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匡氏家訓、家規、族規》

《匡氏家訓》躬行孝弟昔子輿氏云: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是愛敬之良,人性所本具也。無如人為氣稟所拘、習俗所染,把本來真心喪失,竟成不孝不弟之人,即有時愛敬之良偶發,又不能就此而推廣之,使念念如此、事事如此。嗚呼!以極重極大的事,反漸流於浮薄。故吾族子弟或士或農或工或商,於孝弟二字必須朝夕督令、著意敦行,由一念積而至於念念,由一事積而至於事事。勿尚虛文,勿略細行,勿沽名而釣謄,勿勤始而倦終。蓋人能為孝子,然後能為悌弟;能為孝子、悌弟,然後犯亂俱泯。是孝弟乃生人之本、百行之原,烏可視為泛常也哉?第孝有孝中節目,弟有弟中節目。如昏定晨省,言語必順,容貌必恭,衣食必豐,死喪必衰,這是孝中節目。如隅坐、隨行、飲食,先讓財產,退後勿聽妻孥而成嫌隙,勿因小忿而離骨肉,這是弟中節目。若能一一遵行,始雖勉強,後成自然,家庭中純是一團太和氣象,而興家發業又不足言矣。誼篤宗族夫宗族者,乃祖宗之分體也。雖有親疏遠近之不同,自祖宗看來總是一脈。今人不知此種道理,往往視一本如路人,所以休戚不相關,饑寒不相恤,或以強凌弱,或以富欺貧,或因一時小忿積成釁隙。由是宗族之內,不惟疏者疏,而親者亦疏;不惟遠者遠,而近者亦遠。噫!此不睦之甚者也,若祖若宗其能瞑目於九泉乎?今我同族之人,務宜痛除此病,使一本九族血脈相通,痾癢相關。《書》曰:以親九族。其謂是歟!然一族之中,不能人人明理識義,全在為尊長的平日將源流道理細細講明、殷殷勸勉。人雖至愚至昧,自然良心感發,彼此相恤,遇困苦則給以衣食,遇嫁娶則助以資裝,遇疾病則濟以醫藥,遇喪葬則代其措辦,遇族人口角則公心調處,由是一族之內,尊卑大小相親相愛,而猶有不和不睦者,未之前聞。和睦鄉黨顧鄉黨之中,生齒日繁,比閭相接,使處置無道,則爭訟易起,爭訟起則風俗薄。是故欲厚風俗,務在息爭訟,欲息爭訟,務在和鄉黨。然鄉黨固不可不和,而鄉黨又最不易和,或田土相連就有損人利己之心,朝夕相見就有婦女詬誶之聲。蓋由平日物我未化,知有己不知有人,所以一事之小必要定個勝負,一言之微務要見個高下,無怪夫里巷之內,彼此相猜而報復之無已也。若鄉黨內知斯人徒與之說,群然尊齒恤孤、濟□周貧,其中縱有一二非禮相犯,便能情怒理遣,又復共相開釋,令其自新,由是所見皆和顏悅色之人,所行盡格薄從忠之事,則今日鄉鄰風俗之美非古比屋可封之俗也耶!況鄉黨與我族世世相聚,我今日有勢有力,可以欺人,安知勢孤力弱時不轉為他人所欺乎?此天理循環之道,不可不察也。嚴黜異端自天地生民以來,有同具之心,即有共有之倫理。在人不過君臣父子,在事不過禮樂政刑,在理不過性情道德,是之謂正學。人果崇正學,便能繼往開來,為古今所重賴之人。無如有異端者,流創為佛老之說,偏在身心倫常之外。高明者以虛無窅渺為窮理,愚蠢者以輪流果報為便利,究之所言,皆邪僻之言。所行盡詭異之行,一人倡而眾人和,此正學之所以不明也。觀於佛老二門,固足以壞正學;而今之異端,又不止於佛老,即如白蓮、無為等教愈足以煽惑人心,損壞風俗,是聖世所不容,王法所必誅者也。我族父兄,當訓誡其子弟,使言皆正言、行皆正行,於一切隱怪之事,摒斥必嚴,由是異端黜而正學可崇矣。妄行致戒聞之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所以人當幼稚之時,成敗所關,不可忽也。為父兄者,必須及時開導,或講先輩格言,或舉今人行事,若者有切於倫常,務要力行,不可放過;若者有損於身心,當要革除,不可輕試,即燕居之時,一舉一動、一言一語,皆當循規蹈矩,細行不謹,終累大德,此之謂也。每見人家子弟在幼時驕惰壞了,及到長大肆欲妄行,非己所當做的事,彼偏要去做;其初稍知畏懼,尚在父兄面前遮掩,後來習與性成,悍然不顧,即父兄亦可奈何;甚至心兇手滑,身犯刑法,累及父兄,害及宗族,人皆說某家子弟不肖,豈知子弟之不肖,由父兄平時不教之故也。更可笑者,父兄愛子弟,不啻珍寶而待,子弟反若路人。把子弟光陰放過,不知隨時教訓,任他養成氣習,即有良師益友,時加督責,卻又內外護短,代為遮飾,師友見此等作為,只得歇手,後來弄得不稂不莠、一事無成,流入匪類,是愛子弟者陷子弟也!夫至陷子弟於匪類,父兄未嘗不悔,悔無及矣。父兄又未嘗不責,責亦晚矣。總之,父子至性深恩,心中雖有無限憐恤,外面卻要嚴厲,方得言語聽從,迨後子弟成立,回思父兄一片□心,幾番苦口,自不覺感激泣下。吾族訓子弟者,固不可不知,而吾族之子為子弟者,亦不可不體父兄之教也。國課早完從來非君子莫治野人,非野人莫養君子。立政立教,君子之所以治野人;不縷粟米,野人之所以養君子也。自昔畫井分野,任土作貢以來,大義攸昭,莫之或改矣。無如一種頑梗之徒,不知上下之分,竟把朝廷錢糧置之不問,及到上人奉削星催嚴比,無計可施,不得不賄胥徒抵塞一兩卯、代責一兩次,雖得稍寬一時,不知費了許多閑錢,而正供依然為未妥,甚至抵餙不來,朝廷加以重刑,身體受其鞭撻,豈不是虧體辱親,為不孝之大者乎!若能先公後私,依限完納。雖有差人,催我不著;雖有比較,論我不著。門外無夜呼之吏,夫妻享田園之樂,何等氣象,何等好處。況上人緩徵薄斂,子惠元元,恩甚渥矣。吾輩叔兄弟侄應體上人德意,與其為抗餉之頑戶,曷若為守法之良民;與其抗餉而令國法之及,曷若奉公以圖朝夕之安,仔細思之,甚無忽此。湖南省祁東縣《匡氏家規》家之有規所以約束子弟,綿先德以昭來茲也。我房先世家有賢哲故浸昌浸熾保世滋,大多歷年,所近來支分派衍,家規漸馳,恐無以紹述先德,爰商諸父老,立家規數條載入譜內,各宜遵守。敦孝悌孝悌為行仁之本,人不孝悌,縱有才華聲勢都無足取。古來聖經賢傅言:孝悌者可殫述其精,微曲至極乎?明天察地難概責之。凡人唯是為子者,於父母之前東溫夏涼,昏定晨省,出必告,返必面,服勞奉養,俱可隨分自盡,而尤以順親為要,蓋人苟讀書明理,幸遇父母賢智左右就養固無方也。設高年之人,心情偶偏,行事多舛,為子者當下氣怡色,柔聲以諫,即撻之流血而不敢怨,務期諭親於道,孟子曰:「不得親乎,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即此意也。至兄弟乃父母一氣所分,人不交於兄弟,即不孝於父母,故為兄者當愛其弟,為弟者當敬其兄。事兄之道隨行隅坐儀節亦難盡,總以善讓為主。今人兄弟不和,往往於財產起釁,馴之鬩牆戈室者有之,願吾族人為兄為弟共敦敬愛,於財產上彼此讓多取少,勿以些小吃虧輕聽婦言,則手足之誼自不至於參商,中庸言:兄弟既翁,即為父母之順孝悌之道,豈在他求哉。尚禮義凡宗族繁盛著名於時者,不在富貴赫奕炫耀,鄉鄰惟子姓兄弟多賢達之人,服習名教表率,門內循理守法,不至逾越規矩,而鄰里鄉黨薰其德而善良焉,斯望者知為禮儀之族,保世滋大自方興未艾也,若聚族而處,徒恃人眾財饒器凌不訓,令人難近,則與互相何異?此豈亢宗保之道哉。願吾族之人守先王之成法,尊祖宗之遺訓,凡修身教家無論讀書與否,總要講明禮義二字,內而事親從兄弟,外而應事接物循循雅飭本之以肫誠,出之以坦白,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庶幾孝友睦姻,任恤之風復見於今日矣。訓子弟凡人家之興衰,視乎子弟之賢否。子弟之賢否由於父母之教訓。蓋子弟中不教而善上智之資固不易得,教亦不善下愚之人亦不多有,大抵皆中材之人。教之則善,不教則流,於不善耳。教之之法自孩幼為始,子弟六、七歲便要上學讀書,但吾族僻處一隅,向來俱未慎擇蒙師,以致子弟資性高者,每多貽誤。嗣後,務擇通曉文理善於訓深之人,豐其館驛使教子弟,令之讀書習字,講明幼儀,至十餘歲時,量其資質才力,如果記識悟性俱高,始令專習儒業,如仍平常,便令務農或習貿易或學手藝,務使各有職業,雖家道殷實,亦不可使之全無所事,流為游惰之民。至於子弟出入往來,尤須時刻稽查,提防匪類誘入飲博狹邪為害非淺。然昔人云:言行留好樣與兒孫,蓋父兄坊表既端,則子弟之率自謹,此又不可慎也。篤宗族范文正公嘗曰:人家宗族繁衍子孫雖多,其始則一人之身也。既如吾族自思明公開派太和堂,雖居處不一,而自思明公視之則均是子孫。古人云:以父母之心為心,無不和之;兄弟以祖宗之心為心,無不和之。族人此語正堪深思所慮者,族大人多,或因田廬細故致起爭端,或因意見各殊遂分朋黨,祖宗在天之靈能無恫乎。自今以後,吾族人共體水源木本之意,無忘合愛同敬之情,德相勸,過相規,吉相慶,兇相吊,囂凌既化,和氣致祥,使人人稱羨為名族,豈不美哉!敬尊長人生倫類甚多,不獨門內事親從兄當盡孝悌,凡三黨班輩大於我者為尊,年紀大於我者為長。如父黨則有服內諸伯叔父母姑姊堂兄,母黨則有外祖父母、舅父母,妻黨則有岳父母、岳祖父母,又如弟子之於業師,皆親切尊長,事之當隆,其禮儀凡事恭敬退讓,恂恂為謹,斯為卑幼之禮。若因貧富不齊親疏不一,遂藐視尊長,倨傲鮮淟毫無忌憚,縱尊長無言,返之吾心亦自不安,況起釁召辱在所不免乎,且人事遷流轉盼,我亦為人尊長,若遇卑幼待我無禮,亦自難堪。至於鄉黨宗族中凡有爵有齒有德者,雖班輩年紀與我相等,晉接之間俱要恭敬退讓,不可輕慢。彼輕薄少年往往折福夭壽,吾族中子弟所當痛戒。至為尊長者亦當知自重自愛,遇卑幼以恩禮先之,不可倚分恃年輒行欺壓卑幼圖佔便宜,亦不可褻狎嘲戲自取侮辱也。睦鄰里人生居處自家庭而外,出門既是鄰里,其中多繫世姻舊好,故應相得無間,即泛常之人田地相連,樵牧相共,其情誼最親,亦往往易傷,其相傷之故,多起於小利之人,凡事自家愛佔便宜,立心不平,損人利己,以致忿爭,又或因孩童無知,混取薪菜,或因牲畜偶放踏踐田園,彼此口角,遂起釁端。不知鄰里共在一起,起眼相見,若不和睦,便生出許多不美之處。自今以後,願吾族人待鄰里亦如待宗族之法,早晚出入務須情聯意洽,休戚相關,凡事平心論理,不可忌刻凌暴,約束子弟家人照管牛羊雞鴨,切勿侵損族人,不幸有意外之事,共同救護,無靠之人,設法扶持,如有應辨公事,大家量力出貲,不可因為利亦不可觀望不前。富貴者勿欺貧賤,強眾者勿凌弱寡。孟子所言: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庶幾近之豈非仁里之風哉。崇勤儉人生世上士農工商,無論大小,各有本等職業,若無職業則為游惰之民,天地間一廢人耳。然有職業而不勤,猶之乎無職業也。聖人云:敏則有功。韓子云:業精於勤。天下成立之人,未有不勤苦者;天下困窮之人,未有不懶惰者,此有一定之理。自今以後,願吾族人,無論士農工商,務要各勤職業,早作夜思,專心致志,以期有成。自古言成家者必曰勤儉,蓋二者相為表裡。若勤而不儉,亦未有能成家者。吾族多系鄉居,似無奢侈之習,但慮素有恆戶之家,因婚姻喪祭諸事一時好勝未經細算,往往過費典田,借債負累日深,後漸至窮乏至貧人,經營勤苦僅敷衣食,或貪口腹之慾,飲食無厭,所入不敵所出,焉能蓄積贍家。嗣後,當念祖父創業艱難,子孫成守不易,於婚喪大事及服食器用俱敦樸素,勿尚虛名,節制謹度,常留余貲,庶幾俯仰從容,不至有拮据之苦矣。戒非為人在世上屬在編氓各有本身職業,全要安分守法,若於職業之外,妄作不善之事,則謂之非為,其事甚多,難以言盡。一部大清律,定為笞杖、徙流、死五等刑法,皆以禁民之非為也,然而人之陷於非為者往往起於細微,如飲酒、賭博、洋煙、光棍,其尤肇取咎戾之端也,蓋好飲之人不務正業,日在酒肆中與酒徒共處,每於醉後不知自主,做出不善之事來,好賭者大半破家蕩產,流為盜賊乞丐。至於洋煙盪家產、喪性命,其弊尤甚。又有一種無賴之人,假以族勢,到處生風起浪,訛詐銀錢,欺壓善良,乃如之人謂之光棍,人所不齒。自今以後,願吾族人父戒其子,兄勉其弟,各勤職業,慎勿遊手好閒,致墮入敗類,庶幾懷刑寡過長安耕耘,為盛世良民,即為家門肖子矣。息爭訟爭鬥構訟二端原是凶事,人所共知,而往往犯之者豈盡於不得已哉,大抵因銀錢、田土、墳山、屋場、婚姻等事彼此各圖些小便宜,不肯吃虧,又或因飲食禮節口角,微嫌一文不值之事,聽信旁人挑唆,一時呈忿鬥毆,或兩家結訟無休。要知鬥毆則死生莫保,結訟則輸贏定,因此而喪心破家多矣。試思起初所佔便宜能有幾何,如略忍一時之氣,可免無限煩惱,從來善於吃虧之人即善於受福之人。自今以後,願吾族之人凡遇不平之事,自家立定主意,勿聽播弄之言,回頭一想,與其鬥爭訐訟,必至終凶,何如退步保全身家,自然大事化小,有事化無,長享和平之福矣。《匡氏族規》十則一、崇宗敬祖千枝歸本 萬流有源 尋根探祖 人理之常緬懷祖先 竭祠祭祖 報本昭穆 追遠之誠繼祖德厚 承前善行 啟後成材 祀祖之恩二、孝敬父母生吾是本 育吾是根 言傳身教 為師之范家父慈母 恩重如山 返哺必泰 乃兒之任敬老尊賢 骨肉相連 寸草春暉 赤子之心三、和睦兄弟生乃同胞 長乃同巢 依傍相互 骨肉之親兄弟同存 手足齊揮 真誠致上 共謀之勛鄉鄰睦和 厚誼深情 奉親愛友 仁義之上四、培育後代父生孝子 子傳賢孫 代代相傳 人倫之繼子幼須訓 女少啟教 生養育教 父母之責子成功就 任重道遠 立志報國 盡忠之重五、尋親聯族宗始一祖 族繁千派 千枝同本 萬脈之源避諱姓改 匡氏名原 光復正本 嗣啟之願技派居異 親情相愛 同舟共濟 興匡之邦六、尊師敬賢能者為師 行者為范 尊師重教 時代之風學其所長 習有所成 真傳謙學 禮教之興信義眾敬 仁禮民遵 德品崇高 受人之贊七、勤儉持家勤勞致富 節儉生財 艱辛創業 興家之寶才智育人 懿恆持家 人旺家昌 宏發之光富不奢華 貴須珍愛 男立女賢 幸福之家八、遵紀守法家規不違 國法不犯 遵紀守法 眾人之誇官清廉明 民奮圖強 正本清源 匡翼之規國泰業康 民順居安 憂國憂民 興國之路九、戒禁禍患禁戒不嚴 害人損財 嫖賭吸毒 罪禍之首嫖乃偷情 賭為貪財 離親傷情 後患之延禁必嚴己 戒須恆心 為家為己 人生之選十、立志正遠自愛人生 珍惜德才 謙誠嗜學 奮發之上誠信志遠 功成不居 助人解難 匡困之濟自強不息 謹言慎行 光明磊落 永樹之德《匡氏諭禁賭博》賭博之害,人有皆知。沉迷之者,無能自拔。朋友相勸,分道揚鑣。親人督教,反目成仇。小賭退財,財盡作案。害已損人,社會憂患。戒禁賭博,歷代有文。屢降諭旨,則存其人。禁約不嚴,死灰復燃。族民朋友,為已停手。善待家親,痛下決心。本人推薦,勸君習文。雍正七年,諭禁賭博。此文極妙,大有療效。才高識廣,文理品高。學者不厭,習者不賭。光緒元年,列重文獻,歷朝府志,民族流傳。誤樂能開心,賭博可憂心。凡事必有度,超度須返歸。別把開心轉傷心,更勿走向起歹心。仁禮道德人皆有,勤勞致富萬事興。《諭禁賭博》是清朝雍正七年上諭文獻。光緒元年《吉安府志》將此文列為重要文獻輯存,1873年進士匡汝諧篡編《吉安縣誌》又將此文輯存該志。1993年《吉安縣誌》再次輯存。可見此文之最,年代久仰、內容特為重要,歷朝輯存,代代適宜,利國利民,長治久安(下提供《諭禁賭博》原文)。匡國安撰家訓遣言與家譜序言就此筆硯,謹書下遺言。所囑子孫,朝夕小心作為,但為父者,務要訓其耕讀,或做買賣,或學習手藝;女則訓其紡織,學習針線,閨門中格外留心訓教,切勿放縱。男女老幼,總要勤耕苦作。為弟兄者,一個忍讓一個,切不可相生相鬥,古云:弟兄孝和家豪富,妯娌孝和永不分。但我地方乃是瘦苦之地方,早晚總要將糞毛糞草為寶。早晚更要留心火燭。和睦眾族老幼,倘族中有紅白喜事,務要相助,切不可臨時推諉。助人在先,而已有事,他人必定前來助還。途遇老幼鄉黨鄰里,總要叫喚一聲,方合道理。至於騎馬者,恐遇年高老者或親友,更要下馬,方才有德,他人亦反稱其德乎!更不可壓賤欺貧。第一要者,早晚天地位前,祖先堂上,焚香二次,香前奉敬三揖,切勿短少;而土主神前,每月初一、十五日,天井中焚香二次,香畢須行三跪九叩禮,更不可短少此禮。第二要者,但為人之道,或自己豪富,或已有聲勢,切不可插入地方管理公務,雖自思正直公平,公務中系有許多利害、許多灣曲,乃無諒無邊之寬闊也,先前亦有許多英雄豪富,至今亦不見其後焉。但為人之道,何必遠行西天拜佛,而家中現有活佛三尊,常常叩拜供養,上天自然消災宥罪。而年輕子弟行事須要正直,他人之東西什物切不可亂行取拿,一根草必問聲講好說明方才取得;至於吹賭兩項更不可犯。如遇他人有事,於中須要勸解說散,切不可湊事。有一等人不惟不於中解非,反作兩頭之蛇,即有大過矣!有大罪矣!今將先後亡名,遠近宗親,存歿名號生庚,亡者埋葬何山、何地、何名,分枝發派,斟酌費心,並不敢胡寫添減,而以後勿論那家子孫,默想先亡近祖,報其根本者,照此遵行。恐有董事之人,勿論老幼大小問其法則,須要一一告明,切不可亂行胡混。古言古語,雨水時際,切不可出門求財貿易;至干冬時又不可在家,即要往外貪求利益,勿許懈怠。而且寨邊左右團轉竹木,勿論誰家更不可亂行砍伐。今將所囑之言開列於此,是為序。匡國安 為龍江匡氏八世祖匡國安錄為人處世格言士君子成家容易,大丈夫立志何難。為人持身處世,大要立已當嚴,待人立恕。凡事退一步身自安穩,出言忍一句心自無憂;讓他三分何等清閑,容忍片時何等自在;青山不管人間事,綠水何曾說是非;有人問我他人事,擺手搖頭三不知。結交有道之人,斷絕無義之友;飲清淡之茶,戒貪花色之酒;自開方便之門,緊閉是非之口。彼夫:倚(愛)富欺貧之人不要作他,面是心非之人不要結他,時運未來之人不要賤他,不識高低之人不可采他,反面無情之人不可交他,飲酒不正之人不可請他,放刁撒潑之人不可聽他,來歷不明不人不可留他,年高有德之人不可漫他,知書識理之人不可輕他,得人恩義不可忘他,受人之託不可誤他,生易買賣不可欺他,心如狼虎不可近他,無義之財不可取他,無衣無食不可笑他,不行正道不可學他,擲骨打牌不可看他,言語不定不可信他,忠厚老實不可哄他,積善修福不可毀他。世人說我、量我、笑我、罵我,我只是忍他、讓他、怕他、看他、耐他,再看幾年,有他無他。為人不敬父母,生甚麼身;不敬神明,修甚麼像;不敬聖賢,讀甚麼書;不敬天地,燒什麼香;不惜字紙,求什麼名;不明理義,求其么人;心田不好,念什麼經;大秤小斗,作什麼福;奸巧害人,朝什麼山;各利心重,求什麼子;居心惡毒,修什麼善;難中不救,交什麼友;急不周濟,結什麼親;看破世情,爭什麼氣;識破乾坤,認什麼真;子孫不肖,買什麼田;命中苦楚,逞什麼能。開口問他佯秋不採,有酒有肉不親也親,無酒無肉親也不親,急難之中何曾見人?今生富貴,前世修成;眼前為人,總存好心;不在外懶,只要內勤;謹慎忠厚,過此浮生;若要壽長,除不殺生;時畏無常,買物放生;莫說無報,如影隨行;一旦無常,何利何名?詩曰:日落西山又轉東,勸君行善莫行兇;船行江心穩掌舵,人爭閑氣一場。匡國安雲南龍江匡氏八世祖匡光宇示兒語立身處世,勤儉為本,自強自立,好學上進;腳踏實地,一步一印,團結協作,奮力創新,謙虛謹遜,寵辱不驚;臨危不懼,沉著冷靜;居安思危,意志堅定;教子嚴格,家風端正,心懷大眾,努力奉獻:尊老愛幼,和睦里鄰;擇善而從,愛護身心:言行必果,自有前程。匡氏仲榮公分支族訓愛國愛家、先德為銘、敬老扶幼、睦族和鄰奮發圖強、崇學重耕、勤勞節儉、清廉誠信遵紀守法、明恥知榮、敬業奉獻、開拓創新匡立柏先生解讀《匡氏族訓》匡氏族訓:匡扶正義,自強不息,治學修身,興家濟世。指導思想:激勵族人,教育子孫,規範人生,感召他人。族訓含義:「匡扶正義」——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弘揚正氣,見義勇為。這是人的道德品質,是立身之本,做人之基。「自強不息」——樹雄心,立壯志。見可而進,堅韌不拔。努力奮鬥,追求上進,永不懈怠,決不停息。這是中華民族精神,是人的意志品質,是事業成功的階梯。「治學修身」——善於學習,博採眾長。才幹由學而得,道德由學而進,事業由學而成。見賢思齊,修身立德,養成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健康的心理,形成優良的道德和堅強的意志及健全的人格,這是人的發展之源。「興家濟世」——見善必遷,扶貧濟困,助人為樂,奉獻社會;家庭興旺,家族繁榮,國家昌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聖諭廣訓(清.康熙九年)來源《修水匡氏宗譜》聖諭廣訓一部珍藏族譜匣中,不許遺失,以為家規。現將十六條目錄載後:1、敦孝悌以重人倫。2、篤宗族以昭雍睦。3、和鄉黨以息爭訟。4、重農桑以足衣食。5、尚節儉以惜財用。6、隆學校以端士習。7、黜異端以崇正學。8、講法律以儆愚頑。9、明禮義以厚風俗。10、務本業以定民志。11、訓子弟以禁非為。12、息誣告以全善良。13、誡匿逃以免株連。14、完錢糧以省催科。15、聯保戶以弭盜賊。16、解仇忿以誡身命。匡衡語錄匡衡謂:「《六經》者,聖人所以統天地之心、著善惡之歸、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於其本性者也。故審六藝之指,則人天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蟲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及《論語》、《孝經》,聖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


推薦閱讀:

家規家訓
中華姓氏族訓家規
《康氏家規、族規、家訓》
吳氏祖訓、家訓、家規!字字珠璣,句句箴言!
中國古代20大家規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TAG:家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