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發表文章:我的殘疾人情感
回良玉
原標題:回良玉:我的殘疾人情感
歲月如歌,流年似水,時光的流逝淡化了不少記憶、湮沒了很多往事。但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情,令人難以忘卻、難以割捨,常常縈繞於懷、銘記於心。與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在共同奮鬥中結下的醇厚情感和珍貴情誼,就是這樣讓我倍加珍視、常常回味和深深感念。
早年在吉林、湖北、安徽和江蘇工作時,我就對殘疾人工作有所接觸和了解,也在職責內做了一些事。2003年3月我一到國務院工作,就兼任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主任,聯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其後時間長達10年,使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了許多殘疾人,使我有緣相識和結交了不少殘疾人工作者,使我有幸直接面對和參與了令人動容的殘疾人事業。
回首這10年,我與殘工委和殘聯的同志們一起走過了極不尋常的難忘歲月。我們共同謀劃和推動了許多濟困助弱、保障殘疾人權益的重大政策出台,共同經歷和見證了殘疾人事業發展史上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我們為搶抓機遇而一起努力,為攻堅克難而一塊打拚,為取得成績而一道高興。我們共同走過和面對,共同奮鬥與付出,在付出中收穫了喜悅,在奮鬥中感受了快樂,在奔忙中體驗了幸福,在共同的工作中增進了感情。很多事情,一樁樁、一幕幕,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回首這10年,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為殘疾人事業發展儘力做了一些事情,但從殘疾人、殘疾人工作者那裡收穫的更多,受益的更多。我們從殘疾人的期盼里,領悟到責任與擔當;從殘疾人工作的職能中,體悟到光榮與崇高;從殘疾人工作者的身上,感悟到平凡與偉大。從事殘疾人事業,使我受到了太多的感動和震撼,汲取了太多的營養和力量,也對他們有著太多的欽佩和感激,這是可以終享一生的寶貴財富。我倍加珍惜與殘疾人的這種內心情感,決不能讓它輕易流逝,謹作此文以記錄之。
一自有人類就有殘疾人。由於先天生理、心理或智力的缺陷,由於疾病、戰爭和各種天災人禍,我們這個世界每天都有新的殘疾人產生。現在世界上有10多億殘疾人,中國就有8500萬。殘疾人雖有某些方面的功能損失,但不等於是「廢人」、「無用之人」。著名作家周國平說:「殘疾人仍然擁有完整的內在生命,在生命本質的意義上,殘疾人並不殘疾。」正是由於身受殘疾之痛,經歷人生的種種磨難,很多殘疾人擁有常人所難以擁有的堅定意志、堅韌毅力、崇高品格和特殊才能,敢於直面人生困厄,勇於與命運抗爭,創造了非凡的業績,登上了人生的高峰。他們奮鬥的經歷彌足珍惜,取得的成就難能可貴,展現的精神令人敬佩感動。也正是他們,在引領人們的精神追求,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
古今中外,無數傑出殘疾人的身影令人仰視——在外國,盲詩人荷馬的吟唱,為世人流傳下瑰麗神奇的宏偉史詩;失聰後的貝多芬,真正叩響了《命運》之門;耳聾的愛迪生,為人類留下劃時代的發明創造;全身癱瘓的大物理學家霍金,成為了最接近宇宙奧秘的人;飽受多重殘疾折磨的海倫·凱勒,展示了最為迷人的心靈之美。在中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遭受腐刑的司馬遷,以一部《史記》成就千古絕唱;雙目失明的鑒真大師,遠渡重洋播撒中華文明;「瞎子」阿炳,一曲二胡道盡人間滄桑。當今時代,優秀殘疾人代表更燦若繁星——在全國「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的評選中,9位殘疾人位列其中:19歲因傷寒而導致腿部殘疾的華羅庚成為數學泰斗;吳運鐸把一切獻給了黨;張海迪在《絕頂》上書寫著《輪椅上的夢》;還有草原英雄小姐妹、聾人舞蹈家邰麗華、詩人史光柱、軍人麥賢得和丁曉兵。他們曾遭遇過嚴峻的人生困境和挑戰,承受過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磨難,但他們沒有沮喪和沉淪,是逆境中的勇者,始終對生活充滿摯愛,始終對未來滿懷信心,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鬥志更強,身上閃耀著偉大的人性光芒。
——他們的意志堅韌而強大。腳部嚴重殘疾的重慶市雲陽縣雙江鎮石雲村老人王國雲,在過去的30年間,靠著自己用稻草和鐵片編打的鐵草鞋,在村莊里義務種下上萬棵樹,由於腳部畸形難以站立,他種下的每一棵樹都是靠艱難的跪蹲完成。近日,全國綠化委員會等多家單位授予王國雲「母親河獎」殊榮。同樣,福建長汀的普通農民蘭林金,雙臂殘缺,一目失明,但他硬是憑一己之力,種綠了一座山!在那座2270畝的荒山上,蘭林金生生開出10公里長、3米寬的山路,挖下8萬多個樹坑,連續三年栽下10萬多株樹苗。如此艱巨繁重的任務,就是一個身體健康的人都難以做到,何況一個殘疾人?其中的艱難苦楚可想而知。他說,我就是想證明自己還是個有用的人,荒山可以重綠,生活也一定可以重來。著名作家史鐵生,後半生與輪椅相伴,靠透析維持生命,他卻幽默地調侃自己: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就這樣「業餘」的寫作,「病隙」的「隨筆」,史鐵生完成了幾百萬字的作品,成為一代大家。這就是殘疾人,用種種不可思議的奇蹟回報了社會對他們的關照和關愛,也印證了他們同樣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他們的才能卓越而驚艷。楊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當年最年輕的講師,卻在風華正茂之時因眼疾突然失明。不過,「盲人楊佳」卻獲得了更令人讚歎的成就:副教授、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第一位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MPA)的外國盲人學生、「校友成就獎」獲得者,聯合國首屆殘疾人權利公約委員會委員、副主席。在盲人歌手楊光憑藉自己的努力奪得中央電視台「星光大道」節目2007年度總冠軍之後,又一位自幼雙目失明的姑娘步入歌壇,她就是劉賽,一個湖南桑植的土家族小姑娘。劉賽對音樂非常喜愛且極有天分,初中畢業後她報考湖南藝專,考場上神態自若,歌喉甜美,一曲唱罷,滿場掌聲,竟無人意識到她是一個盲姑娘,她以優異的專業成績被學校錄取。但入學後劉賽露出了「馬腳」,被學校勸退,她又頑強地為自己爭取了試讀一學期的機會,最終以全班第二名的學習成績被學校真正認可。2011年,劉賽獲得了中央電視台「星光大道」欄目的年度總冠軍。在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上,我看到用腳拿起的刻刀也能雕龍琢鳳,用嘴銜住的畫筆也能在纖薄的尺素上濃墨重彩??這就是殘疾人,客觀面對並勇敢承受著所有不幸,也展示著不同凡響的驕傲。不能承受不幸的人才是真正的不幸和痛苦,能夠承受不幸的人才能享受愉悅和幸福。
——他們的品格謙虛而高尚。2008年北京殘奧會盲人短跑的賽場上,盲人運動員吳春苗取得了冠軍。盲人跑步是需要健全人領跑的。在領獎台上,吳春苗把金牌摘下,摸索著掛到了領跑員身上。她對記者說:在賽場上,我們擁有一雙共同的眼睛,沒有他的領跑就沒有我的冠軍。一位在滔天洪水中救出了130位村民的殘疾農民,救人後默默地離開,只留下一句樸素的話語:「水這麼大,人要死了,得救啊。」這就是殘疾人,為我們呈現出令人感動的道德高地,歸功他人、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展現出人性中那種最真誠、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愫。
——他們的感情質樸而真摯。2012年雲南遭遇了特大旱災,我與消防官兵們一起趕往一個受災最重的偏僻山村,為村民送水。那裡的鄉親們平常挑水都要走十幾里山路,這麼多年一直沒有解決這個困難,說實話,看到此景時我們心裡充滿了慚愧和歉疚。在當地村民中,有一位殘疾人,他緊握著我的手,嘴裡不停說著「謝謝」。還是在雲南,永仁縣地震災區,一個殘疾老漢朗聲對我說,「感謝黨和政府給我蓋了房子,我自己也要生產自救,總不能什麼都靠政府。困難有一點,但可以克服。」這就是殘疾人,歷經苦難而不怨天尤人,滴水之恩直欲湧泉相報,其實我們真正應該感謝的是他們啊!
面對這樣的殘疾人,我深受震撼與感動。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時代能夠出現這樣的殘疾人,我深感驕傲和自豪。在這些殘疾人身上,展現出很多既樸素也深刻的道理:看上去最柔弱的人往往最堅強,沒有多少財富的人往往精神很富有,得到不多的人往往能夠知恩感恩,無言的人往往無聲勝有聲,眼睛看不到光明的人往往心靈明亮,行動不便的人往往可以讓思想走向遠方……其實,這體現了一種精神,一種貫穿數千年中華文明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精神是力量,精神是魂魄,精神也是綜合實力。殘疾人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和感人業績,是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激勵下所創造的,同時也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深刻內涵。這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上海世博會在世博會歷史上首次設立了殘疾人主題館,叫作「生命陽光館」。這個名字起得好,「生命」、「陽光」,內涵豐富,寓意深刻。這就像兩個互相依存又互相輝映的共同體,生命因陽光而蓬勃,而蓬勃的生命使得陽光更為絢爛。這不正像當今的中國殘疾人嗎?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關愛的陽光普照著殘疾人,殘疾人有了施展才華、大顯身手的廣闊舞台,蘊藏的巨大潛力競相迸發,創新和創造的才能有效釋放,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現,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二人類認識和解決殘疾人問題,經歷了漫長和曲折的過程。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探索實踐,我國殘疾人事業走上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體現國際殘疾人運動先進理念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近些年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殘疾人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實現了人生和事業的夢想,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過上了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可以說,殘疾人事業是我國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的一個亮點,是人權事業發展的一個看點,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閃光點。
殘疾人事業鑄造了一根標尺,度量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過去的10年,我國殘疾人生存和發展狀況顯著改善。城鄉殘疾人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上千萬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從無到有,目前城鎮殘疾人社會保險覆蓋率超過60%,農村殘疾人基本都參加了新農合,1000多萬城鄉困難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建立了貧困殘疾人生活補助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專項福利制度。殘疾人就業穩步提高,城鎮新增300多萬殘疾人就業,農村在業殘疾人穩定在1700萬以上。殘疾人康復在全國普遍開展,1600多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復。殘疾人教育加快發展,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逐年提高,殘疾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向前推進,290多萬城鎮殘疾人得到職業培訓。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數字是很有說服力的,我們的殘疾人正在努力追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殘疾人事業體現了一個印證,反映出黨和政府堅定的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殘疾人事業是人道主義事業、人權保障事業,對待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情況,最能反映和體現人本理念和人文關懷。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從戰略全局出發,把殘疾人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與時俱進地提出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新思想新理念,順勢而為地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政策新舉措。中共中央、國務院首次出台了《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首次專題研究殘疾人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了殘疾人保障法、頒布了首部精神衛生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國務院首次將殘疾人公共服務、特殊教育等作為專門內容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規劃,專門出台建立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的綜合性政策文件,初步建立起一般性制度安排與特殊扶助相結合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康復、就業、教育、預防、救助、社會福利等多項制度。國家對殘疾人事業投入大幅增加,中央財政投入比前10年增長了10倍多。可以說,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已經確立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戰略,基本構建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殘疾人事業政策體系,初步搭建起保障殘疾人生命健康權、生存權、發展權的制度框架,為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殘疾人事業打磨了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進步和公平正義。長期以來,作為相對弱勢和困難的群體,殘疾人的正當訴求往往被忽視,平等權利和合法權益經常受到損害。這些年來,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歧視殘疾人的一些制度被破除、辦法被廢止,殘疾人越來越多地與其他社會成員一起,平等享受各項權利,合法權益受到更好的保障。比如,過去肢殘人一直不允許駕駛機動車。其實,只要在汽車上加一個輔助裝置,肢殘人特別是下肢殘疾人完全可以正常駕駛。張海迪同志在全國政協會上曾幾次遞交有關提案,聯名簽署的委員也很多,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我想殘疾人要的,不單是一本駕駛證,而是公平融入社會的權利。在殘工委會議上我們明確要求有關部門予以認真研究和解決,這件事既是殘疾人的強烈期盼、技術上又沒有問題、國際上都普遍允許,我們怎麼就不行呢?在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2010年,允許下肢殘疾人和配戴助聽器的聽力殘疾人考駕照的新規定終於出台。再比如,過去殘疾人運動員與其他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後的待遇明顯不同,有很大的差距,殘疾人很有意見,我們也很難理解:同樣的比賽場地,同樣的升國旗、奏國歌,同樣的金燦燦的獎牌,那含金量就不一樣嗎?某種意義上,殘疾人運動員比起健全人運動員付出得更多,取得成績更難。2008年,藉助於舉辦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機遇,「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深入人心,這個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其實,身體殘疾固然令人痛苦,但被人另眼看待更為痛苦。殘疾人的平等權利和人格尊嚴,絕不可輕慢和褻瀆。
殘疾人事業搭建了一個舞台,殘疾人上演了精彩的人生活劇。殘疾人常常被看作是「包袱」,其實殘疾人是具有特殊比較優勢的人力資源,蘊藏著巨大的創造才能。這些年來,國家致力於為殘疾人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使他們更加廣泛、更加深入、更加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殘疾人成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不少人成長為國家的棟樑之材。殘疾人用奇蹟和心聲回報社會的關愛和關照,他們之中有為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做出重要貢獻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有善於經營、精於管理、勇於開拓的企業家;有在國際賽場和國際藝術舞台上用勇氣、力量、技巧和美感動世界的殘疾人藝術家和運動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走遍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千手觀音」向世人展示著中國的特殊藝術如何將生命的激情與感動、堅韌與剛毅、潛能與勇氣、尊嚴與價值融入到雅緻的舞台之上。我們的殘疾人運動員將體育升華為一種藝術,使我們得到美的享受、生活樂趣和人生啟迪——我曾經長久地被缺失雙臂的殘疾人運動員以頭觸壁勇奪游泳冠軍的鏡頭所震撼。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2008年北京殘疾人奧運會、2010年廣州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我們幾年間舉辦了三次大型國際殘疾人體育賽事,這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體育事業和殘疾人事業發展成就,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的綜合實力、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殘疾人事業高舉起一桿旗幟,呼喚世人的愛心良知,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善乃幸福之源、文明之基,做善事、做好事,對行善人是快樂的,對受益者是造福的,對社會文明進步是大有裨益的。我國平均每四個家庭中,就有一位殘疾人,他們生活在我們身邊,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每個人理應伸出援手,幫他們一把。10年來,除了一次特殊情況外,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我都要參加「全國助殘日」活動,深切感受扶殘助殘的社會風氣日益濃厚,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志願助殘陽光行動廣泛開展,志願者達到700多萬。殘疾人慈善事業加快發展,殘疾人社會組織不斷壯大,在為殘疾人服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正在全面推行,為殘疾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中華民族助殘幫困的傳統美德應該很好地傳承、弘揚和光大,絕不能缺失、扭曲和錯位,我們都應該有正義仁愛之心、同情憐憫之意、善良助人之舉。能使自己方便和快樂是聰明,能使周圍的人也方便和快樂是大聰明,能使包括殘疾人在內的弱者都方便和快樂則是睿智了,人生因利他而更加豐富和精彩。一個理解、尊重、善待弱者的社會,一個公平正義大行其道的社會,才是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
殘疾人事業敞開了一扇窗口,讓我們認識了世界,也讓世界認識了我們。改革開放打開了國門,我們積極吸收借鑒國際殘疾人運動「機會平等」和「充分參與」等先進理念,結合我國國情,形成了殘疾人事業「平等·參與·共享」的核心理念。我們積极參与到國際殘疾人事務之中,成為首批《殘疾人權利公約》締約國並隨之遞交了正式履約報告。我們推動實施了第三個「亞太殘疾人十年」,並榮獲聯合國「亞太殘疾人權利領袖獎」。我們還召開了有世界盲人聯盟、世界聾人聯合會、融合國際、殘疾人國際等殘疾人組織以及各大洲10多個國家的殘疾人事務負責人參加的「消除障礙促進融合」國際論壇,促進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包容、造福全民的世界。在殘疾人事務中,中國在世界上樹立了更負責任的形象,發出了更響亮的聲音。同時,我國殘疾人事業的迅速發展,也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受到世人的廣泛讚譽。可以這樣說,中國有兩件事在國際上最沒有爭議,即使那些最挑剔的人也未能置喙,就是殘疾人工作和扶貧工作。殘疾人事業的成就,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我們國家贏得了榮譽、增添了光彩。
殘疾人事業任重道遠,需要不懈努力。殘疾人事業取得的成就無疑是巨大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殘疾人事業發展依然滯後,殘疾人生活水平和質量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仍不健全,他們仍然是我們這個社會裡最為困難的群體。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和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我國進入殘疾風險高發時期,殘疾人口數量呈快速增加態勢,殘疾人佔總人口比例持續提高。目前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農村6000多萬殘疾人中貧困的達到1/4,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人口超過農村貧困人口的30%,許多殘疾兒童無法上學或中途輟學,許多具有就業能力的殘疾青壯年沒有工作??在貧困地區調研時,我曾親眼看到,有的農村殘疾人一年只能吃兩三次肉,不少人飲水困難,很多人生病後硬撐苦熬,看了真令人痛楚心酸!現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7年時間,如果到那時,他們的境遇還不能明顯提高、生活還得不到應有改善,我們是沒法交代的。對殘疾人、殘疾人事業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這是理所應當的。我們下基層時要多看一看殘疾人的生產生活,調查研究時要多聽一聽殘疾人的呼聲要求,考慮問題時要多想一想殘疾人的冷暖饑渴,制定政策時要多給予殘疾人特別扶持,通過各方面努力,使殘疾人能與全國人民一起邁入全面小康。誠如斯,善莫大焉。
三一項偉大的事業必定會聚集一批願為這項事業努力奮鬥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不懈奮鬥,也必定會推動這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我有幸參與了殘疾人事業,有幸結識了殘疾人工作者。他們的品格令人欽佩,他們的事迹感人至深,他們的精神催人奮進。
在波瀾壯闊的殘疾人事業發展史上,有一些名字是永遠不能忘記的。鄧朴方同志,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他在「文革」中因遭受迫害造成高位截癱,卻在輪椅上為人道主義精神的發揚一路披荊斬棘,將人生逆境化作大愛之心,著手建立我國第一個康復機構,創立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從此走上了為殘疾人服務的道路。2003年,聯合國將人權獎頒發給鄧朴方同志,作為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人、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殘疾人,這既是國際社會對他個人的肯定,也是對我國殘疾人事業和社會人權保障的肯定。張海迪同志,當代的「中國保爾」,她5歲因病高位截癱,卻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過去她的精神曾經感召了一代人,現在作為中國殘聯主席擔起了領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大任。劉小成、郭建模、湯小泉、王新憲同志,先後擔任過中國殘聯理事長,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殫精竭慮,做出了重要貢獻。還有很多很多的人,為殘疾人事業發展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同樣不能忘記的是那些經年累月、默默無聞戰鬥在基層的殘疾人工作者。正是他們,支撐起殘疾人事業的大廈,給無數殘疾人帶來了希望和幸福。趙小瓊,湖南湘西吉首市殘聯理事長,身患骨癌卻始終堅守崗位,肺部切除,右手掌切除,經歷了大小手術10餘次只請求醫生保留下食指,因為她還要用電腦錄入殘疾人數據,雖然她去世幾年了,但現在殘疾人一說起她還潸然淚下。陳欠水,在擔任福建惠安縣殘聯理事長14年里,騎著一輛「五羊牌」自行車,掛著一隻舊的軍用水壺,帶著一個掉了皮的公文包,每年下鄉250餘天為殘疾人辦實事,即使退居二線後也依然堅持,被殘疾人稱為「活菩薩」。蘇柳英,湖北鄂州市殘聯主任科員,她自學手語和法律,先後扶助1000餘名殘疾人創業就業,幫助60多名殘疾學生步入大學校園,是殘疾人心中的「蘇大姐」、「蘇翻譯」、「蘇擔保」、「蘇法官」。王延勤,浙江寧波市海曙區殘聯副理事長,他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殘疾人,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在他停靈的3天里,上千名殘疾人自發前來守靈……
我常常在想,這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對殘疾人懷有感情,竭力幫助殘疾人排生產之憂、濟生活之困、解發展之難;他們對殘疾人工作抱有熱情,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認真負責的精神、持之以恆的努力,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千萬萬的殘疾人心坎上;他們開拓創新具有激情,以蓬勃朝氣、昂揚銳氣,著力推動破除各種障礙,大膽探索新的發展路徑;他們獻身這項事業充滿痴情,雖歷經艱難困苦而初衷不改、矢志不移,專註於心、執著於行,傾注著心血汗水,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沒有豪言壯語的誓辭,只有無聲的行動,迎著寒風、頂著烈日,踏遍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迹,只有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努力,做著一件件看似具體瑣碎而攸關殘疾人切實利益的事情;有的人帶病工作、最後累倒在工作崗位上,有的把自己的家產拿出來抵押、貸款給殘疾人辦事。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服務著最為困難、最為弱勢的群體,手中權小、錢少、勢缺,工作艱苦、清苦、辛苦,有時還要放下身段、到處求人,但卻一直在堅守、堅持,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消極怠工,不圖高薪厚酬,不求感恩回報。有人說他們傻,有人說他們愚,可我卻覺得:
——這是一群高尚的人,有著崇高的人道主義情懷。人道主義是愛與尊重的體現,是社會進步的產物,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一種信念、一種力量、一種奉獻、一種希望,是最質樸平凡也最不容易達到的人生境界。直接幫助最困難的群體,就是最現實的人道主義。殘疾人工作者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道主義精神。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道德風範,看到了樂於付出、甘於奉獻的崇高品格,看到了純潔如玉的美好心靈,也標註出當代中國人精神的新高度、當代中國文明進步的新榮耀。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懂得人道主義的內涵,都擁有「人道」的情懷,那就會使人有更寬闊的胸襟、更廣大的視野、更博愛的情懷,就會使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加精彩。
——這是一群有擔當的人,致力於為國分憂、為殘疾人造福。殘疾人工作看似簡單平凡、實則非同尋常,看似普通平淡、實則非同一般,它關乎民生、連著民心,既是善舉又是德政。幾十萬殘疾人工作者背負著道義和責任,真情服務著8500萬殘疾人,做的不僅是扶弱濟困、造福老百姓的善事,而且是為黨和國家分憂解難的大事。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無比忠誠,看到了勇於任事、敢於擔當的主人翁態度,看到了埋頭苦幹、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如果每個人都能像他們這樣,我們的事業就能無往不勝,就能創造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這是一群懂得幸福真諦的人,擁有令人動容的人間大愛。人生什麼是幸福?可以有不同的闡釋,但是我們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越簡單就越愉快,越單純就越幸福。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得到的多,但幸福的人必定是計較的少,知道自己是幸福的人,才能享受幸福,幸福的最大障礙是奢求過多的幸福。幸福的人一定是心態平和、心靈滿足、心情愉悅、心地善良的人。廣大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深深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是幸福的。如果我們每個人能知曉此理並身體力行,也一定會是幸福的。
我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幅畫,是用鉛筆素描的我的頭像,畫技明顯很稚嫩,卻很認真,每一個線條都畫得一絲不苟。這些年,我調換過辦公地點,辦公桌上的物品也有更新,而這幅畫卻一直擺在案頭。它不是出自什麼名家之手,於我卻有特別的意義:那是北京第二聾人學校的孩子們鄭重地送給我的——我想,它還會長久擺放在我的案頭……
推薦閱讀:
※男子駕駛殘疾人車非法營運 民警執法被撞傷
※勞倫·瓦賽爾,用一條左腿單挑世界,依然完勝
※斷傷殘疾病
※婁底冷水江一位殘疾姑娘,她的坎坷與崎嶇遭遇
※筆談女公關:被神拿走聽力的小城姑娘,就算被誤解被輕視被騙也要當個第一給你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