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高句麗王城、王陵和貴族墓葬
高句麗王城、王陵和貴族墓葬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Kingdom(點擊進入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
入選時間:2004年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i)(iv)(v)地理位置:N41 19 00.0 E125 24 30.0(五女山城) N41 08 19.4 E126 10 34.3(國內城) N41 09 51.2 E126 06 55.9(丸都山城) N41 11 10.1 E126 16 31.8(冉牟墓和環紋墓) N41 15 44.5 E126 20 16.7(長川1、2、4號墓)遺產編號:1135
簡介:
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內以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此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1號陪冢。詳情如下:
王城: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 王陵:麻線0626號墓、千秋墓、西大墓、麻線2100號墓、麻線2378號墓、七星山0211號墓、七星山0871號墓、太王陵及好太王碑、臨江墓、禹山2110號墓、禹山0992號墓、將軍墳及1號陪葬墓。共計14處。 貴族墓:角抵墓、舞踴墓、馬槽墓、王字墓、環紋墓、冉牟墓、散蓮花墓、長川2號墓、長川4號墓、長川1號墓、禹山3319號墓、五盔墳1號墓、五盔墳2號墓、五盔墳3號墓、五盔墳4號墓、五盔墳5號墓、四神墓、禹山2112號墓、四盔墳1號墓、四盔墳2號墓、四盔墳3號墓、四盔墳4號墓、兄墓、弟墓、折天井墓、龜甲墓。共計26座。
高句麗政權,曾是中國東北地區影響較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之一,在東北亞歷史發展過程中發生過重要作用。桓仁與集安是高句麗政權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所在,是高句麗文化遺產分布最集中的地區。高句麗曾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其主要的歷史遺迹大量地存續於中國的吉林省和遼寧省,成為該段歷史無可替代的實物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其中的王城、王陵和貴族墓更彌足珍貴。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朱蒙在西漢玄菟郡轄地內建立了地方政權,號高句麗。初期都城為紇升骨城(今遼寧桓仁縣五女山山城)。五女山城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五女山上,是中國古代漢唐時期東北地區少數民族高句麗創建政權的第一個都城,是史料中記載的高句麗第一代王城「紇升骨城」的部分遺址。五女山山城建於公元前34年,它承襲了中國北方民族構築山城的傳統,但在選址布局、城牆築法、石料加工等方面,卻有更大的突破和創新,從而形成了一種不同凡響的山城形式,是中國東北和東北亞地區山城建築進入劃時代階段的標誌,在中國古代東北民族建築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麗遷都國內城,同時築尉那岩城(後稱丸都山城)。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間,國內城一直是高句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國內城地處鴨綠江中游右岸的通溝平原上。是東北亞地區中世紀時代城址中為數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築城牆的平原城類型的都城址,保存下來的城牆依然堅實牢固而又不失美觀莊嚴,都城風範猶存。現有石質城垣是高句麗遷都後於公元3世紀所建。國內城略呈方形,內外兩壁全部以長方形石或方形石條壘砌。下部砌成階梯形,逐層內收。每隔一定距離構築馬面,四角設有角樓,以提高防禦能力。高句麗遷都後,國內城作為「別都」,列高句麗三京之一,仍不失其重要地位。唐代,國內城為安東都護府之哥勿州駐地。後為渤海西京所轄的桓州,遼代仍為桓州。
丸都山城位於集安城北的高山上,是高句麗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國內城的軍事守備城,又曾作為高句麗王都使用,在高句麗歷史發展進程中起過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與國內城相互依附,互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築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丸山城始建於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麗遷都於國內城時。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高句麗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擴建尉那岩城,修築大型宮殿,尉那岩城更名為丸都城。公元209年,山上王移都於丸都,至此,丸都山城的整體布局基本完備,成為高句麗時期唯一一處以大型宮殿址為核心規劃整體布局的山城王都。公元342年,高句麗第十六代王故國原王重修丸都城並移都於此。不久,燕王慕容皝率軍攻陷高句麗,焚毀丸都城宮殿而去。故國原王以為難能修復,再遷回平原城。從此,丸都城使逐步衰落下去。 國內城與丸都山城城外,在群山環抱的通溝平原上,現存近7000座高句麗時代墓葬,堪稱東北亞地區古墓群之冠。它不僅可以從不同側面反映高句麗的歷史發展進程,也是高句麗留給人類彌足珍貴的文化、藝術寶庫。古墓群中以將軍墳、太王陵為代表的十幾座大型高句麗王陵以及大量的王室貴族壁畫墓,是高句麗建築技藝、藝術成就所達高度的一個縮影。矗立於太王陵東側的好太王碑,其漢字鐫刻的碑文是高句麗保存至今最長的一篇文獻資料。尤為重要的是,地方文化底蘊與周邊特別是中國中原文化因素的有機交融在它們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現,其獨特魅力早已聞名於世,是高句麗文化昭示後人的經典之作。
(好太王碑)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此遺址包括3座王城和40座墓葬的考古遺迹: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4座王陵及26座貴族墓葬。這些都屬於高句麗文化,從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高句麗王朝一直統治中國北部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北部,這裡的文化因此而得名。五女山城是唯一部分挖掘的王城。國內城位於今天的集安市內,在高句麗遷都平壤之後,與其他王城相互依附共為都城。丸都山城是高句麗王朝的都城之一,城內有許多遺迹,其中包括一座雄偉的宮殿和37座墓葬。一些墓葬的頂部設計精巧,無需支柱就可支撐寬敞的墓室,還能承載置於其上的石冢或土冢。
訪問本博客的首頁可快速查找你所喜歡世界遺產的圖文介紹。
推薦閱讀:
※【雪球自然觀察】天目山山塘的午後時光!
※自然雜誌向你揭秘人體內的動物世界
※上次在微博看到一條只有四隻很小的腳的蛇,請問是什麼物種?
※【精美貼圖】人間仙境 醉美自然 (轉載)
※一切隨緣,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