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柏樹的大柏樹
上海有很多地名,是你在地圖上怎麼也找不到的,比如「斜橋」、「楊樹浦」、「八仙橋」、「大柏樹」等等。因為動拆遷,其中有不少已經消失了,保留下來的,估計也只有上海人、甚至只有老上海在使用和傳承。
但是,每一個地名背後,都有一段長長的故事,都是一段上海發展的縮影。今朝要講的,就是「大柏樹」。
大柏樹,沒有柏樹現在的「大柏樹」,指的是虹口區東北部至楊浦區西北部,這一塊區域,一般來說包括了逸仙路、汶水東路、中山北一路、曲陽路、邯鄲路五路交匯處一帶。
估計是和字面上用了「大柏樹」三個字有關,很多人在探究歷史的時候,都會好奇,這塊地原來是不是有一棵很有名的柏樹,所以要紀念一下?
其實,如今的大柏樹地區,是雍正2年(1724年)劃入寶山的;直到20世紀初年,這一帶依然是農田,周圍除了有北薛家塘、中薛家塘、南薛家塘等幾個村落,並無其它地名。
1908年,浙江商人葉貽銓在它東北約10里的地方,建造了一個「萬國體育場」,供華人賽馬之用;同時,闢築了三條由萬國體育場通往虹口地區的東體育會路、西體育會路(今中山北一路)和體育會西路(今已不存)。
「萬國體育場」如今的武川路、武東路一帶,曾經有一個萬國體育會,也叫「江灣跑馬場」,是富商葉貽銓在1908年所建。為什麼要造中國人自己的跑馬場?舊上海早期的跑馬場,不僅均為外國人所設,而且有條歧視中國人的規定:總會大樓和看台只對西僑開放,華人只能在欄杆外觀看。葉貽銓集資所建的「萬國體育場」,不僅主要供華人賽馬之用,而且還是歷史上,上海最大的跑馬場。因其地處江灣鎮東首,又因上海人習稱為跑馬廳,亦被稱為,「江灣跑馬廳」。
「八.一三」戰後,跑馬場建築大多被毀,日軍進駐這裡後,利用跑馬場的草坪上養馬。從體育會路(今中山北一路)或翔殷西路(今邯鄲路)去馬場,都要在大柏樹,這個六叉路口轉上逸仙路再到武川路。
所以,網上有人曾提出「大柏樹」,來自日語「馱馬」,日語念,「DABA」,認為這個六叉路口,也有「馱馬路口」的意思。最早匯入大柏樹地區的,就是這三條馬路。1928年後,當地隨江灣鎮被劃入上海特別市,新辟的翔殷西路(今邯鄲路)和水電路也都通到此地,使這裡形成一個五叉路口。經過此地的人,照著東面的「五角場」來命名,稱其為「小五角場」,此地也慢慢繁華、熱鬧起來。屈辱的歷史痕迹1937年,抗戰爆發,該地成為上海城北軍事要地。 淞滬一戰結束後,日軍在當地設立碉堡,並以1932年在江灣鎮陣亡的第九師團聯隊長「林大八」之名,命名當地為,「大八辻」(「大八道口」之意)。
(圖:中間脫帽焚香者便是林大八,身為陸軍少將的他,是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被擊斃的第一位高級別軍官。日本軍界當年高呼,「支那軍隊居然打死了大日本皇軍的聯隊長!」林大八的兒子、林八郎也是因為參見叛亂,刺殺首相岡田啟介,1936年被東京特別軍事法庭判處死刑。)日本侵略軍封鎖了這一帶的五岔路口,並設立「檢問所」,對過路的中國人進行侮辱性的盤問和搜身,日軍在崗卡邊,樹了一塊日文的地名牌,上面就寫著「大八辻」。 淞滬會戰重鎮江灣鎮,這裡是「一·二八」和「八·一三」,兩次淞滬抗戰的主戰場。
民國21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日軍向江灣數次衝鋒均被擊退;2月初,十九路軍英勇反擊,擊斃數百日軍,余敵突圍潰逃。對江灣鎮的破壞,尤以「八·一三」為重,許多老百姓不得不背井離鄉。而在淞滬鐵路天通庵站、江灣鎮站及沿線,戰鬥激烈,留下了許多抗擊日本侵略軍可歌可泣的事迹。
(圖:淞滬鐵路江灣鎮站,如今的軌道交通三號線江灣鎮站附近)
但自國軍從10月28日撤出後,江灣鎮就此淪陷。在這裡居住多年的老上海們,曾向媒體介紹過,當年親眼看到,偷運糧食到市區的上海人,在過關卡時日本兵發現,直接用刺刀捅死。 這段屈辱的歷史,同樣被記錄在一本名為《上海歷史導遊地圖冊》的地圖冊里。(圖:當年,日軍在江灣鎮上豎起了林大八的墓碑)
在「五角場」一頁里,用紅、綠、黑色分別標識著上海五角場一帶的路名,其中紅色為30年代日統治時的舊名,綠色為二戰之後到1949年前的路名,黑色則是現地名。這三種顏色分別標有「大八辻」、「大八寺」和「大柏樹」字樣。
由於「辻」字是和制漢字,也就是中文裡沒有這個字,所以,當地居民諧音稱為,「大八寺」、或「大八字」。誰改了「大柏樹」抗戰勝利後,不管是「大八辻」、「大八寺」,都被認定為「敵性地名」,上海市政府曾下令改稱「逸仙路」,但未取得成功。1984年,市政府將當地劃入虹口區和楊浦區,虹口區部分於次年組建「大八寺街道辦事處」。恢復了「敵占區」的名字,一下子接到了大量投訴、甚至反映到了市政府。1988年,大八寺街道改名為,「運光新村街道」;1989年3月20日,上海市政府發布命令,將大八寺及所有相關地名、店名、站牌名,全部按上海話諧音,改為「大柏樹」。詳生汽車和大柏樹抗戰勝利後,引發地名爭議的是祥生汽車公司的一個決定——當年,公司在此設立汽車站,站名依音寫成,「大白寺,又作大八寺」。隨後,招致大量當地居民不滿,指出這「大八」是日軍大佐林大八的名字,上海市政當局認定其為敵性地名」而將其改為逸仙路站,然地名本身並未消除。五十年代,市測繪機構在不明真相情況下,見此五叉路口形如「大」字,便在上海地圖上,標上了「大八字」。而北郊工務所,則繼續以祥生公司命名的「大八寺」,在此設立地名牌。從此,形成了「大八字」與「大八寺「,音同字不同」之地名。這個消息公布之後,質疑還沒有平息。
有人認為,當年叫「大八字」,是源於一座叫「東八字橋」的橋名,這座橋位於現在的柳營路與水電路的交接處,今稱「同心路橋」(當地人仍稱其為「八字橋」,是淞滬抗戰的重要紀念地),顯然其地名,是從橋名而來。當年淞滬抗戰時,中國軍民在八字橋上多次打退日軍進攻,擊斃日軍多人,是稱「八字橋之戰」。
如果按照這個說法,「大八字」一名非但不具有侮辱性,反而應該作為抗戰的歷史見證。不過,現在已存的寶山縣地圖太過簡單,故而這一說法還需要更確鑿的依據予以佐證。後記如今,大柏樹地區已呈現出一派現代化都市的風貌。這裡人來車往,熙熙攘攘;高樓林立,交通發達。逸仙高架道路、明珠軌道線穿梭其間,使大柏樹附近的居民出行更加快捷。大型超市「易賣得」亦在此落戶,成為虹口、楊浦等區居民購物消費的場所。
這裡因有滬辦大廈,還成了外省市在滬常駐機構和派出機關的集中地區,又有上海商務展覽中心,是本市的內貿展示活動中心。今日的大柏樹正彰顯著旺盛的生命力。
推薦閱讀:
※你有沒有想過,這輩子不結婚了?
※你有沒有想過,做個不婚主義者?
※娛樂圈20大男神小鮮肉舊照曝光帥到沒有朋友(圖)
※沒有傾聽,就沒有溝通
TAG: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