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古人總結的時辰與疾病領先幾千年

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天干地支紀時標位解釋人體臟腑氣血經絡運行的方法,這就是「子午流注」。「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數和第七數,為什麼在十二地支中獨取這兩個數呢?是因為子為陰極,陽氣從子時漸生;午為陽極,陰氣從午時漸生。「子」和「午」標誌著陰和陽的消長轉化的中心點,故以「子」「午」來命名。「流注」兩字是指水流,灌注的過程。在此藉以說明人體氣血循環象水流一樣,灌注全身,周而復始,往返不息

人體氣血循環受到外界和自身生理條件的影響,如流水般周流出入,從子時到午時或從午時到子時,隨著時間的先後不同,五臟六腑,經絡氣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時間。氣血迎時而至為盛,氣血過時而去為衰,如1-3時為丑時,氣血流注肝經,1-2時為盛,2-3時為衰。把握時機調理時補虛瀉實,才能使機體保持陰陽平衡。

子午流注學說認為,經絡氣血運行各有其盛衰,一天十二時辰流注十二臟腑經脈,即寅時從肺經開始,依次流注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終於丑時肝經,日日如此,循環往複。

寅時(3點至5點)氣血流注於肺經。臟腑十二經脈起於肺經,所以肺經是陽氣漸旺的開端,也是人體氣血的開端。一日之中,寅時也是人體各部開始由靜轉動,各部分對氣血的需求量增加。肺處於五髒的最高位置,稱為「華蓋」。肺主管呼吸運動,從自然界吸入清氣,又把體內的濁氣排除體外;肺是心臟的輔臣,輔佐心臟完成人體新陳代謝。如果肺的功能失調,就會造成心肺功能失常,若不及時調理則可導致嚴重的後果。寅時人體溫度最低;血壓也最低;腦部供血最少;夜班工作人員容易在寅時出差錯,患心肺病的人更易出現心肺疾病複發或突然死亡。由於此時身體各部對氣血的需求量增加,因此,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這就是許多患心肺病的人死於凌晨3-4點的原因。

健康的人這時應該是深睡狀態,即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生命由靜而動的變化。可是身體虛弱的人或老年人這時會出現失眠或醒來,這是因為身體各部對血的需求量增加,相應的大腦得到的血就減少了,自然就會睡不著了。

另外,在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應較為劇烈,哮喘、劇咳表現尤為嚴重。

卯時(5點至7點)氣血流注於大腸經。「肺與大腸相表裡」。寅時肺氣足,卯時應有正常的大便。7點過後,糞便中的毒素就會被人體吸收,所以在7點以前排泄大便最好。如果大腸功能失調,虛者可表現為大便溏瀉,或五更瀉泄;實者可表現為大便乾結,不易排出,甚者球便等。

辰時(7點至9點)氣血流注於胃經,這時候吃早點最容易消化。但特別應該注意的是,此時最不易喝酒,否則會給肝臟帶來負擔。如果胃火過盛,可表現為唇乾裂而紅,消谷善飢;胃寒者,可表現為口流清涎,胃隱隱作痛,不欲飲食。

巳時(9點至11點)氣血流注於脾經。脾是「倉癝之官」,主管食物及水液的運化,可運送營養到全身。所以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的功能正常,消化吸收就好,血的質量也好。這段時間不宜吃生冷食物。否則會使寒氣積於脾胃,造成脾胃功能失調。

午時(11點至13點)氣血流注於心經。心為君主之官,主宰全身各臟腑功能活動。心將血液輸送全身,並統領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午時一陰生。在這「陰陽相搏」之時,能休息片刻,對養心、養神、養氣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時(13點至15點)氣血流注於小腸經。小腸在未時對一天中人的營養進行調整,吸收精華,分別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歸於大腸,精華輸送於脾。如果小腸有熱,就會表現小便短赤而痛,有的中老年人會表現咳而排尿的現象。

申時(15點至17點)氣血流注於膀胱經。健康的人這時候是讀書和學習的最好時光,所以古人主張「朝而受業,夕而習復」。這時,由於氣血容易上輸於腦部,學習效率就會很高。申時人體體溫為一日中較熱之時,陰虛體質的人出現煩熱、潮熱較為明顯,因此,在申時清利五臟六腑之熱,可獲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酉時(17點至19點)氣血流注於腎經。「酉」是成就的意思。如果說早晨5-7點(卯時)代表一天或一年的開始,那麼晚上5-7點的酉時則代表一天或一年的關門。自然界天地與人體在這一時刻開始進入秋冬收斂、收藏的時機。此時身體所表現出來的病痛都是腎的收藏功能出現了問題。而酉時出現低熱則是腎氣大傷,尤其是青春期或新婚後的男子要注意這一點。

腎臟無論對男人還是女人都是相當重要的器官。腎主藏精,全身各器官收集來的精氣都上交於腎,由腎統一分配管理。養腎要著眼於藏,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同時還要調節不良情緒,遇到不順心、不高興的事情儘快拋掉、扔掉、甩掉。

腎臟失衡主要為「腎陽虛」和「腎陰虛」。

戌時(19點至21點)氣血流注於心包經。心包是心的外圍保護,又是氣血的通道。戌時心包經旺,可清除心臟周圍的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的狀態。

亥時(21點至23點)氣血流注於三焦。三焦是個不容易說清楚的概念。「焦」字的意思是用小火烤雞。因此三焦無論指人體上、中、下,還是指一個腑腔,都是指生命處於一團融融溫暖的氣息中。「亥」這個字非常有意思,像一男子摟抱一懷孕女子。而《說文解字》的第一個字是「一」,最後一個字是「亥」。如果說「一」在古代文化中代表先天的混沌,那麼「亥」則表示又回到初始的混沌狀態,生命的輪迴又重新開始。

因此,在傳統文化中,無論是醫道,還是文學家,我們始終能看到古人對宇宙自然生命的理解與態度。並不是只有太陽每日照常升起,人類的生命與生活也會沿著基本的規律而運動和發展,都可以在結束的時刻一切又重新開始。

亥時三焦經最旺,如果人們能夠在亥時入睡,可使整個身體都得到休息和修整,並從這種徹底的休整中孕育新的生機。

亥時百脈皆通,身體失衡者可在此時進行全方位調整,陽虛者補陽,陰虛者滋陰,氣虛者補氣,血虛者養血,中老年人睡眠抗干擾力較差,所以亥時一般不可用寒涼食品。

子時(23—1點)氣血流注於膽經。人身之氣機,日日俱從子時出發。子後陽氣生,午後陽氣降,這也是《黃帝內經》中「凡十一藏皆取決於膽」一說的根本由來。也就是說五臟六腑的功能都取決於膽氣能否生髮。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會。一般夜裡九、十點鐘就會有睏倦的感覺,熬到11點時又有精神了。這就是膽經生髮的緣故。但子時陽氣的升發之力尚小,所以子時前睡覺,就是通過睡覺保養這點生機,保證膽的新陳代謝正常完成。如果子時不入睡者,就會出現面色青白,易生肝膽疾患。有些人由於長期睡覺晚,還會造成一有響動就膽戰心驚的現象。

丑時(1—3點)氣血流注於肝經。肝為血海,主貯藏或調節人體全身的血液。「人卧則血歸於肝」。因此,保證丑時的深睡眠就是在養肝、養膽、養血。肝的功能正常,脾胃的功能也就正常,氣血、津液的運行也正常。養肝最好做個「溫婉女子」。因為肝為將軍之官,性情急躁,直來直去,不轉彎抹角。養肝就是疏理他的性情。性情急躁只能助長他的暴脾氣。所以在調理上要柔和、舒暢,力戒暴怒和抑鬱,這樣就不會使肝氣過旺。

如果丑時未入睡者,會影響肝的新陳代謝,表現為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煩躁,易生肝膽疾病。養生主張,睡覺是第一大補。

肝開竅於目,肝的功能可直接反映在眼睛上,所以工作時至少每隔一小時讓眼睛休息三分鐘。這樣既可以緩解疲勞,又可以保護視力。目前,戴眼鏡的小孩子越來越多,脾氣越來越大,就是沒有養護好肝。

以上介紹了一日之中十二時辰從寅時到丑時流注的過程。用時辰學指導養生調理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掌握了時辰,就掌握了養生調理的訣竅。根據時辰學調理,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薦閱讀:

今人花了7年才找到大墓入口,古人早已光顧,卻留下頂級國寶
有哪些古人年輕時英俊瀟洒風光無限?他們中老年後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在今人中找古人,在古人中找今人 畫家閆煥然
古人是怎麼搞笑的?
大易風水:家運不好,古人告訴你違背「進氣之宅」的惡果!

TAG:疾病 | 養生 | 古人 | 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