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
「因氣求聲 吟詠詩韻」教學設計
《將進酒》教學設計
教案主備人:劉文燦
一、教學目標:
本課為人教版選修第三單元賞析示例,是一篇以勸酒為主要內容來抒發人生際遇情感的詩歌。該課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在學習第一、二單元詩歌的基礎上,學會抓住意象,結合背景,把握作者「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樑。」的寫法。為此,特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
2.了解和把握古代詩人藉助意象述志達情的主要文脈,以提升詩歌鑒賞能力。
3.繼續培養學生於誦讀中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和鑒賞水平。
教學重點:展開聯想和想像,體味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把握李白「懷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複雜的情感」。
二、預習導學
(一)知識梳理
1.作者及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
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2.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意即「勸酒歌」 ,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將,讀qiāng,「請」「願」的意思。我們以前也學過此種用法,例如:《氓》中的「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二)讀准下列字音
將(qiāng):願,請 岑夫子:指岑(cén)勛。 饌(zhuàn)玉:美好的食物
恣(zì):放縱,無拘無束。 謔(xuè):玩笑 沽(gū):通「酤」,買或賣,這裡指買。
(三)走進文本,抓情感,理脈絡。本文以酒為內容,描寫了「悲-歡-憤激-狂放」的情感變化;又
以愁為線索,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全詩可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君不見……暮成雪」,以誇張和比興的手法,既寫了黃河奔騰的壯觀景象,又表達了詩人逝者如斯的感慨。
第二部分:「人生得意……三百杯」,表現李白的極度自信和豁達的人生觀。
第三部分:「岑夫子……恣歡謔」,表現李白心中長期積怨的苦悶。
第四部分:「主人何為……萬古愁」,落腳一個"愁"字,縱橫捭闔之勢,慷慨豪邁之氣,倏然收歸,把所有勃發之情都凝聚成"愁"了。
三、問題引領,知識探究
1.第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讀了之後在你腦子裡出現了一個怎樣的畫面?學生活動:自由想像明確:氣勢雄壯,勢不可擋的感覺。(開頭四句寫悲,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境界闊大,慷慨生悲——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發源於昆崙山,地勢極高,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源遠流長,自高原奔瀉而下,似從九天而落,其浩大的聲勢,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動。),「不復回」——不再返回,均須重讀。「不復回」隱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幾乎所有的文人面對著流水,都會詩興勃發,比如《論語》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他們在面對著滾滾東逝的江水時往往會想到一種感情,那就是人生的短暫和無常。李白也一樣。 「高堂」一聯繫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悲白髮」,我們頭腦中應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猶言人生苦短,「悲」字當重讀。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引出所詠之詞,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類似還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經,氓》)
2.(「人生」以下六句寫歡,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何況又是生逢知己,酒逢對手,因而轉悲為樂。)詩人正自感傷,卻為何突而轉悲為歡? ①既然人生短暫,何不及時行樂?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處失意,就應另外去尋找寄託。朋友相聚,正好開懷暢飲,及時行樂。正因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時行樂。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詩中的李白「悲感」但並不「悲觀」,他認為人生只要能開懷暢飲,便無所遺憾,情緒由「悲傷」轉為「樂觀」。 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此時興緻高漲,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來,「天生」一聯更追加了「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心中始終燃燒著建功立業的希望和熱情。應當讀得擲地有聲;在《行路難》的最後也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蒼海。」這才是真正的李白,從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堅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樂觀精神。即讀後宜作一頓(這裡的潛台詞是「既如此,那就……」),為詩中策一個高潮蓄勢。於是連呼「烹羊宰牛」,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著力加以渲染。
3.酒到酣處,意興遄飛,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為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為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等字上,突出敬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俗話說酒多話多,歌的內容其實就是詩人借題發揮的牢騷話,也就是酒後吐真言。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舉杯澆愁」藉此傾訴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氣,以曹植自況,更加深了詩人的憤激。)
問: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痛飲狂歌,對朋友憤言「鐘鼓饌玉不足貴」,是由衷之言嗎?為何「但願長醉不復醒」?
明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鐘鼓」本是一種樂器,在這裡是擊鼓作樂之意,「饌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時代,只有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才有閒情逸緻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權貴們的一種蔑視,這是封建社會的讀書人最可寶貴的性格。(這首詩大約作於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耽於女色,先後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所以才說「鐘鼓饌玉不足貴」,實際上是對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因而又寫道:「但願長醉不復醒。」)這種不隨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詩《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也有所表現:「……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當然,有骨氣,不等於沒有憂愁。李白在蔑視權貴的同時,一種難言的惆悵也在心中涌動,他想通過「長醉不復醒」來忘卻懷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嗎?李白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一詩中作出了明確的回答:「……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這就是《將進酒》中的李白!…」
問:李白為什麼說「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明確:古來」二句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 「做濟世有為的「聖賢」還不如當頹唐墮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麼荒唐不可思議的社會現實,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他還援引「古來聖賢」來證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實際是說他們被世人冷落,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這是從反面來論證,「皆」體現了憤激。)晉代的「竹林七賢」大多是隱居山林的好飲名士。其中劉伶更為典型,著有《酒德頌》。據說他外出,常帶把鐵鍬,告訴別人:「如果我醉死,就挖坑埋掉。」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就是為「飲者」留名的最好明證。
問:歷史上有那麼多寂寞的「聖賢」,留名的「飲者」,李白為何單說曹植呢?
明確:因為李白與曹植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詩才敏捷,才華橫溢,遭受排擠和壓抑而命運坎坷,大志難酬而沉溺酒鄉。(我們從陳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陳王就是三國時候的曹植,他才華橫溢,志向遠大,但由於「任性而行,飲酒不節」最終沒有得到父親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詩」是著名的文學典故,他的《七步詩》家喻戶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與曹植一樣,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長安,抱濟世之志,卻為小人排擠,最後落個「賜金還山」的下場。)他對曹植情有獨衷,大加讚賞,也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吧。曹植《名都篇》中有「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的詩句,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酒至酣處,反客為主,豪放之態,狂放之極。「萬古愁」結束全詩,回應開頭之「悲」。)
問:李白不過是元丹丘、岑勛招飲的客人,而他卻高踞一席,反客為主,頤指氣使,怪責主人少錢缺酒,缺乏「千金散盡」的豪氣,提議「典裘當馬」換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呼兒」「與爾」口氣甚大,狂放無禮,讓人簡直搞不清誰是「主人」,這說明了什麼?
明確:李白本性狂放洒脫,加之「他鄉遇故知」的興奮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爾汝」。最主要的是詩人與朋友的關係非同一般,非「爾汝相稱」的豪邁知交不能如此。
4、既然明鑒歷史,選擇了長醉不醒,於是就痛飲狂歡了。 「主人」兩句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把值錢的家當全拿出去買酒,豪放之態如見。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讀後應稍作停頓,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再用誇張語調讀最後三字,「古」「愁」之後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用全部家當買酒,不是消一般的兒女情愁,而是積澱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懷才不遇的鬱悶。所以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
5、小結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真是——「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
四、目標檢測
1.給下列漢字注音
將( )進酒 莫使金樽( )空對月 徑須沽( )取對君酌( )
岑( )夫子 千斤散( )盡還復來 鐘鼓饌( )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 )歡謔( ) 烹( )羊宰牛且為樂
呼兒將( )出換美酒
2.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詞語
①高堂明鏡悲白髮( ) ②會須一飲三百杯( )
③鐘鼓饌玉不足貴( ) ④斗酒十千恣歡謔( )
⑤徑須沽取對君酌( ) ⑥與爾同銷萬古愁( )
五、分層配餐
A組題
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哪些詩是寫有關酒的,你能寫出幾句嗎?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短歌行》 曹操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李白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歐陽修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B組題
雜詩
陶潛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鳳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1.這首詩中寫人生無常的名句是: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2.「飄如陌上塵」一句,把人生喻為「陌上塵」,以「陌上」喻人生途程。
3.《論語》有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此詩和這個意思相近的兩句是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4.摘出能夠表現詩人「桃花源」的理想生活的幾句詩。
落地為兄弟……斗灑聚比鄰。
5.「斗酒」,是說酒多還是酒少?「斗酒聚比鄰」表現了陶潛什麼思想?
酒少。只要有一點酒,就聚鄰共飲,大家一起來盡情地品味那親密歡欣的韻味。這一句表現了作者博愛的思想。
C組題
請自選角度,結合《將進酒》寫一篇賞析小短文。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古代的歌辭,有以飲酒放歌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為戒的。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要點有兩個:
首先要看到「鐘鼓」兩句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概括方式,是當時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現象在詩人心靈中的折光反映。這首詩大約作於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耽於女色,先後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所以才說「鐘鼓饌玉不足貴」,實際上是對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因而又寫道:「但願長醉不復醒。」這種概括方式,跟《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借尋仙表現不事權貴的意志的寫法頗為相似。
其次,「古來」二句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古來聖賢」,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們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辛苦備至,可有誰聽他們呢?真是「寂寞」得很!詩人看穿了這一點,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決心逃於酒鄉,所以接著就說:「唯有飲者留其名。」
這首詩也流露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己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脫出來。他崇拜曹植,讚揚他「斗酒十千恣歡謔」的做法,也證明了他這個思想矛盾的存在。
第三單元 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教案主備人:王艷
一、教學目標:
本課為人教版選修第三單元自主賞析課文,是「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李煜(南唐後主)的作品。文章以採用了白描手法寫情,抒發的是作為一位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情感真摯,藝術感染力很強,因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為此,特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抓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理解本文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筆法。
教學重點:如何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筆法。
二、預習導學
(一)知識梳理
1.作者及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稱南唐後主。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宋太祖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樓里,被封為違命侯。過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傳後主於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祖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葯將他毒死。可以說此詞是他的絕命詞。前人吊李後主詩云:「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國事」的亡國之君沒什麼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後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
2.關於「詞」的知識複習
「詞」又稱「詩餘」、「曲子詞」、「長短句」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一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詞一般分為兩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詞最為常見。
詞按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則為長調。
三、問題引領,知識探究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麼希望它們結束呢?
明確:李煜亡國後,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對生活感到絕望,從而對花謝花開、月圓月缺感到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束。
板書補充:一切景語皆情語 眼前景(實寫)——心中情(虛寫)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的是什麼?
錦衣玉食、後宮佳麗、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
精神上的歡樂、尊嚴、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前六句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宇宙之永恆不變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對比手法。人生之短暫無常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寫出了詞人作為一位亡國之君面對物是人非,復國之夢難圓的無限悵恨之情。
4.品味欣賞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思考詞句用了什麼方法來寫愁?抒發了詞人的怎樣的感情?
明確: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以水喻愁(比喻),用比喻將感情具體化;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作為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著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四、目標檢測
1.給下列漢字注音
虞( yù )美人 何時了( liǎo ) 玉砌( qì )
2.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詞語
了:了結,完結。 砌:台階。 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 能:或作「都」、「那」、「還」、「卻」。
五、分層配餐
A組題
除了《虞美人》之外,還有那些關於李煜的詩詞?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浪淘沙·窗外雨潺潺》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B組題
詞中兩次出現「月」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月」這個意象有什麼特殊固定的涵義嗎?啟發學生思考,聯繫他們所學過的詩歌進行分析討論。由「月」而「柳」、「長亭」。
月:懷念親人,懷念故鄉之意。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秦時明月漢時關。
柳:同「留」,依依惜別之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長亭:送別之意。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C組題
發揮想像,試譯《虞美人》,盡量把悲憤凄楚的感情表現出來。
譯文:
春花開落秋月圓缺年年歲歲,
往往複復到何時才算完呢?
人生短暫,轉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樓昨夜又東風,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國在我手中毀滅,
宮中亭台樓閣也許還在吧,
只是流連於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著無盡的悲愁,
若問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晝夜,滾滾東流。
推薦閱讀:
※悟愛情箴言,聆心靈絮語(優美散文)
※散文精選:你永遠不能成為別人
※朱光潛:所謂美好,就是擺脫了功利之心
※散文精選:圍城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