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審美賞析

這首《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是蘇軾五十六歲時為懷念恩師歐陽修而作。蘇軾通過對潁河秋景所見所感,抒發了對歐陽修無盡的懷念之情。全詞如下:  霜余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上片寫自己泛舟潁河時所見所感,觸景生情。詞人寫道:「霜余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霜余」指詞人在當年八月下旬到達潁州,當時已經是深秋時節,故稱。我們都知道,春華秋實,深秋也就意味著枯木的季節,當然也是最惹人傷感的季節。加上深秋時節,雨水減少,使得淮河沒有春夏時節那樣水勢浩大,具有宏闊的景象。這是詞人眼前所見的情景。於是,詞人接著寫了這「霜余已失長淮闊」的河水清澈,只是聽到潺潺水聲。其中的「咽」字很妙,不但寫出了水淺而聲低的情景,同時也將水人格化,似乎這潁河水也會幽咽悲切。詞人由景及人,看似寫景,實則是在寫人。對於蘇軾來說,這「潺潺清穎咽」的潁河,引發了對恩師歐陽修的懷念。

接下來一句「佳人猶唱醉翁詞」。「醉翁」即指歐陽修。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自己「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詞」是指陽修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知潁州到晚年退休居穎時所作組詞《採桑子》等。我們都知道,歐陽修往往是為官一方,造福百姓,深得百姓喜愛。而這《採桑子》,即使在過了數十年之後,歌女們仍傳唱,就可以看出百姓對歐陽修的感激與思念。我們從《歐陽修傳》中可以知道,在政治上,由於歐陽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後被貶到滁州、揚州、潁州等地,但他到那裡,都是盡心儘力地興利除弊,務農節用,造福於人民的。可以說,在人民中,歐陽修的口碑是很好的。接著詞人寫道:「四十三年如電抹。」「抹」即擦揩或拭塗。這裡是說時間如電光一樣一閃而過。這裡,在詞人蘇軾看來,這次來潁州,上距歐陽修知潁州已四十三年了,真是歲月流逝,真如電光一閃而過。對時光的流逝詞人感嘆萬分,也許其中也蘊含著一些傷感。  詞的下片寫月出波心而生感慨和思念之情。過片寫道:「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上一句承接「四十三年如電抹」,也是說,人生如「草頭秋露」明澈圓潤,流轉似珠一樣,可是卻倏忽而逝。這裡,詞人藉此暗示了時光易逝,光陰似箭。下一句「三五盈盈還二八」,借用謝靈運《怨曉月賦》中的「昨三五兮既滿,今二八兮將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瑩圓滿,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輪就要缺一分了。詞人以此也暗示了生命短促,人生無常,變幻莫測。人生的遭際誰也難以預料,來的來,去的去,匆匆而過。於是,詞人最後寫道:「與余同是識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這裡,詞人承「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兩句而來,就是說歐陽修守潁州以後已經是四十三年了,即使當年認識歐陽修的人,到現在也許沒有多少了。而在眼前,也就是只有我,以及西湖波底之月罷了。這裡,詞人通過自己與歐陽修的交情,以及歐陽修與潁州西湖的關係,抒發對歐陽修的深情緬懷。如果我們從藝術上看,最後一句「唯有西湖波底月」,以景結情,表現出了因月光的清冷與孤寂而生出的悲涼傷感。可以說,寫得既含蓄,又深刻;既深刻,又境界高遠。

在藝術上,這首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委婉深沉,清麗凄惻;其次,秋景心境,情深意長;再次,意境幽深,意緒凄婉。

推薦閱讀:

如何提升自己的審美眼光?
趣談 | 中年風流浪子派二三事
謀殺審美的三個步驟

TAG:審美 | 蘇軾 | 西湖 | 蘭花 | 賞析 |