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親手造就的「新俄羅斯」

最近2個多月來,在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下台後,大半個地球都在談論著所謂的「西移」的「新烏克蘭」,而隨著克里米亞「脫烏入俄」,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國民進行電視連線時提出「新俄羅斯」這一概念,並成為當前人們議論焦點。

從 「新烏克蘭」到「新俄羅斯」,產生這一現象是同美國「不想一直在烏克蘭事務上有過多糾纏」的態度息息相關的。一些外交人士認為,普京及俄羅斯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西方尤其是美國,在克里米亞危機以及烏克蘭事件中的反映過於軟弱而導致的。

美國「管亂不管治」的慣常做法對烏克蘭動蕩局勢負有責任。美國一直希望烏克蘭投入西方的懷抱,因此,2013年末,烏克蘭爆發的街頭運動始終遵循著「橙色革命」的邏輯,用「柔性政權更迭」方式來推動所謂的西方民主化,利用西方媒體支持以及跨國活動分子使烏克蘭成為西方的一員。但是,當美國認為在烏克蘭已得手,成功把亞努科維奇趕下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並沒有對烏克蘭給予大量的「輸血」,從而使烏克蘭局勢發生動蕩,而在這個空檔,克里米亞公投並回歸了俄羅斯,烏克蘭「西移」進程「戛然而止」。

在克里米亞「脫烏入俄」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不痛不癢的制裁,遭來俄羅斯的嘲諷,甚至美國國內對於本國總統奧巴馬處理烏克蘭事件也心存不滿。

美國共和党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指責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應該為克里米亞「脫烏入俄」承擔責任。他認為,正是由於奧巴馬政府的「軟弱」,導致了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採取行動」。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的亞太問題專家邁克爾·奧斯林則直截了當地指出,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已失去了克里米亞,美國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已無太多選擇,而正是美國自己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事態發展至此,還只僅僅是個開始。

美國副總統拜登於22日訪問了烏克蘭,與其高調訪問不太相稱的,是他帶來「數量甚微」的援助,這其中包括5000萬美元的新一攬子援助以及800萬美元的非致命性軍事援助。以至於俄羅斯多名專家認為,拜登之行的目的就是「明確美國是否可以在不丟臉的情況下從烏克蘭事件中抽身」。而美國軍方23日派遣超過600名軍人前往波蘭進行軍演也是被解讀為「安撫美國的盟友和夥伴的方法」,並旨在傳遞「美國在歐洲安全問題上是負責任的」信息。

歐洲似乎也意識到在烏克蘭問題上與美國存在著分歧,對於美國向來「肆意妄為,不管不顧」的做事方法,發生在自己家門口的危機,歐盟不得不多一個心眼兒。因此,18日凌晨,即在四方(俄羅斯、烏克蘭、美國、歐盟)會談結束的第二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致信普京,稱歐盟有意很快啟動一次三方會談,讓俄羅斯和烏克蘭消解各自的擔憂。

美國在烏克蘭事件中表現出的非戰的態度,讓其盟友警醒,美國是靠不住的,同時也讓俄羅斯明了,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投入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拜登離開基輔後,23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明確指出,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利益受到侵犯,俄羅斯將像2008年介入南奧賽梯戰事那樣,向烏克蘭發動軍事打擊。(文/周楚卿)


推薦閱讀:

譯作◎索士.羅斯 4月占星運勢 全譯
世界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
俄羅斯的說客——克格勃普京中東間諜戰之二
七國:不去索契開G8 俄羅斯:那就這樣吧
征服美國!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黑幫教父如何在美國建立新帝國

TAG:美國 | 俄羅斯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