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疕(銀屑病)資料彙編

白疕(銀屑病)資料彙編【銀屑病】 病因病機:風熱濕邪外襲,客於皮膚,人於血分,而發於肌膚,阻於經脈,或因情志不暢,郁而化火,飲食不節,濕熱內生,火郁而發,達於肌膚,日久氣血虛虧,經脈肌膚失養,乾枯脫屑。  中醫根據本病各個不同發病階段辨證 論治,常見分型如下:  一、血熱型  此型多見於進行期,皮疹發生及發展迅速,局部潮紅,新生皮疹不斷出現,鱗屑不能掩蓋紅斑,自覺瘙癢,並有心煩易怒、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滑或數等症。  辨證:毒熱蘊結,郁於血分。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方葯:涼血活血湯加減。  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雞血藤各30克,紫草根、茜草根、丹參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二、血瘀型   此型患者病情穩定,鱗屑斑基底暗紅,鱗屑較厚,甚者為蠣殼狀,自覺瘙癢,舌暗紅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沉澀。  辯證:濕毒內蘊,血瘀絡脈。  治法:祛濕解毒,活血化瘀。   方葯:祛濕活血湯加減。   土茯苓30克,茵陳、雙花、連翹、野菊花、元參各15克,公英、地丁各20克,三棱、莪術、赤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三、血燥型  患者處於該病消退期,病程較長,無新疹出現,疹色淡紅,呈錢幣狀或融合成片,浸潤、脫屑,舌紅少苔,脈沉細。  辨證:血燥血虧,肌膚失養。  治法:養血潤燥,  方葯:血燥方加減,  熟地30克,白芍20克。當歸、首烏、蜂房、天冬、麥冬、白鮮皮各15克。  四、風濕熱型(關節型)  患者紅斑泛發、脫屑、皺褶處有潮濕、糜爛、關節紅腫疼痛,體腹脹、納呆、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濕熱壅盛,脈絡受阻。  治法:清熱祛濕,通絡止痛。  方葯:宣痹湯加減。  金銀花、防己、薏苡仁、滑石、靈仙、連翹各15克,蠶砂、赤小豆皮各10克。    五、膿毒型(膿皰型)  在原皮損的基礎上出現密集的粟粒大小的膿瘡,可融合成為「膿湖」,結膿痂,可呈周期性,反覆發作,伴發熱,心煩口乾,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或呈溝狀舌,脈滑數。  辨證:濕熱內蘊,毒熱熾盛。  治法: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方葯: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金銀花、連翹、生地各30克,公英、地丁、野菊花、黃芩各15克,黃連、黃柏各10克,甘草6克。  以上僅為對銀屑病較常見及典型的辨證,臨床實踐千變萬化,應根據病情隨證加減,以達治病之目的。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祖國醫學稱本病為「白疕」。中醫認為牛皮癬的主要病機為血熱毒盛、氣血虛風燥引起,中醫治療本病的方法和有效方劑甚多,皮膚科專家們根據本病的病機分別用清熱法,活血化淤法和養血法進行辨證論治。   一、清熱法用於治療血熱型牛皮癬(相當於銀屑病進行期),以清熱涼血為主; 處方:生地、元參、杭芍、茅根、牛子、知母、荊芥、防風、升麻、甘草等。 作者用該方治療銀屑病98例,總有效率84.7%。最近又用該方水煎劑濃縮浸膏進行對錶皮細胞和白細胞介素6的影響實驗研究,結果表明該葯能直接抑制角朊細胞的增殖和抑制IL-6的產生,從而證明該方治療銀屑病有效的機理。   二、活血法用於治療血淤型牛皮癬(相當於銀屑病靜止期),以活血化淤為主; 處方:土茯苓、三棱、莪術、紅花、赤芍、歸尾、甘草。   三、養血法用於治療血虛風燥型牛皮癬(相當於銀屑病靜止期),病情遷延日久; 處方:熟地、蜂房、當歸、首烏、白芍、天冬、麥冬、玉竹、甘草。  此外,還可以用中藥製劑川芎嗪注射液或脈絡寧等治療。例如:川芎嗪200mg加入5%葡萄糖液體中靜脈點滴,每日1次,30天為一療程;或用脈絡寧20mL加入5%葡萄糖液體中靜脈點滴,每日1次,30天為一療程,均有一定療效。【銀屑病病因病機】 周歧鳴認為頑固性銀屑病必有臟腑受損,血氣失和,營衛不暢,久病入絡等諸多病理因素,終致邪毒遏伏肌表,新血無以充養,瘀毒難以宣洩,藥力不達病所,致內外之邪留滯肌表,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論其病機乃久病入絡而致。 國維認為本病發病多由內外合邪所致,血燥為本,瘀毒為標。因燥、寒為秋冬時令之邪,素體血燥之人外受時令邪氣,內外合邪,血燥化風,邪助風勢,使病情加重,而血瘀則貫穿銀屑病發病全過程。在銀屑病進行期,大部分患者表現為血燥化熱,熱毒熾盛證。熱毒熾盛,迫血妄行,血溢脈外而成瘀;在穩定期,患者病情大都頑固難愈,主要是由各種毒邪侵害人體,毒邪積聚皮膚腠理,而致氣血凝滯,營衛失和,經絡阻塞,毒邪久蘊,毒氣深沉,積久難化而成;在消退期,多數留有色素沉著,此為氣滯血瘀表現。 鍾以澤認為,銀屑病多在正氣不足之時,由外邪侵襲引起,好發於春季風溫之邪盛行之際,多發於青壯年陽剛之軀,兩者相搏於體內,必然化熱生毒,熱入血分,迫血妄行,則皮損可見紅斑,熱盛生風,風盛則燥,或病情日久不愈,耗傷氣血,肌膚失養,則白屑層起。 郝平生認為銀屑病按病情的發展,可分為進行期、穩定期和退行期三期。中醫辨證,強調以發展、動態的觀點去辨病。進行期,因濕熱毒邪入血,邪盛正未衰,正邪相爭於血分,而表現為血熱之象;穩定期,因邪氣漸化,營血漸耗,氣血循行受阻,而表現為血虛之象;退行期,因邪氣已衰,營血耗傷,陰血不足,運行不暢,而表現血虛、血瘀之象。 韓永群等認為銀屑病系腎陰不足,脾氣虧虛,外邪熱毒侵襲人體所致。熱毒郁久不解,則易耗傷陰血,陰血不足,則血行不暢,瘀血內阻,致肌膚失養,形成以陰虛瘀熱為本,以燥、熱、瘀、毒為標的虛實夾雜之證。 陳貴華認為銀屑病病因為稟賦不足,情志不暢,外邪入侵肌膚或過食葷腥辛辣、膏粱厚味,或肝腎不足、沖任失調等,導致臟腑內熱、熱伏營血、瘀血內生、邪與熱瘀蘊結而發病,熱、瘀、燥為其主要病機。 2治療 辨證論治根據名老中醫經驗總結,尋常型銀屑病一般分為四型,即血熱型、血虛型、血燥型、血瘀型;特殊型銀屑病中,膿皰型一般辨證為膿毒型,紅皮病型為毒熱型,關節型為寒濕型或風濕痹阻型。 趙炳南老中醫將銀屑病分為血熱型(進行期)和血燥型(靜止期),分別給予清熱涼血活血的白1號方(生槐花30g,紫草根15g,赤芍15g,白茅根30g,生地30g,丹參15g,雞血藤30g)和養血潤膚活血散風的白2號方(雞血藤30g,土茯苓30g,當歸15g,生地15g,威靈仙15g,山藥15g,露蜂房15g)加減治療。 朱仁康老中醫在臨證中根據皮損特點及舌象脈症,分為血熱風燥證和血虛風燥證,分別給以清熱涼血解毒的克銀1號(土茯苓30g,忍冬藤15g,草河車15g,白鮮皮15g,北豆根10g,板藍根15g,威靈仙10g,生甘草6g)和養血潤燥解毒的克銀2號方(生地30g,丹參15g,玄參15g,火麻仁10g,大青葉15g,山豆根10g,白鮮皮15g,草河車15g,連翹10g)。 孫步雲老中醫根據銀屑病冬病夏愈或冬重夏輕的特點,認為本病與先天腎精虧損,陰寒毒邪侵襲肌膚有密切關係。根據前人「氣血得寒則凝,得溫則行」之說,選用民間驗方「天地蟲方」(白僵蠶15g,地蟲10g,烏梢蛇10g,雞血藤10g,枸杞子15g,凌霄花10g,細生地15g,狼毒1.5g,生烏梅20g,黃精15g)內服,外用「天地龍方」(守宮15g,地龍15g,黃升丹10g,輕粉5g,白及10g,蟾酥2g,冰片3g,雞蛋6~8隻),取得良效。 陳凱等將該病分三型論治,血熱型者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方用涼血活血湯加減(白茅根、紫草、生地黃、板藍根、生石膏、赤芍等)。血瘀型者治宜活血化瘀,行氣軟堅。方用活血散瘀湯加減(丹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三棱、莪術、枳殼、陳皮、黃芪等)。血燥型者治宜滋陰養血,活血潤燥。方用養血解毒湯加減(當歸、何首烏、黃精、丹參、雞血藤、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冬等)。而臨床上尚可常見到偏於滲出的尋常型銀屑病,分為濕盛型:可伴有胸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舌體胖,脈緩。治宜健脾除濕,清熱涼血。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白朮、茵陳、枳殼、芡實、黃柏、豬苓、生薏米、車前草、陳皮、澤瀉等)。濕熱型:可伴口苦咽干,胸腹脹滿,食少納呆,便於溲赤,舌紅苔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黃芩、苦參、澤瀉、生薏米、土茯苓、草河車、六一散、黃柏、蒼朮等)。 張志禮認為血熱證多見於進行期銀屑病患者,辨證:血分蘊熱,發於肌膚。治法: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方葯:涼血活血湯(白一號)加減。燥證多見於靜止期銀屑病。病情相對穩定,病程較長,舌質淡舌尖紅,苔少,脈緩或沉細。辨證:陰血不足,肌膚失養。治法:養血滋陰,潤膚解毒。方葯:養血解毒湯(白二號)加減。瘀證多見於靜止期銀屑病。患者年齡偏大,病史較長,辨證:氣血瘀滯,肌膚失養。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方葯:活血散瘀湯(白三號)加減。濕熱證多見於滲出型銀屑病,毒證多見於發病與患急性扁桃體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特別多見於兒童和青年。寒濕證多見於關節病性銀屑病。主要侵犯手足小關節,嚴重者膝、踝、脊椎等大關節亦可受累。伴有銀屑病皮損,甚至呈紅皮病表現。關節癥狀與皮膚表現常同時加重或減輕,指趾末端關節受累最為常見。辨證:風寒濕邪,痹阻經絡。治法:溫經通絡,除濕解毒。藥物:秦艽、烏蛇、雞血藤、青風藤、海風藤、桂枝、羌活、獨活、木瓜、桑枝、草河車、土茯苓。毒證相當於膿皰性銀屑病。辨證:濕熱蘊結,兼感毒邪。治法:清熱涼血,解毒除濕。 盧曉分四型治療銀屑病,血熱型以涼血解毒湯加減、血瘀型以桃紅四物湯加減、血虛型以八珍湯加減、血燥型以當歸飲子加減。對照組以青黛丸,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5.0%,對照組為76.4%。 王得軍利用血府逐瘀湯為基本方辨證論治,血熱型:方選犀角地黃湯和上方;血燥型治宜活血養血,滋陰潤燥,血府逐瘀湯合一貫煎;血瘀型,治宜活血瘀,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病人15例,有效率達66.6%,取得滿意的療效。鮑東海、梁紫岩用中醫中藥治療73例銀屑病並進行療效觀察,分三型論治:(1)血熱型:丹參20g,生黃芪20g,黃芩15g,雞血藤15g,生槐花、紫草根、白茅根、生地、赤芍、白鮮皮、生甘草各10g。(2)血燥型:丹參20g,生黃芪20g,黃芩15g,雞血藤15g,生地、天冬、麥冬、土茯苓、露蜂房、生甘草各10g。(3)情志不舒、肝陽上亢型:丹參20g,黃芩15g,三棱、烏梅、柴胡、鬱金、紅花、生甘草各10g,生牡蠣、珍珠母、磁石各30g。3個月為1個療程,平均治療1~2個療程。結果總有效率達89.1%。 單方治療鮑旭等運用具有清熱毒、補陰血、通經絡、祛風邪功用的加味清解湯(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威靈仙、刺蒺藜各12g,地膚子、生熟二地、麥門冬、烏梢蛇各15g,當歸、紅花、赤芍、甘草各10g,生地、丹皮、防風、荊芥、牛蒡子、白鮮皮、土茯苓、雞血藤各25g)治療尋常型銀屑病100例,治療13個療程,治癒72例,達到較好療效。 徐榮華認為本病治療初起當以祛風、潤燥,清熱解毒之法為先;至中後期應用攻補兼施,故應用荊防地蚤湯(荊芥、防風、生地黃、蚤休、白蘚皮、雞血藤)治療小兒銀屑病20例,總有效率達85%。 馬學偉等觀察克銀Ⅰ號膠囊(紫草、水牛角粉、紅藤、蜈蚣、全蠍、赤芍藥、牡丹皮、當歸等)對進行期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臨床癥狀、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表皮長生因子(DGF)含量的影響,以及免疫球蛋白、淋巴細胞轉化率的變化,對照組採用復方青黛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結果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治療後治療組DGF含量下降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張鳳娥等應用竹黃顆粒劑Ⅱ號(由柴胡、玄參、生地、鬱金、三七、赤芍、水牛角、淡竹葉、龜膠、紅花、丹皮組成)內服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觀察PASI積分,並對血液流變學指標進行檢測觀察療效,對照組口服青黛丸。結果竹黃顆粒劑Ⅱ號能明顯降低PASI積分和改善銀屑病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且優於復方青黛膠囊(P<0.01)。 中西醫療法周利平等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尋常性銀屑病,治療方法為:治療組:>16歲患者每日早晨口服迪銀片6片,<16歲者根據年齡口服2~4片,每日晚口服中藥煎劑1次;對照組1:每日早晚各口服迪銀片5片;對照組2:每日早晚口服中藥煎劑1次。療程共12周,結果治療組有效率顯著高於對照組。中西醫療法彌補了單服一種藥物時難以達到的治療效果。使2種藥物取長補短,明顯地提高了治療效果,為銀屑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沈鵬採用中西醫結合分期治療。進行期以活血滋陰解毒中藥治療為主,基本方:生地30g,當歸20g,玄參10g,土茯苓30~60g,苦參10~20g,半支蓮30g,白英30g,兒童酌減,每日1劑,分2次服。靜止期和消退期以內服氨肽素片及復方丹參片為主,氨肽素片5片/次,3次/d,復方丹參片2片/次,3次/d,兒童酌減。連服2~3個月,臨床治癒後宜再服3~6個月。各期均可交替應用蒽林、去炎松尿素霜。結果臨床治癒率達60%,總有效率達93%。臨床治癒後繼續服藥3~6個月者,1年內複發率僅為16%。 馬今朝等採用普魯卡因0.3g、維生素3g入生理鹽水300ml中靜滴,每天1次,同時口服腦益嗪、魚肝油、氨肽素等,每日外塗維甲酸霜2次。同時並按血熱型、血燥型及血瘀型分別給予克銀Ⅰ方、克銀Ⅱ方、肝活血方,治療30天,150例中基本痊癒53例,總有效率91.3%。其他療法王建湘等用中藥葯浴療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取得較好療效。將治療組112例根據中醫辨證分為血熱和血虛兩型,血熱型(相當於進展期):皮疹顏色鮮紅,逐漸增多,範圍不斷擴大,甚則紅斑相互融合成片,鱗屑增多,瘙癢明顯,伴口苦、口乾,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治以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為法,擬葯浴1號方葯浴:生大黃100g,黃柏100g,苦參100g,虎杖100g,野菊花60g,蛇床子60g,蒲公英60g,白芷60g,千里光60g,石菖蒲30g,紅花30g,薄荷30g,皮硝30g,枯礬30g。使用方法:將前12味藥物入蒸氣鍋中,加水180~200L,以蒸氣沖沸20min,濾渣後倒入浴缸中,再入皮硝、枯礬,溶化後待溫,做全身葯浴,每次20min,2次/d,連續4周為1個療程。血虛型(相當於靜止期或退行期):病情穩定,既無皮疹擴大,又無新發皮疹,或皮疹顏色淡紅,逐漸縮小變平,周圍出現淺色暈,或有色素沉著斑。可伴有頭暈、乏力,面色白,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治以養血祛風、解毒收斂為法,擬葯浴2號方葯浴:生地100g,全當歸100g,雞血藤100g,刺五加皮60g,地骨皮60g,七葉一枝花60g,徐長卿60g,刺蒺藜60g,杭白菊60g,威靈仙60g,楮桃葉60g,側柏葉60g、丹參60g,花椒30g。使用方法:將全部藥物入蒸氣鍋中,加水180~200L,以蒸氣沖沸20min,濾渣後倒入浴缸中,待溫後,做全身葯浴,每次20min,2次/d,連續4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56例,全部外塗0.1%蒽林軟膏,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4周為1個療程。治療組和對照組均觀察2個療程。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癒34例,好轉56例,未愈22例,總有效率80.4%;對照組治癒12例,好轉23例,未愈21例,總有效率62.5%,兩組相比,P<0.05。田元生等認為銀屑病系內有血虛燥熱、外感風濕燥邪、經脈氣血不暢、肌膚氣血失養而發病,運用經絡聯合全息療法(穴位埋線、耳部割治壓穴、神闕敷藥)治療銀屑病,取得一定療效。這一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 隨著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發展,有學者認為銀屑病是一種身心疾病,心理治療已成為銀屑病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田氏等以心理療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兩組在常規治療的同時,試驗組加專門的心理治療,包括建立友好的醫患關係、教育患者與個別心理治療、集體治療及行為治療等手段,結果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及複發率之間差異有顯著性,提示心理諮詢是控制銀屑病的重要手段。張氏以圓利針刺督脈為主,取得較好療效。方法是取穴主取神道、靈台;Ⅰ配取血海、三陰交、曲池、合谷。Ⅱ配局部病灶鱗屑厚成片者配合圍針療法。主穴用不鏽鋼絲製成直徑1.0mm、長0.5cm之圓利針,針尖不宜太銳。針前穴位常規消毒。患者取端坐姿勢,兩前臂交叉放於胸前,頭低下,兩肩下垂,使背部皮膚拉緊。醫者左手指固定進針點,右手指持針,進時針尖向下呈30°,由神道穴快速進人皮下,針尖沿皮下平刺達靈台穴,大約進針3.33cm時,患者有局部或雙臂沉、酸、麻、脹感為度,留針40min,留針期間針體不捻轉。配穴選用30號6.66cm毫針,配穴Ⅰ,取端坐位,穴位常規消毒,針刺手法平補、平瀉、得氣後留針20min;配穴Ⅱ,在癬塊四周大約2~3cm進針,針尖向癬區中心,呈15°斜刺,視病灶大小取4~8針,用瀉法,留針30~40min。通過臨床觀察總有效率為95%。其中痊癒60%,好轉20%,有效15%,無效5%。李氏等用克銀膏治療尋常型銀屑病258例,取得了一定療效;王氏用紫色膏封包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採用自體對照的方法觀察紫色膏封包療效。經統計學處理,表明紫色膏封包治療銀屑病,軟化皮損療效明顯優於單純用藥治療。閔氏等用中藥汽療治療尋常型銀屑病71例,方劑用「艾柏熏劑」,中藥汽療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有效率為56.34%。具有消除紅斑浸潤、祛屑止癢的功效,無明顯副作用姜氏等用硫化氫礦水加甘草全身浴治療銀屑病,王氏等用復方牛蒡子油外擦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褚氏用井穴刺血加灸療治療銀屑病30例,劉氏等耳背割治合針刺治療銀屑病,姜氏等用復方丹參靜滴加曲池穴封閉治療銀屑病,欒氏以中藥合針罐治療銀屑病,王氏等電針刺絡拔罐並穴位埋線治療牛皮癬296例等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3實驗研究劉曉明等對銀屑病患者分別用綜合治療(對照組)和在此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對比觀察臨床療效;同時研究黃芪煎劑和黃芪注射液對小鼠陰道上皮細胞增殖、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表達、鼠尾鱗片表皮分化內皮素-1水平的影響。結果顯示,治療組皮疹開始消退時間明顯提前,停葯後10例皮疹全部消退;對照組停止治療後僅2例皮疹全部消退。實驗顯示,黃芪煎劑、黃芪注射液和甲氨蝶呤均顯著抑制小鼠陰道上皮細胞有絲分裂和PCNA的表達,與生理鹽水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黃芪注射液此作用比黃芪煎劑更明顯,但均較甲氨蝶呤弱;黃芪注射液和甲氨蝶呤均可促進鼠尾鱗片表皮顆粒層的形成,但黃芪煎劑無此作用;黃芪煎劑。 【關鍵詞】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屬中醫「白」的範疇,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徵性皮損的慢性易於複發的炎症性皮膚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無較好的治療方法,特別是根治較為困難,本病的研究受到廣泛的重視,現將銀屑病的中醫藥治療新近況綜述如下。1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由外邪內侵,七情內傷,脾胃失和等因素致內外和邪、熱雍血絡所致。范氏[1]認為,銀屑病的病因病機為:(1)素體燥熱,又因外感邪毒,搏於肌膚,郁而化熱,而成血熱之證;(2)病久耗傷氣血,肌膚失養;(3)七情所傷,氣滯血瘀或久病成瘀,瘀血阻絡,肌膚失養;(4)飲食不節,濕熱內生蘊結肌膚;(5)熱蘊日久,化火炎膚。2臨床表現及分型   本病好發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有一定遺傳傾向。主要表現為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並且除紅斑、丘疹和鱗屑外,尚可有水皰、膿皰等皮損,以四肢伸面、頭皮和背部較多。根據銀屑病的臨床特徵,一般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病型及紅皮病型四種類型,以尋常型銀屑病最為常見。  中醫治療辨證治療吳氏將本病分為三型,(1)血熱型:治療以涼血清熱解毒為主,藥用生地、赤芍、丹皮、生槐花、板藍根、白鮮皮、白花蛇舌草15 g,白茅根、土茯苓各30 g,紫草、金銀花各10 g,甘草6 g;(2)血燥型:治宜養血活血潤燥為主,藥用生地、首烏、麥冬、丹參、白鮮皮各15 g,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雞血藤各30 g,當歸、紅花各10 g;(3)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軟堅為主,藥用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當歸、烏梢蛇各10 g,雞血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 g,白鮮皮、赤芍各15 g,丹參20 g,甘草6 g。共治療血熱型20例,血燥型9例,血瘀型13例,總有效率為93%。梁氏[3]運用養血潤燥、清熱利濕之劑治療。藥物組成:生地15 g,當歸10 g,牡丹皮10 g,紅花6 g,烏梢蛇15 g,丹參30 g,土茯苓30 g,白鮮皮15 g,金銀花15 g,連翹15 g,赤芍15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30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4個療程後進行療效判定。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時氏將本病分為三型,(1)血熱型,治宜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方用土槐飲加減:土茯苓30 g,槐花30 g,金銀花20 g,板藍根15 g,紫草10 g,白茅根30 g,生地30 g,赤白芍各15 g,白鮮皮30 g,丹皮15 g,丹參30 g。水煎服。(2)血燥型,治宜養血潤膚,健脾除濕。方用養血潤膚湯:生地30 g、赤白芍各15 g,丹皮10 g,丹參15 g,土茯苓30 g,白鮮皮30 g,石斛15 g,玉竹10 g,烏蛇10 g,草河車15 g,白花蛇舌草15 g。水煎服。(3)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除濕解毒。方用丹參30 g,赤白芍各15 g,三棱6 g,莪術6 g,丹皮15 g,生地30 g,川萆15 g,白鮮皮30 g,烏蛇10 g,鬼箭羽10 g,土茯苓30 g,板藍根15 g,白花蛇舌草15 g,甘草6 g。水煎服。療效顯著。王氏用白虎湯加減治療銀屑病40例,基本方:石膏、白芍、元參、雙花、白鮮皮、蒲公英各20 g,生地25 g,丹皮、知母、烏蛇各15 g,當歸、防風各12 g,柴胡、全蠍、甘草各9 g。加減:癥狀重者加蒲公英、白鮮皮各30 g,苦參15 g,黃柏、蒼朮各10 g;輕者則基本方減量。水煎日1劑,睡前2 h服用。連續用藥3~6個月。結果痊癒29例,有效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李氏等[6]總結何炳元教授辨治兒童銀屑病經驗,何教授結合銀屑病的病因病機及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將兒童銀屑病分為血熱、血燥、血瘀、血虛四型,並用銀翹湯加減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療效。張氏等將13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72例用自擬土茯苓湯,藥用:土茯苓30 g,生槐花30 g,生地30 g,白鮮皮15 g,忍冬藤15 g,蚤休15 g,紫草15 g,大青葉15 g,山豆根9 g,生甘草6 g。加減變化:心煩口渴加黃連、麥冬;大便秘結加大黃、火麻仁;紅斑面積大加重生地用量,酌加丹皮、白茅根。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連服20天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對照組64例口服復方青黛丸,主要成分:青黛、烏梅、蒲公英、紫草、白芷、丹參、白鮮皮、土茯苓、建曲、馬齒莧、山楂(焦)、五味子(酒)等。每次1袋(6 g),每日3次,20天為1療程,連用2個療程。兩組均外用2%苯海拉明乳膏(自製),每日2次,作為安慰劑。治療期間均不用其他相關性治療銀屑病的藥物。治療效果:治療組臨床治癒51例,顯效9例,有效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4.44%;對照組臨床治癒29例,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76.56%。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χ康氏用自擬消銀涼血飲治療銀屑病90例。方葯組成為:當歸、川芎、何首烏、芒硝各10 g,生地、赤芍、紫草、白鮮皮、白蒺藜、槐花各15 g,紅花9 g,甘草6 g,雞血藤30 g。濕盛者加薏苡仁15 g;癢重者加蟬蛻10 g。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10劑為1個療程,3個療程後判斷療效。治癒62例,顯效16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8%。   外治法陳氏觀察冰黃膚樂軟膏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將64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外用冰黃膚樂軟膏,每日2次,對照組外用5%硼酸油膏,每日2次。系統治療兩組相同,每日觀察記錄,每3周為1個療程,連續觀察2個療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7%,對照組為63%,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歐陽氏泛發性膿皰性銀屑病的論治體會,妥善處理皮損局部以皮洗Ⅰ號(桑白皮、地骨皮、白鮮皮、皮硝、大青葉各30 g,皂角刺15 g)煎液外洗,有很好的清潔、收斂、止癢作用;或用青黛散調麻油外塗皮損處,每日1~2次,對於去脫痂皮、保護皮損不受感染有積極的作用;後期鱗屑多,伴有瘙癢者,可用藥熏Ⅰ號(九里光、虎杖、苦參、白鮮皮、白及各30 g,紫蘇、香薷各15 g)煎液葯浴或熏蒸,具有良好的解毒除濕、疏風輕體的效果。謝氏[11]應用西雙版納製藥廠用龍舌蘭科植物龍血樹生產的血竭原料(含量98%以上),與95%醫用酒精配製成5%血竭酊,按2%比例加入淡酮作皮膚滲透劑。每次用溫水洗凈患處後用藥外塗,每日2~3次,療程為8周。結果痊癒率92.5%,總有效率達100%。  周氏等選用大椎、陶道、雙側肝俞、脾俞,先用三棱針點刺,然後拔罐,留罐5~10 min,起罐後放血0.3~0.5 ml,再取胸5~6、腰1~2二夾脊穴,電針20 min。隔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本病87例,治癒率81.7%,有效率100%。賈氏等[13]根據患者個體差異,給予清開靈20~50 ml加入生理鹽水300 ml,每日1次靜脈滴注,30天為1個療程,一般1~3個療程。治療71例,治癒52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0%。3.2中西醫結合治療楊氏等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對照組口服迪銀片,治療組在口服迪銀片的基礎上加皮膚病血毒丸,均連續服藥1個月,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治癒率分別為60.0%和23.3%,可見迪銀片配合中藥皮膚病血毒丸治療銀屑病,較單用迪銀片好。張氏等[15]中藥用苦參、狼毒、大青葉、板藍根,北豆根、生地黃、玄參各等份,共為細末,裝入膠囊,每粒重0.5 g,每次服5粒,每天3次,飯後服。西藥用恩林軟膏加凡士林(濃度為0.05%),每天外擦2次,1個月為1個療程。取得較好療效。范氏觀察中藥復方聯合胸腺因子D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療效。中藥組成:生地、土茯苓、紫草、白花蛇舌草、丹皮、虎杖、白鮮皮、雷公藤、赤芍、北豆根、露蜂房、草河車等。靜止期加澤蘭、丹參;進行期加水牛角、青黛。常規水煎2次,合併濾液500 ml,分2次口服。同時,胸腺因子D注射液(10 mg/支,福建金山藥業公司生產)每次1支,兒童減半,肌注,隔日1次。治療2個月後有一定療效。車氏等觀察迪銀片並二冬活血湯治療銀屑病的療效。治療方法:將7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口服迪銀片5片、每日2次,並服二冬活血湯:天冬、麥冬、玄參、當歸各15 g,雞血藤、生地、土茯苓、丹參各30 g,白鮮皮、青黛、桃仁各10 g。血熱明顯酌加生地、丹皮、黃芩;血瘀重者酌加三棱、莪術;癢甚者加威靈仙、桑枝等。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3次服。對照組30例僅口服迪銀片5片,每日2次。兩組均連服4周。治療期間兩組均不服用其他藥物。觀察表明,此法既保持了迪銀片起效快、療效高的優點,又較好地消除了迪銀片的副作用,因而適於臨床應用。龐曉文等採用甘利欣聯合山莨菪鹼治療靜止期尋常性銀屑病51例。將甘利欣注射液150~2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或50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後總結療效。甘利欣組27例中治癒7例,顯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8.89%。甘利欣聯合山莨菪鹼組24例中,2例出現瘙癢性皮疹而停葯,其餘22例中痊癒13例,顯效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45%。聯合組療效明顯優於單純甘利欣組。張氏等[15]分別採用PUVA和311 nm NB-UVB照射治療146例尋常性銀屑病患者,並以銀屑病面積和嚴重度指數(PASI)評價療效,分析照射劑量等對療效和複發的影響。結果表明NB-UVB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療效與PUVA相當,NB-UVB組患者的治療時間明顯短於PUVA組,不良反應較少。 痤瘡[何紹奇]痤瘡粉刺,多由脾胃濕熱挾痰血痰濁而成,好發於青春期男女,多發於面部,也有見於胸背及臀部者。其治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為主。我常用虎杖、白花蛇舌草為主葯,配以銀花、野菊花、丹參、黃芩、連翹、紫花地丁、白芷、赤芍、牡蠣、天花粉、僵蠶、生甘草。14付為一療程,可連用1~3個療程。輕者只用虎杖20g、白花蛇舌草30g。開水泡後代茶,大都可在1~2個療程內顯效,惟囊腫性、硬結性或形成竇道、瘢痕者需要更長時間治療,同時還須配合外治法。           血風瘡                                                   駱××,女,10歲。從一周歲開始即經常在身上亂抓,睡眠不安,幾乎每夜都需父母在身上搔抓半小時才能安然入睡,睡眠過程中仍見其手到處亂抓,有時因奇癢難忍而突然痛哭不止,不再入睡。稍長之後,見其經常訴說全身奇癢難忍,晝夜難於入睡。幾乎每夜入睡之前均需抓得血跡斑斑。為此曾經到處求醫診治,但一直效果不明顯。細察其所用藥物,除西藥外,中藥大都均為祛風除濕清熱之劑。細察其證,除上述者外,並見舌苔薄白,脈沉弦細。綜合脈證,思之:血屬陰,肝藏血,血虛燥熱生風,則夜間癢甚,以手搔抓而證減者泄其風也。治擬養血活血,涼血散風。處方:丹參15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薄荷3克。服藥6劑,其癢大減,且有時不抓亦可入睡。繼服上藥24劑,身癢消失,愈。某醫云:前代醫家反覆告誡說:癢為風,故癢當從風治。然前醫屢用祛風之劑不但不效,反見加重者何也?老師今僅用薄荷一味散風,且其量僅僅3克,祛風之力明顯不足,而其療效反著者何也?答曰;風者,有內、外之別。外風者,當疏散風邪,如桂枝、麻黃、消風等湯方者可也。內風者,尤當治內風之因,若血中燥熱面生風者,當養血活血涼血,此即所謂養血祛風,冶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意。反之,血中燥熱者,不去養血、活血、涼血;但去散風以傷血,必使燥甚而風生,諸證加劇。該醫再問:疥瘡、皮炎夜間奇癢者可用養血涼血活血法治癒,它病如此者亦可用此方乎?答曰:可以。例如:患者耿××,女,成。全身皮疹瘙癢十幾年。某院診為慢性濕疹。先用西藥治療數年不效,後又請某中醫以中藥祛風除濕清熱治療3年仍不效。不得已,又用中、西藥聯合治療半年,其證更劇。邀余治療。細審其證:全身滿布皮疹,小者如針尖,大者如高梁,奇癢難忍,夜間尤甚,有時非抓至出血不能減輕癥狀,舌苔白,脈沉細。綜合脈證,診為濕邪久久不解,人於血絡,久損陰血所致。治以養血活血涼血。處用方:丹參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兄,銀花10克,連翹10克,薄荷3克。服藥4劑,其癢即減。繼服10劑,諸證消失,愈。該醫又問:皮炎之用養血活血,涼血解毒尚且可以理解,今濕疹之用清熱除濕散風不效,而用養血活血涼血反效者,吾不得而解也?答曰:《素問?至真要大論》說:「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今本病已由氣分人於血分,且夫見有血中燥熱,故治氣分之濕熱不效,治血分反愈也。又問:辨證之法何如?答曰:《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言不入臟者宜從一日分為四時辨之,人於五臟者宜從臟氣之所不勝時者甚辨之。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時之氣使然。黃帝曰:願聞四時之氣。岐伯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人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人臟,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朱進中先生經驗]                                                                白疕風例一張××,男,31歲。初診日期1970年5月31日。周身泛發皮疹鱗屑已三年。近二月來又加重。三年來全身遍見紅斑和銀白色鱗屑,曾在外地醫院治療,未見療效。二月來皮疹明顯增多,瘙癢難忍。檢查:頭皮、手臂、雙下肢播散性大片皮損,呈對稱性分布,浸潤肥厚,基底暗紅色,覆蓋鱗屑。在軀幹、前臂等處,可見大批點滴狀紅色皮疹,上有輕度鱗屑。脈弦滑,舌質紫紅,苔薄白。辨證:風熱郁久,化火傷營,復受外風(中醫診斷:白疕風,西醫診斷:銀屑病)。治法:涼血清熱,活血祛風。方葯:生地30克生槐花30克當歸15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紫草30克桃仁9克紅花9克荊芥9克防一4ol一風6克蟬衣6克水煎服。6月5日(二診):服5劑後,部分皮損已明顯消退,癢感亦顯著減輕,未見新起皮疹。囑服前方10劑。1970年8月隨訪:未見複發。(《朱仁康臨床經驗集》)例二包××,女,52歲。住院號:29458。尋常型銀屑病,十八年來反覆發作,初冬重、夏輕,以後皮損夏季也不消退,曾經多方治療,效果均不明顯。於1972年2月住院,全身遍發紅斑,先服涼血清熱解毒之劑。生地18克赤芍12克丹皮9克草河車15克蒲公英30克山豆根9克紫草12克仙靈脾、補骨脂、菝葜各30克生甘草9克三周後皮損變平,瘙癢減輕。苔薄、舌體胖,脈濡。前方去草河車、山豆根,加補肝腎之肉蓯蓉、菟絲子、白蒺藜各15克。又服一月:皮損幾乎全退,僅留少數損害。苔薄舌紅,脈濡細。擬養陰清熱,調補肝腎兼顧。生地30克肥玉竹、小胡麻各12克菝葜30克紫草9克蛇舌草30克補骨脂12克肉蓯蓉9克鎖陽12克加服外科蟾酥丸5粒,每日之次,以鞏固疔效。《顧伯華《外科經驗選》)【評按】白疕風或稱松皮癬,西醫名為銀屑病,亦即牛皮癬。中醫認為系由風邪客於皮膚,血燥不能營養所致。其症皮損狀如松皮,或形如疹疥,搔起白皮,纏綿難愈。例一風熱郁久、化火傷營,近二月來加重,為復受外風新邪之徵。患者症現血熱瘀滯,治療除重用涼血清熱,兼用活血化瘀之葯外,以其有外風,故佐用疏風清熱之品,審因察病,至為精細,立方頗周到熨貼。例二病已十八年,求診時因全身遍發紅斑,血熱毒盛是其主要矛盾,故先治以涼血清熱解毒,此為基本治法,因患者兼有肝腎不足,複診時兼補肝腎,後又參入養陰清熱法。案中方葯加減變化,縝密合拍。蟾酥丸(《外科正宗》方)原為治療疔癰名方,此處用以配合治頑癬,亦屬經驗用方。
推薦閱讀:

方葯傳真:神經性皮炎與銀屑病(附方葯)
銀屑病中醫辨證治療大全
銀屑病治療康復的31個問題,趙邑主任給出詳盡解答!
怎樣減少銀屑病複發?
銀屑病(牛皮癬)患者,有這些情況不要進行光療!

TAG:銀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