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留給後人的記憶,除了大樓還有女人 人物 心理文章——心靈咖啡網
- 關鍵字: 邵逸夫方逸華逸夫樓仇富心理群體意識
- 我要評論(0)
心理引言:在107年的生命里,他有著為世人熟知的一面,也有讓人始料未及的一面:他慷慨做慈善,經營卻極為節儉;他90歲高齡迎娶第二任妻子,多情卻也長情……雖很多信息都幾經轉手、難以求證,但正是這些有趣故事和生活碎片,或可以拼湊出最為真實、有血有肉的邵逸夫。 ——心靈咖啡網
留給後人的記憶,除了大樓還有女人
六叔的愛情史也頗為有意思。在新加坡時期他認識了富商之女黃美珍,黃當時是新加坡另一富商余東璇的女友,余東璇聽說此事後居然玉成。和這位結髮妻子一直並存的,還有另一個女人,那就是人稱「六嬸」的方逸華。
當方逸華還叫蒙娜的時候,身為上海一名李姓歌姬的女兒,女承母業。「人既出落得標緻動人,歌也唱得甜潤嘹亮,當年為一個旅行歌舞團所羅致,聘伊參加遠赴印度尼西亞演唱,初試啼聲便已一鳴驚人,是年冬月,她又應邀轉道新加坡的歌壇主唱,因為她的歌聲情感充沛,而又賦性溫柔,深得人緣,歷時三載,依然盛況不衰……」這是當年黑膠唱片上對蒙娜的描述,事實上,就是那幾年,18歲的蒙娜遇上了夜總會的年輕老闆六叔,一曲《花好月圓》讓兩人相見歡。
「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生命之光……」這是《洛麗塔》開頭的一句著名獨白,說到底,也許每一個事業成功生活順遂的男人總歸會在他的四十多歲時遇上他的洛麗塔,也許每一個情竇初開的洛麗塔都會愛上如父如兄的亨伯特。於是一出老戲「一樹梨花壓海棠」上演了。
在兩個女人共存了八年之後,1956年,六叔孤身從新加坡來香港主政邵氏——他的妻子兒女沒有跟來,這一行動的本身,也許就意味著一種選擇。從此,六叔就只有蒙娜,最主要是蒙娜也只有六叔。
任何一種關係都可以不落俗套
1997年,在六叔的髮妻去世十年之後,90歲的他和67歲的她終於在拉斯韋加斯註冊結婚,她一再澄清「我和老闆結婚,不是為了他的錢,因為我們將所有的錢都捐去基金會了」,而他則高聲說我要給方小姐幸福——我想這就算是一種愛了吧!
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上,兩個那麼精明那麼厲害的人終於用時間和空間證明了愛的存在——她知道這個男人最大最終的戀人其實是他的事業,她就愛這事業愛得比他還深還切,像查小欣說的:「她對他傾慕、感激、欽佩,而不是依賴、乞寵。一個真正高尚的男人,最終會給她名分,因為門當戶對了。」
六叔六嬸的故事,往俗里說是一部「史上最長的二奶上位記」,往雅里說「女強人忍辱負重勵志寶典」,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舊式女人愛上一個舊式男人的老套故事,這個故事只是告訴我們,其實任何一種關係都可以不落俗套——那隻在於,你最終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
寫在後面:
小學畢業那年,我們小鎮上起了一幢最高的樓,樓上高掛趙朴初的題字——「逸夫樓」。自此,我們便搬離了那遇著颳風下雨日,都可能停電停課的瓦房教室。作為那幢樓的第一批入駐的學生,我們那個得意呀——在底樓大廳,圍著兩個小孩都合不攏的立柱追逐打鬧;順著東邊的樓梯一直跑到頂層,然後穿過長長的走廊,再順著西邊的樓梯扶手一層一層地滑下來;用手指沾著水,在落地窗的玻璃上塗抹著「××同學是笨蛋」之類的話……
記得課上老師說,這樓是一個叫邵逸夫的人捐建的,還把「邵逸夫」三個字端端正正地寫在了黑板上。我們不知道他為建這樓捐了多少錢,但我們知道,這個叫邵逸夫的人一定是個好人。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心靈咖啡網www.psycofe.com和本文出處。(部分資料來源於:文匯網、水木社區等媒體)
>>>>>隨時隨地相約心靈咖啡——下載手機APP(安卓版)
(閱讀更多心理學文章請進入「心窩」——心理學文章都在這裡!)
編輯推薦:
曼德拉:讚美詩和口水戰後,哪一個才是真相?
當我們談潛意識時,我們該談些什麼
新的一年,立志成為自己人生的革命家
關心是壓力,請別再繼續?!再見吧,「好人」!
測試推薦:
從現實的角度講,哪種經濟適應男最適合你?
上一頁123
贊(13)
- 5
更多閱讀:
精選推薦
推薦閱讀:
※因「優秀」屢遭嫉妒者,該謙卑,還是該保持自我?
※明明知道某物自己根本不需要,還是忍不住想買,這種特別想買一個不需要的東西的心理,在心理學上如何解釋?
※世界上最冷的幾個地方,凍到高位截肢仍捨不得搬走,有什麼魅力?
※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人不是正面人物是一種什麼體驗?
※所謂「說走就走的旅行」與普通旅遊的不同之處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