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二胎」難解老齡化問題 學者:中國須走向「人才紅利」

特稿

受訪學者指出,中國過去靠的是勞動力數量來創造「世界工廠」奇蹟,接下來則需靠勞動力素質來升上生產鏈的中高端,如何由「人口紅利」走向「人才紅利」是中國面對的真正考驗。

老早在農耕社會中,生兒育女就不單純只為傳宗接代,在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維持農耕勞動力。生多少個小孩,本質上是「多少張嘴」VS「多少雙手」的拉鋸問題,是人口增長速度和經濟發展之間保持理性平衡的問題。說穿了,人口問題就是經濟問題。

面對老齡化和勞動力下降的趨勢,也就是「手」增長得比「嘴」慢的問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不過,接受本報訪問的人口學者、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認為,放寬「單獨二胎」政策涉及的範圍並不廣,對延緩老齡化和提升勞動力不會起太大作用。

根據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開展的調研,能夠享受「單獨二胎」政策的人大約有1500萬至2000萬人。陸傑華指出,經濟條件和文化素質都會影響人們的生育意願,這一兩千萬人不可能全都選擇生二胎。他估計此群體每年只會有100萬至300萬的新增人口,影響不是特別大,因此計生政策局部放寬的作用是有限的,「老齡化基本上是不太可能逆轉的過程」。

按人口學理論分析,一個國家的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簡稱TFR)在2.1的水平,才能達到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育齡婦女平均生育2.1個子女才能在其長大後替代父母的數量,維持既有人口數量不變。然而,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這個人口大國的TFR僅在1.2左右,遠遠低於人口世代更替水平。

今年2月,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證實,經過多年增長後,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2012年15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比上年末下降0.6個百分點。隨著勞動力下降,學界普遍估計,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在2015年前後進入拐點時期,成為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社會。

「人口紅利」須轉向「人才紅利」

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兩名花旗銀行經濟學者內森·希茨(Nathan Sheets)和羅伯特·索金(Robert A. Sockin)的評估說,與多年來經濟雙位數的增速相比,中國從2012年至2030「日益惡化的人口情況」可能會令經濟年增長率減少3.25個百分點。希茨和索金預測,未來20年,中國的年增長上限是6.9%,「在這個範圍內,城市化、工業化和活力的持續性可能會與實際的增長一樣,出現大幅降低」。

陸傑華也認為,如果再不修改生育政策,中國的「人口紅利」估計在2030年前後就結束,雖然可以通過放寬生育政策來延緩終結,但人口紅利終歸是要結束的,東亞好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已是最好的例證。

日本、韓國、香港、台灣、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發展規律已證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不想生就是不想生,任何政策都無效。各地政府從最初的節制生育政策轉向一再出台鼓勵生育政策,但都走不出刺激生育無效的困境。

陸傑華進一步分析指出,中國面對的真正考驗是,怎麼樣從「人口紅利」走向「人才紅利」。他說,隨著生育率的逐步下降,中國再也不能仰賴過去30多年的勞動密集型經濟模式。過去靠的是「勞動力數量」來創造「世界工廠」奇蹟,接下來中國要轉靠「勞動力素質」來升上生產鏈的中高端,而提升勞動力素質基本涉及三大因素,一是教育與文化、二是技能、三是身體素質。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小平也同意,中國應該朝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而不是單靠廉價勞動力拉動。對比中國和美國的發展情況,他指出:「美國3.2億人口,生產十五六萬億(美元)GDP(國內生產總值),中國13.5億人,生產8萬多億GDP,只有美國的一半,中國人就那麼差嗎?」

從另一側面觀察,李小平認為,中國政府在生育率降到負增長之前就調整生育政策,實際上妨礙了生產線的技術提升。他說,技術替代人類的極限是無窮的,自動化,機器人、流水線、無人駕駛的技術,商家都樂意使用,但如果政府因為擔心生育率下降影響勞動力而放寬政策,那隻會拖緩技術對勞動力的替代,中國將長期停留在勞動力密集型的經濟發展,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二胎」消費帶動內需增長

大部分經濟學者都認為,放寬生育政策將能促進消費增長,為中國的GDP增長帶來積極效應,不只有助於經濟轉型升級,也能為外商外企提供新商機。陸傑華甚至評估,「單獨二胎」放寬所能帶動的消費作用,會比減緩老齡化及提高勞動力的效用更為明顯。

短期而言,嬰兒和兒童相關行業和產品,如醫院產房、學前教育、奶粉、尿布、嬰兒推車、兒童服裝等相關行業將能受益。長期來說,房產和汽車的需求也可能提升。

瑞銀證券分析師8月份發布的報告預測,如果二胎政策在2014年全面放開,生育高峰值將推遲四五年,到2017年底,0-3歲嬰兒數將比無二胎政策下多13%左右,從而帶來嬰幼兒奶粉行業人民幣180億元左右的新增需求。

新加坡企業也希望能在中國乳品市場中分一杯羹。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有一家新加坡乳品生產企業今年9月份通過一家上海諮詢公司,聯繫到了一位報道過「單獨二胎」政策的中國記者,試圖了解更多信息,以便為「二胎潮」做準備。

不過,「二胎」對於房屋和汽車等消費耐用品的需求提振效果,恐怕要在十幾、二十年後才能顯現。在廣州當房屋中介多年的小沈告訴記者,20年後的事很難預測,高層領導的決策、房屋政策、經濟環境都可能起變化,「說不定那個時候已經沒有高房價問題,好像新加坡那樣有很多保障房 ,做到『居者有其屋』了」。

推薦閱讀:

將「互聯網+」導入養老服務
讓所有人的生活更加舒適,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我國老年人口已達2.41億,老齡化社會有何機遇?
老齡化社會中的婦女有什麼作用?
誰來帶我們的孫子孫女?

TAG:中國 | 二胎 | 老齡化 | 人才 | 學者 | 單獨二胎 | 單獨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