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子每日檢查表

1.珍愛人身。日夜不懈怠,一心聞思修。一想到暇滿人生如此難得,就覺得再也沒有功夫睡覺,再也沒有功夫閑逛,一定要抓緊時間修佛。2.捨棄故里。故里墮魔獄,俗事解緣索,如日月行空,無所常歸己,無所歸己常,如同野生鹿,酷似空中風。3.置身幽靜。三昧大增易守戒,消除雜念。應該置身於偏僻的幽靜之地,徹底放棄此生的俗事與慾望,一門心思地學佛,從而使你感到無悔於此生。4.捨棄此生。三界無常如秋雲,眾生生死似演戲。時刻想到死亡、捨棄眼前的追求、皈依佛法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5.拋棄惡友。惡友能增三毒,妨礙聞思,喪失慈悲。與凡夫為友其結果是使你變得庸俗不堪。最厲害的敵人是毀滅你的惡友。6.親近善友。凈惡業;學業圓滿;能守戒。能不能很好地守戒取決於是不是結交了善師友。只要真誠地侍奉老師就能洗清你的一切罪孽,就能使你功德大增。7.皈依三寶。獲得加持,消除學佛一切障礙,成佛。上師和三寶是至上的皈依處。要好好地投拜他們,要以熱忱地、虔誠地依靠善業的大福田上師和三寶。8.永斷惡業。惡趣即為苦之源,天天想到寒冷赤熱地獄、餓鬼、畜生。智者不避罪孽事,結果招來惡趣苦。最深奧的莫過於業報,見到本尊便對因果報應深信不疑,這是最明智的。不去認識和思考業與果就想獲取至上修習成果,這如同在冰面上修建城堡一樣,是決不可能的。9.出離輪迴。輪迴里純苦無樂,縱樂亦如草上露。即令是徹底遵守了三律,但是如果對三界輪迴沒有產生厭離之心的話,那麼仍然不能擺脫陷入輪迴的結局。10.發菩提心。一旦真發菩提心,就在瞬間成佛。具備仁慈、悲憫和上智這三者就是成佛的種子菩提心。從今以後不要去考慮你的名聲,不要去考慮你的家庭宗族,不要去考慮你的家鄉,要一心一意只想菩提之心。11.拔苦施樂。如不自他換位,不但不能成佛,也無世間安樂。把一切福樂都送給他人,把一切苦難都由自己來承擔。一切的一切在於一點,那就是視眾生為恩人。12.接受求之不得苦。我心惟求解脫果,勿叫功利來鎖住。錢財和他人對你的供養是罪過的根源,財產名利是魔鬼加給你的枷鎖,應該像對待巷口的石頭一樣把它拋棄。13.承受苦難。①前世業報。②自當想到菩提誓。即令他人把我的軀體截為千萬段,也不能動搖我的菩提心,從今以後要披掛好"忍"的堅固鎧甲。14.承受毀譽。對散布流言者要宣傳他人的優點。當你聽到不入耳的言語時,就應該把它看作前世的迴響。讚揚和榮譽不能使你增福增壽。15.承受貶損。對當眾揭我短者,視他如師,祈禱他們成佛。最好的善師友是揭露你錯誤的人,最珍貴的教導是指出你的毛病的言語,最能激勵你向上的是仇人、挫折、疾病和苦難。16.忍受恩將仇報。視之為患病兒,越發愛護。既然你碰到修忍的極好對象時不予修忍的話,那麼你就不要說修忍是最難做到這句話。17.忍受欺凌。即使用腳踢我的頭,甚至殺害我,我視之為恩德無比的上師,決不還手。眾生是菩提心的要素,因此要想獲得佛和菩提地位就得把眾生看作上師。18.忍受貧困。苦難能產生厭離,放棄傲慢,消除罪業,萌發善業。每當你產生膽怯之心時,就要提起精神振作起來。即便是身處餓鬼的境地也決不灰心喪氣。19.承受富貴。視之為閃電、露水、氣泡毫無意義。視自己為一切眾生的奴僕,不應該把自己看成了不起,不應該把自己看成至高無上。自高自大是一切放逸的根源。一定要克服自高自大的傲慢之心。要克服對卑賤低下之人進行貶低和欺辱之心。20.承受憎恨。只要調化內在的心靈,外在的敵人就不能傷害你。一切行動都要以慈悲之心為前提。21.承受愛。享樂如喝鹽水,越發痛苦,帶來恐懼,引來煩惱仇敵。刀刃和毒樹的葉子,像嘔吐物一樣清掃。凡是戀愛之物都會招來災禍。22.平等住。依緣存在,性空幻有,無分別心。一切事物都是離戲即是性空,意識也是離戲即自性空。以無分別求證悟為勝義諦證悟。23.克服對物的貪愛。視之如彩虹,不久長、本質空。24.克服憎恨。苦難如夢中喪子,莫將魔幻當真,當你感到有什麼值得愛戀或者值得憎恨時,你就把它們都視為幻覺。25.徹底布施。漂浮不定的財富沒有任何價值,但只要肯布施於眾生,就能積德。善良動機和這一動機下的言論和行動就是布施的本質。26.守戒。放棄一切不善之舉就是守戒。是一切功德之基。要想獲得功德圓滿就得取捨得當,就得嚴守戒律。27.能忍。不去掉嗔恨之心就不能使內心安寧。最高的忍就是置身卑下。身處濁世要披掛"忍"這個能抵禦嗔怪的鎧甲。28.精進。勇敢的人無敵於天下,勤奮的人事事無中斷。最好的精進是捨棄俗事。精進努力就是樂善不止。諸煩惱的根源之一就是懶惰。29.禪定。心思放逸的人如同處在煩惱的利牙之中,虔誠是最好的禪定。以往由於心放逸而徒費了光陰,從今以後應該進入平等住的禪定。30.智慧。有邪見就不能認識真諦。悲智要雙運。至上的智慧就是不執一切。懂得如何為一切眾生謀利就是利益眾生的上智。31.反思懺悔。隨時考察自己的舉動來認識自己的錯誤。自我揭露過錯就是聖人。不要去管他人的過錯,而應該檢查自己的過錯。32.莫論人非。而應去頌揚他人的功德。當視之為佛陀、雙親一樣感恩。不揭他人的短就是行善積德。33.謝絕依戀。沒有比知足之心更純潔的心靈。從名利侍奉中解脫出來的人就是人中人。邪見、利益、侍奉、名譽等是佛門弟子的絆索。34.不說惡語粗言。堅決不說傷人的、不稱心的、不悅耳的話。凡是不被人們樂於接受的言語,聖賢們遠遠予以拋棄。要始終面帶微笑,並懷著仁慈之心不動怒地、坦誠地講話。不論說話時語氣緩和與否,只要不是出於利他,那麼都是惡語。35.煩惱一露苗頭就拔除。如端著盛滿芥子油的盆子,什麼時候出現煩惱立即要想它的害處,與煩惱作對就是修佛。放任煩惱於修佛毫無益處。36.理智清醒。隨時分析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要始終保持清醒、理智、不放逸的心態,日夜三省自己的內心。一切善行佛法其根本在於心不放逸。37.迴向。你祈禱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不迴向大菩提,邪見會使善根盪盡,三輪體空使善果無限增長。佛子行三十七頌——智學法師譯、注

A、尊見諸法無去來,然唯勤行利眾生;

故於勝師及觀音,願恆三門作禮敬!

(歸敬頌─贊禮上師及本尊)

您們雖已親見了諸法無所從來、

亦無所從去﹝的真相﹞,

但為了眾生的利益

卻在一味地精進不懈著;

﹝因此,﹞

對於﹝具備這種特質的﹞

勝妙上師以及怙主觀世音菩薩,

﹝我要﹞以身、語、意三門

恆常不斷地恭敬頂禮!

B、利樂之源正覺佛,從修正法而出生;

修法復須明行要,故當宣說佛子行。

(作頌因由)

那些﹝自他﹞利樂的出生之處——

究竟圓滿的大覺佛陀們,

他們都是從

修持勝妙的正法而得以出生的;

另外,﹝要想修持正法,﹞

又須憑靠

明了那實修的方法,

因此,﹝以下我﹞要講一講

佛子們所應實踐的﹝內容﹞

1、此生幸得暇滿船,須渡自他出有海;

故應晝夜不散惰,聞思修是佛子行。

(道前基礎1?暇滿義大)

暇滿﹝人身的﹞大船

是﹝非常﹞難得的。

在這﹝有幸﹞獲得的時侯,

為了﹝設法﹞讓自、他都能渡過輪迴之海,

因此,﹝我們應該﹞

晝夜都無所散亂、無所怠惰地

聽聞、思維、實修﹝佛法﹞,

﹝這一點兒,﹞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2、貪愛親方如水動,瞋憎怨方似火燃,

忘取捨痴具暗冥,故棄家鄉佛子行。

(道前基礎2?背井離鄉)

﹝身處家鄉的時侯,﹞對於親方,

貪愛就像水盪﹝潮湧﹞一般

﹝使人心潮澎湃、思緒難平﹞;

﹝而﹞對於怨方,

瞋憎﹝則又﹞像燃燒的火焰一樣

﹝使人焦灼不安、坐卧難寧﹞;

﹝在既不貪也不瞋、既不取亦不舍﹞

﹝好不容易才平靜下來的時侯,﹞

﹝但那﹞忘失了

﹝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取捨原則的愚痴,

﹝卻又﹞具有暗冥﹝無知﹞的特質。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

拋棄﹝容易引起三毒煩惱的﹞故鄉親里,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3、棄惡境故惑漸減,無散亂故善自增,

心澄於法起定見,故依靜處佛子行。

(道前基礎3?棲身靜處)

﹝倘若棲身在幽寂的靜處,﹞

由於﹝那是﹞拋棄了邪惡的地方,

因而,煩惱也就會﹝漸漸地﹞減弱下去了;

﹝棲身在幽寂的靜處,﹞

由於沒有了散亂,

因而,善行也就會自然地增長起來了;

﹝另外,由於境能澄心,所以﹞

﹝心識也會變得澄明起來,﹞

由於心識的澄明,

因而,對「法」就會﹝很容易﹞生起確定的認識。

﹝由此可見,﹞

住錫在﹝具有以上優點的﹞靜處,

﹝這一點兒,﹞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4、久伴親友還別離,勤聚之財終捐棄,

識客尚遺身宅去,故舍現世佛子行。

(道前基礎4?心舍現世)

長期相伴相隨的親眷、知交﹝最終都會陰陽相隔﹞各各分離;

﹝那個時侯﹞

﹝那些憑靠無量血汗才﹞辛勤造就的財富,

﹝卻也不得不戀戀不捨地﹞丟在身後

﹝而孤孤單單地踽踽獨去﹞;

﹝當大限降臨的時侯,﹞

心識這位﹝漂泊於生死的匆匆﹞過客

﹝最後﹞連身體這座客房也要﹝無情地﹞拋開。

﹝由此可見,﹞

﹝一味地貪圖今生暫時的利樂,﹞

﹝實在毫無意義,﹞

﹝因而,我們要﹞心舍現世,

﹝這一點兒,﹞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5、伴彼若使三毒增,且損聞思實修事,

令喪慈悲斯惡友,斷然棄之佛子行。

(道前基礎5?拋棄惡友)

假如和某人相伴相隨

不但會增長﹝我們的﹞三毒﹝煩惱﹞,

並且,還會使聞、思、修的﹝佛法正﹞事

變得衰弱下去,

那麼﹝這時﹞﹝我們就應該斷然決然地﹞拋棄這種

能令﹝自己﹞喪失﹝功德和﹞慈悲的惡友,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6、依之若令過漸盡,功德更猶初月增,

於此善士當愛重,尤勝己身佛子行。

(道前基礎6?親近善士)

假如和某人相依相靠

不但會使﹝我們的﹞過錯﹝漸漸地﹞消失殆盡,

而且還會使﹝我們的﹞功德,

像上弦的月亮一樣﹝迅速地﹞增長起來。

對於具有這種特質的勝妙善知識,

﹝我們﹞應該﹝把他﹞看得

比自己的身體還要愛重,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7、自身尚系輪迴獄,世間神祇能救誰?

故當歸依不虛之,勝妙三寶佛子行。

(入佛教門?歸依三寶)

自己也還尚被

系縛在輪迴的牢獄之中

類似這樣的世間神祗,

﹝他們到底又真正﹞能救得了誰呢?

因此,對那歸依了祂

卻不會矇騙﹝我們﹞的

稀有勝妙的三寶

去求救護,

﹝這一點兒,﹞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8、諸極難忍惡趣苦,能仁說是惡業果;

故縱遭遇命難緣,終不作惡佛子行。

(共下士道?棄惡向善)

那些極端難忍的惡趣之苦,

釋迦牟尼佛說:

﹝那﹞是﹝出於﹞惡業的果報。

因此,無論在任何時侯,

就算是丟了性命,

也絕不去作惡業,

﹝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9、三有樂如草頭露,是須臾頃壞滅法;

故於不變解脫果,力追求是佛子行。

(共中士道?厭有求脫)

「三有」的快樂,

就像那草頭的露珠一樣,

具有稍縱即逝的屬性;

﹝因此,勵力﹞追求

永不變壞的勝妙解脫之果,

﹝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10、無始時來憫我者,母等若苦我樂何?

故為度諸無邊眾,而發菩提佛子行。

(上士道?入大乘門─發願菩提心1─傳自金洲)

﹝那﹞從無始時來,

就對我懷有愛憫之心者,

假如這些﹝大恩老﹞母們

﹝仍在深陷﹞痛苦的話,

那麼,我獨獨自樂

又能用來做些什麼呢?

因此,為了度脫無邊的眾生

而來發起﹝寶貴的﹞菩提心,

﹝這一點兒,﹞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11、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

故將自樂與他苦,真心相換佛子行。

(上士道?入大乘門─發願菩提心2─傳自寂天)

﹝所有﹞無餘的痛苦,

都是從貪求自樂而引起的;

而究竟圓滿的大覺佛陀,

卻是從利他的情懷中產生的。

因此,將自己的快樂

與他人的那些痛苦

真心實意地進行交換,

﹝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12、彼縱因貪親奪盡,或令人奪盡吾寶,

猶將身財三世善,迴向於彼佛子行。

(不舍願菩提心1?不以八法之「失」故舍)

就算有些人因為巨大的貪念,

﹝而親身﹞奪盡或令人﹝間接﹞奪盡了

我所有的財產,

﹝在此情形之下,﹞

但我還是要把身體、受用

以及那些三世的善根

﹝都再﹞迴向給他們,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13、我身雖無少過咎,他人竟來斷吾首,

於彼還以難忍悲,願代其罪佛子行。

(不舍願菩提心2?不以八法之「苦」故舍)

雖然自己沒有絲毫的過錯,

但有人竟來砍殺我的頭顱,

﹝即便是這樣,﹞

我卻還﹝更要﹞以﹝難忍的﹞悲憫之心,

﹝發願﹞將那人的那些惡業﹝之報﹞,

都拿到自己﹝身上來代受﹞,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14、縱人百般中傷我,醜聞謠傳遍三千,

吾猶以深慈愛心,而贊他德佛子行。

(不舍願菩提心3?不以八法之「毀」故舍)

即便有些人對我

用各種不中聽的話語,

甚至是在三千大千世界﹝的廣大範圍之內﹞

到處宣揚,

但我更要以﹝深深的﹞慈愛之心,

來稱讚那些人﹝確實具有﹞的﹝某些﹞功德,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15、縱人於眾集會中,攻吾隱私出惡言,

於彼還以益友想,而恭敬禮佛子行。

(不舍願菩提心4?不以八法之「譏」故舍)

在多人集會的場合之中,

就算有些人

﹝極力地﹞攻擊我的隱私、

並說些難聽的壞話,

對於這些人,

﹝我卻更要﹞以「﹝彼為﹞益友」的想法,

而來向他們恭敬地鞠躬致意,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16、視若己子所愛人,彼縱待我似寇讎,

還如母對重病兒,倍愛憐之佛子行。

(不舍願菩提心5?不以忘恩故舍)

曾經像愛護自己的兒子一樣

養育、栽培過的某人,

就算他把我看成是仇敵﹝一樣欺凌、虐待﹞,

﹝對於這種恩將仇報的惡人,﹞

﹝但我還是要報怨以德,﹞

而像慈母對待

﹝因﹞患病﹝而變得邪惡﹞的兒子一樣,

而加倍地﹝關心和﹞愛憐他,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17、同等或諸寒微士,縱以傲慢屢欺凌,

我還敬彼如上師,願恆頂戴佛子行。

(不舍願菩提心?不以欺凌故舍)

﹝那些地位﹞和自己同等

或者﹝地位﹞更加低下之人,

即便﹝他們﹞以傲慢之心

而﹝屢屢地﹞欺凌﹝我﹞,

但﹝我﹞卻要像﹝禮遇﹞上師那樣,

而恭敬地奉於

自己的頂心之上。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18、縱難過活常被欺,復遭重病及魔侵,

我猶願代眾生苦,且無怯懦佛子行。

(遠五毒1?不疑不怯所行─代苦)

就算是生活窘迫,

而且還經常被人﹝無端地奚落﹞欺凌;

就算是﹝自己不幸﹞罹患了極重的疾病,

並遭到了鬼魅的侵擾。

﹝在這眾苦交煎的時刻,﹞

但我更要﹝發願﹞將所有眾生的苦難

都拿﹝來背負﹞到自己﹝孱弱﹞的身軀之上

而﹝毫﹞無怯懦﹝之感﹞。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19、縱負盛名眾人敬,財寶量齊多聞天,

由見榮華無實義,而無驕慢佛子行。

(遠五毒2?戒滿離慢)

就算﹝自己﹞聲名廣播

且被很多眾生﹝恭敬﹞頂戴;

就算﹝自己﹞獲得了

猶如多聞天王一般﹝眾多﹞的財寶,

但由於見到了三有的財富

﹝其實也﹞沒有真正的要意,

而因此無諸驕慢、自滿之心,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20、倘若未伏自瞋敵,外敵雖伏旋增盛,

故應速以慈悲軍,降伏己心佛子行。

(遠五毒3?降伏瞋恚)

假如尚未降伏自己的瞋恚之敵,

那麼,就算我們﹝看似﹞降伏了

外在的仇敵,

﹝但他們後來卻更﹞會

﹝變本加厲地﹞增盛起來。

因此,﹝我們應該﹞動用慈悲的大軍,

﹝而來徹底地﹞降伏自己的身心4,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21、五欲本質如鹽水,任幾受用渴轉增,

故於令生貪著物,頓然舍是佛子行。

(遠五毒4?捨棄貪著)

五欲的德能,

﹝或者說五欲的暫時益處,﹞

﹝其實﹞就像﹝那鹹鹹的﹞鹽水一樣

﹝雖然看似能夠解渴,﹞

﹝但﹞無論怎樣受用它們,

﹝到頭來,﹞

﹝卻只會使我們的﹞貪愛越發地增盛起來。

因此,對於那些﹝能令自己﹞產生貪著的人、事、物,

而去頓然﹝決然地﹞捨棄它﹝他﹞們,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22、諸所顯現唯自心,心性本離戲論邊,

知已當於二取相,不作意是佛子行。

(遠五毒5?禪定位對治愚痴A─修唯心定)

﹝眼前的﹞這些如此這般顯現著的境相,

﹝其實,﹞

﹝都不過﹞是自心﹝的幻變﹞罷了;

﹝而﹞自心的本性,

﹝卻﹞本來就是遠離有為戲論之邊的。

在認識到這種真理之後,

﹝我們﹞就不應再﹝騎驢找驢般地﹞

在那些能、所﹝二取的﹞表相上

﹝空繞著圈子﹞苦思冥想了,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23、設若會遇悅意境,應觀猶如夏時虹,

雖見美麗不執實,且斷彼貪佛子行。

(遠五毒5?後得位對治愚痴B1─於樂境修如幻行)

當﹝我們有幸﹞碰到了

令人悅意的境遇,

﹝須知,它也只是﹞猶如夏季的彩虹

所顯出的美麗一般。

﹝面對這種悅意之境,﹞

但卻不視為真實,

並﹝因此而﹞斷除﹝對它的﹞貪著,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24、諸苦猶如夢子死,妄執實有徒增惱,

故於遭受違緣時,當視為妄佛子行。

(遠五毒5?後得位對治愚痴B2─於苦境修如幻行)

各種各樣的痛苦,

﹝其實,﹞都是像夢中﹝夢出﹞的兒子

﹝又在夢中﹞死去了一樣﹝虛妄不實﹞;

﹝而愚迷的凡夫們,﹞

﹝卻﹞將虛妄的幻相﹝錯誤地﹞執以為實了,

因此,就﹝雪上加霜般地﹞

﹝徒增了無量心靈的﹞疲憊和憂惱。

由此可見,當﹝我們﹞遭受﹝各種﹞不順緣時,

應﹝把它們﹞看成是虛妄的,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25、求覺尚須舍自身,更況一切身外物,

是故當勤行布施,而不望報佛子行。

(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1─布施)

假如為了求得菩提覺悟

﹝在必要的時侯﹞

﹝甚至﹞連身體也都須割捨的話,

那麼,至於外在的﹝那些粗浮﹞物質,

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因此,﹝我們應該﹞去做

不希望﹝別人﹞回報

以及﹝來生﹞果報的布施,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26、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成利他留笑柄;

故於三有不希求,而勤護戒佛子行。

(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2─持戒)

對於無戒者而言,

假如﹝他們﹞連自利

都不會獲得成功的話,

那麼,若欲成辦利他之事

就﹝實在﹞是可笑之處了。

因此,﹝我們應該﹞去守

不以希求三有﹝人天安樂﹞

作為目的的戒律,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27、於求善福諸佛子,怨害猶如大寶藏;

故於怨害舍怨心,而修安忍佛子行。

(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3─安忍)

對於希望求得善行之福的佛子而言,

所有能作危害的﹝人、事、物﹞

﹝由於能鍛煉我們修習成佛的正因——﹞

﹝安忍波羅蜜多,所以怨害﹞

﹝其實﹞就像是大寶庫藏一樣﹝珍貴﹞,

因此,

﹝我們應該﹞去修

對所有﹝怨害﹞都無所怨尤的安忍,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28、唯求自利二乘人,猶見勤如救頭燃;

故為利生啟德源,而發精進佛子行。

(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4─精進)

假如唯求成辦自利的

聲聞、緣覺﹝種性的修行人﹞,

也還猶把精進

看作「如救頭燃」一般,

那麼,﹝對於自許為「大乘」的菩薩們而言﹞

為了利益所有的眾生,

而發起﹝作為﹞功德生處的精進,

﹝有關這一點兒,﹞

﹝就﹞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了﹞。

29、以具寂止之勝觀,能盡摧滅諸煩惱;

知已當越四無色,而修禪定佛子行。

(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5─禪定)

透過具備寂止的勝觀,

能夠徹底地摧滅﹝所有的﹞煩惱。

在了解了這層道理之後,

去修真正超越「四無色定」的禪定,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30、無慧善導前五度,圓滿菩提不能成;

故應具巧離三輪,而修勝慧佛子行。

(發行菩提心?當修六度6─勝慧)

若無般若勝慧﹝而僅﹞以﹝前﹞五度,

是不能獲得圓滿菩提的。

因此,去修具備善巧方便

且不妄思「三輪」的﹝清凈﹞勝慧,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31、若未深究自迷謬,道貌岸然非法成;

故於己妄恆觀已,而力斷之佛子行。

(佛子當力戒者1?自斷己謬)

假若未曾自觀己謬,

那麼,

就有可能以修行人的樣子

去做不合佛法的事情。

因此,

相續不斷地觀察自己的迷謬

而﹝設法極力地﹞斷除﹝它﹞,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32、因惑說他佛子過,徒然減損自功德;

故於已入大乘者,不道彼過佛子行。

(佛子當力戒者2?不道彼過)

倘若由於煩惱的緣故

而去談說其它佛子的「過錯」,

那麼,自己本身﹝的功德﹞

就會﹝因此而﹞變得衰弱下去。

因此,﹝我們應該﹞不去談說

已入大乘者的「過錯」,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33、利敬能使互爭執,且損聞思實修事;

故於親友施主家,力斷其貪佛子行。

(佛子當力戒者3?不貪友家)

﹝當我們身處親友、施主之家的時侯,﹞

由於利敬的緣故,

不但會使互起爭執,

而且還會使

聞、思、修的﹝佛法正﹞事

變得衰弱下去。

因此,斷除對親友、施主之家的貪著,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34、粗惡言詞亂人心,且損佛子諸行儀,

故於他人不悅語,當力斷之佛子行。

(佛子當力戒者4?戒除惡口)

粗惡的言詞

不但會攪亂別人的心情,

而且,還會損傷佛子的行儀,

因此,﹝我們應該﹞拋棄

他人所不悅意的

粗言惡語,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35、煩惱成習則難治,念知士當持對治,

貪等煩惱初萌時,即速滅之佛子行。

(佛子當力行者?速滅煩惱)

假如煩惱﹝由於反覆串習而﹞已成習慣,

那麼,再試圖以﹝相應的﹞對治方法去設法挽回它

就是很難做到的了,

因此,﹝那些具有﹞正念、正知的人們

應該拿起對治的武器

在貪等煩惱剛剛萌生的當下,

就﹝應該迅速地﹞摧滅它,

﹝有關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36、總之何處行何事,皆當觀心處何狀;

恆具正念與正知,而辦利他佛子行。

(總括前文?觀心利生)

總而言之,

無論身處何地﹝或者﹞

以﹝行住坐卧的何種﹞威儀

作何﹝事情﹞,

﹝我們﹞都應﹝覺知到﹞自心

﹝究竟處在﹞怎樣的狀況。

透過具備﹝這種﹞正念與正知

而相續不斷地成辦利他之事,

﹝這一點兒,﹞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37、如此勤修所生善,為除無邊眾生苦,

而以三輪清凈慧,迴向菩提佛子行。

(結行?迴向所作善根)

透過三輪﹝體空﹞的清靜勝慧,

為了剔除無邊眾生的痛苦

將按上述方法而勤修來的善行

迴向菩提,

﹝這一點兒,﹞

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結分:

A、我依經續與論典,及隨眾賢所說義,

為欲求學佛道者,撰佛子行卅七頌。

﹝我是﹞遵循著

顯經、密續與﹝具量﹞論典

以及賢者們的教言,

而為欲學佛子道者

﹝歸納﹞撰寫了

佛子們的三十七種實踐﹝內容﹞。

B、才智羸劣乏習故,不擅碩學所喜辭;

然依經教及聖言,佛子行頌應無謬。

由於才智羸劣而學問匱乏,

因此,﹝我並﹞不擅長

碩學者所喜好的遣辭造句;

但又因為是依從經典及賢聖的教言

所以,﹝我﹞想這《佛子行頌》

﹝在義理上﹞也該是沒有錯謬的。

C、然諸偉岸佛子行,愚鈍如我難盡知;

故祈賢者慈寬宥,違理無關諸過失。

以上三者為祈恕偈

但話又說回來,

﹝對於﹞那些偉大的佛子行誼,

像我這樣的劣智者

﹝無論如何也都﹞難以徹其底蘊。

因此,

﹝文中若有些與佛子行相﹞違背

以及﹝與其﹞無關﹝而說﹞的過失,

﹝還衷心地﹞祈求賢者們

予以寬宥。

D、由作此善願眾生,皆憑真俗菩提心,

不住有寂得自在,咸同怙主觀世音!

迴向作此《佛子行頌》之善根

﹝我衷心地﹞希望藉助於

作此﹝《佛子行頌》﹞所生出的善根,

而使所有的眾生

都能憑著勝義和世俗

﹝兩種﹞殊勝的菩提心,

而如同那不住有、寂之邊的

怙主觀世音菩薩一樣﹝究竟解脫﹞。

此《佛子行三十七頌》,是由善說經教及因明的大德──無著賢尊者,為利自他而撰著於水銀大寶洞。

慚愧 智學 藏名「寶吉祥譯師」·給磊群佩 以無上景慕之情,為利自他持誦方便及實踐佛子行故,而於雪山靜處,含淚敬譯偈頌及長行﹝散文體﹞。善哉!願吉祥!!

願此譯釋善,普及於無邊,諸母相與共,互修自他換;

願此譯釋善,深植入心田,棄慢學佛行,誓效無著賢。

推薦閱讀:

史上最全糖尿病年度檢查項目表,糖友必備!
複發性流產的病因檢查及治療
16歲女兒長「鬍子」, 經檢查, 原來是這東西吃多了
男性生殖健康如何檢查,需要提前準備哪些東西?
如何備孕以及合理進行孕前檢查?

TAG: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