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治療頑固性咳嗽的經驗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關鍵詞:頑固性咳嗽;王玉英;臨床經驗;中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249;256.11 文獻標識碼: 1000-1719(2008)06-0818-02未收錄醫院中醫綜合科王玉英

收稿日期:2008-01-31

作者簡介:劉恩釗(1981-),男,北京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藥治療疑難病的臨床用藥規律與藥理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方葯系王玉英教授系全國首批中醫研究生,師從劉渡舟、馬雨人等中醫名家,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工作40載,學驗俱豐,師古不泥古,經方時方,擇善而從,臨床擅治內科疑難雜症,特別對於治療頑固性咳嗽有較深入的研究,療效顯著。王師認為,頑固性咳嗽日久不愈,臨床多見於外感咳嗽治療不當,延誤治療或內傷咳嗽又復感外邪,失治後導致邪留臟腑,不得外越,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調所致;治療頑固性咳嗽要從病因入手,以恢復肺的生理功能為目的進行治療。現介紹如下:

1 抓病因重宣肺給邪氣以出路

頑固性咳嗽的治療,宣肺驅邪外出為第一要務。因為頑固性咳嗽病人,往往始於外感或復感之後,風、熱、寒等邪氣或先從口鼻而入,或先起自太陽,進而影響到肺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肺失宣降,導致咳嗽的發生。臨床往往一見咳嗽,大多認為屬支氣管炎,而不少中醫亦相應認為支氣管炎屬肺熱,治療上或濫用抗生素,或一味用藥性寒涼的清肺止咳化痰之品,使邪氣不能透達外出,肺氣失於宣發,肺之開合宣肅功能失調,而致久咳不愈。治療誤區多為清降有餘,而宣發不足。《景岳全書》雲:「外感之咳,陽邪也,陽邪自外而入,故治宜辛溫,邪得溫而自散也[1]「。王師好用生麻黃驅邪外達,宣發肺氣。她常說:肺氣不宣則不能降,致肺氣上逆,遂咳嗽不愈。又說:「病根不除,咳嗽焉有愈期。而久陷之邪,又非一般發汗透表葯能驅,而麻黃卻可建奇功,無論寒熱,均可恰當配伍使用。麻黃性溫味辛,辛能開其閉,溫可散其邪,最能拔除深陷之邪,為宣發肺氣之要葯。《本草正義>雲:麻黃輕清上浮,專疏肺郁,宣洩氣機,雖曰解表,實為開肺,雖曰散寒,實為泄邪,風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溫熱亦無不賴之以宣通[2]。故王師對於外感後久咳不愈,無論有無表證,均首選麻黃為用。久咳不愈患者,臨床上單純的僅見某一證候較少見,往往外有肺氣不宣,內有痰濁蘊肺,痰郁日久又易化熱,故多寒熱證兼見,虛實證夾雜。王師在臨床用藥中,往往寒溫葯並行,宣降葯互用,補瀉兼施,根據患者的體征辨證用藥。如對遇冷則咳重、喉癢、痰白,風寒咳嗽為主之證者,用麻杏二陳湯加少許炒黃芩或魚腥草等;若對素有寒飲患者,痰多而稀,或有泡沫,晨起痰又黏稠或帶黃痰,苔白水滑,或兼見喘促者,則仿張仲景小青龍湯之意,用上方再加乾薑、桂枝溫化寒飲;若口乾或渴,痰白黏或黃,咽干或痛,舌質多不甚紅,舌面舌尖起紅刺,屬風熱或風溫咳嗽為主之證者,用淮陰之桑菊飲加柴胡、炒黃芩、炙麻黃、浙貝母等;若見痰黃稠且難咳出,舌質紅干,苔黃厚而燥者者,可用麻杏石甘湯加瓜蔞、竹茹、枳實、桔梗、蘆根、浙貝母、魚腥草等;若患者見痰黏,或白或黃,不易咳出,舌可見淡紅或紅,苔見白膩或黃膩,屬痰熱內蘊者,可用三拗湯配合柴芩溫膽湯使用;對於痰濕咳嗽,多見痰色白清稀量多,痰易咳出,胃納不佳,大便可見溏薄,不口渴或口渴不欲飲,舌淡胖,苔白水滑或白膩,可用五積散加減;對於痰涎壅盛者,必用三子養親湯開路,配合三拗湯使痰開涎化;對於風邪偏重,喉癢較重者,可用三拗湯合升降散配柴胡使用。總之,王師治療頑固性咳嗽的特點是宣降並重,且尤其重視宣發肺氣。以上各方均主用麻黃開宣肺氣以驅邪外出,配伍靈活,效若浮鼓,可謂善用麻黃之大家也。需要注意的是,麻黃作用峻猛,藥效顯著快速,一般服藥1~2劑即可見效,成人生麻黃常用量為3~9g,小兒常用量1~3g,炙麻黃成人常用量為5~12,小兒酌減,具體臨床中應根據患者的年齡大小,體質強弱,病情輕重緩急,酌情用量。心腎陽虛者(心肺功能衰竭者)禁用,陰虛肺燥咳嗽或兼見咳血者(肺結核咳嗽者)等禁用,素患高血壓患者應用麻黃時,用量應小,一般不超過5g,服藥時間應短,不宜久服。不能用麻黃者,可用蘇葉代替,但用量應大,一般常用12~15"g。

2調氣血恢復肺之生理功能

肺主一身之氣,且氣血相互為用,在肺病的病理中,氣血失調也是主要病機之一,調理氣血在頑固性咳嗽的治療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氣實咳嗽多見胸悶,上氣,咳嗽聲高有力,大便秘,腹脹滿等,王師多用枳實、厚朴等寬胸下氣除滿;氣虛咳嗽則多見咳嗽無力,氣短,汗出,多用黃芪、党參、山藥培補肺氣,並用白芍、五味子收斂耗散之肺氣。

治肺必理血,也是王師治療頑固性咳嗽的特色之一。由於氣為血之帥,所以無論氣滯還是氣虛,均會導致血瘀的發生,且久病成瘀。唐容川在其所著《血證論》咳嗽篇中說:「蓋人身氣道,不可有塞滯,內有瘀血,則阻礙氣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為咳,,須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則痰水自消[3]」。王師常用以上方劑配合活血葯使用,多配伍當歸、赤芍、丹皮等活血葯,對於恢復肺的正常生理功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氣血調和,肺之生理功能便可順利恢復。

3 固正氣預防頑咳反覆發作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4],若要有效的預防咳嗽反覆發作,不但要在咳嗽緩解期培養正氣,而且在虛證與咳同時存在的時候,也要注意應用補法。常見的因虛致久咳不愈的原因,是腎虛咳嗽和脾虛咳嗽。腎虛咳嗽多見中老年人,以老慢支居多,發作期主要癥狀有反覆咳嗽、痰多、泡沫狀、味咸、喉中哮鳴音、耳鳴、眼花、腰膝足跟酸軟,王師多用蘇子降氣湯加減收效甚佳。緩解期根據腎陰陽虧損的不同以左歸、右歸、六味、八味收功。脾虛咳嗽多見咳嗽痰多色白、大便溏、腹瀉、食少納差、舌胖大、或見齒痕舌,苔薄或白或膩,發作期王師多選五積散加減,以期迅速緩解癥狀,緩解期主要用香砂六君丸等健脾益氣葯收功。

王師認為,在治療頑固性咳嗽當中,宣降肺氣、調和氣血!固護正氣三者相輔相成,臨證中以此三法作為治療頑固性咳嗽的指導思想,近期及遠期療效甚佳,現舉一病案以示其法。

4 病案舉例

劉某,男,54歲,2006年4月18日就診。主訴:咳嗽9個月加重1周,病人9個月前曾受涼感冒,發熱39度,後經西醫靜點抗生素治療,熱退,但遺留咳嗽不愈,又自服川貝枇杷露,未見明顯好轉,近日又感受寒涼,咳嗽加劇,刻下喉癢,白天咳甚,夜間好轉,有痰,晨起痰黃,其它時間痰色白黏,雙下肢怕冷,後背易出汗,發緊,心悸,入睡難,多夢,易發怒"有鼻炎史,高血脂史,耳鳴史,大便偏稀,舌質胖大淡有齒痕,舌根白膩,脈沉濡。證屬風寒內伏,久郁化熱,肺失宣降,素體陽氣不足。發作期當發散風寒,宣肺清熱化瘀,兼顧扶助脾肺之氣,方用三拗湯合溫膽湯、玉屏風散加減。

處方:生麻黃5,杏仁(打碎後下)12,甘草6,法半夏15,陳皮12,茯苓20,竹茹10,枳實12,生黃芪10,防風10,炒白朮15,桑白皮15,炒黃芩12,蘇葉梗(後下)12,赤芍12,當歸20。5劑。

4月15日複診:咳嗽明顯好轉,有少量白黏痰,下肢及背冷減,仍眠差,汗多,納可,舌胖淡有齒痕,舌根膩漸消,脈緩。上方將生麻黃改為炙麻黃,生黃芪改為15,加厚朴10,7劑。4月22日複診,咳嗽痊癒,痰少,基本不怕冷,大便可,納可,仍眠差多夢,易疲勞,舌胖大有齒痕,苔薄白,脈緩。治宜調和氣血,兼清余邪。方用五積散合金水六君煎加減。處方:炙麻黃3,桂枝10,白芷6,桔梗10,法夏15,陳皮10,茯苓20,生草6,厚朴10,蒼白朮10,熟地15,當歸15,赤芍15,白芍15,川芎10,山藥20。7劑。後以香砂六君丸合六味地黃丸善後。隨訪10個月咳嗽未見複發。

參考文獻

[1] 張介賓.中華醫書集成(第二十八冊)#景岳全書[].北京:中

醫古籍出版社,1999:237.

[2] 張山雷.本草正義[].福建: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29.

[3] 唐宗海.中華醫書集成#血證論(第十二冊)[].北京:中醫古

籍出版社,1999:52.

[4] 王冰.中華醫書集成(第一冊)#素問[].北京:中醫古籍出版

社,1999:114

1
推薦閱讀:

斷命經驗談 -
臨床獸醫的反思:別因「治」病而「致」病!十年經驗也不一定能避免……
過來人的20條婚戀經驗,看懂了幸福一生,看不懂犯傻和後悔去吧
發展悖論與中國經驗(1)
斗數論命經驗總結

TAG:經驗 | 治療 | 咳嗽 | 人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