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你隨便批評,這個就是拔舌地獄的罪過[]
凈空法師:你隨便批評,這個就是拔舌地獄的罪過 |
發布:清夢居[] 日期:2012/11/16 |
|
||
你隨便批評,這個就是拔舌地獄的罪過 摘自凈土大經科注-第509集(凈空法師)障緣多,特別是我們選擇這個本子,諸位一定要知道,今天依照這個本子修行的人不少。《無量壽經》九種本子我都看過,不單看過,我還印過。我印這個幹什麼?印這個就是給大家看看,九種本子你自己看,你喜歡學哪一種。讓你統統看到。都看到之後了,我覺得這個本子好,其他的八個本子跟它比,比不上。會集的人要有智慧、要有德行,要守規矩、守本分。會集不是翻譯,會集必須是原譯本的經文,不能改一個字,你改了就錯了。我這一句、這一段是從哪個本子節錄出來的,黃念老幾乎都註明了,說明這個會集字字句句是有來歷的,有原譯本做根據。 如果說不能會集,這話講不通,為什麼?四十八願就是會集的,這經上自己說的。四十八願怎麼來的?世間自在王佛,這是法藏比丘的老師,叫他到十方國土去參訪,去看看、去參學、去考察,人家好的你記錄下來,採取它,不好的你不要它。四十八願是法藏比丘參訪一切諸佛國土,他所看到的、他所體會到的真善美慧的大成。所以四十八願是會集成的,不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也不是他自己發的願,不是的。這一個佛國土好,那個地方沒有三惡道,這條好,我們記住,將來極樂世界也不要有三惡道。這麼來的,不是自己的理想。所以四十八願是集大成來的。極樂世界成就了,就是集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所以世界成就之後,就超越一切諸佛剎土。為什麼?諸佛剎土好的它全有,諸佛剎土裡有一些缺點,它這裡找不到。那不集大成行嗎? 佛教最初到中國來,來的時候要把佛經傳來,佛經怎麼翻譯?最早是《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是四十二段,跟我們現在《群書治要360》一樣,它沒有360,它只有四十二。四十二就是一切經論裡面,適合於中國人學習的,把它節錄出來,一小段、一小段的,會集的。《八大人覺經》也是會集的,上面加個佛說,確實字字句句都是佛說的。在結集經典的這個經題,加「佛說」它有個規矩,這部經正宗分裡頭第一句話是佛說的,所以這個經上加佛說;第一句話不是佛說的,通常這個經上不加佛說。《四十二章經》每一段都是從佛經裡頭節錄出來的,全是佛說的,所以它上面加上《佛說四十二章經》。 會集的太多了,現在有法師把這些會集的證據蒐集出來了。《大藏經》裡頭很多經典是會集的,都入了藏,歷代祖師大德都承認了,怎麼不能會集?現在佛教裡頭所用的經懺佛事這些懺本全是會集的,祖師編的早晚課誦是會集的,會集本不能用的時候,這都不可以用了。所以這是講不通的,不能做為正式反對會集本的理由。祖師對會集本的批評,不是對會集的批評,是他會集不當。經文好的地方,應當摘下來,他漏掉了,不是重要的他節錄出來了,這是不當。還有,隨便把文字改了,這是很大的忌諱,不能改經上一個文字。因為你一改,別人也可以改,改到後來這個經典就不像樣子了。所以決定不能改變一個字,不是不能會集。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也是會集的。他採取的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的論著一百一十種,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種的資料,會集的。所以他這個註解是集註。經是會集的,註也是會集的,我們今天在學習、在分享也是會集的,還把現代科學家的一些報告也會集到裡頭來,來引證。怎麼不能會集?我編輯這個《世界宗教是一家》,這是會集的,這是會集十個宗教的,每個宗教教我們怎麼做人、怎麼修行,這些重要的開示統統會集成一本書。 《華嚴經》本身就是會集的。題,你看題的意思,《華嚴經》古人比喻是個大花園,這個花園裡面各種品種都有,美不勝收。如果單一的,這個花園只種一種花,沒有其他的雜花,就是一色的,那有什麼好看?你穿衣服,上面這些圖案花樣,那是會集的。我們穿這個袈裟,古時候袈裟是會集的。布很難得到,一般人家穿舊的衣服,丟棄不要了,出家人把它撿回來,可以用的地方剪裁剪下來。以後積多了,我們就把它縫成一件衣,所以它一塊一塊的。一塊一塊,質料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去染一染。染,怎麼染法?各種不同顏色調在一起,五色是五正色,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染出來的,叫袈裟色,就是雜色,成了深咖啡色。所以它也是會集的,它不是單純的。佛不許弟子穿正色的衣服,為什麼?容易起貪心,容易起傲慢。一定要穿染色衣,這戒律裡頭講得很清楚。 所以凡事我們要把理搞通、理搞明白,佛為什麼要這樣教我們,他有他的用意在。總而言之,就是給世間人做個好榜樣,什麼叫好榜樣?不能引起世間人煩惱習氣,這就叫好榜樣。世間人無始劫以來,末那識裡面就是貪瞋痴慢疑,與生俱來的煩惱,你不要把這個東西給它勾引起來,你把它引起來,這就是罪過。夫子教學,對於今天所謂藝術表演這類東西,實際上講,它範圍很大,他有三個字叫「思無邪」。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作為不要引起眾生的邪思邪念,這是聖人,聖人不幹這個事情。聖人能引起你的都是正念、正思惟、正道,不會把你帶在彎路上,不會帶在邪路上。最後都教你回歸自性,就是契入常寂光,融入自性裡頭。 融入自性,是一體了,就像我們房間裡面點的幾十盞燈泡,燈光統統都點燃了,光光互相融在一起,這叫常寂光。你就曉得,常寂光是法身如來,他們在哪裡?他們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妙感難思,因為我們跟他沒有距離、沒有前後,沒有距離是沒有空間,沒有先後是沒有時間,所以我們有感立刻就有應,當下即是,這是我們跟佛菩薩感應。我們要做惡事、做壞事,我們跟地獄、餓鬼感應亦如是。地獄在哪裡?鬼道在哪裡?無處不是,無時不是,統統是自己意念、作為所招感的。對佛是至善的感應,墮地獄那是極惡的感應。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見的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不是虛妄的?是的,跟我們現前境界是一樣的。為什麼?自性清凈心裡頭沒有任何現相,極樂世界不例外。相是心變現的,與自性相應的就是最美好的現象。諸佛能生能現,是實報莊嚴土;有了意念、有了無明,這就有了阿賴耶,就變成十法界,四聖六凡。六凡裡頭有人天、有地獄,統統是念頭變的,全部都是自心。天台大師在《止觀》裡面講的「全體是心」,誰的心?自己的心。眾生心,眾生心跟自己心是一個心。完全覺悟了,沒有絲毫迷惑,這就是如來,我們講法身菩薩,完全覺悟了,《華嚴經》初住以上。迷,迷有淺深不同,那是十信菩薩,十信菩薩分配在十法界。他們是覺了,覺沒有圓滿,有初覺、少分覺、多分覺,沒圓滿。所以感應不思議。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真明白了,他就真用了,用什麼?用真心。我們還是用妄心,那就章嘉大師說了,你沒覺悟,不要自己以為覺悟。章嘉大師這個教誨我得很大受用,他老人家非常肯定說了一句話,你沒有做到的就是你不知道,那就不覺悟。你真正知道的時候你怎麼會不做?哪有這個道理!真正知道五戒好,你還會殺生嗎?還會偷盜嗎?還會淫慾嗎?還會妄語嗎?自然就不會了,你真知道了。只有你知的是似是而非、半信半疑,你才會幹這個事情。甚至於你不願意守這些戒律,那你對於佛法是毫無所知,你所知道的是知識、皮毛,不是佛法的正說(就是經上所講的如來真實義),你所了解的佛經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開經偈說得好,「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幾個人?太少了。一般人能解的,都把意思解錯了。 像章嘉這種老師難遇到,他跟你講真話,我們自己不容易辨別,說了那麼簡單一句話,做不到的就是全不知道。這是他教給我看破放下說的,你沒有看破,所以你放不下;你真看破了,哪有放不下的道理!看破是屬於智慧,放下是屬於修行功夫。為什麼這個身放不下?自己也會講,講得頭頭是道,還是放不下。我們一般講業障太重了,習氣太深,無始劫以來養成的,哪有那麼簡單?章嘉大師說的不是的,你沒搞清楚。對於這個身是假的,你知道,你也能說,你不是真的知道,你是聽別人說的。如果你真知道,你肯定會放下。這個標準太好了,讓我們自己自然就身段放下了,不敢貢高我慢,不敢自以為是。自以為是、貢高我慢,講得天花亂墜,他什麼也做不到,最後這個人一定墮惡道。為什麼?他講的全是妄語,妄語入拔舌地獄;傲慢是屬於瞋恚,瞋恚的業報是地獄,地獄是一片火海。 。。。。。。。。。。。 這是要自己注意到的,自己不注意到,這老師不能幫你。老師講得很好,我只能指路給你,路是你自己走的,這真話。老師不能背著我,不能抬著我,老師只是指路給你,你自己得要走。但是這個路上絆腳石很多、險道很多、障礙很多、誘惑很多,你能走得過來,最重要是靠你的德行。這個裡頭,跟這段經文講的,最重要的是信心,對佛教的信心、對大乘的信心、對凈宗的信心、對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對老師的信心。這是什麼?這尊師重道。對這個會集本的信心,這個本子是李老師傳給我的,我對它沒有信心,那就是對老師沒有信心。李老師的老師是梅光羲居士,梅光羲居士跟夏蓮居是同參道友。這個經本有一篇很長的序文,是梅光羲寫的。梅老居士是黃念祖的舅舅,黃念祖居士是他的外甥,他是夏蓮老的學生。李老師稱夏蓮居老居士也稱夏老師。梅老師在序文裡面,稱這個經是《無量壽經》九種本子裡頭的第一經。老師接受,他自己講了一遍,給這個經做了個眉註,這個本子給我了,我接受過來,這有師承。我那個時候學佛不久,沒有智慧,但老師有智慧,我相信老師,老師不會指一個錯誤的門給我,我相信。 所以,許許多多反對會集本,那是什麼原因?對《無量壽經》沒下過功夫。真正批評,是要把這個經研究透徹,哪個地方不對指出來,這是真的。如果九種本子沒有看過,大乘佛法沒有認真學過,你隨便批評,這個就是拔舌地獄的罪過。他敢幹,我不敢幹,他有這個膽子,我不行,我沒有這個膽量,他不怕因果,我怕因果。所以我曾經說過,全世界人都反對,我一個人還是依照這個修行,我相信我能往生凈土。我對得起老師,老師對我負責,我聽話。我如果改變學其他的本子,我背師叛道,那真的是有罪了,這不是假的了。背師叛道的人,古今中外都找不到一個有好結果的。 要曉得老師的恩跟父母相同,連凈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一個人無論世法出世法,他的成就就在這兩個字,一個孝、一個敬。這兩個字站穩了,這個人肯定成就,沒有不成就的。這兩個字要是缺了,或者兩個字都沒有,這個人無論怎麼用功,勤修一輩子,最後不會有成就,為什麼?根壞了,從根上看。枝葉壞了沒有關係,根不能壞,根是根本,根壞了沒救,枝葉壞了有救。這枝葉砍掉,會長個新枝出來,根壞了就沒辦法了。所以,孝親跟尊師重道是一樁事情。現在人所以難,難在哪裡?就是不孝父母、不敬老師。這告訴我們一個什麼事實?告訴我們,這個人不可能承傳傳統文化,這個人不能承傳佛法。正法久住與他不相干,傳統文化的延續跟他也不相關,他沒有這個能力,想干也不行,根沒有。所以要培植這個根,不容易! 摘自凈土大經科注-第512集(凈空法師) 我們學佛六十一年,講經也講了五十四年,一生遇到這些事情很多很多。最勐烈的打擊就是我們學習這個會集本,批評的人非常之多,我很了解。會集本有很多種,夏蓮居不是第一個會集的,在他之前,王龍舒的會集本,為什麼沒有人批評?魏默深的會集本,還有節校,蕅益大師有《十善業道經》的節校本,彭際清居士有《無量壽經》的節本,為什麼沒有人批評,單單批評夏蓮老的本子?夏蓮老本子前面有一篇長序,梅光羲居士作的。這兩位當年在世,在中國佛教裡面很有名氣的兩位在家居士,稱之為南梅北夏。梅老是江西南昌人,這南方,夏老是山東人,北方,南梅北夏。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的佛法是跟梅光羲老居士學的,他稱梅光羲居士為梅大士。當年這個本子傳到台灣,律航法師送了幾本給老師,給李老師。李老師看到,特別看到前面這篇序文,五體投地,在台中把這部經翻印。第一次翻印是照原本照相影印的,第二次是重新排版,至少印過兩次。最後是有佛門裡面的大德看到都是居士搞的,當然心裡不是很舒服,對這個有批評。李老也是避免口舌,講過一遍之後,就沒有再講了。 我跟諸位說過幾次,這本子給我了。我一看到這個本子非常歡喜,在台北也印了三千本準備講,向老師報告。因為老師的註解我看得懂,他只要給我一點醒,我就知道什麼意思。老師就告訴我,你太年輕,如果有人提出反對,這個壓力你受不了,等待機緣吧!所以我就把這本子收起來,帶到美國去了。老師往生之後,我在美國的住所把這個經找到。我們怎樣紀念老師?這個本子實在太好了,有承傳的,不是隨便的,而且會集確實依照會集的規矩,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的經文,沒有改動一個字。我們在這裡看黃念老的註解,你看註解,說明這段經文出自於哪一個經都介紹得很清楚,這是負責任的做法。 有人說不能會集,老師沒有說。那說的人至少要跟李老師平等的這種修持跟學問,我才能相信;你比不上我老師,我不相信你,我相信老師。老師他的老師是梅光羲居士,梅老跟夏老老同參,也都是做官的同僚、好朋友,一生在一起學佛。到晚年,梅光羲居士拜夏老做老師,這晚年表演這麼一招給我們看,那不是普通人!慧明老和尚,當年的大德,慈舟法師最初作科判的,那是在那個時代律宗的大德。如果你們的德行修持能夠超過他,你的批評我不敢說話;你沒超過他,我也不敢說話,我聽了怎麼樣?我聽了無動於衷,我不受影響,我不會受動搖。 老師把這個經傳給我,我知道今天我不弘揚,夏老居士的會集十年工夫白費了,念老這部註解也沒有人過問了。我覺得這是我的使命,老師交給我,我有使命感。壓力,我知道一般人是忍受不了的,我能夠承受。我曾經說過,全世界的人反對,我不敢反對。我說老師給我的,我要把這個東西放下來反對它,我就是背師叛道。那這事情怎麼辦?這事交給韋馱菩薩去吧!我把這些資料全部供養在韋馱菩薩座下,由韋馱菩薩處理,我們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能力,韋馱是賢劫千佛的總護法。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0/196877.html |
凈空法師:見師不善、見父母過,這叫大不孝! |
發布:清凈乃空[] 日期:2014/3/9 |
|
||
凈空法師:見師不善、見父母過,這叫大不孝!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621集 2014年2月16日講於香港 【解】又如夜行險道,弊人執炬,不得以人惡故,不取其照。 夜晚,這個人,這人不是個好人,是個惡人,但是他拿了火把在前面照明,晚上走路。我不能因為他是個惡人,我就不跟他走了、「不取其照」了。 【解】菩薩亦復如是。於師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 見師不善、見父母過,這叫大不孝! 【解】是故彼經結云: 經上有個總結說: 【解】「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蓋謂如是之人是真善知識。於真善知識能知能求,故必證菩提也。 我們要認識人!認識人標準怎麼定?我聽這個老師講經、教誨,這個老師所說的,跟經的意思有沒有違背。如果他講的是跟經裡面意思是相違背的,知見有問題,這個就不能跟了;如果他所講的跟經上講的意思完全相應、不相違背,縱然這個老師有什麼過失,我們還是要跟定他。過失,有些過失我們見不到,我們以為過失,其實他沒有過失,我們冤枉他了。冤枉一個善知識罪很重!老師要發現學生對他有疑惑,一定要化解,否則的話,有疑他得不到法益。親近老師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真誠;第二個條件是清凈、清凈心,不能有疑惑,疑惑,心不清凈;第三個是恭敬。有這三個條件,真正能得法益;這三個條件少一個都不行。我跟李老師學經,他開了個經學班,專門教學生講經的。我們這個班的同學有二十多個人,我在旁邊看李老師教學,他對學生的態度不一樣:有幾個學生,老師對他特別尊重,這些學生有過失,老師決口不提;可是另外有幾個學生,老師對他有打有罵,見面沒有好臉色。我懷疑,我也不敢問。大概兩個月之後,老師有一天叫我到他房間去,房間就我一個人,問我是不是有這個疑惑。我說有、真有。老師告訴我:那個挨打挨罵的,是真正想學的,打他罵他,讓他記住這個地方挨過罵的,讓他不會忘記;那幾個特別好的,那是不能教的,為什麼?那些人愛面子,說幾句不好聽的,他臉上就紅了,那會結冤讎,那怎麼辦?把他當作旁聽生。我才明了,原來老師二十幾個人因人施教,對每個人教的方法、心態不一樣。這高明之處!認真負責。以前我跟方老師,學生一個,沒這些問題;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學生也只有一個,沒這個問題;老師這次開班,學生有二十多個人,我看到了,才知道老師用心之苦。對我認真教誨,我真正受利益,所以在台中我的進度很快。我除了真誠、清凈、恭敬之外,還有兩個一般同學沒有的:我的記憶力很好,聽老師講一遍,一個星期之內我要復講的話,大概可以跟他講的差不多,有這個能力;第二個,理解力比同學們強,我真聽懂了、真搞明白了,進度大概是一個月學一部經,小部經。那時候沒出家,在台中這個班上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十三部經都講得還不錯,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教佛學院,教一個學期才教一部經,三年畢業,六個學期,我才用了六部,還有七部沒用上。所以我對佛學院很不滿意,學不到東西。你看我在台中一年三個月,學十三部經;在佛學院裡面學三年,一部經都不會講,那不叫浪費時間嗎?我真正體會到中國古人了不起,他們真有智慧,教學要讓學生「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決定不能同時學兩樣東西,為什麼?他用心他分心,他不能專就學不好,一定是一部。一部學完了,老師認同了,認同就是要講一遍給老師聽,老師點頭,你沒講錯,這一部才算學會了,你才可以學第二步;老師沒有認同,不可以換第二部。那麼我在台中學習的標準,學習一部經,至少講十遍,這一部經才可以告個段落,再學一部。每一部經都講十遍,到哪裡去講?到同學家裡,今天在張三家裡講,明天到李四家裡講,所以我同學、同修很多,輪流去講。聽眾一個、二個、三個、四個都可以。一定要講!不講不行,講完之後請同學批評。不肯講,那沒辦法;一定要歡喜講、肯講,千錘百鍊才會有成就。大部經講比較困難,為什麼?它時間長;小部經,最小的三天,就是三次就講完了;一般的大概五次到七次,到外面去講五天、一個星期。講一部小經,這個比較容易。大部,我學《楞嚴經》,這部經老師講三年。我找了六個同學,包括我七個人,好像一個小組一樣的,那麼這七個都是講經的同學,我們講經班的同學。老師星期三講《楞嚴經》,我星期四復講,我就找這個六個同學來聽,都是學講經的、都是內行的,給我指正,所以我也圓圓滿滿講了一部《楞嚴經》。以後出去講經有信心,我是經過六個同學聽的,他們對我有批評、幫助我指正,所以出去講,很難挑出毛病。我在台灣各地一共講過七遍。當年我學習的概況,十遍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印象才深;一遍、二遍不行,沒有根。要歡喜講,要想盡方法找機會。有人聽、有機會、有時間、有地點給你講,永遠保持不要中斷,決定不能超過一個星期,超過一個星期就比較麻煩,一個星期至少要講一次,次數越多越好,這是訓練自己、成就自己。所以這經上說「菩薩亦復如是。於師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我們跟老師比,不如他,智慧、德行不如他,善巧方便不如他。 我們看是不善,在他作為,真的度了那個人。根性不相同,方法就不一樣,統統是以利益眾生為主。所以「於真善知識能知能求」,你能夠認識他、你能夠向他求指教,「故必證菩提也。」 【解】《大疏》又曰:但令善事明師,明師必自臨事指示。亦同善財於文殊處發菩提心已,問菩薩行。 這是為我們舉出一個例子。佛教裡面教學,最重要的是教導他善事、明師。遇到一個好老師不容易!這個老師一定是親自「臨事指示」。就像善財童子在文殊會上發菩提心,發心之後問菩薩行。 【解】文殊亦不具說。 文殊菩薩沒有詳細給他說。 |
凈空法師:不批評壞事,只讚揚好事,做不善的人會良心發現, |
發布:弘曉妙音[] 日期:2013/9/18 |
|
||
凈空法師:不批評壞事,只讚揚好事,做不善的人會良心發現,會改過的 我在台中學佛的時候,李老師常常用四重戒教導我們,就是《梵網戒》裡面有兩句話,「不做國賊,不謗國主」,這兩句話重要,老師給我們講了十幾遍都不止,所以我們就印象很深。國賊是什麼?不可以做傷害國家、民族、社會的事情。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對得起社會,決定不能夠有害於社會大眾,要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不能做個壞樣子。不謗國主,國主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政府各級領導人,從總統、院長、部長到縣市長是國主。我們對他,他的善行我們讚歎,他有不善的地方我們不說,不要放在心上,更不能放在口上。為什麼?這樣才能夠造成社會的團結、社會的和諧,這是正確的。不要去批評別人,社會如果我們大家都不批評別人的壞事,讚揚別人的好事,那個做不善事情的人他的心裏面良心發現,他會改過的。你看看,古聖先賢、佛菩薩的教誨用意多深!《瓔珞經》上還有兩句,「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國稅是人民對政府要納稅,我們奉公守法,納稅是人民的義務,不能偷稅。漏稅是屬於盜戒,你看你盜國家的,國家應該有的收入,我少繳一點,那不就是占國家的便宜嗎?這屬於盜戒,這是錯誤的。國制是國家的法律,一定要遵守國家法律,社會才會安定,才會有和諧,我們的生活才有保障。這個四重戒好,一定要遵守。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九集) 2009/6/17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49 惡的不提,這是高深的修養 《華嚴經》悟後起修,是以十大願王為原則。普賢十大願王,第一個是「禮敬諸佛」。悟了的人,對待任何一個人,一定是清凈心、平等心、恭敬心,決定沒有貢高我慢,決定沒有自贊毀他。 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我們要把每一個眾生都當作佛一樣來看待。我們要把對佛的禮敬,擴展到對一切眾生的禮敬。造善的是諸佛,造惡的也是諸佛,所以,我們要一樣地禮敬。 可是,讚歎就不一樣!十大願王第二個是「讚歎如來」,如來是什麼?如來是性德。與性德相應的讚歎,與性德不相應的不讚歎。換句話說,與德行相應的好事,我們要稱讚;不是好事,我們一句話也不提。 說到大乘根本的修行,從那裡修起?從「禮敬諸佛」修起,從「讚歎如來」修起。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從早到晚,每天所接觸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普賢菩薩教給我們,都要禮敬、讚歎。 所謂禮敬,是一律平等,對於一切眾生真的是平等,沒有親疏遠近、善惡邪正,我們以極清凈的心來修禮敬,決定沒有分別執著。讚歎就不一樣,這裡面就要有差別,與性德相應的要讚歎,與性德相違背的不讚歎。 善的要讚歎,不善的只限於不讚歎,不要批評,這是佛教我們修行,修什麼?修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 為什麼只有讚歎,沒有批評?有批評,就有分別執著。讚歎是勸善,勸人行善,不勸人作惡,所以惡的不提,這是高深的修養。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能夠學會佛菩薩對我們的教誨,我們跟一切人相處、一切物相處,就能夠相處得非常和 |
凈空法師:喜歡批評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業 |
發布:心源[] 日期:2013/6/22 |
|
||
「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我們怎樣學阿彌陀佛的口業?佛在本經告訴我們,在第八品里,教給我們善護三業。一般經典裡面講到三業都是身口意,順序是這麼來的,《無量壽經》上不是的,《無量壽經》第一個是口業,第二是身業,第三是意業。你想想,佛為什麼這樣說法,用意何在?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是現在,最容易犯的口業,口造什麼業?喜歡批評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業。口業是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批評人有的時候這四種都犯了,他自己不知道。所以善護三業,頭一個是口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別人小小的過失就惡意的批判,太過分了;沒有過失則胡造謠言,那罪就更重。有過失批判得恰如其分已經有過失,為什麼?你不厚道。忠厚的人,看到人有過失不說。規過勸善這是有禮節的,你看到這個人勸導他,他能改過、能回頭,你就勸他。什麼時候勸他?沒有第三者在面前,這個時候勸他,有第三者,他要面子,他難為情。我們自己要守住隱惡揚善,別人有好的我們可以讚歎,別人有過失不說。勸他要背著人,不能當著大眾面,他會感恩,感謝你,你給他留面子。而且規過一次,再一次,不能到第三次,第二次再勸不聽,以後就永遠不要說了。再說怎麼?再說就變成仇人,他對你起怨恨,那你何必? …… 所以我們要學如來的身口意業,這很重要。記住,「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決定學著不批評人,不能以嚴厲的態度、語氣待人,要學柔和質直。真誠心,我們的言語、態度要柔和、要謙虛、要恭敬,對一切人事物你這樣去學你就對了,你真的學到了。普賢菩薩要求的就更高,凈宗學人都是修普賢行的,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向上提升,你怎麼會成就?你看世尊,身業的煩惱系縛解脫了,口業的煩惱系縛也解脫了。別人對我批評我完全接受,我恭恭敬敬的聽,不用辯駁。說對了感謝他,我改過,說不對不回話,默認了就沒事,你要回話就起爭論。一直聽,我相信講兩個鐘點他就沒有力氣,他就不講了。這樣好,讓他講,我們在那裡安安靜靜,心裡念阿彌陀佛,恭恭敬敬對待他,等到他發足了、他發完了,不就沒事了嗎?何必要爭論?「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沒有爭論的必要。這樣一次一次把自己境界就提升,自己的德行也成就了。總要學謙虛,總要學厚道。「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我們今天是近如來家,非常接近,往生那就是入如來家。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五一集) 2011/1/24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02-039-0251 |
凈空法師:為何讚歎的話不說,單說批評的話?這就是別有用心 |
發布:清夢居[] 日期:2012/10/8 |
|
||
為什麼讚歎的話不說,單說批評的話?這就是別有用心 摘自凈土大經科注-第482集(凈空法師)這個法門確實是諸佛如來普度眾生,一生成佛的不二法門,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這就特別難得,多次宣講。傳到中國來,也是很早,東漢時候就傳到中國,安世高曾經翻譯過。但是安世高的譯本沒傳下來,失傳了,在中國這個經本,十二次翻譯,現在只保留五種版本。版本裡面內容差別很大,這是古大德判斷釋迦牟尼佛不是一次宣講,決定是多次宣講才有這種情形。也就是梵本的原本有很多種,這個很多種都傳到中國來了。這確實是彌陀跟十方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部經。 祖師憐憫眾生,為契眾生機故,王龍舒居士頭一個做會集本,這就是會集有必要。接著以後,魏默深做了會集本。抗戰時期,夏蓮居老居士第三次做會集本,無非是將極樂世界性相、理事、因果、依正莊嚴,往生所依據的理論、方法、經驗詳詳細細告訴現代人,讓大家生起信心,不要把這一生成佛的機會錯過了。可是這些年當中,海內外反對會集的很多,我聽到有人告訴我。因為我自己不看報紙、不看雜誌、不看電視,這些媒體我斷掉有五十年了。我每天只是抱著這部經書、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認真學習,目的只是求生凈土而已,其他的全放下了,不再有絲毫留戀。反對的聲音我知道,不詳細。 前兩天,有個同修寄來一本書給我看,這個書的題目,《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這兩句話是古大德說的,我相信學佛的同學都知道。那今天佛法衰了,為什麼衰?僧贊僧沒有了,互相毀謗的有,這不是個好現象;互相批評指責的有,很多。我這一生就受過許許多多的毀謗、指責,可是我很感恩、很感謝,我知道反省。我聽了之後,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把這些人都看作佛菩薩,都是大善知識,都是來考驗我的、來警惕我的,讓我對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求願往生,一心念佛,這信心是愈來愈堅定,決定不會為外面這些言論動搖。這大家都知道的。可是這些批評確實影響了不少念佛人對會集本喪失信心,喪失信心,這一生往生的機會就失掉了,非常可惜,因果各自承當。 這部書末後,九華山幻住茅蓬宏琳法師,對這樁事情做了詳細的解答,我看完了,解答得真好,出乎我意料之外,引經據典。有人說印光法師批評會集本,他完全把他反駁了,印光法師沒有見到夏蓮居這個本子,印祖往生的時候,這個本子沒出來,他沒有見到。印祖《文鈔》裡頭,對王龍舒、對魏默生的本子有批評,但是那是善意的,不是惡意的,不是說他的本子不好。你看,本子還照樣流通。他有批評,也有讚歎,為什麼讚歎的話不說,單說批評的話?這就是別有用心。與我們自己個人沒有關係,我們所顧全的是希望同學要生堅定信心,愈是毀謗的聲音愈多,我的這個心念愈堅定,愈不會動搖。畢竟我六十一年沒有離開經本,五十四年講經沒有中斷過。我從大經大論,《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最後我選擇凈土,選擇《無量壽經》夏蓮居的會集本,選擇黃念老的集註。我對於這個會集、對於集註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不是佛菩薩再來,沒有人能做得出來。我深深相信,這部經跟註解決定是佛度往後末法九千年眾生,往後九千年眾生就因這部經得度,這真的,不是假的。 不是說別的經論不好,別的經論好,但是那個根基沒有了。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都要消業障。斷煩惱、消業障說得容易,誰能做到?六根對六塵境界,你會起心動念,你有分別執著,這就是煩惱業障現行,不但斷不了,天天在造作,你這還得了嗎?唯一能成就的就是帶業往生,不必斷煩惱,不必消業障,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業障煩惱習氣到極樂世界再把它化解掉,這個方法妙絕了。我們換一個道場去修行,這個道場的障緣太多,極樂世界沒有障緣,而且很容易去。 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聽李老師講過一部經,《無量壽經》,康僧鎧的本子。李老師講夏老這個本子講過一次,我沒有遇到,那個時候我可能還沒學佛。我跟李老師見面之後,李老師就沒有再講夏蓮居的本子。這什麼原因,我想諸位都知道,心裡都明白,有反對的聲音,說這個東西是居士做的,居士哪有資格來會集經典。把居士貶低了。可是他們自己又不肯會集,別人會集又不滿意。他這個本子真好,我們看了真歡喜,跟五種原譯本一對照,真歡喜。確實,五種原譯本的經義、精華全在其中,而且文字很順暢,不生澀,念起來很舒服。我接受了,我是完全接受了。李老師將他在台中講這一部經的眉註,他自己寫的註解,用毛筆寫的,給我了。我年歲大了,也不能據為己有,我把這個原本傳給胡小林居士,現在這個本子在胡小林居士手上,我勸他要好好弘揚這部經。他最近一年專攻《大乘起信論》,好,對於大乘的理論基礎奠定之後,弘揚大乘裡頭最精彩的一個法門,念佛法門,一部經典,《無量壽經》,這個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李老師給我這個本子,我當時印了一萬本,讓大家統統都能看到,以後這個本子有很多人翻印,我相信不止十萬本。還有同學把李老師自己寫的這些眉註,用紅字套印進去,特別美觀,印成十六開本,字大,看起來很舒服,這都是好事情,無量無邊的功德。 關於會集本的問題,宏琳法師說得非常詳細,引經據典,字字句句都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我們看了疑惑全部能夠化解。這個小冊子,它上面寫了歡迎翻印,它沒有版權,歡迎翻印,功德無量。希望對於會集本有懷疑的人多看看,還有問題不能解決的,可以到九華山去訪問老法師。信心比什麼都重要,信為道元功德母。我曾經說過,全世界人反對,我還是要依教奉行,為什麼?老師傳給我的,我不會背師叛道。我跟老師十年,老師對我非常愛護、非常慈悲,老師不會害我。我的老師有師承,他也不是普通人,他的教是跟梅光羲居士學的,梅光羲是楊仁山的學生;他的凈土是跟印光大師學的,《文鈔》裡面有印祖給他的信。所以,我要是聽信別人的話放棄這個本子,那我是背師叛道,這大家可以定我的罪,那就是真的。我還有這一點小智慧,還有一點小德行,我不會被境界動搖、不會被境界所轉。 我晚年來表法,把大經大論統統放下,專學這一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遍一遍的講,就講這一部經,其他的都不講了。為什麼?我們要想求生凈土,一生圓滿成佛,這一部經夠了,不必再要多的,它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尤其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引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真是集《無量壽經》註解之大成,這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能做得出來的。蓮老會集,用了十年時間才定稿,多謹慎、多小心、多負責任;黃念老帶著重病,六年完成這個集註,這都不得了的人,我們得感恩戴德。蓮公我沒有機會見過他,這是早一代的人,念老晚年我們相見,真是一見如故。 「拔生死之苦,升無為之安」,就在這部經,不能不重視。不能以為自己年輕,黃泉路上無老少,年輕走的人很多,我們親眼所見。所以,時不我待,我們要抓緊光陰,一定要得念佛三昧,這叫有志氣的人。我依照這部經典、依照經中講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希望在十年之內得到念佛三昧。十年是決定可以得到,善根深厚,根利的,二、三年就得到,三、五年得到是正常的。你看《凈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得念佛三昧往生的,太多太多了。得一心不亂的,這個功夫高,事一心等於阿羅漢,理一心就是法身菩薩,跟宗門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是相等的,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凈土大經解演義·科注及精華節錄(添加中) |
凈空法師:批評得恰如其分也有過失 |
發布:清凈乃空[] 日期:2012/10/10 |
|
||
凈空法師:批評得恰如其分也有過失 摘自《凈土大經解演義》 「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我們怎樣學阿彌陀佛的口業?佛在本經告訴我們,在第八品里,教給我們善護三業。一般經典裡面講到三業都是身口意,順序是這麼來的,《無量壽經》上不是的,《無量壽經》第一個是口業,第二是身業,第三是意業。你想想,佛為什麼這樣說法,用意何在?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是現在,最容易犯的口業,口造什麼業?喜歡批評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業。口業是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批評人有的時候這四種都犯了,他自己不知道。所以善護三業,頭一個是口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別人小小的過失就惡意的批判,太過分了;沒有過失則胡造謠言,那罪就更重。 有過失批判得恰如其分已經有過失,為什麼?你不厚道。忠厚的人,看到人有過失不說。規過勸善這是有禮節的,你看到這個人勸導他,他能改過、能回頭,你就勸他。什麼時候勸他?沒有第三者在面前,這個時候勸他,有第三者,他要面子,他難為情。我們自己要守住隱惡揚善,別人有好的我們可以讚歎,別人有過失不說。勸他要背著人,不能當著大眾面,他會感恩,感謝你,你給他留面子。而且規過一次,再一次,不能到第三次,第二次再勸不聽,以後就永遠不要說了。再說怎麼?再說就變成仇人,他對你起怨恨,那你何必? 古人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這一生當中不跟人結怨,無論他犯什麼過失這都很正常的事情。譬如我在講經教學的時候,有的時候聽到有很多同學,有見過面,也有沒見面的,聽到他一些善行,我讚歎。我這一讚歎,聽眾都聽到了,都知道了,以後發現這個人有過失,不像我所讚歎的,你們想想,我是讚歎錯了嗎?我讚歎是他那一樁善事。人有善有惡,我們讚歎他的善,不提他的惡,要懂這個道理。甚至於有,是真有,我也曉得,藉著我讚歎他這些好處他到處宣揚,再去欺騙別的眾生。有很多人告訴我,連國內官方都告訴我,但是官方的態度很嚴謹、很有智慧,他說:法師,這些事情你不知道,我們來處理。這就是用我的名義,幹什麼?沒有別的,多半都是去斂財,都是說在國內建道場,要準備迎接我回去,要替我建什麼精舍、寮房,讓大家捐錢。這些話,我在講經教學時候也提過,曾經勸導過大家。我會不會回國?不會,我不會回去。為什麼不會回去?我回去那只有去養老,不再講經教學了我可以回去,回去長住沒有問題。但是我活在這個世間,活一天就是講一天經,哪一天我不講經了,那一天我就走了。 我學佛初發心的時候就是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我想得很多、想得很久,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建道場?建道場要操心,建道場後遺症很大,建道場要大福德之人。佛教傳到中國,所有各地道場幾乎都是國家建的,你們看看這些大的寺廟,敕建,那就是皇上下命令,讓地方官員來執行,國家建的道場。到後來,也有這些大臣、長者、居士他們把自己的家,自己過世之後,將他的家產奉獻出來做道場,也是十方道場。這是真的。李老師我親近他十年,經教我是跟他學的,他老人家常常提醒我們,「只怕沒道,不怕沒廟」,老師用這個話勉勵我們,道重要,廟不重要;而且常說,「有廟無道,不能興教」,講得這麼清楚。什麼東西重要?道重要,廟不重要。 我好像是在一九八四年前後,記不清楚了,我第一次回國,在北京遇到趙朴老。我們跟朴老是同鄉,所以相見,雖然第一次見面,非常投緣,第一次見面我們聊天就聊了四個半小時。我在香港講經,香港同修陪我一道去,二十多個人,老居士接待我們吃晚飯,開了三桌。我就向老居士報告,老師教導我們學釋迦牟尼佛,道場,一個是修行用的,行門,一個是研究經教的解門。我向朴老建議,中國佛教這些古道場,如果有能力,統統把它復興起來,做為什麼?做為紀念,做觀光旅遊的道場,這是我提出來的。為什麼?它已經有千百年的歷史,旅遊的遊客從早到晚絡繹不絕,熱鬧道場,這個地方不能修行。所以它是歷史的文物,是古迹,要用這個眼光去看待它,做觀光旅遊,做為佛教對外宣傳的一個點,對觀光客介紹佛教文物,介紹佛教的文化,好事情!真正修行、學習的道場重建,建什麼樣方式?建國外大學城的方式。我在美國住了很久,美國一個大學就是一個城市,用那種方式。不必建多,中國佛教總共十個宗派,應當把它恢復起來,就建十個道場,國家建。不需要建宮殿式的這種建築,現代化的學校,把佛法回歸到教育,它對社會才起貢獻、才有作用。 古代佛教是皇上管的,佛陀是教育,皇上管,傳統儒家教育宰相管。所以現在宗教應該是國家來管,國家建這個道場。這個道場分兩部分,就是解行兩門,修行的都稱為學會,像我們凈宗,凈土宗,凈宗學會那是修行道場;凈宗學院是學術道場,這個地方是教育,是凈土宗經典的教學,天天上課,研究討論,落實是學會的事情。這凈土宗,凈宗學院、凈宗學會;天台宗,天台學院、天台學會;華嚴宗,華嚴學院、華嚴學會;法相宗有法相學院、法相學會,這樣做。不再用寺院庵堂這些名稱,不用古的,這個好!朴老聽到我這些話非常高興,可惜我們見面的時候他年歲已經大了,跟我見面他已經八十多歲。這個老人過去了,佛門一個大德茗山老和尚過去了,我在國內就沒有了解我的人了。這兩位長老他了解我,我也尊敬他,我到國內,這兩個人是我的護法,護法走了,現在沒人護法,我不會再回去了。而且我自己也老了,八十歲之後隨時都可以往生,所以對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留戀。活一天幫助大家一天,我幫助的方法就是講經教學,希望把我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講經教學上。這次我離開香港,訪問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再回到澳洲。三個多星期確實是有一點疲勞,精神、體力還能過得去,可是醫生給我檢查是疲勞過度,需要休息,他要幫我調整。跟我約定,從今天下午起,我每天講經,上午講經兩小時,下午的時候他給我調節身體,時間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之後我再恢復每天四小時講經。 所以我們要學如來的身口意業,這很重要。記住,「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決定學著不批評人,不能以嚴厲的態度、語氣待人,要學柔和質直。真誠心,我們的言語、態度要柔和、要謙虛、要恭敬,對一切人事物你這樣去學你就對了,你真的學到了。普賢菩薩要求的就更高,凈宗學人都是修普賢行的,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向上提升,你怎麼會成就?你看世尊,身業的煩惱系縛解脫了,口業的煩惱系縛也解脫了。別人對我批評我完全接受,我恭恭敬敬的聽,不用辯駁。說對了感謝他,我改過,說不對不回話,默認了就沒事,你要回話就起爭論。一直聽,我相信講兩個鐘點他就沒有力氣,他就不講了。這樣好,讓他講,我們在那裡安安靜靜,心裡念阿彌陀佛,恭恭敬敬對待他,等到他發足了、他發完了,不就沒事了嗎?何必要爭論?「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沒有爭論的必要。這樣一次一次把自己境界就提升,自己的德行也成就了。總要學謙虛,總要學厚道。「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我們今天是近如來家,非常接近,往生那就是入如來家。 |
凈空法師:任意批評毀謗,不是真正修行人 |
發布:念佛居士[] 日期:2012/9/22 |
|
||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但是今人跟古人不一樣,古人雖然傳一個法門,他尊重一切法門,他不毀謗,所以他能成就。我們今天傳一個法門,批評另外一個法門、毀謗另外一個法門,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為什麼不能成就?毀謗三寶的業障很重。戒經裡面告訴我們,毀謗三寶的這個罪業墮阿鼻地獄。 我們在《華嚴經》五十三參裡面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修學的法門不相同,你看他們是什麼態度?自己謙虛,讚歎別人,這個對!古大德常常告訴我們,「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贊僧」。佛弟子彼此互相讚歎,佛法才能興旺,社會大家對你才尊重,為什麼?家和,家和萬事興。彼此互相毀謗,你的家不和。家不和,別人瞧不起你,你就衰微,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任意批評毀謗,不是真正修行人;真正修行人,六祖講的標準很明顯,「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六祖接著說「他非我不非」,他做的錯事,我沒有做錯,我要批評他,我就錯了。所以我們看到別人對我們的批評,我們一句話不說,為什麼?我要是反駁,我也錯了,我們懂得這個道理。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五六卷) 2002/3/22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12-017-0656 |
推薦閱讀:
※淚奔了,凈空法師和星雲大師會面時感人的一幕
※凈空法師和星雲大師及海濤法師會面時感人的一幕!
※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二十六)下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六五一卷——第一六六0卷
※《太上感應篇》講解二四(凈空法師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