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京劇與交響樂能否相得益彰

京劇藝術,人文薈萃

曲是曲也,曲盡人情,俞曲愈妙。戲其戲乎,戲推物理,越戲越真。

舞台上,一個是中國京劇大師梅葆玖,一個是美籍交響樂指揮家胡詠言;一邊是身著京劇服飾的角兒,一邊是穿西裝的演奏家;一會兒傳來韻味十足的京腔,一會兒又是沁人心脾的管弦樂……

4月13日,在北京音樂廳舉行的「2011年全國大學生交響樂推廣音樂季(U-MUSIC)」吸引著廣大觀眾和中外媒體的目光。面對京劇傳承的尷尬和交響樂普及的艱難,梅葆玖和胡詠言用「抱團取暖」的方式,把這兩個被認為不搭界的文化類型進行「嫁接」推廣,究竟是相得益彰還是異想天開?

「土洋結合」

旨在普及古典音樂的本年度音樂季由中央音樂學院樂隊學院(EOS樂團)擔綱主演, 將持續至今年底,共推出「京劇交響」「歌劇京劇」「搖滾交響」等不同混搭主題和風格的10場音樂會。其中,「京劇交響」成為一大亮點。著名作曲家楊乃林創作交響京劇作品,京劇大師梅葆玖、孟廣祿、胡文閣、楊赤等分別獻上《霸王別姬》、《梅蘭芳》等京劇交響作品。

翻開4月13日「京劇交響」專場節目單,世界首演、梅葆玖參演的京劇交響樂《貴妃醉酒》映入眼帘,來自西方的小提琴、大提琴、長號和老祖宗留下的京胡、二胡、月琴攜起手,製造著前所未有的音質。

不少觀眾被「雷」倒了。觀眾王女士認為,交響樂音質乾淨、純粹,而京劇多用抹音、滑音等民樂技巧,兩種樂質交融簡直不倫不類。

也有觀眾認為,京劇的文場略顯單調,在喧嚷、恢弘氣氛時來段交響,在悲涼、細膩感情間穿插弦樂,效果不錯。

面對觀眾的品評,梅葆玖坦言,交響樂和京劇表面上水火不容,實則並不矛盾。「我從小就很喜歡交響樂。那時父親從國外經常帶給我不少古典音樂唱片,我特意學習國外歌唱家的發音、氣息

等練聲方法,對京劇表演大有裨益。」

胡詠言教授則把交響樂和京劇比作「親哥倆」:京劇的全盛時期(18世紀末乾隆時期)恰恰是莫扎特和古典音樂的鼎盛時期;京劇當時在皇宮或大戶人家演出,而古典音樂也叫「宮廷音樂」;現如今,它們都遭遇著受眾群減少、普及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希望借二者的「土洋結合」達到推廣普及的作用。

破與不破

「無論是京劇還是交響樂,雖都有幾百年歷史,但不能因所謂的程式化而一成不變。」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葉小鋼認為,要向外國人推廣京劇藝術,最好用西方人易於接受的形式,京劇交響樂就是最好的「融合劑」。

「京劇交響不是簡單地用交響樂伴奏京劇,而是讓管弦樂器和京劇樂器在演奏中各揚所長,力求水乳交融。」胡詠言說,由於京劇與交響樂的音質屬性不同,因此對「京劇交響」必須堅持「破與不破」的原則。

「比如,在京劇調式的改編方面需要搭配得體。」胡詠言舉例說,京劇《霸王別姬》選段,在虞姬演唱「西皮二六·勸君王飲酒聽虞歌」前加入大段雄渾激昂的交響樂及美聲唱法伴唱的「力拔山兮氣蓋世」,觀眾反響很好。

除調式改編外,表演形式也須革新。梅葆玖舉例說,《貴妃醉酒》中,宮女不再是簡單的陪襯,而是伴著楊貴妃提爐掌扇、翩翩起舞,一起塑造三千佳麗的整體形象,以增加戲劇效果。

京劇名家孫萍認為,在「京劇交響」中,扮相、唱腔、唱詞、京劇樂器的主導地位、「唱念做打」及「手眼身法步」等不能變,變的是交響配樂、和聲伴唱甚至運用造雪機、乾冰機等舞美設施,從藝術手段豐富劇情和人物形象。

葉小鋼指出,當前,京劇與交響樂的融合仍處於探索階段。「有些京劇交響作品結構鬆散、配器不著邊際,結果成了『魔鬼與嫦娥共舞、領帶和禮帽齊飛』。所以必須在調式銜接、樂器搭配、節奏掌控等方面下大工夫才行。」

戒絕炒作

也有不少觀眾對當前火爆的「京劇交響」「搖滾交響」等新音樂形式提出質疑,認為這是打著「文化交融」的幌子進行商業炒作。

對此,梅葆玖認為,「創作方式保守」「部分作品陳舊膚淺」「從業人員數量和質量下降」等是京劇和當代交響樂面臨的共同問題,而把二者「嫁接」所產生的獨特效果會讓更多的人關注這兩種藝術門類。

胡詠言說,交響樂「跨界」,不是要把它的一隻腳跨到音樂圈外,而是要讓圈外人跨到行內來,讓觀眾知道古典音樂和京劇都並非高不可攀。「如果抱著『炒作』的心態進行『土洋嫁接』,『京劇交響』非但不會成功,反而變成四不像的『怪胎』,兩大藝術精髓必將遭到傷害。也許你會獲得一時轟動,但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推薦閱讀:

如何向別人解釋:其實定音鼓才是樂團里的終極boss?
6.2 | 魏因加特納:音樂的黃金分割指揮家
第一章第四節:交響樂團中的打擊樂器
《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76版本盲聽 — —「變畫五評」史上首次系列之三

TAG:京劇 | 交響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