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文化意義

釣魚的文化意義

釣魚那些事2016-09-01閱讀原文

據史料記載,釣魚作為一種以獲得食物為目的的勞動方式,遠在堯舜時代就已經產生。隨著人類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釣魚逐漸淡化了最初的目的,從生產活動中分離出來,而成為一種休閑娛樂活動。在中國古代的文化系統中,釣魚還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化意義。釣者們要釣的不僅僅是魚,甚至根本不是魚,而是其他重要性遠超過魚的東西。

1、釣的是權位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大家熟悉的一句歇後語。《史記·齊太公世家》說,姜子牙隱居於渭濱磻溪垂釣,被出獵的周文王碰上,二人談得非常投機,就請他主政,拜他為師。後來,姜子牙輔佐文王和武王,滅了商紂,而姜子牙也被封為齊國國君。但《史記》中並未說明姜太公釣魚用的是直鉤,想必司馬遷也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後世傳說中才出現了這樣的細節。民間傳說對這個細節的強調,正表現出一般人對姜太公可能是無意間釣到的大魚——皇帝的賞識以及由此帶來的權位富貴的艷羨。唐代詩人李白就是這樣。他在《鞠歌行》里說:「朝歌鼓刀叟,虎變磻溪中。一舉釣六合,遂荒營丘東。」在《梁甫吟》里又說:「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然而,這樣的好事哪能隨便碰上呢?世間更多的是陸遊筆下對《漁翁》的感嘆:「世間豈少磻溪叟,老向煙波人不知。」釣不上王侯,誰能知道此漁翁是不是姜尚呢?

2、釣的是自由

嚴光,字子陵,年輕時候和漢光武帝劉秀一同遊學,關係很好。後來劉秀當了皇帝,嚴光就改名變姓,隱於民間,常在富春江邊披羊裘而釣。皇帝派人尋訪到他後,又多次派使節迎接,才把他請到京城。皇帝親自去嚴光住的地方拜見他,請求他幫助自己治理天下,但他堅決不肯做官,最終回到故鄉,耕釣為生。嚴光的這種不慕富貴、淡泊名利的精神深得後人的推崇。宋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為他題詩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和農業耕種相比,釣魚不受農時限制,體力勞動強度小,不向政府納稅,不受他人約束,因而看起來更為悠閑自在。這就使得釣魚成為像嚴光這樣不願依附受制於統治者、追求獨立自由的士人們理想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筆下的漁翁就成了這種生活方式的代表。比如唐代李珣《漁歌子》里就說漁翁:「信浮沉,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酒盈尊,雲滿屋,不見人間榮辱」「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南唐後主李煜《漁父》也說:「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漁父詞》說得更為明白:「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

3、釣的是情趣

當釣魚不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而是作為一種休閑娛樂方式的時候,相對於自由,釣者更能享受到閑適而高雅的情趣。想一想,在繁雜的公務之後,在瑣碎的家事之餘,或一人獨往,或二三友朋同行,置身於遠離塵囂的大自然之中,持一釣竿,滿眼的青翠伴著蟲鳥的輕啼,這時候,你疲乏煩躁的精神會在一種迷醉的喜悅中逐漸地舒展、滋潤、恢復生機。許多詩人描繪了這樣的美好境界。唐代詩人韋應物《游溪》說:「野水煙鶴唳,楚天雲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釣綠蒲中。落花飄旅衣,歸流澹輕風。緣源不可極,遠樹但青蔥。」戴叔倫《春江獨釣》說:「獨釣春江上,春江引趣長。斷煙棲草碧,流水帶花香。心事同沙鳥,浮生寄野航。荷衣塵不染,何用濯滄浪。」他們釣魚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應該是每一位釣者都很熟悉的,只是大多數人不能用這麼美的語言表達出來罷了。

4、釣的是節操

唐代詩人柳宗元是個獨一無二的「釣者」。大家都熟悉他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這個完全被冰雪覆蓋、封鎖的世界裡,一隻孤舟上,一個披著蓑衣的漁人在獨自釣魚。其實這樣的天氣,哪兒有魚可釣呢?可這漁人不管,他只是靜靜地手持魚竿。這首詩是詩人因永貞改新失敗而被貶永州後所作。從詩里我們能看到,詩人在向政敵、向世人倔強的表態:不管迫害有多嚴酷,不管我有多孤獨,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我都會堅持我的立場!

5、釣的是愛情

魚的繁殖能力很強,遠古時候人們說魚,常常有性的含義。在《詩經》中,戀愛中的男女常以魚來比喻對方,而釣魚就被用來比喻男子追求意中人。《衛風·竹竿》首二章曰:「籊籊竹竿,以釣於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籊籊」,形容竹竿細長的樣子。男子以長竿釣魚,卻因魚已遠遊而無法如願,象徵佳人已遠嫁,無緣好合。漢樂府民歌《白頭吟》中有:「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裊裊」是寫竹竿輕輕擺動的樣子,「簁簁」是寫魚尾象濕漉漉的羽毛,以所釣之魚隨魚竿擺動形容夫妻關係的親密幸福。現代民歌中也多用此義。如「太陽落坡坡背陰,坡背有個釣魚坑。有心釣魚用雙線,有心連妹放寬心。」「一林竹子砍一棵,不釣深灘釣黃河。深灘黃河哥不釣,單釣城裡小么婆。」台灣方言里把追女友叫「釣馬子」,似乎與此有些關係。

6、釣的是抱負

在中國歷史上,莊子是一個奇人,《莊子》是一部奇書。讀《莊子》,常常令人目瞪口呆,匪夷所思,比如任公子釣大魚。任公子製作了巨大的鉤和粗大的黑繩,用五十頭牛作為釣餌,高坐在會稽山上,把釣竿投向東海。他堅持了整整一年,卻一無所得。終於一條大魚上鉤了。它咬著巨大的釣鉤猛烈掙扎,一會兒沒入海中,一會兒騰身而起,掀起的巨浪如山一般。整個海面劇烈震蕩,聲音震耳欲聾,簡直像鬼哭神號一般,千里之外的人聽到後也十分震驚害怕。任公子釣得這條大魚後,把它剖開製成魚乾,分給眾人吃,從浙江以東到蒼梧以北的所有人都吃得飽飽的。其實,世上哪有這麼大的魚呢?這都是莊子神奇的幻想罷了。他用這個寓言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事不要囿於眼前小利,而要有遠大眼光,宏大抱負。

李白受莊子影響很深,他的詩中也充滿了浪漫的想像。他也是一個大氣的釣者。一日,宰相李林甫約見李白。李白遞上一自稱「海上釣鰲客李白」的「名片」。「相問曰:『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釣線?』白曰:『以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又問:『何物為餌?』曰:『以天下無義氣丈夫為餌。』時相悚然。」這段記載出於北宋人的筆記體小說中,有人曾質疑其真實性。但這樣狂放的氣勢與胸懷,除了李白,哪裡有第二個人會具備呢?更何況李白在詩里也多次說到「釣鰲」。如《贈薛校書》:「未誇觀濤作,空郁釣鰲心。」《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空持釣鰲心,從此謝魏闕。」不過,「釣鰲心」而曰「空郁」「空持」,可見詩仙在志向落空之後的失落和悲憤了。

點擊展開全文
推薦閱讀:

【轉載】釣魚果報 現身說法
釣魚釣到這動物千萬別碰,不然可就遭殃了!
周恩來臨終彌留之際召見釣魚台警衛之謎
釣魚島問題的認識及解決:不應特殊對待
釣魚島爭端別高興的太早

TAG:文化 | 意義 | 釣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