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對待貞操有種「正室范兒」
正是因為在一種相對穩定的家庭關係中長大,所以70後在愛情方面也表現得相對傳統。當然成長時期受到瓊瑤小說或《簡愛》之類經典愛情電影的熏陶,也使他們即便在年齡很大以後也還會時常流露出天真和純情的一面。
在我目前看到的描寫70後情感的文章中,生於1968的石康寫得最生動,在《北京姑娘》里,他把自己交往過的70後和80後兩撥姑娘做了有趣的對比:
一直喜歡70年代左右出生的姑娘,有股子大氣的勁頭兒,就是常人所說的"正室范兒",也就是從開頭便肯與男友同甘共苦,處處事事替男朋友著想。一般來講,若是她們相中了一個男友,經常會在很長時間內,處於一種"認栽"的狀態:如果滿意,那麼就幾乎成天歡天喜地的;如果不滿意,她們也會拖上一陣子,默默地等待著男友犯錯誤,若是男友不犯錯誤,經常會聽到她們悄悄地抱怨--這可怎麼辦呢?甩了他怪不好意思的。潛台詞是:她們通常是有良心而主動的。
到了80年代左右出生的姑娘,情況便不同了,即便對男友很滿意,也時常聽到姑娘用怨婦腔兒說男友不愛她,對她小氣,要是不滿意,那簡直一天氣也受不了,轉身便走,另投他處,毫無耐心,明明是正正經經地談戀愛,卻搞得像被包的二奶一樣,小氣得很。不過,從腔調上也看出,她們實在是十分被動的。
喜歡70年代出生的姑娘,還因為一些共同習慣,一起到郊外野遊時,她們興緻盎然,爬山涉水,談笑風生。隨便一個農民家的土炕,她們踢掉鞋便跳上去,絲毫也沒有覺得不妥。再髒的農民廁所她們也敢上,當然有時是跑到廁所外面上,再難吃的農家飯菜她們也敢吃,並且聲稱吃過更難吃的。她們的穿戴通常十分草率,以舒服為主,這樣,她們顯得乾淨利索,當然,如果偶然遇到特別講究的場合,她們也會穿戴得十分恰當。與她們過事兒時,她們總是值得信任的,她們的要求不會過分,她們的行為準則一般會有一種一貫性,叫你覺得穩妥可靠。現在,這一撥兒姑娘按部就班地戀愛、工作、結婚、生子,慢慢地消失在一個個家庭里,消失在談情的各種情場上,她們的精神也缺少傳承,這使我十分同情80年代左右出生的男生,因為他們要面對的,是另一種姑娘……
70後北京姑娘徐靜蕾對自己初戀的描述可以作為上述引文的例證:
小時候,喜歡一個人,對我來說,就是跟著人家,只要跟著就高興。現在想想,喜歡得很蒼白,連他是做什麼的都不太知道,只隱約聽到一些,好像也並不那麼關心,因為如果關心,想知道也並不是難事。他愛吃什麼喜歡什麼也並沒有想去多了解,只是一味地傻跟著,自說自話以為自己在熱戀之中,並且想得很遠,想和這個人過一輩子。
那個純情年代裡發生的故事通常都是這樣簡單和火熱,傻乎乎和一根筋,日後號召大家《動什麼,別動感情》的70後女作家趙趙是這麼回憶自己初戀的:
那個小兩屆的男生,是練跳遠的,人黑黑瘦瘦,但眼睛很大,又時髦,投身於當時火熱的霹靂舞隊伍中,頭髮上噴很多髮膠。一次在操場上練習單手撐整個人起來,結果臉重重地磕在瀝青地上。擱在今天,我一定會哈哈大笑,但當時只覺心疼不已。
周末的下午,會到家附近廢棄的鐵軌上一直走一直走,兩個小孩,拉著手,有時路過蘆葦叢,就坐在鐵軌上,看近處的馬在夕陽里甩尾巴。偶爾,像飛鳥於湖上掠走了我的心。覺得做了最勇敢的事,回到家帶著甜蜜的笑容睡去。
……
但是,我始終沒有忘記,青蔥歲月的操場上,黃昏,我們在無人的操場上接吻,那是夏天,夕陽把兩個人的影子拉得很長,瀝青的操場,有一條條巨大的,龜裂的紋。
……他長得像譚詠麟。
當然,說70後純情並不是說70後就沒碰過所謂一夜情或婚外戀之類越界的遊戲,成年之後耳聞目睹的種種引人入勝的亂象自然會激發情慾的衝動甚至爆發。但70後在這場遊戲中令人嘆為觀止地保持了道德和心理的平衡。
更多的時候,尤其是70後男生,他們是些嘴花心不花的新好男人,其中也不乏情種、情聖。從年齡上看,他們有60後和80後已經喪失或還未取得的特殊優勢,但有意思的是,他們中大多數都仍然相信和盼望傳說中的真情。在70後男作家比如丁天、馮唐以及網路寫手慕容雪村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對性和感情的開放姿態,但那僅僅是姿態,從插科打諢,弔兒郎當的字裡行間滲透出來的,仍然是對年少時期逝去的一段純真感情充滿憂傷的耿耿於懷。
就像馮唐在他的小說里故作瀟洒地寫道:
聽崔健的歌,看他一身行頭,像動不動就號稱幫我打架的大哥。記得他有一句歌詞,說有了一個機會,可以顯示力量,"試一試第一次辦事,就像你十八歲的時候,給你一個姑娘。"
據我所知,對為數眾多的70後男人們來說,18歲的這個姑娘,在成年以後成了他們的老婆,而現在變成了他們孩子的媽。
推薦閱讀:
※皮膚暗黃的70後女人,試試這幾款春裝上衣,襯膚白又顯年輕
※70後男女光棍比例驚人 中國男光棍將達3千萬
※70後
※看過或經歷過這些的人,相信現在都已經三十多歲了吧
※70後女人要打扮的嫩一點,穿上這樣的連衣裙,比皮草還高級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