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的女性形象及命運分析(組圖)

解讀甄嬛性格的成長曆程文章來源:中國論文網 2013-12-27【摘要】由當前熱播的《甄嬛傳》引起思考,為什麼甄嬛能夠打動觀眾,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人物塑造上合情合理,從入宮前,入宮後和再度入宮層層深入,人物性格不斷變化成長,符合弗洛伊德對人格結構分為自我,超我,本我的三個層次。  近期熱播的《甄嬛傳》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女主人公甄嬛更是深入人心,無論男女老少,都被她的人物形象所吸引,隨著她在劇中的大起大落而同喜同悲。電視劇中的甄嬛能打動人,是編劇使觀眾同情甄嬛人物形象所被表達的情感,關鍵不是取決於通過甄嬛反映了什麼,而在於它是怎麼寫的。  一部好的劇本,所需要的人物必須處於動態發展之中,人物的角色特徵對於接受者來說要起到「激活」作用,使接受者擺脫日常的麻木狀態而產生對心靈現象的關注。將人物性格的變化找到適當的表達方式,才能使某些心靈狀態凸顯出來,從而使故事接受者的心靈某一角受到觸動,產生共鳴。性格的「真實」,顯然不應當是指與日常生活經驗的相似,而是指某種內在的真實—對全部心靈奧秘的揭示。由此,故事人物在不同意義上成為人類心靈的象徵,現實的人正是通過故事中的人物顯示出自己的心靈秘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要。  編劇為了讓甄嬛的形象豐富立體,深入人心,努力為人物編製了龐大的情節網,而要想其充分發揮作用,就必須使得人物在穿越每一個情節鏈條的同時獲得成長。讓人物在劇情的展示過程中,性格漸漸自我顯露,自我覺醒,最後自我完善。弗洛伊德把人格結構劃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甄嬛入宮前,入宮後,和再次入宮的三段人生經歷,就是在完成本我,自我,超我的過程。符合人類心理歷程的成長規律。  一、入宮前的甄嬛——本我  所謂本我,指的是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劇中的甄嬛美麗善良,清麗脫俗,開始沒有想要入宮,和普通女子一樣渴望自由的愛情,「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是人的天性和本能,符合自然思維的規律。她深知「一入宮門深四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所以選秀的時候故意穿著素雅,不施粉黛,希望能夠落選,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和快樂。選秀中遇到夏冬春故意刁難出身低微的安陵容時,周圍的人都只看不言,甄嬛出於本能路見不平,挺身而出,替陵容出了口惡氣。她同情弱者,藐視權貴,一身傲骨無所畏懼。個性張揚而又不顯山露水的溫婉氣質是與生俱來的,無意識的,這就是本我。當本我之中的需求產生時,就需要立即滿足,急切地尋找發泄口。本我遵循的是慾望原則,一切以滿足慾望為前提,這時甄嬛是天真的,她是所有人都必須經歷的人生過程,是本真的,不加任何雕飾的。  二、入宮後的甄嬛——自我  甄嬛入宮後,無心捲入後宮爾虞我詐的爭鬥之中,謊稱生病遠離紛爭,只求保住家族的榮耀就行。與四郎一見鍾情,獲得皇帝的喜愛後,甄嬛又約束本我對慾望的滿足,對皇上的專寵不恃寵成嬌,還拱手相讓。幫助好姐妹安陵容獲得皇帝的寵幸;勸皇帝常去華妃那裡,安撫年羹堯在前朝的勢力。常理下的愛情是無法同別人分享的,在後宮這樣複雜的環境之下,甄嬛理性、機智,心思縝密,周旋於後宮的爭鬥中,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這種行為具有防衛和中介職能,她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她深諳後宮不能參與前朝之事的道理,在皇帝問及如何處置恭親王時,婉轉地道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卻把它歸功於皇上的心聲。就連雍正也嘆曰:「知我者,嬛嬛也!」這種把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對本我的控制和壓制上,或許並不是甄嬛的本意,但任何能成為意識的東西都在自我之中。迫於外界的壓力,甄嬛只有被動的接受,然後解決,所以這種自我中也許還有無意識狀態的東西。  對於本我和自我的關係,弗洛伊德有這樣一個比喻: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夫。馬是驅動力,馬車夫給馬指方向。自我要駕御本我,但馬可能不聽話,二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對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過去在哪裡,自我即應在哪裡。」自我又像一個受氣包,處在「三個暴君」的夾縫裡: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力調節三者之間相互衝突的要求。甄嬛本性單純善良,但後宮爭鬥不斷,稍不留意就會丟了性命,可謂是如坐針氈,如履薄冰。況且伴君如伴虎,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想要求得生存,就必須學會見機行事,考慮周全。  三、再次入宮的甄嬛——超我  超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衝動,對自我進行監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的是道德原則。如果將本我概括為"我想要",那麼自我就是"我能要",而超我則是"我應該要"。再度入宮的甄嬛,已經今非昔比。她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要什麼,懂得隱忍,學會捨棄。父親被關押在寧古塔,果郡王死的不明不白,腹中的胎兒的命運還尚未可知,甄嬛不能坐以待斃,必須靠自己求得一線生機。能幫他擺脫解決這些困難的只有皇上這個靠山。於是甄嬛利用一切可能,重新入宮。當她以鈕祜祿氏的身份重返宮中,面對皇后這樣強大的對手,急需拉攏身邊的勢力,壯大自己的隊伍。於是甄嬛狠心決絕地割捨了對果郡王的愛戀,把朧月繼續留給敬妃撫養,替各宮嬪妃求的晉陞的可能。這種種行為,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保全家族,保全果郡王,保全腹中的孩子。她除了自己之外,身上還背負著重大的責任,流朱為她香消玉殞,父母年事已高,被流放寧古塔,苦寒之地,甄嬛不能自私的選擇遠走高飛。只有面對,才是權宜之計。所以那怕犧牲腹中的胎兒,假裝摔倒嫁禍皇后,都在所不惜。  觀眾們在看《甄嬛傳》的時候,很容易進入劇情,同故事的主人公同喜同悲,這是編劇抓住了大眾心理,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合乎情理,循循善誘。觀眾被甄環的光環所籠罩,哪怕她從開始的單純天真變得工於心計,心思縝密也不認為是變壞了,覺得理所當然。(作者單位:安徽師範大學)  【參考文獻】  [1] 《中國文學史新著》第二版增訂本上卷,章培恆,駱玉明,復旦大學出版社,第3頁。  [2] 《電視劇敘事藝術》,盧蓉,中國廣播電視台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161頁。

《甄嬛傳》中的女性形象及命運分析文章來源:豆瓣讀書崔聖甜2014-06-04這個是我的論文,懶得重新寫書評了.......  據同名小說改編,由鄭曉龍導演的電視劇《甄嬛傳》,自播出以來大受好評。不僅由各家電視台爭先播放,還被重新剪輯,出口到韓,日,美等國家。這部電視劇如此之成功,一方面是製作團隊在選角,定妝,服裝道具,歷史考究上的精良和正確把握,另一方面即它不俗的立意。在宮斗基礎上,將人物成長與命運悲劇結合起來,這是眾多淺顯單一的後宮劇少有的。如此精妙處理,使得生活在男權陰影的女性角色更顯深沉,豐滿。  甄嬛的自我期許與社會局限  甄嬛的一生,分為兩個部分——與男人的交集和與女人的交集。由於故事背景落在一個男權統治的局限里,且講的是一個充滿著絕對男性崇拜的故事,甄嬛這一傳奇人物的情感世界就變得十分值得推敲。三個很重要的男人,雍正,果郡王和溫實初,決定了甄的愛情悲劇。三男一女的故事並不複雜,而總觀甄嬛不同時期的不同選擇,卻能體會到其中的別樣意味。  電視劇中,甄嬛第一次出場就是佛前請願——「信女雖不比男子可以建功立業,卻也不願輕易辜負了自己,若要嫁人,一定要嫁與這世間最好的男兒,和他結成連理,白首到老」。這實際上有兩層意思,一是愛情。二是愛情自由。她所謂的愛情期許,是嫁給(配得上自己智慧和浪漫)的世間一等一的男子。這是導致她不願入宮選秀的原因。修成玉顏色,賣與帝王家,甄嬛有著「賣與帝王家」的資本,她自己心知肚明,只不過同時她也有著平常女子沒有的,自由渴望和純正愛情的追求,這些在皇宮裡難以實現。於是出現了矛盾點,於現實,皇帝就是皇權社會中最好的男子,這是最適宜的搭配。可是果真這樣,甄嬛就是另一個沈眉庄了,與所有年輕淑女一般無二。甄嬛的不一般就在於,她要求的婚姻必須是帶有愛情成分的自由結合,不是於物質名分上的相配。天生麗質與靈異的思想秉性不可兩全,甄嬛騎虎難下,就如簡愛面對尊嚴和愛情取捨一樣。只不過勃朗特可以燒一場大火給簡愛的尊嚴一個台階下,甄嬛卻沒有,她的一生由於萬事皆備,所以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命運帶領這個女人一路奔向愛與痛的深淵。  果如嬛嬛的期許,那麼她拒絕溫實初的理由就十分充分。要自由也要愛情,這才是甄嬛,不接受以拯救自由為前提的婚姻,也看不起日久生情這件事(符合她的愛情觀估計只有「一見誤終生」了)。提一下第一回嬛嬛婉拒溫實初的辭令——得體,自如。可想,這個女人一點也不缺乏與男子交往的手段,她十分懂得男人。一句「實初哥哥」成為她屢屢贏得愛憐的法寶,一聲「四郎」立馬高興的雍正把她捧為「正牌妻子」了。也就可以解釋為何與果郡王的數次交手都沒表現出愛情兆頭,甄嬛太會變通情感了,有情和無情都能信手拈來。外交手段太高明,就讓自己都辨不明真正愛情了。  一進宮,嬛嬛先「小病」幾月,一來為避避風頭,免得倒了夏冬春的覆轍,二來,一旦面聖,她對於「愛情自由」的幻想就灰飛煙滅了。這幾個月里,嬛嬛漸漸安於波瀾不驚的生活了。對於有一定抱負的女子來說,青燈古佛比起讓她徹底割裂夢想而入世生活要仁慈的多。於是有了除夕夜宴倚梅園中,掛小像祈福「願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一節。這裡是甄嬛對自己的生活有了退而求其次的期許——如果專一的愛情和最好的愛情都求不得,那麼我既來之則安之,「自到宮中人人都求皇恩聖寵,我一願父母妹妹安康順遂,二願在宮中平安一世,了此殘生」。這裡是她的第二次期許。只不過如眉庄所說,「你是無心,可是老天爺有心,他不忍心叫你明珠暗投」。以甄嬛的資質,不可能在皇宮這種地方「隱姓埋名」一生,她沒昭君那麼好運,她人生的使命要比旁人大得多。後來甄嬛一高興又向瑾夕道出了自己的一個後續願望,「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也就解釋了她當日為何在御花園中和一個四十多歲的「王爺」(實際是雍正)於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了。她有意去追求一段精神上的戀愛滿足。並且,恰巧這個人是自己要嫁的聖上。甄嬛就這麼順勢接受了自己的境遇。  很快就陷入了愛情。甄嬛的初次戀愛,是願得紅羅千萬匹,漫天匝地綉鴛鴦的愛情感受,看見椒房撒帳,也是真心歡喜。於是我們菀貴人有了新的期許,承寵之夜,以一雙紅燭祈求「夫妻舉案齊眉,白首到老」。這是她一生少女情懷最泛濫的時候,之後與玄凌在凌雲峰的愛情都只不過是她初戀失敗的嫁接補償。  有了愛情,就有了戰鬥的動力。之前的沉悶倦怠一掃而光,嬛嬛愈戰愈勇,一口氣清掉了好幾個勁敵。但是後宮對於十八九歲的少女來說,水太深。只憑與同齡人相比的機智和詩書才學,不足以擺平大她二十多歲的深宮老妖們,回顧從新貴得寵至離宮修行的這一階段,甄嬛的戰績其實是敗多勝少的,雖由常在一路升到嬪位,剷除了余氏,麗嬪,華妃和曹貴人,但她的僚機沈眉庄一著不慎跌入谷底,淳貴人慘死,自己失子連誰害的都鬧不清...她拼了全力挫敗的只有敵人的皮毛,自己卻連真正的敵人是誰都沒察覺出來。只能看到眼前的敵人,與之斗得不亦樂乎,看似成績斐然,實際正是機關算盡,險些算進卿卿性命,她甄嬛自己失去的才是最多。有那麼一部分是經驗問題,和她交手的女人個個履歷豐富,而更大的問題是,這時的甄嬛並沒有意識到愛情與經營婚姻是兩件事,處理問題不會跳脫出來,這方面華妃就比她領悟的好。她所處的是以男權為主導的社會,而男權中的主導就是她要侍奉的夫君,在這樣的體制下,甄嬛沒有做一個以夫君為上的標準女人,她女人本質下的男性心理太多(其實也就只是現代女性的價值觀而已),這是於古代婚姻所不通的地方。過分強調「我們兩個」這一概念,把婚姻放在愛情的前提上,而事實上,其他的女人在意的是「我夫君」的情緒怎麼怎麼樣,她們的思考方式在同等的限制下會更容易自我保全。甄嬛的第一輪比拼中最大的失誤不是養虎為患(安陵容)和沒有留神身後之眼(皇后),而是搞不清狀況,與最應該討好的人(雍正)公然對立。

一個女人如果得不到異性的愛,就也往往得不到同性的尊重,這一點,甄嬛是悟了好久,才漸漸悟到的。長安街當街被扇臉罰跪一事,終於驚醒了甄嬛。  蟄伏多時的嬛嬛於初雪家宴之日再次出招了。原先這個十七八歲的小女生還口氣堅定地說「以色侍他人,能得幾時好」,現在的菀嬪也終於退讓——「明明最恨以色侍他人,可如今,我卻只能以容色吸引他」。她本就不缺這方面的資本,手段也厲害的很,知道雍正有戀蝶癖,便在斗篷里藏了蝴蝶再次獲寵。原先只是覺得愛情就可以戰勝一切,一點也不顧枕邊人的感受。等她吃到虧就明白個中利害了,也打起精神好好打了幾次大仗。這一階段,作為皇帝的菀嬪,她的一切行為都還是以愛情為目的的,覺悟的不夠徹底。直至發現自己其實是另一個女人(純元皇后)的替代品,一句「宛宛類卿」就將她打回了原形。與其說她最大的錯誤是太相信愛情,不如把問題歸結為她的男性思想。爭強好勝,愛憎分明,還有著「大女子主義」,社會現狀將她置於男權之下,而她卻無意的做了最高男權身邊的「男人」,一個人畜無害的小女人尚且逃不了後宮的戰火,甄嬛作為一個思想上的男人,身體上的女人,既對她身邊的男人有了仇恨,又與這個男人身邊的女人們水火不容,那麼她的破日子也就來了。  甘露寺,是甄嬛一生的轉折,像王安憶筆下的「鄔橋」一樣,是女主角歇腳和轉換身份的驛站。不得不說,這些個「驛站」真是洗滌人心的好地方,甄嬛進甘露寺之前是潦倒厭世的廢妃,奉旨修行,出來時已然是鈕祜祿氏熹妃,四阿哥的生母,一身的榮光。甘露寺中的一番「修行」不可小覷。  捧著與允禮的合婚庚帖,嬛兒口中默念「願琴瑟在御,歲月靜好」,這裡是甄嬛的第四次期許,還是緊緊不離自己的愛情感受。只是一次一次為時局所限,一再改變。到了這一次,經過日日的廝殺,她神思懶倦,已經把愛情理想降至最低,將平和安靜,詩意滋長奉為生活理想。那麼果郡王身上到底有什麼吸引了甄嬛呢?詩書樂理(這些雍正也會),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甄嬛清楚果郡王一直青睞於自己,並且具有隻愛自己一個人的自由及權利,依附於他,便可值回票價(之前期許),更加重要的是,果郡王這個人,允許甄嬛身上的男性思想肆意發展,他愛上的,本來就是甄嬛身上的這份與眾不同。再也沒有比可以自在的做自己更加令人輕鬆愉快了。之後的風月痛癢都不做解釋,甄嬛本身就是個欲擒故縱,醞釀情話的高手,與果郡王的美滿戀愛過程只不過是她的又一次炫技而已。人生從來就是被需要才產生了故事。  到了出甘露寺一節,才正兒八經的寫出甄嬛的真情實感,這時她說出來的情話要掏心肺的多。「嬛兒恭祝王爺,兒孫滿堂,福壽綿長」,這是甄嬛一生最後一個期許,且後來一直在做著努力,以最中六阿哥(允禮之子)的保全做了曲線救國的實現。  她一生的愛情環節就此結束了,而事業的高峰才剛剛開始。其中的契機,看似只是一個陰差陽錯——果郡王逾期未歸甄嬛等不及了,先行一步。其實不然,凌雲峰中,甄嬛的愛情理想得到了暫時滿足,而她的性格成分並沒有改變,作為這世間一等一的女子,與她相配的,至少是表面相配的,只有雍正。就如她與溫實初在甘露寺的對話——你能照顧我和腹中的孩子一生一世,可是你能幫我把病重的父親從寧古塔接回來好好醫治嗎!同樣,果郡王也不怎麼能。這就可以看出,就算沒誤傳玄清身葬黃河,甄嬛到最後還是會找個錯處和玄清大吵一架收拾東西回宮去了。  看似玄清貴為王爺,地位只比雍正低了那麼一丟丟,其實這在甄嬛的處境下,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她愛的男人周全不了的事,她自己得站出來,挑起甄氏一族的榮譽。甄嬛作為家中長女,從小假充男兒教養,所擁有的實力使她的自我期許甚高,不僅有女子的愛情期望,更是有著作為「男子」的事業期望。她的事業,就表現在由熹妃成長為太后的過程中,但並不是直接以皇權抗爭(殺雍正)為目的,而是一山不容二虎,皇宮裡只能有一個男人,甄嬛作為皇帝身邊的「隱性男人」,必定與之有利害的衝突,簡單來說,雍正是因情(玄清)被甄嬛結果的。  至此,甄嬛結束了與三個男人的糾葛。她的人生贏了自尊,失了天真。  女性成長中的病因痛症 《甄嬛傳》中,與甄嬛打交道的女子個個不可小覷。這些女子的成長,全部在與甄嬛的交往體現。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安陵容的成長變化。由松陽縣令之女,到鸝妃,這個當年大選中最不起眼的秀女,儼然是後宮裡的一匹黑馬。她最大的特點不外乎心眼細野心大,無知識也乖巧,她的成長迅猛來自於此,而那拼上性命所博取的最後命運也拜她自己所賜。  安陵容這個人,由於出身的微賤,性格里又藏了一股子狠勁伎倆,使得她天生適合做別人的打手,先是甄嬛的,後來是皇后的。在秀女大選之前後宮就已經分為三派:皇后黨,華妃黨,和端妃黨。後宮中甄嬛只不過是一顆棋子其中端妃黨(端妃,敬妃)許久沒有動作,先不提。皇后黨里,首腦自然是皇后,軍事是自己和身邊的剪秋,打手有齊妃(三阿哥),華妃黨首腦是華妃,軍師曹琴默,打手是麗嬪。事實上秀女們甫一進宮就立馬被後宮勢力瓜分了——夏冬春,安陵容,富察貴人,淳兒,全在延禧宮,那是齊妃的地盤(齊妃的就是皇后的),於是這些人全成了皇后黨的打手。沈眉庄因為一開始就出眾,又有腦子不好控制,槍打出頭鳥,這樣的女人一進門肯定要被華妃收拾,於是皇后不要,送去給敬妃做打手,住咸福宮。甄嬛(長得像純元),敵我不明恐有危險,也就先放她在碎玉軒住著。如此,秀女就站好隊了。皇后那裡捏四個人,敬妃端妃有一個人,華妃半個也沒搶到。  格局就是這樣定了,而日後如何協作,還要看另外一群人的技術——宮女們。皇后作為後宮之主,安插在各處的眼線眾多(這就是要有陪嫁丫鬟的重要性),比方說安陵容,因為沒有家生丫鬟而讓別人鑽了空子,那個寶鵑,一看就是皇后的人,她的煽風點火決定了安陵容的日後傾向,詛咒木偶事件就是她給皇后通的消息,這事直接導致安投了皇后門下。  順便說一下,碎玉軒的掌事姑姑崔瑾曦,還有芳若,她們應該是端妃的人,雍王府的舊部。當年王府分為兩派,純元派和宜修(皇后)派,純元冤死,她身邊的人必然恨死了宜修。要另覓他主,於是他們便選擇了家室顯赫端妃。端的線人不比皇后廣,可是資歷老,忠心(純元),憑這一點就能確定崔瑾曦是她的人,端妃雖然蟄伏許久,線人密報還是不能停的,必然是當時選秀女,端妃見了甄嬛的容貌,料定這是能扳倒皇后的一個大棋子兒,正好趁人不注意便揣自己懷裡去了。所以這群女人的命運,從一開始就不是偶然的。  安陵容是個學習型人才,她的一招一式全是靠把別人的技巧看在眼裡,回家自個兒琢磨出來的。第七回,甄嬛新得寵時,安去恭賀,曾說:姐姐怎麼悄無聲息的,就成了菀貴人,瞞得這樣好,先前竟一絲風聲也不露。等到三十一回,安陵容便把這招學到了自己身上,裝作久得咳疾未好,實際苦練歌技,瓊華島上,一曲菱歌唱下來,連甄嬛心裡都是酸酸的。她的經驗基本上都是這麼一點點偷學來的,雖然來勢洶洶,但是這個人沒有知識全謀,只能充當打手,並且因為沒權勢,兩虎相爭(甄嬛,皇后),一個擦槍走火,她就首先掛掉了。  同樣是黑馬的,還有浣碧。罪臣之女,甄府丫鬟,後來成了王妃。她充分證明了做一個有理想的丫鬟有多麼的重要。無理想的,如流朱,為主盡忠,英年犧牲了。浣碧一直不是可靠的隊友,可是甄嬛卻一直忍著不結果她,因為如果浣碧都這麼不靠譜(算是自己的親妹),那麼其他人只會比她更不靠譜,流朱死後更是這樣,瑾曦畢竟不是真正的自己人,陵容已然叛變,眉庄無心戀戰,眼下也只有浣碧能用了。可是就因為養虎為患,浣碧的野心太大,始終記得要讓自己的娘進祠堂的重任,並且跟著甄嬛久了,不像安陵容那樣不懂運籌,被動聽命,她為了搏一個前程,自導自演了一出好戲,當著皇上的面,把果郡王的裝有甄嬛小像的荷包掉出來,然後熱心替甄嬛頂罪,把自己順利的嫁進果親王府。甄嬛有這樣一個妹妹,真是挺可怕的,幸虧她自己出的注意自己能兜圓,並且想要的東西不多,對甄嬛的威脅不算大。  沈眉庄基本是《甄嬛傳》中最受喜歡的配角,她無條件支持甄嬛,她喜歡的男人(溫實初)無關別人利益,她所依傍的後台(太后)不是人們爭搶的對象...但和後宮中的許多女人一樣,沈眉庄的命運軌跡不是一次成型的。剛出場時,母親教選秀技巧時,她剛答到「詩經,孟子,左傳」就立即被規勸道,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場細節意在說,最開始眉庄和甄嬛是同一起點的,骨子裡都有獨立意識和男性思想,只不過眉庄的人生目的是進宮做娘娘,榮耀母家,所以這點「男子氣」得藏起來,甄嬛不想做娘娘,她就不用改。  到了真正對皇帝失瞭望,她才把那份果敢和倔脾氣亮出來,並且她比甄嬛決絕的多,不在舊情里做猶豫,半分面子都不給皇上留。但其實沈眉庄後來的不問外事,遠離戰火和敬妃欣貴人的還不一樣,沈身上還存留著未完成的愛情夢想,不是真正甘心青燈古佛,而敬妃,尤其是欣貴人,卻著實是把愛情和仇恨拋得一乾二淨,以局外人(其實是端妃黨)的身份處理事務紛爭,雖然到處受氣被欺負,其實卻沒人真正害到她們,該有孩子的有孩子,該得寵愛的得寵愛,他們倆才是最大的贏家。  論甄嬛的一生,她的愛人(允禮)死了,仇人死了(皇上皇后),親人死了(浣碧),朋友死了(眉庄),叛徒死了(安陵容),最能信任的人死了(流朱),以至於她三十八歲時就能夠回憶自己的一生,可是,還是讓人覺得她是贏的——少女身份與男子性格的並存,使她遍體鱗傷,經過二十多年的掙扎適應,終於找到了兼容的模式。拼盡所有,只是為了給自己身上的倒刺找一個得以癒合的落點。直等到了身邊所有人都死了,才終於得到回報,只是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編帖備註】「洪哥警影」本人多年來夜間看電視,主要是看新聞聯播、國際新聞、軍事報道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等紅色軍旅戰爭影視,實在很少看卿卿我我的言情劇、勾心鬥角的宮廷劇也!鑒於2012年底電視劇《甄嬛傳》的持續熱播和頗大影響,當時咱也斷斷續續看過該劇的部分片段……特利用2017春節閑暇時間,根據有關網路資料收集彙編該劇的文圖資料也!


推薦閱讀:

誰把六安飯局寫的如此形象?看完後我坐不住了
10個攝人心魄的銀幕妖精形象
詩詞鑒賞之人物形象教案
《七人魔法使》的主人公形象怎麼樣?
為什麼說趙麗蓉老師是一個偉大母親的形象?

TAG:女性 | 形象 | 命運 | 甄嬛傳 | 組圖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