港、欽州等郵輪港口建設和遊艇旅遊,推進內河和湖區遊艇旅遊開發。旅遊+文化。合理適度利用區內各種文化遺產資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培育和建設一批文化旅遊景點;以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獲得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打造特色文化精品旅遊景區和線路;挖掘和利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跡和南珠文化資源,開發北部灣海洋文化旅遊精品;保護整合梧州老城區旅遊資源,打造梧州國際騎樓文化博覽城;加大對革命歷史文化遺迹的保護和利用,突出主題、傳承精神,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發展以壯、瑤、苗、侗、毛南、仫佬等民族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旅遊。以「三月三」為重點,開發打造一批特色民族節事活動;創新旅遊與演藝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大力開發舞台及實景演藝項目;開展僑鄉民俗風情旅遊節慶活動;開發旅遊影視與動漫作品,培育文化旅遊創意產業。旅遊+中醫藥。充分挖掘我區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旅遊特色優勢,打造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旅遊品牌。重點發展以休閑養老、康體保健、文化體驗、旅遊度假、節慶會展、中草藥養生食品加工為特色的健康旅遊產業和產品,精心打造一批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旅遊路線,逐步形成桂西北、桂西南、桂東北、桂中、北部灣和桂東六大片區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將長壽、生態、藥用資源具有突出特色的縣(市)納入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建設,培育一批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旅遊城鎮、度假區、文化街、主題酒店等。深度開發高鐵沿線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旅遊市場,加強與國內外著名健康旅遊目的地的線路銜接、產品合作、客源共享。旅遊+體育。大力發展體育旅遊,積極推進攀岩、漂流、龍舟、賽艇、滑翔傘、戶外徒步等山地、江河、海洋、低空、生態戶外運動休閑旅遊產品開發,培育若干融合戶外運動休閑項目和經典旅遊景點的線路;積極舉辦中國—東盟汽車拉力賽、中國·柳州世界水上極速運動大賽、南寧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中越跨境自行車友誼賽、西江龍舟國際挑戰賽、環灕江公路自行車賽等具有世界和全國影響力,與旅遊融合度較高的體育賽事和活動。加強旅遊和工業、商貿、會展、水利以及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創建一批旅遊商品生產基地,積極組織各類旅遊會展活動和開發商務旅遊,加快水利風景區建設,以旅遊引領其他產業轉型升級,以旅遊為驅動,帶動全行業發展。2.加強特色旅遊產品開發(1)優化升級山水觀光產品提高觀光旅遊產品參與性、體驗性和觀賞性,豐富觀光產品的遊覽方式,提升山水觀光產品的遊覽品質。重點建設和完善桂林和河池環江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資源國家地質公園、大新德天跨國瀑布、南寧大明山、龍勝梯田、靖西通靈大峽谷、百里柳江畫廊、玉林大容山、上思十萬大山、欽州八寨溝、龍州弄崗等旅遊區。(2)大力發展休閑度假產品積極推動旅遊產品從以大眾觀光為主向深度觀光、休閑度假和專項旅遊並重轉變,以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為核心,促進桂林旅遊由山水觀光型向文化休閑型轉變提升;進一步加快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開發,建設一批濱海型旅遊度假區和度假基地,加快建設北海、防城港郵輪母港,開發跨國海上郵輪度假旅遊產品;推進溫泉度假、森林度假、鄉村度假等系列產品的開發,建設一批特色旅遊度假基地、高水平旅遊度假區和滿足大眾休閑度假需求的國民度假地。(3)創新開發健康養生旅遊產品健康養生:依託廣西良好的山水環境,大力發展多種類型的養生旅遊,以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為核心,加強民族醫藥文化與養老養生旅遊的融合開發,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一批長壽養生特色旅遊城鎮和療養康復基地,豐富健康養生產品類型,進一步提升健康養生旅遊品質。(4)合作開發邊境跨國旅遊產品全面加強與泛北部灣地區各國的合作,形成廣西與泛北部灣地區跨國旅遊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強與越南的旅遊合作,以北海、防城港、崇左、百色等地區為重點,以跨境旅遊合作區和跨國陸海旅遊線路共建為抓手,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邊境跨國旅遊產品。大力發展中越跨境旅遊,加快推進中越德天—板約瀑布國際旅遊合作區、中越友誼關—友誼國際旅遊合作區,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旅遊合作區和崇左 「全國紅色旅遊國際合作創建區」,積極培育跨境自駕車旅遊。(5)深度開發鄉村旅遊產品以觀光體驗、休閑度假與特色專項為方向,進一步豐富鄉村旅遊特色業態,大力發展農事體驗、村寨觀光體驗、鄉村博物館、農家樂和漁家樂度假、鄉村酒店度假、山水田園度假、鄉村研學、鄉村自駕、新型養老、健康養生等特色產品,規範提升以「農家樂」為代表的傳統鄉村旅遊產品,以星級鄉村旅遊區和星級農家樂為抓手,促進廣西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建設一批特色旅遊小城鎮和特色旅遊村,重點培育和發展陽朔、龍勝、大新、靖西、扶綏、靈山、橫縣、田陽、上林、巴馬、宜州等縣的旅遊村鎮,推進昭平縣黃姚鎮、靈川縣大圩鎮、南寧市揚美鎮、陽朔縣興坪鎮、鹿寨縣中渡鎮、大新縣碩龍鎮等城鎮打造一批「國際慢城」;堅持「一村一品」,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培育民族村寨、鄉村民宿、森林人家等鄉村旅遊新業態;培育形成一批鄉村旅遊產業基地、鄉村創客基地和鄉村旅遊集聚區,推進和完善陽朔遇龍河、貴港四季花田、玉林五彩田園、那坡黑衣壯風情園、南丹白褲瑤風情園等一批鄉村旅遊項目。專欄4 國際慢城建設「國際慢城」理念:1.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2.體現對小鎮、居民、客人的關係呵護3.保持小鎮獨一無二的個性、特點與自然狀態4.推行健康的飲食方式與生活方式5.傳承傳統,保護當地風俗習慣與文化遺產6.尊重現代化、創造效益7.在保證輕鬆生活的基礎上追求可持續發展「國際慢城」標準:1.慢城市的人口總數應該不超過5萬人。2.慢城市必須在所有的公共設施和儘可能多的私人設施上張貼"蝸牛"標識,以直觀形式主義倡導"慢生活"理念。3.慢城市必須限制汽車的使用,汽車在城市街道行駛速度不得超過20km/h。4.慢城市必須有一個雜訊管理系統,廣告牌和霓虹燈要儘可能得少。5.慢城市必須有一套環保的城市污水生態處理系統。6.慢城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須保證城市的個性,特別是保護具有地區象徵性意義的產品。7.慢城市必須定期接受"慢城市國際協會"的檢查,以保證上述指標被嚴格執行。(6)全面開發民族文化旅遊產品挖掘壯族風情、世界瑤都、花山岩畫、侗族建築以及各民族風情旅遊資源,突出壯歌、瑤舞、苗節、侗樓、京哈等特色文化,打造「八桂民族風」旅遊品牌。重點打造廣西劉三姐精品文化旅遊產品,構建桂林—柳州—紅水河劉三姐文化旅遊線路和劉三姐故鄉旅遊品牌;依託三江、融水濃郁的侗苗風情,發展侗苗風情體驗為主的休閑產品;整合桂北、桂中地區多彩多姿的瑤族民俗歷史文化、自然村寨和山水風光,打造世界瑤族文化旅遊品牌;加快東興京族、羅城仫佬族、環江毛南族、南丹白褲瑤、那坡黑衣壯、隆林苗族等民族文化開發。結合民族節慶活動,開發一系列民族風情濃郁、參與性強的節事活動(7)積極開發綠色生態旅遊產品逐步試點國家公園體制改革,依託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水利風景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綠色生態資源,積極探索推進廣西的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深度開發休閑度假、會議培訓、森林人家等產品,積極發展森林體驗、森林養生類旅遊產品,推動發展科普教育、節慶旅遊類森林旅遊產品。(8)整合開發紅色文化旅遊產品進一步挖掘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紅色旅遊產品體系。進一步打造和提升「百色起義」、「胡志明小道」、「紅七軍」、「紅八軍」、「左右江革命老區」等紅色品牌,整合紅色旅遊資源,深化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精品線路、重點旅遊區建設,豐富紅色旅遊產品體系。細化打造優秀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精神、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中越革命友誼四大紅色產品,打造十一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整合推廣八大紅色旅遊精品路線,加強與越南合作,推進紅色旅遊國際合作創建區工作,打造中越胡志明足跡之旅這一跨國紅色旅遊品牌。3.加強景區培育工作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的核心旅遊吸引物或標誌性旅遊景區,打造獨具特色的主打產品。打造百個精品景區,全面提升旅遊產品吸引力。以4A、5A景區創建為抓手,推進現有A級景區提檔升級,力爭到2020年全區4A級以上景區數量超過160個,A級景區總數超過400個以上。4.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品牌影響力的全域旅遊線路整合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和備選縣的旅遊資源,優化精品線路組織,以航線、交通、河流、海岸等線路作支撐,串聯重要景區、城市和鄉村等旅遊節點,形成品牌旅遊線路。重點培育桂林山水文化體驗游、北部灣休閑度假跨國游、巴馬長壽養生休閒遊、中越邊關風情游、桂西北少數民族風情游、左右江紅色之旅、環大瑤山歷史文化生態游、桂東嶺南風光及文化之旅等精品線路。專欄5 精品旅遊線路桂林山水文化體驗游:依託桂林國際旅遊城市,推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整合桂林市、賀州市以及梧州市部分區域旅遊資源,突出山水生態特色,進一步完善接待服務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重點針對團隊遊客和自駕車遊客,推廣大桂林山水精華游線路。主要線路為:龍勝—桂林—陽朔—荔浦—蒙山—昭平—賀州。北部灣休閑度假跨國游:結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抓住北部灣經濟區強勢崛起的歷史機遇,推動北海、欽州、防城港特色旅遊城市建設。突出北部灣濱海特色,通過海陸聯動、中越聯動,大力發展濱海休閑、避寒養生、海島度假等特色海洋旅遊產品,打造精品旅遊線路。主要線路為:北海—欽州—防城港—東興—越南下龍。巴馬長壽養生休閒遊:結合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建設,整合以巴馬為中心的盤陽河流域旅遊資源,突出長壽養生主題,加強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與養老養生旅遊的融合開發,打造世界長壽之鄉休閑養生游精品旅遊線路。主要線路為:南寧—田陽—百色—巴馬—鳳山—東蘭—河池—都安—大化—南寧。中越邊關風情游:依託優美的邊境山水風光、神秘的邊關風情和跨國特色,以中越邊境公路為紐帶,發揮南寧市旅遊集散作用,整合區域旅遊資源,突出跨國風情、南疆河山、駱越文化、特色邊貿、紅色愛國等資源要素,完善旅遊接待服務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重點針對團隊遊客和自駕車遊客,推廣中越邊關國家風景道精品游線。主要線路為:南寧—防城港—東興—愛店—寧明—憑祥—龍州—大新—靖西—百色。續專欄5 精品旅遊線路桂西北少數民族風情游:結合民族地區優美的自然山水風光,整合少數民族風情旅遊資源,突出壯、苗、瑤、侗、仫佬等多彩民族風情主題特色,加強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完善接待服務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推廣少數民族風情游精品旅遊線路。主要線路為:柳州—宜州—羅城—融水—三江—龍勝—桂林。左右江紅色之旅:發揮「百色起義」、「東蘭起義」和「胡志明小道」的品牌效應,以百色市、崇左市為重點,整合巴馬、東蘭、東興等周邊地區紅色資源,打造左右江紅色之旅品牌線路。具體線路為:東蘭—巴馬—百色—田東—靖西—崇左—龍州—憑祥—寧明—東興。環大瑤山歷史文化生態游:以大瑤山為中心,突出桂中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特色,加強自然山水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內涵,推廣桂中生態和文化游精品線路。具體線路為:柳州—鹿寨—金秀—蒙山—桂平—來賓—柳州。桂東嶺南風光及文化之旅:以梧州、賀州和玉林為重點,突出嶺南文化尋根、客家文化懷古、美食文化體驗等特色,完善接待服務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推廣嶺南文化西江風情游線路。主要線路為:南寧—貴港—玉林—梧州—賀州—桂林。1.優化旅遊交通服務體系,實現旅遊交通網路全域覆蓋(1)構建旅遊大交通格局構建以航空、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旅遊中心城市和港口城為支點,幹線公路、景區專用道路和內河航運及慢行交通為補充的現代旅遊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廣西七大機場的航線培育,積極開通國內、國際航線;推進「一軸四橫四縱」快速鐵路網路建設;加快西江內河航運、水庫、湖泊等水上旅遊交通設施建設;加快北海、防城港和欽州郵輪港口建設。在高鐵站、火車站、機場、港口之間開通直達公交車,實現鐵路、公路、航空、海運和公共交通無縫對接。鼓勵建設慢行系統,沿公路、江河建設綠道,在重要景區及節點增設自行車租賃點,同步做好休閑設施、景觀小品等配套。推進旅遊公路網路向旅遊景區、鄉村旅遊點延伸,提升通往景區和旅遊村屯的交通道路等級,構建「外通內聯」的旅遊交通網路,切實解決「斷頭路」和「最後一公里」問題。(2)推進國家風景道建設重點推進中越邊境國家風景道(南寧—防城港—東興—愛店—寧明 —憑祥—龍州—大新—龍邦—靖西—百色)、西江風景道(貴州興義—廣西百色、柳州、荔浦、梧州—廣東封開、德慶—肇慶)等國家風景道建設,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資源保護工程、沿路立體景觀營造、觀景遊憩設施、綜合服務設施、旅行服務資訊等。(3)加快推進自駕車營地、旅遊驛站建設重點推進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備選縣自駕車營地、旅遊驛站建設,依託高鐵站、汽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及各主要交通要道上的加油站建設自駕車營地諮詢服務中心,並設立自駕車線路導覽牌,完善旅遊諮詢服務功能。加快防城港、崇左、百色等地自駕車營地建設,積極培育跨境自駕車旅遊。在那坡-靖西-崇左-寧明-憑祥邊境公路、桂林-龍勝-三江公路、桂林-陽朔-平樂-黃姚公路沿線試點建設旅遊驛站,旅遊驛站配套休憩、觀景、旅遊諮詢等各項服務。(4)旅遊停車場建設推進旅遊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和備選縣的城區、旅遊景區、鄉村旅遊區、旅遊停車場建設。各市縣應出台節假日公共停車場應急預案,建立應對公共停車場突發事件防範、指揮、處置體制和機制,鼓勵推行停車場錯峰開放,採取開放式停車場管理方式,增加停車場有效供給,平衡需求。2.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推進旅遊服務全域化(1)加快智慧旅遊建設建立自治區級全域旅遊大數據平台,依託廣西信息化建設啟動旅遊大數據平台工程,加快與國家旅遊數據中心、全國旅遊產業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平台等相關平台的對接,實現數據共享交換,加大旅遊數據研判分析,形成多渠道旅遊信息發布與交流。構建智慧旅遊、智慧管理和智慧營銷於一體的智慧旅遊體系。建設智慧旅遊服務平台。開發移動終端服務信息交互功能,加快建設以手機導覽、手機預定和支付為重點的智慧旅遊服務。建設智慧旅遊管理平台。開發電子政務系統、遊客流量監測系統、旅遊安全監管系統、導遊服務系統等,對重點景區的旅遊設施監控全覆蓋,強化客流量和安全監測,實現旅遊行業監管從傳統被動處理、事後管理向過程管理和實時管理轉變。完善廣西旅遊目的地智慧營銷平台,加快推進廣西旅遊政務網等旅遊網站及旅遊手機APP建設,與旅遊網站合作在線發布旅遊資訊,以大數據平台為載體,實現精準、定位、互動式旅遊營銷。加快推進各地級市建設智慧旅遊城市,以各城市旅遊諮詢服務中心為支點,推動各市建立和完善旅遊微信、微博平台、旅遊政務網、旅遊信息網、旅遊外文網等網站信息系統,構建智慧景區、智慧旅行社、智慧旅遊酒店等智慧旅遊體系,推動智慧旅遊試點縣和智慧旅遊試點村鎮建設,實現智慧旅遊全域化。(2)深化廁所革命大力推進廁所革命,使旅遊景區、旅遊線路沿線、交通集散點、鄉村旅遊點、旅遊餐館、旅遊娛樂場所、休閑步行區等的廁所數量充足、達到旅遊廁所質量等級標準,全面實現旅遊廁所數量充足、乾淨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積極推動「以商建廁、以商管廁、以商養廁」。(3)加快旅遊集散中心及旅遊諮詢服務中心建設依託高鐵站、機場、客運站、火車站及碼頭等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各地級市、特色旅遊名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備選縣的旅遊集散中心建設,並開通各旅遊集散中心到主要旅遊景區的旅遊專線,實現高鐵站、機場、公共交通、旅遊專線無縫對接,形成旅遊城市—旅遊鄉鎮—景區和旅遊集散中心—分中心—集散點等旅遊集散服務網路體系。推進各地級市、縣旅遊諮詢服務中心建設,完善旅遊諮詢服務功能,實現重點旅遊城市、旅遊景區、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備選縣的諮詢服務全覆蓋。(4)完善旅遊標識系統加快旅遊標識的多語種化、規範化建設,對旅遊標識牌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置、統一管理。在國家A級旅遊景區、廣西星級鄉村旅遊區和星級農家樂等遊覽場所設置中外文對照的引導標識(包括景區介紹牌、導覽圖、景物介紹牌、導遊全景圖、指示牌等),在高速公路出口、國省道出入口等重要節點和通景區公路沿線設有中外文對照的交通指示牌、旅遊標識牌,標識設置符合國家標準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1.轉變政府職能,釋放消費潛力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市場投資,激活市場,釋放旅遊消費潛力。2.打破行業壁壘,推動產業開放加快推進旅遊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打破壁壘,推動旅遊產業要素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入旅遊產業,增加旅遊有效供給,拉動旅遊消費。加快我區國有旅遊企業改革創新步伐,增強發展動力、經營活力和競爭能力。積極扶持有實力的民營經濟和社會資本經營旅遊業;引進境內外知名企業進入我區旅遊市場;支持各類合法的旅遊聯合體和旅遊聯盟,著力培育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旅遊企業集團。引導旅遊市場主體的自主研發和商業創新,通過政策扶持,積極引導扶持中小旅遊企業發展,優先扶持有實力、守誠信、業績好的旅遊企業發展。3.落實休假制度,激活市場潛力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實施靈活、彈性作息制度,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全年休假時間,鼓勵職工利用帶薪休假外出旅遊,促進旅遊消費。打破旅遊消費的時間制約,進一步釋放旅遊消費潛力。4.引導旅遊消費結構調整,促進全產業鏈消費規範景區門票價格,逐步擺脫門票經濟的依賴,不斷提升旅遊購物、休閑娛樂等消費比重,促進旅遊全產業鏈消費,撬動交通、餐飲、住宿、文化休閑娛樂等相關產業消費。(1)促進旅遊節慶消費。依託我區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少數民族節慶、鄉村民俗農事節慶和地方節慶活動,整合梳理一批主題旅遊體驗產品和線路,挖掘和扶持節慶旅遊市場,制定節慶消費指南,做大節慶旅遊經濟。各市縣要做好本轄區內的節慶旅遊開發和組織活動,(2)擴大旅遊購物消費。培育壯大旅遊商品生產和運營企業,依託城市、景區、鄉村等平台,發展旅遊購物街區(點)和城市旅遊商業綜合體,推進廣西農特產品、傳統工藝品、特色進口商品等旅遊商品銷售。(3)推進景區門票改革。積極推動景區門票價格改革,倡導和推進國有收費景區向遊客優惠開放,整合公益性景區資源,發行景區聯票;指導旅遊景區,根據遊覽時間、遊覽範圍、遊覽季節、遊覽群體等因素進行差異化定價;引導景區開發更多休閑體驗產品,轉向由其他消費帶動景區經濟;建立健全景區門票價格調整聽證制度。(4)積極拓展線上旅遊消費。加強與大型旅遊電子商務企業合作,搭建電商旅遊營銷平台,完善微營銷網路體系,常態化開展多種線上促銷活動,不斷拉動線上旅遊消費。5.豐富旅遊供給,促進旅遊消費豐富提升完善旅遊要素供給。推進各市縣的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紀念館等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加強各市縣城市公園、休閑廣場、公共綠地等城市公共休閑設施建設,積極打造一批特色街區。建設一批特色鮮明、文化濃郁、管理精緻的主題酒店,開發風味獨特的地方小吃和特色餐飲,建設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美食街區。實施旅遊商品開發工程,將名特優工農業產品和工藝品開發包裝成特色旅遊商品。建設布局合理的大眾休閑娛樂場所,培育一批參與性體驗性強、遊客喜歡的旅遊娛樂演出項目。成立專化的旅遊車船出租公司,滿足遊客交通旅行需求。(六)強化監管,促進市場規範有序1.建立健全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機制,促進旅遊市場有序發展貫徹落實《旅遊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旅遊市場綜合監管的通知》(國辦發〔2016〕5號)精神,圍繞旅遊產業和旅遊執法要求,創新旅遊市場監管方式,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的改革,加強旅遊執法隊伍建設,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同時,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範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並設立旅遊警察,構建全域大旅遊綜合協管機制,在重點景區、村落景區設立旅遊警務室、旅遊警察崗亭,因地配套設置旅遊服務流動警務室,配置警務人員和設備。強化政府主導的旅遊市場監管格局,由政府牽頭整合相關職能部門形成旅遊市場監管力量,由旅遊、公安、工商、交通、物價等部門組成旅遊市場秩序整治聯合執法檢查組,實現從旅遊行業監管向旅遊目的地綜合監管的轉變,從重視投訴監管向旅遊全過程監管的轉變,從單一的旅遊部門監管向多部門聯合執法和監管轉變,建立「行政監管、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多維市場監管體系,各盡其職,各負其責,密切協作。定期開展日常聯合檢查、專項整治、明查暗訪,形成長效的監管機制,提升旅遊綜合管理能力,對涉旅報警求助,迅速出警,及時處置,化解糾紛,促進旅遊市場良性發展。2. 建立健全旅遊糾紛處置應急聯動機制,營造和諧旅遊環境明確涉旅各部門在規範旅遊市場的職責,探索建立旅遊企業質量誠信考評體系,督促企業誠信經營。健全「12301投訴處理機制」,開通旅遊維權綠色通道,形成高效的投訴處理機制。加快建立旅遊行業誠信記錄製度和失信懲戒制度,規範旅遊企業經營服務行為。在縣全域旅遊服務中心設立旅遊巡迴法庭,採取流動審判車形式,快速調解、審結旅遊紛爭。指導參與涉旅糾紛調解,快速化解矛盾糾紛;健全涉旅事件的調解、審判內部運行和管理機制,加大對價格欺詐、非法經營、黑車、黑導等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開展旅遊系統最美行業創建工作,落實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製度,倡導遊客文明旅遊。開展安全生產綜合整治行動,完善安全機制、安全提示預警制度和應急救援體系。充分發揮旅遊者、社會輿論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提升旅遊服務質量,營造和諧、誠信的旅遊環境。3.規範旅遊市場秩序,營造和諧旅遊環境明確涉旅各部門在規範旅遊市場的職責,探索建立旅遊企業質量誠信考評體系,督促企業誠信經營。健全「12301投訴處理機制」,開通旅遊維權綠色通道,形成高效的投訴處理機制。加快建立旅遊行業誠信記錄製度和失信懲戒制度,規範旅遊企業經營服務行為。加大對價格欺詐、非法經營、黑車、黑導等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開展旅遊系統最美行業創建工作,落實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製度,倡導遊客文明旅遊。開展安全生產綜合整治行動,完善安全機制、安全提示預警制度和應急救援體系。充分發揮旅遊者、社會輿論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提升旅遊服務質量,營造和諧、誠信的旅遊環境。4.加強技術支持,實現監管方式現代化依託大數據、雲技術等現代高科技技術,提升旅遊市場監管的科技含量和實際效能;建立旅遊移動監管執法系統,運用無線虛擬專網把監管執法延伸到執法現場,使基層涉旅相關人員通過移動終端無線訪問資料庫,及時有效的開展移動辦公、現場監管、信息查詢等,確保涉旅相關部門在旅遊市場監管中更好地履行職能,服務大眾。1.加大對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的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藉助國家及自治區有關扶貧政策,抓緊對廣西區內的550個貧困村的發展加大投入建設,以發展鄉村旅遊區、農家樂等產業為抓手,整合扶貧資金,深入推進各層面涉農資金整合,促進扶貧村的鄉村旅遊業發展。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縱向一體、橫向聯動"的原則,綜合利用現行各項扶貧政策,統籌安排項目資金,集中投入,形成扶貧工作合力。鼓勵和引導股權式投入,推行"權益到戶、資本到戶"模式,將扶貧資金用於支持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明確貧困戶享有股權,定期分紅,監督使用,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2.完善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促進扶貧開發工作完善以交通為核心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旅遊扶貧村對外交通道路,打通貧困地區的旅遊「致富路」,提高旅遊扶貧村的可進入性,圍繞旅遊扶貧村旅遊開發和區域旅遊線路開發,構建整體的旅遊交通網路體系,通過區域旅遊發展提升旅遊扶貧村的旅遊開發效益。加快規劃建設為遊客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務的多功能綜合性鄉村遊客服務中心;加快城鄉公共交通與各主要旅遊扶貧村的交通網路建設,加強旅遊扶貧村的交通沿線指示牌、旅遊標識系統、旅遊廁所、停車場、緊急救援以及旅遊公共信息化網路等配套設施建設;在大型公共場所建立健全遊客諮詢投訴、緊急救援、散客服務等旅遊服務設施。3.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揮幫扶效應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廣西550個旅遊扶貧村的旅遊開發,促進企業、組織和旅遊扶貧村建立友好、長效的合作關係,不斷加強經貿、旅遊、環保、生態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各種社會力量的集聚優勢,形成「千人幫千戶」的幫扶模式,積極為社會力量的參與爭取更多的支持,為扶貧村的鄉村旅遊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充分發揮經濟發達地區的財政幫扶資金引領作用,整合扶貧村資源,打造一批脫貧攻堅示範村。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的市場導向原則,充分利用貧困地區的自然、人文、生態等資源和特色原材料優勢,爭取財政、稅收、土地等優惠扶持政策,引導企業進入貧困地區投資、開發旅遊產業,建設一批具有特色的旅遊扶貧村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4.大力發展鄉村電子商務,形成新型「造血」模式以構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網路生態系統為核心,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及發達的網路通信技術構建鄉村旅遊電子商務平台,開發鄉村旅遊產品網上預訂、網上展示、網上銷售、網上付款和網上宣傳等功能,支持遊客在線導航、規劃自己的行程,為企業提供採購、人才招聘等信息,並參與政府旅遊主管部門電子政務,通過共享分析旅遊預訂數據和景點預訂信息,實現大數據彙集,為鄉村旅遊景區、景點提供信息預警,支持旅遊資源有效合理配置。通過建設鄉村旅遊電子商務平台,有利於提升扶貧村旅遊知名度,帶動當地扶貧特色產業發展,創造社會經濟,提高貧困村居民收入,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形成新型的扶貧「造血」模式。5.結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工程,推進旅遊扶貧村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不斷推進「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工程,以創造良好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為目標,大力改善旅遊扶貧開發地區鄉村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對貧困地區的環境治理,有效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使原來不適宜旅遊的地方變成適合旅遊之地。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為旅遊扶貧開發為基礎,充分挖掘和利用貧困地區的鄉村旅遊資源,積極開展特色旅遊名鎮(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和示範點、生態旅遊示範區、星級鄉村旅遊區以及農家樂、漁家樂、森林人家等創建活動,推進貧困地區的鄉村旅遊發展,最終形成以旅遊促扶貧、以旅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性發展格局。1.樹立大營銷理念,形成全域旅遊營銷的合力建立健全區級—市級—縣級旅遊營銷體系,整合宣傳、旅遊、外事、文化、新聞廣電等政府部門的宣傳資源,吸引企業、社區、遊客等其他主體主動加入,建立政府支持、部門協同、企業聯手、媒體跟進、遊客參與的「五位一體」整合營銷機制,構建支撐旅遊全域化的營銷共同體。各級政府要圍繞本市(縣、區) 的旅遊整體形象,整合各部門力量,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旅遊形象宣傳推廣。各級旅遊部門要圍繞企業需求設計組織市場推廣活動,擴大企業參與度,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內旅遊交易會和自治區、各市組織的各種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將整體形象宣傳與企業產品宣傳有機結合。加強與媒體的合作,實施對外宣傳「請進來」、「走出去」工程。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形成良好的旅遊口碑效應。2. 建立以新媒體為核心旅遊宣傳新體系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等,加快旅遊宣傳品數字化進程,製作一批實用性強、攜帶方便、傳播性廣的旅遊電子書、高清廣告宣傳片、立體視頻等。建立區、市、縣三級智慧旅遊營銷平台,鼓勵、扶持並培育現有旅遊企業建立電子商務營銷平台,或與第三方專業電子商務企業合作,擴大旅遊宣傳推廣的渠道。在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資源的同時,積極利用網站、手機終端、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加強旅遊宣傳推廣。全方位整合線上和線下營銷渠道,推行旅遊O2O線上線下的合作。線下推廣方面,運用虛擬現實(VR)等新技術,全方位、多角度推廣廣西旅遊整體形象和各地市旅遊形象。線上推廣方面,完善廣西旅遊公共微信微博平台、12301旅遊公益服務熱線的建設,建立「旅遊網站+社交媒體+APP+在線旅遊社區」的一體化網路營銷體系,全面建立優化線上銷售和線下體驗相結合的旅遊O2O模式。3.實施精準旅遊營銷各級旅遊管理部門和旅遊企業要建立起遊客管理信息系統,對遊客的人口學特徵,出遊習慣等等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分類、統計和分析,確定目標市場和市場定位。在對旅遊產品服務和旅遊目標市場精準定位的基礎上,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個性化的遊客及團體溝通服務體系。根據旅遊產品定位和目標客源的群體特性,選擇合適的媒體平台,採取精準的產品投放、精準的價格策略、精準的廣告投放確保精準營銷在旅遊市場上的效果。4.舉辦一序列常態化旅遊特色主題活動積極爭取舉辦能夠在國內外產生轟動效應的大型、長期的旅遊活動,如舉辦旅遊年、旅遊節、展銷會、博覽會等。提升南寧國際民歌節、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文化旅遊節、中越(憑祥)邊關國際旅遊節、劉三姐文化旅遊節等旅遊節慶影響力。充分利用各地市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慶活動,創新節慶舉辦模式,積極推進政府、社會、市場的結合和旅遊、文化、經貿的結合,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民族傳統旅遊節慶活動。1.培育大型旅遊企業集團改善旅遊企業經營環境,提高旅遊企業市場化程度,促進旅遊企業向集團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旅遊聯合體和旅遊聯盟,著力培育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旅遊企業集團。積極引進大資本、高技術、高管理水平的旅遊管理集團,發揮其管理、品牌、資本、技術、市場和人才優勢,促進廣西旅遊企業優化整合和改造提升。加快國有旅遊企業改革創新步伐,增強發展動力、經營活力和競爭能力。充分發揮廣西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整合和優化配置旅遊資源的作用。積極引進境內外大企業和大資本進入廣西旅遊市場。鼓勵優勢旅遊企業採取兼并重組、品牌連鎖、特許經營等新形式,擴大企業規模,拓展經營網路。做強一批旅遊飯店、旅行社、旅遊景區、旅遊娛樂、旅遊客運、文化旅遊、旅遊電商等涉旅行業領軍企業。2.大力扶持和發展中小旅遊企業積極引導扶持中小旅遊企業發展,加大對旅遊中小企業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建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有效激勵和引導機制。鼓勵中小旅遊企業之間加強合作,構建旅遊企業戰略聯盟。積極鼓勵、引導中小旅遊企業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向經營專業化、服務細微化方向發展,做特一批產業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的特色涉旅企業。3.營造旅遊大眾創業環境發展眾創空間,建設公開、便利、高效的旅遊行業信息共享平台和交易平台,發揮現有政策的集成效應,有效整合行業資源,為創業創新者提供基礎服務。合理規劃創業創新布局,科學匹配創業創新資源供給與需求,建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旅遊項目庫。建立廣泛的社會參與旅遊機制,鼓勵居民、農民參與旅遊開發經營。進一步降低旅遊創業門檻,強化市場信息、技術服務、營銷服務等旅遊創業服務。大力發展創業型的個體私營旅遊經濟,發展家庭手工業,鼓勵城鎮居民進行旅遊創業性就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旅遊會展、海洋旅遊開發、文化交流等海陸聯動區域合作,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為契機,以國際旅遊合作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為旅遊國際合作平台,實施全面開放戰略。1.推動海上絲路聯合申遺積極推動與廣州、寧波等九個城市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以海絲申遺為契機,引領申遺點傳承和發揚海絲文化,以海洋旅遊為載體,弘揚與傳承海絲文化,推動海洋旅遊向近海、遠海發展,打造國際海洋旅遊合作品牌,發揮旅遊在中國與海絲沿線國家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溝通交流的重要作用,以旅遊促進海絲申遺的進一步拓展,將「海絲申遺」打造為中國引領沿線各國旅遊共建的重要平台。2.打造國際旅遊合作先行區以中越德天·板約國際旅遊合作區、崇左紅色旅遊國際合作區、東興—芒街跨境旅遊合作區為合作平台,不斷創新合作理念,完善和擴大廣西與周邊國家的雙邊旅遊國際合作,建立國際旅遊合作機制,將廣西打造成旅遊全要素國際自由流動的合作先行區。依託國際旅遊合作區推動跨國線路開發,聯動南寧、桂林等城市與越南河內、高平等城市建立紅色旅遊跨國游線、山水旅遊跨國游線等,進而推進廣西全域接待國際遊客,通過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形式帶動廣西旅遊向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合作轉變。3.拓展廣西與東盟國家旅遊合作新空間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及東盟共同體建立為契機,深化廣西與東盟國家國際旅遊交流合作,對東盟國家實施通關便利化,實現快速通關。4.深化大湄公河次區域(GMS)旅遊交流與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深化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內國家的特色旅遊合作與交流。加強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內國家旅遊投資合作,聯合打造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聯合構建旅遊文化品牌,實現品牌整體營銷,共同吸引日本、韓國等亞洲市場及英國、法國等歐洲市場,擴大廣西的國際知名度和旅遊影響力。積極實施「大湄公河次區域簽證」,實現「一個簽證,六國通行」,提高旅遊便利化程度,將廣西打造成與大湄公河次區域互聯互通的國際旅遊大通道。堅持部門主導、部門聯動,構建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領導機制,進一步加強對旅遊業重大政策、發展規劃、體制機制改革、重大項目建設等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各縣(市、區)以特色名縣創建領導小組統籌負責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增加人員配備,明確部門職責,落實自治區領導聯繫推進重大項目責任制,定期召開領導辦公會議,研究全域旅遊發展形勢,聽取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彙報,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指導推動全域旅遊的發展建設,形成全域旅遊"全面抓、全面管、全面建"的統籌推進的工作機制。樹立人人都是參與者、行行都是推動者、處處都是旅遊地的觀念,尊重遊客合法權益、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尊重員工的從業保障。健全法律保障機制,保障當地居民參與旅遊規劃和決策的權利。出台優化政策,促進旅遊就業創業。完善收入分配和稅收機制,保障旅遊企業利益和當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健全經濟補償制度,為那些未直接參与旅遊開發但同樣受其影響的當地居民提供必要的經濟補充。提供資金支持,鼓勵旅遊企業和當地居民參與旅遊經濟活動,幫扶農民創業,培育一批鄉村旅遊經營實體,通過組織招聘和提供培訓服務,引導和幫助社區居民在旅遊行業就業;推行合理的分配機制,讓社區居民分享「產業紅利」。推動政府和市場、居民和遊客、企業和員工、資本方和資源方、旅遊與相關行業和諧共處、協調有序,互惠互利。進一步加強發展廣西全域旅遊發展工作組織協調,部署落實全域旅遊發展重點工作,協調解決全域旅遊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級部門按照責任分工、細化任務方案,指定專人負責,建立台賬,落實各項工作。各縣(市、區)要落實全域旅遊創建主體責任,明確發展目標及時序安排,相應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推進全域旅遊發展任務。各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市(縣、區)應以本規劃綱要為引領和指導,科學編製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與縣(市、區)域總體規劃、城鎮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並依據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統籌推進全域旅遊重點項目的開發和建設。非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的市(縣、區)應根據全域旅遊標準,結合地方實際,以旅遊發展規劃為引領,推進本轄區內的旅遊開發建設。自治區和市縣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積極推進廣西旅遊產業發展發展基金的設立,根據財政收入增長情況逐年增加廣西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並有計劃有步驟的向全域旅遊發展傾斜,用於全域旅遊規劃編製、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人才培育、旅遊宣傳推介和獎勵、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推進廣西全域旅遊發展。1.全面落實相關政策各縣(市、區)要積極落實自治區關於發展全域旅遊工作部署,用好用足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的支持和激勵政策,科學編製符合自身特點的全域旅遊實施方案。旅遊、發改、財稅、交通、國土、農業、林業、文化、人社、金融、統計、公安、司法、工商等政府相關部門要全面落實關於促進全旅遊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和規章。通過各個相關部門的聯動合作,全面推進廣西全城旅遊建設常態化。2.強化用地政策保障(建立旅遊土地專用指標,旅遊差別化用地管理)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各縣(市、區)要保障全域旅遊發展的旅遊用地供給需求,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名確年度土地供應中旅遊業發展用地規模。列入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的旅遊項目,自治區、市級國土資源部門按照立項許可權分別保障用地指標。各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縣(市、區)可享受桂林旅遊產業用地改革試點政策,應根據需要按程序調整旅遊項目土地利用規劃。3.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各地市要貫徹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切實減輕旅遊企業以及其它旅遊行業經營個體負擔?積極推動全域旅遊示範區內的旅遊企業的發展。進一步做好對扶持旅遊企業的各項結構性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爭取在南寧吳圩機場和東興、憑祥口岸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在桂林、北海、南寧、東興、憑祥、等地建設特色減免稅商品購物區。4.強化金融支持政策自治區對關係到縣(市、區)全域旅遊發展的重大旅遊項目實施財政貼息貸款扶持,安排旅遊項目擔保風險補償資金,為各中小型旅遊企業、鄉村旅遊企業銀行貸款提供擔保的機構進行風險補償,全面強化金融支持力度。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對旅遊企業的信貸支持,放寬對旅遊企業的信貸限制條件,積極拓展金融支持旅遊業的支持方式,加快開發適應旅遊企業需要的金融產品。5.拓寬投資融資渠道鼓勵支持自治區投融資平台加大旅遊投入,吸引廣西旅遊發展集團等規模旅遊企業投資主體在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各縣(市、區)投資建設旅遊項目。政府還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引導外資和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機制市場化、投資方式多樣化,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發展旅遊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按照國家全域旅遊建設工作的要求,要進一步旅遊管理部門隊伍、旅遊行業人才隊伍、旅遊綜合執法隊伍。旅遊管理部門要深化對全域旅遊的認識,形成發展全域旅遊的共識。宣傳、旅遊等部門要做好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的宣傳和創建工作的學習培訓交流。各部門應安排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人才培訓,重點培養各全域旅遊示範創建試點的旅遊管理人才和旅遊從業人員, 組織縣市領導和相關管理部門領導到國內全域旅遊發展較好的地區去考察和交流經驗。加強旅遊警察和工商旅遊分局旅遊市場監管隊伍的培訓。積極落實全域旅遊示範創建工作目標責任制,將發展全域旅遊作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參照實行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的監督考核辦法,制定量化的考核標準。實行監督考核通報制度,定期開展調度,重點對推進緩慢的項目開展專項檢查和跟蹤督查,並在政府網站通報各市、縣的相關責任單位的工作進展。
推薦閱讀:

水滸調兵遣將的玄機(發展期,連載十)
分分鐘掌握命理學發展史,看看處於那一階段?
眉毛稀疏,上進心不強,一輩子很難獲得發展
疫苗發展簡史
銳意創新,推動古體詩詞的發展

TAG:旅遊 | 規劃 | 發展 | 廣西 | 意見 | 壯族 | 自治 | 徵求意見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