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國家工業化戰略

沒有獨立的國家工業, 就沒有國家的獨立!要目(一)國家工業體系的基本特點(二)國家工業體系的主要內容(三)國家工業化的道路(四)國家工業化的綜合平衡(五)國家工業化的內外關係我們黨在毛澤東領導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實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的歷史任務。這個中國歷史上社會生產力劃時代的偉大變革,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輝煌業績。它的影響極其深遠,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因此,學習和研究毛澤東國家工業化戰略是非常必要的,是很有意義的。毛澤東國家工業化戰略,同他的政治戰略、軍事戰略、文化戰略和外交戰略一樣,是科學的、周密的和深刻的;實踐證明,也是成功的。這個戰略,是系統的,極為豐富。它包括國家工業化戰略的主要根據、基本內容、方針政策、實施計劃和歷史意義等。這幾個方面,構成了毛澤東國家工業化戰略。而這篇論文,因篇幅所限,著重研究毛澤東國家工業化戰略的基本內容,供同志們研究參考。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毛澤東就提出,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是建立近代工業社會。 後來在全國解放前夕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報告又提出,建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問題。 在全國解放後,毛澤東在《對中共八大政治報告稿的批語和修改》中說,國家工業化的任務,根據我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情況,要求我們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我們這樣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里開展大規模的國家工業化建設,必然會遇到許多極為複雜的問題,而且任務也是非常艱巨的。要完成這樣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首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解決一些重大而複雜的戰略問題。然後,才能在這個基礎上解決具體政策和實施計劃問題。毛澤東正是根據革命實踐提出的這些要求,不僅提出了國家工業化的任務,同時也科學地論述了國家工業化體系的特點、內容和工業化的道路以及綜合平衡和內外關係等重大戰略問題。總之,毛澤東是從分析國際國內的階級關係和社會條件這個基本事實出發,提出和解決這些全局性問題的。(一)國家工業體系的基本特點毛澤東明確指出,獨立性和完整性,是我國工業體系的兩個特點。 這兩大特點,是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工業體系的共同本質。獨立性,這是就對外關係說的。就是說,不能依附外國,不能受制於人,更不能成為外國的殖民地。歷史表明,沒有獨立的國家工業體系,就沒有國家的獨立,也難以保證國家主權的完整。尤其是在帝國主義存在以及他們主導國際秩序的情況下,更是這樣。國家工業體系的獨立性,是國家獨立和國家主權完整的經濟基礎。獨立性是建設國家工業體系的第一個前提條件。而要有這樣的獨立性,對內要求必然是要有完整性。只有建設完整的工業體系,才能保持工業體系的獨立性。完整性,是建設我國工業體系的第二個前提條件。獨立性和完整性,它們之間有區別,又有聯繫,構成了國家工業體系的基本特點。這個基本特點,反映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客觀性質和本質要求。因此,獨立的和完整的國家工業體系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穩定的物質基礎。(二)國家工業體系的主要內容獨立性和完整性,這兩大特點要求和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國家工業體系的主要內容。根據毛澤東的有關論述,國家工業體系的主要內容有如下幾點:第一,工業門類齊備,產業結構完善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也就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國民經濟技術改造,是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而發展對外經濟關係,是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和國民經濟技術改造的必要條件。因此,建設獨立和完整的國家工業體系的頭一條要求,必然是工業部門齊備和產業結構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對內能夠依靠它滿足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和國民經濟技術改造的需要,對外也可以在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發展充分有效的國際合作,並且只要有可能,就發展同世界上任何願意和我們往來的國家的通商貿易關係。 可見,工業部門齊備和產業結構完善是國家工業體系的基礎。第二,工業布局合理建設國家工業體系,是全國範圍內的任務。因此,工業布局要合理,以平衡工業在各地區的發展,也是建立國家工業體系的重要內容。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說,只有按照統一的計劃協調地安排自己的生產力的那種社會,才能允許工業按照最適合於它自己的發展和其他生產要素的保持或發展的原則分布於全國。 工業在全國各地的合理布局,不僅能夠有效地利用各地的資源,有利於全國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綜合利用,也是保障國家統一和國家安全的經濟基礎。而這個問題,在我國主要是要正確處理沿海工業與內地工業的關係問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中第二個關係,就是講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他說,舊中國,工業的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內地。這是歷史形成的一種不合理的狀況,沿海的工業基地必須充分利用,但是,為了平衡工業發展的布局,內地工業必須大力發展。他說,好好地利用和發展沿海的工業老底子,可以使我們更有力量來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 毛澤東的這些論述,是我們黨處理和解決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的指導方針。與工業布局問題相聯繫的,還有經濟協作和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經濟區問題。一九五七年十二月,毛澤東說,要把協作、聯省辦法,逐步過渡到經濟中心,是否考慮過去的大區,以一個大城市為中心,結合周圍省市考慮通盤的協作規劃。如以瀋陽為中心的東北地區;以西安、蘭州為中心的西北地區;以天津為中心的華北地區;以武漢為中心的中南地區;以廣州為中心的華南地區;以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等協作區域。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經濟區。第二年六月一日,中共中央決定,將全國劃分為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等七個協作區。每個協作區都成立協作區委員會,作為領導機構。協作區委員會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第一書記和其他必要人員組成,下設經濟計劃辦公廳,作為它的辦事機構,並接受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國家經濟委員會的指導。 各協作區有事要開會,每年至少開四次。第三,建設國防工業,發展尖端科學技術在全國解放不久,毛澤東就提出,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國防建設的方針。我們國家根據毛澤東這個方針,從開始建設就全面安排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後來,毛澤東又提出發展尖端科學技術。這些,都是國家安全的保障,也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和順利進行經濟建設的必要條件。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中的第三個關係,就是講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他說,國防不可不有。我們的國防工業正在建立。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國防建設才能有更大的進步。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就不但會有很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可能有自己的原子彈。我們一定要加強國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這是戰略方針的問題。那麼,如何發展國防工業呢?1956年,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講話》中指出,國防工業在生產上要注意軍民兩用,注意學會軍用和民用兩套生產技術,要有兩套設備,平時為民用,一旦有事,就可能把民用生產轉為軍用生產。毛澤東提出的這些「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思想,是我們指導國防工業的唯一正確的指導方針。第四,大力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毛澤東非常重視現代科學技術和技術革命,改造和裝備國家工業體系。一九五五年三月,他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說,我們進入了這樣一個時期,就是我們現在所從事的、所思考的、所鑽研的,是鑽研社會主義工業化,鑽研社會主義改造,鑽研現代化的國防,並且開始要鑽研原子能這樣的歷史的新時期。 第二年,毛澤東向全國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一九五八年初,他提出,從今年起,要在繼續完成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同時,把黨的工作的著重點放到技術革命上去。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全黨的注意。注意力轉移到技術方面,又可能忽視政治,因此,必須注意把政治和技術結合起來。後來,毛澤東說,技術革命指歷史上重大技術改革,例如蒸汽機代替手工,後來又發明電力,現在又發明了原子彈之類。又說,一般的小的技術改進,可以叫做技術革新;而在技術上帶根本性的、有廣泛影響的大變化,叫做技術革命。毛澤東說,所謂建設,也是技術革命。提出技術革命,就是要大家學技術,學科學。因此,他號召全黨,我們一定要鼓一把勁,一定要學習並且完成這個歷史賦予我們的偉大的技術革命任務。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日,毛澤東在聽取科學技術十年規劃彙報時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他說,要打科學技術這一仗,不打這一仗,生產力無法提高。怎麼辦呢?必須打破常規,儘快地廣泛地採用先進技術。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毛澤東指出,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我們所說的大躍進,就是這個意思。難道這是做不到的嗎?是吹牛皮,放大炮嗎?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們的歷史就可以知道了。我們不是在我們的國家裡把貌似強大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從基本上打倒了嗎?我們不是從一窮二白的基地上經過十五年的努力,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也達到了可觀的水平嗎?我們不是也爆炸了一顆原子彈嗎?過去西方人加給我們的所謂東方病夫的稱號,現在不是拋掉了么?為什麼西方資產階級能夠做到的事,東方無產階級就不能夠做到呢?中國大革命家,我們的先輩孫中山先生,在世紀初就說過,中國將要出現一個大躍進。他的這種預見,必將在幾十年的時間實現。這是一種必然趨勢,是任何反動勢力所阻擋不了的。以上幾個方面,是國家工業化密切相關的四項任務,構成國家工業體系的主要內容。這四項任務,反映了國家工業體系的獨立性和完整性的客觀要求。(三)國家工業化的道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比如英、美和日本等,幾乎都是從輕工業(主要是紡織工業)開始的。毛澤東說,資本主義長期著重發展輕工業。 他們從輕工業開始逐步轉到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的過程,是比較漫長的,大約經歷了一百年到二百年的時間。而蘇聯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工業化則相反,是從重工業開始的。這樣做的好處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能夠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有計劃地協調地大規模開展經濟建設,用幾十年時間,就可以完成國家的工業化任務。在帝國主義存在的條件下,只有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國家工業化,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存在和鞏固;否則,是極其危險的。在這裡,速度問題對於社會主義國家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歷史表明,在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如何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是帶根本性的戰略方針問題,也是國家工業化的道路問題。毛澤東在《十大關係》講話中頭一個關係,就是講的這個問題。蘇聯在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中,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因而市場上的貨物不夠,貨幣不穩定。鑒於蘇聯的經驗教訓,毛澤東明確指出,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是,決不可以因此而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麼重工業?所以,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必須處理好。他說,我們現在發展重工業可以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種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從長遠觀點來看,後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於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它發展的基礎更加鞏固。(四)國家工業化的綜合平衡社會主義國家工業體系,決不是孤立的,而是涉及到它的內部和外部的複雜的部門間的比例關係。毛澤東說,經濟工作很複雜,互為因果,搞不好有連鎖反應。正確地認識和處理這些比例關係,保持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是建設國家工業體系的必要條件。毛澤東多次強調,必須搞好國民經濟綜合平衡。他說,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平衡是個根本問題。又說,沒有全國的平衡,就會天下大亂。所以,還要全國的平衡,沒有平衡,沒有調劑,我們全國的大工業,全國的工業化就搞不起來。因此,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和系統地論述了國民經濟綜合平衡問題:第一,綜合平衡的理論基礎。毛澤東說,平衡和不平衡這個矛盾的兩個側面,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國民經濟的平衡是通過危機達到的。社會主義社會裡,有可能經過計劃不定期實現平衡。社會主義公有制,可以有計劃地組織經濟,所以就有可能自覺地掌握和利用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這個客觀規律,以造成許多相對的平衡。又說,要經常保持比例,就是由於經常出現不平衡。因為不成比例了,才提出按比例的任務。平衡了又不平衡,按比例又不按比例,這種矛盾是經常的、永遠存在。還說,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不按比例、不平衡的情況,要求我們按比例和綜合平衡。第二,綜合平衡的內容。毛澤東說,有三種平衡;農業內部農、林、牧、副、漁的平衡;工業內部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平衡;工業和農業的平衡。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關係是在這些基礎上的綜合平衡。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比例關係,是國民經濟中最根本的比例關係。因此,只有正確處理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比例關係,整個國民經濟才能協調和正常地發展。第三,綜合平衡的方法。毛澤東說,過去是重、輕、農,這個次序要反一下。要把農、輕、重關係研究一下。過去搞十大關係,就是兩條腿走路,多快好省也是兩條腿,現在可以說是沒有執行,或者說沒有很好地執行。過去是重、輕、農、商、交,現在強調把農業搞好,次序是農、輕、重、交、商。後來,毛澤東又說,制定計劃的方法,過去基本上是學蘇聯的,比較容易做。先定下來多少綱,然後根據這些再增加多少城市人口,多少生活福利,是搖計算機的辦法。鋼的產量一變少,別的一律跟著削減。這種方法是一種不合乎實際的方法。他說,要改變計劃方法,這是一個革命。學習上了蘇聯的方法以後,成了習慣勢力,似乎很難改變。又說,這幾年,我們摸索出來了一些方法。我們的方針是: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按著這個方針,制定計劃時先看可能生產多少糧食,再看需要多少化肥、農藥、鋼鐵……。他還說,年成,如何計劃?五年中,按一豐、二平、二欠來定。這樣比較切實可靠。先確定,在這樣能夠生產多少糧食、棉花和其他經濟作物的基礎上,可能搞多少工業。如果年成好些,那就更好。第四,綜合平衡的原則:1、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毛澤東說,計劃不能只靠加、減、乘、除,計算出來了,各部門、各地區,就分數字、爭人、爭錢、打官司……要有全面觀點,不是根據哪個地區自己的願望,而是根據客觀存在,事物本身的規律,來安排計劃。他又說,天下一本賬,不要搞兩本賬,不要層層加碼。總之,要實事求是,使一切從實際出發。他還說,要量力而行。只能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要從我們這些人的壽命來考慮事情,要按客觀規律辦事。2、充分可靠,留有餘地。毛澤東說,計劃要充分可靠,不是普通可靠。要做到充分可靠是不容易的。 又說,要留有餘地。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建設也是有客觀規律的。搞多了不行。3、全面規劃,保證重點。毛澤東說,訂計劃時要有重點,不可在同一時間內百廢俱興。 要保證重點建設,又要照顧人民生活。4、勿求大、多、全。毛澤東說,不能貪大、貪多、貪全。又說,搞經濟建設越搞越急,行么?要少而精,集中力量打殲滅戰。5、要有長計劃,又要有短計劃。毛澤東把國民經濟計劃分為三種形式;長期計劃(十年以上)、中期計劃(五年計劃)和短期計劃(年度計劃)。這三種計劃,構成了社會主義國民經濟計劃體系。毛澤東說,長遠計劃的用處,是有一個長遠的目標,使人們的眼光不被限制在眼前走的一步。這種計劃只是一個大的方向,還要用每一個五年計劃和每一年的年度計划去加以具體化。由於幾個年度計劃的實行,遠景計劃會要一再加以修改的。第五,綜合平衡的要求。實現比例、速度和效益的統一,是綜合平衡的基本實踐要求。毛澤東說,計劃工作的任務,是要經常保持比例。他說,社會主義建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速度問題,一個是質量問題。毛澤東提出,要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又說,我們講的是實事求是的合乎實際的多、快、好、省,不是主觀主義的多、快、好、省。我們總是儘可能爭取多一點,爭取快一點,只是反對主觀主義的所謂多、快。他還說,本來,好,省是限制多、快的。好者,就是質量好;省者,就是少用錢;多者,就是多辦事;快者,也是多辦事。這個口號本身就是限制了它自己,因為有好、省,既要質量好,又要少用錢,那個不切實際的多,不切實際的快,就不可能了。 毛澤東這些論述,反映了社會主義經濟有計劃發展的客觀要求。而綜合平衡,就是要求做到比例,速度和效益的統一。第六,綜合平衡的方針。在我們這樣的國家裡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國家工業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又發展又困難的矛盾。毛澤東說,任何矛盾不但應當解決,也是完全可以解決的。我國的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他說,我們作計劃、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們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有些人忘記了,似乎人越少越好,圈子緊縮得越小越好。抱有這種小圈子主義的人們,對於這樣一種思想是抵觸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並且儘可能地將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偉大的事業服務。我希望這些人擴大眼界,真正承認我國有六億人口,承認這是一個客觀存在,這是我們的本錢。我國人多,是好事,當然也有困難。無論什麼問題,都要從對全體人民的統籌兼顧這個觀點出發,就當時當地的實際可能條件,同各方面的人協商,作出適當安排。決不可以嫌人多,嫌人落後,嫌事情麻煩難辦,推出了事。第七,綜合平衡的複雜性。毛澤東說,我們應當告訴幹部,告訴群眾:有進有退,主要是為了進,但不是直線前進,而是波浪式前進。雖然有下馬,總是上馬的時候多。進還是退,上馬還是下馬,都要按照辯證法。世界上,上馬和下馬,進和退,總是有的。我們的各級黨委,各部,各級政府,是促進呢?還是促退呢?根本是促進的。社會總是前進的,前進是總的趨勢,發展是總的趨勢。(五)國家工業化的內外關係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不僅涉及國內經濟比例關係和政治關係,而且必然涉及到極為複雜的國際範圍的經濟關係和政治關係。在當今世界,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各國間有比較多的經濟交往,是必然的趨勢。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建設,必須發展對外貿易關係,而這就必然涉及到國家如何處理內外經濟關係問題。這個問題,說到底是自力更生為主還是依賴外援為主?決不能忽視這個問題,它關係到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成敗問題。毛澤東在《對中共八大政治報告稿的批語和修改》中明確指出,中國的革命和中國的建設,都是依靠發揮中國人民的力量為主,以爭取外援為輔,這一點也要弄清楚。那種喪失信心,以為自己什麼也不行,決定中國命運的不是中國人自己,因而一切依賴外國的援助,這種思想是完全錯誤的。但是我們在肯定這一點之後,又必須肯定另一點,即應當爭取外國援助。如果不肯定這一點,那也是完全錯誤的。後來,他又說,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戒,這就是我們的路線。經濟戰線上如此,軍事戰線上也完全應當如此。毛澤東這些論述,是我們黨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內外經濟關係的戰略方針。革命實踐和歷史事實證明,毛澤東的這條路線方針是正確的,也是成功的。在帝國主義存在和少數幾個大國壟斷資產階級主導國際秩序的條件下,一切依賴外國,否定自力更生為主,是錯誤的和危險的。一般的原材料、設備和技術以及其它商品,是可以通過國際貿易互通有無的。然而,也必須看到,關鍵的原材料、設備和技術,尤其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國防工業和尖端科學技術,帝國主義及其附屬國一直是對我國實行封銷和禁運政策。直到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外交孤立和經濟封鎖被打破後,在這些方面也仍然是如此的。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在這樣的問題上任何幻想都是不現實的,也是危險的。因此,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做好國際合作,別無他路。以上五個方面,構成了毛澤東國家工業化戰略的基本內容。這些內容,是我們黨指導我國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實踐的基本理論和戰略方針。國家工業化戰略,是毛澤東在總結我國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提出和完善起來的,同時也參考了蘇聯的經驗教訓。因此,這個國家工業化戰略,必然反映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毛澤東說,蘇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以後,大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百分之七十,就宣布實現了工業化。根據統計,我國一九五八年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百分之六十六點六;一九五九年計劃完成後,估計一定會超過百分之七十。即使這樣,我們還可以不宣布實現工業化。我們還有五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如果現在就宣布實現了工業化,不僅不能確切地反映我國經濟的實際情況,而且可能由此產生鬆勁情緒。又說,長時期內,我們這個國家應該叫做工農業國家。即使鋼有了一億多噸,也還是這樣。在這裡,有必要說明:實現國家工業化,是毛澤東經濟戰略的第一步,是起點和基礎;還有第二步,實現國家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第三步,在經濟上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第四步,建成社會主義;第五步,向共產主義過渡。這樣五個步驟,構成了毛澤東社會主義經濟戰略。它的特點,是不斷革命論和革命階段論的統一。可以說,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比較完整地提出和系統地論述了無產階級從奪取政權開始,到向共產主義過渡這樣較長歷史階段的經濟戰略和發展道路。毫無疑問,這個戰略和道路,一方面有中國特點;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這個歷史階段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因此,毛澤東的經濟戰略和發展道路,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雄才大略和艱苦奮鬥的革命風格。作者:鐵鎖鐐銬
推薦閱讀:

當兒子划了別人的寶馬—看看美國家長和車主是如何處理的
2015大閱兵是否震懾住了其他國家?
通州威武!副中心建設已上升到區域乃至國家戰略層面!
此人臨死前一句遺言,直接滅了一個國家,還讓一個民族從地球消失
富裕國家為何要吸引更多移民

TAG:國家 | 工業 | 戰略 | 工業化 | 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