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語文課件:古詩歌鑒賞篇

這兩年高考,古詩文閱讀成為眾多考生的短板,得分率都低於0.60,就拿2015年北京高考來講: 文言文閱讀分值為24分,得分率為0.54 古代詩歌閱讀分值為18分,得分率為0.58 其中重要的因素: 1.古詩文閱讀部分本身就是難點,相對於考生來講。 2.命題方式的改變,文言文部分和考生課內的內容結合起來(考查學生在平時備考中的「習得」),古詩歌也逐漸重視延伸拓展,試題更加展現了「能力要求」。 為此,考生本來覺得這部分就是難點,對該部分內容不自信,再加上命題題型進行了調整,不自信加上不適應,這樣一來,要想得高分,難度很大。 本文,對古詩歌鑒賞部分進行精講,希望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近三年北京卷古詩歌考查方向總結: 2013年,考查《古風(其十)》,李白 2014年,考查《奉陪鄭駙馬韋曲》,杜甫 2015年,考查《醉翁操》,蘇軾 顯然是名家,非名篇。 那麼對於考生來講,還是有必要清楚,古詩名家的不同特點,特別是對「人研究的能力」,因為現在高考,不僅對考生智力進行直接考查,還更加註重對考生情商的考查,怎樣分析語言背後的作者心理感受。一味的靠模式化,很難適應現代化高考的需要。 1.以上名家在詩歌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總結: 李白: 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又一位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造就了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最高峰。其詩歌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其人格魅力和詩歌創作都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杜甫: 是我國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被後人稱為「詩聖」。杜甫是「 站在唐代文學輝煌巔峰」 的不朽詩人,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蘇軾: 在古文方面,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詞的方面,他提出詞「自成一家」的理論,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豐富了詞的內涵,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2.以上名家詩歌特點總結: 李白: 李白的詩歌總體風格豪放俊逸,氣勢磅礴。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浪漫主義精神。

A 形式靈活,自由奔放:李白的詩歌作品中,大部分是樂府和歌行。這兩種體式,字數靈活,不受詩歌格律的束縛,能夠比較自由的表達詩人深刻的思想、奔放的情感和豐富的想像。

B 想像豐富,構思奇絕:李白善於運用大膽的誇張與新奇的比喻創造新奇鮮明的藝術形象,想像豐富奇特,變幻莫測。然間的事物、天上的星辰、神話傳說。、自然景觀、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馳騁想像的媒介。

C 清新自然,明白曉暢:李白詩歌的語言風格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他一方面吸收樂府、民謠的優點,另一方面又廣泛汲取前代文人詩歌的精華,形成通俗而又精鍊、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麗的風格,語言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轉的特色,語近情遙,意味豐富。

杜甫:

A題材:內容廣泛,富時代性。杜甫的詩歌取材於政洽興亡、社會動亂、戰事徭役、百姓疾苦等,善於描寫當時的歷史實況,反映唐代由盛轉衰的景象,故有「詩史」之稱。

B思想: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杜甫的思想是儒家思想,洋溢著仁民愛物的、情懷和濃烈的愛國主義色彩。他善用理智去仔細觀察人生社會的實況,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會人民的苦樂有強烈的政治意識,繼承並發揚了《詩經》、漢樂府民歌及建安文學的寫實精神。

C體裁:眾體兼善,無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詩體表達不同的內容,敘事多用較少格律限制、便於鋪敘描寫的古詩體,抒情則多用近體詩(律詩和絕句)其律詩技巧純熟,格律嚴謹,語言精練,為歷代典範之作。他又開創「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民生疾苦。

D風格:沉鬱頓挫,風格多樣。杜詩的總體風格是沉鬱頓挫,但又豐富多彩,或雄渾奔放,或清新細膩,或沉鬱悲涼,或辭藻富麗,或平易質樸,或通俗自然。憂鬱悲壯的藝術境界、嚴謹的格律和鏗鏘的音韻,是形成這一風格的主要因素。

蘇軾

蘇軾對社會現實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的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

A 以文為詩,理趣取勝:蘇軾將自有奔放的風格和縝密的觀察、細緻表現巧妙結合,文理自然而又小中見大,在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皆是理趣。

B才華縱橫,運思巧妙:蘇軾以才氣為詩,揮灑自如,一瀉千里,取得一種超妙入神的風韻。

C意境深妙,景、情、事、理交融:蘇軾注重用心靈去感受自然,致力於心與物、意與物、主體與客體的融合,創造了獨特的意境。

在詞方面,蘇軾打破傳統觀念,大大拓展了詞的題材,開創了豪放、大氣、清新的新局面。

A 題材廣泛,無所不包:蘇詞大力描繪了日常交際、閑居讀書及躬耕、涉獵、遊覽等生活場景,既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又充分抒寫了豪邁奔放的個人性格及樂觀處事的生活態度。

B以詩為詞,表現豐富:他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豐富和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①使用詞序,既交代詞的寫作時地和創作緣起,又豐富和深化了詞的審美內涵;②大量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述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為此,高考中,通過對詩(詞、曲)人所展現的語言,分析語言背後的內容,心情、目的、因素、性格等等元素,那麼這個過程中,無疑要求了考生對詩歌鑒賞的背後,務必要對詩人進行研究。

二、從語言到人的研究,是解題的重要元素。

語文講人文素養,人文情懷,要求我們必須要最大限度的、更加全面、科學理性的分析人,人的心靈、情感、人性等等都是我們分析和研究的目標,或者說面對新高考,也是必備的條件。

人性。

去年西城2模作文《留住該留住的》,也許大家寫過。但是有一些人永遠也不能把這篇文章寫好,為什麼?周國平在《往事》一文中直接了當的指出:

「人分兩種,一種人有往事,另一種人沒有。

有往事的人愛生命,對時光流逝無比痛惜,因而懷著一種特別的愛意,把自己經歷的一切珍藏在心靈的穀倉里。

沒有往事的人,對時光流逝毫不在乎,這種麻木使他輕慢萬物,凡經歷的一切如過眼煙雲,什麼也留不下,他根本就沒有想到留下。他只是貌似在看、在聽、在生活罷了,實際上早已是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

大家看看,哪種人能寫好這樣的文章呢?

馮友蘭把人分成人的境界,分成四個層次,分別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把人分成兩個層次:

(1)生存狀態。

生存狀態的人,在人性以及表現上,偏激、浮躁、在乎表面現象、形式化、功利化、空虛、糾結、容易錯過、沒有更高的判斷能力、焦慮、孤寂冷清等等。

(2)生活狀態。

生活狀態的人,在人性以及表現上,靜心、品位、做最好的自己、把握、珍惜、擁有、創造、奇蹟、愛生活、對生命敬畏與尊重等等。

現實中,寫散文的人多數都處於生活狀態,而讀散文的人多數都處於生存狀態。

那麼對於古詩歌鑒賞,同樣要對作者進行研究,用生命的尺度來衡量,他們是人,也有心靈、追求、自己的性格。

我們這裡來研究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杜甫(712——770)。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三十五歲之前:他的讀書和壯遊時期,經濟狀況比較好,是一生中最快意的時期,《望岳》就是這一時期所作。

從三十五到四十四歲:他十年困守長安,這是安史之亂醞釀時期,他實現不了「致君堯舜上」的抱負,而且開始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甚至經常挨餓受凍。生活折磨了他,也成就了他,《兵車行》、《赴奉先詠懷》等就是這一時期所作,困守的結果,使他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

從四十五歲到四十八歲:安史之亂時期,歷經艱辛和民眾一起逃難,「生還今日事,問道暫時人」,「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充分說明了他當時的境遇。《春望》、《羌村》、「三吏三別」一系列的文章充分說明這段時期他的境遇。

從四十九歲到五十八歲:最後漂泊到了成都,開始他最後一期的「漂泊西南」的生活,十一年中,過著「生涯似眾人」的日子,在他逝世的那一年,還因為戰亂挨了五天的饑寒。在四川漂泊了八年多,接著在湖南湖北漂泊,770年冬,死在一艘破船上,813年後代才來把靈柩運回老家。

那麼我們隨便看他的一首詩《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城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註解:764年秋,杜甫作為節度使幕僚的參謀,每天加班,他住在城外浣花溪,下班後有時候不便回家,只好在府內留宿。

大家有了以上的背景知識,賞析古詩歌的邏輯就自然有了:

一看心情:作者寫這首詩歌的時候,心情怎樣,例如南宋的一位詩人(時代背景,國破家愁),他在外做一個小官,又是恰逢過年,好久沒有收到家裡的音訊,那麼他們的心情會怎樣?正常情況下,自然就不是很好,國破家愁、壯志難酬、鄉愁、景愁等等,通過什麼樣的語言展現出來?

二看目的:任何語言背後都有一定的目的,送別、感嘆、讚美、、、這些語言的特色是什麼?

三看寫法:文章的切入點是什麼?空間、時間順序,還是襯托(例如以樂景襯托哀情)、通過事件、景物描寫過渡等等?

四看語言:語言的特色,這些好歸納。

五看特色:例如,簡練傳神等

六看思想:文章體現作者怎樣的態度,對生活、人生、社會、理想等抒發了哪些感慨。

七看影響:文章有哪些「與眾不同點」,這些有哪些新的特色,併產生了哪些影響?

八看得分:既然是考試,不能不去研究得分,準確的答題,還是必要,用什麼樣的語言,分值分布特點,這些在考前這段時間,依然要過一遍。

三、舉例說明:

《南湖早春》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鵬語未成。不知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註: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描畫出了春天西子湖的景緻,廣為人所傳誦。他早在江州(今江西九江時所作的《南湖早春》,也活現出了早春鄱陽湖的風采,人們卻知之甚少。

賞析:

一看心情:

此詩作於詩人謫居江州時,在此之前不久,詩人剛經歷過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與挫折。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謀殺,忠直的白居易憤而上疏,請求朝廷緝捕兇手,洗血國恥,反被政敵誣為越職言事,於是年秋被遠貶江州,現在冬去春回,創傷漸復,江南春色讓他感到驚喜、欣慰。可心頭的陰雲畢竟還未散盡,不能奮飛的白雁,學語未成的黃鵬,莫不帶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們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遠離京城的謫居之地見到春歸,詩人的情感是複雜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難以將原先心頭積存的愁苦完全擺脫。總觀全詩,詩人對江南春色是由衷喜愛,掩飾不住的,他雖自嘆「年年衰病減心情」,可隨著春光轉濃加深,心情想也會日益開朗起來。

二看目的:

這首《南湖早春》,適可見出他詩歌創作的功力與匠心。詩人切入詩題選取了雨後初晴這一獨特角度,簡潔明快,起筆便向人描繪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畫卷:暖風吹回,雲彩散開,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陽的返光回射湖邊一切顯得溫暖而又明亮,詩人的心情也隱含其中。

三看寫法:

這首《南湖早春》,適可見出他詩歌創作的功力與匠心。詩人切入詩題選取了雨後初晴這一獨特角度,簡潔明快,起筆便向人描繪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畫卷:暖風吹回,雲彩散開,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陽的返光回射湖邊一切顯得溫暖而又明亮,詩人的心情也隱含其中。首聯兩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畫它們的特徵可謂一語傳神。輕捷地將詩境展開之後,詩人便妙筆點染湖上景物。山杏初發,詩人以「亂點」見其自然情致,蘋葉新生,詩人用「平鋪」示其生長情景,各極其趣「亂點」、「平鋪」亦都使原本靜止的事物有了動感,讓人彷彿看到春天不斷生長的力量。說黃鵬「語未成」尚屬常見,謂白雁「飛仍重」則是詩人的創造一「重」字活畫出了早春白雁難以奮翅高飛的情態,不知詩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終選定了這足以讓人折服,讓白雁俯首的「重」字。白雁「飛仍重」尚可意會,黃鵬「語未成」則簡直無法在畫中表現,惟可於詩中傳出。春光明媚,詩人繪影圖形,也不忘著色。山杏與水蘋的「碎紅」、「新綠」交相輝映,白雁、黃鵬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畫面添了動感,傳出聲音。詩人所描繪的鄱陽早春,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視覺、有聽覺,還有觸覺,給人以全方位的整體感受,讓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畫卷,這實也離不開詩人對詩歌語言的鍛煉, 對謀篇布局的推敲。

四看語言:

這首《南湖早春》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的精神、情感實灌注在筆下的景物中。風回雲斷,雨住天晴,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合人心意,那風似也可吹去人心頭的陰翳,讓人心境亦如夕照下的湖面,立時明朗起來。湖上安詳的色彩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山杏、水蘋也向人展示了春天的無限生機,值此早春時節,詩人當也感受到春天的希望與溫馨。

五看特色: 白居易倡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詩文的艱深晦澀,他的詩家弦戶誦,流傳中外,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與他詩歌的通俗易懂分不開。若以此以為白居易不注重詩歌的推敲鍛煉,則與他的創作實際大相徑庭,有時他的作品太自然了,反讓人不易覺察他創作的苦心。這首《南湖早春》,適可見出他詩歌創作的功力與匠心。詩人切入詩題選取了雨後初晴這一獨特角度,簡潔明快,起筆便向人描繪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畫卷:暖風吹回,雲彩散開,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陽的返光回射湖邊一切顯得溫暖而又明亮,詩人的心情也隱含其中。首聯兩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畫它們的特徵可謂一語傳神。輕捷地將詩境展開之後,詩人便妙筆點染湖上景物。山杏初發,詩人以「亂點」見其自然情致,蘋葉新生,詩人用「平鋪」示其生長情景,各極其趣「亂點」、「平鋪」亦都使原本靜止的事物有了動感,讓人彷彿看到春天不斷生長的力量。說黃鵬「語未成」尚屬常見,謂白雁「飛仍重」則是詩人的創造一「重」字活畫出了早春白雁難以奮翅高飛的情態,不知詩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終選定了這足以讓人折服,讓白雁俯首的「重」字。白雁「飛仍重」尚可意會,黃鵬「語未成」則簡直無法在畫中表現,惟可於詩中傳出。春光明媚,詩人繪影圖形,也不忘著色。山杏與水蘋的「碎紅」、「新綠」交相輝映,白雁、黃鵬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畫面添了動感,傳出聲音。詩人所描繪的鄱陽早春,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視覺、有聽覺,還有觸覺,給人以全方位的整體感受,讓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畫卷,這實也離不開詩人對詩歌語言的鍛煉, 對謀篇布局的推敲。自然,思想、特色都包含在內了,如果做到這樣的賞析,得高分就自然不是問題了!鏈接:白居易詩歌的特色:A語言淺顯平易而又警策動人:白詩很少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還特別喜歡民間口語、俗語入詩、但是詩意並不淺顯,他常以淺白之句寄託諷喻之意,用一二警策句統攝全篇,達到言淺意深、平淡中見奇警的效果。如《買花》前十四句敘述長安豪貴紛紛攘攘、爭相買花的情景,末尾以田舍翁的嘆息做結句:「一叢深色花,戶中人賦。」這種平易淺切的詩歌語句,在當時詩壇變革中起到了瓦解舊的詩歌語言范型與格套的作用,且又將詩歌的主旨明白的傳達給讀者。

B敘事為主,且與抒情相結合;白詩以敘事見長,但又將敘事、抒情結合。結合的方式有三,一是寓感情於敘事中,詩中雖無抒情的句子,感情卻洋溢其中,如《賣炭翁》;二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讓人物傾訴內心的疾苦,有利於主觀情感的抒發,如《上陽白髮人》;三是在敘事之後直接抒情,如《紅線毯》。

C善於刻畫人物形象:善於刻畫典型人物,如《賣炭翁》《上陽白髮人》等,刻畫了命運相似卻又各自不同特點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這是白居易對詩歌藝術的又一發展,如果將他的《新豐折臂翁》與杜甫的《兵車行》對比,即可明白。此外,白詩的敘事還有一個特點,即脈絡分明,曲折生動,以《賣炭翁》最為出色。

推薦閱讀:

蘇教版 四年級下冊 語文 總複習資料第一單元(1)
九年級語文重點字詞注音整理
(轉)看名師語文的深度與理性
關於《我的偶像》600字作文範文?

TAG:詩歌 | 語文 | 古詩 | 鑒賞 | 課件 | 語文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